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0
ISBN:9787101021813
作者:钟叔河
页数:505页

《走向世界》的笔记-第五章 斌椿游历欧洲 - 第五章 斌椿游历欧洲

钟叔河著:《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世界的历史》,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一批由清政府派遣赴泰西“游历”,也就是第一批亲自去接触和了解西方文化的代表,当是同治五年(1866年)由斌椿父子率领的同文馆学生一行五人, 向导则为在中国担任“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Robert Hart)。斌椿此行记事抒情之作,有《乘槎笔记》一卷,诗稿《海国胜游草》、《天外归帆草》二种。——P60
斌椿一行赴欧游历,主持其事的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始发起议的是“洋员”赫德。……1866年2月20日,主管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奕忻等人有一道奏折,摘录如下:“查自各国换约以来,洋人往来中国,于各省一切情形日臻熟悉;而外国情形,中国未能周知,于办理交涉事件,终虞隔膜。臣等久拟奏请派员前往各国,探其利弊,以期稍识端倪,借资筹计,……迟迟未敢渎请。兹因总税务司赫德来臣衙门,谈及伊现欲乞假回国,如由臣衙门派同文馆学生一二名,随伊前往英国,一览该国风土人情,似亦甚便等语。……兹查有前任山西襄陵县知县斌椿,现年六十三岁,系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善禄管领下人。因病呈请回旗,于咸丰七年在捐输助振案内加捐副护军参领衔。前年五月间,经总税务司赫德延请办理文案,并伊子笔帖式广英襄办年余以来,均尚妥洽。拟令臣衙门札令该员及伊子笔帖式广英,同该学生等与赫德前往。即令其沿途留心,将该国一切山川形势、风土人情随时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P61
斌椿“率同”同文馆学生三人,于同治五年(1866)正月二十一日离开北京,三月十八日到达法国马赛,他们一行在欧洲的旅程如下:
三月十八日至四月初三日 法国
四月初四日至五月十二日 英国
五月廿日至廿一日 汉堡
五月廿二日至廿三日 丹麦
五月廿四日至六月初二日 瑞典
六月初三日 芬兰
六月初四日至初十日 俄国
六月十二日至十五日 普鲁士
六月十六日 汉诺威
六月十七日至廿一日 比利时
六月廿二日至七月初九日 法国
七月初十日 离马赛回国
——P66
陈恭禄氏《中国近代史》,即谓其“不通外国语言,不明其思想制度,……自无深切了解同情之可能性。……其所著之笔记,偏重于海程、宴会,固无影响于国内”。——P69
近世欧洲之技术文明,在书中亦不是毫无反映。同治五年三月十八日初抵马赛,当天即有关于火轮升降机、煤气灯、传呼机器的记载。……斌椿在欧洲曾多次乘坐火车,故其对火车的介绍更为具体详尽:“前车位火轮器具,烧石炭,贮水激轮。后车以巨钩衔其尾,蝉联三四十辆,中坐男妇多寡不等。……车外屋舍、树木、山冈、阡陌,皆疾驰而过,不可逼视。”——P69-70
游历一番之后,斌椿的思想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当西人向他“询问大中华,何如外邦侈”时,他还是“答以我圣教,所重在书礼;纲常天地经,五伦首孝悌;……今上圣且仁,不尚奇巧技”。——P71

《走向世界》的笔记-第四章 林鍼始游西海 - 第四章 林鍼始游西海

钟叔河著:《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世界的历史》,中华书局1985年版
林鍼……原籍福州,曾祖父(琼苑)曾有过“候选州”的头衔。但到他祖父“中年去世”后,家道便已中落,“所有产业尽被族人侵占”,祖母不得不从事女红养育诸孤,有时竟穷到“日不再食”的地步。后来他的伯父“端言”年龄稍长,到厦门谋生,祖母才率全家移居厦门。……林鍼“少时颇不好学”,同时以他的家境,亦断无读书入仕之可能。在这个充斥着外国“商人与水手”的海港城市里,林鍼很早就学会了外语外文,靠在洋商那里担任翻译、教授中文赚取工资,“谋菽水之奉”。——P52-53
早在1840年以前,厦门就是洋商来华贸易的港口。英人胡夏米(H. H. Lindsy)1833年写的《阿美士德号航行中国记》,对厦门做了如下的报道:“厦门的港口是优良的,……当地人民似乎是天生的商人与水手。由于他们家乡的贫瘠,多数人无业可就,但更主要的是他们的性格,驱使他们离乡背井,到台湾,到中华帝国的各个主要商业中心,或者到印度洋群岛。”……1842年以后,厦门是第一批正式开放的五个口岸(“五口通商”)之一,很快就发展成了“华洋杂处”的码头。——P52-53
1847年春天,林鍼“受外国花期聘舌耕海外”,丁未二月由粤东(潮州)启程,至六月达其国,在美国工作了一年多,于己酉二月回福建。《西海记游诗》和《西海记游自序》,便是他此行的实录。——P53
南圃南农遍地,棉麦秋收;北共北贾居奇,工人价重。黑面生充下陈,毕世相承(英人以黑面卖于其地,遂世为贱役,主人贫,辄转卖之);士官众选贤良,多签获荐(凡大小官吏,命士民保举,多人荐拔者得售)。暴强所扰,八载劳师(其地原属英吉利管辖,因征税繁扰,故华盛顿出而拒之,遂自为国,争霸西洋);统领为尊,四年更代(众见华盛顿有功于国,立彼为统领,四年复留一任,今率成例)。四时土产,物等价昂;半据荒洲,地宽人少(其地虽居天下四分之一,然而人民不及中国二省之多,工人少而土物贵,理所必然)。……P56

