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的诞生

出版日期:2016-2
ISBN:9787200116629
作者:冈田英弘
页数:219页

内容概要

冈田英弘,“东京文献学派”第四代代表人物,专攻日本古代史、中国史、蒙古史,在蒙古史领域成就尤受瞩目。193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5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系,因参与“满文老档”译注工作,年仅26岁便获得日本学士院会员的殊荣,成为日本学界史上最年轻的学士院会员。从1966年到1993年这二十余年间,任教于东京外国语大学,直到退休。主要作品有《康熙帝的信件》《成吉思汗》《世界史的诞生》《蒙古帝国的兴亡》《从蒙古帝国到大清帝国》等。
冈田英弘对于世界史的推广,与追求超越民族主义的新清史学派,同样强调消解传统历史书写中的东西界限,并试图从全球史的视野重新诠释东亚文明。美国新清史领军人物——哈佛大学教授欧立德是他的入室弟子。

书籍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1206年的天命—世界史从这里揭开序幕
成吉思汗
蒙古之外的世界
罗斯的公爵们
立陶宛人
东罗马帝国
阿尤布家族
西欧
统治世界的天命
历史是文化
没有历史的文明——印度文明
没有历史的文明——玛雅文明
对抗文明的历史文化
第2章对立的历史——地中海文明的历史文化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
被扭曲的神话
对立的历史观
《旧约圣经》的历史观
《启示录》的历史观
东西的对立
第3章 皇帝的历史——中国文明的历史文化
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的构成
五帝
东夷的夏
北狄的殷
西戎的周
西戎的秦
正统的理论
班固的《汉书》——儒教
正史架构的定型
正史架构的裂痕
正史的缺陷
第4章 创造世界史的草原民族
草原的游牧民族
中央欧亚草原之道
印欧人
匈奴帝国的出现
游牧帝国的理论
匈人的出现
罗马“帝国”的虚构
第二阶段的中国——鲜卑
汉语的变迁
第5章 游牧帝国的成长——从突厥到契丹
阿瓦尔人的出现
突厥人的出现
斯拉夫人的出现
突厥文字
西藏文字
回鹘人的祖先
中国的突厥人
契丹帝国
基督教传向蒙古高原
党项人
可萨汗国
罗斯人的出现
钦察人
第6章 蒙古帝国创造世界
《资治通鉴》的中华思想
金帝国
资本主义的萌芽
蒙古人的出现
蒙古的发展
伊斯兰世界的突厥人
征服欧洲
征服西亚
征服南宋
蒙古帝国的构造
蒙古帝国创造的各国国民
蒙古的继承国——中国
蒙古与儒教
清朝复兴蒙古帝国
蒙古的继承国——俄罗斯
奥斯曼帝国——民族主义
蒙古与资本主义经济
大陆帝国与海洋帝国
第7章 从东洋史与西洋史到世界史
日本史、东洋史、西洋史的三大领域
日本史的特征
中国型的西洋史
东洋史的失败
蒙古帝国让世界史变得可能
拉希德丁·哈马丹尼的《史集》
贡噶多吉的《红史》
杜撰的《元朝秘史》
《蒙古源流》
单一世界史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的解说
后记

作者简介

在冈田英弘看来,历史分别于公元前五世纪与公元前100年,诞生于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而创造历史这项文化的是两位天才。一位是东方中国,以汉文写下《史记》的司马迁,另一位则是在西方地中海世界,以希腊语写下《历史》的希罗多德。
司马迁的《史记》是皇帝制度的历史,叙述的是王朝更迭、皇帝变迁。在他所确立的历史叙述中,无论现实世界发生了多大变化,记述时都会尽量规避“正统”的变化。希罗多德所“创造”出的地中海型历史,记叙的是强国变弱、小国变强等命运的转换,确立了“欧洲战胜亚洲是历史的宿命”这样的历史观。
就这样,拥有历史的两大文明——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各自在创造出固有的历史观之后,在各自的地区里以各自的历史架构书写历史,直到公元十三世纪,蒙古帝国的出现打通了东西藩篱。随着蒙古军队四处征战吞没大半欧亚大陆,让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得以连接,两大历史文化首度接触。覆盖整个欧亚大陆的世界史从此变得可能,至此,人类文明方才真正进入世界史的时代。而这,也正是蒙古史的文明意义。


