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书评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510090520
作者:[美]蒂莫西·科里根(Timothy J.Corrigan)
页数:216页

揭开影评的粗浅外衣

文/又又的梦想喜欢看电影,是从初中时代每学期一次全校排队上电影院开始的。那时候的电影院,放给我们看的大多都是抗日神剧;那时候的我,直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就是作者在书中所说的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解释一个我们认为其主要功能就是娱乐的东西,更不要说费心去评论什么了”这种人。接触影评,是从工作之后加入了一个“电影部落”开始的,当时是为了用更少的钱看更多的优质电影而加入。部落里的习惯是看完电影后,每个人发表简短的评论。刚开始的我仍然认为,对观影感受作理性的分析会损害我们所享受到的乐趣。可是经过几次观影短评后,我意识到,评说电影不仅不会降低我的观影乐趣,反而让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享受观影的愉快。有些我们未曾注意的细节、有关这部电影的文化背景、它在电影史上的位置等等,在“专业人土”的引导评论下,让我们更加完善、全方位地感受所观电影。这种“专业影评”让我心生向往。拿到这本书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在认真从头阅读之前,首先吸引我的是书中有很多电影的插图,图下均配有简短的文字,提示我们这部影片的亮点所在、或是影片的拍摄背景、抑或是仅仅描述这个镜头所指代的信息……所以,它首先肯定是一部高大上的 “观影指南”!等我有时间的时候,我要对着这本书把提到的电影都看一遍,虽然其中一部分之前已经看过,但我想经过“提点”后,一定会是别有一番滋味的!这本书的亮点有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观景指南”功能之外。本书的第三章“电影术语和文章主题”让我这个门外汉了解了很多关于电影的各种专业术语。第四章“评定电影的六种方法”分别从电影史、民族电影、类型、作者论、形式主义的各类、意识形态这六个方面进行详述。我想对于有心“写专业影评”的人来说,这真是非常好的指导。不得不提的是,本书从头到尾都贯穿着大量的“影评范例”,让我受益匪浅。有的是先出示了作者认为不太满意的影评,作者论述了哪些地方写的不尽如人意,应该怎么样修改,接着就给出了修改过后的影评,让读者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专业影评”的魅力!有些则是针对同一影片,作者给出了一正一反两种观点的影评片断。而第四章的后面,作者提供了两篇非常优秀的完整影评,并且从头到尾在旁边标注出该影评的分析和评论,对我们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如果说当时的“电影部落”影评时间让我观影后从黑暗的影院里看到一丝亮光,那么《如何写影评》这本书则帮我打开了透进亮光的那道门。最后,摘录书中的“写出一篇优秀文章的要点”,对我今后写书评、写文章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1. 作好观影前的准备;2. 学习认真看电影和做笔记;3. 将你的问题导向一个易于着手的论题,包括影片的主题、技术及形式特征;4. 在决定了主题后,至少再看一次影片;5. 继续理清你的论点;6. 许多作者发现,将一篇文章的结构用大纲的形式概括出来非常有用;7. 开始动笔;8. 在写的过程中,继续思考你的主题,扩展你的想法;9. 有规律地保存和备份你在计算机上的文章;10. 修改――经常修改;11. 打印一个清晰的版本,遵从第七章所列的关于页边距、脚注等的要求;12. 校对你的最后一稿,加入必要的修改。

你真的会看电影吗?

我们现在经常去看电影,但是我们真的会看电影吗?走出电影院回到家以后你还记得多少电影情节?哪些情节打动了你?因为什么打动了你?这个电影好,好在哪,坏,坏在哪?你能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不能,只能说你看过的所有电影只看了一半。那么电影的“另一半”是什么呢?——影评看电影就像读书一样,读完书以后要写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什么的,要不然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书里的内容。但是如何写影评呢?下面我就介绍一本书《如何写影评》本书详细的介绍了写好一篇影评需要三种技能电影知识积累、文字表达能力、艺术感觉首先,你得先清楚电影是什么吧,你得知道这个导演之前都拍过什么有名的电影,你才能分析这部电影和他之前电影风格是否一致,有何不同。你至少也得知道,这个电影属于什么类型的电影,这种类型的电影都是什么风格,都有什么代表作吧;你至少也得知道这个电影里的演员都有什么代表作吧,演员都有什么特点吧如果你连最基本的电影常识都没有,要如何写影评。肚子里没有墨水,怎么才能倒出精彩的文章。其次,你掌握了这些知识,你要怎么才能表达出来,怎么才能让大家看明白你所思所想,这就得需要写作能力了。最后,也是我认为的终极boss就是艺术感觉。我觉得这个艺术感觉是建立在之前知识的积累上的,所谓量变到质变,积累的多了,自然就会有一种艺术的感觉的。我说了这么多,提了这么高的要求,是不是会有人说,这么高的要求那是专业人士写的,我们普通人怎么写影评呀?我总结了一个写影评的简单过程,分享给大家1、 在看电影之前你要先上网搜集一下,你所能找到的所有和这个电影的有关资料(比如导演的介绍,演员的接受,拍摄时期的社会情况,电影主题发生的时期的社会背景,当然你也可以搜索一些网络上的影评对这个电影有个整体概念等等)2、 走进电影院之前根据之前搜集到的资料还有电影的名称,大概有个写影评时的一个主题,有个影评的大体框架主题可以从以下几类里选择合适的角度来写,(电影史,民族电影,类型,作者论,形式主义的种类,意识形态)3、 走进电影院在走进电影院之后,你就要根据你定的主题,搜索你需要的相关论据,来论证你的观点。记住这些论据。什么样的东西才能被叫做论据?比如服装,场景,角色,画面的构图,画面剪辑,特写,动画,3D,声音,新媒体等等,所有你觉得特别的东西4、 走出电影院迅速拿出笔、纸,写下你记的论据,越详细越好。只要你能用电影中的具体描写来支持你的观点,你的论点就会变得很有说服力了。5、 回到家之后修改、润色你的影评,发布到网络上,分享出去,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影评,同时也能给你带来很多的粉丝,哈哈哈按照这样的方式,多加练习,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很有说服力的影评,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一本写影评者入门的必备专业书籍

