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歌》书评

出版社:台灣商務
出版日期:1987
ISBN:9789570511574
作者:鹿桥
页数:580页

要出大陆版了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ulture/2007/11-27/018@093307.htm繁体版,打算买本来收藏

于是我仍然疯狂地做着梦

小学快毕业的那年,我们班的英语老师准备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排成一部英语话剧去参加市里的比赛。由于这个有美女,有帅哥,有一见钟情,又有嫉妒的经典纯爱题材的出现,是的班里几乎所有同学都对它产生了兴趣,纷纷猜测谁会演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谁会演那个充满嫉妒的皇后,谁又会演那位姗姗来迟的白马王子。不久,白雪公主的人选很快定下来了,是和我同班的一位校花,长一张可爱的婴儿肥的脸,身材不高但很苗条,眼睛扑闪扑闪地迷倒了不知道多少男生,光我们班里向她表示爱慕的人就无法用五个手指数清,再加上英语水平一流,她的出演算是众望所归。然后又是一个氤氲的午后,我正在和一群哥们聊天,话题正好到了这部话剧身上。我说不知道白马王子会使谁演。结果当场招来一片愕然的眼神:“你不知道是你演吗?!”“你真不知道?……昨天老师就说定下来是你演了!”我当然毫无悬念地愣在了那里。周围的同学这才确定我是真的不知道,随后又千呼万唤地唤来班里的男生女生过来欣赏我这种措手不及的神情。果然,下午放学后,英语老师正式宣布了这个消息。我反倒没有一丝的开心,心想:老师也不和我商量就这么定了,真是不上路。——更重要的是,我真的不想演,或者说,不敢演。我无法想象如果我扮成白马王子站在全校师生面前牵着白雪公主的手,然后……。会不会因为我而砸了这部戏?排练就在老师和同学高调的关注下进行着。老师要求我需要和女主角有充分的眼神交流,而我发现自己不论怎么努力,仍然不能将视线移到眼前这位离我只有不到两步的女生的眼睛上。接着老师就急了,命令我和她其它的先别排了,先做长时间对视,直到他满意为止。比赛很成功,我们拿到了第一,接着又去了很多别的地方加演,后来就成了学校所有文艺活动的保留节目。而我很恨自己,恨自己无法做到老师们期望的那样,如果全剧组要评选金酸梅奖,那我想毫无疑问我一定是最差男演员。这中间又有一段插曲:有一位别的班的男生暗恋女主角许久(或者应该算明恋了吧`),听说我演了《白雪公主》里的白马王子,扬言要杀了我这个“情敌”。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仅老师们都知道了,连我的父母不知怎的在之后几年中还拿着个开过我玩笑。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里,我们去了电视台参加一个文艺演出,作为大轴压阵。当我左手拉着白雪公主右手拉着好心的猎人向观众谢幕的时候,在场一批外国观众忽然不约而同地跳了起来,不停地朝我们喊着“Good job!”当时的我显然还是一个很不懂事的娃,不会想到去谢谢栽培了我们数个月的英语老师,不会想到去谢谢一次又一次宽容地对待我的搭档——“白雪公主”,还有很多奋战在一起的同学,只顾着沉浸在自己的激动的心境里。那次录演是那位“白雪公主”的最后一次演出,想在想来很后悔当时没有去纪念一下。初中开学后的校庆,我又和一位十分优秀的女生搭了一次戏,之后便也退出了这个剧组,并且很不争气的地羞于向任何人提起有关它的往事。不知道在这之后,《白雪公主》的剧组有没有继续着它的童话。有时候暗地里想到它的时候,总是希望接下来出演白马王子的同学可一定要演好,可别像我那样让剧组其他人劳神了。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随爸妈搬家搬到一个新的小区。我当然非常开心,并不只是因为我们有了新家,更是因为那个小区里有秋千,我可以晚上散步的时候去那儿坐上秋千然后荡得很优雅自在。正好父亲的一个关系很好的同学也住在附近,这位叔叔就经常和他的家人来我家串门。叔叔的女儿比我大三岁,我叫她姐姐。自从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我就暗自惊呼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姐姐!“水灵”、“姣媚”这些动人词藻仿佛是为了她而被创造出来似的。 我仍然无法像当年那位英语老师“命令”我的那样看着她的脸,只能捉着站在她背后的时候看一看她马尾辫前面的洁白的秀颈。又一次,我和爸爸聊天的时候聊到了这位姐姐。爸爸形容她漂亮的语气就像是描述真理一样不容置辩。据说她上高中军训快结束那会儿,教官们聚餐也硬拉她去了。有喜感的是,那晚她没喝醉,教官们倒是都醉了。几年后,我离开了老家,来到上海。那些记忆顿时感觉离我异常地遥远。我不再去深究到底当年我被选中出演白马王子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女主角选的我还是老师的独断;我更不会去想到那位漂亮的姐姐又因为她的美而会不会招惹了更多的是非。去年11月11日,光棍节的晚上,我在舞台后的化妆室里趴着休息,十几分钟后,我将和同学一起上演自己排练了数个月的话剧《琥珀》。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十年前排练《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日子。时间真的很会捉弄人!谁会想到十年后的我还会再次登台演话剧呢!谁能想到我会得到这个我自己期冀很久的角色呢~。这一次,我的角色不再像白马王子那样幸运,没有一见钟情,没有抱得美人归;有的只有失落,绝望,痛苦,甚至被心仪的女主角扇巴掌。只是这次,我可以从容地驾驭我这个角色,能够鼓起勇气看着离我同样只有两步之遥的女生的眼睛,能够知道感激一直陪伴我和我们的导演、监制,搭档们,还有一群支持者我们的同学。毕竟,童话只是童话,就像晶莹剔透的泡泡一样迟早会消失。幸运的是,尽管过了十年,我还是依然乐于幻想,还是依然有机会去实现自己很久以前做的梦。但愿我的那些搭档们也一样!今年春节的某一天,我在我家小区门口的公交车站和父母一起等车。忽然看见迎面走来一对父女。见着面熟,走近了才发现是那位常来家里做客的叔叔和他的宝贝女儿。叔叔倒是没怎么变,可是他身边的女儿似乎却已(确已)不再是我想象中的那位漂亮的仙女姐姐了:岁月的印迹爬上了她的脸庞,她走起路来也不再像当年那样充满活力以至于可以感染身边的说有人了。我只知道在过去的几年里面她和她家经历了很多事情,很多波折,自己也出门在外多年;但我仍然未曾想到这位姐姐的容颜可以变得这么巨大,这么令人震惊,说变就变!这次相遇对我们全家的震撼是巨大的。那天晚上做客结束回家后,爸爸连连感叹这位美女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继而感叹她当年是多么的漂亮。妈妈在一边感慨得更厉害:“女人的美貌和容颜真的是太短暂了!”“过了时间之后一钱不值!”“女人到后来还是得看气质!”我虽然知道流水易逝年华难再的道理,也知道红颜短暂的说法,但当眼前一位给自己留下极深印象的活生生的美女当着自己的面卸下她迷倒众生的容颜的时候,心中仍然满是震惊和遗憾。多希望她能变回几年前的那个美人儿,多希望再有机会欣赏她美丽的脖子。我想说我现在已经能够看着女生的脸说话聊天了,但我看到的却像是另外一个她。青春是残酷的,这点我终于有了深刻的体会,却没有一点快乐的成就感。之前看《八月照相馆》的时候,男主角在心中默默地对彼此错过的女主角说:“爱情的感觉会褪色,一如老照片;但你长留我心,永远美丽,直至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起先并不愿理解,难道美丽比爱情更重要吗?而现在我想,作者的意思应该是说,虽然年华难再,但你我之间的回忆仍然会长存心底,就算她已成幻梦。作者显然早就明白了年华和容颜的那些道理,但他仍然选择用白日梦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留恋和希冀。青春没了,但我们仍然可以肆无忌惮地做梦。我们可以梦见在远处的山谷里全是草地同树林。橡果、松塔落在地上,藏在青草里。有小虫叫,也有小鸟叫。一对情侣就沿着山谷的溪流往上走。在路上也许有松树跟他们玩,扔下几颗小硬壳果来,“嘣嘣”就这么几声打在那两个人的头上。他们继续往前走,走到第二个水池边。水是真清,鱼儿在水里打转全都看得见,周围还有一阵阵花草的香气……写到这里,我必须点出正题了:这是一篇关于一本书的读后感。书的名字叫《未央歌》。我在十多天里抽出时间把这本将近700页并且满页繁体字的小说看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本来打算按着小说来写读后感的,后来觉得还是直接把自己看书的时候所想到的人和事写出来更加好,也算是个纪念。这是一本校园小说,只是在现在的时代,它显得过于唯美浪漫,又显得过于学究、文艺,乌托邦,还过于富有童话色彩。我曾经很花痴地感叹为什么我没有遇到像小说里那样的好学姐,为什么我不像当年西南联大里的大学生那样博学多才勇敢能干。当然这些只是幻想,我当然也不会去真的希望它有朝一日真的实现。但至少,这本书让我发现自己在这么多年之后仍然能够勇敢地做梦,勇敢地去实现它。在坦然地接受这个有缺憾的世界之后,很开心自己仍然是一个爱做梦的人。再次借用桃姐的话:梦想就是一边做梦,一边努力。无做梦,不长大。2011.4

青春未央

在本书大陆版出版前夜找到了电子版匆匆读完几多感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菁菁校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未央歌正如黄舒骏的歌中唱出的,..你知道你在你知道你在你知道你在寻找一种永远.....

