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好莱坞

出版社:郝建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02出版)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540460068
作者:郝建
页数:30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调情,以艺术和《艺术家》的名义 法国电影《艺术家》的创意复古与怀旧致敬 一、美法电影人越洋大联欢 2012年,第84届奥斯卡奖活动再次喧哗热闹,今年的奥斯卡是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年份。它是多年来第一次没有了柯达公司的奥斯卡,虽然“柯达剧院”那几个金色字体还多次以特写出现在转播镜头中,但这已经不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公司出巨资做的广告,而是对宣告破产的夕阳产业吟唱的一曲挽歌。它又是奥斯卡的几个主要奖项最没有悬念的一年,几乎所有人对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花落谁家都胸有成竹。我看了《艺术家》之后十分激动,跑到微博上去说要押宝1000块钱赌它得最佳影片,网友就笑话我不明行情,说最多只能放100块跟我对押。原来赌博网站对《艺术家》获最佳影片给出的赔率已经是10比1啦。就电影文化和欧洲美国的电影人的互动来看,2012年的奥斯卡奖是巴黎和洛杉矶这两个城市在双人携手、翩翩起舞,是美国、法国电影人在互相进行文化致敬。何止是致敬,他们简直是在隔着大西洋互相飞吻,秋波传情。法国人拍摄了电影进入有声年代的《艺术家》,故事背景当然是洛杉矶的好莱坞。而美国的暴力美学大师马丁·斯科塞斯拍摄了关于法国电影之父梅里埃的故事的3D电影《雨果》,故事背景是20世纪初的巴黎。同时,纽约文化和电影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著名导演伍迪·艾伦拍摄了《午夜巴黎》。他让美国、法国的一干大明星带着观众恣意穿越。伍迪·艾伦一会儿把我们领到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去看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文学巨匠和电影,美术大师布努埃尔、萨尔瓦多·达利、莫迪尼亚里在小酒馆中谈艺术、谈人生,一会儿又跟着男主演欧文·威尔逊穿越到19世纪90年代的巴黎去拜谒劳德雷克、德加等印象派美术家。此片大概挠到了法国人的痒处,世人都知道,巴黎人具有超级的文化自豪感,在19世纪的法国小说中,提到巴黎以外的法国,统一使用的名词是“外省”。戛纳电影节负责人蒂埃里·弗雷莫在官方声明中盛赞《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写给巴黎的一份美妙情书”。法国的第一夫人在片中客串艺术博物馆的女馆长。这个角色大概没几文钱片酬,卡拉·布吕尼算是友情出演,客串一把。伍迪·艾伦还特地出来跟媒体表扬第一夫人的演技,声称她的镜头一个都舍不得删减。我看本片应该让法国文化部或者旅游局赞助。对于我这种去过巴黎几次,对这个美丽城市有些知晓,但还有向往、有情结的人来说,此片很有杀伤力。我一个居住在巴黎的美国朋友给我写信,显然带着点自豪地说他们的朋友看了这片子想立刻飞往巴黎。 以自己百年大公司的信誉担保,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的两位绅士把绝对机密的获奖名单装在两个公文皮包里来到柯达剧院。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今年再次邀请了喜剧明星比利·克里斯托担当主持人。他把颁奖嘉宾邀请上台,他们逐一读出获奖者。最后的几个大奖果然连我这个较低级别影迷都不出所料。最佳男主角是出演《艺术家》的法国演员让·杜雅尔丹。不出所料是指我预料那六千多评选委员的总体综合口味。要按照我自己的眼光,本届最佳男主角是在间谍片《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中出演那个高智商反间谍者的加里·奥德曼,可惜他今年只得到了最佳男演员的提名。这个出身英国的演员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出演过疯狂、腐败的警察,在《空军一号》中出演过凶狠毒辣的俄罗斯恐怖分子,在《蝙蝠侠诞生》和《蝙蝠侠:暗夜骑士》中扮演过詹姆斯·戈顿,在《红字》中,他把那个心灵深受极端宗教势力压抑,最后完成自我救赎的丁梅斯代尔牧师演绎得复杂而真实。此外,他还扮演过大音乐家贝多芬。在网站做奥斯卡颁奖仪式的现场评论时,我跟著名影评人周黎明预言,凭着加里·奥德曼的演技和宽阔的戏路,他很快能得奥斯卡表演奖。最佳女主角是出演《铁娘子》的梅丽尔·斯特里普。2011年11月,她曾经来北京参加中美文化艺术论坛,带来她的新片《铁娘子》,11月19日在国家博物馆举行了本片的全球首映。虽然已经是第四次获得奥斯卡表演奖,她上台时还是显得十分激动,在感谢合作者和坐在台下的丈夫之余,她不忘自嘲:“我听见一半的美国人都在喊,噢,怎么又是她。”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也是《艺术家》,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囊括”。于是,在那个美国西部时间2月26日的晚上,我们听到一连串带着法国口音的英语。《艺术家》的制片人带着导演、主演上台,美法电影人的携手联谊会到了高潮。他们说那天晚上半个巴黎都度过了不眠之夜,在等待这次奥斯卡奖的揭晓。那场景、那气氛何止是温文尔雅的调情,简直是美法电影文化的一次精神做爱。

