日本第一

出版日期:2016-3
ISBN:9787532770613
作者:[美] 傅高义
页数:228页

内容概要

傅高义(Ezra F. Vogel),生于1930年,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他是继费正清之后的第二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和东亚研究委员会主席。1998年入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2013年3月23日,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4年福冈亚洲文化奖大赏获得者。
主要作品有《邓小平时代》、《重振旗鼓》、《中美日关系的黄金时代》和《日本新中产阶级》等。

书籍目录

新版序言…………………………………I
初版序言…………………………………V
第一部分
日本的挑战 ………………1
第一章
美国的镜子/3
第二章
日本的奇迹/8
第二部分
日本的成功………………21
第三章
知识:求索与共识/23
第四章
政府:精英领导有方引人进取/44
第五章
政治:综合利益与公平分配/77
第六章
大企业:认同感与绩效/106
第七章
基础教育:质量与均等/129
第八章
福利:不致倚赖的社会保障/152
第九章
犯罪控制:法律制裁与公众合作/171
第三部分 美国的回应……………………185
第十章 启示:西方能否向东方学习/187
日文版序言…………………………………212

作者简介

★1979年,哈佛学者傅高义教授在日本社会经济腾飞的前一刻,发表了惊世之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他以实地采集的信息和材料,通过社会研究的手法,肯定了日本拥有诸多社会模式方面的成功范例,对发展速度正在减缓的美国是一面可鉴之镜。
★《日本第一》出版后迅速成为西方学界日 本学中最畅销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定义了之后十年“向日本学习的风向”。新加坡政府甚至把它列为部长和高级官员的必读书。
★为《日本第一》2016年在中国的新版亮相,傅高义特别撰写新序,再度肯定日本,认为日本即使经过了“失落的二十年”,属于《日本第一》时代的优良特质依旧存在,对于发展中国家甚至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型的经济体,仍能给予重要的启迪。
★深入研究日本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企业文化和官僚制度等社会结构和管理案例之后,傅高义认为日本的成功,并非来自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从日本社会模式的成功中亦可窥一二:日本的教育水准高且普及度好;社会治安好 ,犯罪率较低;有一套培养精英官僚、抑制腐败的有效体系;强调认同感却不缺乏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提供合理保障又不致养懒汉的福利体系,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有关“日本第一”这个说法的热议时,傅高义强调:“我说’日本第一‘不是指日本经济是全世界最强大的,而是要告诉美国人,日本是如何发展的。”
★复旦大学美研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沈丁立译新版序;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晓虹博士等鼎力推荐。


 日本第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一位美国教授去日本教学后,对于日本先进文化的观察,对比美日之间的不同写下了这本书。我觉得作者对日本有深入地了解。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落后于美国,而后不断地学习西方的文化制度,再后来则是自主研发技术,不再依赖西方,反倒是一路进步。阅读完这本书,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徒弟是怎么超越老师的?在战败后,美国对日本做出了很多改造,也帮助了日本。日本从以前的集权专政变成民主制,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的政府强调集体,不是个人,很多事情都需要协商,来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比如日本官员勤于收集情报,比如美国的小麦出口,日本会打听美国想那些国家出口,来防止小麦涨价,进而调节小麦进口。日本人同时对每年的粮食需求做出统计,预测下年的需求做好准备。协商上面,每一个制度的颁布不是一个领导人所能决定的而是社会各方综合讨论所能定下来的。