《走向世界》的笔记-第六章 志刚初使泰西 - 第六章 志刚初使泰西

(1868年)清政府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个外交使团。使团由“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们组成。他们是“前任美国驻华公使、此时受清政府之聘的美国人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花翎记名海关道志刚;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道衔繁缺知府、礼部郎中孙家谷。志刚有《初使泰西记》一书,记述使节团1868-1870年间历访美、英、法、普、俄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经过。——P73
到1867年,《天津条约》已届修约之期,主管洋务的恭亲王等人,估计英法等国可能会提出进一步的要求。鉴于1839和1858年的教训,与其临时关门,不如事先交涉。要交涉,就得遣使;要遣使,就得有使才。1867年11月27日,即同治六年十一月初二日,恭亲王等上了一道奏摺,中云:”通商各国将届修约之期,所有一切事宜必须筹备,……遣使一节,本系必应举行之事。止因一时乏人堪膺此选,且中外交际不无为难之处,以期明知必应举行,而竟不敢竟请举行,尚待各处公商,以期事臻妥协。惟近来中国之虚实,外国无不洞悉;外国至情伪,中国一概茫然。其中隔阂之由,总因彼有使来,我无使往。以致遇有该使倔强任性、不合情理之事,仅能正言折服,而不能向其本国一加诘责,默为转移。——P79-80
志刚在《初使泰西及》中,对于使团在国外做的工作,作了一些记述。如同治七年六月初九日(1868年7月28日),“议定原约后续增八款缮妥,同赴其外部,与华大臣(按指美国国务卿Seward氏)当面画押盖印”。这八款续约,体现了以门户开放主义代替炮舰政策的精神。其中有些条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中国是比较有利,至少也是比较无害的。例如第四条:“原约第二十九款内载,耶稣基督圣教暨天主教分传教习教之人,当一体保护,不可欺侮等语。现在议定……嗣后中国人在美国,亦不得因中国人民异教,稍有屈抑苛待,以昭公允。……”第五条又规定:“除彼此自愿往来外,如有美国及中国人将中国人勉强带往美国或运于别国”,“均照例治罪”。……在这个“续增条款”即通常所谓“蒲安臣条约”中,强调了中国在“按约准各国商民在制定通商口岸及水路洋面贸易行走之处”的“管辖地方、水面之权”;强调了对于“中国之内治”,美国“并无干预之权及催问之意”。——P80-81
在《初使泰西记》一书中,志刚还记下了他对当时西方社会政治的观感,有一些颇有价值。如向美国总统递交国书后写道:“西国不讳名。故美国总统领专逊之名,国人皆通呼之。……因思讳名之典,始于中古;特为子孙自敬其先人,非欲其祖父之名没而无称也。故《记》有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及二名不偏讳、嫌名不讳之说。西国不讳,亦犹行古之道欤!”到西班牙访问时,得知女主衣萨伯已经逊位,志刚又有一段议论:“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故西国君主,治法不必尽同,而不敢肆志于拂民之意,则有同揆焉!”普法战争后的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日,志刚在柏林郊外游观,遇到一位布(普)国妇女。她问志刚:“中国亦爱其君上否?”且曰:“我国之君主,无不爱之者也。”志刚“闻此言而心动”,深有感慨地写道:“此言虽小,关系甚大”,“因布人妇有爱其君主之言,而其君已能取威定霸于欧洲”,“是国家安危之机,未有不系民情之爱恶者也”,“西国之炮大船坚,不如此言之可以深长思也!”——P85


 走向世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