前言

《盗梦好莱坞》自序先锋、对话关系,以及那些你想知道的在大部分西方左翼知识分子那里,好莱坞是批判大众文化的终极标靶,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被用作通俗、媚俗、回避现实、粉饰现实的同义词,这里的“通俗”一词十分接近“庸俗”的意思。在西方,发端于法兰克福学派的这种批判或许有警惕“娱乐至死”的功效。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和精英学者也接过了这一批判利器,十分时髦而又安全地对“文化工业”、好莱坞模式、普世价值等概念和文化产品进行口诛笔伐。在引进大片的初始阶段,就有学者惊呼“中国成了不设防的城市”。还有一批学者和文艺青年、电影艺术家发明了一个十分通俗易懂、广为接受的有趣说头儿,叫作“好莱坞也有主旋律”。面对中国电影的贫乏和受到的冷落,至今还有许多创作者将市场上的好莱坞产品以及其他商业电影的输入、放映指责为罪魁祸首。而普通观众很少关心电影产品来自哪里,他们只是在票房窗口买票,他们用行动在进行美学选择,进行形式的精心品味和伦理价值观的投票。很多学者朋友和艺术家同行都看不清楚或者不肯承认,就算好莱坞电影在西方是日薄西山的陈词滥调,是粉饰太平的庸俗颂歌,是认可现存秩序的犬儒主义小合唱,它在中国大陆却是先锋一种。因为,在这里,好莱坞是一些昏昧知识分子笔下的文化替罪羊,是受到权力控制、打压的弱势群体。如果不信,回家问问孩子们暑假中能看到几部外国电影也可以大致得到些感觉。2008年前后,栗宪庭电影学校请我给培训班讲课,我讲电影叙事的三幕剧作结构,也许是我用“好莱坞叙事模式”一词简化称呼那些经典剧作结构和镜头语言、视觉设计的华彩段落,也许是用了百事可乐广告和迪斯尼动画片《猫和老鼠》的一集作为细读标本,主事者以后再也没找过我。其中一位负责人王宏伟还是我的学生和好朋友。据说后来还在圈里传开了恶名:郝建居然给学生们大讲好莱坞是先进文化。在电影学院,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去图书馆查资料,也有管理员十分奇怪且不屑地问我怎么会热衷研究好莱坞。扫一眼目录就可以看到,这本书里讨论的作品并不都出自好莱坞,其中有中国电影的新经典,也有欧洲电影的佳作,放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它们的风格品相都入我的法眼,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美学理由是,我在写作中十分注意发掘世界电影在形象营造和叙事方法上的对话关系。“对话关系”是苏联著名的哲学家米哈伊尔•巴赫金爱用的学术词,在电影行里的口语中,时常用“抄袭”、“偷桥”等字眼来说这个意思,其实中国古代诗歌也讲究这个方法,叫作“用典”“化用”。“对话关系”在电影中比比皆是。《英雄本色》中小马哥嘴里叼着的那根火柴棍显然是从《邦尼和克莱德》中演克莱德的沃伦•比蒂嘴上“拿”过来的;《罗拉快跑》中四处可见的挂钟和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同一性不用说就是对《正午》的致敬和翻用;而《盗梦空间》中的几层梦境设计既有导演在他自己的那部《记忆碎片》中探索结构的通俗化弘扬,也很容易看到沃卓夫斯基姐弟《黑客帝国》的启示,那就是对人们眼前可见的现实空间与意识形态控制下输入我们大脑的虚假现实关系的探索和反思。