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鬼

作者简介

中国第一本高级别原创心理探索杂志。


 胆小鬼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在逛stanza时突然发现了几本胆小鬼杂志,目前有06年12和10月份的以及07年2-9期以及11年1月份的,都写的很不错,推荐,并不是那种很无语很恶心的恐怖,恐怖的永远是人心,不过里面有部分文章有给周德东做广告的嫌疑,不知是不是我看的期刊刚发行不久的缘故
  •     横看成岭侧成峰文/非礼勿摸数月之后狭路相逢,我依然是个胆小鬼,《胆小鬼》却日渐茁壮。但是本着我一贯以批判为主赞美为辅的原则,抱着鸡蛋里挑骨头的想法,我仍然要大着胆子对《胆小鬼》进行一番不留情面的解剖。名家栏目。纵观当前恐怖文学创作队伍,徒有虚名者随处可见,实至名归者却寥寥无几。所以我对这个栏目一向持保留态度。出名易,为家难,再考虑盛极而衰的规律,成名后的作者,想长期保证高水平,其难度可想而知,相信搞文学创作的都会有类似体验。若再力求篇篇经典,几乎是霸王硬上弓了。依我之见,与其用所谓名家之噱头强撑场面,不若每期选一篇分量足够的中短篇作为头题,既保证作品质量,又不乏读者号召力,何乐而不为。大袖遮天的新作《雍容》。其实在看这篇小说之前,我先认真看了访谈《袖子里的乾坤》,很有感触。大袖一直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她的创作态度,与当下的大多数作者都是不同的。虽然同样把网络当作自己的写作和发布平台,但她不浮躁,不功利,始终潜心阅读,不以发表和出版为目的,对文本的追求大于对物质的欲望。这种平和的心态,对创作大有裨益。另外,她曾经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广告策划,这一点,在她的很多作品里都有不同体现,很多匪夷所思的创意,令人叫绝。《雍容》可概括为以下三点:1、 实验。全文分为六节,相当于六个课时,按照顺序,次第反映了一个人前后的嬗变。这种以课时制提炼小标题和关键词的文本实验,值得肯定和鼓励。2、 诡异。诡异是大袖遮天作品里的一贯特点。你永远无法想象她在下一节会写些什么,因为你很难跟上她那跳跃性的奇怪思维。3、 追究人性。大袖遮天多年来一直关注的是社会问题和人性,这在她的每一篇作品里几乎都有体现。比如《雍容》,千人一面,城市生活中人们表情的机械和虚假,这些引起过很多人思考的问题,应该是她创作本文的初衷之一。坚持还是放弃?相信抑或怀疑?这不止是魏洋一个人的困惑,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困惑。但我必须指出,我之前看过的大袖的很多作品,都比《雍容》要好。读《雍容》,我仿佛在读一个人的梦,在叙述上,略显混乱,感觉思路不是很清晰。或者说,创意有了,但是在执行的时候,体现出了事先准备的不充分。至少在这篇作品里我看到,大袖在两个方面做到还不够好:1、 她没有找到最精准简练的叙述语言;2、 她没有找到最适合阅读的叙述节奏。另外,“然而,为什么只有自己面红耳赤地站了起来?站起来的并不止自己一个人,但是其他的人,要么坐着,要么虽然站起来,但脸上仍旧带着微笑……”这一段,我看了几遍,始终觉得别扭。惊声尖笑栏目里有三个小段子,《她身上有个男人》,更像一个冷笑话,比较符合我的个人口味。相对而言,另外两个显得内涵不足,笑笑便罢。本期有小妖尤尤的两个短篇,一个是封面故事《情人劫》,一个是《第五个人》。在技术上,前者无可指摘,但创意无新意,看得出来写这样的小说,小妖已经驾轻就熟。《第五个人》前半截很吸引我,后面略显生硬。总体来看,小妖的这两篇作品,较之以前,并无大的突破,倒是叙述技巧上更为熟练。《保险杀人事件》,平常故事的写法,一些小包袱也抖得很好,但最后两节在情节上的转折显得突兀,看得出来作者想给出一个令人意外的结局,但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受到了功力不足的拖累。《尸降》,我将其定义为鬼故事。很吓人,直接效果就是,我在后半夜看完后,无法安然入睡。