极长极长的校园作文而已

久闻《未央歌》盛名,据说此书在台岛已经风行了几十年,这回才算在坊间拣到了一本。读罢,先有两不解:第一,不知这么一本肤浅的校园小说为何能够在台湾如此之流行,第二,不解这么一本并无什么政治色彩的东西大陆为何久久不予放行。此书以小说而论,不见技巧,且也没有一个动人心魄、曲折回肠的故事,至多只是一个拉得极长极长的校园作文而已。此书的作者似乎想学《红楼梦》,特别是在文字上有刻意模仿的意思,他似乎想将西南联大描绘成大观园,但到底功力不够,只是学了点皮,并不能像曹氏那样将人物的性格刻划得入木三分。当然,作者还学了一点屠格涅夫的抒情手法,可同样糟糕的是,也没学到位,实在是浮皮潦草得很。总之,我读后最大的感触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曾经的未央歌

不记得是先听过黄舒骏的歌才喜欢上这本书,还是喜欢这本书后也喜欢上那首歌。总之在2004年,我非常渴望得到这本书。到手那一刻却花了太多时间去阅读,繁体竖版,很不习惯的。。这本书陪伴我很久,但仍然没有完全读懂。只是在很有空的时候,会想起打开看看。

我读到的是对生活的认真投入

提起笔,想到的第一个词是角度,不竟被自己的想法吓一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切入,为自己定下的角度在这本书里做相关搜索,并且适当联想其他书本的相关内容,然后整合。我想到玫瑰的角度,从开头的玫瑰,到文中多次提到的那带着灵性的玫瑰,被称作玫瑰的燕梅,甚至她唱的那首《玫瑰三愿》 ;我想到了集体的角度,书中整个大学的氛围,朋友同学老师以及居民间的紧密相关,这说明一个优秀的集体具有不可抗拒难以发觉的隐含气质,能潜移默化地滋育人;我想到了色彩的角度,每次读书都能感知到书中色彩及其微妙的变化,这色彩不是红绿黄,而是具体的如清晨刚起床拉开窗帘发现窗边那只小鸟喙上的橙黄色,如烧柴灶房里被黑尘覆盖了一层的45瓦白炽灯的昏黄,想着把这样具体的色彩结合场景感知为《未央歌》画一些画:一起躺在棉大衣上晒太阳的场景,开学前一天躺在床上心里七上八下酝酿新计划的场景,一起去外面吃方便大王的场景,游艺会上小范弹奏范宽湖和燕梅一起表演时燕梅起舞的场景,宝笙坐在石头上不经意听到大余和燕梅谈话的场景……为这本书画一本画集确实是个不错的角度;还想到用教育体制的角度,这本书能给现在的大学教育带来怎样的启示性作用?书中的人会在自然中学习,在身边事情中学习,随时随地,颇有灵性。而现在的大学氛围又是如何?甚至想到用他们的思维过一天的角度,在中青院里某某某的一天,时时刻刻按他的性情做事的一天,就比如小童大余宝笙燕梅等等她们一起上课,感受评价肯定完全不一样,这样的角度也挺有趣。这些角度,选一个然后搜集论据,相关内容进行联想推理,便可成一个精致完整的读后感。可这样,终究是给别人看的,别人看完说角度不错,思路清晰,挺独特的,就这样。而对于我,读完之后的感受本就是杂乱的,残缺的,何必以一个哗众取宠的态度去完成一个看似完整的作品?我不是作家也不是学者,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我有着任性的资本。所以,准备动笔写读后感时,我为自己第一个想到的是角度这个词而震惊,第一个想到的词应该是感受啊。合上书,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脚下的这块土地变得不一样了。因为自己的心境,环境都变了。看这儿的生活,也像加了滤镜,变得更具美感。太过杂乱且不完整的感受,大概是关于友情,关于学习,关于生活态度,甚至关于爱情。就像澄蓝一片的天空,叶隙间跳跃不定的阳光,指尖划过书页的粗糙质感,谈话时说的道理用的都是繁体字,它们在头顶上飘着。我看到了一个词---投入。大学需要的,青春需要的,大概就是全身心去投入,不要让自己置身事外。不管觉得书中谁更像我,我更想像谁,都该是带着勇气,凡心所向,素履所往。里面让我喜欢的女生该是伍宝笙,梁崇槐,凌希慧。她们仨的共同点就是有自己的主张却不恣意懂得节制。书中范宽湖评价梁崇槐那句话说得好:“她自有她自己出人头地的地方。旁边有什么更出众的人是没关系的。”我用了大学一年来理解这句话,刚上大学,我性子里是带点范宽怡的,好胜易妒。用了一年来改变,学会了去成为自己,而不是与别人作比较,现在看到这句话,感慨不已。书中总是很自然地体现了因果,一打开书看到每个人的性格,就知道谁和谁有可能,谁和谁必定经历痛苦的过程。书如预想,没有打破,倒是愈显真实。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是爱上伍宝笙了,那种温和宽宥崇拜的爱,温和宽宥是她的气息,崇拜是我该对她有的情感。看书时习惯提醒自己要客观,感性但不要偏爱。可发现自己本子上做的摘抄都变得和伍宝笙有关,发现自己开始注意她的每一个细微心情和观点,但发现自己的心情观点和她一样的时候,会莫名地激动并且骄傲。我知道了这种偏爱是难以避免的,那就随着心走,管他什么客观准确地评价。读完这本书,没有客观分析出的人物,只有我心里的他们,正如我根本控制不了自己对伍宝笙的佩服向往一样。她最后和谁走到一起我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她是暖阳,具有极强的理解力和包容力,能看懂并感染任一类型的男生。不过,最后她在燕梅进入修道院时情绪失控,我有点不理解,一个如此包容力的人怎么可以失控。她可以在大余面前有少女害羞的一面,这样反而更有魅力,但她怎么可以让悲伤失控。后来,我发现也正是因为这个失控,才更显得真实,也更加说明了对生活的投入两字,这才是大学的我们,怎么也尚在青春,也置身其中。人总是有着个人偏向性的,你喜欢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优秀,只是因为他身上在别人看来是缺点的东西,你恰恰喜欢甚至把它看作优点。正如我喜欢范宽湖,温和而自尊,因为一点男生该有的孩子气而显得可爱,懂得克制不喜欢解释,却还保留着男生的冲动。后来看到那句“干枝上寻新叶,珍珠上找斑瑕”把燕梅比作珍珠,把宽湖比作干枝,看得我都有点生气。燕梅确实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比如明明自己有很多才艺却不张扬,虚心请教别人。但她终究是个没有主见需要被照顾的女孩子,她惹人喜欢,大概也是激发了大家的呵护心理。遇上她的人不一定幸福,而谁遇上宝笙都是幸运的,“女人能招呼好一个暴躁的男人就是圣贤”,她能提供理解包容的环境,正如小童和大余都是偏执的,这里说的偏执没有褒贬,但终究是需要包容。书中的人物都是迷人的,因为她们都是认真投入地对待生活的。但在这么一个地方,能包容下各种性情的人,而且没有激烈的爱恨情仇,这就是最大的出人意料,也是我觉得身边的人应该读读这本书,然后被它感染浸润的原因。感受那种认真投入,有见识且充满热情,平淡但内心包含对生活的激情的氛围。书中充满了关于生活瞬间的小感触小心情,理性得出的结果往往一致,而感性是多样的,更有活力更具灵性的。所以这种对生活认真而得出的感性认知是迷人的,我准备拿个本子记下自己每一个突然的生动感知,也算对生活更认真更投入的第一步。

