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的浪漫

出版日期:2015-2
ISBN:978720812650X
作者:马振骋
页数:121页

内容概要

马振骋,1934年生于上海,法国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的大地》(1981)、《小王子》(1989)、《要塞》(2003),波伏娃的《人都是要死的》(1985),高乃依的《贺拉斯》(1990),萨巴蒂埃的《瑞典火柴》(1994),米歇尔•德•蒙田的《蒙田随笔》(部分,1997)、《雷蒙•塞邦赞》(2006)、《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卷,2009),克洛德•西蒙的《大酒店》(1999),杜拉斯的《如歌的行板》(1999)、《毁灭,她说》(1999),《罗兰之歌》(1999),纪德的《田园交响曲》(1999),昆德拉的《慢》(2003),洛朗•戈代的《斯科塔的太阳》(2005),莉莲安•古戎的《嫁给风的女孩》(2008),弗拉基米尔•费多洛夫斯基的“俄罗斯三部曲”《独特的俄罗斯故事》《圣彼得堡故事》《克里姆林宫故事》(2010),阿明•马洛夫《迷失的人》(2014),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2014)。
此外,出版散文集《巴黎,人比香水神秘》、《镜子中的洛可可》、《我眼中残缺的法兰西》等。
2004年,《小王子》一书在香港被评为“十大好书”;2009年,《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卷)获得“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并被评为“2009年度十大好书”。

书籍目录

巴黎左岸轶事
“奥德翁尼亚”的两家书店——献给尚未开业、已经关门和在风雨飘摇中的书店、旧书店和书摊子
乔伊斯的女兵部队
《尤利西斯》的七年战争
巴黎有两座山
蒙马特尔高地上的洗衣船
法国画坛的第一批绿林好汉——印象派的诞生
艺术家剪影
他悄悄来,又悄悄走——梵高在法国
高更与梵高的南方画室
画尽女人身上的风光——毕加索的色情画
被卷进盗窃案的诗人与画家
马尔罗的传记与传奇
“采访是白痴的对话”——萨冈访谈录
写作是一种恶习,也是一种德行——萨冈还是谈起了自己
译笔如水
翻译莫言,莫言翻译
句子是泥做的,单词是水做的
不走牛奶路,可唱天鹅曲
理论不理论的问题
他是谁,这是哪里?——人名地名翻译漫谈
那些美好的书
法兰西的第一部史诗——《罗兰之歌》
“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代《蒙田随笔全集》序
蒙田空前不绝后
蒙田的《意大利之旅》
诺阿诺阿,我的塔希提——高更晚年的天堂
逆风而飞的作家
今夏,我们与《小王子》再次有约——在东方艺术中心的演讲稿
法国最美丽的小说之一——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
《迷失的人》译序

作者简介

马振骋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翻译《人的大地》开始,到如今,译作累累,至今笔耕不辍。他深谙法国文学和艺术史,对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生平掌故了解深入,流于笔端时,常常让人误以为他就是法国文学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史料和“八卦”趣闻,信手拈来,他就像那些文豪艺术家的知心朋友。这本《误读的浪漫》,正是他多年来浸润法国文化、文学的精彩小结。全书为四辑,分别为“巴黎左岸轶事”、“艺术家剪影”、“译笔如水”和“那些美好的书”,集中代表了马振骋老师法国文学、文化的功底和风格特色,儒雅有度,诙谐幽默,趣味十足。让我们在阅读中跟随马老师的文字,慢慢踏入这片在文学、艺术史上出现了无数闪耀名字的国度,在比甜美的浪漫想象更为复杂的现实中触摸法兰西更加真实的生命底色,感受比浪漫更为深沉的力量。


