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身》书评

出版日期:2015-3-1
ISBN:9787510088291
作者:罗杰·伊伯特
页数:431页

伟大背后的谦卑

2013年4月4日,罗杰·伊伯特离开人世,此前曾与癌症斗争11年,也正是漫长的康复期、下颌骨手术导致不能发声,让他转向在网络与影迷交流,也有了这本自传的诞生。《生活本身》的大部分篇章都是最先发布在伊伯特自己的博客上,其中关于一些影人的部分也曾收录于精选集《在黑暗中醒来》,此次完整结集出版,其实等于伊伯特提供了所能拾起的所有断片,拼凑出上世纪整整一个理想年代的美国知识分子生活群像。在我看来,伊伯特采用的是无目的性写作,对回忆中的“自我”未加任何突出、渲染和肯定,他回忆祖先,自己成长的家庭,高中和大学,走上媒体之路,成为影评人,只要还记得的东西,他都愿意事无巨细,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他有很多终身未嫁的女性亲戚,十几岁他是怎样在列车上和陌生少女短暂温存,南非种族隔离之时的电影院是怎样的,伦敦的哪些街道、哪些旅馆值得记忆,他尽量把记忆写得有趣,但在其中我们看不到丝毫关于荣誉的沾沾自喜,也没有对于梦想的苛求和野心,只是从一个触感极佳的年轻人开始,有了一些朋友,有了一份工作,哦,似乎做的还不错,仅此而已。至少这本《生活本身》可以告诉我们,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伊伯特最看重的,首先是好电影,其次是好朋友,也正是这种纯粹,让他始终拥有公允的态度和足够的开放性,还有旺盛的热情——观影过万而笔耕不辍的热情;为“伟大的电影”逐帧拉片几十遍的热情。伊伯特正式走上职业影评人道路,是从1967年为《芝加哥太阳报》撰写影评专栏开始,时年不过25岁,也恰逢欧陆那边的一些年轻人在致力将电影落入现代和艺术的范畴,伊伯特刚好有幸目睹美国电影业的第二次成长——好莱坞黄金年代已经过去,“混小子”们开始成为大师。于是在伊伯特看过马丁·斯科塞斯的处女作《谁在敲我的门》后,认为他将会成为美国的费里尼,并因此接到马丁的电话,这事刚好在1967年;仅仅一年后,在洛杉矶的潘特吉斯影院,伊伯特又有幸见证另一部世纪佳作的首映——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是如何导致大多数观众昏昏欲睡和提前离场;而在《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开始,伊伯特就已经是赫尔佐格的影迷了,并在30年后,将这部片子列在自己的十佳榜单之内。所有的所有,多少影史的伟大时刻,多少伟大的人,在《生活本身》里面,在伊伯特轻描淡写的笔触之下,一切的意义似乎仅在于一次快乐的恳谈、夜深的那顿酒、隔多年后还会提起的笑话,似乎只是源自“恰好”,伊伯特在享受生活和工作,顺便目睹记录半个世纪美国电影的飞速变化。伊伯特最广为人知的著作大概是两册《伟大的电影》,却从来没有认为自己伟大,所以自传只写“生活”,记忆中的朋友都光彩熠熠超过自己。《生活本身》既是琐碎,也是对自己生活中一切的最高敬畏。

