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鸽试飞》书评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42650823
作者:也斯
页数:280页

也斯的书与阳光与雨,这个夏天几乎是完美的

【更多原创书评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路上书”(aidushu0410)】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作家与作家之间也是。作家们都是敏感的,这不是说一个人过于敏感就能当作家,而是一个作家必须具有敏感这一特质。因为敏感才能发现生活中他人无法感知的细节,洞察人性背后的复杂,从而书写出来。即使如亨特•汤普森这样的硬汉作者也写过“每个人霎时之间对待我们的态度会软到像果冻一样”这样的句子。然而敏感只是基础,它之上还有一个词:敏锐。它不同于敏感表现出来的细腻,而是如鹰眼般快狠准锁定猎物的那一种精准。如果说敏感是发现这个世界的表象,那么敏锐就是抓住这个世界的本质。一字之差,作家的本事高下立见。香港作家也斯(原名梁秉钧)无疑是一位敏锐的作者。“想不到离开了学校后却遇到更多权威的人,并不是他们真有什么权力,而是因为他们是这官僚制度的机构中的一份子,他们没有创造的力量,但是他们有阻挠的权力。”“忘记以前做过的事,认识过的人,一切从头做起?这感觉有点像一个演员不穿戏服不念台词就上场,难道不怯场吗?算了,这是一场突发性的演出。”以上两段文字,都摘自刚出版不久的也斯文集《灰鸽试飞:香港笔记》。文字中透露出作者看事物的精准,且含有一种笃定。这样的文字,在书中比比皆是。要知道这不是一位老先生的多年经验之谈,而是一位青年作者势不可挡的锐气与淋漓尽致的才气。写下如上文字的也斯那时才20岁左右。准确的说这并不是一本“新书”,是作者的第一部文集的再版,至今已过去了40多年。书中收录的篇章均是写于作者16岁至21岁这个时间段。感谢上海三联书店推出此书,让读者有幸一睹这位“2012年香港书展年度作者”,“香港最好的书写者”的文字魅力。在《灰鸽试飞:香港笔记》这本书里,也斯谈文学,聊艺术,说电影,显示着一个青年作者超人的博学。他往往从一个小细节出发,引向某个哲学思考,视野广阔,才华横竖都溢。试着再举两例:“也许我们都会经过一段讨厌莎士比亚的时期,就像出天花那样每人都出一趟?不仅是讨厌莎士比亚,而是讨厌他所代表的东西?伟大的戏剧,完美的文字,无瑕的名声……这些东西当时我讨厌,因为觉得他们是我们这世界空洞而偏见的价值观的宠儿……莎士比亚是什么?别人告诉我们说他是一个权威,为了反对权威,便连他也反对在内了。”“也许它们起先有些不知道,但别的狗先吠起来,他们也跟着吠了。大概因为先前的迟钝,所以现在格外多吠几声表示感觉敏锐。”在这些文章里,也斯始终是一种自言自语的口吻,以一只鸽子,一个牛肝,一个水瓶开始,讲到自己喜欢的创作者,凯鲁亚克、谷克多、杜尚、布拉克、三岛由纪夫……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会渐渐了解到这股才气也不是生来就有,它是建立在广博的阅读基础之上。据说也斯的父母早年逃难到香港,行李就是一箱子一箱子的书,也斯从小就埋在书堆里,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着超越同龄人的见识。他还不仅仅是读,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试着翻译不少外文作品,什么“美国地下文学“,拉丁美洲小说,乃至“新小说”作品,不管是大众还是偏门都有涉猎,也难怪还在大学时期的也斯就成了专栏作家。他的专栏想必是引领着香港70年代的文化风潮。同样是在这本《灰鸽试飞:香港笔记》里,作者说“有些人,你读他写的东西,你尊敬他满肚子学问,但你对他并没有什么好感;有些人,你读他的东西,你喜欢他这个人,你希望认识他。”也斯这样一位敏锐、有才气又不见傲气的作家,谁不想认识一下呢,可惜的是作者已经于2013年去世,读者唯有通过阅读他的文字来认识也斯,表达一份敬意。

灯与蝴蝶

也斯的文字简单,却带着人生的阅历和思考。《灯和蝴蝶》一篇中说到:谁说过秋天比春天好,因为春天使人仰望天空,秋天使人俯望泥土?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引起读者的思考,那些我们在生活中经历了,却被人所忽视的道理。春天到来了,我们总会抬头仰望,看着那朝着天空不断伸展着的枝丫,是否长出了新芽;秋天俯望大地,哀伤枯黄凋零的叶子、花朵,渐渐飘零化作春泥。“只剩下只有夜深归家的人才看见的一盏花灯”,是否真实存在的花灯?还是只是作者太过于期待而产生的幻觉?如同蒙塔莱的“丹诺的蝴蝶”,将自己的孤单和寂寞实体化,因为太过于期待人的温暖和那一丝的光亮,所以作者才会看到了花灯?!

