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也会歌唱

出版日期:2014-12
ISBN:9787549561036
作者:绿妖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绿妖,县城青年,现居北京。做过工人、时尚编辑、电台主持人、老师等。出版有散文集《我们的主题曲》(2004)、小说集《阑珊纪》(2008)、长篇小说《北京小兽》(2012)。

书籍目录

目 录
序_了解绿妖(韩松落) iii
找自己的人
我曾遇到这城市的青春 3
青春期 20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23
把星星扫落大海 27
找自己的人 31
学着拥有,习惯失去 36
从一个充满恐惧的灵魂里慢慢挣脱 39
大理拜日教 42
命运地图的虚线我仍未踏遍 44
你还相信爱情吗? 49
我们为什么喜欢林忆莲 53
大熊星的安慰 57
轮船复活之夜 60
致我县城的兄弟
致我县城的兄弟 69
人们缄口却倾诉心声 73
沉默的年轻人 78
给我一碗阳春面,给我一座静安寺 83
假如明天来临 87
凿壁偷光的人 91
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 95
不约而同的遗忘 97
只有你知道我的迷惘 100
我的苍蝇 103
一只好猫 106
陌生人 108
最初的甜,最初的咸
旧时天气 115
家人 119
天上的风筝哪儿去了? 121
民国文艺青年 125
家的味道是新闻联播与番茄炒蛋 130
最初的甜,最初的咸 132
记忆驶向味蕾尽头 136
晚来天欲雪,能否去吃面? 140
因为我们又怕又不爱
永不冷场的人生 回乡速记Ⅰ 149
情感赝品 回乡速记Ⅱ 153
幸存者  157
有钱不等于现代化 161
因为我们又怕又不爱 165
给强强的一封信 169
她的痛苦熠熠生辉 175
欢迎来到地狱十七层 179
撸起袖子和这个肮脏琐碎的世界周旋到底 185
一代外省青年疯癫史
一代外省青年疯癫史 193
张浅潜: “我快速地腐朽着,超过我的想象” 197
死亡不能掠夺的 201
成为柏邦妮—《老女孩》序 209
有情感的专家—《我们心中的怕和爱》跋 213
弱者的书写 218
地狱召唤 222
赤子仍年少 225
野火摇曳 228
台湾的小清新与大修炼 233
林生祥:淡淡的一束光 241
像一颗孤独的星球 245
在空白处生长 249
卡米耶:走向疯狂,走向胜利 252
曾交集过的,终再交集 255
跋_沉默也会歌唱 260

作者简介

点击观看绿妖新书《沉默也会歌唱》宣传片:http://site.douban.com/bbt/widget/videos/291789/video/562799/
★ 一个人的大城漂泊记,一代异乡人的青春出走书
2000年初,正值互联网论坛黄金时代,绿妖身边有许多和她一样的外省文艺青年,他们一起高谈阔论,挤站在现实的舞台候场区等待上场,仿佛一个全新的时刻就要到来。
在本书中,作者为这一整代人的青春发声——那些来自“县城的”、“乡下 的”、“小地方的”、“外地的”年轻人,怀揣故乡和过往融入了北京这座大城,经历了这刚过去的、中国变革最剧烈的十年,他们滋养了这座城,这座城也以它的火热蒸腾,淬炼和成就了他们。
★ 十年沉淀,厚积薄发
本书是绿妖十年随笔精选,从“失恋的感觉”和“死亡的震动”开始写作,以一个写作爱好者的简陋的技巧,到如今的成熟写作者,书中记叙的家庭关系,社会变迁,成为一个完整的标本,呈现出在蒙昧中长大的青春,是如何借助阅读自我启蒙,借助写作,“一个字一个字地救出自己”。她曾是沉默的大多数,如今,她唱出了自己的歌。
在作者笔下,她和小城、大城之间的关系,对于命运的对抗、接纳、厌倦、吸引,显得格外复杂而迷人,堪称她生命中最纵情的挥霍。


 沉默也会歌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3条)

  •     收到绿妖的书,第一次收到作者赠书,很珍贵。韩松落写的序,有这么一句:真正的投降,是美学的投降,真正的腐败,是美学的腐败。看得钻心难受。投降,就是躬身用你不认同的规则求一条生路,就是日常用你不认同的方式说话、行事、做人。怀着赤诚和热情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在经历了各种改造后,成为统一的零件,组装成更庞大的机器改造新生命。这很可怕。不知不觉被改造,尔后去改造别人,就是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的成长很像。三十多年前,这个国家是一片废墟,人们软弱地讨一份口粮,不敢反抗,害怕说不,稍有不慎就会被夺走工作、家庭、甚至自由。那时候,无论纸上、嘴上、心上,不知道自由是个什么东西。