日本在学习美国的体制结合了自身特点,并且最大限度地发展了自身优势。日本人非常的好学,有很强的上进心。美国对于一些群体会给予方便,比如不要求西班牙语的人精通英语,但是日本人在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会导致问题恶化,一些本来就软弱的地方不会得到强化,所以日本不会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日本教学非常明确,这与美国有很大不同,美国老师通常没有自己的教学目的。日本的升学也比美国来的严格,学生对待升学是非常积极的。日本人经常会派遣人员去跟先进的国家学习技术,他们往往会非常认真的求教,即使是自己会的也不出声。我觉得日本人重视群体,自身好学,有危机意识,这些特性使得他们不但虚心求教,自己也潜心研究。
  •     文/严杰夫中国向日本学习的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1877年-1882年期间,担任清政府首任驻日参赞的黄遵宪,凭借在日工作期间的观察和了解,写下了《日本国志》一书。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通过天文地理、政法礼俗、工商文教、物产工艺等诸多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可以说,黄遵宪是近代向国人系统介绍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制度的第一人。从此以后,尽管中日两国关系充满了冲突和纠结,但中国人却自始至终的将日本认作为先进国家中的模范,希望学习它的成功之道。这不仅是因为,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在于日本是唯一一个跻身发达国家之列的非西方国家。不过,进入21世纪后,随着日本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中国却相对而言在经济领域取得全球瞩目的成就,曾经在中国人间充满的那股向日本学习的风气,便开始出现了某种微妙的变化。有的中国人认为,日本人表面礼貌却难以掩盖对中国的敌视,因此应对其予以警惕;有的中国人则认为,日本早已陷于政治和经济问题中无法自拔,已没有资格再作为中国人的榜样。相比之下,那些认为应当继续向日本学习的中国人则少之又少。那么,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是否真的不需要再向日本学习了?亦或是,作为一个经济指标上迟滞的日本国仍有诸多方面,值得成为中国转型的榜样?事实上,早在30多年前,有个美国学者曾提过类似的问题。他就是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著名的东亚研究专家傅高义。上个世纪60年代,傅高义在日本居住了两年。未曾想,这两年的旅居生涯竟然让之前对日本“一无所知”的傅高义,一下子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日本这个国家使我大感兴趣,超出我要搞的社会学概论范围”,傅高义后来回想起那段经历时如此说道。正是凭借着这种好奇心,后来傅高义不仅对日本的中产阶级进行了专题研究,更是在1979年出版了一部全面描写日本社会的著作《日本第一》。同鲁思•本尼迪克特、拉夫卡迪奥•赫恩(小泉八云)这些西方学者不同,傅高义对日本的兴趣并不在于它悠久而奇特的文化,而在于作为一个二战中遭受重创的战败国、二战后美国军队的占领地,日本却能在战后迅速崛起,取得了许多西方国家都无法实现的发展奇迹。而且,傅高义还观察到,“这个国家固然资源贫乏,但在处理一个后工业化社会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上,却是出类拔萃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傅高义认为在世界上“日本是名列第一”。许多学者喜欢将日本的成功,归咎于日本民族的传统之上。他们认为,日本人之所以常常能表现出社会发展的奇迹,就在于其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里就写道,日本能轻易地“从一个极端转为另一个极端”;并且日本人对领导、父母和君主(统治者)的“忠”、“孝”是完全无条件的。正是这样极端的个性和传统,使得日本人能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迅速调整自己的政策。我们不能武断地评判鲁思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但这种观察起码是浮于表面的。如果说日本在战后能够迅速摆脱战争阴影,并抛弃民族自尊心而忍受美国人的占领,将自己的发展中心完全转向经济建设,还算是与日本民族的传统性格有关的话;那么日本在此后的20年里持续维持着高速增长,就不能仅仅用文化因素来解释了。