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改变生活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09556503
作者:王静

内容概要

王静,湖北美术学院艺术学硕士,现为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设计学院设计系副系主任,主要负责中西方美术史、设计美学、设计基础等方面的教学工作。作者文风朴实严谨亦不乏幽默,著有《祠堂中的宗亲神主》《水彩》等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达•芬奇的肚脐
达•芬奇的秘密——奠定艺术设计的技法基础
肚脐的意义——设计改变生活
战争的反作用——生活改变设计
现代人机工程学——科学体系的建立
第二章 桌子的死角——身边的设计
身边的事物
如果你不是姚明
你真的比欧洲人看到更多——视域与设计
被冷落的画作——设计中要考虑的行为习惯与空间距离
当我们变老——对弱势人群的设计关照
对设计者的忠告
第三章 与周易无关——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中的深层运用
光影的交错
天花乱坠的色彩
曲线的故事
当情感也可以量化
比符号更符号
探究复古的奥秘
关照心灵的设计
第四章 古人的智慧
唯数之美
让一朵花比一百朵更美
隐忍之美
第五章 新的战场
从一本手册谈起
不良设计
新的战场
第六章 做生活的设计师
生活的设计
假如你不是设计师
最后的话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设计,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生动有趣、丰富惬意,它时不时地把你卷入一个潮流中,再把你拉出来,推向另一个潮流。千万不要以为,是你选择了设计,其实,是设计选择了你。设计左右着大众的审美,甚至左右着人们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具体选择。设计带来的不仅仅是审美的改变,它同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那些不易察觉的、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作者用活泼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向读者阐释生活中的设计奥秘,没有深奥的专业术语,让你更贴近设计以人为本的实质。


 设计改变生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设计是个日渐平民化的工作,……每一个设计的诞生既来自于他们所热爱的生活,来自于生活的灵感与激情,又来自于人们改造现有生活的愿望。”——书内摘这是一本设计散谈,罗列了作者与设计相关的文章结集而成。虽然,书中也谈及了若干关于设计的历史,探讨了一些设计在当下的发展,甚至展望了设计的某些未来趋势,但这一切的阐述都不是线性的,而是随机的,零落散碎的见诸作者的笔端。该书知识性丰富,专业感极强,内容又不仅局限于“设计”这个边缘学科的本身,更触类旁通的涉及了包括历史、建筑、经济、物理、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新旧学科和其分支学科的内容。令人不得不为作者的深厚的知识底蕴而赞叹。但是,该书的问题也正肇因于此。由于书中内容的专业性,夹带了不少艰涩拗口的专业词汇,就好比书中所言及的“设计”的基础是“人机工程学”——事实上,我很怀疑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人是能够知悉“人机工程学”这个词的正解的?当然,为了能够让此前对于设计无任何了解的普通读者不会感觉乏味,该书的内容方面不独有很多专业性极强的知识,也罗列了一些古今中外与‘设计性’有关的百科杂谈。可以说是具有极高的普适性。要说以书中大多数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还是旨在通过本书增进普通人对设计这门学科的了解,来拉近拉近普通人与设计之间的关系的吧。只是如果这样说来,该书中文章的排序倒是要更上心一些才好,最好能够把书最末的几篇提前到书的开篇,这样才能更有助于引起普通读者对于该书,对于设计这个行业了解的欲望。否则仅以现在(书)的章目排序,是不可能达到此目的的。还有就是,虽然书中图片的选择也是很用心的,都是看着就让人眼前一亮的漂亮图片,只是限于该书的印刷,大都图片的清晰度不够高。从这点来看,不免削弱了本书的收藏价值。不得不说,这点是该书最令人遗憾之处了。说起来,好像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与工具,到了社会的发展有了固定的制度,直到现代科技的昌明,人类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从未有如今天离得这么近,关系这样紧密。