粗暴的社会造就了粗暴的家庭,粗暴的童年,粗暴的青春。美,在青春期是缺席的,这种长期的荒芜铸成了不自信。自由和自信,是我们长大之后,从随身听、盗版碟、互联网偷偷模仿,才一点点成形,成为灵魂。因为在应该挥霍的年纪我们被迫克扣自己,以致于得到自由之后,一度陷入疯狂。买一切自己想要的东西,爱所有能得到的人。匮乏带来的贪婪,要在真正懂得选择之后,才会止息。我们漂泊,我们挣扎,是为了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但是,真正有了一个屋檐之后,我们依然没有自己的根。根就是家,一个人只能算半个家。为了避免传递阴影,孤零零活在自己的世界,这样的生活,我过了十年。我很怕用自己习惯承受的粗暴去对待我爱的人,而他们会像我童年时那样开始恨我。我宁可独自将阴影和怨恨消化掉,孤立孤僻的孤魂,从我终结。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孤僻源于恐惧,恐惧被拒绝,恐惧不被爱,恐惧得不到,有了孤僻做借口,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付出,跟周围划清界限,就以为成了独立的人。孤僻其实也是软弱。贫穷和阴影催生的怨恨,在生活没那么拮据之后,也没有彻底离开,化为压抑和孤僻控制着自己的人生。问题是,又没有人逼迫我,为什么要孤僻下去呢?我想和愿意接纳我的人一起前行,慢慢交往和相爱,让感情更结实。我全部的努力,是为了过上不被控制的生活。希望你也是,我的朋友。
  •     绿妖出了一本书,书名叫作《沉默也会歌唱》。我昨天刚刚看完,我看书的时候有个习惯。书下面垫着一张纸。看到合意的句子就在纸上写一下。我在书看到说县城傍晚“满地烟火”,就拿起毛笔在纸上反复写了几遍。脑补了一个画面,傍晚的小城里每家都在做饭。烟有的是白的,有的是蓝色的,有的是灰色的。县城铁工厂的烟囱里甚至会冒出红烟,真是相当神奇的事情。没有风的时候,这些烟就直直往上伸展,象上帝在天上拽着的线头,就这样一直慢慢拽下去。拽完了,天就黑下来了。起风了,烟就癫狂。烟把自己撕得粉粉碎,扔一缕到东边,扔一缕到西边。街上、胡同里的人边走边抹眼泪。我对于县城生活的所有经验归结起来——到处都是烟!从早晨起来就是这样,老太太舍不得夜里封炉子。白天到处拾了废纸、柴块、从建筑工地偷来的篾巴子。费尽心机做成一炉熏香,大清早就恭敬端到门口或者楼道熏出一片新天新地。绿妖本尊我见过两回。好象都是在冬天,围一条红色的围巾。她给了我一本书叫《北京小兽》,晚上我回到住处,一夜看完了。看完之后我做出个决定——不到北京来了。可以说是这本书改变我的主意。本来一个画画的朋友想让我跟他一起到北京做个“北漂”,来之前他光奋的对我保证说你在北京看一天的“极品”,比你呆在乡下看一辈子的“极品”都要多。那样你以后可有得写了!他住在宋庄,说你到宋庄来象你书中写的那些个人物。一晚上我我给你叫十个、八个来。我追着他问:“吃饭怎么办?能卖掉画吗?”。他说:“我靠!你天天就惦让着吃。北京那么多艺术家,还缺一口饭吃?你看谁象营养不良的样子?”。我指指他说:“你!”。他说:“我好象最近生活有点不规律。孩子他娘追到北京来了,我要交“公粮”。你说我脸色不好,到是提醒我了。回头我买点肉来补补,平常我都不爱吃肉。不是吃不起,我去年跟一个师傅学佛,戒荤了。看见肉我就烦“。我这个朋友原来在家挺循规蹈矩的一个人,到北京学坏了。我在火车站我瞧见他,有点不敢认。穿得僧不僧道不道的,手腕上套着老大的佛珠,他隔了很远跟我招手说说:“这儿呢!这儿呢,你往那看哪”。虽然半年前见过他一面,但是在异地遇见了还是给他一个拥抱吧。我闻见他身上一股土豆、茄子、白菜、青辣椒混合在一起的味道。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人常说的蔬笋气。我问他:“还行吧?”他显得有点兴奋说:“还行,咱们边走边聊。先吃饭,吃完饭上我那儿去’。我说:“我在那个羊皮胡同那边订了个标间。我先去把东西放下来”。他说:“要不我也跟你一道过去,咱们在那儿聊。妈的!我租房子那边锅炉坏了。屋里比屋外还冷,我冷了就喝一口小二,身上就暖和过来了。我怕你不适应。我给你说一下到北京报那个高研班比较好。我说:“你来北京也有七八年了,你们那个高研班都教些什么东西?”。他说:“教吹牛逼!老师一年见不到几回,平常上课就我们几个入室弟子跟那儿盯着。外地来上课的,说是跟大师学其实都是我们在教”。我说:“那你天天跟这儿混什么混,不如早点回家算了”。他说:”北京这破地方嘛,住在这儿烦它。走了吧,还怪想的。去年我回去呆了半年,可把我憋个半死。孩子他妈死活不让我来,我说两条道。一条我在北京混着,等我混好了把他们娘俩接过去。一条道就是一拍两散,各生喜欢。孩子他妈对我有信心,又放我出来了。我劝孩子他娘现在交通发达,不比薛平贵征西那会儿。十八年见不上一面,她想来不就是几个小时的事儿吗?我问他能混到钱吗?他昂着头,看起来是在心算。他除了会画画,数学跟我一样不好。