傅高义写作《日本第一》的时候,日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且对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到七十年代后半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英、法两大老牌强国的总和,是美国的一半;钢铁产量与美国旗鼓相当,但钢铁业的生产效率比美国更高、更现代化;另外,在造船、汽车、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日本也占据绝对的优势。在这样的优势下,美国对日贸易逆差逐渐加大。著名智库波士顿咨询在分析日本的这种冲击时指出,日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日本的贸易保护措施,而在于美国商品的竞争力不如日本的商品。所以,傅高义才会指出,“我不得不相信,日本人之所以成功,并非来自所谓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而日本在这方面所呈现出的成就,正是值得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学习的重要内容。傅高义认为,日本的成功起码体现在七个方面。这七个方面包括:知识、政府、政治、大企业、基础教育、福利和犯罪控制。事实上,这七个方面可以归纳为三类制度:知识和基础教育体现出日本在教育、情报制度上的成功;而政府、政治和大企业的成就,则可以归类为组织制度上的成功;至于福利和犯罪控制,我们则可以将其看作是社会管理制度上的成功。毫无疑问,直到今天,日本在情报搜集和教育组织上的成就依然让我们印象深刻。日本人对教育的重视,不需要再多强调了。而日本研究所在情报搜集方面的能力却值得任何国家学习。傅高义指出,与美国最知名的那些智库相比,日本的研究所大部分都不太擅长基本调研,也缺乏创造性。这是因为日本智库的核心任务在于搜集信息,也就是“就某个具体的问题搜罗世界的最高知识”。它的目的不在于向决策者提供建议和结论,而更注重向企业家、官僚提供决策的线索和参考。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的智库更像是信息工具,而不是意见提供者。所以,日本情报制度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强化了智库的情报搜集能力,而将决策的工作真正交给决策者自己来完成。这也就避免了决策者会对智库出现过于依赖的现象。而在机构组织方面,日本企业和行政机构看上去层级森严而且流动性很低,供职于其中的职员和公务员大部分都是“终身制”。于是,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机构制度会令组织陷入僵化,最后导致人浮于事。但傅高义却认为,在这种组织制度下,职员或公务员才会为了避免被制度边缘化,而更努力地奉献自己的能力和精力,帮助机构实现发展目标。另外,在这样的组织制度下,职员也会对组织更加忠诚,职员之间也更加团结,这有助于长期规划和大型项目的实施。相反,欧美过于强调个人的组织制度,使得员工与企业或机构的利益很难保持一致,这也就不利于商品质量维持在高水平,长远来看,也就不利于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第三,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个亚洲国家,日本却难能可贵地在社会管理上同样实现了现代化。正如很多人所观察到的,日本无论在环境管理、社会治安还是城市规划上,都显示出强大的组织能力。尽管,日本也曾经历过环境污染的问题,也同样遭受着犯罪案件的困扰。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天的日本的确比大部分国家都要显得更干净、安全和井然有序。对于这一问题,傅高义通过研究日本的福利制度,而指出了日本在社会治理上的成功。傅高义表示,同西方政府不同,日本并未一味地建立统一的福利制度来为全社会托底,而是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敦促企业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以此来共同完成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在这样的系统下,政府毋须为社会保障承担过多的责任,企业也只承担自己应承担的那部责任,社会成员则大多可以通过工作来保障日常生活,即使是部分老年人也可以通过开小卖部等工作来实现自己照顾自己。只有那些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才会得到政府的完全保障。而治安管理方面,日本同样的采取了控制和宽容相结合的制度。正如澳大利亚犯罪学研究所所长威廉•克利福特所称,“在日本的大城市里,有社会的纪律,对集体的忠诚,对地区社会的关心,这一切都约束了市民。”