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2009(总第十二卷)》书评

出版社:新时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535412584
作者:周伦佑 主编
页数:511页

后非非诗歌:走出固化与自闭

后非非诗歌:走出固化与自闭 ■周伦佑 本卷【开篇特稿】栏目刊出学者姚新勇论述非非的近四万字的长文。 姚新勇是一位充满人文情怀和道德勇气的知名学者,他的学术研究,以关注、挖掘和伸张边缘话语与异端话语为理路,并由此形成他独具一格、别开新意的学术方向。这里刊出的《囚禁式写作境况的烛照与穿越》是一篇才情纵横,激情澎湃的心力之作。作者将非非主义放在中国百年新文学史和新诗史的框架中来进行考察,从而凸显非非主义在中国百年新文学史和新诗史上的非凡意义。作者本着一位人文学者的学术良知,严肃批驳和纠正了某些评论家(如程光炜、罗振亚等)对非非主义的刻意误读和曲解,令人信服地从多方面论证了非非主义的“天才性”和“伟大性”,并以此为尺度,全面确认了非非诗人的创造在百年中国新文学史及新诗史上的巨大贡献和不可替代的突出地位。这是近二十年来,有关非非主义的最具穿透力和最具思想高度的一篇论文。姚新勇先生的这篇大论,显然已超出了一般文学评论的范围而具有了思想史论的意义。 以此同时,论文作者也通过对非非文本(特别是周伦佑文本)的解读,指出了非非自身所表现出来的某种自我封闭、自我固化的危险倾向,这是值得笔者和非非全体同仁高度警觉的。作为对姚先勇先生批评的回应,本期《非非》有意扩大选稿范围,不仅选登了马永波、安琪、阿翔、发星等优秀诗人的作品,还特别选登了一批青年作者(如杜光霞、梁雪波、野麦子飘、周兴涛、原散羊、王学东等)风格各异的文论和作品,以期《非非》在作者的构成和作品风格多样化方面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观。非非理应是多元开放的,也必须是多元开放的。 本卷【非非经典】栏目重点推出非非诗人董辑、孟原的最新力作。 董辑的《反生活简史》(八首)以质朴的语言,着力表现了个人生存体验中“反生活”——即被生活拒绝的一面。诗人是渴望生活的,如同梵高,但当你要坚持个人的价值理想和生活信念而不准备随波逐流时,生活就会背叛你,抛弃你,把你置于孤独无依的境地。好在诗人有诗歌为伴,如一盏灯的温暖,而在精神的创造中找到存在的意义。作品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口语写作方式,但对个人体验的挖掘更深,语言的表达更纯净。这组诗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好诗一定是来自个人体验的。 孟原是非非的后起之秀,自2000年加盟非非主义以来,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诗歌写作和推进非非主义。《黑暗现象学(十六首)》是他的一次高峰体验之作,诗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如神启般一鼓作气完成了16首诗,实现了对作者之前创作格局的全新突破。《黑暗现象学》以炯异的风格将诗性之笔指向人性深处,作品通过对自己内心以及人类二人关系的剖析,在对人性的深度介入中,着意揭示了人性的黑暗之维。通过这组作品,作者正在确立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语言方式和诗写风格。 董辑的《反生活简史》(八首)和孟原的《黑暗现象学》(十六首),是后非非写作在近年的重要收获。 【非非风度】是本刊的保留栏目,自1986年《非非》创刊起已先后推出了近百位诗人。本卷推出的十五位诗人,有的是读者熟悉的,有的是崭新的面孔。 陈小蘩的《书与文字的幻想之旅》保持了作者一贯的雍容、优雅与成熟。对汉语言的诗性进入,使这组诗呈现出某种深度和难度。作者的诗思是幽远的,但表达则显得游刃有余,毫不滞重。其中的《从一间病房到另一间病房》是作者近年来的重要作品,它让我想到索尔任尼琴的《癌病房》。诗中的“病房”实际上是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病态社会的隐喻。陈亚平的《后非非诗人图像集》继续他的以诗论诗人的路数,十二首诗如十二位后非非诗人的素描,使你想到这些诗人的神态和艺术追求。这种写作带有探索的意味,也因此带有几分冒险,如果不能捕捉到每个诗人的个性特征,极容易造成雷同。邱正伦的《哲学白皮书》是本卷值得关注的作品之一。