琐碎的生活本质

看罗杰•伊伯特在史蒂夫•詹姆斯拍摄的关于他自己的《人生如戏》里出镜,做完手术后口腔掏空,无法说话,无法吃喝,用电脑打字转成语音与人交流,这位普利策奖获得者、全美最具影响力的影评人,立足芝加哥,职业生涯超过四十年,哪怕在病床上的最后岁月,仍坚持更新博客。电影于他,已内化为生命血液。如此来看同样叫做“Life Itself”的伊伯特自传《生活本身》,对其中絮絮叨叨、看上去颇为啰嗦的文字将不再陌生。在书中罗杰几乎将自己家里的那些老底尽数和盘托出,他出生的地方,他的先人、他的家族、父母阿姨,详尽到每一位亲戚的名字以及与他生命中的交集细节。在阅读头三四章的时候读者可能会感到无比痛苦,因为七大姑八大姨的名字首先就很难记住,其次是,这些人物,事实上只跟罗杰个人的童年有关,这些碎片化的记述,对于读者来说,既无必要,亦太繁琐。但这并不代表这部中译达到四十万字的自传作品没有价值,恰恰相反,透过这些巨细无遗的彷如精神漫游的回忆,拼凑出一个与世人眼中惯常认识的影评人、媒体人罗杰•伊伯特有所不同但最接近真实的普通人,在《生活本身》中,你看不到任何如他影评一般的关于电影本身太多的评价(这些评价已经在他的日常评论中出场太多),有的是电影或曰影评以外的生活本质,这种本质不是一种普世经验,而恰恰是最个人的东西。你厌倦了他的家庭史?那就去看他的职业生涯如何开始的吧,若不想再看下去,直接翻到后面,有关于他访问约翰•韦恩、罗伯特•米彻姆(这也是罗杰最爱的演员)、罗伯特•奥特曼、马丁•斯科塞斯的记述。有趣的是,这些记述,很少有官方口吻那么严肃的表情,正相反,纪录的都是访谈过程中罗杰私人的感受及对受访人的细节的呈现。所以你若想要在这本自传中找到可资利用的线性人生脉络,以此来再总结罗杰的生命的花,那还是放下这本书吧。《生活本身》里的思维跳跃,文字琐碎,看上去非常啰嗦,然而就在这些絮叨里,才见出真实的个体与情感。许多地方细节繁琐,关于他的同事的各种囧事,虽然看过就忘,但此中可以明晰见出罗杰•伊伯特对于生活的细细体味。关于往事的片段凑成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电影复兴时期的媒体生态,关于他与家人及爱人的记述,完成了罗杰私人的情感图谱,没有任何欲盖弥彰,完整呈现了他所能写出的一生。这一生或许可以用纪念文章里的一系列年份、数字、经历来概括,但鲜活的生命力,只能由他本人来纪录。在纪录片中,最令人动容的段落来自长期与罗杰合作搭档电视节目的西斯科尔的遗孀玛琳的口述,讲到这两人在荧幕上搭档的幕后故事,两人虽都争强好胜,但仍结下终身友谊,甚至在罗杰婚礼时,西斯科尔的两个女儿都担当了他的花童。这些表层意义上都是世人皆知的工作关系背后,潜伏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罗杰在《生活本身》中如此形容两人的关系:“吉恩•西斯科尔和我就像一幅音叉。敲响其中一根,另一根就会以同一个频率震动起来。”,这些简单明了的形容在书中比比皆是,很容易被读者顺眼错过。在长篇累牍的叙述里,罗杰几乎倾其所能地想要读者明白他认为的生命价值。“我知道它要来了,我也并不怕它”,《生活本身》最后一章的开头如是写道。罗杰•伊伯特作为影评人与作家,著作等身,兴趣丰富,而他的生活及与周边人的关系,亦同样丰富有趣,可惜世人只记得风光,懒理背后的点滴成塔的沙土。这本书比较细碎,不适合当正常的名人传记来读,阅读过程更应该与“纪念”、“回首”、“时代”等词语划清界限,它就是一部普通人写的普通自传,若能与作者一同感动,是作、读者双方的幸运,若不能,也无妨,起码令你明白,生活本来如此。

simple,just simple

还没有看完,应该说只看了很少的篇幅。但是却让我觉得罗杰的动人。他是一个有着画面记忆的男人,他能够回忆起小时的种种,和爸爸妈妈的种种。家门口的花和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细腻的男人还很幽默,虽然有些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笑话让我看完有些摸不到头脑。但是却依旧让人寻味。相信英文原版会比译本更好看,虽然译者在努力保持它原有的风味,但不免因为翻译而丢失英语原有的味道。


 生活本身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