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未來

出版社:花千树出版社
出版日期:25/9/2006
ISBN:9789628884827
作者:張五常
页数:142页

内容概要


如何再看中国二十年?
先说来龙再论去脉
从大包干到输清光
从贪污到通货膨胀
铁总理的故事
第二阶段的工业发展
人民币的历程
回顾感慨,前看忧心
让我先覆高斯
工业第三阶段:月是故乡明
马歇尔的注脚与中国的运情
公非公、私非私的困扰
中国制度再阐释:覆侯运辉
中国的土地使用
学问发展的困境
中国制度再阐释:覆萧满章
中国今后二十年
扶农大纲说
关心挥洒处之泰然
附录
还不是修宪的时候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书的序言,是一本专栏文章的结集。不是百鸟归巢那种,而是刻意地在专栏写一系列有连贯性的文章,然后结集成书。二十多年前我有两本这样以一个大题材写一系列文章而结集的书:《中国的前途》与《再论中国》——文章是先在《信报》发表的。都很成功:自己满意,畅销,认真读的人多,有些北京朋友甚至认为对中国的经济改革起了点作用。其后一九九三年,要带佛利民到北京会见江总书记,那里的朋友要求我写一系列评论中国经改的文章,带到北京去。我于是写了《中国的经济革命》那系列,文章不多。这本小书价格相宜,销量高,但因为迫着动笔,时间不够,文章的重量就比不上此前的两本了。
《中国的未来》是今年三月底起在《南窗集》发表的关于中国的一个大题材的系列文章的结集。动笔前就有这样打算,但不敢肯定,因为文章不易写,没有信心可以写出一个可读的整体。毕竟写完了,而考虑到题材的困难,自己满意。原来共十八篇,但隔了一期发表《扶农大纲说》,认为有关而重要,于是编为十八,原来的十八改为十九。此外,这结集加了一个附录,是二○○四年一月初写好、二月十六日在《信报》发表的《还不是修宪的时候》。这篇长文重要,因为有先见之明,首先提到中国的地区竞争制度独步天下。
我为解释这地区竞争制度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而终于得到完整的解释,要靠两个因素。其一是地方政府的朋友有问必答,绝不隐瞒,有关的文件有求必供。其二是自己在经济学上作过研究的学问,刚好与今天的中国地区制度有关。没有作过类同的研究,我不可能成功地解释这制度。
在「中国未来」这系列中,有五篇是解释上述的地区制度的。不厌其详,用不同的角度反复申述。侯运辉与萧满章等懂经济学的朋友投诉有不明之处,高斯也要求我再解释。高斯不懂中文,他的助手译了一篇给他看,他认为重要,要求我详述。其后他两次要求我用英文写出来。七十岁还能解通中国的达文西密码,宝刀未老,上述朋友的投入有助焉。
说过多次,中国的地区竞争制度妙绝天下。读到北京提出的改革地区的一些建议,感受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搞出来的制度是那么优越。以五篇文章解释,最后一篇写得萧满章说完全明白,于是心安理得。解释得清楚,北京当局应该知道哪方面可以改进,哪方面不要动,算是作出贡献了。至于北京的朋友读不读我的文章,或听不听我的解释,则不能顾及。不应该顾及:北京要怎样做是他们的决定,书生之见只是书生之见而已。
不是书生之见那么简单。是科学之见。经济是一门科学,可以解释现象。解释现象的发生——即是解释为什么会发生——与推断或推测现象的发生是同一回事。说过了,预测与推测不同。前者要靠水晶球,或看风水,后者则要指明在怎样的情况下某些现象会出现。简言之,这里说的「情况」就是经济学说的局限条件了。科学逻辑称「验证条件」,经济逻辑称「局限条件」。
我坚守的从史密斯传统发展下来的经济学,指定局限条件的转变是推断现象发生必需的。很困难,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局限条件的变化多而复杂,不容易简化,更不容易拿得准。其二是局限条件的转变要与真实世界发生着的大致吻合,不可以子虚乌有地作出来。不容易,但如果掌握到真实世界的局限转变的重点,基础理论——主要是需求定律——运用得宜,经济解释或现象推测可以很准确。原则上可以万无一失——实证科学应该这样——但面对世界的复杂,拿不准局限转变的要点,理论掌握不足,失误频频似等闲也。我自己是幸运的。过于高举自己是人之常情,在经济现象的推断上,我对自己的准绳有点自豪。不是没有失误,而是命中率高。对需求定律的掌握自成一家,前无古人,而对真实世界的局限变化的观察,不遗余力近五十年了。
一九八一年我推断中国会走市场经济的路,反对的行内朋友屈指难算。最亲近的巴赛尔也反对,但认为我的理论天衣无缝,半点错漏也没有(见拙作《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的第三章)。问题是当时我对中国的局限转变是否看得准。一天晚上,无意间,我把中国改革制度的交易费用一分为二:知道市场运作的讯息费用与说服既得利益接受改革的费用。一九八一年,看得清楚,这二者正在下降,没有理由不继续下降。