当然,要说到沃卓夫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我必须表示自己的一份遗憾,这部影片和他们那部被我称为女性主义黑色强盗片的《大胆地爱,小心地偷》(Bound)都是我十分想与影迷朋友和电影学者切磋的优秀作品,但对于《黑客帝国》,我还没有坐定下来认真完成文字。顺便说一句,拍摄《大胆地爱,小心地偷》之时,他们两人还是兄弟。《大胆地爱,小心地偷》当中对血腥的大胆使用和迷恋到《黑客帝国》中大大收敛,而其中对叙事手法的精密探索在《黑客帝国》中得到华彩式的弘扬。由这些电影的密切对话和彼此应和可见,我反复讲好莱坞不过是用词通俗方便而已,在实际的语言习惯中,它的实际内涵约定俗成。好莱坞一词默认指代的就是一种美的故事、吸引力的影像和故事中蕴含的人情伦理,对善的肯定和对人性恶的承认和剖析。从艺术形态和实际的产业运作上,好莱坞是集中艺术新思维的实验工厂,是发扬想象力的原爆点,是引领观众观看别人的生活,反思自己道德伦理的讨论小组。在实际的商业电影、电视创作圈子里,关于好莱坞的一些批判和褒贬是不会有人去想、去说的。如果不懂被我们这里贬斥为“好莱坞化”的那一套顺着人情事理想事情,用讲究的叙事章法编造故事的招数,你就没饭吃。好莱坞电影,或者说围绕观众反应来创意炮制、运作兜售的商业电影,还是有些道道儿,值得我们大陆的观众和电影人好生琢磨一下。商业电影的三大支柱,在好莱坞那里建造得最强、最美丽。这三大支柱缺一不可,彼此也成犄角之势,它们是:营造故事的章法作为骨架,视觉奇观形成炫目的吸引力亮点,人伦、社会规范的常情常理呈现、道德思辨构成其思想基石。这里的叙事章法不是好莱坞发明的,它是世界各国的艺术家、电影人在继承和翻新发扬古希腊悲剧的艺术传统以及亚里士多德《诗学》以来的美学探索。看看《阿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知道,电影的许多视觉奇观是人类以前没享受过的,是电影这个技术手段应用以后人类不断试验,持久探索,在视觉享受领域食髓知味、乐此不疲才有所成就的。这些视觉奇观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和震撼不亚于我们在沙漠看到海市蜃楼,不亚于我们在夏威夷海滩看到巨浪滔天,成圆筒状翻滚。这里的伦理价值观不是主体思想体系,不是被反复灌输而形成的日间余思和虚假现实关系,而是人类继承古希腊传统和孔孟之道的某些古代微博表述,接过文艺复兴洞烛黑暗中世纪的火炬,不断自由对话、平等辩论而形成的模糊而又明确,且可以言说的相对共识。如此迷恋通俗,追随观众或许因为笔者是影迷出身。上大学时就不时跑到公园去花三五毛钱看露天电影,也曾经在南京的军人俱乐部的体育馆歪着头看《卡桑德拉大桥》和《汤姆叔叔的小屋》。要是从在电影资料馆读研究生,看了内参片连夜给报纸赶写电影故事开始算,咱靠电影赚钱也将近三十年了。毕业后在电影学院教书,至今凡二十四年。教书、写剧本、策划电视剧,吃的是电影电视的饭,除了坐冷板凳、皓首穷经钻研电影理论,更多的还是带着学生一起做文本细读、章法训练的功夫。多做章法训练和创作实践,当然是知道它更为实际、实用,也更有钱赚。