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近代歌谣辑注

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541998935
作者:宗鸣安
页数:394 页页

作者简介

宗鸣安注释,据民国陕西流传抄本编辑、注释,收录数百首陕西歌谣民谣


 陕西近代歌谣辑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有一分钱,搭车去苏联。苏联技术高,剃头不用刀。一根一根拔,拔成电光sa(头的意思)。电光sa,玻璃灯,马子一扳上临潼。临潼有个火车站,不拉木头不拉炭,拉了一车河南蛋。河南蛋,坐一炕,说话就像狗咬仗。这支童谣有点怪,前后不相干,或许是在不断的流传中凑到一块儿的。 关于苏联的内容,讽刺意味很明显,而其指向并不仅仅是苏联,因为它还有别的文本。严建设先生记录有如下一支童谣:1958年,剃头不要钱,不用剪子不用刀,一根一根往下薅。1958年,吃饭不要钱,不要忙来不要慌,锅底舔个精打光。江苏沐阳一带也有类似的童谣:1958年,吃饭不要钱,剃头不用刀,一把一把往下薅,薅个大窟洞,安个电灯泡。同样的内容,适用于老大哥,也适用于小兄弟。这是民间智慧对上层话语的消解。在网上搜“我有一分钱 苏联”,有很多类似的童谣。典型的像这一支:我有一分钱,骑马到苏联。苏联老大哥,叫我开广播。广播吱吱响,叫我当队长。队长一抗腚,变成老百姓。老百姓,去干活,掉到泥窝找不着。最后一句绝妙,自古来老百姓的结局就是“掉到泥窝找不着”。下来再说这个比较犯忌讳的话题:河南蛋。“河南蛋”的称呼,我自小就不断听到。现在网上大都说,“河南蛋”本应是“河南担”。1938年黄河花园口溃堤,许多河南人沿陇海线向西逃难,大都一根扁担挑着家当,故称“河南担”。河南人还自称:陇海线,三千八百站,站站都有河南担!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宗鸣安先生有《陕西近代民谣辑注》一书,所收民谣是1926年陕西学者刘安国等人在西安收集的。其中就有几首出现了“河南蛋”:纳借款,供粮草,养活嵩军胡骚扰。把百姓的银元捏遍了,河南蛋习惯了。何一日把刘镇华撵得不见了,才除了我们的后患了。二月不乱三月乱,乱了先杀河南蛋。太难得很,太难得很,我看你总坐不稳。胡笠僧,是英雄,烂烂健本毕业生。带的土匪保百姓,潼关以外有名声,把河南蛋打得哼哼哼,你看威风不威风?二月半,正月冬,河南蛋往东一股风。1918年,陕西靖国军响应孙中山护法战争,兵分两路会攻西安。陕西督军陈树藩向河南军阀刘镇华求援,并许以省长之位。刘镇华入陕,解西安之围,任陕西省长,至1922年更兼陕西督军。1925年豫西之战,镇嵩军憨玉琨部败于胡景翼(即民谣中所说的胡笠僧,早年毕业于西安健本学堂),蛰伏陕北的杨虎城率部南下关中,刘败逃入晋。1926年,刘镇华复率十万镇嵩军,围攻西安长达八个月。国民军将领李虎臣、杨虎城率部坚守,牺牲五万军民,换来了最终的胜利。刘镇华及镇嵩军在陕的暴行,民谣中也有反映:刘镇华太不良,坐在陕西毒如狼。要这税,要那粮,奸人妇女翻人墙。麻木不仁刘娃娃,害得我陕没办法,人民只得叫天呀。镇嵩军,真讨厌,每日无事乡里转。打鸡子,叫造饭,路上拉车把钱赚。见学生,叫侦探,土匪抢人不相干:害得乡下不安然。镇嵩军,不是song(尸+从),砍的树垛做的城。外边围了一圈绳,绳上拴的净是铃,害怕敌人来偷营。刘镇华,往东跑,害得二华百姓不得了。镇嵩军,真强盗,殃得二华人民死了好。据此可知,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陕西人就把祸陕的河南籍军阀刘镇华及其部从称作“河南蛋”,此为人情之必然。后来仍以此称呼河南人,则是地域歧视和偏见。但话说回来,地域歧视自古就有。先秦时期的宋国人,作为殷商遗民,就总被嘲笑,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智子疑邻这样的蠢事儿,都被安到宋人头上。我们小时候还有嘲笑四川人个子矮的童谣:四川jiu(疒+秋,矮的意思)子,ba(尸+巴,拉屎的意思)屎不擦沟子。如此说来,只怕“河南蛋”的称呼还可能更早就有了。说到镇嵩军围西安,我想起了李自成三攻开封。相比军阀刘镇华的行径,“推动历史进步”的农民起义领袖的暴行就很少被提及了。再想想张献忠屠川,不知当时的河南人和四川人怎么诅咒陕西人。惟愿战争年代的仇恨和偏见,不要延续到和平相处的今天。解放军围长春,“不让饥民出城,已经出来者要堵回去”,城内大饥荒。罗荣桓《关于围困长春的报告》云:“他们成群跪在我哨兵面前央求放行,有的将婴儿小孩丢了就跑,也有持绳在我岗哨前上吊的。战士见此惨状心肠顿软有陪同饥民跪下一道哭的,说是‘上级命令我也无法’。”2015年11月29日附记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哈哈哈,一路笑着翻完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