重读当年对中国改革的推断,给自己打一百分。可惜当时不同意的师友那么多,自己不敢推断细节。话虽如此,当时我写下,中国改革最困难之处,是有垄断权的国营企业。
今天看中国未来,远比二十五年前复杂了。形势好,发展动力九十分。然而,明显地,一两步大错会败下阵来。地区制度可以小修,但不要大改。这方面我有信心。货币制度大致上要坚守朱镕基划定下来的,千万不要改走欧美的制度。这是说,人民币要坚守一个固定的锚(虽然我认为以一篮子外币为锚不是最佳的选择),不能让人民币大幅升值。这方面,虽然支持升值的言论多(包括北京的智囊),我也有信心。写了数十篇文章解释,北京不可能不知道,人民币大幅升值,农民的生活不容易搞起来。改善农民生活是今天北京政策的重点。说过了,这方向不可能错。不能大搞福利经济:小搞可以,大搞完蛋。这方面也不会是大问题:在目前的制度下,大搞福利,地区不会接受。
国际政治不论,战争或恐怖活动我是门外汉。我不同意佛利民不久前说的:中国不搞政改,早晚会有大动乱。佛老没有跟进这些年中国地区的政制改革。改了很多,有好有坏,好多于坏,我不是专家,不敢多说。要说的是外人看中国的政治制度,永远只看北京,是大错。权力下放了那么多,很多方面北京要管也管不着。说过了,中国的制度自成一家,我们不应该戴着有色的「民主」眼镜看。
今天最头痛的问题,是宏观调控。这个通胀低(约年率百分之二)的经济「过热」的头痛,除了中国,历史没有出现过,其它国家求之不得也。我不知何谓经济过热,但北京的处理手法多而常变。老实说,他们的经济专家(好些是朋友,一些跟过我这位大师)的分析与言论难以恭维。有点搞笑,有点发神经。会另文跟他们搞笑一下,与这结集无关。有关的是北京的宏观调控会不会把中国的发展杀下马来。机会不高,因为北京不会那样蠢,见势头不对还要调控下去。问题是一不小心,「调控」过度,把经济搞垮,翻身不易。另一方面,动不动就宏观调控,调来调去,对投资者的意图与信心肯定有不良影响。这是影响了投资者的前景预期,对经济可以有很大的杀伤力。困难是预期的形成,经济学到今天还没有掌握到解释。如果北京的宏观调控重复又重复,甚或变本加厉,促成了无可救药的不良预期,经济一蹶不振,翻不得身,会是见笑天下的大悲剧。经济逻辑说可以发生,虽然历史没有出现过。
为恐读者不买《中国的未来》这本书,书内的重要推断,这里不谈为上也。


 中國的未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之所以读到这本书,乃是在豆瓣读书闲逛,见到某个书友极力称赞张五常其人,称其为关于中国经济方面最佩服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依稀记得,在早些年的某段时间,张五常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大约是比较高的,于是百度之。待看过张先生生平介绍,我对其是颇为不待见的,主要在于离开美国的部分。在我看来,一个学者,可以有不同的政治理念,可以有不同的科学道德观,但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因为投资入股的古董店卖假古玩及瞒税被美国通缉,事涉诚信,难以令人对其评价太高。当然尽管如此,仍然好奇于其作品以及成就,例如《佃农理论》《卖橘者言》以及《蜜蜂的神话》。本意是想下载《蜜蜂的神话》来看看的(其实以之翻译为蜜蜂的神话,未必妥当),结果新浪爱问阴差阳错,下载的书从头到尾也未见半只蜜蜂,回头搜索,原来是《中国的未来》。从题材上看,书是随笔集,并非论著,自然没有艰深的知识与详尽的论证,大略类似于如今某些财经名博结集出版。查到书是2006年左右出版的,似成稿于2004年之后,但后记是2009年前后的,大约也不算遥远。以理科尚且时时挂科的外行身份,自然不敢妄议这本书如何,但即便以外行读来,仍然不免腹诽,文章读罢收获不多,反而好似为了营养吃一大块牛排,吃完肚子没饱,满嘴却只觉得一股泡面味道。具体说到书文,大约有几个特点,让我想起一两年前电视上频繁露脸的股评家嘴脸:最为显著的,就是不断的吹嘘自己,大体无非我的理论多么正确,关于中国经济的研究,关于经济解释,数十年无人出其右者,功力之深世所仅有;或有我多年以前就同北京的朋友如何如何说,因我的原因,诸多政策被坚定的执行或坚决的终止了;或高斯先生如何肯定我,诺奖得主如何佩服我,哪位大师曾被我指出对中国经济了解不足,等等。即使是在其与高斯的书信往来中,亦不遗余力不计字数的回忆某时你曾夸我如何如何。与其让我相信这是一个大师关于学术的随笔,不如让人觉得倒像某个有着历史而过气近于朽的老鸟,不断伸嘴舔舐自己光泽不在的羽毛。其二,大约是对中国经济不遗余力的鼓吹。中国的经济制度,历史没有,天下最好。建国初始,以等级界定权利,好,可以减少租值消散;改革开放,高干子弟倒卖批文,好,是为了以资产界定权利取代等级界定权利,可以让其自下而上的推行更加顺利;公立人员利用公共资源找外快,没问题,是体制的一部分,要照顾;毛搞公社也好,邓搞改革开放也好,朱搞货币改革和宏观调控也好,但凡高层推动,没有不好,非但没有不好,兼且独一无二。凡有诟病,如贪污、侵犯私产等等皆为虚妄,撇开沙石,皆神来之笔。但实际是否如此,相信平头百姓感触更多。其三,以中国特色解决各种问题。