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记

出版社:上海书店
出版日期:1982
ISBN:9787216905541
作者:(明)王秀楚
页数:269页页

作者简介

1644年3月,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推翻了明王朝。五月,明朝陪都南京的文武大臣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图谋复明。弘光政权在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把持下,不仅不积极抗清,内部还进行着激烈的竞争。福王沉湎酒色,不思奋进。马士英等只知排斥异己,鱼肉人民。镇守江北四镇的总兵刘泽清、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大敌当前之际都互相争权夺利,不以国事为重。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江北,坚决抗战。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春,由多铎率领的一支清军开始攻打福王政权。四月,清军包围扬州城。驻守在这里的史可法在清镇皆不听命的情况下,和总兵刘肇基一道率兵两万与扬州官民困守孤城,英勇抗战。多锋曾先后给史可法五封书信劝降,史可法都未启封。他坚持领导军民抵抗七昼夜,直至巷战。二十五日,清军攻破扬州,无一人投降。清军在扬州城内疯狂杀掠达十日之久,死者不计其数,繁华的扬州城被焚毁殆尽。史可法战败被俘,但拒不投降壮烈牺牲。攻破扬州后,清军便顺势渡江,五月二十四日占领南京,福王被俘,弘光政权灭亡。《扬州十日记》一卷,就是记述清军攻破杨州大肆屠城十日的暴行的。作者王秀楚,生平事迹不详,只知他是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史可法的幕僚,《扬州十日记》有道光年间刊刻的《荆驼逸史》本《有明季稗史汇编》本;还有《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是根据神州国光社的《中国内乱外患历史丛书》影印的。
本书所记载的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按时间顺序,从顺汉二年的四月二十五日记到五月五日,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屠城全过程。书中说到:四月十四日,史可法奔回扬州,固守城池,并发布命令:有一人当之,不累百姓,但终因寡不敌众,扬州城为清兵所破,作者详细记载:“清兵入城”这个消息由远向近,百姓由恐惧而幻想而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守城丁纷纷下窜,弃胄抛戈并有碎首折胫者。回视城橹,已一空矣。先是督镇以城狭,炮不得展,城垛设一板。前置城径,后接民居,使有余地得便安置。至是,工未毕,敌兵操弧,先登者白刃乱下,守城民兵互相拥挤,前路逼塞,皆奔所置木板,匍匐板援待及民屋。新板不固,托足即倾,人如落叶死者十八九。其及屋者足踏瓦裂皆作剑战,相击声又如雨雹挟弹轰铿然,四响不绝,屋中人惶然而出,不知所为,而堂室内外,深至寝阁皆守城兵,民缘屋下者,惶惶觅隙潜匿,主人弗能呵止,外厢比屋闭户,人烟屏息。
写出了清兵刚入城时,百姓四散逃命,城中一片混乱的景象,但到这时,清兵的凶恶面貌尚未开始展露,作者对他们还抱有一丝幻想。
于厅后,面城墙。从窗隙外观,见城上兵循南面西,步严整,淋雨亦不少紊,疑为节制之师,心稍定。忽叩门声急,则邻人相约共迎王师,设案焚香示不敢抗。这寥寥数语,真实地刻画出了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面对入侵者的惊恐而又希望苟安的心理,看一个“疑”字,用得多么准确,其实就是盼望。但愿这群明火执仗的强盗能天良发现,疑之后,便“心稍定”了,又有邻人相约出城迎接敌军,以示顺服,多么善良的人们,但看看清军到底是怎么样的:“予复至后窗窥城上,则队伍稍疏,或行或止,俄见有拥妇女杂行其间,服饰皆物欲,予始大骇。
侵略者的凶恶面目已暴露出来了,苟安的愿望破灭了,唯有逃难才是求生的唯一希望,于是作家一家躲到了仲兄家里,那是多么悲惨的一夜啊。
当其时,两兄一弟一嫂一侄又一妇一子二外姨一内弟,同避仲兄家,天渐暮,大兵杀人声已撤门外,因乘屋暂避,雨下尤甚,数人共拥一毡,丝发皆湿透。门外哀痛之声悚耳摄魄。延至夜静,乃敢扳檐,下屋敲火炊食。城中四周火起,近者十余处,远者不计其数,赤光相映如霞电,噼啪声轰耳不绝。隐隐又闻击楚声,哀风凄切,惨不可状。饭熟相顾,惊忧泪下,不能下箸,亦不能设一谋。这一段侧面描写饲灞呕鸱偕彰裾淖镄校灞坏栈倜裾辜司蜕保悄诟鞔ρ鞒珊印?BR>“二妾皆散发露肉,足深入泥中没径。一妾犹抱一女,卒鞭而掷之泥中,旋即驱走。一卒提刀前导,一卒横塑后还。一卒居中或左或右。以防逸逸。数十人如驱牛羊。稍不前即加捶挞或即杀之。诸妇女长素萦头,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籍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行过一沟一池,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