这本书里的文章大多是我跟学生们交流、讨论的文稿,有些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过。与我写的报纸评论不同,这里的文章都比较长,对电影的各个方面的分析更加细致,更加全面。因为是学文学出身,我上课和写作更注意用一种文本细读的方法。文本细读是一种语义学解读,它强调以文本为中心,认为文本自身就是一个自足独立的存在。我十分同意文本细读学者的这一主张,文学批评就是对作品本身的描述和评价。至于作者的真实意图,我们只能以作品为依据。只有在作品中实现的意图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至于作者事前对作品的设想和事后对作品的回忆和解说,都不足为据。所以,每当有人跟我说导演编剧对自己的作品怎么怎么说,并把这些阐释当作一种天然权威时,我总是说,在读小说,看电影并发表见解时,你跟作者完全平等。文本细读还将解读重点聚焦到文本内部的组织结构上,所以我在讨论一个作品的主控思想时,一定要先讨论它的叙事结构,它的影像和镜语是如何呈现的,只有在这些文本肌理、质感和结构中,我才能得出我对其意念和内在伦理的认识。部分是由于职业教书匠的工作职责所在,更多地是由于我个人作为铁杆影迷的兴趣偏好,这本书里讨论的电影我至少看过五遍,对其中一些个人迷恋的经典作品观赏、品读超过五十遍。在这些作品中,我当然发现对社会的思考和分析,也为那些深刻的伦理思辨和人类面对爱情、贫富和生死困境时那高扬而亮丽的人性而赞叹;当然也因看到黑色电影中人性坠入黑暗、幽深的灵魂炼狱而恐惧;但是更重要是,我欣赏和沉迷于其中那电影特有的美感。我对中国社会、政治非常关注,也时常发表自己的思考和建言,我对欧洲寒流、北美飓风也感同身受。但是,在看电影时,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唯美主义者,在我看来,一部电影必须首先是一部电影才是一部电影。电影与文学、美术、音乐一样,它有那种自己独特的美感。虽然使用了语言、视觉艺术、音乐、天籁之声的元素,将这些元素精巧、有机地放在自己的文本中,电影具有一种自身所特有的美感。这种对于电影美的体悟能力、分析能力、欣赏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我愿意跟读者们一起分享对电影的那份迷恋之情和粉丝絮语,一起在电影细读中进行对话,辩驳,补充、提醒。这里的文字只是一种品味、一种眼光而已,许多读者阅读时一定能在这些文字中发现诸多疏漏和另一类读解的可能,一定会想“怎么这么谈,大错特错”“连那个都没看到,看来职业影迷也就是这个水平”“这个家伙也太重口味了吧,面对暴力和血腥,居然说是唯美主义一种”。但是,我绝对相信,在这种交流和辩驳中,我们得到的是对电影特有的那种美感的体悟能力,是对我们人类那些令人惊叹的善举以及令人不寒而栗的恶行的发现和认识。在看电影和讨论电影时,我们会对人类生出一种颇带抒情的得意和自我崇拜:啊,我们人类可真有点了不起,我们居然能够这样将自由的理念弘扬到天地之间;我们居然能够这样掌握形式语言,创意翻新,打造出如此美丽的艺术作品来装点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得到高质量的休息和深刻的沉思。

