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8-01
ISBN:9787801533029
作者:川端康成
页数:140页

内容概要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生于大阪市一个医生的家庭。幼年时,父母、姐姐和祖母相继亡故,14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祖父也溘然长逝,给他终生留下了精神创伤。此后的漂泊生活和多次失恋,使他养成了感伤和孤独的性格。
川端康成少年时期就立志画家和文学家。1920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翌年转入国文系,在《新思潮》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招魂节一景》,受到菊地池宽的常识和文坛的注目。1924年大学毕业,同横光利一等青年作家创办了《文艺时代》杂志,发起新感觉派运动,出版小小说选集《感情的装饰》。1926年发表成我作《伊豆的舞女》,从而奠定了他的作家地位。先后曾任日本笔会会长、日本艺术院会员和国际笔会副会长,还曾获得过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声名远振。川端康成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如创作集《情感的装饰》、短篇小说《水晶幻想》、《禽兽》、中篇小说《山之音》、《睡美人》等。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千只鹤》、《古都》,摘取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1972年4月16日,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川端康成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两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译者高慧勤(笔名艾莲)是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川端文集的主编。译本真实完整,不断修订,语言优美。

作者简介

目录:
序言
雪国
伊豆舞女
《雪国》写舞蹈研究家岛村,三次去多雪的北国山村,与名叫驹子的艺妓由邂逅而情爱,同时又对少女叶子流露出倾慕之情。思想虚无的岛村,对驹子的命运无能为力,决心分手;驹子爱而不得,叶子则昏死于大火之中。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情节简单,描述一名青年学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秀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他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雪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新感觉流派,给过更多的还是感觉。岛村越过群山来到雪国,和叶子凑巧同路。隔窗透望映在叶子脸上的灯火,之后竟然因此觉羞愧。始终弄不清村岛和驹子的关系,不过却也喜欢二人第一次相见时,驹子天真与纯净,虽然终究流入风尘,却也是生计所迫,更好似为了日记里的那个人而献出自己的青春。自从驹子说起她的日记,日记里的人也无非就是村岛和行男。日记里标记的青春韶华,和村岛写的一本本聊以自慰的舞蹈评论相比,可能已经无法相提并论。让驹子爱上的村岛的理由很简单,他懂得她喜欢的事物,而他这看似懂得也不过是无聊时的兴趣所向罢了,以至于村岛自己也暗自庆幸所学之物有朝一日竟能派上如此用途。就像驹子自己,也是村岛一时间的兴趣所向,而又无能为力的存在。故事进展缓慢,几乎不起波澜,直到村岛第二次离开,行男将死,叶子求着驹子回去看行男最后一眼。终究这最后一眼还是没有望上,却也丝毫不感遗憾,行男毕竟曾是驹子心中所爱,可真是因为如此,驹子不想看着他死去,可能是对过去的留念,如果真的目睹斯人如是,可能驹子心中仅存的青春幻想也行将消逝。故事的波澜,又起在叶子和村岛的相见,她在近乎哀求他带她去东京,甚至抛下她心爱的人,对叶子气若游丝的情感,更多的甚至夹杂着对于驹子的愧疚中,“同一个身世不明的姑娘,像私奔似的回去,他觉得这做法虽然有些过分,但对驹子却是一种悔罪的表示,或者说也是一种惩罚”,是男人的一厢情愿吗?为什么带着个女人私奔似的逃走,竟然还是对自己的惩罚呢?还是因为没有告别的离去,会让自己的愧疚和无力加倍,而借此惩罚自己呢?然后叶子就哭着离开了,快乐地在澡堂唱着歌。最后的最后,我妄图逃离,目睹叶子的死。是我的生命难以承受驹子的热情,与其说驹子的生活是穷困且悲凉的不如说村岛更是空虚而寒冷的生活在看似富足的世界里。可能有太多看不懂的地方,为什么驹子会忽然哭泣,用银簪在席子上扎个不停,为什么驹子会在最后歇斯底里抱着叶子哭泣,为什么我会像一个局外人一样望着银河似乎这一切都未发生。也许驹子和叶子就是同一个人,就像《Leon》里久坐餐厅的老人,一个是青春的死亡,一个是腐朽的永生。