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之恋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1
ISBN:9787020010707
作者:施蛰存

作者简介

本书是我国现代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施蛰存的小说合集的上册。


 石秀之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石秀之恋》是施蛰存的一个历史题材小说,他翻新了石秀杀嫂的故事,从细腻的情感和内心中隐秘的欲念入手,把一个早已泛黄的故事片段精细化,赋予了历史人物更鲜活的人性和生命力。石秀在这个故事里,被淡化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色彩,更是被抹去了 “正直忠信,坐怀不乱”的一面。他也只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有着强烈的情欲和对美的渴求。从初遇潘巧云时感受到的惊艳和难以抵挡的魅惑力,石秀就开始陷入了信义和情欲之间的挣扎。他一方面渴慕着潘巧云,并隐隐地认为大哥杨雄配不上这样的美人;而另一方面却又受到兄弟义气和道德的约束。每当他经过反复挣扎,最终决定要接受嫂嫂的“盛情”时,却总有一两个可有可无的外物扰乱了他下定的决心,时而是杨雄的头巾,时而是庙里的和尚。但其实说到底,这些外物也只是他退却的借口,在他的心里,还并没有真正摆脱负罪感和羞愧感的侵扰。最后,当他知道潘巧云和庙里的和尚私通后,他在愤怒、嫉妒、内疚、嘲讽、遗憾各种情感中反复徘徊,直到青楼女流血的手指第一次打开了他对残忍之美的渴望,之后他便走向了杀戮的道路,并最终将潘巧云置于死地。之前石秀在各种隐秘但也正常的个人情欲中挣扎,这给他的心灵带来了难以言喻的重负。或许,这也正是他之后迷恋杀戮之美的诱因之一。当他第一次杀掉两个和尚时,他感觉到一股更甚于情欲的快感,杀戮给他打开了一片新的感官世界。而潘巧云艳丽不可方物的美让杀戮带上了凄艳的色调,而女人的血也使得石秀在之前所承受的煎熬和苦闷得到了报复和释放。当石秀看到迎儿的血不断往外涌时,他感到的是释放了自己积郁的情绪;而当潘巧云被杀时,他体验到的更多是一种绝美的气氛。 施蛰存笔下的石秀与其说是一个“拼命三郎”般的好汉,不如说更像一个艺术家,不择手段地寻求着异变的美感。他重塑了这个在《水浒传》中早已刻板化的人物,给他注入了更为丰厚的情感欲望,甚至是隐秘而不同寻常的心理诉求。以作者本人的话来说,这篇小说中,他是“只用力在描写一种性欲心理”,包括石秀后来的杀戮欲望,也只是他无法得到满足的性欲的一种扭曲形式而已。在这里,施蛰存用了“性欲”一词,说明他所刻画的石秀,对于潘巧云并没有真正的爱情——这个在小说中也有所体现。当他初见潘巧云的第一天夜晚在幻想潘巧云在门口勾鞋时,他想到了他打柴时见到的一个小家碧玉;当他在第二天早上看到迎儿时,也产生了和对潘巧云一样的情感体验;当他在青楼里看到那个粉头时,他甚至觉得这个青楼女就是他从前遇到的那个小家碧玉……石秀把在不同场合下遇到的女子相互联结起来,共同揉成一个统一的形象。潘巧云、迎儿、小家碧玉和青楼女,她们失去了各自的独立性,而在石秀脑中成为他性欲对象的共同体。小说在语言上仍旧运用了《水浒传》似的宋代官话口语来表述,并在潘巧云的刻画上着重突出了属于古代女子的妩媚柔弱,保持了作品的古风特色;但同时,作者明显揉入了现代心理刻画的元素,不管是最初石秀暗流涌动的情欲,还是之后诡秘扭曲的冲动,都带有精神分析的影子。这使得《石秀之恋》成为一篇具有现代内涵的仿古小说,使读者获得一种古今强烈冲突却又完美融合的奇异阅读体验。
  •     在中国现当代作品精读课上,应老师的要求读了《石秀》。读完《水浒传》中对石秀的描写,再去看施蛰存的《石秀》,吓了一跳。表面的情节线一点都没有改,石秀的形象却大大地不同了,让我不由得想起张爱玲《花凋》里的话:“全然不是这回事”。表面上石秀仍然是一个有情有义打抱不平的英雄,但实际上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变态的性欲望。人心之难测,实为可怕。读的时候,因为不是男性,也没有过爱上一个道德上不允许的人的体会,很难产生共鸣。而且这种心理剖析式的写法阅读体验并不怎么好,总觉得有种窥私感,而且那种层层深入的心理探索让我想起屠宰牲口时淋漓的内脏,这种感觉并不让人愉悦。我不喜欢这样的写法,也不喜欢用这种写法塑造出的石秀,他让我觉得瘦小、阴暗、猥亵和危险。