《如何写影评》该书的插图修订已经到了第8版,对于这点还是很佩服后浪出版,能够与时俱进,特别是在中国电影事业急剧发展的时间能够及时更新对应的教材,让对影评感兴趣的学者能及时了解当下的信息。该书也被列入“后浪电影学院004-02”.薄薄的一本书,却是质感十足的一本书。这本书,对于有兴趣写影评的初学者来讲,是初阶指南,而对于有影评写作经历或电影研究经历的道中人来讲,是路数纯正,启示良多的深造秘籍。开篇的序如是说。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以为一周可以搞定的书,我用了将近2周,而且还读了2遍,才敢写下这篇书评,而对于我的书评,我想就算写个千来字,估计也只能表达这本书的好处的十分一二。本书开篇先指出为何要评写电影,以及写影评的目的,接着写主题和术语,介绍完毕后,然后提到评写电影的方法以及需要界定的写作风格与结构,最后确定素材来源及文稿形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进而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是通过本书,我深刻的理解到,如鲁绍阳在序2所说的“要写一篇好的影评,并且让你的文字能够被别人所认同,让看这些文字的读者相信你的观点和论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能否写好影评,与一个人的艺术感觉,电影知识累积和文字表达能力三个方面通通有关。“未看本书之前,我觉得写影评和写书评差不多,只不过影评你需要去点出导演编剧的一些特技即可。看完本书,我发觉我错得离谱。书评,厚厚的一本书,你可以随意对你看到的,最吸引你的观点,进而去阐述你的读后感即可。而影评,更多的需要你去了解,揣测导演为何会用这个画面,采用这个角度,利用这个声音,只有深层次的去了解,才能知道所谓的特技表演其实都是有因可循的。电影基本上都是1个多小时,也就是说要在1个多小时把整个故事完整的呈现给观看者,需要导演对每个镜头都要把握很精准,而作为写影评的人来说,如何深刻剖析出导演的意图,进而引导观影者对该部电影产生兴趣,产生观看冲动后,能够在观看后留下深刻印象推荐朋友再次去观看,我想这才是影评者需要为之努力的方向。本书专业性较强,相对于市面上那些快餐书籍是无法比拟的,如果无法静下心来看的话,很容易因为浮躁看不进去,我在看此书的时候,有段时间比较烦躁,就很难很好的看书了。同时里面有些专业术语,也需要多次阅读此书才能有点记忆。看完本书,我想我还是先乖乖写书评,影评的话,还是等再多看几部电影多了解些电影知识再开始吧。

如何欣赏电影+如何写文章

在前言里,作者说本书的目标,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促发卓越的思考和优秀的电影评写。本书的作用不止于教你如何写影评,也包含了如何欣赏电影,如何写文章。1.如何欣赏电影。第三章电影术语和文章主题,指出可以从不同视角来欣赏电影:主题,场面调度,镜头,剪辑,声音,技术等。对每个视角有一定程度的术语解释和举例。但少量概念性的解释不太清楚,这一点《认识电影》做得更好。2.如何写文章。第五章写作风格与结构,重点指出: 首段是否具体准确地点出主旨,并预示了文章的主要观点? 主题句是否反映了该论题的发展逻辑? 在段落和句子间是否有自然的过渡? 段落是否连贯地围绕单个论点展开,每个句子的意思清楚吗?句子的结构是否富于变化?反复修改校对的重要性。3.如何写影评。简单步骤:想看写。详细步骤:1)作好观影前的准备。自问基本问题。影片的片名和情节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电影以此种方式开场?电影拍摄的时间地点? (宏观背景)为什么开场时演员表是以一种和背景不协调的方式来呈现的?为什么影片以这样的画面结束?这部影片和我最近看过的好莱坞电影或那些老片子有何异同?这部影片和我知道的外国影片有什么相同之处?摄影机移动是否有某种显著的形式?也许是远景、叠化或都越?哪三四个镜头是最重要的?2)学习认真看电影和做笔记。3)将你的问题导向一个易于着手的论题,包括影片的主题,技术及形式特征。4)在决定了主题后,至少再看一次影片。5)继续理清你的论点。6)列结构大纲。7)动笔。8)继续思考主题,扩展想法。9)保存备份。10)经常修改。11)打印。12)校对最后一稿,加入必要的修改。4.进阶版.第六章电影研究提供 了一些资源。只是这些资源不见得都翻译中文了。用处 不大。作为一笔带过的入门书,能促发思考,但不见得能促发卓越的思考。