也斯的精神世界、死亡和雨

文/夏丽柠2012年香港书展的“年度作家”也斯是广东新会人,1949年迁居香港。他少年成名,14岁开始发表诗歌,20岁有专栏约稿,21岁出版小说翻译集,22岁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灰鸽早晨的话》。该书收录了他从17岁至21岁的作品。后经作者重新修订为《灰鸽试飞:香港笔记》的繁体版。本书为首度引进的大陆简体版。全书分为“灰鸽早晨的话”和“书与街道”两部分。其实,两部分的内容没有泾渭分明的区别,前者收录的文章更像一个自由散淡的少年,而后者俨然是一位学识广博的文艺观察员。也斯是位容积博大的写作者,身兼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学者和摄影师,并且多年辗转于各国大学从事文学研究工作。然而,本书的可贵之处便是,剥落所有成名之后的繁华,读者得以窥见游弋于最初文学语境里的也斯,完全是随心所欲的状态,一个弱冠青年的思想潮汐跃然纸上,阅读中我们时有惊艳亦黯然的感觉。香港多雨,可对于也斯来说,四岁丧父更像一场无缘由的“雨”,滋养他忧郁的情绪。读也斯的散文,会发现他的情绪酵母是与众不同的,比如开篇的《秋天与牙痛》是个无厘头的命题,我们完全无法用智力向两者实施关联,可也斯说“还有什么难题,关于绸缎般的秋天抑或关于生存?你可以把它们写下来,真的,甚至用西班牙文,那么将来你就会比较多了解它们一点了”。我们仍然对也斯的话表示费解,但是至少我们懂了一点:面对难题的时候,可以写下来。解读也斯,当然要从不理解开始。幸好,我们知道“写”是也斯所有命题的归宿。那么,我们对文章中出现的各种不合适宜的雨便习以为常了。“书和信和阳光和雨,这夏天几乎是美丽的了。”写阳光雨的也斯,心是明媚的;“早上下这样大的雨,我几乎以为连柏油路也是泥泞的了”写瓢泼雨的也斯,心是坚硬的; “不知道雨来时你会不会来?”写未来雨的也斯,心是温情的。他说,“落雨天留客”。通过关于雨的看法,我们仿佛看见了青年也斯内心的波澜,那些小小的不确定,却又有些婉转的坚定,这些纠结不清想必是一个未来优秀写作者的必备心境。我几乎从未读过一个年轻作家在散文里写过这么多次“死”。或许因为也斯年轻时做过太多的“死亡笔记”。怪不得在2012年被确诊为癌症时,他自嘲不吸烟不喝酒的一生换来的却是这种病。在《对死亡怎么想》里,他写道:“小说家杰克•凯鲁亚克死了;诗人弗兰克•奥哈拉死了; 舞蹈家和演员费烈•赫高自杀而死……死了的人是活着的人身上的伤疤。但这伤疤也是会逐渐被人遗忘的。”我相信,也斯在写下这段话的时候,他一定联想过自己的死,比如“著名的文学家也斯死了”。可是,他再也无法得知世人的反映。如果我能够代表所有爱也斯的读者,我会说:肉身可以消亡,可也斯为香港文学史,乃至华语文学留下的文化遗产,永世流传。可读着书里提及的那些已经穿越死亡的作家,我觉得也斯是个不怕死的人,他说“猥琐的生命是卑微的延续”,是年轻文人傲骨不可轻视的态度。所以,他无数次地着墨于“垮掉的一代”凯鲁亚克; “暴力美学的妄人”三岛由纪夫和“民谣之王”鲍勃•迪伦,就是为了把死神一次次拉近又推远。他2013年逝世时仅仅65岁,这次真的被死神留了下来。本书无疑是对年轻也斯精神世界的一次巡礼。他读书观影看展览,聚集了那么多的思想要表达。从《诗的生长》到《克丽西》,他几乎成了自己的“意见领袖”。也斯饱满的精神世界恰好与我们今日之匮乏形成鲜明的对比。借用也斯最喜欢的博尔赫斯的话,“一个无眠之夜只是充满着时间,不是思想。我认识两种黄昏:鸽的黄昏(早晨)和鸦的黄昏(傍晚)。”二十岁的也斯无疑是处在鸽的黄昏,裹夹着灰色的青春,正待起飞。了解他的才华横溢,读这一本便足矣。其它的所有创作,都是他在超越自我。转载请豆邮联系