 世界史的诞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难得读到由一位日本史学家写的关于世界史方面的著作。本书作者冈田英弘是“东京文献学派”第四代代表人物。193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年仅26岁便成为日本学界史上最年轻的学士院会员。现在 风头正劲的美国新清史领军人物——哈佛大学教授欧立德是他的入室弟子。在日本史学界存在着两种历史文化的传统。在作者看来,而创造历史这项文化的是两位天才。一位是在地中海世界中,以希腊语写下《历史》的希罗多德。另一位则是在中国世界中,以汉字写下《史记》的司马迁。希罗多德创造出的是地中海型历史,它主要记述的是强国变弱、小国变强等命运的转换。因此,希罗多德建立起的是“欧洲战胜亚洲是历史的宿命”这样的历史观。而司马迁的《史记》是书写的是皇帝制度的历史,叙述的是皇帝权力的起源,以及权力传承给现在皇帝的原委。司马迁建立的中国型历史观是一种不承认变化的正统历史观,强调“天命”赋予皇帝统治“天下”的权力(即“君权神授”)。相对而言,希罗多德笔下的地中海文明是以变化为主题的历史观。而在这本《世界史的诞生》中,冈田英弘试图把上述两种历史叙述综合起来,寻找书写世界史的另一种可能,就是以中央欧亚世界为中心来叙述世界史。在作者看来,在十三世纪,蒙古帝国出现以前,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分别在东方和西方创造出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在他们自己的历史架构中书写着各自辉煌的历史。公元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大可汗,上尊号“成吉思•汗”,这标志着的蒙古帝国诞生。在作者看来,这也是世界史诞生的瞬间。这个帝国的诞生打通了东西方文明的藩篱。蒙古军队南征北战,吞没了大半个欧亚大陆,使得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得以连接起来,两大历史文化得以比较深度地融合,很多现代亚洲和东欧国家得以诞生。书中作者提出诞生于中国北部的资本主义经济,经由草原之道传进地中海世界,再传到西欧世界,从而揭开了现代的序幕。这种观点意味着资本主义起源于中国北部。这种观察是不是站得住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论证。这本篇幅不算很大的世界史非常强调蒙古帝国诞生的文明意义,大大提升东亚地区在世界史发展的影响力和作用。这样一种单一世界史的叙述是否能够获得学界的普遍认同,还有待于时间的考验。但无论如何,通过阅读这本著作,我们或多或少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簡體修訂版
  •     冈田学问驳杂不纯,观点刻意标新立异,证明一味浮皮潦草,过分抬高蒙古,消解中国中心,一会历史虚无,一会宏大叙事,符合姨淆。。。
  •     作者是大家,立足点是日本富强,暗藏兼吞分裂之心,但这不打紧,关于历史,知道再多也嫌少。
  •     以更宏观的视野看待历史。蒙古帝国为联系东西方的一大政治体系,其意义确实重大。
  •     独特的视点
  •     作者的观点很棒。地中海型历史记述是强国变弱,小国变强的运命转换;中国文明历史观强调的是正统,可谓一动一静、对立与统一,两者不相容。而作者巧妙地找到了两大世界史观的纽带:中央欧亚草原,蒙古帝国的存在让世界史变得可能。 不过,日本文明能撇开与中国文明的关系吗?
  •     冈田英弘这部《世界史的诞生》全部围绕蒙古帝国的文明意义展开。作者认为蒙古建国的开始是世界史诞生的瞬间,以这个观点颠覆了整个历史研究。这部书新意迭出,光是中国历史的重述就让人目瞪口呆。比如司马迁写史记,第一篇黄帝的事迹都是对应汉武帝的功绩;夏商周都不算王朝,只是武力较强的小国;班固写汉书,实际目的是为了推广王莽青睐的儒教。
  •     作为一本口袋书,并不比杉山正明的更好。也实在不能理解作者对于西欧与中国的历史观的偏见。
  •     气煞五毛,羞煞皇汉
  •     200页的书读了一个星期,沉迷lol真的完蛋。-_-# 这本据后记所说出版92年的书充满富有洞察力观点。当然也有不靠谱之处,尤其是资本主义起源那一块,仅仅以交子使用来宣称信用体系的建立,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太轻率了。其他类似的地方也挺多的。 但是看书不能盯着别人不足的地方,尤其是一本出版了那么久远的书。 其实这本书中许多的观点,搁到现在估计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这本书中关于地中海文明、中华文明的历史架构以及其影响 ,司马迁史记的意义,司马光资治通鉴的目的,游牧帝国与中原王朝的强弱势关系,蒙古帝国的意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