操作性强的影评入门宝典

之前从未写过任何影评,因为未做过所以觉得神秘,也习惯在看某部电影之前去豆瓣了解下该部电影的评论,不过很多时候看到的只是一些观众在看完之后一些有力无力的吐槽,以前总以为这种就是影评,只是自己不屑于做罢了,因为我无法把这些所谓的影评与高大上的影评人联系在一起。《如何写影评》这本书给我们解开了影评的神秘面纱,原来那些吐槽确实不能称作影评,真正的影评首先是有深度、有观点,能够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得非常完美的文章,可以以电影的主题、意义、叙事、角色、视点、镜头、剪辑、声音、动画、特效等为写作的切入点。全书分为七章来介绍,在第一章《关于电影的写作》中作者阐明了写影评的目的,写影评可以让我们在观影的同时得到乐趣;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观影感受有更深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影评向更多的人传递他们所不了解的有关电影的信息。在第二章《想看写》中介绍了写影评必不可少的三个步骤,一篇好的影评离不开影评人的多思考,多看,多写,这一点不仅与第一章《关于电影的写作》中确定好目标读者然后弄清楚自己写影评需要做哪些准备相互对应,更与后面几章《电影术语和文章主题》、《评写电影的六种方法》、《写作风格及结构》、《电影研究》、《文稿的形式》紧密相连。接下来第三章《电影术语和文章主题》承接第二章的内容介绍了电影专业术语和文章主题,如景别、角度、视觉记忆与反思、叙事、角色、视点、比较研究、场面调度、现实主义、构图与影像、画面的空间透视、剪辑、声音等,这些专业词汇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对电影有了基本的认识,我想这些更是一个专业影评人必备的专业知识。并在第四章《评写电影的六种方法》紧接着介绍了评写电影的六种方法,我觉得这一章与第六章《电影研究》对写影评有兴趣的人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第五章的《写作风格及结构》作者也在书中介绍了相关的技巧。毫无疑问最后一章《文稿的形成》着重介绍一篇好的影评有哪些格式的要求,及影评最后是怎样形成的,真的跟写剧本一样需要一改,二改。。。。。。然后N改。《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八版)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版本,我不清楚以前的版本是什么样的,但这个版本作者在讲述各种方法的同时附带对应的优秀影评这点是我点赞的,而且会就“褒”“贬”两方面各举一例,例如点评《阿凡达》时,有人赞美其特效做得好,也有人说它除了特效再无长处,双方都有理有据,论点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体现了作者在书中一直强调的“写影评要主客观相结合,相协调”的观点,也如著名导演、评论家弗朗索瓦•特吕弗的所说得:“不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你的评论中,在作评论的时候,你应该至少要试图记住你的目的……吸引人的并不是公开声称某部电影好坏,而是要解释为什么。”另外,全书引用了两篇优质影评,逐一点评它们具体好在哪里。作为理科生我是很喜欢这种可操作性的工具书,这样“手把手”教读者写影评的书市面上应该不会太多,不然不会在豆瓣上有那么多奇葩的吐槽打着影评的幌子。最后一点我想点赞的是书中附加了大量实用的电影研究方面的资源,这一点对想对电影有深入研究的人真的很实用。用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不厚的工具书,虽然是工具书但因为结合大量影评让我不觉得枯燥,但是书中讲的内容确实涉及广泛,可操作性强,如果以后想涉足影评,就得好好研究这本书,现在我只是对影评有了初步认识,如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得按照上面的方法好好操作!

如何写影评的书评

这本书刚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的翻阅起来。然而,瞬间就被书中那些专业的词汇吓住了:真的是专业类书籍哎!好在年轻的时候上过影视编辑的辅修课,看起来还不算陌生。不过,阅读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可能是由于版本翻译的问题,好多从句,就是直生生的译成了汉语的从句,理解上确实有些困难。好像,这也是多数翻译类书籍的通病,没得办法,硬着头皮看呗。本书分章节,从观影到出评,按步骤详解了写影评所需要具备的每一个步骤。其实,细想下,从小到大,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其目的。如此看来,写影评也该如此。因而,你是想推荐给从没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还是想要针对某部电影进行学术探讨,抑或详细拆解其中的镜头运用和编剧细节,又或者只是单纯的作为自己的观影记录……目的,决定了一篇影评的写作方式。影评类型,也由此而划分。之后,作者讲到了观影前的准备工作。既然,我们不是随便看看就算了,我们是想要认认真真地写一篇影评,那么,观影前,就要准备自己的问题。面对一部我们想要写影评的电影,在观影之前,就需要查找多方资料,在尚未观影之前,就对影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让你的观影过程更有价值。事先的资料收集,就好比帮我们张开了全身的触角,让我们能够愈加灵敏地捕捉到影片中的信息,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细节,这甚至就有可能成为我们整片影评的核心。当然,仅仅只是准备功课做得足,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写出一篇高品质的影评。我们更需要掌握看懂电影的能力。这绝不仅仅只是我看到了,而是要真正理解我看到了什么。于是,我们需要了解电影中那些基本的电影元素,电影的类型,拍摄的手法,叙事的技巧等等。就好比,只是单纯地品尝一道美味的菜肴,我们只需要知道它好吃就够了。可如果,我们要向别人复述这道美味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那我们就需要知道材料、水案、火候等等关于烹饪的专业要点。这样,才可以做到在写影评的时候表述准确。否则,如果连什么是镜头都不知道,那在描述一个特写镜头时,我们就只能对人说,那张大脸简直就要堆在我的眼前了。生动有余,专业未免不足。再比如,常速与慢动作之间的关系,叙事过程中的场景切换,如果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那么在描绘的时候,必将导致篇幅过长、行文拖沓,从而让读者丧失了兴趣。有一句话“你说什么决定你是什么”。我们通过语言、文字,行为等,在别人的内心构建起自己的模样。所以,我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将成为我们与众不同的标签。这个方式,在一篇文章中,被具化为遣词造句、结构排布。合适的词,有力的句子,有条理的段落,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将成为让影评脱颖而出的关键。而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反复的琢磨。因此,只有我们拥有大量的观影储备,日复一日的笔耕不辍,我们才有可能掌握其中的技巧。最后想说的,电影这回事,在影院看与在家看,差别不可谓之不大。想要更好地体验电影中的场面与场景,影院是个好选择。