小到门上的一个拉手,大到楼梯的宽窄坡度,为生活细节提供方便的设计是无处不在。可以说,当下设计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该书反复强调了,设计者应具有一种“以人为本”理念!在设计中不独要注重其实用性与美观性,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反馈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来,——这,才是最关键的!设计首先是要为人服务的。所以,不独是“科技以人为本”,设计也是要“以人为本”的。可能是我孤陋寡闻的关系,一直就没听说过“自然以人为本”的说法?你可以说“法律以人为本”,甚至是“商业”“贸易”“教育”“制造”“农业”,等等的这些个源自于人类所创造的概念,甚至凡是人类所创造的造物,基本上都是可以称之为“以人为本”的;但是,却无法说类似“陆地”“海洋”“森林”“草原”之类的,这样的自然造物,也是能够“以人为本”的。数千年来历史上的设计之物如同见证,记录着彼时代的社会与生活,设计中不独蕴含着人机工程学的精微内涵,也昭示着数千年来社会体制的层叠变更。如同书中写过的那样,“人机工程学一直研究人、物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力求以物的方式来解决人与自然间的矛盾,通过设计达成人、物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就这点来说,将天人合一作为哲学理念的东方文明,大概是最有发言权了。话说在看完本书之前,谁能想到本是随处可见的“折扇”,居然也能成为了传统工艺中经典的人机工程精品了呢?也或许是源自于服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更广为人知吧,在看过本书之前,设计这一行业给我的印象就是,这完全就是一种出于对美的刻意追求的职业。直至在看完了本书后我才多少有所改观,现在再回头想想,从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这些或者成功或者失败的设计作品来看,设计的本质就该像是书里形容的那样,是一种专门琢磨人的艺术!但是,不论何时何地,从来都是人们的需求改变生活方式。于是,人们想要美的,生活中就会出现美的,但是这种‘美’,总归只是一种刻意的美。当然,在普通人来说,就算缺少了设计界所推崇的灵气,但是对于美的欣赏大体都是一样的,只是审美的视角不同罢了。你能说出自大师手笔的插花作品,不够艺术,不够美吗?但是这种美,却是经过精心的构思,巧妙的设计得来的,所以,这种美并非能称之为完全的自然状态下的和谐。虽然这种‘美’依旧是极为令人惊艳的。于是乎,为了尽量显得自然不造作,现代许多设计师干脆提出了“不设计”的理念,“意在产品上尽量不要留下装饰的痕迹”,大概在他们的眼中这样的自然才是最美最协调的吧。这大概也就是设计大师,和普通的设计者之间的差异了。这样想来,最好的设计者就是艺术家了吧~两者都同样的追求美,崇拜美,但是同样的只能够在身后留下刻意的‘美’!只是,艺术并非仅止于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态度。只要你学会享受它,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如身处此地,大概这就是灵感之所在了。但艺术家和设计者终归有着本质的差别。即便两者间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是相同的,其他的方面差异还是蛮大的,就好比说书中提及的“设计改变生活”,当然这话也可以置换成“艺术改变生活”。体贴的设计的确是会令生活变得更方便的,作者不也在文章中大力倡议设计师设计时必须要多为弱势群体(老弱病残)考虑的么,诚然这话说的很对,也是很有必要的,可惜,……设计师毕竟不是艺术家,就算是艺术家的话,也是依托于艺术市场而存在的!反正类似这种这种事光靠设计者单方面的改变也是不能够的,就像是在设计人行道的时候,设计出色彩鲜艳更宽一些的凹凸盲道,或者是在设计公交的时候,上下处不采用台阶而直接使用坡型的无障碍通道方式,将楼梯或者推拉门的门把手的设计更长一些,等等这些设计者看似简单的选择,更加精巧的设计,虽然涉及到了人文关怀,但不幸的是,当这种设计落到了实处,就意味着成本的上升!而有多少人的主导者愿意为那些极少数的弱势群体,肯去付出额外的代价的?于是,我们看到的现状就是,国内和北欧不同,那里的设计师“从不以对立的思维来理解精美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而是将设计看作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和将现实艺术化的工具和方法,从而实现努力为残障人士在内的社会所有的人服务的设计理念。”而其他更多地方的设计原则大不相同,尤其是在东方,几千年来的艺术史可以说就是统治阶层的艺术史。