未央歌与八百学子从军回忆

未央歌不太容易一下子就看进去。但是一旦看进去了,就能够体验到那种阅读长篇小说的特殊的乐趣。那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一种既盼望结局又害怕结束的焦灼。这一个星期,虽然日子还像平时那样过着,但是笔下有的时候禁不住就要学那个调调来写字。闲暇时间,坐在公共汽车上,就忍不住要一遍遍想着书中的人物和情节,上来一个眉宇间有点英气的女孩子,就想,这个很像凌希慧,如此等等。晚上特别盼望完成一切杂务钻进被窝开始看书那一刻,然后就跟着书中的人物回到六十多年前的昆明……其实,用胡适先生的说法,这“不是一个好小说,因为它没有一个plot。”但是那语言是那么优美,那些人物是那么美好,虽然开始时觉得有点诧异,不过很难一直抗拒着而不承认其真实性的。作者自己也说,其实,小童是“我”,蔺燕梅是多个同学的形象合成的人物,但也是“我”的另一面;伍宝笙是照了师姐祝宗嶺写的,但是何尝又不是“我”,大余就更不用说了,也是长大了的“我”。不过,作者又说,“自始至终虽然写的都是‘我’,反而全书精神是真正的‘无我’的。没有各别的我,只有那个乐观的年月中每个年轻人的面面观。”进而言明拿来比红楼梦是异曲也异趣的。在看到多半的时候,不小心还是看清了黄舒竣的《未央歌》的歌词,之前看到时候并不记得那些名字,而此时看非同小可,我在看到只剩几十页的时候一直都非常关注到底大余是如何能够突然吻上宝笙的唇的。我觉得黄对此书的理解确实是有偏差的。大余与伍宝笙似乎不给人一直盼望的借口,而小童与蔺燕梅的心意,最后是明白交代了的。而且,这些爱情结局样的东西也确实不是这书的主旨。很多人在猜测,这样一本天真、乐观、纯情的书,为何这么多年一直与大陆读者缘吝一面。我想一方面是因为鹿桥反对简体字版,此次大陆出版也仅仅是改为横排,而坚持繁体字。这一点恐怕在引进的时候构成一个障碍。另一方面,这本看似没有什么政治色彩的书,如果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考虑,1944-45正是抗日战争极为黑暗的年代,而书中淡化战争、淡化政治、淡化苦难,为的是专注于此书要专注的年轻的乐观的纯洁的友谊。而且人物的思想是混合儒、道及天主教的大杂烩,偏偏就是没有革命的共产主义思想,这怕是要被视为大毒草的。考虑到这些,书腰上的广告语几乎就成了一段嘲讽历史的笑话。“在我们阅读《青春之歌》的年代,港台海外华人青年捧读的是《未央歌》。”不过我必须得承认,这广告语应当是相当有效力的。从《上学记》中何兆武先生的叙述,我们可以窥见当时西南联大学生在茶馆里论道,而且各种思潮自由传说,相安无事的那种情形,也了解确实在那种战乱年月,这些年轻人是保持着非常昂扬、乐观的心态的。而且,作者并未完全略去社会的背景,只是淡化恐怖、危机的气氛而已。1972年作者在“六版再致未央歌读者”写到,“今天大家觉得乐观难,其实未央歌中那些乐观又何尝容易?”因为年轻啊,因为之后是朦胧的未知的美好啊。疯狂迷上了西南联大的一切了。又把自己四年前在校庆时买来的一本书翻出来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八百学子从军回忆》。这是一本没有书号的“非法印刷品”,成本费20元,我04年校庆的时候在草坪日晷前,从一个白发的令人尊敬的老者手中买的。1943-1944年在滇缅边境等前线,美军与中国军队有很多协作抗日活动,从各大学调应届毕业的男生入伍当译员,服务两年后发给毕业文凭,西南联大有400多人应征。1945年,蒋亲出号召城里青年军,西南联大又有200多名同学入伍。在加上其他个渠道参加国民党军队的,按注册统计,共834人,名字都刻在1946年西南联大结束时在原址、现在的云南师范大学内建立的西南联大纪念碑的背面。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来历。进入20世纪90年代,老同学们在相聚回忆“征调”生涯的时候,心中五味杂陈。因为当时的译员是上尉级别,文革中正好够下限成为“国民党反动军官,残渣余孽”,住牛棚、被批斗,上大字报,被批红叉叉。“但又不知何时起,又不了了之,不算这个帐了……出了牛棚,一是心有余悸,二十胸有闷气。”后来一直有人在找文字依据,有心人终于找到了。军事博物馆展出,中央电视台节目上明白地说:缅甸战争的胜利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一部分。于是才决定出这样一本纪念文集。后面此文作者还说其实1982年前后就已经有这方面的文字依据了,央视节目当源于此。还感叹自己的政治理解能力差,没有从当时的人民日报中读出政策来,以致落后实际二十年云云。哎,这余悸和闷气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多延续了二十年。我又想起当时在卖此书的那个老人,白发,但是很有风度的样子,一直都微笑着。书中集中了幸存的同学对当时的回忆、对牺牲同学的纪念,还编入了当时的记者写的报道。可惜的是,我翻遍全书,一个联系方法都没有。我不信没有出版商愿意给他们出一本正式的文集。这一本,编辑工作确实粗糙,没有必要的背景交代,文章一篇篇罗列在一起,甚至文字都是简体和繁体夹杂。不过现在要想找到这些作者并联系正式出版恐怕也是非常困难的,这些人分散各处,年纪和健康情况也不清楚。他们正渐渐老去,快要被历史埋掉了。这些回忆也要被人遗忘了?真希望能做点什么。合上这本书,再想想未央歌中那到缅甸去的女记者凌希慧,那考取了空军的范宽湖,那在后方照顾伤病员的余孟勤和蔺燕梅等,好像要给他们找些理由、不然就会替他们担心似的。我确实是担心的。

人间八月天

未央歌,一段唱在战争年代的俗世情怀,年代已远,却弥新。风景如画的昆明,作者淡化了时代政治,给了一群年轻人最美丽的青春、最动人的校园、最难忘的永远。围绕着两生两旦的无数个人物,来了去了的,都不失幸福,警报不时拉响,物价每日上涨,他们有贫困有退学有离别有失恋,唯独总是浮着一丝乐观,看不出什么痛苦和忧伤。诚如作者表达的“只有爱没有恨,只有美没有丑的”,在每个年青人的心坎上,筑了一个美丽的城堡。小童代表着年轻人的纯真本性,那穿了洞儿的口袋,光着脚丫套着的皮鞋,他的可爱一幕幕的浮现在眼前,种着同心兰的花园、养着荷兰鼠的实验室、堆放着一切的杂乱床铺……两年,他有了秘密,明了责任,小说也渐渐走向尾声,歌名未央,依旧在每个人心头甜美地浅歌吟唱着。据说鹿桥不肯小说出简体字版,不肯小说搬上荧屏,或者,胶片迈着24格的步伐,也太快了。这样的年代里,还有多少人能静静地读完未央歌,我觉得我硬逼出来的这些字符,比故事要浮躁了许多,反正,从开篇慢慢叙述,校园中有个池塘,池塘中有个半岛,半岛上生满了野玫瑰,说到西南联大在昆明城东南慢慢建起来了,一种拖沓的感觉就一直伴随着整本书。读着读着,如同一个划过时空的长镜头,人慢慢地静下来。丝毫看不到任何讨好读者的迹象,作者就这样念叨着念叨着,鹿桥不是职业作家,他给我们的,不过是一个青年人,永远未央的心境,由此成为了经典。边敲字边打开黄舒骏的《未央歌》,简单的吉他伴奏。歌听了很久,一直没有注意歌词,直到那一天,突然发现第一句就是“当大余吻上宝笙的唇边,我总算了了一桩心愿”,捺着心里的那个急使劲地往下看啊看啊,很久很久以后,伍宝笙一封给大余的信寄到文山,所有朦胧的少年情怀才清晰起来。一切未央的歌曲,随着我们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青春绕梁而去,所有清晰的一切又渐渐模糊起来。你知道你在,你知道你在寻找什么吗?http://www.bulaoge.com/topic.blg?dmn=jiangjiang&tid=117573#Content