---------------------------------------------------------------------------------------------------------------------------------------------附:川端康成在自传《独影自命》里关于《雪国》的自述《雪国》写于昭和九年到十二年的四年间。算年龄的话是在三十六到三十九岁,属于我三十后半的作品。 此书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想想写写,断断续续发表在杂志上。 因此全书能看到一些不统一、不和谐的地方。 最初是打算写成一个四十页左右的短篇,拟发表在《文艺春秋》昭和十年一月号上,一个短篇就足以打发这些素材了,但到《文艺春秋》截稿时小说还没有写完。在虽然同是一月号,而截稿日要返几天的《改造》上,我继续写小说没写完的部分。由于对素材经营日久,余味也随之留到了后来,写成了与原始想法完全不同的东西。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作品,在我不算少数。 为了写《雪国》的开头部分,也就是发表在昭和十年一月号的《文艺春秋》和《改造》上的那一部分,我到了“雪国”的温泉旅舍,在那里自然也和《雪国》里的驹子再见面了。小说开头部分的写作,可以说是在逐渐形成小说后半部的素材。从另一方面讲,在写小说开头的时候,小说结尾部分的故事实际上还没有发生。 这之后也再去过这个温泉旅舍,有些章节就是在那儿写成的。 在小说的自然描写中,想像也好写实也好,都是来自于实际的观察写生。现在的小说家仔细地观察自然后再来写作的风格不流行 了,所以《雪国狸有些精心观察的描写却被认为是想像的结果。 作为作者我有时会想,就《雪国》这本书的整体而言,也许常会发生读者以为是事实的实际上是作者的想像,读者以为是想像的意外地竟是事实这样的误读。 在《雪国》被决定授予文艺恳谈会奖的会上,坐在我边上的宇野浩二谈到驹子时,把她说成“那位小姐……”,“对她来说……”,听着那种使用着敬语把驹子当成我朋友的语气,我不禁多少感到困惑,同时也深为感动。宇野还热情地让我转告“那位小姐”,研精会的乐谱比许家弥七的更棒。 驹子确有其人,而叶子却是虚构的。花柳章太郎以寺崎浩为演员的《雪国》上演时,在某杂志上和搞木清方的对谈里提到《雪国》,认为叶子比驹子更接近原型,栩栩如生。读到这段话,我感到不可思议。花柳氏到底是把叶子当成了他见过的谁呢,作为作者我真是想也想不到。是温泉浴场的人告诉他某位姑娘就是叶子的吗?而我却并不认识那位姑娘。叶子是出于作者的想像。 花柳氏来信希望了解《雪国》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模特儿,好为戏剧做参考,我当然没有告诉他。我希望他仅仅读这部小说。但花柳氏似乎设法搜寻到了“雪国”的地点,到“雪国”的温泉浴场去了。 读者喜欢《雪国》,因而也会想进一步看看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模特儿,甚至这也成了温泉浴场的广告手法。在创作原型的意义上,驹子可以说是真实存在的,但小说中的驹子和创作原型有着明显的差异,说驹子并不存在可能更为正确。岛村当然也不是我,我想说他不过只是塑造驹子的一个道具而已。这一点也许算是作品的失败,可也说不定又正是作品的成功之处。作者深深切人到小说人物驹子的内部,对岛村则浅浅地点到即止,从这个角度看,说我是岛村还不如说我是驹子。我是有意识地保持岛村和自己的距离来写这部作品的。《雪国》中的故事和感情等也是想像比实际的成分更多。特别是驹子的感情,实际上就是我的感情,我想,我只是想通过她向读者倾诉而已。 在我的作品中,《雪国》虽然拥有许多爱好者,但在战争中我才 知道,滞留国外的日本人读着它时似乎被它勾引起更为浓郁的思乡之情。这加深了我对自己作品的认识。 昭和十二年创元社出版的《雪国》,以及这之后收人改造社出版的选集中的和被收进一二种文库本中的《雪国》,实际上都是未完成的作品。看上去小说似乎在哪儿结束都还行,但由于开头和结尾的照应有些糟糕,另外,关于失火的场面在小说写到前半部分时就已经形成了,就这样以未完成的形式结束它对我来说始终成了一件心事。但是在出书时,我急于想把它整顿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而剩下来的虽然只有一点点却是极其难写。 在昭和十五年十二月的《公论》上我发表了《雪中火灾》,接着在昭和十八年八月号的《文艺春秋》上试图以“银河”来写它的续尾,结果归于失败。其后在昭和二十一年五月号的《晓钟》上试写 了《雪国抄》,在昭和二十二年的《小说新潮》上试写了《续雪国》,无论如何总算把它写完了。从创元社的《雪国》旧版本算起,正好是整整十年了。 因为是十年之后的事了,有种种地方显得勉强。也许不做补充会更好一些。但是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悬案,曲曲折折地也总算有了一个结局,于是把补充部分和旧版本合在一起试着印出来看看。 二上一部分是《雪国》创元社版(昭和二十三年十二月发行)的后记。这篇后记对《雪国》相对来说谈得多了一些,所以把它原样抄在这里。下面再做一些补充。 从“在雪中纺线,在雪中织布,在雪水里漂洗,在冰雪上晾晒” 的精简描述开始,以下部分是后来补写的结尾。在现在出版的这套全集里,也采取了结尾和原版合在一起的做法。有这个结尾到底好还是不好,作者自己既没有深人地思考过,也说不大清楚。 