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之绿》书评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549553882
作者:(日)乙一
页数:184页

又找回了对乙一的好感

乙一一直读的都是引进版,连年来都有新作引进原本是妙事一桩,无奈这两年都是白乙一当道——当然不是所著不好,不过相较于寻常的温情治愈,黑乙一显然更独树一帜,堪称该类型作中的翘楚,乃至唯利至上的出版商都爱把乙一编进八竿子打不着的三流“另类治愈”宣传语里贴金——唯一一本《GOTH断掌事件》又有些黑的过犹不及难有情感认同,几次三番下来便不复最初的期盼欢雀,倒是这本原先兴趣缺缺的精装小书(虽是向来不喜的精装,幸而装帧算得上精致,即便是辽阔的页眉页脚在不错的纸张和印刷支撑下也不至于多联想到出版商充页数顶价格的诡诈)又令人重温了一回黑乙一悲伤绝望之余的温暖。2014.9.28

社会的雏形

「濒死之绿」读得第一本乙一的小说,讲述一个在教师的暴力压迫、同学的排挤和家人的漠视不知情三重境况下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学生的内心活动与反抗,释放着看似弱小无援者的暴力。大量的心理描写可见作者功底,也让人不禁联想到韩国电影「熔炉」。回望自己的小学时代,班上似乎也总有这种老师竖立的"坏孩子典型",同学们也有意无意疏远排挤这样的同学,就像书中的羽田老师,通过把一切过错推到正雄身上,变相缓解班里其他同学对老师的不满,而天真的小学生们,因为有一个"笨蛋"总被老师骂,自己免于成为最差的那一个而获得某种安全感,不自觉的参与到排挤、嘲笑"坏孩子典型"的队伍中。这是一个浓缩的社会雏形,老师潜意识中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转嫁为教育者的暴力。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再度思索,我应该怎样保障我未来的下一代的教育环境?这本书虽不作推荐,但我还想再读一本白乙一看看。

