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李子勋》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 > 问问李子勋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506346436
作者:李子勋
页数:320页

關於諮詢

心理諮詢吧,總覺得想要個性化,中國化,但是總覺得國人的諮詢案例寫的沒有外國的過癮,可能是因為在國外,幾年的心理動力學案例非常多,能花這麼久的時間做一個案例,治療師必然是非常有耐心,並且用了很多心思的真希望什麼時候我們自己的心理諮詢也能到和米國一樣的水平~~

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还是谋生的技术?

李子勋说,工作并非生命的本质,而只是谋生的技术。还记得很多年前曾接受过这样的说法,人的生命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如果工作不能给自己带来愉悦,那么整个人生大概就是不开心居多。由此,有人得出结论,工作是生活重要的部分,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生活才会幸福。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分析自己喜欢的工作是那些?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叙事疗法,都是为了能解决这个困惑。在越学越深入的过程中,我进而懂得,找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最重要前提是要了解自己,具有整合的自我概念,气质类型、霍兰德职业倾向等问卷和量表让我着迷,之后开始迷上心理学,研究自己的领域中似乎心理学是最有发言权的。那时的自己恪守着这样的理念:每个职业具有相应的类型,而每个人也具有各种类型,如果类型匹配则容易发挥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然而现实中我却依旧迷茫,毕业后经历很多职业,从学校到公司,从公司到心理学,每份工作中总有些不开心,不断适应和调整的过程中,一些萦绕在心头的迷茫似乎并未解开。还做着很多不切实际的梦。李子勋的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他说寻找并修炼成一种高级技术,不管它快乐与否,能让你赚到足够的钱生活就可以。生活本身是艺术,充满着存在激情与快乐,工作只是生活中小小的构成,且工作是可以时时更换的,生活才是真实的自我。到底是工作的意义何在呢?是李的说法?还是我之前接受的观念?也许只是换个角度,得到的答案就不同了。李的观点颇为实际,描述太多人存在的现状。又有多少人能够那么幸运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呢?大多数的人可能都需要李说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让我想到很多人视工作为生命,job is my wife,混淆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变成工作狂。没有自己的生活,更没有自己的生活趣味,也无从谈真实的自我。由此得出,不能将工作过度放大,工作之外还有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此外,每份工作和每个人确有不同。例如行政与科研,艺术家与医生。工作是占据了生活的很多时间,要想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肯定需要找到较为合适的工作,了解自身特点,从事与自身特点较为匹配的工作,才能创造更大价值。如果将以上两种观点融合,则会更加清晰。工作是谋生的技术,但同时也是发挥自身价值的平台。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以此为专业,若幸运修炼至高超境界,工作之内和之外同时找到趣味,则体验真实自我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这是上上签。若不幸无法找到自己所喜欢的工作,不如掌握生活和工作平衡的艺术,修炼工作上的技艺以谋生,体验工作外的生活趣味以自娱也何尝不是上佳选择。国外就有很多人在工作之外,打台球或是玩滑板等自己的爱好也做得很好,甚而出名。工作与生活平衡,工作中的不良情绪通过生活调节排解,让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所以戒痴工作,也戒痴生活。

《问问李子勋》

《问问李子勋》书的名字起得很怪,当初看到推荐,就收藏到我当当的收藏夹中,每次要买书的时候,都要翻看收藏夹,每次看到这本书都感觉怪怪的,李子勋是谁啊?问他干什么,好像名人似的,可惜我怎么还不知道呢?后来当我看到《婚姻的烦恼》感觉写得真不错啊!看了一眼作者,就是李子勋,李子勋写得还真棒啊!赶紧下单,把李子勋的书一网打尽。算起来这是读完的第三本了。读的时候有种曾似相识的感觉,原来这不就是《心里月刊》上面的问答专栏吗。书里面的好多问题和回答,我都有印象。原来如此,《心理月刊》请出马的专栏作家当然不会差了。看来如果有问题还真有问问李子勋的必要啊!

其实很了不起

个人认为,这是子勋开始看山还是山的作品,很了不起。看这本书有个技巧,在目录中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在一段时间之内反复的看,好好琢磨琢磨,而不要冷眼一看就认为话题之后的实际内容跟自己没关系。我想很容易看到这其实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不知道子勋以后的作品会不会更加平实,更加深入浅出,更有效。