他算了一会跟我说:“比在家时候还是好一些。一年能有个二十来万,你说这要在乡下得种多少地,割多少麦子呀?他把两只手举起来瞅了瞅说:“乖乖!了不起。家里迎来送往、孩子上补习班,交按揭。就全指我着这一双手”。说完他如同举着一双圣物,久久不肯放下来。然后他跟我合计说,你要找导师别找那个指山说磨的,光嘴皮子上功夫不行。他要能带着一班弟子在外面混到钱的,本事咱们都练了几十年了。谁比谁差多少,缺的不就是一个平台吗?说到平台他指指我脚上踩的地,“这是什么平台?天子脚下。咱们在乡下见到一个县长了不起了,人家手一伸过来。咱们得两只手捧着,到了京城他算什么东西?屁也不是!你别看县里那几个美协的头头脑脑,到了北京他得跟我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说不定还混得不如我呢“。我问他北京最吸引他的是什么,他指指我说:“我觉得活得轻松,还能有一点梦想。我操!原先我在县里他们瞧我的那种眼神象瞧精神病一样,你到北京。行了!那个小区不住几个留长头发的艺术家,不然能叫小区?这些人当中,哎!你一不注意,人家红了。成名成家了,发财了!多多少少给我自己一点念想。有的时候晚上我睡不着,外面风刮得呜呜响。我就盘算是等我将来出名了,荣归故里。地方政府给我盖一个纪念馆,这个馆长谁都不让当。就给你老风干!这个人选不落实,我一张画都不捐给他们。我连忙把手伸给去跟他死死握了一下说:“太热人心了!这世界除了师娘,没人这样惦记我的”。他跟我聊了一大晚,后来惊跳起来说再不走没地铁了。临走时他一边往手上绕他的佛珠,一边说:“想好啦!就这几年蹦达。以后你再想蹦达岁数不饶人了!”说完他在腮边比了个电话的手势说:“明天事情忙完了!打电话给我,我领你去拜拜山门!”。其实对于北京我谈不上喜欢和不喜欢,每次来都匆匆忙忙的。冬天的遇到天好时候,天蓝得象一张大蓝纸。如果要让我画冬天的北京,我想最省事的办法是买一张大蓝纸,在上面用墨画一些黑道道。这个是树,然后再点几个黑点。这个是乌鸦。北漂的人象北京的乌鸦!绿妖写她在县城里,晚上全城的灯都灭了。只有她那里有一点亮。县里的生活是这样的,早睡早起,早晨起来上班的上班、做小生意的做小生意。一个家里或者单位出了个喜欢文艺的人,当然被人目为妖异。这象一个林子都是麻雀,忽然来了一个老鸹。这只老鸹又努力抗拒别人的同化。我看《沉默也会歌唱》中绿妖在县城里是在供电站工作。这个工作也算是县里第一等体面了,但她就是呆不住。老觉得有无穷的时间打发不掉。这种感觉没有在小地方呆过的人没办法体会。晚上那种安静静到连耳朵里血流的声音都能听得见,只有偶尔的鸡鸣犬吠能打破这种沉寂。冬天雪一落,晚上过了八点街上撂棍打不着人。这种日子过一天跟过一百年没有什么区别。出路只有一条,那就逃离!逃离到北京来,象黄昏时北京铺天盖地老鸹一样。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辛苦的觅食当然不容易,但到底是同类多啊!晚归的乌鸦站在路灯杆上,雪落下来积在它们的羽毛上。等积厚了它就耸耸羽毛把雪抖落下来,早晨该干嘛干嘛去,又是精精神神的一天。那天晚上我读完绿妖的《北京小兽》,我放下书想我大约是错过到北京来的最好的年龄了,而且就在我读完这本书的那天早晨正遇到一个沙尘暴的一天。天上下的雪落在身上就是一个泥点子,我劝自己还是回去吧!别把这把老骨头弄丢在外头了。我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比如你挤地铁一定挤不过别人的,而且你还馋,脾气又不好。一定会跟别人处不好的,就算北京是座金山。别人能挖到金子,你一定会挖到狗屎的。我是挺心疼自己的人,所以没到九点钟我就把自己给说服了。当我那个画友打电话来时候,我说我想好了。不拜山门了,手头的事情办完了就回去。跟他约好晚上在建国门那边喝顿小酒,喝完酒我坐夜里的火车就回去了。绿妖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写她的姥爷。一辈子追求婚姻幸福与自由,从年轻时就不依不饶的找她姥姥离婚。最后总算是离成了,可晚年又让后娶的那个女的给赶出来了。还得她姥姥在家一个一个做思想工作,做通了又把他给接了回去。这个事情已经荒诞到有点悲凉的程度了。记得那次我在北京晚上我见到绿妖,后来邓安庆、书枝也来了。我们就坐在旅店的大堂里闲聊。不知道谁谈起写作来了。我觉得绿妖看写作这个事情很重!因为她谈到一个县城文学青年的故事,我跟她开玩笑说:“如果你要不写。我就把他写出来了!”。绿妖马上扑过来护住地盘说;“风老师,这个故事是我的。你不许碰!”。当我拿到《沉默也会歌唱》时,我首先就开始找这个故事。翻了半天也没翻到,也许绿妖也把这个故事给忘了吧!也许是想写在下本里。但你说的那个故事实在给我印象很深,想忘也忘不掉。我实在不是一个擅长写书评的人,这一点陈小克早有定评。反正也只能写成这样了,另在书中读到绿妖还能喝点二锅头,但愿这不是文学想象和夸张。我在合肥捧着酒瓶子等你。最后祝书大卖!