那一段精简的描述当然是取自铃木牧之的《北越雪谱》。在创元社出版了《雪国》的旧版本后,我读了他的这本书。如果是在写《雪国》之前读它的话,《北越雪谱》里的民俗和景物,也许会被我写进《雪国》。《雪国》故事的地点是在越后的汤泽温泉。我有在小说中不怎么使用地名的习性。因为我觉得地名束缚了作者及读者的自由,而且,如果明确了地名的话,我想就应该准确地写出那一块土地。写一方土地,而被居住在那里的人们读后能够感到真实的作品是非常罕见的,太困难了。也许用一个旅行者的目光来描绘一片不熟悉的地方几乎接近于不可能。就我在旅行时的经验,阅读着那些描写我所到之处的小说和随笔,大多感到的是失望,而写错的地方也意外的多,总的来说这些描写让人感觉浮浅。 要是谈到人物的原型,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如果把自己假设成一个人物原型来考虑的话就容易理解了。就《雪国》的驹子等而言,很多地方我是有意识地写出小说人物和原型的区别,甚至面相等都差异甚大。对想去看看人物原型的人来说,感到意外是理所当然的。 “岛村当然也不是我……说我是岛村还不如说我是驹子。我是有意识地保持岛村和自己的距离来写这部作品的。”我在创元 版《雪国》的后记里这样说过,这样说虽然不错,但也很难就说这种说法完全确切。对于《雪国》的作者我来说,岛村是一个让我惦念的人物,我想说的是岛村几乎就是没写出来。当然这种说法是不是说准确了也很难说。 驹子的爱情是写出来了,可岛村的爱情写出来了吗?岛村深怀着不得不爱的悲哀和悔恨,而这种空虚感反过来是不是恰好衬托出了作品中的驹子呢? 一种看法是把岛村作为小说的中心,驹子和叶子作为陪衬,而我以为更正确的看法似乎应是把驹子作为小说的中心,岛村和 子则是陪衬人物。作为陪衬的岛村和叶子,我以两种不同的写法去写,但都没有把他们明确地描写出来。创元社的旧版本出版后,想过要再多写一点那个飘忽不定的叶子,她和驹子之间的来龙去脉也想有所展开,但还是省略了。写到她在失火的现场精神崩溃,驹子说那孩子疯了的地方就结束了。所以对我来说在写完这部作之后,岛村再也没来,而驹子抱着疯叶子的形象就始终活生生地巨现在我的眼前。 在写《雪国》之前,我为了写作数次前往水上温泉,水上温泉前一站的上牧温泉也去了。在那一段,深日久弥和小林秀雄他们常去的是谷川温泉。 我在水上和上牧时,听房东的建议去看了看清水隧道方向的越后汤泽。比起水上,越后汤泽更带有乡村风味。从那以后,我就常常去汤泽了。 在上越线上,汤泽可算是越后的人口,但在通过清水隧道之前要翻过三国岭,说它是在越后的深处也不为过。直木三十五特别喜爱三国岭的法师温泉,还曾带着我和池谷信三郎君两人一齐去过。直木好像还曾徒步从法师越过三国岭到汤泽去,但我没有这样干过。
  •     后天就要考生疏的光学了,然而我还是忍不住要看完这本书。《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经典著作,延续了川一贯的淡、悲的风格。小说里边最悲剧的角色就是驹子了,不禁要问,为什么她要做“徒劳”的事情呢。对行男的坚持,对小说记录的坚持,对岛村的坚持,对三弦的坚持,这个女人,我怎能不肃然起敬?她明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行男注定还是要死,小说记录了总归是要忘记,岛村总归是要走的,三弦总归是登不上世界顶峰的,但是,她还是坚持。是什么,什么让她坚持了下来,面对这个惨白空虚的世界?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是那一颗坚强的心吧,是那一份对待生活的美好愿望吧,是出于本能吧。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驹子选择了,并坚持走下去了,尽管或许毫无意义。人生其实不就是这样嘛,本身就毫无意义,终须入土的,只是看人们自己怎么选择的问题了。坚持过,认定过,追求过,无憾了。一开始我不能理解为什么驹子在行男最后一口气的时候都还不回去看他,而坚持要送岛村走。现在我知道了,那是因为,岛村在她心目中是最无可取代的,那一份沉重的爱恋啊!这又让我想起了那句话,“是爱,让一个女子变得美丽”。可是岛村不能给驹子想要的爱,他自己生活都在彷徨矛盾,没有爱恋,一切只是梦境。相比之下,驹子比岛村活得要真实许多,至少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而且从来没有犹豫彷徨过,而岛村始终都在追逐着那样的幻影,对洋舞如是,对叶子也如是。岛村的心是死的,他不能给驹子想要的,尽管他对她有百般的怜爱。叶子,除了那句“声音清澈悠扬,美得几近悲凉”外,似乎没有什么能打动我的地方。在火车上与山峦交映的美丽倩影,比泡沫还不真实。其实整本书我是花了很大的耐心才看完的。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文本来如是,中间有些地方逻辑很混乱。比如说岛村已经乘火车走了,又是如何突然乘了火车回来的,都交代得很糊涂。但是我很喜欢川端康成的文字,总是有那么一股悲凉的味道,淡淡的,像一片雪花不经意飘落在心头上。 “当他挺身站住脚跟时,抬眼一望,银河仿佛哗地一声,向岛村的心头倾泻下来”。岛村的幻境破灭的那一刹那,世界上又多了两个悲哀的人们。