无论什么产品,只有皇帝或者哈里发用的才是最好的,虽有着大把令世人为之目眩神迷的精美辉煌的工艺产品,但大多打着“皇室御用”“官窑”“贡品”的旗号名头,乃至让“艺术或者工艺设计的程度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符号表征,昂贵而精湛的产品成为社会趋同的追求,价值追求代替了真正的审美追求。”大概,这也是那些国内的暴发户们会到外国疯狂“扫货”,沉迷于那些国际奢侈品大牌的原因了。因为他们认为,那才是对他们身份最好的衬托。所以,“需要记住的是,闭门造车式的方法更适合艺术家而不是设计师们,从消费的终端直接提取信息反向指导设计,将大大降低设计不被认同的概率。”私以为这段话仅指适合面向普罗大众的设计理念。但我们在实际的设计中,更加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在国内外(当然外国的情况的确要更好些),实际上,不管是被再多的人认同设计也是毫无用处的,唯有那个会掏钱的(老板)认同了才是有用的!因为只有别人肯掏钱,你的设计才可能成为真实的存在,否则,再好的设计也只会是设计而已。PS.别看书里写的“人机工程”这种各种高大上的专有名词,实际上书中所讲述的全部都只是艺术设计罢了。艺术设计虽然涉及到美学,但是依旧是以服务性为先的,一言而蔽之,艺术设计的概念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艺术设计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
  •     设计与生活读《设计改变生活》/by烟波浩渺1980我们的生活与设计息息相关,有心或者无心,从古今中外到超前设想,设计从混论模糊的概念成为了一个专业的学科,透着科学高冷的气质,殊不知,最受欢迎的反而是最实用性的,谁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书中前言说——我们选择了设计?不,是设计选择了我们。这样一种说法,我持怀疑的态度。不是说设计以人为本,怎么说是设计选择了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文字,一起去了解设计的概念和发展,设计的前世今生、逸闻趣事和人文情怀等等。本书图文并重,符合现在的读图阅读方式,文字为主,精美图片、各种图表补充说明,科学的态度,普及的文字。阅读观感不错。文字清楚不晦涩,讲解贴近大众阅读的基础,没有走高深路线,即使没有相关专业的知识的积累,也可以很容易的读懂。从设计这个学科来讲,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边缘学科,要求设计师们涉猎的学科越多越好,如:历史、建筑、物理、经济、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等等,当一个好的设计师也应该是一个全科的知识人,设计水准也会因此提升。“人机工程学”这门与设计最为紧密结合的学科,为人类进步所涉及的几乎所有学科提供帮助。书中用时间的纵线和学科的横线,解读了设计和人机工程学如何结合才碰撞出灵感实用的火花,那些令人赞叹不已经典设计中透漏着怎样的人机设计基础。从光之教堂、苹果产品、古典屏风、山水园林,从衣食住行多方面展开设计的目光,触目所见一一分析总结。我比较喜欢读的部分是中国传统设计的优缺点以及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包括日本的设计。尤其是作者用理性的态度,分析传统文化中的设计元素,解开神秘的古代面纱探究古人的设计理念,从古书典籍中追根究底发掘设计的源头和发展变化。这种知识的阅读是一种不错的涨知识的过程。例如:古今中外设计家公认的第一椅具“明代圈椅”凭借什么样子的设计可以获得如此美名,我们也可以借此思考一下,明代为什么能出品如此多的人性化的家具,到了清代就改变了呢。作者在小节中点明:欣赏中国家具,须理解的第一原则就是,在任何情况下设计都是以尊严和等级为第一,舒适度为第二,当这两点发生矛盾的时候,舒适一定要让位于尊严。借着书中作者专业的眼光,让我们了解到设计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从数据上归纳总结设计之发展,从专业是延伸到普通生活;从艺术上到实用性不同要求等等。原来设计有规律可循,有方向可找,身边容易忽视的细节,也许都是用心设计之作。例如展览厅的作品摆放;如酒馆高脚凳的出现;餐厅座位的摆放;公园路径的规划。这一切一切都是精心设计的成果。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设计的关注度增多,离不开的设计,离不开的生活使用,将来的设计又会怎样发展,我们拭目以待。2015年3月25日星期三如需转载请豆邮联系笔者2933702061@qq.com。
