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修养》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6-1
ISBN:9787214153408
作者:朱光潜
页数:148页

《谈修养》的笔记-第58页 - 谈羞耻之心

《新约》里《约翰福音》第八章记载这样一段故事:
耶稣在庙里布教,一大群人围着他听,刑名师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被拘的妇人来,把她放在群众当中,向耶稣说:“这妇人是正在行淫时被拿着的。摩西在法律中吩咐过我们,像这样的人应用石头打死,你说怎样办呢?”耶稣弯下身子来用指画地,好像没有听见他们。他们继续着问,耶稣于是抬起身子来向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就让谁先拿石头打她。”说完又弯下身子用指画地。他们听到这话,各人心里都有内疚,一个一个地走出去,从年老的到最后,只剩下耶稣,那妇人仍站在当中。耶稣抬起身子向她说:“妇人,告你状的人到哪里去了呢?没有人定你的罪么?”她说:“没有人,我主。”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以后不要再犯了。”
这段故事给我以极深的感动,也给我以不小的惶恐。耶稣的宽宥是恻隐之心的最高的表现,高到泯没羞恶之心的程度,这令人对于他的胸怀起伟大崇高之感。同时,我们也难免惶恐不安。如果这种宽宥的精神充类至尽,哦哦没不就要姑息养奸,任世间一切罪孽过恶蔓延,简直不受惩罚或裁制么?
我们对于世间罪孽过恶可以持种种不同的态度。是非善恶本是世间习用的分别,超出时间的看法,我们对于一切可作平等观。正觉烛照,五蕴皆空。嗔恚有碍正觉,有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无论在人在我,消除过恶,都当以正觉净戒,不可起嗔恚。这时佛家的态度。其次,即就世间法而论,是非善恶之类道德观念起于“实用理性批判”。若超出实用的观点,我们可以拿实际人生中一切现象如同图画戏剧一样去欣赏,不做善恶判断,自不起道德上的爱恶,如尼采所主张的。这时美感的态度。再次,即就世间法的道德观念而论,人生来不能尽善尽美,我们彼此都有弱点,就不免彼此都有过错。这是人类共同的不幸。如果遇到弱点的表现,我们须了解这是人情所难免,加以哀矜与宽恕。“了解一切,就是宽恕一切。”这是耶稣教徒的态度。

《谈修养》的笔记-第106页 - 谈休息

在世界各民族中,我们中国人要算是最能吃苦耐劳的。

《谈修养》的笔记-第52页 - 谈恻隐之心

罗素的这番话引起我的不安,也引起我有中国民族性的弱点想到普遍人性得弱点。残酷的倾向,似乎不是某一民族所特有的,它是像盲肠一样有原始时代遗留下来的劣根性,还没有被文化所文化洗刷净尽。时代的发展,无论何时何地歧视都存在,特权也仍旧存在。