  •     相遇这本书是个误会。当时在豆瓣上一大哥的店里买二手书,选了几本,因为不够50块,不能店主送货,所以为了凑钱数,找到了这本,关于日本文学,我本能的有抵触心理,所以从未看过任何日本人写的书。对日本,心里很有偏见,一般关于日本的正面讲述,我是不屑于看一眼的,这种心理止于那部电影《佐贺的超级阿妈》,里面的温情让我感叹,加之一部《入殓师》。在我的根深蒂固的偏见里,关于日本,是无情无感无人性的代表,我是看着日本动画长大的,我喜欢日本的漫画,日本的电影,却不喜欢日本人,这种不喜延伸至不愿意读日本的书籍,不愿意深入了解这个国家,喜欢盲目的武断下结论。我,正是在这种状态下读这本书的。这本书准确的说一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译者言,译者大体介绍了作者写作风格,介绍出作者的背景,并分别介绍了选取的两部小文的大意,我读书是一定要从导言开始读的,所以这段的印象也很深,川端是获了诺奖的,在现代,诺奖的政治寓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回顾过去的获奖人是个不错的选择;第二部分是第一篇小文,雪国,雪国是一个很长的小文,先出场的是岛村,一个旅者,一个舞蹈研究者,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家,风流不羁,第二个出场的是叶子,细致,周到,安静,冷漠,凛冽,不多话,接下来是驹子,热情,大胆,勇敢,有性格。很难说岛村对驹子、对叶子的是爱情,用现代话说充其量是好感,喜欢,川端用自己的笔触描绘了日本乡间的景致,也让我知道了艺妓这个行当的悲哀与无奈,字里行间,岛村的挣扎与思考也比比皆是,相遇倒是件美好的事,可是相处之后的相依相恋,往往不能善终了,岛村到最后已经下定决心,离开驹子,驹子也不止一次说,你还是走吧。可是真的能这样放弃吗?不如不相见,相见不如怀念,我想你,不能再见你。第三部分是伊豆舞女,介绍说这篇是青春文学的经典之作,是一篇很短的小文,少年朦胧的爱意却始终不得而终,作者在荣吉身上放了很多笔墨,作者对舞女的了解也仅限于荣吉的介绍,少年的淡淡爱恋很快就被现实的无奈冲击,或许若干年后,少年记不得舞女的样貌,只记得在伊豆,我们曾经有段旅程。这种感情在我看来,算不到上爱情,倘若非要说是爱情,也只是萌芽,川端善于将日本美丽的风景融入到故事情节,以及人物介绍中,组成一幅幅淡淡的图画,淡淡的感情,如无如有游离在一群群青年男女中,美好,纯洁,令人怀念、向往,却是徒劳,没有结果,没有未来,没有以后,没有再见,只能一次次擦肩,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这种淡淡的情感被我们忽略,只有夜深的时候才幽幽的想起。看川端的文章,的确舒服,自然,或许你可以看到中国民国大师的文风,推荐~!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好清新,好美,好简单的爱情故事,读来不觉得让人感受到这世间的美好!!!
  •     清新自然,淡淡的,细腻的。我好像看见了雪。
  •        后天就要考生疏的光学了,然而我还是忍不住要看完这本书。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经典著作,延续了川一贯的淡、悲的风格。小说里边最悲剧的角色就是驹子了,不禁要问,为什么她要做“徒劳”的事情呢。对行男的坚持,对小说记录的坚持,对岛村的坚持,对三弦的坚持,这个女人,我怎能不肃然起敬?她明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行男注定还是要死,小说记录了总归是要忘记,岛村总归是要走的,三弦总归是登不上世界顶峰的,但是,她还是坚持。
       是什么,什么让她坚持了下来,面对这个惨白空虚的世界?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是那一颗坚强的心吧,是那一份对待生活的美好愿望吧,是出于本能吧。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驹子选择了,并坚持走下去了,尽管或许毫无意义。人生其实不就是这样嘛,本身就毫无意义,终须入土的,只是看人们自己怎么选择的问题了。坚持过,认定过,追求过,无憾了。
       一开始我不能理解为什么驹子在行男最后一口气的时候都还不回去看他,而坚持要送岛村走。现在我知道了,那是因为,岛村在她心目中是最无可取代的,那一份沉重的爱恋啊!这又让我想起了那句话,“是爱,让一个女子变得美丽”。
       可是岛村不能给驹子想要的爱,他自己生活都在彷徨矛盾,没有爱恋,一切只是梦境。相比之下,驹子比岛村活得要真实许多,至少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而且从来没有犹豫彷徨过,而岛村始终都在追逐着那样的幻影,对洋舞如是,对叶子也如是。
       岛村的心是死的,他不能给驹子想要的,尽管他对她有百般的怜爱。
       叶子,除了那句“声音清澈悠扬,美得几近悲凉”外,似乎没有什么能打动我的地方。在火车上与山峦交映的美丽倩影,比泡沫还不真实。
       其实整本书我是花了很大的耐心才看完的。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文本来如是,中间有些地方逻辑很混乱。比如说岛村已经乘火车走了,又是如何突然乘了火车回来的,都交代得很糊涂。但是我很喜欢川端康成的文字,总是有那么一股悲凉的味道,淡淡的,像一片雪花不经意飘落在心头上。
      