  •     文/河北小珊 评《设计改变生活》设计,这个简单的词语透着高大上的清冷气质。何为设计?在我的印象中设计是高高在上,是脱离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的东西,设计部一定是高科技的,但一定是象征着某种品味和情趣的,设计不是普通老百姓玩的东西,商业精英、高级白领是我想到的最合适受众。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我把设计放在了提高生活品质而非左右生活的位置上。设计改变生活!坦白而言,作为食物链最高端的人类,我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生活被什么左右着,比如设计。但是看看每天吃饭的筷子勺子,上班起的车子,办公的鼠标电脑,甚至是蔽体的衣服,样样都离不开设计。不要说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代,从原始时代的陶器汲水器的造型,到商周时代具有威严的青铜器,再到唐代的席地而坐变为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都离不开设计。好吧,我承认我离不开设计!《设计改变生活》这本书以达芬奇的肚脐这一富有喜感的篇章开始,引出设计这一概念,并简要介绍了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史,以及其与设计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作者的叙述及举例中我们看到尽管设计这个学科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边缘学科,却要求设计师们涉猎众多学科,如:历史、建筑、物理、经济、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等等,同样也在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书以文字为主,同时配有大量图片,语言上在保证严谨叙述的前提下做到了生动有趣,是一本很好的设计入门书籍。比较感兴趣的是关于色彩的叙述,之前看过乐嘉的色彩心理学,他将不同的人依据性格分成不同色彩性格的人,觉得很有趣。现在得知色彩还在其他的方面影响着日常生活,如果去询问一个人喜欢什么颜色,他所陈述的原因大都是跟色彩产生的物体联想有关。颜色不再单纯,而是具有了社会性,不同颜色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蓝色让人产色宁静和辽阔感,鲜红产生甜蜜感,青色产生酸的味觉,灰色产生冰冷感。几乎生活中的一切经验都在影响着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和感觉,于是就有了色彩偏好。由此可以利用这些,用不同的颜色去制造不同的情绪,居住房间、医院病房、办公室及各种需要长时间起居的房间里,采用各种浅色或灰色调制造安定柔和、宁静的氛围。而逗留时间较短的公共场所,如大厅、酒吧、走廊等采用高明度、高彩度的装饰色彩,可以获得光彩夺目、醒目愉悦的氛围。在家里装修的时候可以通过房间冷暖色的布置来弥补采光的不足:缺少阳光或阴暗的房间采用暖色,以增添温暖感,朝阳的房子则可采用冷色,起减低室温感的作用。设计,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生动有趣、丰富惬意。生活中有设计,这好!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干货不多
  •     非常有趣的设计见解。
  •     每一个设计的诞生既来自于他们所热爱的生活,来自于生活的灵感与激情,有来自人们改造现有生活的愿望。
  •     难得买本最近出的书,一个下午就可翻完的蜻蜓点水。看似涉猎广泛,实则浅尝辄止。设计的本源或许真的只是理解事物的规律,这需要大量知识的积累和生活实践的体验——道理我都懂,可是评分为什么这么高?
  •     理论说教比较多,趣味比想象中少,真正想看的部分都是蜻蜓点水的带过了,看似厚厚一本,看完感觉啥都没说啊。。。。。。
  •     …很罗列呆板拼凑…
  •     涨点知识
  •     虽然这本书比不上那些世界级的大师写的艺术史,但是里面所观察的一些细微的设计点以及延伸到别的知识面还是很让人涨姿势滴!
  •     这个家,似乎付出的“心”与“血”都是无知无觉的。
  •     朗香教堂 法国、光之教堂 日本、卡萨布兰卡哈桑二师清真寺 摩洛哥,苏州博物馆 新卡弗公寓 美国
  •     设计无关乎是以人为本
  •     正点
  •     好看。有时间仔细重读,再做做笔记。
  •     泛泛而谈,更适合就里面的一些要点更加深入地看别的书学习别的资讯,作为一本杂烩领入门的书已足够~
  •     增加专业阅历的好书籍,值得一看。
  •     20个想读,非常喜欢书,想多看看书!
  •     又是西方那点杂烩拼贴,深度又没有,各种眉毛胡子一把抓
  •     “设计其实就是为了解决平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