濒死之绿:小学班级里的阶层

濒死之绿:小时候,那些无法撼动的权威先来谈谈这本书的作者——乙一。第一次看他的书是高中同学玉婷推荐给我的时候,那时候看了他三本书——《夏天·花火·我的尸体》、《zoo》、《GOTH断掌事件》,有几个故事至今印象颇深,但大多数都想不起来了。真正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的文笔——不似其他日本推理作家般拥有艰涩的语言或者冗长的叙事——而是拥有一种特殊的日式小清新,却又在朴实无华的叙事中深藏锐利的笔锋。读他的书,像是在清香的花海中观察一具腐烂不已的尸体。你无法想象他是个推理作家,在我的设想中,他更应该是一个日本所流行的轻小说作家。更新奇的当属他的角度,他从不限定他的主人公是什么身份,甚至在《夏天·花火·我的尸体》的一开篇,主人公就死了。谈回这本书。它的主题并没有让人捉摸不透,反而很确定,就是校园暴力。略微特别的是,这场暴力的施暴者不是常见的校园恶霸,而是一位备受欢迎的小学老师,加上书中的暴力不是大多数的拳脚相加的热暴力,而是在精神上使人倍受折磨的冷暴力。但是,在现实中,这种由老师引导的班级冷暴力,是最常见的,尤其在小学中。试想一下,在小时候,老师会不会格外地对某位同学反感,也许他是成绩不好,或者比较调皮,或者其他更见不得人的原因。老师通过言行在全班面前有意无意地表达对他的反感后,导致全班同学都认为他就是“坏人”,开始孤立他,疏远他。而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这个“他”。「世界上有做错事的人和纠正错误的人,“学生”和“老师”这两个名词一定会被定位位这两种人中的一种。而“老师”不会再做错事的那一方。」( 引自书中第35页)在大多数的小学课堂中,小学老师是个绝对的不可撼动的存在,是权威和力量的象征。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的学历都不高,但在尚未形成自己世界观的孩童中,在走出家庭后,碰到的第一个除了自己血亲之外的其他熟知的大人,自然会产生敬畏感。更别提父母会在上学前反复叮嘱,要听老师的话。而在学校里,通常大部分小学老师总是会命令我们做一些在长大后的我们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双手并叠,直挺挺地坐在桌子前,一动不动地听完整节课;上课的时候不可以喝水,因为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交上去的作业格式一定要按照他的格式来(格式一般都十分复杂);红领巾一定要佩戴得十分整齐,不能皱巴巴的,否则就会被训斥。而在书中,那位老师使用的方法更为下作。「 一开始我单纯地以为(大家都)讨厌我,可是念过历史之后,我发现了另一个理由---江户时代,农民的生活很辛苦,大家都累积了非常多的不满。当这种不满的情绪爆发时,农民们就会武装起来攻击领主的屋舍。而日本有一种人被称为「贱民」或者「非人」。他们的身份地位比士农工商还要低,不能享有各种权利,被强迫在具有差别待遇的环境当中生存。当权者借着制造「贱民」、「非人」这种身份地位比农民还要低的阶层,促使农民转移对他们的不满,向下发泄情绪。或者让农民借着这种地位比自己还要低的人们来获取安心。也就是说,「贱民」或者「非人」是当权者为了支配民众而特别制造出来的身份。」( 引自书中第57页)他为了不让自己严苛的纪律使得学生对他产生不满的情绪,就在班里设置了一个阶层——最低等的贱民。这个阶层中唯一的孩子就是主人公自己。于是乎,它就变成了整个班级中最“低等“的医院,成为了班级的垃圾桶。为什么选择他?因为运气不好罢了。相反的是,老师的运气十分好,因为他选到了一个懦弱的牺牲品。懦弱到不敢告诉家长学校里发生的事,于是老师才能逍遥快活了这么久。「我是一个平衡者,为了保持班级生态平衡而存在``````像牺牲品一样的人。我的地位比大家低,大家不跟我说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我发怒也是本来就该如此的。大家都有”有一个比自己更无可救药的差劲孩子存在“的意识,因此五年级教室才得以顺利运转,不会发生任何让人不满的事情。这种循环就是存在于这个教室当中的世界法则。」( 引自书中第73页)但这样做,对主人公造成的伤害太大了。尽管只有几次的拳脚相向,可是面对全班的冷漠和嘲讽,甚至是唾骂,像是被人捆绑于城楼上,尽管没有用粗绳鞭打他,也没有用烈火灼烧他,可周围人的指指点点仿佛无形的利刃将他凌迟于墙上。更可怕的是,老师在他本就对自己充满否定的内心,添上了更多笔。「只剩我一个人了......却依然感觉到老师监视的眼神,于是乖乖地不停念着那些句子.不知道这样子持续了多久,太阳渐渐西沉,暮色笼罩了没有开灯的物理教室.我一个人站在教室中,有种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生物的感觉.小学的校园在学生回家之后,就像一只屏住气息的巨大生物.我站在里头不断说着贬低自己的话,都没有发现自己在流泪。」( 引自书中第67页)后来,他却发现,在他不断贬低自己的途中,虽然减轻了老师对自己批评中的难堪感,而对于周围同学的冷眼相对仍然十分敏感,甚至在别人叫他名字的时候,充满了恐惧,生怕自己又做了什么让别人陷入麻烦的事情。最后来谈谈小绿。其实我在主人公说出了他之前车祸的事情就已经猜到了小绿是主人公自己。即使猜到了,但在最后,作者借主角的口说出的话,仍耐人寻味。他是这么说的:「小绿到底是谁啊?既像是我的守护者,又像是我内心阴暗的部分所形成的具体形象。此外我没办法贴切的说明,但是要是说“被害者”这个字眼是指某种生物的话,我想一定就像是小绿那样的生物。我曾经看到书上说,小时候曾经遭到虐待而承受极大痛苦的人,有时候会创造出另一种人格以承受那种痛苦,也就是所谓的多重人格。这种事并不常见,我在书上看到的那段话也还没有经过科学认证。一般学者似乎倾向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多重人格。」( 引自书中第173页)作者把“小绿”称之为主人公的另一个人格,当主人公在受到伤害时,他就会出现。而我想,“小绿”也许是主人公在遭受巨大创伤后投影出的另一副面孔,它像是一个影子,却比影子更具体,能够独立行走,时刻提醒自己,防止自己受伤。所以它才可能常被误以为是自身的保护神或者是自己阴暗面的具象投射。可是我认为,也许它只是想保护自己的主人,自己那具真正的躯壳。当受到极大伤害时,脑海中似乎被用力按下一个按钮,启动一种类似于自我保护机制的东西。于是“小绿”就出现了。当伤害,或者说,疼痛消失时,小绿就消失殆尽,静待下一个受伤的时刻出现。所以,说它是保护神也好,阴暗面的投射也好,甚至是另一个人格也好,也许都是对的。