让你的影评被他人认同

好影评,有章循。而这个“章”,或许可以从《如何写影评:插画修订第8版》中知晓一二。虽说此书是一本工具书,但给人的第一印象,却与一般的工具书不同,用几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装桢诱人、内容详实、排版用心、案例丰富。作为一个业余的影评写作者,在读完本书后,深觉自己那有待开发的写作兴趣与欲望,被活生生地调动起来。很明显,一个业余的影评者的撰写大多“随性”为主,喜欢什么写什么,因此在这样的一篇影评中,作者对电影的主观感觉会占据绝大篇幅。而这本书,却能让你觉得,原来写影评,不仅“随性”,还有如此多的新大陆。那么,如何才能写出让人认同的影评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写影评,无疑也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从传播学的原理上说,写作者是信息的传递者,文字是承载信息的媒介,而阅读影评的人,是信息的接受者。写作者通过恰当的媒介手段将想要表达的信息内容正确地传递给读者,而读者对于接受到的信息有一个自己的解读,这个解读与作者的本意不相上下,那么这个信息传播的过程,可以说就是成功的。而这个传播的过程要想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作者自身所储备的知识、作者评论电影选择的切入角度、作者擅长采用那种写作手法进行评论、以及作者所掌握的潜在读者自身文化程度的信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如果一篇影评是用来作为某部电影学术研讨的补充资料,那么无疑这篇影评的潜在读者,是拥有丰富电影知识的专业人士,因此,写作者需要从更多“小而精”的角度去剖析——可以是电影的背景音乐,可以是电影所用的特效,也可以是电影的色调,甚至剖析的是电影中人物的妆容变化,也无伤大雅。而如果这篇影评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勾起对某部电影还未了解的读者的兴趣,那么写作的内容就应该着眼于用通俗易懂略有趣味的文字,来描述这部电影: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值得我们为之掏钱的精彩之处在哪?它跟同类型的电影相比,又有哪些过人之处?所用叙述描写,而非说明议论作为主要写作手法,对于普通的电影爱好者,阅读上是大有裨益的。这也印证了此书在《关于电影的写作》这章中提到的:你写作的部分或主要目的有时完全依你的读者而定。当你确定好了目标读者,你的心里就会大致清楚,该为这篇影评做哪些充足准备:这部电影是否需要看上两三遍?哪些地方需要加强自己的思考,内化后再通过影评文字外现给读者?是否需要在对其它相关的电影资料进行研究?——在《电影研究》这章中,作者也给出了许多资料的索引来源,帮助影评爱好者的内容更加充实。在思考完这些问题后,下一步该做什么?答案很简单,一个字:写!虽说书中也有专门的章节列举了《评写电影的六种方法》,或者说是六个角度,其中包括电影史、民族电影、类型、作者论、形式主义的种类、意识形态。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所谓的方法论,也仅供写作者参考,而非绝对的金科玉律。一篇好的影评,通常不会是一气呵成,而是初稿、二稿、三稿、N稿。“如果你开始厌倦了,提醒自己:一个电影剧本在导演开拍前可能要重写十几次,而一旦电影拍摄完成,剪辑工作可能变成另一轮修改。”因此,不要害怕反复修改,不要企图一蹴而就,在一次次的修改中,你会提炼出更合适的词,更有力的句子,更有条理的段落。毕竟,理论要联系实践,有时还需要反复实践,才能真正出成果,出好成果。这本书值得反复研读,细细品味,但只有通过反复“写”的实践,兴许才能真正领悟到蒂莫西·科里根(Timothy J.Corrigan)大师浓缩在此著作中的精髓。

影评写作的入门指南

我是抱着“速成”的投机心理翻开这本书的,事实证明我打错算盘了。作者特别指出:“在评写电影的时候,最大的陷阱和最常见的危险是仅仅停留于影片的表象。如果你像与朋友同学间一场随意的谈话或像谈论‘新片预告’那样来评价与分析一部电影的话,是不可能写出一篇有力而优雅的文章的。”说白了,那种“买家秀”一样看了电影之后的吐槽神作不在这本书的考虑范围之内。作者推崇的影评是有深度、有观点,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得非常完美的文章。可以针对演员的表演,也可以表达因某些场景而引发的兴奋,还可以泛泛地讨论所发生的故事及其原因,或是为什么影评没有明确回答这些问题,等等。“评写电影史一种与读者更加凝练而审慎的交流。”要修炼到这种道行,首先要做到的是主客观的协调,找到个人经验与客观观察之间的平衡点,整合个人经验与对这部影片的感情。“在评写电影的时候,你的个人感情、预期和反应可能是一篇知性文章的开始,但是你同时必须积极地反思你的这些情感、预期和反应的由来,以及它是如何与电影中的客观因素相联系的:它在电影史上的位置、文化背景和形式策略等。”作者引用著名导演、评论家弗朗索瓦•特吕弗的话说:“不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你的评论中,在作评论的时候,你应该至少要试图记住你的目的……吸引人的并不是公开声称某部电影好坏,而是要解释为什么。”端正了写影评的态度之后,作者在很多细节方面分门别类进行了说明。电影的主题、意义、叙事、角色、视点、镜头、剪辑、声音、动画、特效等都是影评人写作的切入点。一部电影史如何通过艺术、技术、商业的共同作用而产生了特定的含义?思考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是一篇好影片的优质元素。“发问,是一篇好影评的关键。”作者列出了如下一些基础的问题:影评的片名和情节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电影以此种方式开场?电影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为什么影片以这样的画面结束?这部影片和我知道的外国影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三四个镜头是最重要的?……这本书最棒的地方在于,作者在讲述方法论的同时会“插播”优秀影评,并且会就“褒”“贬”两反面各举一例。例如点评《阿凡达》时,有人对其特效大加赞美,也有人说它除了特效再无长处。双方都有理有据,论点充分,客观公正。体现了作者一再强调的“写评要主客观相结合”的观点。另外,作者还全篇引用了两篇优质影评,逐段点评它们“优”在哪里。这样“手把手”教读者写影评有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话虽如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影评写作没有“速成”一说,想写得好,还需要苦功夫。这也是作者反复强调的。首先要有相当数量的看片量,看得不多就无从比较,分辨不出其中深层的好处和坏处。其次还要有影片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费城故事》为什么一定要选在费城?因为这个城市一直是一座“友爱之城”(city of brotherly love),影片的故事主线却是人们对“兄弟之爱”的偏见歧视,这就使其意义更加韵味悠长。作者提倡将一部片子反复看,无论是电影版本还是录像\DVD版本。因为看一遍不足以记录所有细节和复杂之处。作者还提倡记笔记。他特别提到“视觉记忆”的问题。出色的电影评论家往往具有听觉和视觉上的敏锐记忆,所以看完电影之后会记得很多细节。但是这个能力是靠记笔记练出来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中国古语在影评入门阶段依旧灵验。总之,这本书很薄,但是越读越厚,因为它融汇了百年优秀电影的例子,平均两页就会出现一部电影的插图,图下用简短的语言提示你这部片子的亮点何在。所以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影评写作指南”,同时也是“观影指南”。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按照作者的点播,重温了几部老电影,竟然像打开了一扇大门,看到了全新的世界。这正是优秀影评的魔力所在。