繁华的扬州城,刹时变成惨切切的人间地狱。清军对老百姓“如驱牛羊”,见人就杀,城内各处积尸如山,连小孩子也不能辜负,“满地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最后,连水塘都因血流成河,而变成了五色塘,这是多么惨烈的一幕啊,作者与他的哥哥、弟弟、伯兄、嫂嫂、侄子及妻子、儿子八人相携逃命、几经离散,最后只剩下他及他妻子、儿子三人,其余皆丧命,这期间,他或躲梁上、床上、路旁、或在死人堆里装僵尸,几次从清军的屠刀下侥幸死里逃生,还亲耳听到兄、弟死于刀下之声,这样惨痛的经历,实在令人泪下:“喘息方定,忽闻隔墙吾弟哀号声,又闻举刀砍击声,凡三击,遂寂然。少间,复闻仲兄哀恳曰:“吾有金在家地窖中,放我取献”。一击复寂然。予时神已离合,心若焚膏,眼枯无泪,肠结欲断,不复自主也。
而怀孕九个月的妻子也历经劫难:“尚惊未定,忽一红衣少年操长刀直抵予所,举锋相向。献以金,复索予妇。妇时孕九月矣,死伏地不起。予始绐之曰:“妇孕多月,昨乘屋跌下,孕因之坏,万不能生,安能起来?”红衣者不信,因启腹视之兼验以先涂之血裤,遂不顾,所掳一小妇,一幼女一小儿,儿呼母索食,卒怒一击,脑碎而死,挟妇与女去。作者妻子以炭涂面,以血染体,总算是逃过了这一次劫逃,而那惨死敌人一击之下的小儿,那“呼母素食”的神态多么天真啊,他万料不到这一呼激怒了惨无人道的敌兵,便失了生命而还有更悲惨的命运在等待着作者的妻子:“遂独以予匿池畔深草中,妇与彭儿里卧其上。有数卒至,为劫击者,再皆少献赂而去。
继一狠卒来,鼠头鹰眼,其状甚恶,欲劫予妇,妇偃蹇,上前语告之。不听,逼使起之。妇旋转于地下,死不肯起卒举刀背乱打,血溅衣裳,表里渍透。先是,妇戒予曰:倘遇不幸,吾必死,勾以夫妇故之哀并累子。故予远躲草中,为不知焉,予亦谓妇将死而恶卒仍不舍,将妇发周数匝于臂,横拖而去,怒叱毒打,由田陌至深巷一箭多地,环曲以出大街,行数步必击数下,突遇众骑,中一个与卒满语数句,遂舍予妇去,始得匍匐而返,大哭一番,身无完肤矣。”这些无恶不作的强盗,连孕妇也不肯放过而一旁的作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被毒打被凌辱,都只能躲在旁边无可奈何!这是何等残忍的经历,与前边隔墙听到自己兄弟被敌人手刃而不能出声的经历,妻子的突然被释,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杀戳十日后的扬州城,“查焚尸簿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万余,其落井投河,闭户自焚及深入自缢者万与焉。幸而未死者俱焦头烂额,断臂折胫,刀痕遍体,血溃成块,满面如烛泪成行,碎烂鹑衣,腥秽触鼻”。四处逃命的人“再相遇,各泪下不能咋一语。”
“初四日天量,烈日蒸熏,尸气熏人,前后左右处处焚烧,烟结如雾,腥闻数十里,是日,予烧棉及人骨成灰,以疗兄疮垂泪颔之,不能出声。
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了这样沉痛的感慨:“所生太平之世享无事之乐,不自省修一味暴殄者阅此,当警惕为耳。”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宁为太平犬,不作乱世人”啊。
《扬州十日记》篇幅不大,只有七八千字,但却写得很精彩,布局紧张,描写深刻,处处抓住读者的心,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有人认为它“无异一部天然的哀情小说”。这是不为过,如书中描写被铁蹄践踏下的人民,眼望大火,家国毁于一旦,作者的叙述刻画中掺和着悲愤的感情:“火势愈炽,墓中乔木烧着,光如电灼,声如山崩,风势怒号,赤日惨淡,为之无光,目前如见无数夜叉鬼驱杀千百地狱人而驱逐之。惊悸之余,时作昏,尽己不知此身之在人世间矣”。
文中两处描写到清兵放火,一次是清军刚入城时,正是一把火烧掉了人们心中尚存的希望。第二次描写是当人们经历了人间地狱盘血与火的浇注,连在幻象中,都仿佛看到夜叉拿刀射杀。
这种直接描写清兵暴行的书籍,自然是清王朝所不能容忍的,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军机处上奏皇帝,请求将其全部销毁,马上就被批准。但是,《扬州十日记》还是流传了下来,它的史料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同样反映扬州十日清军屠城的还有《弘光己酉扬州城守记》一卷、《圣朝殉扬录》三卷等,但本书的价值却是独特的,正如作者所说,“其间皆身所亲历,目所亲睹。”“远处风闻者不载也”应该说是比较真实可信的,尽管有人对它有非议,如旧抄本赵曦明跋曰:“观其误传洗城一段,则尚非洗城也。”但也不得不承认:“惨烈已如此矣!”清朝,民间流传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说法。清军入关,蹂躏中原的血泪史,从本书就可以看出,这正是它最大价值所在。