但我坚持认为,真正的恐怖作品,不是靠鬼怪吓人,也不借助尸降、催眠等这些寻常手法或道具,表面看起来很寻常,却不可深究,你读完往深里一想,便会越想越害怕。黑段子栏目,快刀的《手机》充分体现了他对短篇故事的驾驭能力日渐纯熟,但创意上没多大突破。肥丁的《宠物》,我觉得无厘头比恐怖的成分要更多一些。《断桥》和《后花园》,很抱歉,我读不下去。我愿意给“鬼友社”这个栏目较高的评价。主持人游医在“寒暄”和对话中都可爱非凡,直让我想起了一个词:活蹦乱跳(我居然想到这个词,为什么呢……)。这种风格应该坚持和发扬,应该很对《胆小鬼》读者们的胃口。鬼友刑文倩提的建议值得重视。很多人都是由读者而变身作者的,读得多了,就忍不住想自己动手写,但怎么才能有较快的进步呢?与其让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不如拿出自己的作品来,请他们挑刺,指出不足,指明方向,这样往往事半功倍。具体执行,建议那些立志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鬼友们自告奋勇,拿出自己认为不满意的作品(也不能太不满意)来,由《胆小鬼》编辑部每期选出一至两篇,邀请合适的人来进行剖析和点评,然后把原文和点评同时刊出。这样的效果非常明显,但要求不低:1、 作者要听得进去批评,哪怕这批评只是一家之言,未必完全正确;2、 负责点评和剖析的人必须敢于说真话,不敷衍不搪塞。夜半三惊栏目,三篇同题,前两篇意思不大,相较而言,小妖尤尤和墓碑上的猫合写的那篇,更为成熟。纵观本期《胆小鬼》,在栏目设置和用稿上已日渐成熟,整体水平比较均衡,但鲜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这就对编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厨师永远无法满足食客的口味。
  •     那是一扇什么样的门文/非礼勿摸我第一次意识到,有必要申明:此文所涉观点,仅代表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的好恶。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便罢。这么说,是因为我越来越明确地发现,我其实并不是《胆小鬼》杂志的目标读者。那么,我对这本杂志的所有观点,便都有可能是一种误读。比方说,我喜欢的文章,可能《胆小鬼》的大多数读者都不喜欢,而他们喜欢的,我偏偏看不进去。这种可能性非常大。安然问我,有没有看懂封面故事,我说懂了。她说就是啊,为什么很多人都说看不懂呢。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的。事情的真相是,微笑的孩子虽然习惯了微笑,但这个孩子的语言一向具有跳跃性,而且他始终关注表象背后的一些东西。他对此类事物的关注,以及他所持有的跳跃性叙述方式,都容易把读者弄晕。这倒还不至于无法读懂。只是,这个故事,和这个封面,我总是联系不到一起来。七根胡的《拨浪鼓》,和我之前读过的她的其他作品都不一样。当然,事实上我并没有读过太多她的东西。七根胡之前的作品,文字的美感和细腻,留给我的印象要深于故事。然而《拨浪鼓》不是这样。一个守墓的老头,因为听到了拨浪鼓的声音,死了,死的时候诡异地穿了一身红衣,手里拿着一个拨浪鼓;一个超级聪明的人来到了这座小城,他是冲着“拨浪鼓迷案”来的。然后紧接着又发生了一连串的“拨浪鼓杀人”事件,并且就在这个聪明人的眼皮子底下;聪明人设了一个局,引蛇出洞,令凶手自曝身份,最终真相大白……这真是一个很好的悬疑故事,整个故事的推进节奏都很快,可以吸引你一口气读下去,起伏跌宕,一波三折,总是在你认为柳暗花明的时候再次陷入山穷水尽。对于优秀的悬疑作品,这样的评价并不过分。不过,你有没有想到古龙,想到陆小凤?读《拨浪鼓》,引起我注意的不再是文字,而是故事的节奏;读到那个超级聪明的人来到小城,在酒楼上的对话,我忽然就想到了陆小凤,往后看,这种感觉更加强烈。陆小凤系列电影,我正好看了好几部,《拨浪鼓》的故事结构,与其极其相近;而在叙述风格方面,你也很容易找到古龙的影子。对于通俗小说,故事永远比语言重要。