       “当他挺身站住脚跟时,抬眼一望,银河仿佛哗地一声,向岛村的心头倾泻下来”。岛村的幻境破灭的那一刹那,世界上又多了两个悲哀的人们。
      
  •     最喜欢这个译本的《伊豆的舞女》
  •       终于把川端康成的《雪国》看完了,这是第一次看日本作品,其实没有看懂,纠结于岛村和驹子之间的那种感情。不知道为什么这部作品为何会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为女人,对于艺妓和慰安妇,我一直很排斥,总是觉得这是对女性的侮辱,是社会的不公平。
      看着驹子,她是矛盾的,一方面现实逼迫的她不得不从事这个职业,而另一方面她却对舞蹈三弦感兴趣,她一直磨不掉她在东京生活的痕迹,她的梳妆盒…总是同情驹子,自幼父母双亡,而她的人生也是留在这个雪村,在不同的宴会中奔波,卖艺,卖身…
      她因为岛村的博学,喜欢上这样一个男人,但是她很清楚的知道此次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可是内心还是渴望着,期盼着,哪怕是一年一次,带着夫人来都行。很低的要求,很卑微的乞求,很寒心。女人总是这样,总是轻易的就将心交到别人手中,而到最后恐怕是连碎片都捡不回来。
      在大众眼中,她们是不被认可的。在东方国家,贞节一直是最被看重的吧!我理解不了古时的贞洁牌坊有什么用,一个女人再怎么坚强,也总是有需要一个肩膀的时候。而这些却轻易的让她们与下半辈子的幸福形成了平行线。
      哪个女子不自爱,哪个女子不期盼幸福。然而现实总是这样,太多的薄情汉,太多的情不由己。每个人的家庭都不一样,都会有自己的苦处。而人在不同的时间总是会遇到不同的人,发生一些故事。
      我欣赏秦淮河畔的那些名妓,或许也是因为那些文人骚客的陪衬,或许是因为在危机时刻对国家的忠诚吧!只是欣赏她们的才情,感叹她们的身世,也仅仅是如此。而她们的苦难也只是他们自己心里明白的。
      不晓得为何,最近一直期盼打仗吧,大家都死了也好,世界重新洗牌,不过也是妄念而已。
      现在依然存在这样的女子,不管是败金,还是生活所迫,只是觉得爱自己多一点就好,女子,真的要爱自己,除了自己,再难有人会疼爱自己的。
      疯言痴语罢了!
  •     现象学,不懂……
  •     不喜欢文艺腔
  •     清新秀气
  •       川端康成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疯子!
      
      即使我已经一次又一次地抱着“这一次一定要刷净之前的偏见、用新的不同的心态去理解”的想法重读此文,以至于至今已读过不下五、六遍了,我还是这样认为;即使我把现有的全部想法都冲到马桶里去,再把这部中篇小说看上五、六遍,我也会这样认为。
      
      虽然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步之遥”这句话在世人口中已成为公理,可是川端樣和其他天才不同。就是把范围缩小到作家、日本作家,甚至是近代的日本作家当中,川端樣文章中也还是透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气韵。与一千円先生在幽默面具下的嘲笑和攻击、武者小路实笃他们原野上的白桦树一般的自然、直木铃子痛揭资本主义社会伤疤的毫不留情、田中芳树(或者这位应该算是现代?毕竟这位还未作古)张狂的政治讽刺相比,与这些或多或少汲取了西洋文学的精华再与和式文学揉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文章相比,川端樣从骨子里透出一股永远挥散不去得哀愁和厌弃俗世的缥缈。究竟还有哪个近代的日本作家,能把悲伤和虚渺发挥到如斯境地呢?
      