一池春水未央歌

  “他们仰看青天里,风吹云卷,四野泉水淙淙。正对面的铁峰山上,去年蔺燕梅谈滇南好风光的地方,将将飘过一抹白云,挂在山尖,拖成轻淡的一片雾。”  周末午后,在芙蓉湖边大树的荫凉里看完《未央歌》的最后一段,长长吁了一口气,再呼吸时,便有阳光、青草的甜柔气息沁入心底了。  这部小说,以西南联大和昆明为背景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青年学生的生活。余孟勤坚毅雄辩、责任心强,在他内心深处,燃烧着一种浮士德式的永不停歇地探索的火焰。但他活得太累,是伍宝笙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局限,获得了真正的爱情。伍宝笙清丽恬静、娴雅温文,她调理小童,救助燕梅,开导大余,使他们一个一个走过人生的坳口。蔺燕梅是“一个齐齐整整的好女孩儿”,心地仁慈得像一位天使,却又盛着太多的伤感,总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臂弯,一处可以倾吐的胸臆,这个人先是伍宝笙、后是余孟勤,最后蓦然回首,发现了童孝贤;她的感情历程和精神追求充满着痛苦而浪漫的灵魂搏斗。童孝贤和蔺燕梅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他单纯中透着灵气,真诚地关怀和帮助身边的朋友,却常常忘了自己;他觉得“路途艰险,路旁的风景才美。……艰难实比平淡、稳妥要有味得多”,从一个天真稚气的青年,经历了种种磨砺考验,接近人生的真谛,走向成熟。  坐在芙蓉湖边,翻着新鲜的纸页,揣摩书中人物丰盛热烈的大学生活,突然觉出春意的繁盛。湖水汪汪地绿着,岸边的杨柳刚种下不久,枝条纤细,新芽稚嫩,随若有若无的微风轻轻飘摇。天儿渐渐热了,蛙儿们按捺不住对夏天的憧憬,在水面泅游鼓噪着。水面柔波轻漾,嘉庚楼群的高大倒影,一直横斜到对岸。身旁三三两两读书、谈天的学生们,眼里有信念和渴望,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快乐。校庆临近了,这个美丽海岛上的美丽校园,又将迎来言笑晏晏的校友,迎来曾在这里相亲、相爱、相守的蔺燕梅、伍宝笙、童孝贤们。“在未央歌的催眠声中,多少人为它魂萦梦牵;在平凡无奇的人世间,给我一点温柔和喜悦”,  很美的景致,很好的书呢——  一池春水,未央歌。              鹿桥辞世一周年记于厦大

遇见《未央歌》

台北的午后,闷而热,从宿舍穿过FJU,步道上寥无行人。幸好公车站就在门口,上车后暑气渐消。台北的公车从外面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内里却洁净舒适。此行去往光华数位新天地。大约四十分钟后,抵达目的地。进得门去,人意外的多,可谓川流不息,加上商家又异常热情,几乎每家都有人在门口卖力地喊:“本店优待,欢迎参考!”与大陆电脑城颇有类似处,但要更热闹些,于是倦意顿无,一家一家地看过去。一楼看完,大家的结论是,电脑价格并不比大陆便宜,且多卖宏基、华硕,其它品牌较少,不免有些失望。信步上了二楼,格局与一楼差不多,但却夹杂了些书店,大多卖二手书。电脑城还有书店,这倒是意外。进去一家,四面墙壁密密麻麻的堆满了书,中间也是,本来就小的空间变得愈加局促。粗粗望去,书有中、英、日文,种类杂乱,大陆出版的书也不少,我颇怀疑其中的一些书永远卖不出去。有一排文史哲架。很快,有了收获。看到一本屈万里先生的《诗经诠释》,联经出的,品相也不错。决定买入,就顺手放在一边,看其他的书。就这书,一只手从后面伸过来,迅速地拿走了这本书。我有些愕然,回头一看,是一个女生,戴眼镜,有些胖,看样子是大学生。我正斟酌着怎样开口,可是她已经走到老板娘那里,付钱了。看来她早看上这本书了。我只好沉默,看她付钱出门去,心下不免有些懊恼,可又无可奈何。回转身,慢慢看下去。一本绿色封面的书跃入眼帘,再看书名——《未央歌》!内心一阵激动。这本书早在bbs上也看过电子版,大陆新近也有出版,但是一直担心有删节,就没有买。眼前的这本书,虽然是二手书,但迹近全新,台湾商务九八年二版五次印刷,书前鹿桥的《八版赘言》、《六版再致未央歌读者》、《再版致未央歌读者》,正文后的《出版后记》俱全,另外后附有《散民舞曲》,可以说是个全本。定价200新台币,但标价只有90新台币,大约相当于人民币20元,比大陆版的便宜多了。先前的郁闷此刻已然无有影踪。一本期待很久的书,竟然在彼岸的意外之地遇见,怎能不激动、不雀跃?

未央歌

当大余吻上宝笙的唇边 我总算了了一椿心愿只是不知道小童的另一个秘密 是否就是蔺燕梅在未央歌的催眠声中 多少人为它魂萦梦牵在寂寞苦闷的十七岁 经营一点小小的甜美我的朋友我的同学 在不同时候流下同样的眼泪心中想着朋友和书中人物间 究竟是谁比较像谁那朵校园中的玫瑰 是否可能种在我眼前在平凡无奇的人世间 给我一点温柔和喜悦*你知道你在寻找你的蔺燕梅 你知道你在寻找你的童孝贤你知道你在 你知道你在 你知道你在寻找一种永远经过这几年的岁月 我几乎忘了曾有这样的甜美突然听说小童在台湾的消息 我想起从前的一切为何现在同样的诗篇 已无法触动我的心弦也许那位永恒的女子 永远不会出现在我面前我的弟弟我的妹妹 你们又再度流下同样的眼泪喔!多么美好的感觉 告诉我你心爱的人是谁多么盼望你们有一天 真的见到你的蔺燕梅伍宝笙和童孝贤 为我唱完这未央的心愿——黄舒骏.未央歌http://www.white-collar.net/wx_author/l/lu_qiao/soon/index_wyg.htm