据我所知,《菩提美人》之后,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七根胡几乎很少进行恐怖小说的创作,而是把主要精力投入了影视编剧方面。我相信,在此期间她一定阅读和观看了大量悬疑方面的书籍和影视作品,并且掌握了部分技术要领。《拨浪鼓》便是一个证明。我想到一个同样做过编剧的同事的话:如果想锻炼自己编故事的能力,就尝试去做一段时间编剧吧。李异的《恐怖小说》,我不喜欢。不是故事编得不好,而是我不喜欢这种把作者把自己写进故事里的作品。诚然,作为一个有志于创作的人,应该进行多种尝试,并不是说不许把自己写进小说里,而是这种写法对作者的功力要求非常高。即,既能达到你作为一个作者的创作实验目的,还不会引起读者反感,让他们觉得你黔驴技穷了,或者有意卖弄。这种写法,有人试过,不讨好,现在李异也在试,我不知道别的读者什么想法,反正我看着很不舒服,感觉李异在以实验的名义堕落。不过说起来,这个故事编得还不错,虽然前面一截节奏缓慢,且让人一眼能看出作者设局的动机,但后半部分的节奏感和悬疑感都有所加强,增强了此文的可读性。《门》是一篇令我更加不喜欢的作品。开头第一句话“那是一扇黑色的门”,如果去掉,效果会更好。对于意境、气氛、以及节奏,都很有帮助。但这不是最重要的,这个故事的开头,仍然可以算作不错的,让人对整个故事以及后面的情节有了期待和种种猜想:会如何呢?但是接着我们就发现,故事的节奏严重拖沓,作者用大量的篇幅交代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就像在写随笔。最令人无法忍受的,是我在一天内遇到了两个把自己写进故事里的作者。如果说李异起码对内容和节奏都有着比较有分寸的掌控,那么《门》的作者,在缓慢的节奏已经逼得人想发疯的时候,马上又用更令你愤怒的事情使你崩溃。他也把自己写成了一个恐怖小说家,不同的是,他同时还是一个医生。李异在小说里所扮演的是一个胆小谨慎的恐怖小说家,至少他试图探讨一些深层次的话题。而《门》的作者,则干脆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有着坚强神经的恐怖小说家。当然,最后他否认了自己的这层身份。如果说,这个小说的开头营造了一种气氛,那么最后一节的文字,完全让前面的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这就是败笔。就当我要对本期《胆小鬼》失望的时候,《猫妻》给了最后一株稻草。虽然排版和用色这种美术上的低级让人在阅读这篇小说的时候视觉极其痛苦乃至于决定放弃,但逼着自己克服这种外在影响之后你会发现,这是一篇不错的小说。小说有两条线,一条是当下事件的发展,一条是对从前的回忆。两条线相互支撑,相互作用,不可分割。这篇短文的容量相对较大。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究竟对他的人生有多大影响?父母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去了解孩子并与他们交流?是细节对人的影响更大还是重大事件?小说还涉及到了我们所熟知的“虐猫事件”,这样在现实和虚构中的时空转换,会使读者有亦真亦幻的感觉,同时对小说的背后,也便容易有更深入的思考。现在胆小鬼之于我,成了一扇门。打开之前,我不知道门后面是什么,是惊喜还是失望。如果是失望,那我该说些什么,我说的这些话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想,每一期,《胆小鬼》的编辑们一定也在战战兢兢地盯着一扇门,那是一扇读者之门。杂志上市了,读者的反馈就会回来。他们觉得这期杂志如何?从读者那里传过来的声音,是赞美多一些还是责备多一些?现在的读者越来越专业也越来越挑剔了,编辑的眼里就会更大。其实,对于读者来说,又何尝不是每个月都盯着一扇门:这期《胆小鬼》又来了,是新面孔多一些还是老面孔多一些,是自己喜欢的多一些还是不喜欢的多一些……身份不同,立场不同,感受便不同,但对那扇门的感受,是大同小异的。(刊于2008年第六期《胆小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