      文章一开头讲的不是主人公岛村,也不是岛村千里迢迢到这雪国来所为的那个女人驹子,而是他在火车上看见的一个年轻姑娘叶子。如果考虑到结尾部分,我就可以说这是川端樣为了叶子而专门设计的。在开头,岛村一直是通过薄暮时擦去了雾气而像镜子一样的玻璃窗来观察叶子的。叶子就这样变成了浮现在流动的背景上的影像,被远处微弱的灯火衬映的美景。在这晚景的镜面上,叶子精心照料三弦师傅的儿子行男自然安稳的情态,由于同毫不相干的背景重叠,使得岛村如同是在望着 “离奇的梦境”。这我是能理解的,但凡孤孑一人踏上过漫长而单调的火车旅途的,大抵都会被类似的非现实力量吸引住。不过,川端樣写道“因此,岛村并不感到眼看悲哀事情的苦味,而像是在望着离奇的梦境……”,我却不明白叶子看护三弦师傅的儿子如何就算得上是“悲哀事情”、如何就有可能会让岛村感到“苦味”?难到川端樣是说岛村看见叶子这样在镜中或妖艳或冷峻的美丽姑娘妻子似地看护病了的男人心里就感到是悲哀事情、就感到苦味吗?不得明了,也只好任它去了。在结尾,叶子用自己的骤然死亡给叶子自己、艺伎驹子和行男三人之间怪异且尴尬的关系——后来由于岛村的出现而演变成的明显的矛盾、给这个发生在白雪皑皑的远方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句号。按理说,一个人从二层楼上摔落,应该是直直地头冲下坠落下来、速度很快、砸在地上有一声惨烈的重响才对,但叶子的情况却截然不同:叶子的身子保持着水平线,像一个木偶人一般不带着一丝的痛苦,飘飘然丧生于火场之中。一头一尾让这整个儿,就是一个梦,一个虚无的梦。叶子出现时由远山的野火衬映而美丽,消逝时由熊熊的烈火衬映而震撼,就像一个幻想中的精灵,并不真正存在于这个世界中。而她,也正是一个这样的精灵,因为川端樣对她的观察永远是透过夜间玻璃的反射的、对她的描绘永远是添上了艷丽的火的。
      
      相比之下更有血有肉的驹子,难道就存在于此凡世之间吗?否。驹子,岛村初见她时,还只是一个三弦和舞蹈师傅家的小姑娘,用自己同被大雪覆盖着的寒山一样的清新和纯洁吸引了岛村;在岛村诱骗她和她发生关系之后,在如醉如狂的肉欲场面中,她仍然不显得有哪一点被玷污;就算是岛村离开了雪国、长久地不同她联系,就算是她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艺伎、和服的下摆都垂到木地板上的时候,驹子没有丝毫变化,眼睛里只充满着美好的情感。若是再结合驹子过往的经历、当下的处境,就必得承认川端樣对驹子的描写是衬上了北国山里独有的漠漠白雪当底色的。
      
      雪国里两个不存在的纯洁美好的女子,存在于川端樣一杆悲哀的笔下。他臆想着憧憬着这样的女子吧,用这样疯狂、叫人摸不着头脑的方式表达。早年川端樣并非如此,那时候他的心就和对熏子的纯真爱恋悄然觉醒的青年学生的心一样;中年时期的他已经开始让我沉浸在一时的哀伤之后破口大骂;及至其晚年,表现寂寞老人变态的恋爱心理的文章,例如《山之音》,我勉强看完一遍就“永世难忘”;如此下来,恐怕自己了解自己的生命,对他来说是最合适也是唯一的出路了。在写这篇读书笔记之前,我本考虑是否要像往常一样放些什么符合心境的曲子,像是写另一篇笔记时所播放的日本和歌。不过没多久我就放弃了这打算,因为川端樣遗世的那张黑白照片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对着暮年的川端樣,恐怕寂静无声才是最好的伴奏,对着这位一方面完完全全继承并发扬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方面毫无顾忌地在自己的文章里倾泻生来就有的黯淡情绪的人。
      
      川端康成,无外乎一个因为生为孤儿、恋爱经历不圆满而胡思乱想的老疯子!
      
      可是,却也无法不迷失在这个老疯子哀伤的臆想里……
  •       岛村用雪国和女人来消费自己的虚无;
      驹子用不理智、不可得的狂热来填充虚无;
      叶子用劲儿劲儿的执拗来抓紧这段虚无;
      终究都是“徒劳”。
      
      无论旖旎,还是静美,
      谁也不爱谁。
      那些牵绊、那些念想,
      里寄托的到底都是自己,
      所以为了不爱的男人卖也是为了成就那样的自己,
      为另一男人送站还是为了自己。
      女人有的时候为了营造一种情绪,
      宁愿往心里插一把刀,
      然后去表现一段痛苦的存在。
      