  •     作者的意思差不多是说,蒙古人东西扩张的历史形成了世界史。如果非要这么说,倒也可以。论点不同罢了。 http://zzs0371.blog.163.com/blog/static/67628812016526103411600/
  •     听说是岐山boss的枕边书,偷偷弄来看了看,竟然完全没有晦涩难懂的感觉。
  •     创造观点的才是大师,用严密逻辑论证老套理论的只是书蠹。本作显然出自前者之手。历史创造了今天的世界,这是最无可辩驳的事实,而能被学者们解释的历史,只不过是历史发明而已。
  •     不是很能服人,可能限于篇幅论述没有展开
  •     具体历史解读不可取,但历史观本身很棒,作为一个小册子,这样就可以了。
  •     虽然是本不很厚的册子,不过由于里面各种人种的名词,确实还是有些乏味。不过也是对世界历史的一个初步了解。对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的价值观有强烈的冲击。在汉以后,汉人真正拥有如此广袤的土地和统治如此多民族还是第一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孙文一开始提出的是“驱除鞑虏”。这也就更加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民族维稳成本这么高。因为我们不是一个移民国家,却有如此多民族。确实需要一个新的方式来凝聚起来,不然分裂在所难免。
  •     以草原民族为视角的世界历史的架构 理解世界历史进程的新途径 一部中国史 大半部都是狄夷统治下 包括李唐
  •     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可以串联起从长安到雅典的旅途,至于其中某些观点,一笑而过即可。想想nationalism不过是一百多年前才抬头的东西,当真十分微妙。
  •     有删节,有错误,否则真可以给五分,即使观点有些牵强,但也言之成理,对理解现代也有帮助。另外,感觉也有助于理解《冰与火之歌》的世界呢。
  •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之书。
  •     参与世界观的设定,是历史学家中做研究尤为有野心的一种方向,这方面又尤以日本学家为大宗,当然,讥为蜉蝣撼树也可,但剑走偏锋,总有他人不能及的独到看法。
  •     流水账式风格有些无趣,不过信息量足够到位,不少观点和论述也很独到犀利。确实能让人有耳目一新、思路得到开拓的感觉。
  •     #三观崩坏系列#
  •     日本处于东洋与西洋的夹缝之中,日本的学者为了自圆其说自己的认知矛盾也确实是绞尽脑汁,最后创造了蒙古世界史的论述。在这套论述之中,关于日本的话语主要是如下两点:日本自建国之后便光荣独立于世界边缘。明治之后则屹立于世界的中心,位接东西两大文明。从史实上来看也没什么不对,对既有观念的解构也颇为点睛。只不过其背后仿佛仍有一套中国式的天命叙述在作祟:我大日本国承接天命,万世一系。东西史共同交汇于日本,而日本首创世界史。
  •     之前听闻岐山大boss专门推荐过,听说已经出版了就买来看,天马行空的观点确实让人震撼。这才是历史学的想象力!
  •     BUG虽多,启发甚大。视角和制高点非同一般。对于西方宗教之源头和文明之诞生梳理甚清楚。如有历史的文明和没有历史的文明,祆教中的“二元论”“终末论”等对《启示录》的作用,多元化的宗教如何形成一神论,希罗多德的历史观和基督教的叙事传统,东西文化的对立与“弥赛亚再度出现,时间停止,历史终止”等问题,都令人深思。
  •     日本人研究蒙古史的,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学术水平太低,无法进行其他朝代的研究。本书作者也是这样,比如认为大禹是东南亚人(就差说说泰国人了),说司马迁是宦官(那您算不算鬼子呢?),水平真的真的真的是太差了。
  •     好书,振聋发聩。
  •     和中土的史书读起来感觉确实不一样。书很薄,信息量大。有观点,有态度。
  •     非常富有野心的世界史,逻辑性很强,让人脑洞打开。
  •     本书的史实错误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居然说《汉书》是为了歌颂王莽而写的……拜托你哪怕只读过《汉书·王莽传》也不至于写出这种东西吧……
  •     从蒙古到世界。
  •     观点有意思,具体事例脑洞真清奇,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看观点吧,具体的分析好多问题。。。。。
  •     非常牛逼的一本书。读完了。
  •     空间是容易掌控的,但描述时间需要用空间来进行转换。突破某种中心史观的意义就是在于将所在的历史放入整体的时间观念之下,尽管世界可被分为各个时区,因地理差异必然存在时差,但是整体历史的发展是由各区时交汇而来。全球史或世界史的观念即是以一种兼容并蓄的态度,比较地方区时达成统一共时。
  •     漫长的出差路,终于把这本看起来很薄的大书看完了,其中关于政教关系的隐线很有意思。