  •     绿妖的文字我在十几年前第一次读到,就再也没忘掉。她的文字散发着一种味道,无论是当年的小说,还是今天的散文,这种味道会一下子沁入你的内心,它好像深刻体验过你的人生,并用一把无比锋利的刀将其中最讳莫如深的部分挖给你看。刀刀见骨!血肉淋漓!她挖出来了,你看到了,于是你们都释然了。可不可以痊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至少可以坦然的面对了,至少是绿妖。就像面对自己身上的伤疤,也许它以后会永远在,但你开始接受它。而谁又能够知道,这些用刻刀一笔一笔刻在人生历程上的文字是怎么用血肉铸就的,它们之所以能够幻化成文字又需要经历多少人生的磨砺和苦痛才会有此种勇气。绿妖少年时对自己说,如果到了19岁还成不了作家就去死。我觉得当年那个小孩子并不是要表达“出名要趁早”的愿望,更多的是因为她的生命需要一个出口,如同鸟儿需要飞翔,河水需要流淌。否则,生命会失去意义,狂涌的洪水会决堤。所以,敏感如她需要一个出口。幸运的是,老天给了她一支笔,于是,她以字为刀,将痛苦的毒瘤挖出。自此,她终于找到一种方式和这个世界和平共处。“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这是三个不同层次——龙应台《百年思索》”我不敢说绿妖伟大,但我能读出她文字折射出的悲悯。读过书的后记《跋》,我终于明白绿妖的这份悲悯从何而来。如果你将要读绿妖的这本书,一定不要错过这篇后记,读完它,你才会了解一个完整的绿妖,你才会了然她用生命刻下的那些字的意义。“文学自挫败而来。每个人有他独特的挫败。我的故乡就是我的文学。挫败是我的起源,我的出身,它幽微曲折的沟回中的痛苦,是我此生的功课。否则,我又该通过何种渠道,如此真切刺骨地理解别人,别人的痛苦,别人的沉默。我的故乡,并不是流淌牛奶和蜜的福地,我也只不过是流水线上,做坏了的残次品。提坦们还在交战,冰层随时准备破裂,无序和虚无将一涌而出。在冰层破裂之处,无序和虚无上涌之时,被淹没的我能做到的只是匆匆记录这个片刻。这就是文学的骄傲,生而为人的尊严。文学,在你的每一个障碍、每一个心灵的黑暗深处、每一个安全感被抽走的绝望之地、每个痛苦激烈的狂暴灵魂里。只要你相信,它就在。用它沉默的喉咙,为你唱出最明亮的音乐。——《跋》”《沉默也会唱歌》书摘✔她逃离了故乡,却变成了故乡的流动博物馆。——《序》✔ “智极成圣,情极成佛”——《我曾遇到这城市的青春》P17✔谁曾在年轻时到过一座大城,奋身跃入万千生命热望汇成的热气蒸腾,与生活短兵相接,切肤体验它能给予的所有,仿佛做梦,却格外用力、投入。摸过火,浸过烈酒,孤独里泡过热闹中滚过。拆毁有时,被大城之炼丹炉销骨毁形,你摧毁之前封闭孤寂少年,而融入更庞大幻觉之中;建造有时,你从幻觉中寻回自己,犹如岩石上开凿羊道,一刀一刀塑出自己最初轮廓;烈火烹油中来,冰雪浇头而去。在现实的尘土飞扬与喧嚣之中,你迟早会有一瞬,感到自己心中的音乐,与这座城市轻轻共振,如此悠扬,如此明亮。谁的生命曾被如此擦拭,必将终身怀念这段旋律。——《我曾遇到这城市的青春》P19✔我一个人在路上发狂地走。希望能消耗心脏里激烈而盲目的热情、容易喜悦又容易衰弱的热情。我希望自己变得正常。只要我学会和一个人相处。只要我还能爱一个人。我打磨着自己过分纤细的神经指望把它们磨粗糙。长久的事物都带有粗糙的气息。我希望我能长久而平稳地爱你。如果不能够,我希望能长久而平稳地活。——《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 P26✔十八岁时,我杀死心里那个焦急想成为作家的小人;二十岁,那个跋涉到另一个城市借一把吉他的音乐青年终于还是死去;二十六岁,我干掉那个不肯放手一段感情,泪流满面却卑微到尘的绿妖。一路过来,见鬼杀鬼,遇佛弑佛。生命原本如此血腥残忍。——《把星星扫落大海》P29✔不是第一次知道自己天分不够。但曾经我相信写作是一场大梦,可以有一生时间来努力练习,天赋不够,勤奋来补,终我一生来完成——可是,天色渐亮,马车变成南瓜,公主要去打卡,而星光黯淡成石头。千山万水,千山万水,原来你不在这里。