 扬州十日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最早知道扬州十日,应该是年少时读《上下五千年》,跟嘉定三屠一样,成为明清变革之际的一个重要符号。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对这段历史的描述,远比顾诚的南明史精彩。这本神州国光社的出的历代祸乱丛书,对应的是抗战前后那个民族危亡的时刻,为了振奋民族精神,爬梳史料,整理出这么一个丛书,来提高青年的爱国意识。这套书是改革开放后的翻印本。扬州十日记描述之精彩颇似小说,拍成电影影响力必将扩展到全世界。
  •     有幸在祖国呆了20多年,从未去过其他地方。几个月以前,偶然读了这本杂书,没有太大感慨。对于日本,我儿时时候是恨的。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知道日本为什么敢以小国侵中国,因为历史是有前科的。当时“满”一样是这么侵进来的。我无意在这里挑起任何民族情绪,事实上,我没有任何民族倾向,甚至对现在某些以民族主义的姿态宣传的“抗日情绪”也不太感冒。至于为什么“满”,“日”,敢随随便便这样就侵进来。一,是中国人太"听话",过去的历代的政府喜欢"听话"的人民,对权利对局势的崇拜,使得在大局难定的时候(比如国难当头),人民不知道什么是方向,洗脑太严重,平常让你当孙子的人,突然说你不能太孙子,更不能当别人的孙子,你有什么反应?你很可能一笑而过。二,比如对历史的任意亵渎,儿时某天突然看见XX台放电视剧,成吉思汗,赫然成了英雄。杀人如麻的人物,也是英雄。可笑的历史。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一个有学识,有主见的人!
  •       最早知道扬州十日,应该是年少时读《上下五千年》,跟嘉定三屠一样,成为明清变革之际的一个重要符号。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对这段历史的描述,远比顾诚的南明史精彩。
      这本神州国光社的出的历代祸乱丛书,对应的是抗战前后那个民族危亡的时刻,为了振奋民族精神,爬梳史料,整理出这么一个丛书,来提高青年的爱国意识。
      这套书是改革开放后的翻印本。
      扬州十日记描述之精彩颇似小说,拍成电影影响力必将扩展到全世界。
  •     高三那会儿疯狂地找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书籍,可惜现在只记得一个王书生
  •     看到这样的屠杀,感觉太反人类了。想到满清最终胜利,心情更加不好了。
  •     看了窃书的文,忍不住想看看这个。国人的劣根性哪是洋人造的孽,根本就长在血液里源远流长啊。
  •     中国的底层民众就一直是一个凄惨的阶层,和平时被饥饿所困,战时又等着被屠杀
  •     惨
  •     震撼。是一段值得研究与remember的历史。可惜在近代中国研究中关于明末清初的屠杀讨论还是较少。
  •     满清罪恶,罄竹难书!
  •     每次看都很惊悚。感觉身所亲历
  •     写作角度很有意思。明末的江南,是最后的中国。
  •        有幸在祖国呆了20多年,从未去过其他地方。
      
