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之家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7
ISBN:9787805673028
作者:屠格涅夫
页数:191页

内容概要

《罗亭》1856年发表,为屠格涅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石国雄 译
《贵族之家》1859年发表,为屠格涅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非琴 译

作者简介

本书是屠格涅夫的不朽之作。作品塑造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一碌碌无为的知识分子的形象。《贵族之家》的主人公是一出身于俄罗斯古老贵族世家的青年。婚后侨居国外,因妻子对他不忠,他对爱情深感绝望,打算回国干一番事业。回国后他爱上了一娟秀、纯真、善良的姑娘,和她相处的喜悦,扫除了他胸中多年的积郁。正当爱情重新燃起他对生活的希望时,他的妻子却回来了,于是一切成了泡影。  
罗亭是个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他理想崇高、才思敏捷,讲起话来娓娓动听,使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为之倾倒。一个姑娘为他着迷,爱上了他,不管母亲反对愿意抛弃一切,问他怎么办时,他被落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吓坏了,他的回答是:“只有屈服”。姑娘悲痛欲绝。


 贵族之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因为是短篇小说吧,经过前面三分之一的铺垫,后面的情节便快速达到高潮、并急流勇退了。看完前面三分之一,真心感觉不是一部很好的小说。行文是很简练,所有出场人物身世的来龙去脉都如简介一般(后面对于莉莎和她保姆的身世也是简介),所以我也看不出人物性格的成因与其身世有何必然性,难道就因为他们是即将终结的时代的统一产物?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是不丰满的。好在没有辍读,后面倒是蛮吸引我。吸引我的是人物之间交流的描写,通过他们的对话、他们的身体语言,人物的一些性格特色渐渐立体起来。二、这当然是个好故事,可令我哑然失笑的是,在我有限的阅读经历中,有一些与本故事雷同的情节。比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贵族皮埃尔与本书的拉夫烈茨基的身世和遭遇就太相似了:父亲是贵族,而母亲出身不高贵,儿子没有侵染贵族的陋习;虽受过教育、读过些书,却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因为迷恋女性年轻柔美的外表,轻率的结婚;老婆实际上是个善于招蜂引蝶的精明的“外交家”,丈夫得知自己被戴了绿帽子,生活完全崩溃了;但命运使他遇见了另一位美丽、纯真、善良的年轻姑娘,男主人公才体会到真爱之美。故事的结尾,托尔斯泰给了皮埃尔幸福,而屠格涅夫则为拉夫烈茨基设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再说说女主人公莉莎,她还不满二十岁,她还没有见识外面的世界,她的人生经历还如此有限,竟然会选择避世、做修女,绝对是本书结局的一个重磅炸弹,特别是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现代人来说,冲击是巨大的。类似的情节,比如纪德的《窄门》:一个虔诚的少女,为了使爱人能够升华、能够穿过通向上帝的“窄门”(她认为,窄门是容不下两个人同时通过的),少女将自己封闭起来,最终死去。三、书中描写了两种贵族,一种是主流,他们有些人精明,有些人头脑简单,但都耽溺于享乐,道貌岸然下涌动着欲望,是不折不扣的利己主义者。另一种是本书的男女主人公,他们茫然无助,既无法融入上述主流的贵族社会,又找不到令自己安身立命的生活希望与归宿。书中还描写了一些农奴,他们无一不是恭恭敬敬、逆来顺受、隐忍认命之人,他们也是虔诚的教徒,特别着墨的如:拉夫烈茨基的母亲、莉莎的保姆、拉夫烈茨基继承于姑妈的小村庄的两位男女管事。而前两者对于男女主人公的影响,从他们的结局来看,无疑是根深蒂固的。四、摘一段描写夸夸其谈的文字,很喜欢,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他(潘申)谈了相当久,以漫不经心、自以为是的口吻谈论怎样解决各种困难,就像魔术师变弹子那样,把一些最重要的行政问题和政治问题当作儿戏。“瞧,如果我是政府当局,我就会这么做”;“您,作为一个聪明人,一定会立刻同意我的意见”,——这样的词句经常挂在他的嘴边。拉夫烈茨基冷淡地听着潘申夸夸其谈:他不喜欢这个漂亮、聪明、毫不拘束、风度优雅的人,不喜欢他那神情开朗的微笑、彬彬有礼的声音和好像要摸透别人心里想法的眼睛。潘申凭着他所特有的那种能迅速了解别人感觉的本能,很快就猜度到,他没能让与自己交谈的这个人感到特别满意,于是以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为借口,走开了,暗自断定,拉夫烈茨基也许是一个很好的人,不过不讨人喜欢,“aigri”②,而且“ensomme”③,有点儿好笑。②法语,意思是:“对周围一切都不满意”。③法语,意思是:“归根结蒂”。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哦