其实你一直渴求这支歌

《未央歌》里的单纯,像是夏日夜空葡萄架下一个美的梦,醒着时做的梦,美轮美奂也亦真亦幻。《未央歌》里的人物,个个都有“真”的灵魂,配了“善”的品格,加上“美”的容颜,鲜活、自由、真挚而永恒。《未央歌》里是只有善没有恶的,是只有美没有丑的。路桥说《未央歌》作为小说主要不是讲故事,而是要凸显一种特殊时期生活和理想之美的情调,一种又活泼、又自信、又企望、又矜持的乐观情调。所以故事非但次要,而且太热闹太写实了反而是喧宾夺主。确是这样,《未央歌》不是在讲述一个情节紧凑,主题明确的生动的故事,而是由几乎平行的人物、环境、对话、思想营造了一种活泼泼的氛围,从而完成对自身情调和风格的建构。开篇大段大段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容易让人疲倦,然而一旦读者心境澄明而静心味之,这幅大自然的美妙画卷便会在眼前徐徐铺开,带你渐入佳境,不由你不为眼底收不尽的美景而赞叹自然之精巧。等开始慢慢地认识了书中的“他们”——西南联大的天之骄子们,因着同样的身份你们很容易熟识,然而五六十年的时间之隔已让世界天翻地覆了,你们会有隔膜,比如你们对那时他们极致的天真的怀疑和不解,比如他们可以而且一定得用“天之骄子”来称呼,你们,却配不上那样的称号,充其量可以冠之以“新时期的大学生”而已。等这群年轻人一个个或是笑着莽撞地跳到你跟前或是莲步轻移几分羞涩而款款出现或是不急不躁从容而至时,你开始了一段和他们一起走的生命旅程,去追问年轻何为,去追索人生理想,去追寻生命意义。路桥又说了,《未央歌》中暗比、隐喻不少,可是不嘛。书中的主角其实是“人”,是你,是我,是读者,也是作者。这主角被分成了四个人来写——小童是“我”的小时候,长大了就是“大余”,伍宝笙是“吾”,蔺燕梅是“另外”一个我。四个人彼此互相为至友,为畏友,有爱有怨,有笑有泪,逐渐地长大了。养兔子、放鸽子、不穿袜子,不洗脸、顽皮、不谙世事,糊里糊涂,永远快乐……小童就是一个小太阳,快乐的光洒向四周。晦暗见不得他,风打不败他,云挡不住他,童年时的你也是的这样的吧?当他长大,乐观的光并没因此而减弱,他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因此更加知道这光的重要,他便由被呵护者成长为悉心照顾他人者,可以承想,天使般的藺燕梅是应该和他在一起的,他说“我便是她的宗教”时的口气真挚而坚定,一个孩子就这样长大了。想起大余,首先是一双严厉的眼睛,这双眼睛似乎永远只闪烁真理之光,也是这双眼睛,第一次见藺燕梅时为她的美所惊呆,然而表达爱慕的方式个人不同,有时甚至自己都不知爱慕何时产生。所以小燕梅当时被狠狠地吓到了,因为她看到的只是一道严厉的不近人情的甚至是挑剔的眼光,她哪知这眼光里爱慕的种子已开始隐隐地发芽了呢。余孟勤被称作“圣人”,他的聪明和学识是先生们深为赏识赞叹的,他又是学生们心中的领袖,是园丁,然而他的用功让他有些走了极端,他只赞成三种活动“念书,念书,还是念书”,他所宣扬的“独身主义”因为他思维的周密和辩才的无敌实在是害人害己。然而这个校园里尽心尽责的园丁却不能照顾好他的“玫瑰花”,他以为须得风霜须得严寒来考验磨砺始花儿成长,他忘记了花儿因无限纤细有无限柔弱需要阳关雨露的温情呵护。当他意识到这些时,当他心中的爱渐渐明朗膨胀时,本属于他的花儿已摇摇摆摆在风里成长,看清了自己的道路。他放手,是为明智之举。伍宝笙是姐姐,小童的、藺燕梅的、所有仰慕美的、爱美的、善的心灵的。她像林语堂笔下的姚木兰,洁白、轻盈,清莹似梦,有圣女似的不食人间烟火不染凡尘七情六欲的纯洁之美,她是真善美到极致的化身。惊叹于她的美和善的同时,常免不了对世界上哪有如此完人的怀疑,然后想明白了也就了解了,何必苛求世间是否有伍宝笙的存在呢?欣赏、仰慕、哪怕缓慢但努力地学习她身上的优秀品质难道不应该是我们要做的吗?她跟大余最终走到一起的结尾虽说有些仓促,但他们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和谐美好还是让读者心存喜悦,我们是读者,总是愿人人都得幸福美满的,至于对小说结构安排是否到位,情节发展是否合理等的探讨就留给七嘴八舌的批评家们吧。藺燕梅,藺燕梅。叫她的名字都得换了最柔的语气轻轻地呼唤,唯恐惊到了这朵美到绝伦的花儿,这轮夺目却也静谧的盈盈满月,这泓清亮赏心的碧溪。上帝是恨不得把作为女孩儿的美都给了她,让众人只得仰望她如仰望美的女神,却爱她如爱自家的妹妹。家境优越而不自吹、容颜姣好而不自夸、学业优异而不自满、心地善良而不自觉。即使挥尽了想象,组合了所有我都画不出她的容颜,她作为了一个精神的存在散在空气里,无处不在却触摸不到。比伍宝笙真实些的是,这个仙女有爱有恨,曾受过伤,曾有彷徨迷茫,一度想出了家当修女,感谢众人宽阔的爱,泅渡她出苦难的感情的海。找到真爱之前,美丽的公主们总是要历经些曲折的,不经九九八十一难,取西经的唐三藏怎能到得了西天?其实王子一直相随真爱一直相伴的,小童要长大,燕梅也要长大,然后他们才能成就王子公主的美丽童话。《未央歌》,歌未央,美丽的心灵们,把这首歌一路传唱下去吧,让更多心灵离美丽近些离善良近些,离理想近些离明天近些。这样一首歌,和我一样,其实你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渴求,它也一直在你心上。

《未央歌》,现在的大学生真的应该好好读读。。。

看看当初西南联大的那些学子们的生活,为理想为学术,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情,有时在旁只是静静的听一下他们的谈话,就让浮躁的心灵得以释然,或是会心的一笑或是静静的沉思。这本书真的很美,那景色那友情那爱情那姐姐(伍宝笙)……他们之间的姐们之情、同学之情亦是那样如无瑕的玉,让人惊羡让人欣喜,很久没遇到这么好的书了。。。

水流云在歌未央

第一次读到的《未央歌》,是两年前背心博客里的一个小短篇,怀念她大学的几个室友,非常感人,尤其是那个叫花花的女孩,寥寥几笔就勾下了我的泪。背心是我的一个网友,青岛的一位女作家,擅长于描写新新人类的现实生活作品。年前的一天晚上,正困意浓浓的准备入睡时,刚回家的外子却兴冲冲的将一本书拿到床前,扭亮台灯说是一本在海外口碑极好的小说,刚刚在大陆发行。我睡眼惺忪地扫过去,墨绿色的书皮上黑色的《未央歌》三个字,惊得我赶快坐起抢过书,好奇怪,也是叫《未央歌》,我相信背心一定未读过这个长篇。书眉上谈到了黄舒骏的同名歌曲,我这才联想起背心一定是听了他的歌,才借用此名,她是黄舒骏的忠实歌迷。匆匆打开书,竟是繁体字的排版。原来这本1954年就初版并连续在海外发行了八版,深刻影响了几代台湾青年对于大学生活想像的小说,迟至50多年后才得以在大陆出版,就是因为作者鹿桥拒绝发行简体字本。一个作家的风格是和他的气质有关的,布封说过:“风格即人”,中国也有“文如其人”的说法,鹿桥的书我没有读过,也并不了解他,却因这个小小的固执,倒窥得其为人的几许傲骨。作为一本在海外商业传媒市场运作下的长篇小说,发行量的多少是判断书籍优劣的第一参数,此书的内容是描写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校园生活,不谈政治,格调清新,在海外受到热捧一定也会在大陆引起反响,但作者却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眷念和虔虔诚意,拒绝用简体字在华人集中地的大陆市场发行,将多少作家的孜孜以求嗤之以鼻。一本洋溢着青春激情的小说,竟承载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大丈夫本色,不得让人暗生叹服。一个作品写完了,放在抽屉里,是作家个人的事,拿出去发表,就是一个社会现象,小说质量的优劣暂且不论,在鹿桥再版致读者书中,他对自己作品的社会责任有明确的表述:“我们必须大着胆子,睁着眼睛,冒了危险,爽直的,渴慕地向着善、爱着美。一面试验着新生活,一面构造新伦理道德的构架。别人问我们千古大问题,我们自然不能一口气答出来。可是只要邀他一起努力,在不放松我们时代及历史的责任时,我们也就以行动表示了自己的立场了。”不可否认,繁体字的排版,对我造成了极大的阅读困难,每一字每一行都要仔细地看,以至很难在脑海里形成连贯的思维,特别是一些写景的篇目,总是停留在文字的认读阶段,难以产生借景抒情的意象。但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那种繁体文字带来的淳淳质感和文字背后传达出的古典审美情趣,却是让人有了一种母体文化情结,每一个字读来竟是如此亲切,也终于能领悟出鹿桥坚持用繁体字排版的用心良苦.一件艺术作品,应该是仁智各异。在陈平原的眼中,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未央歌》和充满讥讽智慧的《围城》,分别代表着“大学叙事”的两个侧面:理想以及诗意的、现实以及批判的,他认为这是中国大学日渐成熟的时期,诞生的两部有深远影响的大学生活作品。截取历史的横断面来看这部小说,在大学文化得以形成的伊始阶段,酝酿出了这种清新的氛围,营造出了一种浪漫的情调,对年轻学子人生观的形成,确实具有特殊的意义。但从文学的纵向历史来看,这种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校园生活,却并非我喜欢的。读者的喜好,一般是趋向于与自己气质相近的书,读对自己口味的书。汪曾祺笔下真实的西南联大,有骑着毛驴上学的学生,有挑着行李步行上学的学生;土墙、草顶的宿舍,墙上开了几个方洞,方洞上竖着几根不去皮的树棍,便是窗户,读着这些片段,竟真是让我感慨不已。由此想起同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和《背影》,那一段荷塘的美景,虽然被奉为经典反复吟唱,但多少年后,深深印在脑中的,竟是蹒跚中爬过栅栏的父亲的形象。有的学者就曾指出,《荷》文被长期重视的直接后果便是对学生造成一种浮华夸张的写作影响,当然这是一种偏激的观点,其实华丽、朴实都不失为一种美,只是每个人对审美选择的趣味各异而已。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有俗不可耐的大学教授,也有天真无邪的大学生;作为作家,你可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可以浪漫情怀诗意人生。各有各的真实性,也各有各的读者群,各有各其存在的价值。从现实来说,西南联大的学风是多元的,那种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空气,使老师学生为学为人都比较开放,比较新鲜活泼。这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是抽象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在炮火纷飞中走过八年抗战的西南联大师生,对那段历史普遍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自己的人生责任有着更崇高的历史使命感。所以,既产生了像《未央歌》那样多姿多彩的浪漫情怀,也有像汪曾祺的系列追忆散文和冯宗璞的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中朴实无华的现实镜像,更造就了中国现代最杰出的一批科学巨匠。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大概都会认同宗璞的这段话:“西南联大师生们于逆境中弦歌不辍,父兄辈坚韧不拔的以国家民族为己任的精神给我印象很深。” 西南联大这种自由学风的影响是深远的,如云流水,水流云在。

