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在台湾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229046484
作者:黄宝莲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黄宝莲
美籍华人,出生于台湾桃园。自1983年起先后居住于纽约、香港、伦敦,行游四方。 著有散文集•爱情账单》、《简单的地址》、《无国境世代》、《芝麻米粒说》、《我私自的风景》、《五十六种看世界的方法》;短篇小说:《七个不快乐的女人》、《七个不快乐的男人》、《lndigo蓝》:长篇:《暴戾的夏天》等。

书籍目录

一、一个人走那么远,常常会想的
我的造化,母亲前世的阴德
一个人走那么远,常常会想的
我的快乐,来自她的童心未泯
台湾少女的“迷你裙”
那一片青绿“西瓜头”
一张印有孙中山像的风筝
十六岁换絭时的“一语成谶”
我的瘦从此有了罪名
领略母亲说“西南风”的年岁
二、那些我珍爱过的宝贝,和我拥有过的青春
随青春一起逝去的紫贝壳
你住在竹子里,我住在天空上
桃太郎与沙库拉
我想我那鱼呆呆鱼
如有轮回,我欠那蛤蟆一个人情
幸灾乐祸的台风天
多想见证一只乌龟的一生
沼泽里的嘉年华
族人嗜赌,因为祖家风水有瑕疵?
小时候,我们一起做的那些坏事!
三、心地如此纯良,世界如此美好
树影里窥见母女的秘密关联
心地如此纯良,世界如此美好
单车少女与大稻塍
彼岸新世界的阿兵哥们
自行车的温文最适合父亲的心性
迎风踩踏车轮,回到胆大无忧的童年
南丫小岛的树
树也知觉天限
四、我私自的风景
巫婆
鬼窗,雾窗,天窗
杀猪总在天亮前
我的灰鸽再不回来
躲在窗后,如此窥看自己的寂寞和无聊
五、天涯行脚
赤脚与高跟鞋,如此划分乡间与城市
白先勇的《寂寞十七岁》,与我的第一次约会
陈文茜小姐的高跟鞋
一双挑剔的脚呦
蓝鞋子,尖头鞋,马顿鞋
我接管了那双三寸金莲
两个有心却无缘的人
小村大柞
六、红外套,紫洋装
红外套,紫洋装
唯独专情于缝纫机
纽约百年老店的缝纫机皮带
我在戴起老花眼镜的千禧年
奥瑞里欧的毛呢大衣
七、供养圆桌,缅怀自己的身世
供养圆桌,缅怀自己的身世
人间有情,一桌一椅皆能相认
祖母的八角床
雕花古床的前世今生
八、她曾经是个好厨娘
葳尼睡厨房
来一碗革命的白菜
一碗面,四角钱
米饭肠胃,亡命泥鳅
当“生力面”变成了“飞面”
她曾经是个好厨娘
中国厨房里的人情味
好厨师的三样宝贝
九、仰天四十五度角
主宰我的是一条毛虫
人总是看见他所惧怕的
拿恐惧开玩笑,无异于谋杀
仰天四十五度角的天机
十、活着活着就老了
不可逾越的成人禁地
当姊姊的寂寞与凄零
童年,在那一刹悄然告别
罗汉脚家来了天赐
有些事,无关年纪
“更年期”是个多么蛮横的字眼
从生命的尽头去看生命,你才知道自己有多年轻

作者简介

《我的童年在台湾》,是台湾作家黄宝莲对故乡纯美岁月的记忆,是半生智慧的回顾。文中记述了海峡两岸共同的青春印记,翻开书,心绪随文字跳动,遥望我们“离开”的故乡与青春,总能够泪流满面。
年少时,我们向往外面世界的新奇事物,向往一种“不同”于自己的生活。足够大,我们义无返顾地走出去,不愿回头。游走四方,韶华不再,心中的某个角落却隐隐不安,常想回头望,却没有一条路,通向那年的故乡。
黄宝莲生于台湾乡村,整个童年以及年少时最纯美的时光,都是在家乡度过的。她却本性“不安分”,十二岁即尝试离家出走,一颗疏离的心,使她成年后果然云游四方,定居他所,与家乡愈发疏远。时值不惑之年,黄宝莲回台湾居住,偶尔回到故乡的村落,却感慨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情感与印迹。
海峡两岸的这一代人,对于青春的记忆,有很多相通之处。台湾流行的歌曲、小学生的西瓜头、曾风靡一时的“迷你裙”、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儿时曾玩过的游戏、做过的坏事……既打着时代的烙印,又镶嵌着浓厚的情感。《我的童年在台湾》选取了黄宝莲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力图通过编排,呈献给读者一个带有活力的、带有温度的,可以触摸得到的青春记忆。