名人推荐

一边为独立电影大声疾呼,参与影展策划,组织私空间放映讨论,一边对好莱坞电影深入研究,成为骨灰级粉丝,郝建老师似乎兴趣分散,品味矛盾。其实多看他的文字,了解他的各种政治和文化态度就知道,他只追求自由的创造和自由的娱乐。在中国电影的江湖中,我看到一个独立、自我,同时也竭力寻求与大众对话的学者,一个影迷俱乐部小教头。——贾樟柯,《三峡好人》《小武》《站台》《任逍遥》导演其实我很少看电影评论,甚至几乎不看。但是《盗梦好莱坞》确实是少见的内外兼具的评论、分析。从技术语言到镜头语言,以至镜头外的生命思考……不只开发观众的观影乐趣,也给我们电影工作者有回到电影本质的另一种思考角度。——魏德圣,《赛德克•巴莱》《海角七号》《七月天》《黎明之前》《夕颜》导演谁与争锋,精密剖析好莱坞经典程式,殚精竭虑,深刻读解艺术电影对话章法,郝建的文字也可算胆大心细,时有珠玑。他对商业电影是熟读经书,熟读经典;对艺术片也有好胃口和独特眼力。从念研究生时画假票偷偷潜入中国电影资料馆大放映厅和洗印厂礼堂看内部参考片,到今日花费巨资收藏碟片数千,郝建跟我一样走过了从影迷到拿电影当饭碗的艰辛坎坷悲摧路。但那份电影快感带来的愉悦,那份带动观众,大家一起众乐乐的满足和偷着乐,同时也就在其中了。——贺子壮,《生死抉择》《少林四小龙》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电影文字近三十年,发表电影评论数百篇,屡次在公共领域宣布自己从未拿过任何信封、红包,我在中国大陆的电影评论圈子中迄今仅看见郝建老师一人敢于这样高调。一手拿笔写评论,一手敲电脑做电影电视剧本,理论和创作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再加上对大众文化写作方式的有意识追求,这使得郝建老师的文字一直具有明白晓畅、落实到电影文本细部肌理的特色。对作品思想观念和人物所面对的困境的深刻挖掘,对电影中蕴含的政治伦理、哲学内涵和人情世故、生活逻辑的细致梳理,让我看到他在文学、美术和当代前沿思想方面的深厚素养。阅读《盗梦好莱坞》,感觉好像又回到了电影学院的读书时光,我们又在大食堂和郝老师的办公室褒贬新老影片,切磋故事创意;亦师亦友的交谈吵嘴,倒也不比课堂的高头讲章获益少。很多当年的思想启示和艺术创意火花,现在也出现在这本书里。——程青松,《沉默的远山》《电影往事》编剧,著名影评人,《青年电影手册》主编 撰写精英反好莱坞,只因它代表多数人的口味,用商业力量挤压了高端群体的言论空间;官家反好莱坞,也因它代表多数人的口味,其浅化的大众价值观不尽符合狭窄的主旋律。如果说好莱坞代表一种美学与伦理立场,它远不止是美国的。你可以鄙视它,但至少先得弄清它的优劣何在,免得抨击时打错目标。郝建教授对好莱坞的研究之深之久,使得他身处精英层,却能看清普罗大众的电影追求;他狂热追寻电影形式美感,又竭力强调其中人物的伦理抉择和善恶之辨。这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非常难得的。——周黎明,资深影评人,戏剧、电影制作人,《你的,大大的坏》《好莱坞启示录》作者如果说好莱坞或者类好莱坞式电影是个美貌与智慧同在的美女,故事是她的骨架,视觉效果可算作她的血肉,社会伦理就是她的头脑。她究竟美在何处?如果你没时间光顾造访她五次,甚至五十次,那么郝建替你做了。不同于浮光掠影式的影评,郝建的电影评论基于文本细读,且与各种样式的艺术文本品味交相辉映,与其他电影一一对照,抽丝剥笋,让读者不但知道美女美在何处,更能知道她的前世今生。做学问的可以读到文笔酣畅的论文,看热闹的可以轻易明白片子的掌故和内里的种种讲究——借此,或把酒论道,或秉烛夜读,不亦快哉。——王小山,专栏作家、出版人、文化学者这本书里说,奇诡的电影叙事,只为道出人的常识。——崔卫平,文化研究学者、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边为独立电影大声疾呼,参与影展策划,组织私空间放映讨论,一边对好莱坞电影深入研究,成为骨灰级粉丝,郝建老师似乎兴趣分散,品味矛盾。