未央歌

《未央歌》的第一个版本是鹿桥的小说. 这是他为他的青发红颜,写成的几十万字的一部小说. 一直很喜欢台湾的一些东西,文字、电影和音乐,于是, 像疯了一样地想找鹿桥的<未央歌>. 但是,一直没有找到. ­2004年的北京气候很好,不过入秋后有点凉. 感冒了好几天,一直不肯打点滴,最后还是去了. 我躺在学校卫生所的床上,百无聊赖. 旁边的床上也躺着一位老太太, 一个人看上去孤零零的.她突然问我: 你会不会背《春江花月夜》? 我略有迟疑,她竟一句接一句地背起来,我大吃一惊. ­老太太一直背到“落月摇情满江树”,罢了还叹口气: “宫体诗的自赎哎,闻一多先生亲自讲的呢. 我小心翼翼地问“那您以前……”她的眼睛亮亮的: 我以前的学校好有名呢,在昆明的. 西南联大!我脱口而出! ­­从卫生所出来,我一直不说话,低着头,咬着嘴唇。 我想,这位老婆婆年轻时亦是貌美如花,有着浪漫温暖的感情故事吧. ­很久很久之后,我才真正见到了它的样子,只是,那时候我已经离开北京好久了. 《未央歌》,一如想象中普通无奇,绿色封面,绿色封底. 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九九年台湾第二版, 第六次印刷,台币200元,打八折160元,那么触手就可及的东西. 我等了那么多年,就是没有把它买下来,据为己有. ­从来不想把过去的事情带入现在的生活,不是怕触景生情,只是怕自己太脆弱. ­<未央歌>也是黄舒骏那首有名的歌. 不是太喜欢他的风格,除了那首《马不停蹄的忧伤》, 于是,也不是很喜欢他的《未央歌》. ­但是,我怀疑自己不喜欢黄舒骏的理由并不是那么的冠冕堂皇, 我问自己:“你不喜欢黄舒骏, 到底是不是因为你得不到像西南联大那样的生活? ­后来,黄舒骏出了《改变1995》,双CD的精选辑. 事实上我听到这首歌是2007年了. 今年是2007年,转眼间三年就过去了, 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怎么就都不记得了呢? ­《未央歌》的单纯,在于没有R&B , 没有电子音乐,那种淡淡的哀伤, 也只适合放在多年之前才可以听. ­记得2005年底的时候, 黄舒骏要在上海开小型的PUB演唱会, 我对黄舒骏还是无动于衷, 或许,无动于衷的,不仅仅是对黄舒骏。 ­­那几天,北京一直在下雨,湿湿冷冷的, 浸透我很薄的靴子. 当我一个人撑着伞走过积水的台阶,我想, 黄舒骏在上海会不会唱那首《未央歌》呢? ­“当大余吻上宝笙的唇,我总算了了一桩心愿。 只是不知道小童的那个秘密,是否就是蔺燕梅。” ­每个人都会等得到他的蔺燕梅吧,我也一定会的. ­

此情未央

考完以后,就匆匆捧起那厚厚的绿本《未央歌》,从一开始如饥似渴,突飞猛进地看,到后来舍不得地一页一页看,直到今天才把它看完。一时感慨,索性把心中所想记下来。 《未央歌》是一本“青春校园小说”,用双引号是因为它与今时已被滥用变味的“青春校园”完全不同,但我不得不用的原因是,它确确实实讲述的是校园里跟青春、成长、爱情、友情有关的事。与市面上那些做小儿女态的校园小说不同,它描绘的是一个纯真、健康、阳光的世界,那个曾经出现在中国最好的大学——西南联大的时光。作者是一名西南联大的学生,在毕业后于重庆的山洞里写下校园里美好的一切,作为自己校园生活和同学情谊的纪念。后来,他留美成了耶鲁的教授,文学艺术方面的学者。 正如作者所说,这本小说重的不是情节,情节只是衬托,是为了还原校园里纯真美好的氛围而设。他希望读者感受到的正是那种纯粹、阳光、欣喜、自然的金色年华的氛围,那每一个呼吸都如此有活力的气韵生息。 也许有人会觉得作者矫情,隐去了那个年代的苦楚,只留下一个完美的虚拟世界。其实不尽然,每一个学子回想自己的学生生活时,最先涌上心头的不就是那些岁月里美好的点点滴滴。在回望,寻找时,最最重要的不是那些具体的情节,不是那些完整的故事,而是由碎碎的画面拼成的一个心境,在那满是阳光的世界里,一群人无忧地徜徉,欢笑的背影。回想中的那时心境哪能有一丝丝悲意,哪怕有,也是带着笑回忆。 每每让许多人黯然泪下的是他们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去学生时那种心境。 那份心境藏在校园生活里的一个个画面中。它可能是球场里与朋友会心的一笑,它可能藏在夜里宿舍的高谈阔论,它可能躲在黄昏里白千层边的漫步里,它可能是备考时匆匆扒完饭就捧书奔教室的大步流星,它可能是隐在为学生工作而并肩奋斗的无数个夜晚。 发现回不去或就快失去那种心境的人,总会诚惶诚恐地去寻找。 实习前的周六周日,我回去了学校,去找那些熟悉的脸。现在回想,我发觉我也是在有意无意地去寻回那个快失去的心境。 我知道我是在寻找一种永远,寻找一种永不褪色的新鲜。 我知道我已经在开始纪念,纪念我那过于匆匆的学生生涯。 我知道我们都会一如既往地向前,奔向那未知的前程,在疲倦时,暗暗回想那曾经的甜美。

未央歌

听过黄舒峻的同名歌吗?“当大余吻上宝笙的嘴边/我总算了了一桩心愿/只是不知道小童的那个秘密/是否就是蔺燕梅……”抒缓的曲调、轻淡的唱腔,就像一声愁肠百结意犹未尽却又豁然开朗的叹息。大余、宝笙、小童、蔺燕梅,与其他没有列出的名字,就是鹿桥《未央歌》的主人公。在烽火连天的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在昆明西南联大的校园内,一群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青年,为理想为友情为爱情,清贫而乐观地学习着生活着。描写或对白,充满了浓酽的文艺腔以及既大而化之又小而化之的哲理。“只有爱没有恨,只有美没有丑”,每个人都呈现出自己的“好”。8年历史,毕业生3800人,求学者8000人。2位诺贝尔获奖者,78位中科院院士,1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批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那儿,的确是一个沉静、淳厚、纯真、优美的世界。当得起鹿桥的一曲绝唱。曾经,在接受采访时,鹿桥说,《未央歌》只是他计划中的第一部;第二部将是诗样的短章,回溯主人公的少年;第三部则是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美丑生死俱全的人生。遗憾的是,他,最终,成了纯粹的学者吴讷孙。而今,已然逝去,留给世人说不得不得说的遗憾。《未央歌》是另类的桃花源。因为遗失,所以珍贵。就像我们一去不回的从前。