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台湾的青春印记,也收录了黄宝莲的半生智慧。一个温润率性又可爱的女子,游历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其眼界之宽广、思维之灵动、感悟之深刻,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每一篇文字,你都可以见到一个女子的喜和悲、充实与孤独。矛盾的情感如此真实,触动到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永远走不出,再也回不去;
那里,就是我的故乡;那里,有我们的青春。


 我的童年在台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在电脑上本身敲下的字是“浓浓台湾味”,可是说句实在话,我并没有去过台湾,对于台湾有限的了解只是来源于书本和影像,这么说或许不准确,但是如果侯孝贤和张之亮的电影里的“台湾”就是某种程度上黄宝莲童年的台湾的话,这样浓浓的乡愁味道,或许就是台湾的味道。我是第一次读黄宝莲的文章,对于这个作者我知之不多。台湾似乎自古就是个出“游子”的地方。每每说起“台湾”,作为一个大陆人,即便是离着这座宝岛的空间距离如此之远,也会颓然的生出一种失落的情怀。而在台湾本土人的文艺作品中,更是有种失落的化不开的情绪。也许这样的情绪就像原风景种在了宝岛居民的心里,让从小就已经远离祖国的宝岛人,变得像风筝一般热爱流浪。说起流浪,就不能不想到我一直深爱的台湾作家三毛,她是一个流浪到安心的女子。在黄宝莲的文字中,也隐约能感受到三毛文字中的情绪,我甚至一度觉得这就是老去的“安妮宝贝”范。很难用语言形容,或许就像她自己所说的:极少恋家,走过的路就成永远。只是,再不恋家的流浪奇女子,也是曾经有过一个家乡的。这个家乡,在离家多年之后变成了一种图腾,一种意象,她只能在回忆中寻找,在文字中缅怀,而当她回到了故乡,会被一种莫可名状的错乱感击倒:家乡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她的怀旧早就没有了土壤。这不是简单的“物是人非”,而是在流浪的过程中,也是丢掉自己故乡的过程。他乡即是故乡,故乡只能存在在曾经的年少情怀中。文艺女青年的记忆真的是出奇的好,光写“童年”,居然就能写出一部书来,而我端坐在那里,对于童年可能也挤不出几个字来。有多少往事,会在记忆中变幻色彩呢?事情本身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一个人的那段时光。看黄宝莲写《欠蛤蟆一个人情》,我想起小时候曾经因为无知错手杀害过一只鸟的事情。当时我的小伙伴在路上抓了只鸟,因为要上学去,先暂时的放在我家,本来打算放学来拿,结果我害怕它乱跑,就拿一个杯子给扣上了。本来这是个常识问题,但是当时就硬是一点都没有觉得不对劲。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小伙伴哭着跑了。我对着小鸟的尸体忏悔。我显然没有黄宝莲的觉悟和技术,她居然能将一只蛤蟆麻醉了开膛了,切掉一小块肝脏,然后缝合。第二天的蛤蟆好像没事蛤蟆一样,这令我感到有些汗颜,莫非宝岛的孩子们从小就学以致用,而且办事如此麻利,如此值得信赖?不过,我们的童年之间也毕竟还是隔着岁月的,他们那个年代的人的童年好像还真比我们年代的人的童年更加有滋有味啊。一个流浪的人,注定是个亲情福薄的人。黄宝莲的笔下,对于亲情的描写都是很冷淡的疏离感。但是一个人走的再远,终于还是要回到故乡中去,终于还是要和最初的自己见面的。这种情绪,在这本书里更是浓重。或许,这浓浓的不是乡愁,是对于最初的自己的一种怀旧情绪。有几篇略带矫情,不过文艺女青年写文章,一点都不矫情反而不习惯了,你说呢?