其实多看他的文字,了解他的各种政治和文化态度就知道,他只追求自由的创造和自由的娱乐。在中国电影的江湖中,我看到一个独立、自我,同时也竭力寻求与大众对话的学者,一个影迷俱乐部小教头。    ——贾樟柯,《三峡好人》《小武》《站台》《任逍遥》导演    其实我很少看电影评论,甚至几乎不看。但是《盗梦好莱坞》确实是少见的内外兼具的评论、分析。从技术语言到镜头语言,以至镜头外的生命思考……不只开发观众的观影乐趣,也给我们电影工作者有回到电影本质的另一种思考角度。    ——魏德圣,《赛德克·巴莱》《海角七号》《七月天》《黎明之前》《夕颜》导演    谁与争锋,精密剖析好莱坞经典程式,殚精竭虑,深刻读解艺术电影对话章法,郝建的文字也可算胆大心细,时有珠玑。他对商业电影是熟读经书,熟读经典;对艺术片也有好胃口和独特眼力。从念研究生时画假票偷偷潜入中国电影资料馆大放映厅和洗印厂礼堂看内部参考片,到今日花费巨资收藏碟片数千,郝建跟我一样走过了从影迷到拿电影当饭碗的艰辛坎坷悲摧路。但那份电影快感带来的愉悦,那份带动观众,大家一起众乐乐的满足和偷着乐,同时也就在其中了。    ——贺子壮,《生死抉择》《少林四小龙》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    电影文字近三十年,发表电影评论数百篇,屡次在公共领域宣布自己从未拿过任何信封、红包,我在中国大陆的电影评论圈子中迄今仅看见郝建老师一人敢于这样高调。一手拿笔写评论,一手敲电脑做电影电视剧本,理论和创作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再加上对大众文化写作方式的有意识追求,这使得郝建老师的文字一直具有明白晓畅、落实到电影文本细部肌理的特色。对作品思想观念和人物所面对的困境的深刻挖掘,对电影中蕴含的政治伦理、哲学内涵和人情世故、生活逻辑的细致梳理,让我看到他在文学、美术和当代前沿思想方面的深厚素养。阅读《盗梦好莱坞》,感觉好像又回到了电影学院的读书时光,我们又在大食堂和郝老师的办公室褒贬新老影片,切磋故事创意;亦师亦友的交谈吵嘴,倒也不比课堂的高头讲章获益少。很多当年的思想启示和艺术创意火花,现在也出现在这本书里。    ——程青松,《沉默的远山》《电影往事》编剧,著名影评人,《青年电影手册》主编 撰写    精英反好莱坞,只因它代表多数人的口味,用商业力量挤压了高端群体的言论空间;官家反好莱坞,也因它代表多数人的口味,其浅化的大众价值观不尽符合狭窄的主旋律。如果说好莱坞代表一种美学与伦理立场,它远不止是美国的。你可以鄙视它,但至少先得弄清它的优劣何在,免得抨击时打错目标。郝建教授对好莱坞的研究之深之久,使得他身处精英层,却能看清普罗大众的电影追求;他狂热追寻电影形式美感,又竭力强调其中人物的伦理抉择和善恶之辨。这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非常难得的。    ——周黎明,资深影评人,戏剧、电影制作人,《你的,大大的坏》《好莱坞启示录》作者    如果说好莱坞或者类好莱坞式电影是个美貌与智慧同在的美女,故事是她的骨架,视觉效果可算作她的血肉,社会伦理就是她的头脑。她究竟美在何处?如果你没时间光顾造访她五次,甚至五十次,那么郝建替你做了。不同于浮光掠影式的影评,郝建的电影评论基于文本细读,且与各种样式的艺术文本品味交相辉映,与其他电影一一对照,抽丝剥笋,让读者不但知道美女美在何处,更能知道她的前世今生。做学问的可以读到文笔酣畅的论文,看热闹的可以轻易明白片子的掌故和内里的种种讲究——借此,或把酒论道,或秉烛夜读,不亦快哉。    ——王小山,专栏作家、出版人、文化学者    这本书里说,奇诡的电影叙事,只为道出人的常识。    ——崔卫平,文化研究学者、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内容概要