未央的心愿

《未央歌》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司马长风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中把巴金的《人间三部曲》、沈从文的《长河》、无名氏的《无名书》和鹿桥的《未央歌》看作是抗日战争和战后期间长篇小说的“四大巨峰”;八十年代,在海外华人青年最喜爱的中文小说排行榜中,《未央歌》名列第一。可是在内地,这本书是没有一席之地的。几个喜欢读书但不怎么听歌的朋友都不知道《未央歌》。一九八五年版赵暇秋、曾庆瑞《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把《未央歌》归类到“荡涤小说创作中的各色逆流”一节中。要不是因为黄舒骏写的那首歌,《未央歌》就会彻底被我们遗忘在灰尘里。鹿桥始终拒绝把《未央歌》拍成影视剧,甚至一度拒绝用简体字出版。后来,鹿桥终于同意了黄舒骏把《未央歌》拍成电影的要求,但改变工作未开始,鹿桥就与世长辞。也正是黄舒骏的那首歌让我知道了《未央歌》。这是黄舒骏写的最有魔力的一首歌,“当大余吻上宝笙的唇边,我总算了了一桩心愿,只是不知道小童的那个秘密,是否就是蔺燕梅……”这些句子让我对书里的人名和秘密充满了好奇。始终没能得到内地出版的《未央歌》,第一次看是在1997年,有了电脑,从一张书库的盗版光盘上。第一遍读,在我的心里留下了很多蓝天白云红玫瑰的画面,我在想,这本书的背景是抗日战争,可里面写的东西那么单纯,是不是有些牵强,他们为爱情为人生的烦恼是不是也颇有几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现在再读,我终于明白鹿桥苦苦在书里保存那些美丽和单纯,是多么的珍贵啊!60多年的时空阻隔抹不去那些诗意,里面有被大家珍惜着的蔺燕梅这样校园中的玫瑰,余孟勤这样的“圣人”,童孝贤这样天真的孩子,伍宝笙这样一个完美的姐姐。还有种着同心兰的花园、养着荷兰鼠的实验室、大余一丝不茍的宿舍,小童塞满了“书和衣服”的书架…我想现在的孩子们是不会再去看《未央歌》了。有太多太多浮躁的所谓“青春文学”在诱惑着孩子们的眼睛和心。可是多少本也抵不上一本泛黄的《未央歌》。曾经,《未央歌》让我对大学校园充满了幻想。虽然,我最终没能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物,没能找到我的童孝贤,也没能找到那种永远。但我希望我的弟弟妹妹们依然充满希望。你知道我爱你从不后悔无论在天涯或在身边就像伴随青春泛黄的书永远在我心里面

你知道你在寻找……

那朵校园中的玫瑰是否可能种在我眼前在平凡无奇的人世间给我一点温柔和喜悦《未央歌》这个书名,在豆瓣“我正在读的书”里一放就是两年,两年里从电子版看到纸质版,从竖排版看到横排版,从东北看到华东,就是一直看不完,还真是未央啊……终于花了三个晚上彻底看了一遍,只觉得太理想化了,现实中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人和事存在的吧,虽然谁也都向往如此的至善、至纯。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多传奇的一段历史,出了多少闪亮的名字啊……半个多世纪后的我们也只能在文字间想象一下当年那种绝无仅有的辉煌了,以后的中国教育,也不可能再有这样的辉煌了。那些思辩碰撞的段落让我以为是在看《镜花缘》,相形之下自己上学的时候有过的些讨论就肤浅得多了。也许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好处,人是能够真正潜心思考的,而我们的年代,读书已经变成用来炫耀的,到了现在,甚至连炫耀都懒得了。小童那不修边幅的孩子气和纷乱跳跃又敏锐的思想,倒是像极了我的一个同学,是当年少数几个真正喜欢读书,彼此说话能够听得懂的人,毕业时也只有他敢写下“我不祝你一帆风顺”之类的赠言,虽然现在想来也满是少年意气。一别四年,不知他怎样了?只是这样一本和台湾毫无关系,似乎完全应该属于大陆的书,却居然在台湾风行了几十年而不被大陆所见,总觉得有些不平。再不愿意承认,有时还是觉得,台湾的文化与人文气息,才是真正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而我们在海这边坐拥悠久历史却都肆意挥霍掉了。不过如今两岸似乎都沾上了同样浮躁的毛病,不知道现在台湾的学生们,还有多少喜欢看这本书的?黄舒骏的歌确实有误导的嫌疑,让人以为这是部爱情小说,其实并不是。即便写了爱,也写的那么纯净毫无杂质,就像昆明澄澈的蓝天。这样的爱,也只有书中的人物才配拥有得起,凡人向往不到,便只能唏嘘了。有几个人如蔺燕梅般聪明,真正看得懂自己的感情?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吗?08.11.02

春风沉醉的浪漫

《未央歌》–黄舒骏当大余吻上宝笙的嘴边我总算了了一桩心愿只是不知道小童的那个秘密是否就是蔺燕梅在未央歌的催眠声中多少人为他魂萦梦牵在寂寞苦闷的十七岁经营一点小小的甜美我的朋友我的同学在不同时候留下同样的眼泪心中想着朋友和书中人物间究竟是谁比较象谁那朵校园中的玫瑰是否可能种在我眼前在平凡无奇的人世间给我一点温柔和喜悦你知道你在寻找你的蔺燕梅你知道你在寻找你的童孝贤你知道你在你知道你在你知道你在寻找一种永远经过这几年的岁月我几乎忘了曾有这样的甜美突然听说小童在台湾的消息我想起从前的一切为何现在同样的诗篇已无法触动我的心弦也许那些永恒的女子永远不会出现在我面前我的弟弟我的妹妹你们又再度流下同样的眼泪喔`么美好的感觉告诉我你心爱的人是谁多么盼望你们又一天真的见到你的蔺燕梅伍宝笙和童孝贤为我唱完未央的心愿你知道你在寻找你的蔺燕梅你知道你在寻找你的童孝贤你知道你在你知道你在你知道你在寻找一种永远你知道你在寻找你的蔺燕梅你知道你在寻找你的童孝贤你知道你在你知道你在你知道你在寻找一种永远1945年,鹿桥完成了其著名的小说《未央歌》,1959年在香港发行,1967年在台湾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刚一发行,就引起轰动,争相抢购。曾经在词曲创作上被视为罗大佑接班人的黄舒骏,在1995年出版了同名专辑《未央歌》。专辑中的歌曲,以小说《未央歌》为故事题材,创作了《未央歌》,《恋爱症候群》和《马不停蹄的忧伤》等歌曲。西南联大,这个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不可磨灭,金光灿灿的的坐标似的名字。代表着的是一种理想主义,一种浪漫情怀,是一个世代的学人的共同的记忆,是一段刻骨铭心,虽硝烟弥漫但又风花雪月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的解读,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王蓝的《长夜》中的西南联大是国共利用学生恶斗的场所。而鹿桥《未央歌》中的联大,是一个春风沉醉,夏夜璀璨,秋叶飘零的浪漫之地,风中弥漫的是青幽幽的荷尔蒙的味道,耳中听到的是咚咚作响的青春的有力的心跳声,割开任意一条的微血管,都能够喷射出三尺的热血。书中的世界是战火连天、五湖四海、患难与共的友爱世界。书中的人物,活泼,可爱,天真、单纯,正直,刚毅,美丽,坦荡。既有着青春的骚动不安,也有着与年纪不相称的老成世故与淡泊名利。象牙塔般的世界里,虽然清苦简陋,精神世界却是丰富而坚韧的。任何小说,都有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投射面。而读书之人,也往往希望将实际生活投射到小说中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构建自己的一方天地,须弥世界。将文中的他/她,替换成为自己,如南柯一梦般的来一场太虚幻境之旅。青春生活下的完美人物,浪漫情怀下的校园生活,是很吸引人的。特别是你度过了十几年荒唐空虚的校园生活之后,这种精神上的吸引力是极大的,尽管你知道,这是虚幻的,在和平年代尚且如此,何况连八千里河山都放不下一张课桌的年代。这本书我只看了四分之一,后面的情节就不想往下看了,书中的生活越虚幻,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就越荒唐。无论是蔺燕梅,还是伍宝笙,无论是童孝贤,还是余孟勤,保持现在就很好。也许是寂寞苦闷,也许是魂牵梦绕,青涩的十七岁的记忆到这里就很好。无论最后是执手相看泪眼,还是举案齐眉,我都不想知道。http://www.jdxyw.com/?p=1317