谈谈影评写作的六个切入点

“影评”说到底就是观影感受,但是朋友之间随便的观影聊天却和“影评”大相径庭。如何写一篇见水平而且让人观之难忘的影评,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门道,这两天就在看一本如何写影评的书籍,它的书名也简单直接——《如何写影评》。这部蒂莫西-科里根编著的影评教程虽然体量小,也就190页,但是到2015年却已经修订到了第8版,所以还是能看出它在影评教程界的权威性。不过大家也别怂了,虽然说是权威性,可是本书还是很亲民的,内容大体包括了:写影评的目的、写作的准备、电影术语、评写方法、写作风格、电影研究、写作格式等主要七个内容。看完后,觉得“评写方法”这一章还是特别适合想写影评,但是不知道从何入手的朋友,至于电影术语什么的,大家可以看另一部经典电影书籍——《认识电影》,这本书在电影各个元素上的分析还是相当不错的。其实很多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中不免会有几想写些观影感受的人,而这些人中,又不免会冒出几个想让自己的影评能得到更多影迷的欣赏甚至安利的朋友,所以掌握一定的影评写作方法还是相当有必要的,科里根在这本书里,主要介绍了这样的六种切入角度。接下来就给大家说说我对这六个角度的感受呗!1电影史这个角度很高大上,所以相对来说得付出很多,换言之,得见识广,不然肚子里的干货不多,难以为继,所谓的电影史角度,就是这部电影在影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的各方评价。比如拿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来说,它的影史地位就相当高,有着“电影教科书”之称,原因则在于它在叙事结构、主题探讨、影片剪辑、镜框构图、声音蒙太奇、场面调度等各个方面都做到了革新或者奠基的成绩,因而被众多的电影人奉为“教科书”。当然在分析这一电影时,还可以从当时好莱坞的片厂制度。威尔斯的戏剧和导演天赋等等各个历史层面上来分析该片,这就是所谓的“电影史”角度。2民族电影电影虽然是世界的,但是终归是民族和国家的。好莱坞电影当然可以说是在美国新教传统下多民族碰撞后的结果,具有相当的文化包容性,但是除此之外,世界其他地区的电影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本民族的痕迹,这就为“民族电影”的写作提供了基础。比如张艺谋的《红高粱》,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电影”烙痕,如果从这一角度切入本片,则可以从中国近代的历史隐痛,黄土高原上人民“酒神”般的生存状态,宗法制下人对于禁锢的冲破等话题入手,让所写的影评更加具有深度和可探讨性。3类型片这一写作视角根植于好莱坞商业类型片的形成,大多数影迷都知道商业电影基本可以分为剧情片、动作片、科幻片、歌舞片等类型,如果再细分的话,还可以提到美国的西部片、香港的警匪片、日本的恐怖片,还有近年内地涌现的青春片。这些类型片的划分其实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年龄层和消费偏好的电影市场。如果前面的“电影史”和“民族电影”更多采用纵向写作策略,那么“类型片”的分析无疑得在横向对比上下功夫。就拿最近上映的《星球大战7》来说吧!它无疑是科幻片中的翘楚,所以如果从“类型片”的角度来写该片,那么影史上的科幻电影则很有必要拿出来比较分析,比如卡梅隆的《终结者》、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银河系漫游指南》、《第五元素》、《月球》等等,都是科幻片中的经典分析素材。4作者论虽然电影是商业下运行的火车,但是火车的掌舵者毕竟还是极富个性的人,所以很多注重电影艺术本体的影评人都不会放过“作者论”这样一个庞大的分析方法。大多持“作者论”分析方法的朋友都以带有明显个人创作印记的导演或者演员作为分析的切入点,比如导演中的王家卫,很多分析王家卫电影的影评都将情绪作为电影的主导,而故事情节刻意淡化为一个重要的分析点。当然还有电影中风格化音乐的运用,摄影和构图的独特化,这些都是“眼睛王”电影中的标志语言,所以在写这类影评的时候,完全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如果你对昆汀的电影感兴趣,打算写篇昆汀的“作者论”影评,也可以如此行文。5形式主义这算是纯粹的影视语言的分析了,属于匠人的活计,不过一旦你打算从这方面分析一部电影,基本都是干货。所谓的形式主义分析当然不只是电影的镜头语言、镜框画面、场景调度、服装造型之类的啦!包括电影的叙事结构、声画影响都可以作为形式主义的分析元素。就拿冈萨雷斯的《爱情是狗娘》来说,这部墨西哥电影如果单是从叙事角度上去分析,就能得到不少细致的发现,比如在对电影中非线性叙事的分析中,可以和《低俗小说》做对比。虽然两者都是非线性,而且在内容上都是分为数个章节来讲述不同的故事,但是《爱情是狗娘》的非线性是用“撞车”这一事件作为三个故事的连接点,发散性叙事,而且三个故事之间并没有人物之间的牵连,它用非线性是为了表现人生中普遍存在的困境,以及困境的不可逃脱性;但是《低俗小说》的几个故事是互有联系的,前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则会在下一个故事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它的非线性则是对于循环的阐述,生命中的无常和突发事件是永恒存在的。用形式主义来对于这两者进行分析,无疑是有效而深刻的。6意识形态虽然很多电影人都宣称自己的作品没有意识形态的强压,但是毫无疑问,这种辩护是苍白的。电影的意识形态性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点源于电影的主创方就是意识形态社会中的人,谁都不能逃脱,所以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切入电影成为很多影评人的家常手段。在对于《霸王别姬》做意识形态的分析时,我们就不能不谈到本片对于“文革”的反思,以及在集体无意识下个人命运的漂泊;与此相类似的,比利-怀尔德在1961年的杰作《玉女风流》也在冷战的背景下,无情嘲讽了苏联的政治统治和意识形态,当然也有对于自身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和对照;再看看弗里茨-朗的《M就是凶手》,我们往往得到的就不仅仅是德国形式主义下的黑色犯罪片了,在30年代德国社会泛滥的政治波动,和方兴未艾的纳粹势力,都能从本片中发现意识形态上的蛛丝马迹。以上的六个影评写作的切入角度则是我在看完这本《如何写影评》后的一些读书感受,也希望能给想着手写出独到影评的朋友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书摘+读书笔记