评《灰鸽试飞:香港笔记》

文/河北小珊 咋一看以为这是一本关于香港旅行的书籍,正是这个误解让打算去香港的我和这本书结下“眼缘”,说到底还要庆幸自己先入为主的不良习惯,才没有错过。我一直认为读一本书,也能识一个人,哪怕有所偏颇,但多多少少能了解作者在某一个阶段的情绪。一直认为喜欢写文章的人大多心思细腻,要么他笔下的故事、要么人物、要么风吹草动中飘来的气息都与其经历不可分割。故而,对也斯的生平也做了一些了解:也斯,两岁的时候到香港,四岁丧父,20岁开始专栏写作,在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文化研究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灰鸽试飞:香港笔记》这本书是也斯的成名作,成书于1972年,也就是他开始专栏写作的第四个年头,这本散文集集结了他16岁到21岁的散文,共计80余篇,记录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他文学生涯的开始。咀嚼着也斯的文字,感受着他温文尔雅的气质、青春年少的情愫和淡淡的孤独。这一点与先前头脑中的喧嚣吵闹的香港和香港居民的印象有很大偏差。难怪诗人夏宇评价青年也斯的文字是难得的“明明青春却又干净”。这本书的触点多且细小,有些标题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比如秋与牙痛、歌与馅饼等等,但是这又恰恰将作者的细腻心思暴露出来,仿佛看到了细雨绵绵的香港,十几岁的也斯在窗前的书桌上写着自己的心情,个中滋味仿佛只有他自己和雨能够了解。全书分“灰鸽早晨的话”“书与街道”两辑,既有小男子气息,又有天马行空的视野。在谈论文学艺术时,从凯鲁亚克谈到艺术先锋杜尚,从六七十年代才刚刚被西方认识的博尔赫斯谈到当时的文坛新秀大江健三郎,视野之广阔,不得不佩服作者视野之广阔,文艺品味之超前,令人惊叹。也斯是一位思路超前的学者,作为同辈的先行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他在那个年代感到孤独,以致踽踽独行。以上是个人一点浅显的体悟,有不准确之处请包涵。(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香港也斯写在青年的笔记

香港也斯写在青年的笔记他是香港的也斯,他是天才的作家,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写专栏,他仔细的观察着这个世界,灵敏的写出属于他的独特感受,他常常站在窗前观察街上的行人事物,他的眼里永远装着细小又宏大的世界。他是青年也斯,那本《灰鸽早晨的话》是那个年代的传奇,但是现在却很难买到。《灰鸽试飞》收录了也斯16岁至21岁期间的作品。他写着散文诗一样的作品,很多句式非常奇特。一道轮船沿佛之河而下。棕榈的眼睛。一切腐朽的事物,长期保持着习惯并引以为荣的事物……很特别的句式吧,所以当年他的作品,非常受欢迎,年轻一代都在追捧着。学生时代读到这样的句子,比起教科书的死板,这样的也斯是值得引人注目的,他真知灼见的句子,总是一句又一句打到读者的心里去。放在今天,我读了仍然惊呆了,那可是写于作者青春早期的作品哦,我仔细算了一下年代,这本书是写于1965年至1972年,六十年代的作品啊,果然是香港哦,当年的阅读作品已经有这样强的生命力。在计算年代的时候,我偶然发现,作者也斯已经在2013年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文字如此年轻,我读它的心感受到的是一个青春勃发的青年的笔勾勒出的一个世界,世界定格在这里,我以为他一直年轻着,不曾想他是从一个久远的年代走来的,他就那样一步步走远了,等我认识他的作品的时候,他已经告别了。很遗憾的。我不管在这里写什么,他注定是看不到的。所以我读他的作品,我的感受是找不来作者印证的。散文是有光芒的。在也斯的随笔中,处处都能看到光芒。也斯在书中多次提到卡夫卡,年轻的售货叶一朝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蟑螂,他于是失去工作,整日郁在家里。他的三本巨著在生前都没有发表,甚至生前交待朋友待他死后全部烧掉。这三本巨著朋友终是不忍烧掉,于是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卡夫卡的一席之位。我们感叹文学家的一生,他们总是那样的特别。就像此刻我读《飞鸽试飞》,作为大陆人此前我对也斯毫不了解,我对他之前的成果也毫不知情,读到一半的时候我才去看年代和作者的介绍,再关注到他的毕生成绩,更是惊诧的发现他已经不在人世了,于是继续读后半本书的时候,已经跟前文的感受大不相同了。你可以天马行空,也可以落地写实,当思想闪着光的时候,怎样的句子都是惊人的。读《灰鸽试飞》,惊诧六十年代的香港青年,拥有多么宽广博大的视野哦。


 灰鸽试飞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