朱镕基的货币改革,为何无需考虑币量问题,特殊制度;地区竞争为何能超出其他地区,中国特色。凡此种种,全文上下,不绝于缕。全书看罢,大致而言,最重要的讲了两点:一是佃农理论看中国经济,县之间的地区竞争;二是由修宪而带来的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通过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来偷换概念。以佃农理论来说,张氏认为,中国地区竞争的基本单位是县。县为地主,靠出让土地的使用权获取租与税。具体而言,一是卖地收入;二是增值税,同土地使用者之间通过佃农分成征收,然后在上交之后提留;三是另外的营业税所得税。各个县如同地主之间互相竞争招商。由于成本是固定的(征地费用+六通一平),获取更高的收入就是竞争的原动力。而张氏否定马歇尔注脚,认为佃农分成的分成率可以变动,县里可以通过便宜卖地、白送土地甚至送土地再加减免未来税收分成来提升竞争力,再通过将来在增值税中提留的25%来弥补,最终实现租值最大化。但是这里其实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县的决策人、招商来的企业、县的居民、外来打工者的利益,同县的整体利益是共同的,而且是长远的。张氏认为,如果有个环节做不好,决策人会被罢免,企业、居民、外来工会离开,所以每个县内努力的方向是共同一致的。但是实际上,这个注脚成立不成立呢,不问可知。在一个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有几种方式打破这个假设呢:一是政府可以改变成本来提升收入,六通一平成本想压缩有困难,但是征地费用想压缩,方法有很多;二是决策人的利益是可以与整个县的利益相背离,作为地主尚且有败家子为了享受败了家,而决策人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手段(例如以牺牲环境、降低最低工资标准或默许某些实际违法的产业)来吸引,在短期内大量卖地或者高价卖地实现任内租值收入较高,以这样牺牲整体利益的方式 获得提拔,实现自身的政治利益,也就是政绩工程,也可以通过低价卖地获取回扣的方式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三是原本可以保证上述情况不发生的保障,公司和人员的流动,因为公司搬迁的成本和人员户籍的限制导致很难实现,利益受损者也不能罢免决策者,最多只能信访。由此而来,土地租值的最大化不再是唯一的目的,甚至不再是目的,则佃农理论和地区竞争的基础轰然崩塌。同时不由想到张氏所说为何国外同样有地区竞争缺不如中国激烈,波音总部从西雅图搬到芝加哥,西雅图市长也就叹息一声却不举起招商引资的大棒。概以为,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国外并非不竞争,而是在一定量且充分的竞争之后,租值基本趋于平稳,个别公司的搬迁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其他公司迁入,或土地的再开发甚至回馈在环境上的影响来抵消,所以不是不争,而是成本和收益相对稳定情况下,既不容易靠压低成本来争,也很难为指望实现爆发性收入而争。以私有制来说,张氏认为纵观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对私有制(主要是土地的私有制)仅规定保证资产的使用权、收入获取权和转让权,并自吹首倡买卖土地。结果如何,不言而喻,在一个没有契约精神的条件下,做合约推断,结果就是个大悲剧,也导致整本书里多篇文章里的看法,在几年后大致成为笑话。经济盲看经济书,大概效果就是如此贻笑方家。有机会可能会朔其源头进一步了解一下新经济制度。但是指望如书名一般通过此书追问中国的未来,确定肯定以及一定是要失望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月是故乡明
  •     張五常八十年代寫中國改革未來的文集,以阿爾欽——科斯產權經濟學的角度論述。
  •     敢问路在何方?
  •     来听无常嫂嫂 叨叨吧
  •     开始读张五常的第一本书,深深吸引,引人入胜。比较通俗易懂的大家风范。
  •     文章结集。秒看。。张老的东东已烂熟于心矣。
  •     「中国未来」和「中国经济制度」内容重复,我都认为和五常80年代著作水平相去甚远:通篇自诩为学家的张五常,分析中国经济之时,刻意淡化缺点与不公(盛赞增速而忽视M2,还大肆表扬"币值稳定"的"政策"),而对贪污、腐败的内容更是匪夷所思。此两作背后并非政治社会白痴可解释。
  •     中国奇迹的原因:其一地区竞争制度,包括中央到省,省到市,市到县的层层转包;套用佃农理论可提高效率;其二朱的货币制度,未详
  •     豁然开朗!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中国的未来在农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