无可救药之人

读了黑暗中等待之后再看这部,并无太大感觉。只是觉得正雄很可怜。想必乙一小时候也受过欺凌,内心没有安全感,内向,害怕与人交流,在众人面前引人注目。因为连看了两部,他都这么描述着主角,亦如描述着自己。其实性格方面和乙一书中的主角有点相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甚至害怕大家注意到自己,自卑又懦弱。可看书的时候,却并未完全能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主角的痛楚,可能因为描述的还差点,也可能因为主角喜欢麻痹自己,连带着读者也麻痹了自我。封面介绍这是黑乙一,但就从结局来看,只是曾经一度内心暗黑到极点,却在最后刹了一脚,让人有点措手不及。本来已经准备承受死亡的结局,却来了个这样平淡而大人般成熟的正雄的心理描写,确确实实,不知道是不是松了一口气,又觉得不解恨。当然,我从来不赞同以暴制暴。如果羽田被杀,我亦不同情他,却也认为正雄是有罪的。而这里的正雄的做法,却偏偏符合了现在我的价值观。不原谅恶人,却也不要把自己变成恶人。不要成为了无可救药的人。

心中的怨恨

写的很真实,第一次看时,不止一次的想起让被老师欺压过的我,那些痛苦的回忆。被诋毁、污蔑,被踢打…一切都是因为没有给老师红包。有很多人说: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为什么总要提?对不起,其实我也无能为力,至今我都没有滋长出消除那些恨意的能力。他们就像一头头被撕拉出来的野兽,静静地沉睡在心的底层。每当混乱情绪翻涌,他们会被惊醒而咆哮。各位老师,你们知道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对一个孩子来说,都有强大的影响力。请你们谨言慎行,记住,你们都有报应的。

切身才有体会

很不幸,我的童年,尤其初中时期就是以文中主人公的状态活着的。以至于现在写书评的我,有点想哭。当时的感觉现在似乎已经渐渐模糊了,但是那种恨意却深入骨髓,而每次一想到过去的初中时光,我都回忆不起来一点快乐,真的是一点快乐都没有的,那样年轻的三年啊。如果,我是想如果的话,我没有被那样的对待过,我现在是否更乐观,更加明白如何面对他人呢?但是却没有什么如果。冷言冷语,不屑一顾这样的对待都不算什么。如果要把曾经那些巧合一样的惨事说出来,大概又能写成一部悲惨的小说了。我很感谢作者能够,那样真实地,写出了我,或者类似我这样的人曾经遭遇的欺凌,或者类似的校园暴力。抵制校园暴力,这不是一个小小标语那么简单,这背后有太多孩子甚至是如我一般的成年人的痛苦,这种痛苦在人生很早的阶段就开始折磨这些人,以至于他们一直被这些痛苦甚至仇恨所影响。但是太多人,没被这样欺凌过的人,都觉得这似乎只是抵制打架打人这类的动手事件,不是的,在我看来,真正的校园暴力,对心灵的伤害远远大于肉体的。就如同本书的作者,正因对那些痛苦都清清楚楚,才能这样真实地还原出来。作者一直都记得,同作者一样曾被欺凌过的人,也一直都无法忘记。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他们并不阴郁,悲观,相反,他们看起来明亮极了,就像每一个拥有快乐童年的人,没人发现他们的异常,他们伪装到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假的还是真实,伪装到周围任何人都羡慕。所以这样的痛苦只能深深埋在心底,长夜痛哭。如我。

“天真”的层次丰富,其中之一是“黑暗”