  •        前几年,有一本书被炒得很火,它的中文翻译名叫“一辈子做女孩”,对于这本书的评价是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喜欢者推崇备注,腰封上那一长串如雷贯耳的大名,“美国《时代》、《ELLE》、《纽约时报》……联合推荐”的大字就是明证,“全球30多种译本,畅销千万册”的傲人销售成绩也足以说明问题;而不喜欢的,则会毫不吝惜地掷出“作!”、“矫情!”、“啰嗦!”等恶评。   说实话,即使是在只有20岁的我看来,书中的主人公吉尔伯特也有很多惊人之举——黑夜里,一个人趴在浴室的地板上哭喊“请告诉我如何是好”;全书翻不过三页就能看到“我的眼泪涌了出来”、“我要哭了……”之类的句子……这些都让我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只能感叹原来译者理解中的小女孩就是哭鼻子的代名词。   相比而言,我觉得这本《我的童年在台湾》更适合那个名字,书中的黄宝莲才是坚持着一辈子做女孩,她有小女孩的单纯、执着、细腻、敏感,也想小女孩一样喜欢幻想,会大惊小怪——   一个贝壳、一辆自行车、一双鞋、一台缝纫机都能让她絮絮叨叨写上好几篇。   从一只蛤蟆,她能想到:“如有轮回,我欠那蛤蟆一个人情,会不会它变成一个貌美的王子,回来偷我芳心?割我一小片心肝,再把我扔回一个人的孤单里,期待我自动复原?认为我天生生命力顽强,还会长出一个完好的心肝?”   一只远飞的鸽子能让她期待:“来年春到,系着红丝线的小鸽子会再度回巢,那会使我惊喜天地有情,人间因而可以等待奇迹。”   一棵只开过一茬花的树,则会让她感叹:“在花蒂成熟之前悉数落光,从此绝子绝孙拒绝生产,仿佛那唯一的一次花果繁盛是错误,还是它前世欠下的债?”   ……   作者虽没有见花落泪对月伤怀,也没有如吉尔伯特一般动不动就哭肿了眼睛,看来却也让人咋舌,一边觉得新奇,暗愧自己这么多年活的真粗糙;一边又忍不住怀疑——过日子而已,真需要如此“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的解读吗?   她会把绘画比赛获得的奖状做成风筝,可是就是这样同一个人,却会为街头偶遇的一张木桌兴奋不已,写下“人间有情,即若一桌一椅,亦能千里相会,仿若相亲,我一一收养”,会为了一条老式缝纫机上崩裂的皮带跑遍纽约的大小百货商店,还会被一只小小的毛虫吓得晕倒……这样的洒脱与执着集于一身,不理解的人也许只能送上一句“神经病!”   我虽在理智上完全能理解她的行为,但感情上却实在难以认同。可是当看到她从一桌一椅间收获快乐,看到她从翻飞的缝纫机轮中享受到那古朴而有质感的愉悦,又会生出淡淡的羡慕。   其实,黄宝莲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女孩,能从最平常的一草一木中看到被所谓的大人们习以为常以致忽略的东西,能为了一件想要的玩具执拗地追求,这样的人能轻易收获心灵的满足,得到最简单的只属于自己的快乐。   可同样是这样的人,她的内心永远住着一个不安的少女,难以安定,所以黄宝莲一生羁旅,身边的人也总是换来换去,唯一长久陪伴着她,随她漂洋过海行路千里的反而是她寻来的那些桌子椅子、瓶子罐子……   如今,她已经五十多岁,可是她还在写这样的文字,童年记忆、少女心事,自然而然,纯情又细腻,还带着点宿命意味的迷信。文字不可谓不美,可是让人很难想象写出这样的文字的那个人也会老,正像她自己说的“……到此,猛然惊觉:自己还没有长大,怎么就必须面对衰老,狼狈而仓皇……”   能一辈子做女孩的人是很少的,因为自己和社会都会提供诸多阻碍,逼人长大,所以,有这样一个人,很难得。   