郝建,江苏南京人,1983年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北京电影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他是自由主义粉丝、文学电影形式美学狂热爱好者、暴力美学控。主要写作领域为文化批评、电影评论、电影电视编剧。免费、业余、配角演员,曾出演娄烨导演的《颐和园》《花》及多部学生作业。作者多年从事电影研究、创作与教学工作,撰写专著《硬作狂欢》《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类型电影教程》。由他编写剧本的影片《紧急迫降》获2000年华表奖、2000年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特别奖。他所编剧的电影《危情雪夜》也受到好评。他还多次担任国内、国际独立电影策展人及评审团委员。

书籍目录

《盗梦好莱坞》自序 先锋、对话关系,以及那些你想知道的 《罗拉快跑》 美少女罗拉的夺命奔跑 《盗梦空间》 为了梦中亲人,我义无反顾地飘落在“灵菩界” 《邦妮和克莱德》 没有性,就用手枪吧——对无聊的昏庸抵抗 《尼罗河上的惨案》 逻辑推理的完美演出与豪华邮轮上的杀人动机 《漂亮女人》的永恒真理与美丽童话 道德的资本与资本的道德 《美国往事》 对不起,贝利部长,有些人我是不会碰的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奥斯卡从来不讲百万富翁的故事 《别人的生活》 书店的橱窗后面,两个男人坚硬、闪光的灵魂在拥抱 《2012》 啊,他们说对了!世界真要毁灭! 《七宗罪》 替黑暗小屋中的疯狂布道者设计完美方案 《捆绑》 惊世狂花电梯邂逅,她们大胆地爱、小心地偷 《英雄本色》的枪火武侠 暗红色的灯光照耀下,老大的黑风衣在雨夜枪战中飞扬 《烈日灼人》 保护麦子的英雄与可怕的剥夺者 《新龙门客栈》与中国式卡萨布兰卡 大漠、孤烟、客栈,太监和义士都拔出闪亮的刀剑 《卡桑德拉大桥》 冲出被封闭的病毒车厢 《雨中曲》 在滂沱大雨中踩着马路牙子舞蹈歌唱 《正午》 当邪恶迎面袭来时,所有人都逃避后只剩下那空旷的街道 《闪灵》 对不起,亲爱的,我要杀你 《Z》 面对异化的国家机器,你到底要什么 《精神病患者》 在哥特式古堡中,我呵护着母亲的干尸,防止我儿子被女人勾引 经典,为什么是《卡萨布兰卡》? 调情,以艺术和《艺术家》的名义 法国电影《艺术家》的创意复古与怀旧致敬

编辑推荐

《盗梦好莱坞》编辑推荐:一部真正的好电影,引得起共鸣,经得起争议。它总是烧掉守常的大幕,新奇而不突兀,历久而弥新。好莱坞经典程式精密剖析,艺术电影对话章法深刻读解,给热爱电影、心中有梦的你!

作者简介

《盗梦好莱坞》是北京电影学院名师郝建的宝贵电影评述合集,精选了中外22部上等电影佳作,从视觉享受、文学解读、拍摄技巧及影片传达出的社会思考等方方面面,精析多部类型电影,引导读者在自己的理解之外,对影片产生更加专业、更加深刻的思考。
《盗梦好莱坞》从专业角度,并以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盗梦空间》、《2012》、《艺术家》等经典类型影片,从不同层面深度挖掘电影的精华美感,给电影爱好者以精神愉悦与感官体验。


 盗梦好莱坞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看到封底贾樟柯、魏德圣等人的推荐语 我就迫不及待地想买这本书看了写的确实深入我心啊。现在那么多人批评好莱坞,但他们真正了解好莱坞吗?擦 一个个都是表面功夫 有谁是真真正正潜下心来研究好莱坞电影呢?可是郝老师做到了~

精彩短评 (总计44条)