作者以轻松的文笔探索一个个重大的哲学命题,细读起来,与其说他要建构什么,不如说他是要解构什么;阅读的快感来源于一些生活细节对严肃命题的消解。这是邱正伦近期诗歌的一大特点,从中可见邱氏幽默的妙处。蒋蓝的《铁幕蝴蝶》(十二首)是对过去创作的一大突破,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潜沉,蒋蓝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诗写方式,整组诗既保持了介入现实的力度,又体现了语境纯粹性的追求,是近年后非非写作的又一个收获。龚盖雄的《绝望诗前的火炬》(八首)保持了作者一贯的诗写特点,青春式的激情与人文关怀的结合,以论入诗,但论得有力干净;整组诗无疑是充满活力和才情纵放的,如果某些句子再多一些打磨和推敲可能会更好。马永波的《忽明忽暗的秋天》(八首)是从他前几年作品中选出来的,保持了他一贯的水准。独白性和叙事性是这组诗的最大特点。我曾经有个看法:90年代滥殇的(来源于翻译诗歌的)所谓“叙事性”手法,马永波是重要的源头之一。而这一点恰恰被评论界忽略了。《回到村庄》(组诗)是雨田的一次新的尝试,作者的书写对象不再是他生活的那座城市,而是回到了生养他的村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土的挚爱。《动词的先驱》(九首)是袁勇的最新力作,笔者在阅读中强烈的感受到一种动感、力感和速度感对视觉的冲击。整组诗隐含着某种暴力倾向,一行行蜂拥而来的诗句似乎与烈酒和生命的大苦闷有着某种关联。如果说“激愤出诗人”不是一句废话,那么袁勇激愤的对象是什么呢?安琪的《幻想性生活》(八首)别开另一种风景。我曾经对相关朋友说过,中国当前活跃的女诗人中,如以才华论,安琪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这组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一个喜爱大都市但又被围困在大都市的敏感女性的生存困惑。才气、尖锐、陌生化追求以及对心理细节的准确捕捉,构成这组诗的艺术特色。杜光霞是本期重点介绍的新作者之一,本卷《非非》同时刊出她的十首诗和两篇论文。作者是一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在读博士研究生,但她的《自传体》(十首)却很少有学院派的拘谨和刻板,而于自在中显示出某种放任和大气。同为女诗人,杜光霞不像安琪,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诗歌形式的实验上,而更注重现实的、底层的诗意挖掘。作者学习写诗的时间并不长,一开始就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是令人欣喜的。其中《自传体》的内在圆融和诗境的透明,《农村母亲》所表现的大恨大爱以及真实到近乎残酷的诗写品质,已为作者以后的写作开启了一个值得期待的前景。梁雪波是本期着重介绍的又一位新作者,本卷《非非》同时刊出他的《石头的声音》(九首)和一篇论文。《石头的声音》(九首)显示作者的修炼已非一日之功。这是一组纯正的抒情诗,作者身居南京软性的都市文学氛围中,其写作却与时下流行的诗风判然有别。笔者认为:这组诗达到的艺术水准,是当今诗坛许多浪得大名的诗人所远远不及的。发星以主编民间诗刊《独立》和提倡“地域写作”而闻名于诗坛,《黑鹰之魂》(八首)表现了一个少数民族诗人精神传统上的民族性体认。和作者那些粗犷原始的长诗不同,这组诗写得细腻而温婉,从诗中我们可以读到一种民俗学的原始神秘。《说不出的桃花》(十首)是从阿翔近期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他的诗一般篇幅不长,但于随意中可见匠心,于散漫中可见内敛,某种浓郁洒脱的诗意是为阿翔所独有的。原散羊是一位蒙古族诗人,《绝望的秩序》(八首)以马头琴的悠扬向我们演奏了一曲灵魂之歌,我们在流畅的诗句中和作者一起漫游在满洲里的大地。周伦佑近期因为专心于其他的学术课题,诗歌创作的力度有所减弱。《大象跳舞》(五首)是从周伦佑近期的作品中选出来的,除《哲学研究》一首,其余四首都与动物有关,诗的意旨却是直指当下现实的。形而上思考与当下现实批判的结合,构成这五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非非·2009(总第十二卷)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