除了喜爱猎奇的人以外,我觉得《濒死之绿》这个故事还特别适合给家长、老师、爱嘲弄同学的小学生、随大流嘲笑同学的小学生以及冷眼旁观同学被嘲笑的小学生阅读。虽然是一本书,但字数偏少,算是个中长篇,句子和段落一如既往的短小明快。1 天真的邪恶冲着“黑乙一”的名头买了这本书,毕竟他之前写过“(大约)7岁的妹妹‘失手’杀了小伙伴之后(大约)12岁的哥哥帮着藏尸的故事”,“在森林中用尸体堆砌的白色房屋的故事”,“拍摄女尸一天天腐烂的样子并寄给其男友而男友就是自己的故事”……相比之下,《濒死之绿》写的是小学校园霸凌的故事,虽然没有那么奇异,但读起来却背脊发凉、揪心想哭。虽然极不愿意承认,但我想自己也在小学生活中扮演过这样的“加害者”、“帮凶”、“受害者”或者“冷漠的旁观者”,或者以上答案皆正确。乙一的恐怖故事(没有鬼,no 鬼,never 有鬼)多以儿童或者青少年做主角,刻画他们天真、无助、迷茫、邪恶的内心。他的语言节奏可以让我一口气读完一本不喘气(我太浮夸了,不过大概就是那么个意思)。一些很平常的意象,比如夕阳或蝉鸣,在他塑造的场景中变得莫名惊悚,让日常生活弥漫着诡异的气氛。他经常将未被社会化的儿童置于极端的环境中,去揭示人本性中的黑暗面。但读下来,又让人很难用“邪恶”去形容这种黑暗,更多的感受是“天真”。天真的人犯下的暴行。在这种黑暗的天真中,有一丝模糊的对美好的期待。其实,都是一篇篇充满童真的恐怖小说呢……好像在说:“拿去吧,这就是你们想要的童真。”我们习惯了赞美天真,但“天真”这种特质的层次很丰富,简直大有可为啊。2 好作者的魔法《濒死之绿》以三年级小学生“我”为第一人称主人公,讲了“我”在学校里一直遭遇老师和同学的霸凌,却又不敢告诉任何人,最后……(艾玛……剧透会被举报)……的惊悚故事。什么?霸凌也算惊悚故事?如果你能深入到当事人,这个9岁小男孩的内心,你会感受巨大的惊悚。这是好作者的魔法,胜过VR。其实剧透也没关系,因为乙一是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故事的结局更像是个彩蛋,过程和细节描写才是正片。故事中,原本和蔼可亲的老师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将“我”塑造成了一个“没用的小孩”,一个大家嘲笑的对象。这样当他需要批评或者惩罚全班同学时,就可以把责任全部推到“我”头上。没有人会再讨厌老师,大家都讨厌“我”。一张白纸的孩子未被社会化,不会解决复杂的社交问题,当他遇到不好的事时,只能默默忍受,当他忍受不了时,采用的解决手段异常简单,也异常可怕。我一直难以理解,为什么遭遇校园霸凌的受害者不敢把事情告诉父母。乙一在这本书里描写了“我”在决定不告诉父母时,一个重要理由是:“我”很怕任何负面的事会影响到这么美好的家庭氛围,“我”希望回到家里就能彻底躲开学校的事,目前的状况下,学校和家里就像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不想让两个世界被打通。我想到自己也曾经在电话上告诉麻麻:“一切很好。”大概就是类似的心情。但不一定是一种深思熟虑的选择,也可能是一个儿童在应变复杂环境时的直觉本能。3 读完开篇就入戏了开篇两段如下:“我是一个胆小鬼,时常为鸡毛蒜皮的事胆战心惊,直到小学三年级还不敢一个人半夜起来上厕所。橱柜的缝隙也会让我感到害怕,只要想象着把柜门稍微打开一点,就会有一张人脸从橱柜的阴暗处窥探着我,便根本没办法安心,除非把门紧紧地关上。尽管我一直对幽灵是否真正存在一事感到怀疑,但还是经常处于恐惧之中。“最近才渐渐发现,自己可能比其他孩子都要胆小。”


 濒死之绿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