  •     一本好莱坞经典影片鉴赏的书。
  •     看得极其之慢,因为看电子书的缘故,会看一半就跳转去翻出电影来看经典片段。所以其实还不如直接看电影。
  •     好书 易读 易懂 深入浅出 推荐!
  •     在望京书店等人的时候看的,很有感触的一本书。不过太对不起老师了,看到好后直接在网上摘录,没有去买
  •     好莱坞电影,我们要如何面对?学学看~
  •     喜欢郝建的文字。文字很优美,评论到位
  •     没读完。。只挑了自己看过的电影评论,,没有想象中的好看,过于学术了的感觉,原本以为是纯粹的个人感受~还行。。
  •     对于影片线索、类型以及核心主题(普世价值观、善之中心)的分析让人受益匪浅。
  •     虽然还没看,但觉着不错,印刷也好。
  •     郝老师的书很深刻,获益匪浅
  •     所以说,好影评太少了,买这种书就是浪费钱啊 啊啊啊啊啊啊。
  •     专业角度剖析经典电影,故事,剧情,人物,表演,镜头,切换,背景,等等。可以了解更多电影之内和电影之外的细节故事。
  •     郝建牛皮吹大了,说什么形式主义,也不过是肤浅的电影理论一日游,可见中国电影学术之荒疏,十年前大陆讲的那套东西现在还在拿来讲,理论武库吃老本,二手资料不更新,哪有什么学术,骗吃骗喝差不多
  •     影评集。。。。
  •     太专业了爱不起来,闲散读完了
  •     冗长而乏味。。读它还不如重温一下书中提到的电影呢。。吐槽一下。。居然真的有人叫郝建。。。
  •     懂了许多专业术语 看待电影的角度更加多样化 不错
  •     比较恣意的一本书。不多见的优秀的影评书,更不多见的是对好莱坞既不恭维,又无偏见。
  •     这是一部严肃的电影评论作品,有别于其他玩花活的影评。作者不哗众取宠,而是用实力说话,展示了很多高水平的冷门电影,值得一读。
  •     里面的电影基本看过,基本影评也赞同,但是废话真是他妈的多。
  •     门外汉表示这书挺好的啊!
  •     郝建老师的课 和他的书一样 都很精彩 推荐
  •     。。。。这。。。书是为了搂钱吧。。。嗯嗯,明天见面探探口风好了。。。
  •     还好吧,不是都看过
  •     郝老师绝对是中国最懂好莱坞的之一,22部精读,有价值。
  •     读《盗梦好莱坞》一书,提高对电影的鉴赏能力。的确是本好书!
  •     很不错的书。
  •     电影本来就是舶来品,好莱坞不是电影的发源地但是各种类型电影的熔炉,能融于一体并产生新的类型,好莱坞不只有商业但它却能使商业变得好看
  •     我要看掉剩下的电影
  •     误信评价,劝别买。文字拗口,分析无趣。
  •     又朝一日我会成为老师的学生的,加加油
  •     在书店看过后 买了这本书 实在太喜欢 却发现网上好像没有啥评论~ 过来顶顶~魏德圣好像以前没给书做过推荐 但这本书上有魏德圣的推荐 赞这本书“给我们电影工作者有回到电影本质的另一种思考角度” 可见这本书肯定是深得大导演的认同的in a word i love this book
  •     有几篇挺有启发性。但总的来看真正有用的干货不多,春秋笔法所占篇幅过大。不仅技术性不够,文采也比较欠缺,部分段落文风甚至接近于粗陋的演讲稿。
  •     郝建老师的书,钦彤反复推荐的
  •     书名起的有点大了,影评的写作方式也没有任何创新,看了周老大的推荐买的,后悔了。。。
  •     先来个故事梗概,然后是逻辑分析,不够电影学术上专业也没有业余描写得趣味。
  •     郝老师对好莱坞电影的深刻剖析 一点都不无聊 趣味十足
  •     平时很喜欢看电影,书中分析了很多经典电影的画面,剧情,主旨,人物,让我学会从一个专业的角度去欣赏一部电影。
  •     诸多陌生的学术名词和多维的分析方法引领我踏上了电影评论的新的阶梯,惊喜不已,推荐给电影爱好者们。缺点是文章结构略为松散,有东拼西凑杂乱之感,大概是因为包含了课堂讨论吧。作者是个有良知、有学识、有见解的老师,读罢对北电颇为向往啊。
  •     上
  •     这是作者一本很认真的书,和以前的很多“电影观感”不同,郝建毕竟是专业老师,专业眼光,看书就是提升,而不仅仅是玩耍,所以,娱乐化的电影需要专业性的评价。推荐之。
  •     中国未来肯定也是走上类型电影的道路,郝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每本书都很有价值看看。
  •     好贱的书,找研究生写的,最后冠上自己的名字。
  •     值得一看,从专业角度来评论电影,其中对《毒太阳》结尾长镜头的分析非常经典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