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庙会稳态性研究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03469404
作者:蒲娇

内容概要

蒲娇, 1982年6月生于山东淄博。2007年考入天津大学,师从冯骥才先生,主修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在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木版年画、天津皇会及传统村落等相关领域研究。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
一、从文化人类学角度阐释皇会稳态性的价值和意义
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非遗后”时代的深远影响
三、突出传承人的重要性
四、有助于“非遗”学科的建设
五、有利于繁荣文化多样性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妈祖信仰与天津历史文化的交织
二、皇会祭典仪式中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三、民间会组织所体现出的整体稳定性
四、民间庙会的实用功能
五、皇会的稳态性与变异性
第二章天津妈祖信仰及时空建构
第一节天津城市历史和妈祖信仰的同构化过程
一、天津地理、历史概述
二、妈祖信仰的在地化过程
第二节天津城市文化的原点——天后宫
一、天后宫历史沿革
二、天后宫繁荣之因
第三节皇会的缘起
一、“皇会”源考及会期、路线
二、皇会繁荣的最大动因——经济利益
第四节地域集体文化性格与会文化的互文
一、天津的地域文化性格
二、地域文化对会文化的影响民间稳态性研究——以天津皇会为例目录
第三章皇会祭典仪式的“正祀”稳态因素
第一节正祀性质与仪式中“双轨制”的平衡点
一、妈祖祭典的正祀化演变过程
二、“正祀”体系形成原因探究
第二节大传统向小传统渗透,小传统向大传统靠拢
一、大传统与小传统在皇会祭典仪式中的关系
二、两者融合的基础——“致中和”式的均衡和谐观
第三节国家与民间社会的互动关系
一、国家意识通过仪式输入民间社会
二、地方官僚与士绅阶层上通下达的媒介作用
三、各阶层之间的相互“借势”
第四节“不规则”祭祀圈的辐射作用力
一、作为文化、经济中心地的祭祀圈
二、祭祀圈存在的基础——“认同感”
三、祭祀圈对地域文化的整合作用
第五节仪式与象征对权威的再造
第四章皇会中会的“津味”稳态因素
第一节会与会文化
一、会与会种
二、会组织的人员结构与文化
第二节常与非常——狂欢与日常
一、皇会狂欢中的自然性释放
二、皇会狂欢的全民性
三、皇会狂欢中的反规范性
第三节会规及其俗信力
一、会规的存在及影响——以西码头百忍京秧歌老会为例
二、会规制定的原则与运行的语境
三、会规为会提供适应社会的“自洽性”
第四节会组织与其他庙会的互动
一、与北京妙峰山庙会的互动
二、与天津城隍庙会的互动
三、朝圣中的礼物流动
第五章皇会生态及稳态中的变异
第一节皇会在近现代的存在与传承
一、皇会近现代传承的“稳”与“变”
二、当下皇会社会文化功能的“稳”与“变”
第二节会期内外民俗与民众生活
第三节皇会的当下生态
一、社会转型期内的天津皇会
二、社会转型期内天津民间会组织的存在现状
三、皇会中的文化变迁
第四节皇会对民间文化研究的启示性
一、皇会研究对当代民间庙会稳态发展的普适性意义
二、皇会在“非遗后”时代背景下对民间文化保护的启示
结语
一、地域文化性格是妈祖信仰在皇会稳态传承的根脉所在
二、集体、主动的传承力,为皇会传承提供源源不竭动力
三、双轨制是保持皇会稳态发展的重要力量附表
附表一:俗语对照表
附表二:历代妈祖册封称谓后记

作者简介

“皇会”起源于民间“娘娘会”,是天津本地为纪念海神妈祖诞辰,在天后宫及周边街区举办的大型庆典活动,会期在农历三月二十三,不定年份举办。皇会在天津历史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出了浓郁的天津地域文化性格,本地流传着“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的说法,皇会也被冠以“中国狂欢节”之美誉。
本书的写作目的在于期望自“非遗后”的时代背景中,以具“稳态性”典型特征的皇会作为个案研究,找寻到现象背后保持其稳态性的普适性因素,为诸多面临传承窘境的民间庙会的稳态发展提供指导意义,在民间仪式的混杂与圆融中,找寻出它所发挥出的普遍作用,并由皇会个案上升至整个民间文化的保护,为民间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民间庙会稳态性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