       几个月以前,偶尔读了这本杂书,没有太大感慨。
      
       由于某些原因,80年代至90年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进行在反“侵华战争”上。
      
       对于日本,我儿时时候是恨的。
      
       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知道日本为什么敢以小国侵中国,因为“中国”是有前科的。
      
       当时“满”一样是这么侵进来的。
      
       我无意在这里挑起任何民族情绪,事实上,我没有任何民族倾向,甚至对现在以民族主义的姿态宣传的“爱国主义”也不太感冒。
      
       至于为什么“满”,“日”,敢随随便便这样就侵进来。
      
       一,是中国人太听话,政府喜欢听话的人民,对权利对局势的崇拜,使得在大局难定的时候(比如国难当头),人民不知道什么是方向,洗脑太严重,平常让你当孙子的人,突然说你不能太孙子,更不能当别人的孙子,你有什么反应?
      
       你很可能一笑而过。
      
       二,比如对历史的任意亵渎,儿时某天突然看见XX台放电视剧,成吉思汗,赫然成了英雄。
      
       杀人如麻的人物,也是英雄。
      
       可笑的历史。
      
      
      
      
      
      
       PS:我依然相信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又最可怜的民族之一。
  •     一段惨痛的历史,作者非亲历不可为之,字字泣血。哀外族之残暴,哀吾民之不争,岂独不争,亦麻木残暴也。当此粉饰太平之世,可谓警语也。
  •     我知道“自是琼花偏得月, 那应金粉不兼香”这样的绮丽想象在我双足接触扬州的土地之前已经破灭,伤疤和鲜血的记忆总是比风月要深沉而隽永,屠城终究是一件让人厌恶至极的事情,无论背后有没有什么深远的战略计划,不过就是兽性大发而已。乙酉夏四月哀嚎不止的城池,如今那些惶恐、凄楚、不愿意以卑微如斯的姿态死去的灵魂可找到了完满的归宿?
  •     隐瞒历史比屠杀更过分。没有勇气读下去,一旦提到就心如刀割。。。
  •     皇帝为其家国,需要一批顺民。
    所以有人说,要衣冠有鸟用!
  •     唏嘘不已
  •     读后十分震撼,哑口良久!
  •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跪了几百年的膝盖,可叹,可叹啊!
  •     【崖山海战、扬州十日】有些具体的历史不知真否,概观而言,战争的苦难是深重的,人性或丑陋、或光辉、或平凡卑微,有些东西在任何时候都是共性,而整体的民族气节在苦难与压抑之后逐渐远去。所学的历史选择了历史产生了错觉,但有些了解的人遗忘了历史的进程,重新塑造不是一味追缅,当铭记上路。