 误读的浪漫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本文开篇就以吸引人的莎士比亚书店渲染氛围,我也是欠了太多阅读债,如今那本优雅的《莎士比亚书店》买来好久,还没有来得及读一页呢,让人心仪的书和书店,这本薄薄的书里竟然也会有其花絮,算是我对本书兴味盎然的缘由之一。这个书店汇聚了一些闪闪发光的名字:乔伊斯、庞德、舍伍德•安德森,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布莱尔以及希尔达杜利特,哪一个说出来都是重头戏文学人物,也很该书店配得上这个名字。文学书店本来就是凝结着理想的地方,而莎士比亚作为一家穷人银行就更是如此,加上不久前读过海明威的《不固定的圣节》,多少与其内容有些联系,当时的海明威也是著名的穷人之一,那这个书店也成为过他的银行。然而作者的提法:“然而受西尔维亚之惠的还有名气更大的詹姆斯■乔伊斯”,把乔伊斯放在海明威之前,这也许是某个年代的事情,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乔伊斯被认为是高冷,小众,虽然名气很大,读的人却不太多,读得懂的人就更少了,而海明威则更是广为人知。正是这些伟大的作家的故事把这个书店演绎成了一部传奇。但“西尔维亚”这个词总让我联想到我喜欢的女诗人普拉斯,只单独说这个词时总要让我搞混。当然里面讲到乔伊斯与西尔维亚之间的恩怨,总让人有些不快,但无论多么伟大的作家,作品与人格总不能混为一谈,再者伟大的作家也过的是凡人的生活,只要是真正的尘世中人,都不会完全是个圣人,有时候甚至与圣人相去甚远,所以我只看《尤利西斯》这部作品,对于其背后的沟沟坎坎就少谈了,既然有如此多的波折,就更值得珍惜和阅读了。伟大的艺术家个性总会是多姿多彩的,毕加索也不例外,本书作家可是写得妙趣横生,让人读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毕加索,读到伟大画家们曾经窘困的生活,那个时候本人也正处于极度经济压力之下,竟然以其自励,总觉得快要到转机的时候了。再怎么困难,也比当年的那些艺术家要好得多了,比如他们那可怕的住家“洗衣船”,没有家具,没有用具,只有几堆报刊当床和桌椅以及被子,我买凉鞋爱“波西米亚”风格,但我心中的“波西米亚”不过是一种小资的生活,哪里想得到象狐狸逮鸡一样的“波希米亚式”艺术家们的生活,正是在如此的困境和似乎毫无希望中,毕加索的玫瑰时期和立体主义在此崛起,都是一些对自己和自己的艺术充满信心和乐观的人,深信有朝一日一定会出头,而诗与画从古到今不管东方还是西方都是相通的,如毕加索说:“诗人与画家轮流相互影响的时期开始了。”,其实应当说是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吧,就说本人吧,也是真正爱上诗以后才爱上了画。所以对本书里描述的诸多画家中,最爱的是具有诗人气质的莫迪里亚尼,也许正因为如此,看了他的传记电影的简介,觉得不是我心目中的那一位,就一直没有想去看这部电影,但一直强调要客观与理性的我,也肯定迟早会去看的。作者对文学翻译的理论也是我赞同的,我强调一定要忠实于原文,如果真的忠实了,原文有诗意,有深意,就一定能表现出来。
  •     我是日语翻译,平时多看日语书,接触日本文学较多,而涉猎法语文学真真寥寥无几,即便广为流传的名著都读得不多,也不知从何下手。总怕入错门,进错道,看歪了。虽说法语看的不多,但我知道马老师。。偶然发现马老出了这么一本随笔集,且不如就看马老如何“推荐”的吧?全书分为四个篇章:巴黎左岸轶事,艺术家剪影,译笔如水,那些美好的书。第一篇章,提述了巴黎这座艺术文学重镇,在那些层出不穷的大事件的年岁里,发生的一些“边缘外”,并不太为人知晓的轶事。个人对法国文学并不十分了解,但这一章也让我涨了不少知识:例如,莎士比亚书店与“对面”书店的深厚联系;《尤利西斯》艰难的出版历程。其中最感兴趣的还是个人最爱的印象派。本人最爱的是第二和第三篇章。而第四章是马老师的“推荐书目”。说句老实话,之前并没有系统完整地读过蒙田,更别说仔细了解他的生平了。而本章中用了两小节内容对蒙田的一生做了回顾,让我爱上蒙田!同为翻译人,对马老师在第三章中提到翻译方面的内容比较留意。“句子是泥做的,单词是水做的。”“读有字数,却要识没字理。“觉着翻译这回事,确实要听”老人言“,量的积累才有质的真体会。感谢马老师整理的这些被大众忽略了的“豆知识”,让我们更加确定,任何事物都像多棱形物体般不只有浅显独断的一面,不同时间下的“光照”在不同角度上的呈现,都让物体本身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画面,而我们,作为观者,站在物体外的位置不同,难免对它有所误读。而正是这份误读,才让这个世界多姿多彩,不是吗?“误读的浪漫”:误读也许会造成一种“错误”解读,但可能这样一种解读会迸发出一些新的意义、思情,是始作俑者们不曾预料却可能意外收获的“好事情”,从而引发全新的思路。如此想来,误读不就是一种浪漫吗。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非常喜欢的文艺类读物
  •     总觉得文字怪怪的。在高三考完试的自习晚自习,就着窗外商业区的灯火,看完的书。在本以为可以阅书千百却忙的没名堂的大一留下。
  •     艺术家们的日常
  •     "有人說:一千個人讀莎士比亞,有一千個莎士比亞。還有人說的更絕:一切閱讀, 都是誤讀。/ 繼而一想,這都是在說對同一件藝術品,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在這些理解中必然有正解與誤解,這遠遠超出作者原來設定的期望值。這也使一件經典作品可以千秋萬代欣賞下去。/ 作家下筆時感知的東西,其實也是有限的。但是他的敘述一旦落到紙面上,觀眾對它的感知則是無數的。愈是深刻複雜的作品引起的感知也愈多。放入了讀者感知的作品,比作者原先的作品包含了更多內容,於是也就產生了“一千個人讀莎士比亞,有一千個莎士比亞”的說法。""
  •     就知识性而言有可读性,但作者的个人风格没有多大体现——斗胆多说一句——也许是没有形成
  •     《带一本书去巴黎》是想象中的巴黎,而马爷爷这本小书则是我回忆中的巴黎……当我终于可以平静地面对她
  •     作者学识渊博,考证缜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