  •     作为一个不太纯正的蒙古族,看完以后也觉得实在太高抬蒙古了,很多地方明明就是强词夺理、踩一捧一。开明的元朝大汗包容了朱熹的理学,于是理学便成了蒙古的遗产?还说十五世纪金帐汗国只是转移到了克里米亚并没有灭亡,完全不提当时的克里米亚汗国已经被土耳其人打败、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事,还因此得出蒙古人统治了罗斯500年以上,这又是什么逻辑?关于蒙古帝国开启了世界史的观点还是赞同的,但真的没看过比这一位还要不客观的史家,差评。
  •     看似漫谈的文库本,实则选取了根本史观作为标靶,博取群书,以中央欧亚大陆的核心概念,重建世界史史观。作者贯通古今中外,脉络为之一明,眼界为之一开。若能佐以历史地图,读之更易,不然太考验构图力和回想力了。
  •     要在短短的篇幅介绍世界史的流程难免会流于走马观花,冈田的学问予人杂而不纯的感觉,看来在日本研究蒙元史的学者中与他持相同观点的不乏其人,此前在大陆出版的杉山正明便是一例。书中有几点须予以驳难:一、夏非东夷,商非北狄;夏朝就算没文物出土,我们也知道是由华夏族所创立的,却无故弄出个“东南亚系统”,而商朝先祖更被说成北亚的游牧民族,真叫人啼笑皆非,作者对上古三代史的隔膜可见一斑。二、李唐皇室的血统属胡汉并存;李初古拔与李买得父子是否李唐的先祖一直存疑,作者毫无根据就断言李唐皇室只留着鲜卑人的血统,不曾考虑到在北朝出仕的汉人起胡名是很正常的事。三、对汉文化遗产选择性失明;作者过分强调蒙古帝国所留下的遗产的重要性,孰不知汉文化对元朝的影响同样巨大,如魏朝以降的九品中正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元朝照样沿用。
  •     对世界史的另类解读,把今日世界之格局视为蒙古帝国的遗产,一些观点颇具启发,当然也不乏争议。史料方面比较泛,篇幅也不长,算是提纲挈领之作,作者作为蒙古史名家,当有更加重磅的力作待引进。
  •     口袋书写成这样真是大视野。。。老王加持有功
  •     挑战三观的书,前面还觉得是种全新的思考方法,越往后看越不对,这样的书在国内也能出实在是个奇迹。不过这些惊人之语也很难说服人啊,明初建制沿袭元朝如何就证明整个体制都是蒙古人的遗产?林丹汗的投降怎么就算给满清继承了?感觉是结论多余证明的文章,不能服人
  •     有关史实的部分总是大同小异,但对于历史书写的视角确实各有不同。本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虽然结论不一定完全具有说服力,但至少提供了另一个思考的方向
  •     观点独到大胆,认为现在的历史皆以中国和地中海为中心,其他的历史皆从二者中独立或与之对抗而形成,而蒙古一统欧亚大陆,使统一的世界史成为可能。但是,蒙古一统欧亚在人类历史上已算近晚期,而且他们只征服没有建设,且很快消亡,觉得作者夸大了蒙古在人类史上的地位,只是为了找到一个世界史的联结点而选择了唯一的蒙古。
  •     对于事实有很多的不严谨,日本人写的历史总有种脑洞大开的感觉。不过也正是里面所说的对正统观念的摒弃,确实才能看到平时很多理所当然的事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一样。
  •     一种思想历险
  •     日本学者的世界图景想象
  •     与杉山桑庄谐并重的文风相比,本书有些枯燥,尤其罗列游牧诸部迁变,也可能因为口袋本篇幅所限。核心观点上,确实与杉山桑互为印证,甚至更加明确地反映出东瀛游牧史学的史论与政治立场:第一,反西欧史学与中原史学的地域观和正统观,西欧民族国家史观是首敌;第二,反现代主义旗帜下的意识形态帝国,尊历史国家与族群,以前的敌人是马列主义苏帝,现在的敌人是民主主义美帝。杉山桑侧重第一个层面,冈田桑则在本书第一章就直言美帝是“没有历史”。蒙元史的具体论述细节上,也有不少自鸣得意的爆炸观点,比如,资本主义实际产生于蒙元时期的中国北部,有两个层面意涵,第一,实质的资本主义经济运作体系产生于此,第二,蒙元形成的大一统欧陆市场倒逼西欧国家被迫转向海洋市场。
  •     对游牧民族发展史的梳理简直吊打对史实不扎实的读者。即便是史实都清楚,缺乏大历史视角也照样被灭成渣。本书有bug,翻译也有很多问题,但是主要观点还是清晰的,大陆审查的尿性又删了不少,好歹从网上看到了全篇,也是中国特色。其实要说颠覆,从冈田英弘的弟子欧立德领军的“新清史”那里已经领略了不少。本书最大的意义其实是提供了一种史学研究的新范式,突破旧有的视角,将眼光放长远。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受限于自我所在的环境一直是人类思考的硬伤。而冈田英弘将时间和空间并入史学的研究思路,无疑赋予历史新的涵义,而在此基础上的国家、民族,甚至是意识形态都面临重构的困境。我倒并不完全接受他将蒙古帝国作为世界史的开端,但也意识到将固有观念抽离现有史观的困难和重要性。另,冈田的立场还是比较超脱的,用左右来界定未免有失偏颇。
  •     另一个角度看历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