千山万水,千山万水,原来你不在这里。——《把星星扫落大海》P30✔你叩门,就能进入,寻找,便得见。就像我和我的该死的生命,它过于沉重,过分不合时宜,它像我的一个重负,经过长途跋涉彼此都血肉模糊,渐渐不可分离。我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不后悔,不后悔干过的傻事,曾经的傻逼我自己。我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爱上这个重负,这所有的折磨,琐碎,不堪与卑微,所有的骄傲与自卑,所有的失望、放弃、背叛。我希望自己仍然能被一些肤浅而永恒的事物感动,就算见过再多混蛋,就算自己也变成混蛋,但心里仍然是那个会在音乐里流泪痛哭的傻逼。……千杯酒喝下去都不醉,何况春风秋雨。那个姑娘是否还在想你,只听到无声无息。——《找自己的人》P35✔和之前有计划的生活相比,我现在更幸福。幸福不是因为颠沛流离,而是来自内心的自由感。我感觉自己,从一个充满恐惧的灵魂里慢慢挣脱。这是写作给我的礼物。——《从一个充满恐惧的灵魂里慢慢挣脱》P41✔阅读,不正是为了打破横隔在每个个体之间那堵灰色之墙?在我此身这冗长沉闷的世界里,给出另一种可能,如月光般轻盈的可能性?每个人,至少都曾在某一瞬间,不顾一切、要从自己的世界中越狱,与别人交换点什么,哪怕是一个默契眼神。为此,人们心存渴望地交流,即使彼此间充满误解,这渴望与误解至死方休。“真希望能永远读下去,打破这寂寞的大海。”王小波说。而无论读、写、说,一切灵魂的撞击都曾打破过这寂寞的大海,光明乍现时,我曾有幸进入你的世界,这就够了。——《轮船复活之夜》P65✔生活万马奔腾,你无法做一个在街道上看风景的人,一旦止步,即成为人群对立面,要承受汹涌人群的横冲直撞。似乎,唯有滚到路旁匍匐在地,才能躲过。许多人匍匐下来,立刻被甩出轨道。时代的高铁轰轰隆隆驶过之后,路上都是掉队的人。因为掉队,他们反而获得自由,失败的自由、绝望的自由、孤独的自由、这自由穿过他们的身体,犹如风穿过竖笛。他们缄默不语,又诉尽心声。——《人们缄口却诉尽心声》P77✔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自己要的也许只是碗阳春面。音乐与天真的幻象熄灭后,剩下是无尽长路,多的是平凡,少的是痛苦。又或许因其无常,我并不知是什么在等我,在下一个转角。第一次在结尾试着感激。感激生命无常,感激不完美的你我,感激孤僻性格如我,可以在拒绝祈祷后仍心怀感激。——《给我一碗阳春面,给我一座静安寺》P86✔梦想的本质是凿壁偷光,光不能使你解脱于囚室,但令你精神自由。至于半路上那些失望的人,凿穿墙壁发现另一侧仍是囚室的人,我不再敢于断定什么,梦想的伏线,可以长如一生,不走到最后,不知道结局。——《凿壁偷光的人》P94✔很多年前,我为成长的贫瘠荒凉耿耿于怀。为什么,我不能再小时候就听到莫扎特,看到《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但这就是命运,给你设么你就只能双手接受。年纪渐长,我开始想荒凉何尝不是一种营养。当然,它不通向优雅光滑的人生,但它给予的粗粝中饱含力量。少年时,上天没给我莫扎特,而是黄家驹,但我同样喝到了生命最初的那一口水。对一个少年,这就够了。——《只有你知道我的迷惘》P102✔公汽在正大宽敞的夕晖里狂奔,要这样的速度、这样模糊不清的风声与黄昏,才能稍稍追得上回家的记忆。但我要坐几路车,才能在太阳下山后找到回家的路?我只是匆匆走过,气味在身后消失,记忆也是。——《家的味道是新闻联播与番茄炒蛋》P131✔一直到今年,我才敢直接在文章里写出这些,写出来,它们才不会变成我心里的一个疮疤,一直溃疡下去。我终于发现,我引以为耻的,并不是我自己的耻辱,也并不是我妈妈带给我的。我彻夜排队,向命运领取礼物,命运给了我一块石头,冰凉沉重。我沉默地等待它给我一个解释。在排了更久的队之后,命运给我一个解释。那就是写作。一个字一个字地救出自己。木心说。——《最初的甜,最初的咸(后记)》P144✔人们没有说出口的是,孩子是用来克服死亡的。