      《雪国》无限美,
      可这三位真真让人厌烦。
  •     不是很能理解
  •     我特别喜欢这个封面,老先生说——我萌萌的。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写老先生的作品,真是对不住您了,全文乱七八糟不成句子,没有思绪没有逻辑,写完我也不知道我在说啥,答辩也糊里糊涂的,我这个没啥文化底蕴的人真是亵渎了这本书了。
  •     一流的小说 一流的翻译 via 肇高图书馆
  •     《雪国》《伊豆舞女》。小书不厚,却看了很久。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排版上都不够令我喜欢吧,粗粗翻完……
  •     后面附带《伊豆的舞女》
  •     安静的吸引着我。
  •     小次推荐【日本人呐
  •       高中时读的这个译本,爱不释手,后被同窗借去22年未归还,不能释怀。阅读时,似漫步在雪国星空下,银河直落到心里去了。那种感觉数十年萦绕于怀,无法抹去,译者的文字力量溢于言表。恨只恨有人借书不还!!!!!!
  •       1,岛村的“死的根性”
      A、作为“前理解结构”的“死的根性”:生命的倏忽无常,死亡与寂灭作为一种不可回避的威胁背景,始终在意识中清晰地提示。人是无力的。
       对缘起纷纭,人同样是无能为力的。
       透彻地理解这点之后(在历经人世无穷的痛苦与郁闷之后),人才由热(欲望-动作)趋冷(寂灭),连肉欲的火花闪烁,以及爱情的短暂温润,都处于广漠、冰冷、黑暗的阴森寂灭中。
       所以,岛村是疲惫、柔弱、虚无、空漠的,本身趋冷、趋死,也就无法成为男性阳刚活力的化身;
      B、叶子作为一个象征,隐喻着纯洁之美,似乎是污浊尘世与永恒寂灭之形上境中的一个中介,尘世因而尚可系恋,寂灭之境因而尚有一丝亮色;然而,叶子之死,隐喻着这种纯素之美的不可持留性,缘起性空,诸行无常,一切均在流逝中,因而一切又归于寂灭。
       最终的启悟:“银河像是唰地进入到岛村的内心中去”--与人世的彻底弃绝,永恒的寂灭。连悲哀、忧伤、绝望都将是多余。“究竟空。”
      
      2,细节的暗示性--意象的隐喻性
       A、叶子在火中的脸:冷寂中的热烈,永寂中的欲动,死水(岛村枯槁之心)中的微澜,拯救的纤细之线。脸,再怎么惊心动魄,再怎么如闪电击破庸常生活的干枯,还是毁灭于火--宿命式的永恒寂灭。那么,火就成为一个危险的象征。瞬间的贪爱执取,瞬间的大欲之火苗仅仅还只是微炎在将动未动的犹疑迟惑中,就已经焚毁了一切。妄念的荒谬,无明的徒增苦恼。
       B、僵死的小虫尸体。在死面前,一切有为法均显得无力、虚妄--遂顺随寂灭之自然秩序。随缘而行,所执皆空。
       ---“对于那我无能为力。”
      2003年04月01日
  •     日本的气息扑鼻而来啊!
  •     整篇有种清新冷冽的感觉,有些桥段不知道是被删减过还是作者故意所为,点到即止,跳跃性较大。岛村那种徒劳的喟叹,虚无的感念,情爱的追寻,是川端自身的映射。
  •        “徒劳而已!”男主人公岛村总感觉女主人公駨子每天坚持记日记、对每本读过的书作读书笔记只是一种无用功,在冰天雪地而且又似乎于大都市隔绝的雪国,她的“坚持”没有办法使她物质上生活有所改善,她的才华与内涵也没有办法被之人所了解。岛村会这样想,因为他是个内心极度空虚的人啊,看见沦落风尘的艺伎駨子依然保持着她的纯真与干净,她有着她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其说岛村可怜、同情她,倒不如说对她有几分妒意?她心灵毕竟是有所寄托啊,因此他明知道駨子并非徒劳,但还是忍不住要多说几次“徒劳而已”。
      
       “可不是!”面对心爱之人说她的努力只是徒劳,她毫不在意,爽朗地答道。这个洁净的姑娘,“恐怕连脚丫子都那么干净”,她有着她说不尽的美,“白里透红的皮肤,宛如白瓷上了浅红”。一个风尘女子,靠什么保持着她的洁净?事什么力量让她的内心能如皑皑冰雪一样晶莹通透、纤尘不染?想必这就是苦行的力量!駨子每天坚持练琴艺,即便在雪国这个比较落后的地方,没有良好的练琴条件,欣赏她的人也寥寥无几,她只是坚持,坚持,坚持,从不停歇。
      
       一个娇柔的女子,究竟是如何弹出如此铮铮有力的琴音?駨子弹奏《劝进帐》时,我与岛村一起,整个儿地被击垮了。被这种虔诚的感情打动着,整颗心被涤荡着,冲来荡去……
      
       是的,在岛村这一类世俗、内心空虚的人眼里,駨子的所作所为只是一种虚无的徒劳,也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憧憬,但对駨子而言,那正是生存价值的体现。这个顽强的姑娘,凛凛然正襟危坐地继续拨动着她的琴弦。
      