所以,当世界上任何城市的犯罪都在增多时,在日本却把宽容和统制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这就值得我们深思。傅高义对日本成就的总结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所作出的。30多年后的今天,世界格局俨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就在《日本第一》出版不到10年的时间,日本经济即遽然陷入了衰退。直到今天,日本仍然未能走出衰退的阴影。就这样,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并未缩小,却反而扩大了。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国家的崛起,也逐渐开始在许多领域取代日本的地位。在整个世界格局中,日本的地位的的确确是在处于衰落之中。而这正是显示出,日本的发展模式本身也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或许,很多人会辩称,日本的衰退是由美国主导下的“广场协议”强压在日本身上所造成的。实际上,日本衰退的迹象早在“广场协议”签署前就已存在。其根本原因实际上是在于它那早已僵化的经济制度,及其“老人政治”和“财阀政治”所带来的恶劣影响。这些因素才是日本陷入“衰退十年”的真正原因。事实上,傅高义在书的结尾处已指出,任何骄气横溢、自大妄为的国家,总有一天都会迎来悲惨的结局。傅高义正是用古希腊悲剧里复仇女神涅墨西斯的故事,来警示日本和美国,那些骄傲自大的英雄,最终都获罪于因果报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在近三十年里所经历的从繁荣到停滞的经历,对今天的中国就依然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在它的身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它获得成功的要素,也能观察到让它最终在经济上陷入泥潭的“命门”。而对于这一切,我们如果不能谦虚地俯下身子,从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兴衰成败中吸取经验,那么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一定会陷入到涅墨西斯的诅咒之中。---------------------------------------------------------------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帮忙在“朋友圈”转发,并推荐“严杰夫的约柜”。:)
  •     今年上海书展买的,只有八折。主要还是因为这引人注目的书名和他的作者傅高义才买来读的。也因为儿子目前在学习日语,对日本这个国家也想了解一下。有关日本的印象都有点刻板,菊与刀,樱花武士 、电气质量过硬、垃圾分类。。。。也看了些日本人写的书,主要是类型化小说,推理悬疑多些,感觉小说里的日本人生活更日常些,不是上面的刻板印象。还有里约奥运闭幕式上的东京八分钟那是很现代很萌的八分钟啊。所以看到这本《日本第一》还是毫不犹豫买了。这是傅高义教授1979年的作品,,37年前的哈佛学者傅高义研究日本的作品。现在的傅高义名满天下,著名的东亚问题专家,邓小平时代的作者。那时候的他页就是一个伊坂的哈佛学者吧?虽然过去了许多年,书里的内容我也是看过这书才知道,对照本国的现实,也可以看出我们从中借鉴了什么。也许日本的现实已经改变,但是他们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企业文化官僚制度应该变化不大,优秀特质依然存在。。这本书不卖弄东洋景,老老实实的通过信息材料写出自己的研究观点,总结出日本腾飞的深层原因,不是人云亦云,日本是如何发展的,指出当时的美国人应该向日本人学习什么。真佩服哈佛学者的治学能力。他认为日本人好学求索,政府的人员吸引精英,政治上一般都要达成共识,努力公平分配,大企业强调认同感和绩效,在教育上舍得投资,均衡各地的教育资源,福利上不养懒汉也兼顾公平。犯罪控制上也卓有成效。很全面,限于篇幅也浮光掠影。主要通过政府数据说话。”一九七三年”石油冲击“以后,能源问题压倒一切。主管中东石油的官员认为。日本若要确保中东石油源源而来,光是买油,向当地投资,那是不够的。他们决定要在中东搞技术开发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产油国更多的依赖日本的石油技术专利和技术援助。要办好这件事,就需要取得中东商情和社会风俗的大量信息。于是日本攻读阿拉伯文和中东文化的人一下子增加起来。日本希望用这话总方法来加强同中东的联系,以便将来能更可靠地进口石油资源。“真没想过这样学习的啊。我一边读也一边觉得,他写得日本未免过好。像政府里的退职人员到大企业做高管,他们的大企业不就相当于我们的大国企吗?我们大国企那副样子,他们怎么避免的,他们怎么避免官商勾结?