死去,什么也没留下,即使留下,房子,钱,统统也与你无关,光这样一想,就令人难受。但你的孩子,他血液里流着你的血,他长得像你。你活在他的记忆里。这样一来,你将不会被死亡彻底剥光、掠夺。在这一点上,孩子和艺术的作用相似。——《永不冷场的人生》P151✔不同的是,克服死亡的过程不同。追求永不冷场的人们,是用孩子,用热热乎乎,用周围都是人(想想所有的娱乐方式:打麻将、看电视、唱卡拉OK、亲戚饭局……)、都是声音。这样的人当其死亡时,必然渴望周围被人和声音包围;靠艺术克服死亡者,思想、阅读、写作……都是静的,都要长期一人,独对斗室,岑寂一如修行。这样的人,当其死亡时,必然也渴望安静,三两亲人也可,独自一人也行。一如独在斗室去世的张爱玲。许多人怜悯她,去世许久才被发现,殊不知,她这样选择自己的死亡方式,预知死亡时机,并为此做好准备(换好衣服,床上躺好)。这份坦然从容已迹近大修为者。——《永不冷场的人生》P152✔庆幸这是一本诗歌集,它也只能是一本诗歌集,无边的苦难,用散文体小说体,都会显得悲气逼人又繁琐冗长。诗歌是多情剑,诗歌是离别钩,轻盈的诗句在黑暗的大海上擦浪低飞,迅疾如鸟,亮似闪电,它照亮苦海,它既超脱又寄生于苦难体内。它是麻木尘世与疯狂飞升之外的第三条河岸。——《一代外省青年疯癫史》P195✔那么多人被称为“用灵魂唱歌”,他们知道用灵魂唱歌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吗,他们知道什么是灵魂吗?“我快速地腐朽着,超过着我的想象,只有我感觉是如此的失败。只有在舞台上的歌声证实着我的爱,和不朽。”她写。“我至今连安稳的基本的生活都过不上,因为我过着一种特殊的对应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是精神上的无限的付出,是一种不可能收获的过程。”她说。这样的话让能听懂的人毛骨悚然。——《张浅潜:我快速地腐朽着,超过我的想象》P201✔王小波曾说,安徒生所说的“一条燃烧的光荣的荆棘路”里尚有尘世的喧嚣,他认为,安徒生所说的“智者仁人”更应该是走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我想,这两个意象都是必要的。少数人,以他们的死,而不是他们的胜利,向我们提示:生命有更高级别的存在,更丰美的形式。在路之尽头,地图虚线处,他们绘出如画风景,美不胜收。在这更高存在中,肉身燃烧于荆棘之中,他的心中却开满花朵。这两条路,原是一条。——《死亡不能掠夺的》P207✔邦尼说:我喜欢泥沙俱下的生活。所以,也许并没有悖论。邦尼的人和生活就像一片原野,生机勃勃,原始而磅礴。春天时开的花,和秋天的果实并不矛盾。冬天的大地冰封也并不是绝望。——《成为柏邦妮》P213✔弱者只敢直视孩子的眼睛,弱者不觉得生命里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爱不是,同情不是,血缘也不是。弱者的脚下是一块薄冰,随时可能碎裂开来。弱者的世界没有什么是稳固的,他对世界无从把握,他连自己都把握不住。如果说强者对世界有理直气壮的要求、理直气壮的设计,弱者只是在这世界暂寄,过路者。也因为不稳固,不确定,不理所当然,弱者们在童年之时就懂得发问,怀疑,他们试图想象世界之外的世界,生活以外的生活,我之外的我。以一种迂回缓慢的形式,弱者在世界上存身下来,他们的长处就是怀疑,看到别人没看到的、世界的另一些可能。这多像作家的定义。弱者如果没有被完全打垮,他们就变成了写作者,虽然他们对于诉说有着本能的恐惧,但倾诉欲望压倒一切(某种程度,越恐惧越要突破)。——《弱者的书写》P221✔很多人是要利用音乐得到些什么,那不是本质。本质是繁华洗尽青山出。我想起以前看亦舒,她喜欢说最美的姑娘是对自己的美一无所知。当时百般不解:谁会这么傻?在三十多岁的这个晚上,听着这首歌,好像明白了。无所谓知,也无所谓不知,他对自己的音乐毫无利用之心,音乐不再是用来攻克人心的武器,而只是一把吉他,悠悠分享。——《野火摇曳》P232✔她是个天才。天才跟世界的关系,就是要么征服世界,要么被世界压碎。