但我想,中国的作家刚接触到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时候,一定是惊奇而兴奋的。作家原本就对人心和人性充满兴趣,当一种新的解剖人心的方法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怎么会不想拿来一试呢?中国传统的小说向来不很注重人的心理描写,只是在“五四”以后,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中国作家的视角才开始渐渐转向人的内心世界。“以施蛰存为代表的现代派作家,把表现主观情绪作为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他们不再重视小说的故事情节,不再重视惊心动魄的客观冲突,不再去表现人物的姿态和动作,而是把视角直接对准人物思想、意识、精神以及潜意识等方面的活动,专心致力于心理分析,展现以前不曾展现的人的隐秘世界。” 《石秀》这部小说就像是一个实验,作为实验者的施蛰存,这种创新和大胆的尝试其实是很让人佩服的。围绕石秀的形象有许多讨论。查阅论文,多为石秀开脱,说这体现了五四以来小说的反英雄倾向。课堂发言的时候,大家谈的也是道德与欲望的不可调和之类,以至于老师忍不住说:“你们对潘金莲太不宽容,又对石秀太宽容了。”我们拿论文拼凑出来的观点站了个很“中庸”的立场,既不说他好,也不说他不好,而是采纳了一篇论文中的话:施蛰存在1992年3月7日给友人的信中说,他与施耐庵写的是同一个石秀,两个石秀所不同的只是描写的角度不同,因为《水浒》中写的是石秀的“表”,他写的是其“里”。 但是现在看来,虽然施耐庵回避了石秀对潘巧云的心理的描写,但施蛰存的描写也未必是石秀的真实心理。他写出了石秀和常人一样美色当前心旌摇动的状态,只是为了强调心理的强大作用,把这种欲望扩大化、极端化了。我想施蛰存在创作时,也并未想故意抹黑石秀的形象,给石秀翻案,而是试图解剖人心,一层一层地剥下去,找到其中的内核,解读复杂的人性。他的历史小说,所追求的并不是还原历史的真相,而是通过对历史英雄人物的世俗化解构,达到对人性真实的表达。因此历史在施蛰存手中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石秀也只是一个用以表达现代观念的形象载体,而不能代表施蛰存的价值判断。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不错的中国意识流文学
  •     细腻的心里描写让人看得心里发憷。甚至会产生少许的共鸣来。
  •     小时候读的,那时十几岁还不太懂
  •     施蛰存笔下的石秀与其说是一个“拼命三郎”般的好汉,不如说更像一个艺术家,不择手段地寻求着异变的美感。他重塑了这个在《水浒传》中早已刻板化的人物,给他注入了更为丰厚的情感欲望,甚至是隐秘而不同寻常的性心理诉求。从爱慕、嫉妒、怨恨、杀怒、快感中诠释了一个另类的真实的石秀。
  •     第二遍不如第一遍好看
  •     当嫉妒戴上正义的面具,当杀人变成愉快的事,人性的扭曲,心理的变态。文中的石秀颠覆了以往的英雄形象,将一个扁形人写得更加立体。
  •     这么一看石秀的多管闲事倒是合情合理了,杨雄么,就是个草包
  •     大赞 这种病态的心理啊写的太细腻了
  •     现在看,还是觉得眼光独道。
  •     施蛰存的石秀分明就是水浒版的沉沦啊……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受弗洛伊德性本能影响太深刻了。
  •     这是我看他的第一本书小说,好像是大二的时候,具体已经记不清了,不过相当震撼,心理体验派,我当时觉得民国时期能有这样的小说产生,真是太有时代意义了。
  •     果然王家卫钟意的新感觉派也对我胃口。重视感官、印象和幻想、心理的描写刻画。尤其变态心理和奇异幻想。《魔道》一篇最精彩。淫邪气质和恶趣味倾向投我所好。
  •     读的是今年9月花城出版社新印的《石秀》,不是这个版本。除了《石秀》,最喜欢的是《将军底头》。
  •     看过他老人家的唐诗百话,再读这本书还真有些意外。那个年代啊,真是个令人无比怀念的黄金时代啊!突然想起伍迪艾伦那部午夜巴黎了!
  •     只看了石秀之恋
  •     故事新编...
  •     心理小说 相当不错 另外 简介中又开始瞎分类 什么新感觉派 太阳作协!
  •     补记
  •     好华丽好华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