怎么避免作弊,难道真是他们人的素质高?他们企业的论资排辈制度也一直被傅高义教授赞赏,那怎么规避庸才当道?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真的有目共睹,即使在经过”失落的二十年“后依然是个现代化的国家,还是有许多的管理模式值得学习。还有据说他们犯罪率很低,一年的犯罪案件会不会比他们推理悬疑小说中的一年的犯罪案件还少?虽然是40年前的书。但是读一读还是有收获的,特别是盲目自大的有些人,师夷长技才能制夷啊。”如果美国对日本的成功熟视无睹,不求上进,甚至千方百计为自己辩解,埋怨别人,那么涅摩西斯的报应,就在劫难逃了。“这里不止适用于美国吧。现在在朋友圈中都不能提日本,总是引起极端反应。唉,老百姓就不能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么!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傅高义的《日本第一》剖析了日本的长处,同时也没有回避日本社会的问题。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发展长期停滞的今天读来,也还有不少价值,至少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我们的邻居。傅高义以日本外务省为例,分析了日本官僚人才培养模式的长处,让人印象深刻。书中写道: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之后,“最初交换的留学生不是优秀的大学生,而是年轻的外务省官员。他们在那里学一两年的中文之后,其中一人或两人又被派往美国大学留学,了解欧美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另外的人则被派往莫斯科,了解苏联研究中国的现状。经过这样的进修后,再被派到北京或香港,这次就让他们从事分析实际问题。这样经过三年或四年的出国进修,才开始接触实际工作。”
  •     特别工整的一本书,要谈什么问题,有哪些方面,每个方面具体的表现,问题之下需要做哪些保留,结构清楚,提示词和小标题也很明朗。学院日本老师,每次想了解某个有关日本的问题我们这些中国学生了解多少时,总会把问题替换成:你们读过傅高义的《日本第一》吗?虽然日本在变,此书还是为我扫了不少盲
  •     就觉得承认对方是强者又肯虚心学习强者的态度是另一个强者必备的要素!
  •     傅先生写的《日本第一》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在看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时,不应当只看它已取得的成果,更应看人民大众是如何参与和享受这个发展过程的。“日本人之所以成功,并非来自所谓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
  •     从去年到今年终于拖着看完了 末尾惊现鲁迅
  •     写的平庸,翻的粗糙
  •     三十多年前的作品,三十多年依旧没变的同变化的一样多。
  •     多少还是有些过时
  •     很开一个视野,东西方的差异优劣可以略微看到
  •     失望.作者多着眼于彼时日本相对静止的文化表象,忽略了文化衍变的历史动态要素.并且作者也没有为通篇充斥着的结论性的语句,做出深入分析和解释.问上两次"为什么",此书就变成了一张白纸.
  •     往返新疆飞机读物
  •     像邓小平说的,不要跟随任何一种模式,而应研究整个世界发展,考虑中国可以尝试哪些,之后进行实验并改造那些对中国国情最为适应者。而日本的成功来自其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
  •     分析了日本制度优越性的几个大的方面,是属于总体上总结英特口吻。因为本书的出发点是给美国人以借鉴,所以结论都是比较日美双方异同的方式。亮点是最后结尾论述日本制度优越性带来的弊端。毕竟任何制度都是优劣并存的。这样更让人在借鉴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
  •     中国不同于日本,无法复制这种模式。
  •     去日本前对日本进行的了解,日本人实在是很精明了
  •     #20170202##Kindle#毕竟是上世纪70年代的书了,但是对于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大框架还是做了解释和梳理,也指出了一定的现象,虽然不乏吹捧之语。不过时至当下,更应该再对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做次总结。
  •     内容有点过时,但这本书还有一个别名是《美日社会文化差异》,更多的是希望激励美国人更好的改善制度,所以会选择性忽略日本的一些问题,无限放大美国的一些问题吧。
  •     功课做得不够啊
  •     透过玫瑰色的滤镜看日本未尝不可,毕竟虚心求教正是这个民族最不可小觑的优点。