  •     爱怀旧、爱回想或许就是一个人变老的先兆。因为沉溺在旧日的时光里很美,有的时候会让人不忍拔出思绪,只想浸润其中,因为那是一种精神的舒展与放松,仿佛精神鸦片一样让人难以戒除。有的时候我会刻意的防止自己再去怀旧。但是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就让自己再怀念一次吧。就一次。曾经我那么想要逃离,想要走出的故乡,现在却在我的记忆脑海中闪着温暖的光芒,那些曾经在小城度过的懵懂的童年,和忙碌的少年时期,现在也都似乎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现在想想不是不快乐的,记得小的时候暑假住在奶奶家,每次被大鹅伸着脖子冲我啄来,吓得满院子跑,终于一次看到有只大鹅脖子被卡在板障子(以前农村的围墙都是木头做的)里解气的样子,还有下雨天躺在奶奶家盖着被子,看着小说,吃着姜糖当做零食却开心的要死。少年时认识新朋友的快乐,背着妈妈偷偷读课外书的愉悦,学会骑车子,天黑了也在院子里一圈又一圈的快乐,和朋友起个大早就为了一起去早晨车不那么多的道路上疯狂骑车的痛快,磨着爸爸在院里做秋千,天天飘来荡去的幸福。甚至只是和妈妈一起侍弄院里的小花坛,却无意中长出一棵高高的向日葵的惊喜,现在看来都是只属于我的童年、我的故乡的独一无二。长大了之后,终于远离了故乡,来到了一个大城市,终于过上了我想要的日子,走在大街上,再也不会遇到认识的人,我可以安全的把自己包起来,但是现在的我却时时回想,那个承载了我全部好时光的地方,那些欢笑、那些眼泪、那些纯真的感情就让他们都封存在我的小城吧。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渐行渐远、逐渐失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少了一些单纯,失去了一些朋友,失去了一点健康,在这个过程中我时而麻木,时而痛惜,时而暴躁,间或快乐,逐渐品出了一点中年的况味。面对着日渐苍老的容颜,和时时身体的不适痛楚,由郁闷至忍受最后坦然,坦然接受着生活所给我的一切,并且照单全收。但是那些所有的渐行渐远,是我的起点,也是我的财富,虽然再也回不去,却终不能遗忘。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
  •     淡淡的文字透着对人生 生活的哲学 还不时穿插着色色的内容 哈哈哈哈
  •     黄宝莲的文字很美好。对于童年时光的回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睿智女子的透彻心灵。
  •     岛民的文字总是清新细腻的
  •     很散漫的叙述气氛
  •     回不去的都是青春年少。一份很棒的生日礼物
  •     旧事
  •     莫让电子产品夺走你的眼睛,乱了你的心。
  •     比起作者让人钦羡的旅行人生,文字显得不够火候。半回忆半抒情,那个记忆中泛黄的台湾岛,倒是也让人充满了向往。
  •     太煽情文笔就假了。
  •     行文舒服,以小见大
  •     三星吧
  •     我最近,特别喜欢这种介绍一个地方过往回忆的书,觉得是囚笼里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     喜欢喜欢
  •     很喜欢她的文字
  •     往事回忆起来总是那么美好
  •     大概这就是老去的安妮宝贝范吧
  •     多数和《我私自的风景》重复了, 长一点的文章拆成几篇, 换了文章标题。
  •     宝莲阿姨很可爱,感觉心不老,人就从来不会老
  •     原来我看书挺快
  •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条路,带我回到那个地方。我的故乡。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