  •     睡不着把这篇短文看完有点震撼有点残忍,任何朝代政权更迭都会给普通人带来灭顶灾难,生命在此时不值一文,人如野兽和弱肉,里面很多细节和最近放映的1942好像,残忍残暴残酷。。虽说要[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可兴衰成败哪轻易由人控。国泰民安,社会稳定真的才是最大的幸福,对大部分人而言
  •     很好的B级片电影剧本
  •     慘絕人寰 觸目驚心
  •     扬州屠城记
  •     不多说,漏洞太多了。
  •     在几百年之后的抗战中,国人的怯懦、投机、天真愚昧……毫无进步,这就是我们吧。
  •     扬州
  •     怎一个惨字了得。
  •     笔不能载...
  •     “后之人幸生太平之世,享无事之乐;不自修省,一味暴殄者,阅此当惊惕焉耳!”
  •     收錄:幸存錄 續幸存錄 鹿樵紀聞 揚州十日記 嘉定屠城紀略 甲申屈指已三百七十年矣,刻骨之痛,仍紀於心。吾輩終當自省進而發奮,庶幾前輩之血可鑒,使我中華子孫不再遭亡國之恨。
  •     别样清军入关史
  •     扬州人真是恨死了满人了。在清亡100年纪念日将要到来时看这篇文章,真是不胜唏嘘。隐瞒历史的当权者比贪污腐败的当权者还要可恶!
  •     那些被遗忘的,被焚毁的,被篡改的,是血淋淋的精神和肉体。而现在的孩子湮灭于奴才教化的辫子戏里。
  •     文章很短,但字字惊心。
  •     来自扬州十日现场的第一手材料,清军残暴,明军懦弱,内奸可耻,草民可怜
  •     珍惜当下
  •     没有读完
  •     后之人,幸生太平之世、享无事之乐、不自修省、一味暴殄者,阅此,当警惕焉耳。
  •     人性为何能泯灭至此?
  •     斑斑血泪,读着我想去扬州了。
  •     恨不能啖胡虏肉
  •     古今一也
  •     不敢在此胡言乱语唯有闭口。
  •     电子书
  •     今人明人竟如此相似,到底是一脈相承的中國人。勝則王師,焚香臣之;見人相投,唯恐禍己;做奴引路,賣命收金;強奪賑糧,不顧親交。勿論婦女媚卒不知恥了。
  •     艾玛,我艹!好恐怖!
  •     游牧胡儿,乘机窃命,君临我禹域,臣妾我神种。
  •     不自修省,一味暴殄者,阅此当惊惕焉耳
  •     字字读来皆是血,恍惚间仿佛看到1937年的南京,连细节都是惊人的相似,逃兵、汉奸、束手就缚的人民...中国的历史似乎总是陷于轮回,永无止境。
  •     世变易代的历史总是令我不可救药地奋不顾身沉溺其中。前段时间趁上班闲暇重读此书,再一次为屠城之际瓮中之人的绝望悲情而持续性情感震撼(绝不同于《蜀难叙略》以残酷示人),让我想起《卢旺达饭店》中联合国军被迫撤离时的那一幕,其后只剩下数学推演的死亡仪式。小人物无法自我掌控的命运愈发吸引我,宏观叙述却令人厌倦,至于明清遗民那种仪式性的姿态和立意过高的话语,不知为何,却无法令如今的我产生感动。虚伪与崇高,其实只隔了一张皮和一张嘴。
  •     后之人幸生太平之世,享无事之乐;不自修省,一味暴殄者,阅此当惊惕焉 耳!
  •     它们能忘记,能选择透过,能避重就轻,能歌功颂德,我们不能
  •     画面感很强,读来戚戚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