  •     虽不尽然或者说不完全同意,学术派的思考视角还是蛮好的
  •     粗略地选择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几章看了一下,对于整个过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写的比较表面缺乏深入,逻辑也比较混乱。比较适合日常随便看看。分析是有道理不过也不是完全正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     了解日本的入门书,不捧不黑,入木三分。再说美中不足吧:读起来时代错位感太强
  •     【2017读书计划•拾玖】勉强打个三星,感觉就是美版的林达看美国系列。水准高一些但是这个角度我是接受不了的,不如《菊与刀》。
  •     同样可以换做对中国的启示
  •     傅高义近四十多年前的成名作,现在读起来受当年资料所限,算不上太深刻,Vogel当年的功力和【邓小平时代】的水平也不能比。但这种书最看得出哈佛教育的水平,能够让一个学者通过短短几年的考察就准确把握一个陌生国家的制度精髓,足见高明。
  •     就是写的时间有点老了
  •     日本人的优势与劣势不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傅高义盛情称赞的日本人的品质,价值观以及制度对美国,或者对中国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无论是精英官僚还是官商合一的市场经济。本书不如邓小平时代。七分。
  •     内容层次都不错,但是有些内容不敢苟同
  •     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吧。
  •     开创性的作品,但很多问题没有展开。过了近40年,或许需要一本新的日本研究著作了。
  •     跟菊与刀差距甚大,潦草看完,也算多点见识。
  •     深度上感觉不够。5
  •     对日本的政治体制一些现象介绍的比较详细,但是对教育的介绍较少而且没有就核心问题进行剖析。
  •     就我的认识,这本书揭示的日本人的内在逻辑是比较靠谱的。
  •     40多年前的作品,现在看来或许有些已经过时,但是日本社会的整体框架没变,依旧沿着上世纪开始的轨道变动前进。不止对美国,对身为东亚国家的中国也很有启示。为什么这样一个小的国家会在国际社会上脱颖而出?为什么资源匮乏的它能够经济如此繁荣在世界上首屈一指?都是值得我们这个庞大的民族好好思考研究的。
  •     四十年前的日本研究现在看还是有收获的
  •     还可以吧
  •     本来我是抱着批判一番的心情看的,看完后我决定把它放在父母的桌上让他们好好读一读。
  •     对现时的中国有不少借鉴意义。
  •     写得一般,看在这些年粉傅高义一场的份上给3星吧。
  •     书是在方所偶然找到,剩最后一本,非常高兴。看完发现日本人也是关系主义,可能比中国更厉害,身处异常团结的团队是很压抑的,因为不能有异见,日本人也天性压抑,哎这本书看了太久,我都忘了到底好在哪儿了。
  •     叙述以美国为本位,时代性明显,如果放弃副标题“对美国的启示”的写作主题的话,这本书会精致许多。读完有一种错觉是,比起中国和苏联,日本更配得上称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至少更像
  •     感觉挺有干货的,可是实在是读起来太无聊了,学术文章啊简直是。
  •     不知道这书重新出版有什么意义,就好像中国经济腾飞,一帮欧美学者吹嘘强大政府一样,在日本呆时间不长总是对日本有好感,待时间长了就知道日本是什么衰样了
  •     1)神奇的官政分离。2)社会运作靠关系,大量的社会关系。3)企业贫富差距小,活动多,以人为本,有人情味,稳定。各方面细节还是很丰富的。
  •     工业化时代的后发成功,至今都能看到日本人对那个年代的怀念。再看《华丽一族》,就有点盛世危言的意味了。
  •     内容不错,翻译很烂。建议看英文版
  •     日本的情况和中国的很相似,中国改革开放的架构更接近日本的模式,大集团=国企,但是中国的情况比日本复杂的多,而且在腐败、保持财富均等、社会风气、文化、学生均等的受教育水平上,中国做的非常差,而且并未有可见的改进措施,以至于在短期的未来看不到什么改观。
  •     文笔生动,资料翔实,但是结构布局上似乎不够清晰。国家社会的研究收到失效方面的限制,许多情况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当然没有一本书是一次可以涵盖完所有情况的,在出版成书的年代确实是非常了不起
  •     政治上是精英领导的平衡关系合作制,企业上是忠诚为核心的按资排辈终生制,教育上是考试为目的的平民化竞争制,社会制安是乡土社会下的警民合作制。大坻来看,也就教育与我国有相似之处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