#关于影评写作的目的#一直以为影评是写给自己回顾电影情节看的,本书对于写影评目的给出了更宽泛的解释:。对你自己的观影感受有更深的理解。。以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某部电影的原因来说服他人。。向读者解释或者介绍他们也许不了解的一部电影的相关知识、电影制作者或者一组电影。。通过对比两部电影来达到更深地理解电影的目的。。将一部电影与其他文化领域相联系,以阐明一种文化和根植于这种文化的电影。你写作的部分或主要目的有时完全依你的读者而定。#关于影评写作的方式#一种能够指示出评论家可能会想象出的、适用于不同观众、简要而传统的方法,就是按以下方式进行区分:。一份放映报告。一篇电影评论。一篇理论文章。一篇批评文章(需要指出的是,书中对于写作方式前后的措辞会有些出入,这里以本人理解的方式进行更正,以求前后一致)。电影放映报告 (日后补充定义、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电影评论。理论文章。批评文章。评论文章#一个关于影评的小技巧#尝试注意你的个人观点和情感是如何成为你的评价的一部分,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它们是有价值的——简而言之,在什么时候这些判断不仅对你来说是重要的,而且对别人来说也同样重要。

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

每个人在空闲时都也许会看上几部电影,来打发时间,或是喜欢电影之前的小说,或是喜欢电影中的某位演员等等。数年下来,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会看不少电影或电视剧。    而有一些电影控,把看电影做为乐趣,也许会看的更多点,可以分为或是对某个国家-比如日剧,美剧,英剧,或是某个年代,比如默片,怀旧片,或是某个主题,比如动漫类,悬疑类,等等。    俗话说戏如人生,每一部电影或多或少的看出人生。而看的多了,就会随手写上几句短评或是长评。之前,通过报纸,网络,也看过不少感觉非常专业的,就像导演类的评论,里面有非常多的专业的东西,比如长镜头,升降镜头,光影等,在[如何写影评]这本书里面都有详细的介绍。    在没有读这本书以前,个人对于影评的想法也没有太多,觉得只要能写的有共鸣的影评,就是喜欢的影评,而专业的,像是导演类那样的影评,还是少数。大多都是看完这部电影后,所体会到的一些个人感受的影评,通常前者的评论会让人觉得很厉害,后者会产生更多的共鸣,没有看过电影的也会很快对这一部电影感兴趣。这也是这本书在一开头就说明的,你的读者和你写影评的目的。    这本书真的非常的专业,不仅介绍了大量的术语,终于弄懂了一些基本镜头,一些拍摄,一些场景,了解到了一部电影的构成,创建,声音元素,动画和3D制作。书的最后有罗列一些电影的重要词汇术语,按英语字母顺序可以马上查找到不明白的电影术语。    当然,不是一定非要在影评中全部罗列出来,非要那样就略装了。我们可以把这些放在喜欢的电影中去,比如我会想一部喜欢的电影,用了很多俯拍,这样可以体现出人物的一种特性,如果换成别的拍摄角度,那可能就会失去这种特性。我也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同一位导演,在一个时间,或是很长的一个时间,可能都会大量使用同一种拍摄方式,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这个导演的特征了。这样的发现也蛮好玩的。而也有可能同一个导演,在编剧会略一点点小小的相同,比如希区科特,就喜欢在快要结局时给人最大的悬念,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每次下到他的一部电影,都会知道在快要结局一定不走寻常路,有时我会暂停定来想一想结局倒底是哪一种,但都没有猜准过( ̄▽ ̄") 。希区科特的思路真是非常有意思呀。    书中有一点不够完美的地方,是所罗列的影评。也不是说不好,只是太太太中规中矩,全部都是在陈述电影中人物的所做所为或是配景和人物是如何相应的。读起来难免觉得太学术,毕竟电影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娱乐项目,写评论时也大多出于兴趣爱好。最好也应该有一些个人观感多一点的影评才是呀。    书中还有一个不错的地方,是有列举了很多电影,有些经典的我有看过,还有一些小众或是年代久远的,也非常想看。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对电影是真的热爱,因为能看完这么多电影,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了,不是研究人员也无法有这么多空闲吧,在书的最后可以看到是第8版,能写到第8版,作者也很拼呀。    书中写的电影史看的不过瘾,因为我对于默片是看不下去的,因为没有声音,虽然也曾看过几部经典默片,但是电影放完时,我估计还在和周公约会--感觉看不下去所以睡着了。所以对那个时间的电影好奇,要是介绍的多一点会更好