在这一点上,所有天才的命运都相似,他们不谙世事,不懂妥协,在别人弯腰进入权贵人家进行社交时,在艺术市场交易繁忙时,他们躲在自己的洞穴里,打磨着自己那块石头,那幅画像,像野兽一样拒绝帮助,像野兽一样孤独和凶险。在这一点上,卡米耶与凡高,与所有生前未被承认的天才的命运相似。——《卡米耶:走向疯狂,走向胜利》P253✔后来,看古希腊故事,在宙斯之前,最早的神族是巨人提坦,他们有着自然力量的狂暴,打起架来地裂山毁,天空倒塌。他们打一架就把井井有条的世界打回混沌。我的家人,是情绪上的提坦族。在这样古老神族后裔的家庭中长大,生活仿佛建于薄冰之上,大地深处的混乱、空虚在冰层下汹涌起伏。好处是,我不用等到成年才知道这些……薄冰上是无法建筑日常生活的。我丧失了人际交往中的分寸感。来北京后,有次遇到件恼人的事,朋友听完大怒:你怎么没当场发火?我不知道我可以发火。我只熟悉无声的忍耐以及狂暴的吼叫,中间开阔的情感地带,对我是完全的陌生。没有人给我写上“此处可发火三百字”“此处可拒绝”的脚本。人间这些细腻具体的感情分寸,对我们巨人来说是很茫然的……我还是话不多。无论是亲戚聚会,还是朋友聚会。在薄冰上长大的人,像有种东西被永远抽走,丧失了安全感。无法有对人的全然信任,对别人一定会善意对待自己的全然相信。说话前总要颤颤巍巍伸出脚尖,探一探脚下的冰是否还在。等开口,已过了刚刚的话头。索性沉默。朋友也习惯了我的寡言。……文学自挫败而来。每个人有他独特的挫败。我的故乡就是我的文学。挫败是我的起源,我的出身,它幽微曲折的沟回中的痛苦,是我此生的功课。否则,我又该通过何种渠道,如此真切刺骨地理解别人,别人的痛苦,别人的沉默。我的故乡,并不是流淌牛奶和蜜的福地,我也只不过是流水线上,做坏了的残次品。提坦们还在交战,冰层随时准备破裂,无序和虚无将一涌而出。在冰层破裂之处,无序和虚无上涌之时,被淹没的我能做到的只是匆匆记录这个片刻。这就是文学的骄傲,生而为人的尊严。文学,在你的每一个障碍、每一个心灵的黑暗深处、每一个安全感被抽走的绝望之地、每个痛苦激烈的狂暴灵魂里。只要你相信,它就在。用它沉默的喉咙,为你唱出最明亮的音乐。——《跋 沉默也会歌唱》P262-P269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对于同样有某种童年阴影和自卑的人,书中很多文字能触动到内心,表达了自己未曾说出口的感受。自我修行是一段辛苦的路,是发现自我的过程,也是一辈子的事。现在我相信生活取决于自己看生活的态度,然后尽量去追求让自己快乐的事,向前看,过去不必纠结太多。
  •     [3.5]
  •     一向不怎么喜欢此类型的书,感觉很多也只是泛泛而谈,道理终究不够深刻。只是,自己和作者有着相似的背景,都是从小城市来到这大城市。不同的是,作者走过来了,而我才刚上路。溺水的人在没抓着救命稻草之前,能抓住什么都会拼了命先去抓住。就像这本书,不管内容是否真的有料,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慰藉了当下的自己……
  •     能读到时间跨度:不同年代写成的短文有相当大的差别。总体来说可读性还可以,但像是熟稔的匠人,不是大师。总是缺少画龙点睛的最后一点要素,也没有整体性。像是被生活拖着走而记录,而不是主动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     有惊喜。
  •     「我们虽不在同一个地方,没有相同的主张,可是你知道我的迷惘。」音乐部分挺有共鸣的。
  •     深深的自卑感
  •     绿妖后期文字比早期好。都是有童年创伤的孩子。
  •     看了大概三分之一,感觉自己已过了看这种记录生活随笔的年纪~
  •     看了1/9和后面一点.有点看不下去了.1/9内容概括就是把各种书名.作者名.人名.放在一起讲了一个不沾边的事.并且发现了一些不知道是写错了.还是印错了的字.还有.beyond的歌词写错了.这个不像听beyond歌的人. 续:一则感人的故事,确实触动万千。最初的甜最初的咸
  •     太沉重了...
