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10110200X
作者:张伟然
页数:377页

书籍目录

前言
一、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思维传统
二、从文化水平、文化面貌到地理感知
三、本书的写作缘起及学术构想
第一章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区域
一、关于感觉文化区
二、华夷之界:唐代中华文化的空间范围
三、山川之异(上):北方各区
四、山川之异(下):南方各区
五、唐人对于文化地域的感知
第二章地名与文学作品的空间逻辑
一、杜诗中的“江汉”
二、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考伪
三、中古文学作品中“江汉”含义的再讨论
四、《柳毅传》中的“洞庭”
第三章类型化文学意象的地理渊源
一、“巫山神女”的生成环境
二、“潇湘”的意象及其流变
三、“竹林寺”与“桃花源”
第四章“禽言”与环境感知中的生态呈现
一、关于禽言诗的一段学术公案
二、古人笔下的鸟禽言语
三、“鸟言”与其特定的生态
四、“禽言”兴起的时空过程
五、禽言诗的生态背景
六、环境刺激与文化感应
七、从地理交流到生态发现
结论
一、地理经验与本土问题
二、学科问的互济
地图
图1—1唐代文化区域意象图
图1—2唐代十道图
图2—1杜甫在南方主要活动空间
图2—2《上安州裴长史书》空间逻辑示意图
图2—3柳毅传书空间示意图
图3—1湘江水系图
图4—1十五国风图
图4—2汉代方言分布图
图4—3五藏山经地域范围图
图4—4历代禽言诗作者籍贯分布图
图4—5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图
列表
表4—1鸟禽言语的意义分别
表4—2历代禽言诗作者籍贯分布
表4—3历代禽言诗篇数
表Ⅳ1《诗经》鸟类表
表Ⅳ2《山经》自呼名之动物分布
表Ⅳ3自宋至清禽言诗及其作者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共分四章,第一章“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区域”,属于感觉文化区的研究。第二章“地名与文学作品的空间逻辑”,内容分四部分,围绕的是“江汉”和“洞庭”两个地名,强调的其实都是一个空间逻辑的问题。第三章“类型化文学意象的地理渊源”,是笔者关于文学地理的一种尝试。第四章“‘禽言’与环境感知中的生态呈现”,旨在讨论地理意象的深化过程。前三章基本上是将地理意象看作静态概念,然后对其展开讨论;而这一章则以鸟声为中心,着重探讨地理意象的动态变化。


 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跨年读的一本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论著,从十一月开始读的。
  •     第一章对“感觉文化区”的阐释和唐代空间的划分都算不上什么新见,结论部分学术本土化和学科互济之类的空话也挺减分的,中间某些具体问题倒挺有趣,以及禽言诗不就是古人的空耳吗?
  •     比湘江那本好。还要更扎实和拙一点,就会厉害。现在只是好,并不厉害。
  •     只见文学,不闻地理。相信作者是尽力了,但与之前读过的薛先生比起来,未免枯燥了许多,唉
  •     悲哀
  •     作者到底是历史学家还是文人?还是两者都不是? 轻易的否定西汉水是个致命的错误。
  •     书中关于具体地理意象的考证颇多,空间逻辑的串联为解读文学史料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洞庭湖、禽言诗、竹林寺与桃花源、以及唐代的感觉文化区,各文章虽显琐碎却也是扎实的学术文章,观点新颖,读来让人觉得耳目一新。虽就文学而言并没有我想象的更多的关于意象的探讨,但读后细想却也觉难免苛求,毕竟历史地理的考证终要落于地方,在这里追求文学的开放新与不确定性却是缘木求鱼了。 个人文史基础薄弱,比较感兴趣的是唐人对南方的整体贬斥中却独对江南称赞有加,是否有什么源流?
  •     整体较散,对文学的某些解读挺别致,有的地方论述过疏,且有想当然之嫌,第二章的语气更是如大字报,诘问连连,火药气重。还是历史地理学的套路,对文学的解读有时候总觉得不够到位,但胜在视野开阔,能沟通起来讲。偶有几篇极有意义。竹林寺桃花源一文甚好,还可以结合叙述学的理路讨论文本结构。江汉和洞庭的讨论都很好,有祛魅之功,尤其后者之洞庭,“地脉”被发掘,文学想象的世界瞬间变得广阔而有光彩。禽言诗一章视角独到,将永嘉南迁与山水田园诗与南方的开发结合起来,文学的发展与人口的迁移,不同地区的开发程度及对地理的发现是息息相关的,可谓是小题大做的范本。潇湘意象的梳理也有意思,文学的想象竟然随着人们对这一地区认识的逐渐深入而消散,真是让人觉得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无可奈何之感。
  •     琐碎的考订,还是些没什么意思的问题
  •     书名很吸引人,但内容不如预想的好,真正讨论“地理意象”的内容并不多,且对此类意象在中古文学中的存在情形及其深层意蕴讨论得过于松散。另外,书中有个别地方的讨论较薄弱。比如:第83页最后一段提到“中唐以后蜀地的文教水平也颇受称道”,该段所举诸例与此关系并不密切。第299页最后一段认为贾谊因为鵩鸟入舍觉得不祥而作赋,从侧面反映当时北方诗人对于鸟类的基本态度。这个判断可能是不准确的,因为,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鵩似鴞,不祥鸟也”,以鵩鸟为不祥,应是时人的看法,则这种鸟引起贾谊的恶感,有其特殊性,不能代表其时北方人对鸟类的整体态度。
  •     從地理經驗和感覺文化的視角切入中古文學很有意思,也很對我的興趣口味。但是從文學研究的角度來說,對於文獻的處理還嫌粗糙,怎麼就初盛唐到中晚唐感覺變化是基於地理而非心態?第四章尤為湊數之篇!#2015緩緩讀#044
  •     这本书整体结构过于松散,但是也有个很重要的优点:它力图把中古(尤其是唐代)的地理环境还原给读者。这种“还原”的尝试难能可贵。我们认为读古人书才能作古人想,然而实际上光读古人书还是不够的。只有充分把握一个时代的整体环境(人文的和自然的),让自己置身其中,才能最真切地感受这个时代。
  •     历史学者关于文学的论著,比较喜欢地名和禽言这两篇
  •     从文学角度来试图论证诸如文化区域和地理意象之类比较缥缈的东西,可见张伟然老师浪漫思辨的一面。但这种东西很难坐实,尤其是用诗歌材料,不同人对于同一语句的认知不同,且不分辨作者所属的地理位置,这些都是硬伤。但如果要详细论证的话,工作量又太大太大,还不一定能完成。总之,选题极好,但也极难写好。总体来讲,文章阅读体验不佳。
  •     本文的前言部分系统的论述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关键历程,第一章仍然还是惯常的文学人写文学地理的论述,作者试图在其中融合更多的地理理性元素,于是后三章从动物地理、感觉文化空间地理和类型化形象地理三个维度来诠释文学地理的味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     看了一半,没啥意思。书送师弟了。
  •     极喜欢第二章
  •     读到了很多诗,除此之外没有了。希望伟大的出版社就不要再出这样的书了。意象什么的本来就有文学传统的影响,也有当时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还有历代文献的选择。讨论这个,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显得水平挺低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