我是站在电影院门外的小破孩

文/惊蛰小白对于希望把对电影单纯的欣赏变为赏析的人而言,比如我,这本书无疑将如同周星驰的电影《喜剧之王》里,尹天仇手里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本书可以说是非电影专业影评入门手册,玩笑说,堪称观影装逼指南。光是书中扫盲级别的电影专业术语及常识科普,就够我这种业余人士好好喝一壶了。本书在写法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大量的发问,前三章,作者会带着你思考各种问题——为什么要写影评?要写什么样的影评?写了影评给谁看?你应该选择什么角度来分析?你要怎么提出你对影片的质疑?后四章,作者则偏向于自问自答的模式——影评的写作方法有哪六种呢?具体的影评该怎么遣词造句呢?研究电影主要有哪些步骤呢?文稿的格式又该怎么设计安排呢?其中,无论是作者抛给读者去思考的问题,还是作者为了引导读者去寻找影评切入点的问题,亦或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设问,都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拓展了读者的思考空间,更在无形中强化了“质疑是影评的重中之重”这样一个概念。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自始至终,要保持质疑的心理。此外,本书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大量的举例,其中既包括作者对很多经典影片的分析,也包括其他影评人的优秀影评。这些例子从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到卡梅隆的《阿凡达》,其涉及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大,令我这个门外汉只得望洋兴叹。还有什么比发现自己太过无知还要叫人感到挫败的吗?尤其是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以前我虽然看过几百部电影,但那也只是止步于“看”而已。“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固然有种朦胧美,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难道不是更加妙趣横生吗?当有一天,我们可以不再单一地接受电影传达出来的光影信息,而是去探究画面背后主题、文化、历史,去探究电影的拍摄手法、剪辑技巧、传媒技术的时候,我们也就能获得更大的观影享受,从外行看热闹,变为内行看门道。我们不仅要享受电影带来的娱乐观感,还不能被更富有乐趣的体验拒之门外。诚然,对于娱乐至上的人而言,看电影无非是消遣,何必费神去研究好坏优劣。而所谓写影评,也无非是在观影之后谈谈感受,吐吐小槽,以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些自然无可厚非,因为电影始终还是要在娱乐、赚钱和宣扬某种生活方式的目的中调停,每个选择也都有其初衷。不过,作者在第六章《电影研究》中有一段话:十几篇肤浅的影评,或咖啡馆里某本杂志对导演的评论,都只不过是对情节不同版本的概述和街谈巷议罢了;而一篇短小睿智的论评或一本难得的好书会给你一种全新的认识,甚至让你放弃自己原有的想法。对于那些追求更多观影享受,喜欢体验智性分析所带来的微妙愉悦的观众,分析式影评必须是激活与丰富这种乐趣的绝佳途经。前段时间《一代宗师3D》上映,我在走进电影院之前,通过阅读影评不仅了解到3D版本与此前2D版本的不同,还进一步认识到王家卫拍人物特写的角度、民国武林的历史背景、叙事的调整、情节的安排、场面的调度、配乐的寓意……我带着对这部电影的新认识走进影院,每发现一个镜头的精妙细微处,就会获得不同于单纯关注故事剧情的乐趣,继而心底发出“啊,果然是这样”或者“这样太棒了”的赞叹。看完《一代宗师3D》后,我忍不住写了篇分析影评删减镜头的影评,虽然文字浅显生涩,措辞业余山寨,但整理资料与写作的过程别有一番滋味。好的影评,除去剧透的可能性之外,非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观影的享受,而写一篇经过思考和质疑的影评,更能加深这种体验带来的愉悦。既然有一种乐趣来自分析、探索和思考,我们又为什么不要呢?说实话,作为业余人士,我别说写影评,读不懂影评也是常有的。而且,在我读过《如何写影评》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站在电影院门外的小破孩,手里拿着的不过是一沓半价票,看的都是半场电影。幸而这本书开篇就告诉我,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影评来读,选择适合目标读者的影评来写。这么一想,我再写下那些笨拙观点,也会更坦然一点儿。

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

每个人在空闲时都也许会看上几部电影,来打发时间,或是喜欢电影之前的小说,或是喜欢电影中的某位演员等等。数年下来,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会看不少电影或电视剧。    而有一些电影控,把看电影做为乐趣,也许会看的更多点,可以分为或是对某个国家-比如日剧,美剧,英剧,或是某个年代,比如默片,怀旧片,或是某个主题,比如动漫类,悬疑类,等等。    俗话说戏如人生,每一部电影或多或少的看出人生。而看的多了,就会随手写上几句短评或是长评。之前,通过报纸,网络,也看过不少感觉非常专业的,就像导演类的评论,里面有非常多的专业的东西,比如长镜头,升降镜头,光影等,在[如何写影评]这本书里面都有详细的介绍。    在没有读这本书以前,个人对于影评的想法也没有太多,觉得只要能写的有共鸣的影评,就是喜欢的影评,而专业的,像是导演类那样的影评,还是少数。大多都是看完这部电影后,所体会到的一些个人感受的影评,通常前者的评论会让人觉得很厉害,后者会产生更多的共鸣,没有看过电影的也会很快对这一部电影感兴趣。这也是这本书在一开头就说明的,你的读者和你写影评的目的。    这本书真的非常的专业,不仅介绍了大量的术语,终于弄懂了一些基本镜头,一些拍摄,一些场景,了解到了一部电影的构成,创建,声音元素,动画和3D制作。书的最后有罗列一些电影的重要词汇术语,按英语字母顺序可以马上查找到不明白的电影术语。    当然,不是一定非要在影评中全部罗列出来,非要那样就略装了。我们可以把这些放在喜欢的电影中去,比如我会想一部喜欢的电影,用了很多俯拍,这样可以体现出人物的一种特性,如果换成别的拍摄角度,那可能就会失去这种特性。我也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同一位导演,在一个时间,或是很长的一个时间,可能都会大量使用同一种拍摄方式,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这个导演的特征了。这样的发现也蛮好玩的。而也有可能同一个导演,在编剧会略一点点小小的相同,比如希区科特,就喜欢在快要结局时给人最大的悬念,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每次下到他的一部电影,都会知道在快要结局一定不走寻常路,有时我会暂停定来想一想结局倒底是哪一种,但都没有猜准过( ̄▽ ̄") 。希区科特的思路真是非常有意思呀。    书中有一点不够完美的地方,是所罗列的影评。也不是说不好,只是太太太中规中矩,全部都是在陈述电影中人物的所做所为或是配景和人物是如何相应的。读起来难免觉得太学术,毕竟电影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娱乐项目,写评论时也大多出于兴趣爱好。最好也应该有一些个人观感多一点的影评才是呀。    书中还有一个不错的地方,是有列举了很多电影,有些经典的我有看过,还有一些小众或是年代久远的,也非常想看。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对电影是真的热爱,因为能看完这么多电影,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了,不是研究人员也无法有这么多空闲吧,在书的最后可以看到是第8版,能写到第8版,作者也很拼呀。    书中写的电影史看的不过瘾,因为我对于默片是看不下去的,因为没有声音,虽然也曾看过几部经典默片,但是电影放完时,我估计还在和周公约会--感觉看不下去所以睡着了。所以对那个时间的电影好奇,要是介绍的多一点会更好

