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兴亡史》书评

出版社:娄贵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05出版)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16125991
作者:娄贵书
页数:453页

武士,从神到鬼

在日本近现代史上,武士扮演了重要角色。新渡户稻造曾将武士道看成是日本精神的核心,认为理解日本,只能从武士道精神入手。在今天,“菊花与刀”已成日本形象的代表:菊花意味着敏感的美学精神,刀代表着武士道。其实,武士道是个被神话的概念,在西方文明冲击前,武士只是一个职业,与忠诚、奉献无关,早期武士照片大多目光呆滞、装束滑稽,很难看成是完美人格的代表。抬高武士精神价值,甚至升格为道,是为了应对外部世界的挑战。明治维新是一次集权的过程,在削藩中,大批武士失去生活来源,他们是曾经的既得利益阶层,要安抚他们,就必须在精神上给予补偿。此外,在明治维新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大批有远见、肯牺牲、重情操的武士,他们的精神是大变革的动力。其实,武士也是传统型知识分子,许多人当初也是抱定“尊王攘夷”的想法而投身明治维新的,可在现实面前,他们及时转向,相比之下,大清朝的士们却远远没做到这一点,真正推动洋务运动的,多是草根出身,绝大多数士甚至反对铁路、电报、照相术。是什么拉开了两者的距离呢?可以看到,清朝的威权远胜前代,读书人轻易不敢论史言政,只能在小学中盘桓,在几代热衷汉文化的皇帝的铁腕下,知识层被强制单一化,一切批评的力量都被彻底窒息。而日本则不同,大多数武士分属于200多个大名,相对多元化。当时日本主政的将军严禁武士与外邦交流,可萨摩藩私下却进口西方军舰,不少武士冒着杀头风险去国外学习现代炮术,黑船来航时,日本已有50名以上的翻译人才。相比之下,清朝与列强谈判只能依靠传教士的帮助。好不容易同文馆培养出张德彝等“人才”,可严复却发现,张德彝不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可他却是主力翻译……毫无疑问,“武士道”是人为建构的结果,目的在于创造一个中间层,以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这是明治维新成功的重要原因,而清政府却忽略了中间层建设,结果在两极分化的拉力下,走向土崩瓦解。然而,政治将手伸向社会,功利性地攫取资源,必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比如“下凌上”的坏习气,比如政策治国、运动治国的惯性思维,比如政商结合,比如制度监督缺位等等,明治维新过度依赖武士道,结果养痈遗患,始终没能建立起一个真正有约束力的文官体系。最终,武士道一家独大,逐一吞噬了原本就脆弱的多元化力量,当它迈向穷兵黩武时,已没有力量能阻止它的疯狂了。从武士道的视角反省日本近现代史,本书寄托深重,绝非那些猎奇、炒作之书可比。作为专业学术著作,作者在多方面对读者有所启迪,充分展现出真正历史写作的厚度与深刻。

一篇论文注水成的书

此书为社科基金课题项目。读之不免感慨,现在政府的项目经费如此糜费。首先本书已经严重跑题,改名“日本武士及武士道研究”较好。其次,书中一手资料匮乏,基本二手书摘,重复叠坳,精简删掉60%文字亦可成章。再则,既为专业严肃研究学著,就不要泛政治化,客观落笔,方有学术操守。以后这种政府项目文书可弃之,徒费钱尔。


 日本武士兴亡史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