读书笔记

不要认为在恋爱中应该去接受男性,或看到性学家说该怎样就怎样。事实上,不少女子身体接受了性,心理却始终存在着一种压抑,自责,甚至是深深的不完整感。为情所困也许是一种幸福,如果一个人在恋爱上太过顺利年免也是一种损失。爱情是一种白日梦,因爱是人内心的感觉,投射到相关的人身上,我们才能知道爱是什么。失恋的情形很像婴幼儿断奶,新的情爱有时的确是一种弥补内心失落和空白的替代品。如果内心不够独立成熟,恋爱也可以成瘾。对情爱的态度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一个可以随心所欲去实现爱欲的人,生活中也比较自由,不想约束自己。一个喜欢哲学,生命方面知识的人,比较重视对生命的实现。生命是经验的集合,没有体验过的也没有生活过。爱情永远是一个人的,你爱ta就会看到,感觉到ta的言词,表情,行为中也带着对你的关切。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这只是人喜欢坠入这种感觉而已,与对方关系不大。你选择一个人,却只爱ta的一部分,想改变ta另外的部分来满足你的内心,这样的暧是否是爱?大多婚外情又三种态度:一是对婚姻的不满,无疑是地用婚外情破坏两人关系,使婚姻解体。二是对情感的补偿,婚内缺少某些亲密体验,形成饥渴,慢慢出现婚外情。一般很隐秘,选择的对象很安全,不会被缠绕。三是一种泛情,与潜意识中性欲被压抑有关,暧昧而不越界,亲昵而不亲密。古老的犹太法典说,一个未经解释的梦,是一封未开启的书信。保持自己的一些社交活动和个人爱好是重要的,因为情绪不好的时候你有逃避的地方,都要那个人来承受对ta是不公平的。如果你自己都搞不定自己,谁能搞定你呢!感觉被人控制有时不只是来源于控制本身,也来源于自己有一个尚未成熟,缺少自由感的内心。在黑暗中我们手里举着的灯,看到的与我们照射的方位有关,那些未被照亮的部分也许才是我们的本质。嫉妒是一种自我防御,因为不如人,却又接受不了自己弱于他人的感受。产生一种针对他人的贬低或攻击。目的是让自己处在劣势中还能快乐。正确的态度是宽容,宽容的心会把嫉妒变为真正的欣赏和友情。心理学的人际关系原则:·不要对别人期待太多,也不要让别人对你期待太多。·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学会社交技巧。·必要的示弱。好奇心是块乐的必备要素,探索精神是快乐的源泉。学会去爱是快乐的动力,活在当下是快乐的保证。生活的简单重复会构成一种信息堆积,使我们寝食难安。情绪抑郁也由此而生。刺激与变化会激发生命的潜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假想的敌人是一种处理内心愤怒最安全最省力最有益的办法。人们总是在新面孔中找寻着旧爱的影子,爱是一个悲剧。因为一个我们永远爱着的人,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我们幼年依恋,少年梦想,青春渴望中,混杂着的依附,叛逆与激情,慢慢在内心建构的客体影像。如果一个人引发我们的客体投射很强烈,也会形成一个心理印刻,这会让人让人终身不忘,甚至引起今后无法再对他人产生这样的由内心涌动的喜悦感。这样的印刻被称为客体固着。固着类似为雕像,内心把一种客体期待(情愫)投注在雕像(恋人)的创建中,雕像(客体投注与恋人的混杂体)固化了创作者的情愫。这种情绪被雕像独有。固着的人不再有爱的能力。在人性层面是很可悲的。所以,我们不能爱一个人很深,越深自我丢失和灵魂缺失越厉害。感觉到我们过分把内心爱的能量投注给某人的时候,就要学习节制并把部分爱还给自己。

借他人杯中酒,浇自己心中块垒

最近应该不会再看此类情感心理咨询的书了。倒不是因为这本书不好,而是非专业人士看多了心理学书籍是件较为危险的事,就像捡到一本武林秘籍就往自己身上胡乱点穴一样,小心只是用一个新鲜名字的标签归纳了一些状态而已。有微博大V曾说,女孩子培养业余爱好挺好的,你可以种花种草,独独不要去学心理学。再者,看此类书也无非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心酸也好,愤怒也好,难免投射自己的主观臆断。又,我认同朋友说的:“什么好东西一旦写成文字印出来就已经是死的了。你真的向往一种东西,不如自己下水亲身实践,才能了解个中滋味。”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我们在各项关系中感到棘手的难题,往往是在责问对方:What's the problem with you?其实在心理学家看来,我们眼中别人的问题往往是自己的问题,别人好得很,是我们心口不一,是我们纠结懦弱,是我们没有认清自己。拨开云雾,我们迟早会回家。