  •     屠格涅夫的文字总夹着一种恬淡怡人与世无争娓娓道来的质朴。
  •     学校图书馆借来的。
  •     少年记忆!
  •     喜欢看名著就是因为她们总是平淡的故事和语言中透着能让人不易忘记的东西。没有畅销书中的曲折情景,也没有言情小说中纠结的爱情,人物性格简单中透射着复杂,复杂中又总是显示出很单纯的美好品德(说不出来的感觉)。总感觉看的很轻松。
  •     “你是个正直的人吗”“一个人如果不失去对善的信心,不失去坚强的意志,不失去对实际工作的兴致,他就已经可以感到满意了”“人生中有这么一些短暂的瞬间……”感觉终于有点理解母亲如何能接受自己的命运了,非常正面的感染力,至少这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悲剧故事。对那些终生不得志的配角的侧写相当动人,而那些面容冰冷又热心肠的人-现在称之为傲娇-原来早早就是文学作品里的正面人物了
  •     你这篇写得挺好的,我就不再写了。
  •     作者,你的幽灵时时闪现,结尾处的故意是为了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叹息吗?你的忧郁我无法更深入的懂,但你描绘风景的笔我很叹服。说实在,你故事的一波三折但只占了很少的篇幅,匆匆而过,开头的铺垫让人不耐烦。也许你认为最美的事情总是如流星一样一闪而过吧,你的安排就是为了追求这种回味的效果
  •     那个时期较为典型的俄国贵族之家,整个国家都不踏实,像是漂浮着的。上流社会知识分子总是侃侃而谈改革,根本就没有在土地里跟农民一起待过,只是空谈。这跟我们现在的处境又有什么区别呢?真正有决策权力的人早已脱离人民,何以代表人民? 书中还反映了贵族世界中价值观的扭曲,男主的老婆道德败坏至此竟能受到大家的喜爱与赞扬!现在又何尝不是呢...
  •     手帕
  •     忘了
  •       “一个明媚的春日一块临近傍晚,一小朵一小朵粉红色的浮云高悬在晴空,好像没有飘飘然移动,而是正在化入蓝天深处。”。。。“当她从一个唱诗班席位走去另一个唱诗班席位的时候,她曾经从紧挨着他的身旁走过。她以一个修女的均匀,急速而恭顺的脚步走了过去——也没有望他一眼,只是一对眼睛朝他身上微微的动了一下睫毛,她只是把自己瘦削的脸庞低得更低一些——而且,她那缠绕着念珠、紧握着手的手指,也互相贴的更紧。他们俩想起些什么,又有什么感想呢?谁知道?谁能说得出来? 人生有这么一些时刻,有这么一些感情。。。对这些时刻,这些感情,人们只能够从旁体会,却很难明说出来”。  一个将近49的表哥,和一个才19岁的亲表妹是注定有真爱却不能白头偕老的。。。读后,我庆幸我出生的年代和我出生的家庭。。。
  •     为了那些心底有爱的人
  •     充盈怜悯与哀伤之作……
  •     #旧书重新读# 十几年后再读,依然记不住俄国人的名字啊。我觉得,我周围就有,瓦尔瓦拉·帕夫洛芙娜,这样的人。。。。。
  •     《情迷彼得堡》带来的俄罗斯后遗症
  •     一个碌碌无为的人生,一个幻灭的爱情,生活就像沉到河底去了,他想,却被爱拉了上来,旋即又被生活打下去,从此生活在回忆当中。多年以后在修道院再次聚首,她那靠近他的眼睛只颤动了一下的睫毛,掩盖了多少河底的汹涌?屠格涅夫文笔真细致啊,读完哑然无语。
  •     旧时代无可挽留地逝去了,连同时代风云下普通人的喜乐悲欢。书中人的痛苦和迷惘有情感的共性,但也有些是时代使然,这些往往让我既难过又觉得可笑,放在当时的历史情景下,这些困惑是合理的,只是落在如今,却难免矫情。但小说的简净流畅读来让人非常舒适,那种弥漫的恍惚如梦的气氛,也在心中留有久久的回味。经典作品是壶好酒,有余味,有余香。
  •     《贵族之家》,一本平淡到似乎是我们生活的日常的小说,从头至尾,没有一个人是非正常的死亡,感觉好像没有读到过这样的小说,以至于觉得这本书都没有出现高潮。唯一的感受就是一百五六十年前人的想法和我们现在其实也没多大区别。
  •     真是为了那一滴事实而非的眼泪才去读的书,只可惜,预备好的眼泪也只是空欢喜一场
  •     人物描寫皆細微講究,唯獨最後的情愛糾葛發展得突然草率,看破紅塵剃髮為尼的安排過於老套,結尾收得倒不錯──男主角舊地重遊,世代交替,人事已非且格格不入,思念往事的悵惘。
  •     语言简洁,故事简单,可人物情感却极其复杂。贵族分为两派,一类是腐朽虚伪崇洋媚外的老派贵族,另一类是坚持本性,正义以及遵循传统道德原则的,两排斗争的结果自然是后者输得一败涂地。
  •     是他 就是他 我读的第一本外国文学 那是刚刚上高中吧
  •     Liza,Liza,Sad Liza.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