  •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轮船复活之夜 沉默的年轻人 家的味道是新闻联播和番茄炒蛋 在空白处生长
  •     是挺喜欢的。一篇一篇的随笔,20多岁的的年纪,漂泊流浪的滋味,感同身受。看绿妖的文字,像在读自己的文字,感觉很像,里面有个自己。
  •     2015-喜欢大部分内容
  •     读了三遍。印象很深的是,它一直支撑我熬过高三一年。当时感叹的是,绿妖竟然把我心里的无力感写得一清二楚,心里的自卑感被恶狠狠的展现无余。
  •     喜欢第一篇
  •     大一,我初到北京时看的,它无疑一下就触动了我的软肋。三年间,我不断翻看,和这本书轻轻共振。在这样的大城市中,犹如一座熔炉,被其焚烧翻滚打摸着,我们汇聚在一起,没有经历过的人,从不懂得。
  •     第四辑真好看啊
  •     家的味道是番茄炒豆角
  •     2016 No.19 年纪越大越不喜欢看这类型的书了。不要脸的说好多人都能写成这样吧
  •     绿妖有些许文笔,某些故事还挺有意思的,但是全本无趣的地方还比较多。书有点杂,内容零散。
  •     看了三分之二实在看不下去了,弃了。比起北京小兽,绿妖这本断断续续不同年龄段写出来的随笔,感觉像是在圈钱。
  •     梦想是一件朴素踏实的事情,选择梦想需要孤注一掷的勇气和不后悔的决心
  •     思想和文笔随着年龄和阅历越磨越锐利,朋友说借了看,说,这是经历了多疼的人才能写出来的文字
  •     生命漂泊,事有无常,总会不得已。读毕。总觉得缺些什么,格格不入,不知为何。
  •     随便看看吧。很多故事,都是时机所至。
  •     大概是我这么多年的梦想了 能明显察觉到她文笔的变化 但感动是贯穿整个生命旅程的
  •     绿妖的微博好看,长文总看不进去,很用力又紧绷。
  •     整天把北漂挂在嘴边的人总爱说,这就是北京。在北京,在北京,因为这里是北京啊。。。
  •     陪我一路从敦煌回北京
  •     其中写吃那篇颇有汪曾祺的感觉。
  •     在一线城市生活的异乡人 彼此有共鸣 何止60后 在80年代成长的一代 多少有资源紧迫感 虚假的繁荣后 要承担的就是一个人独自撑起自己的人生~~~~BTW 希望绿妖能去参加奇葩说 看她怎么撕
  •     被触动后反思,原来你走过的路,人类已经一遍遍的走过。
  •     “少有人能从赞美他人中得到欢愉,但讽刺带来狂欢,则是相声之经久不衰早已验证过的。”
  •     一个人缓慢地、持之以恒地认识、了解、接纳自己的过程,经由文学、北京、朋友们。
  •     可是明白是一回事,接受又是一回事啊!
  •     3月尾生病在家休息,三四天看完这本书。作者描写中国家庭的部分有相同的感受,爱热闹,爱取笑嘲讽他人胜过赞美他人,“家人是亲人,但这亲没办法再让我多呆一天”。最惊喜的是里面提及我喜欢的作者徐晓,那本半生为人开启我读散文之路。
  •     看不了这种矫情文字……有几篇文章还是能让我产生共鸣的。
  •     好坏层次不齐
  •     之前看的竟然没mar,k真实到如临其境。绿妖果然不愧小镇青年
  •     书名有点不太好,换下就完美了。
  •     挺适合现在年轻人读的一本书吧,比很多单纯的心灵毒汤好多了。能够从中了解作者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也挺喜欢作者这样的人。书中的很多语句写的不错,但是刻意雕饰的成分过重。能更自然更好。
  •     勉强四星
  •     自敏感而来的深刻
  •     读一读普通文艺青年的书。
  •     不好。
  •     最后在归乡的路上读完这本书,也算是完成自己制定的任务,看完了带回来的《冬牧场》和这本。有趣的是我发现看书和穿衣服一样,需要和某些固定的场景搭配。比如去色达的时候带了《佛陀的正见》,所以,当我在山中手指冰凉的翻看《冬牧场》时,我能感受到那股寒冷和匮乏。《沉默也会唱歌》我看的很快,基本上是3次就看完了,书中提到很多我关注的人物,文学上、音乐上的,是的,这是我感兴趣的,所以快。在商言商,在生活中不能言艺术吗?我希望的艺术不单是某种形式,愿未来的某一天,我所经历的生活都是艺术。没准的事呢?
  •     绿妖是个好姑娘
  •     我希望,我们都能在城市里活的好好的
  •     一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