2010-03-01笔记整理

此书乃勋迷必备,心理咨询师必备。现在回过头来看勋哥的文字,很多感受是和看欧文亚隆的心理治疗小说相同的。比如死亡焦虑,比如面对疾病的态度。勋哥说了,不要相信他的书中写的,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反驳、去体会、去验证、去感受。坦然接受,做最好的自己~!!!摘抄最有同感的9处:1. 同性恋焦虑2.婚姻的模式:有一个人独善其身的;有两个人的;有两个组织的;有两个企业的——这些都可以称为婚姻3.当一种文化体系引发不安全感,就应选择尝试新的文化与价值体系。4.坦然接受自己,活在当下。欲望是我的,我不是欲望!5.人总有自己的影子,坦然接受它,但它并不是全部。6.当精神过度支配生命能量时,抑郁或焦虑会爆发。精神不快乐的时候,躯体在休息。7.流泪是在排毒8.健康并不是生命的常态,生命的常态是不断地更新与衰老。疾病、不健康才是生命的常态。9.面对疾病,开始坦诚接受并健康地生活。每个从死亡中脱身的人,都有一种凤凰涅槃似的新生的感觉。

重读中

昨天看完了第一遍。着手看第二遍。很少有书让我在短时间里重读一次。倒不是自视甚高,只是觉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回味,加之读完后人事经历的偶合,会一点点的加深自己对于那本书的理解。但,这本书例外。或者,从这本书开始,我会重新开始一种阅读习惯。想从书里找到自己的答案,所以不免有所侧重,也就有所忽略。别人就像镜子。我在这个镜子中,模模糊糊的看见了一些所谓的自己的影子。。。。。。想要擦净岁月所蒙之尘,需要多大的勇气呢?唉,哪来的岁月,是曾经的自己罢了。必须承认,即便是直视,对于我,也需要勇气。

一看再看

因为被心灵的七种兵器弄郁闷了。重新又看这本书。最欣赏的是他本人的性情和情怀,他的学术风格像他的人一样,儒雅温润底下是睿智通透,洋洋洒洒。能够让人信服,在心灵上予人安慰的,是这样的人。------------------------对李子勋的思想了解越多,我越认为一个心理学家的境界,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确定的技术和原理”,这是很多人通过勤奋努力能做到的,而在于他对“不确定性”的认识有多深。在授课的时候,他有时候会说:“谁知道呢?”类似于口头禅一样。他说:心理学家应该在未知中工作。咨询师能做的很有限。就是这一个承认心理咨询的局限性的前提心态,让他拥有大家风范。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知道的越少,人越傲慢,知道的越多,人越谦逊。读荣格自传,再次证明这一点。真正卓越的思想家,他们对人类的精神世界了解的比常人多得多,但是他们却说:谁知道呢?我们无法控制。我们能力有限,只能在很局限的部分加以引导人类的精神过程。这在李子勋做来,就是轻微地“扰动”。至于蝴蝶效应是否发生,就交给那巨大的不确定性,交给上帝吧。2011年6月

比较繁琐的书,分类太多反而没有什么深入。

比较繁琐的书,分类太多反而没有什么深入。虽然把生活上的心理学典型案例都归类分析了,但是反而没有什么深入。亮点是李子勋老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与大众目光不同的思考出发点。

>>

`````````````````````````````````````````````````````````````````````````````````````````````````````````````````````````````````````````````````````````````````````````````````````````````

谢谢李医生

这几周过得非常不好,心灵备受煎熬,道德的法庭给自己判了重罪。我知道我出轨了,我不明白我怎么会同时喜欢上两个人?谢谢这本书,拯救了我。原来我爱花,是因为我需要一个“客体”,想“拯救”她,或许根本就是为了救赎我自己吧,嘿嘿。爱情是一种白日梦,因为爱是人内心的感觉,投射到相关的人身上,我们才能知道爱是什么。这跟照镜子很相似,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要依靠一个“客体”——镜子。爱着的、被爱的对方正是我们的“客体”。有时我们以为被某人爱着,其实是这个人激发了我们内心的感觉。有时我们觉得自己爱着谁,也许只是因为我们堆积了强烈的欲望与美好情绪需要有谁来承受!(P6)——原来看山是山,现在看山不是山爱情永远是一个人的,你爱他就会看到、感觉他的言辞、表情、行为中也带着对你的关切,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这只是人喜欢坠入这种感觉而已,与对方关系不大。(P25)——原来如此事实上,好男人都是被聪明且装傻的女人培养出来的。(P35)——笑了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很多时候与我们的内心假定有关,很少与现实相关。(P96)——吸引力法则?心理分析会把媳妇对婆婆的态度看成是早年母女关系的影射,与母亲能够平等相处的女子对付一个好嚼舌的婆婆应该困难不大。(P136)——长知识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你喜欢谁,你会像谁,你恨谁,你也会像谁!(P142)——哈哈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有赖于两种内心深层的感觉:一是安全感:二是归属感。前者与恐惧(死亡、伤害、痛苦)有关;后者与孤独(依恋、隔离、无助)有关。(P275)——慢慢体会110619晚外公家


 问问李子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