你确定你写的是影评吗

看完了这本《如何写影评》,我回头翻了翻自己的豆瓣,发现我原来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写过一篇影评,自己写的那些,充其量是叫做观后感。网络上很流行把自己家的和别人家的东西拿来作对比。那么——自己家的影评,感到了2014写给《星级穿越》的影评,发现自己真的很有自知之明,第一句开头就点出,这不是一篇影评,最多只能算是因为一部电影的有感而发,基本上全篇分为三个部分,显示对电影情节给个初步的评价,然后是复述剧情,最后结合自身,发表一下感慨……看上去真的是弱爆了!别人家的影评,《如何写影评》就是叫你如何写出别人家的影评,虽然说本书一再强调这只是一本入门级别的作品,但是一路看下来,发现做一个合格的影评人真的是不容易。他们并不是如我这般随便的写写画画,在写一篇影评之前,他们首先会考虑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写影评,读者又是谁,还要准备一系列的问题,带着问题看电影,还要记笔记!!!在电影院昏黄的灯光下,看到一个人奋笔疾书的在记笔记!!!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一个合格的影评人的精神啊,看着书里帮助影评人们设计的一些快速记笔记的方法,回想起自己在电影院里都在干些什么啊,一直在心里默默的狂吐槽有木有,因为吐槽出声会被打啊!如果电影不给力,还会不慎睡过去,睡醒之后片尾曲都跑完了,怪不得写的影评都零零散散的,只能记住印象深刻的部分。让人印象深刻的大部分是剧情,所以大部分的影评只是流于对剧情的评价,最多加上哪个演员长了一张扑克脸,完全没表情,这次的3D效果实在是太渣了,完全是大忽悠之类的。再看看合格影评人的角度,书中的第三章给出了你如何用专业的语言,写出专业的影评,第四章提供了六种写专业影评的实用方法。而我感觉这两章也是本书的核心部分,至于方法,这里我不再重复,回到前面的一句话,虽然说这本书已在强调这只是一本入门级别的作品,但是一路看下来,发现做一个合格的影评人真的是不容易。原因就在于,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一本书快速的了解到一些专业术语和写作手法,但是简简单单的将它们应用在我们的影评当中,却不见得是一篇好的影评。如何写影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可是写的内容却要我们自己去填充,你会发现,写一篇好的影评不是简简单单掌握住方法就可以,而是还有更多的内容需要积累,写影评,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影,电影的分类,电影的历史,了解每个导演,每个演员,每个电影的年代……这一切,都是运用这些方法的基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何写影评,带你入门到这里了,能不能写好,还要看自己喽。

如何写出有趣又专业的影评?

曾经有人在分答上问我:“有趣又内涵的影评应该怎么写?可以从什么方面切入?”我除了回答了他方法外,立马推荐了蒂莫西•科里根的这本《如何写影评》的书。很多人都很疑惑,写影评这件事需要别人去教或者专门的训练吗?其实写影评不难,难的是如何写出专业的影评,专业影评才是目前中国电影评论里所稀缺的。我最近这段时间写了五、六篇影评,但未必都能称得上专业的,但幸而有这本书作为指导。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异常繁荣,对专业影评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如果单纯的去豆瓣、时光网等专门的影评类网站去搜索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的话,你会得到数以万计的影评,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90%以上的都难称为专业的影评。这90%里面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观影感受,感情抒发多于理性思考,就像书中的佛朗索瓦•特吕弗所说:“不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你的评论中,在作评论的时候,你应该至少要试图记住你的目的……吸引人的并不是公开声称某部电影的好坏,而是要解释为什么。”想写出有趣又专业的影评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可能和一个人的艺术感觉、电影知识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有关。从这一点上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很实用的书。因为你不仅可以学习到专门的影评知识,而且还可以学到影评之外的东西,比如写作技巧的提升。作者首先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写影评,并且从想、看、写三个方面归纳出写影评的三个步骤。在写影评之前,你必须向自己发问:影片的片名和情节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电影以此种方式开场?电影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为什么开场时演员表示以一种和背景不协调的方式来呈现的?为什么影片以这样的画面结束?摄影机移动是否有某种显著的形式?也许是远景、叠化或者跳接?这些问题提供了影评写作的角度和思路,弄明白这些问题就迈出了影评写作的第一步。对我来说,除了里面专业化的影评写作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之外,书中大量的提问和练习也给我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我们完全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一部电影。这不是主观上的先入为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让我们对电影的故事,演员的表演、影片的剪辑、背景音乐的选择、故事的节奏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有的时候想写出有趣又专业的电影,仅仅看一遍是不够的,我们甚至要反复去看,仔细去揣摩。评论电影是一种与读者更加凝练而审慎的交流,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反复的观看不仅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读者的负责。也许有些专业术语有点晦涩难懂,但这丝毫不影响这本书的价值。我并不是主次不分,除了这些专业的知识我们可以学习和模仿之外,里面引用的大量经典电影的评论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我们写影评,不能浮皮潦草发表几句自己的看法就完事,应该从一个更加专业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去写,你会发现,以这样的角度去思考去写影评,提升的不仅是自己的鉴赏能力、写作技巧等,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也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如果不尝试这样去做,那就不要念叨为什么自己写的影评会湮没在无数的影评之中,就像湖面激起的涟漪,没过多久就归于平静。在写影评的路上遇见一本专业的书籍作为指导,是幸运。但如果我们还能按照书中所写进行影评写作的修炼,假以时日,不说登堂入室,一般的影评对于我们来说应该不在话下。前提是,你要用心去做这件事。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