       如果说,駨子是小说的骨与肉,那么叶子便是小说的灵魂了。小说开头,描写她的声音激扬清越,冷淡不可靠近,美得几近悲凉,就已经预示了故事的悲剧。“姑娘的星眸如同灯火重叠印的那一刹那,她的眼珠儿更像美丽撩人的萤火虫,飞舞在向晚的波浪间”,岛村在列车上看见空灵又带有迷幻色彩的叶子,就一见倾心了。然而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叶子心系的是病危的男子——行男。行男是駨子的未婚夫,两人虽无爱情,駨子却背负起自己作为未婚妻的责任,为了让她能治病,不惜出卖自己肉体,沦落风尘;叶子深爱行男,总是待在他身边,尽心尽力的服侍他,当他贴身看护;然而駨子深爱的是岛村,岛村倾慕的又是叶子。这复杂的关系,绕了一大圈子,似乎又印证了岛村的话——徒劳而已。
      
       叶子与駨子一样,是个顽强而且倔强的女孩。行男死了,她日日上坟,神情老那么认真,又距别人与千里之外。这个穿雪裤的漂亮姑娘,干起粗重的男人活、愿意当女佣人,就是不愿下酒席。顽强求生如她,最后还是从火灾现场顶部摔下,死了。她那悲怆的命运,也是故事的结尾。
      
       “穿过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雪国是个与大都市相隔开的国度,雪花飘飞,放眼望去,整篇都是白的。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各种喧嚣,这里是一尘不染的洁净之地,这里是我们内心的一片净土,这里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慰藉。
  •     清新的川端味道
  •     驹子着实是一个很特别的女生,很多时候想起来又叫人心疼。
  •        初次知道《雪国》,是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上,因为它是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
       后来借来看过一遍,印象不很深刻,因为全书情节单一,且篇幅相对较短。
       今天又看了一遍,感触颇深了些。一直很喜欢村上的文字,看《雪国》,仿佛也看到了村上的影子,文字一样的淡淡的忧伤,饱含日本国的浪漫气氛。译文很流畅,一下就将人带入飘雪的国度,飘雪的季节,我的心不禁随之颤动,外边阳光明媚,时值初冬,我们都在等待,等待一场雪的到来。
       做个比较吧,那我熟悉的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来比,《雪国》里的爱情也是笼罩着一层神秘而模糊不清的薄纱,男女主人公的爱恋并不是相互对等的,这也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当其中一方并没有投入其中时,痛苦便伴着思恋渗入人骨髓,实在令投入的一方难受。
       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莫如叶子,她有一种奇异的美,能够瞬间摄人,魄,她的歌声如此曼妙,闻之使人动容。尤其是对她的初次描写,在车窗玻璃的雾气弥漫下,她似窗外星星点点的夜空,迷蒙而静好。
       因为这些文学作品,包括《源氏物语》,使我深深地爱上了日本,它的奇特而深刻的文化,有待细细品味……
  •     第一次读川端,便是这本雪国。只读过叶渭渠的译本,字字浅薄,句句情深,平铺直述,小清新的文字却俨然有一股淡淡的忧伤藏匿其中。故事细小微缈意悠长,还需细细品尝。图中的译本,很遗憾没读到,我想是需要读一读的,不是比较那一本译的更好,也许能够看见其中不一样的风情。
  •     看不懂
  •     连着看了两遍
  •     纸张、印刷较差,还有错别字。但此译本较难得,姑且将就吧。
  •     看了想去日本
  •     最爱的日本作家,不解释。
  •     莫名不想看。。开始看了很多次,也潦草的看完了,并没有感受到什么日本女人的柔美什么
  •     可我还是喜欢驹子"徒劳"的生活态度.
  •     日本的小说 从川端开始就有点散
  •       虽然没有什么曲折的故事情节,平淡的故事情节中,用雪国中一些美丽的景色 反衬出悲伤。驹子很可怜,悲惨的身世身为艺妓的悲哀。虽然遇到了自己爱的人,但是我觉得她爱的很辛苦,甚至觉得最后岛村已经不爱他了。"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像他的心砍上倾斜了下来。“
  •       男人在感情上总是纠结在性与爱之间,男人的爱和性可以分开,女人就不行~~红楼梦里面“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上帝造物的时候都做出来那么多有缺陷的东西吗,男人是恶的,是丑的,是臭的,而男人作为人好的那一面就是人善的那一面
  •     拯救不了自我,好似坠入雪国的梦中。
  •     川端康成的文不适合我,会看出问题的。平淡、柔美,心碎的美,对生活意义的绝望/不持有感,认为“纯属徒劳”
  •     临近最后竟然读出了局外人的感觉
  •     火车窗户上的剪影。总会写到这个。“东京人最会撒谎,讨厌”“能够真心去爱一个人的,只有女人才做得到”从开始 就有种悲凉。
  •     第一次读,不好太多评价。感情很深,文字很浅
  •     这个译本比叶渭渠的好多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