《谈修养》的笔记-第20页 - 谈青年的心理病态

这题目是一位青年读者提议要我谈的。他的这个提议显示青年们自己感觉到他们在心理上有毛病。这毛病究竟何在,是怎样酿成的,最好由青年们自己做一个虚心的检讨。我是一个中年人,和青年人已隔着一层,现时代和我当青年的时代也迥然有别,不能全据私人追忆到的经验,刻舟求剑似的去臆测目前的事实。我现在所谈的大半根据在教书任职时的观察,观察有时不尽可据,而且我的观察范围限于大学生。我希望青年读者们拿这旁观者的分析和他们自己的自我检讨比较,并让我知道比较的结果。这于他们自己有益,于我更有益。
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大半固靠自己的努力,环境的影响也不可一笔抹杀。“豪杰之事虽无文王犹兴”,但是多数人并非豪杰之士,就不能不有所凭借。很显然地,现实一般青年所可凭借的实太薄弱。他们所走的并非玫瑰之路。
先说家庭。多数青年一入学校,便于家庭隔绝,尤其是来自沦陷区域的。在情感上他们得不到家庭的温慰。抗战期中一般人都感受到经济的压迫,衣食且成问题,何况资遣子弟受教育。在经济上他们得不到家庭的援助。父兄既远隔,又各为生计所迫,终日奔波劳碌,既送子弟入学校,就把一切委托给学校,自己全不去管。在学业品行上他们得不到家庭的督导。这些还只是消极的,有些人能感受到家庭影响的,所受的往往是恶影响。父兄把教育子弟当作一种投资,让他们混资格去谋衣食,子弟有时顺承这个意旨,只把学校当作进身之阶,此其一。父兄有时是贪官污史或土豪劣绅,自己有许多恶习,让子弟也染着这些恶习,此其二。中国家庭向来是多纠纷,而这种纠纷对于青年人常是隐痛,易形成心理的变态,此其三。
次说社会国家。中国社会正当新旧交替之际,过去封建时代的许多积弊恶习还没有涤除净尽,贪污腐败欺诈凌虐的事情处处都有。青年人心理单纯,对于复杂的社会不能了解。他们凭自己的单纯心里,建造一种难于立即实现的社会理想,而事实却往往与这理想背道而驰,他们处处感觉到碰壁,于是失望、惊疑、悲观等情绪源源而来。其次,青年人富于感受性,少定见,好言是非却不真能辨别是非,常轻随流俗转移,有如素丝,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社会既腐浊,他们就不知不觉跟着它腐浊。总之,目前环境对于纯洁的青年是一种恶性刺激,对于意志薄弱的青年是一种恶性引诱。加以国家处在危难的局面,青年人心里抱着极大的希望,也怀着极深的忧惧。他们缺乏冷静的自信,任一股热情鼓荡,容易提升到高天,也容易降落到深渊。一个人迭次经过这种疟疾式的暖冷夹攻,自然容易变成虚弱,在身体方面如此,在精神方面也如此。

《谈修养》的笔记-第33页 - 谈处群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流行的谚语把我们民族性的弱点表现得最深刻。”
在这个社会,有些会遇到功利的事,暴露出人的自私,推诿责任。对于这点同意书中对于我们的致命伤。

《谈修养》的笔记-第7页 - 谈立志

从前的青年人病在志气大小,目前的青年人病在志气太小,甚至是无志气。志气太大,理想过高,事实迎上头来,结果自然是失望烦闷。
很多时候,一个人制定一个的远大的方向无错,但是很多在当中会遇到挫折,而不能逃避,应该迎难而上,征服它。

《谈修养》的笔记-第64页 - 谈冷静

德国哲学家尼采把人类精神分为两种,一是阿波罗的,一是狄俄尼索斯的。这两个名称起源于希腊神话。阿波罗是日神,是光的来源,时间一切事物得着光彩显现形相。希腊人想象阿波罗恋林奥林匹斯高峰,雍容肃穆,转运他的熠熠生辉的巨眼,普照世间一切,妍丑悲欢,同供玩赏,风帆子动而此心不为之动,他永远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狄俄尼索斯要在生命幻变中忘却生命幻变所生的痛苦,纵饮狂歌,争取刹那间尽量的欢乐,时时随着生命的狂澜流转,如醉如痴,曾不停止一息来返观自然或是玩味事物的形象,他永远是生命剧场中一个热烈的扮演者。尼采以为人类精神原有这两种分别,一静一动,一冷一热,一旁观,一表演。艺术是精神的表现,也有着两种分别,例如图画雕刻等造型艺术是代表阿波罗精神的,音乐跳舞等非造型艺术是代表狄俄尼索斯精神的。依尼采看,古代希腊人本最富于狄俄尼索斯精神,体验生命的痛苦最深切,所以内心最悲苦,然而没有走上绝望自杀的路,就好在有阿波罗精神来营救,使他们由表演者的地位跳到旁观者的地位,由热烈而冷静,于是人生一切灾祸罪孽变成庄严灿烂的意象,产生了希腊人的最高艺术——悲剧。
尼采的这番话乍看来未免离奇,实在含有至理。近代心理学区分性格的话和它暗合的很多,我们在这里不必繁引。尼采专就希腊艺术着眼,以为它的长处在以阿波罗精神化狄俄尼索斯精神。希腊艺术的作风在后来被称为“古典的”,和“浪漫的”相对立。所谓“古典的”作风特点就在热烈、自由流露、尽量表现、想象丰富、情感深至,而全体形式则偶不免有瑕疵。从此可知古典主义是偏于阿波罗精神的,浪漫主义是偏于狄俄尼索斯精神的。


 谈修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