脈脈此情誰寄

網友狐蝠貼出抗戰時的彩色照片,美國大兵拍的。不是宣傳照片,沒有政治意圖。不講究構圖,不調整角度。多的是像我們今天拿數位相機一樣拿起就拍的生活照(另一個大兵在河裏露著頭洗澡)、風景照(田野上低飛的軍機好假,像一隻蜻蜓)。平常甚至日常得令人不敢相信。相機後頭,該是一雙好奇而不獵奇的眼睛,而相機前頭的眼睛,屬於那擎著棒棒糖小女孩的,那梳上西裝頭小男孩的,那兩個鋸木工人的,都閃耀著和昆明的雲一樣遼遠美麗的光彩,逗人開心自己也開心。一邊看照片,一邊我要不斷提醒自己,這還是抗戰時期,窮學生都吃攙沙子的八寶飯,中國還是第三世界舊社會,我的長輩還在逃難啊。但中國好像也就是這樣的?人一安頓下來,傍著青山綠水,總是有說有笑有耍子,特別是西南省份的人。這麼樣有說有笑有耍子的抗戰,豈是成天嗨嗨嗨的日本人所能想像?又豈是今日的我們所能想像?歷史是記憶的浮沫,記憶被政治改造,三者也都像雲,白雲蒼狗,變幻無常,早都自己不認識自己了。於是想起了小說《未央歌》來,一本妙書也是怪書。多少年前讀它,開始也是不可置信:這是抗戰時期?這是窮學生都吃八寶飯、床上臭蟲抓不完的西南聯大嗎?更不可置信的是:這小說不是抗戰結束之後才寫的,所以不能用美化記憶來解釋他。小說是抗戰中間寫的,就在嚼沙子抓臭蟲中間打底稿的。這怎麼可能?這怎麼可以?讀到後來,因著文字優美之故,像是不知不覺給催眠了一樣,也就幾幾乎忘了抗戰。還是說已經把小說世界當做平行宇宙,姑聽之而姑遊之就是了?但是網友狐蝠上傳的彩色老照片,現在從歷史的巍巖深岫之中冉冉飛出來做證了。就是這樣啊,它說。來到澄淨明麗的昆明、宜良、蒙自,伸手搆得著藍天,開窗有閒雲飛過,便有些宿具慧根的人輕易開了天眼,天授予出塵的靈視(抗戰時這種人太多了)。就像李商隱說的,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未央歌》 你唱得如诗如画,我听得如痴如醉 一首未央歌,将多年来深藏心中的最初的秘密,一一地深深浅浅地道,或浅吟低唱,或深情款款,或婉转,或悠扬。。。往日的情怀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那些天真的岁月哦,原来一直在心里的某个角落,未曾遗失。 仿佛身处云南的深山之中,看到了幽深神秘的山谷之中的湖水,看到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那些情谊啊,小童的天真和灵气,蔺燕梅的冰雪聪明,伍宝笙的清丽温婉,余孟勤的正直和严谨,而黄舒俊的歌中却唱,不知童孝贤的秘密是否就是蔺燕梅,哎!最后,小童也是情窦初开了吧,而蔺燕梅,却透过一颗冰雪的心早早感觉到了,她巧妙地逃避了大余,然而,一切又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当大余终于明白自己心之所向,当他终于吻上伍宝笙。。。终于让人了了一桩心愿。故事的结局有些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很喜欢这样的小说,以遥远的传说作为引子,故事的最后,也以一位老和尚的讲话结束。整本书营造出了一个情意诚挚、风景优美的氛围,而对云南各种自然风景的描写,依稀让我重回到我的高中,仿佛又日日融于自然之中,看日出日落,听风啸蝉鸣。。。记得,那年初春的清晨,在后山早读,看到了弱弱的随春风飘荡的嫩嫩的小草,那时,我的心刹那间变得很柔软很柔软,从此,一颗心被吹醒,爱上了变化无穷的美丽的大自然。。。离题了。呵呵。 看完最后一页,依依不舍,长长舒了一口气。。。哎。。。朗朗乾坤,明月清风。 优美的文字。爱不释手。 这青春最后的愿哦。但愿永远停驻。另:2014年的春节重读此书,恍然觉得根本就是琼瑶小说的另一个版本!书中几乎人人都在赞美蔺艳梅和伍宝笙,也几乎个个都理解她们、爱护她们——这很明显是不可能的嘛,太理想化了。但转念一想,毕竟写作此书时,作者才26岁——26岁,一个还沉浸在美梦中的年轻人,又怎能不理想化呢?不过也才明白,这些年来的经历和阅读已经让我改变了很多,再也读不进这种无限美化的文字了,而且,这样的文字也只能属于以前的时代了,现在,这样的文字早已不再是主流。如果有谁再像书中的人物那样说话,大家都只会觉得肉麻兮兮吧?不过,里面有些话对年轻人的概括还是很对的。我也终于看不下去了。不过,尽管作者无尽地美化蔺燕梅,有些地方也还是不无道理的。蔺燕梅也确实是一个令人疼爱、冰雪聪明的女子,在她感受到与大余之间无法调和的一面时,她放弃了大余——丝毫没有其他坠入“爱河”女子一样糊里糊涂。同时在她感觉到与小童相处时她是多么愉快时,她也才明白小童是更适合她并且也是她心里真正爱的——并不为众人的“大余和蔺燕梅是完美的一对”的说法所影响。从这点上来讲,蔺燕梅的确是聪慧异常的,甚至比伍宝笙更有智慧。而宽厚、仁慈的伍宝笙也确实才可能是圣人般的大余的最佳伴侣,虽然在伍宝笙和大余投入恋爱这一段上始终让我觉得有些不太自然,仿佛是因为蔺燕梅离开了大余,所以不得不为大余重新安排一个伴侣似的。那个时代已经离现在太远了——那是属于古典式的爱情。而现代人的生活太复杂也太多元了,网络的发达也让一切都改变了。只是,那些关于自然风景的美妙幻想和描写还是很吸引我。

个人觉得黄舒骏那首“未央歌”好难听,歌词也不好~~

大一的时候在北大学报上面看到这本书的推荐,然后在网上找到了西南联大的纪念碑碑文,才突然发现在三校迁往昆明途中,曾在长沙停留过一阵,而当时爷爷在长沙读完高中,正准备去延安上大学。我一直在想,要是爷爷随三校去了昆明,而不是抗大,虽然一定不会再有现在的我~但爷爷说不定也会出现在书里面了呢!大一暑假在旺角很轻易的找到了这本书,一路看下来,觉得还是年轻一点看比较好哦,悲观的人是看不下去的。然后一本书,到现在买了接近两年,最多一个月时间在自己手里,就是自己读时的第一个月。发觉一本好书,总迫不及待地找人分享。而借书的人呢,的确也抱着书非借不能读的心态。总之是很感慨书中的单纯的笔触咯。在那么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还能到处都是淡淡的却深深的友爱。

Mia的小店有这本书,全新台版!

http://shop33892493.taobao.com/MSN:susan9060@msn.com或发豆邮均可祝好!Miaxin2007-4-18

《未央歌》和《圍城》

一本《未央歌》,一本《圍城》;一本大孩子眼中的西南聯大,一本成年人眼中的西南聯大;一本童話般純潔的讓人不敢相信,一本現實的讓人無奈。我很好奇,鹿橋先生有沒有讀過《圍城》,钱锺书先生有沒有讀過《未央歌》?如果他們讀過彼此的作品,看到對方眼裡的西南聯大,不知道會有什麽想法?只可惜斯人已逝,我們再也無從知曉了……

捧着一本《未央歌》做梦的岁月

在友人昨日的来信中,提到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未央歌》,是一位叫鹿桥的人写的,他不出名,因为他只写过这一本书,并且在大陆好象根本没有出版过;可他又很出名,因为这本书在台湾和海外华人中却是鼎鼎有名,几乎每个校园学子都有过捧着一本《未央歌》做梦的岁月.而在我的大学时代,却未曾见过的.日后,找寻于成都的各大书店,却如预料之中,没有寻见半点,似乎故意的避开,或是远远地流连顾盼一般让人好生期待.后来,在网络上也到处搜寻未央歌的踪影,寻到的却仅仅的是一些片段,或是粗略的简介之类的.并无全文,于是体会到友人最初影印了整本书的心情,爱之切却又寻未果吧!不过这之中,却有非常值得的收获,最大的便是寻见的由宋遂良老先生写的“我读《未央歌》”一文.洋洋洒洒的九千余字,便将未央歌的全貌呈于纸上,也将小童,大余,伍宝笙和蔺燕梅这四个书中的主角性格分析得淋漓透彻.他将《未央歌》比作一座宽阔的美学桥梁,读者便是行于之上的往昔学子,“在他们向往前程锦绣,或追忆逝水年华的时候,在他们顺水放舟或在逆流挣扎的时刻,都可以在《未央歌》里找到精神契合的那一点灵犀,流连顾盼中那一抹会心的微笑。《未央歌》中一声“亲爱的同学们”,唤醒了多少沉睡的情思,失落的友爱!”.于是再次回味那做梦的岁月,镏金的日子,不禁上心头.而收获之二便是黄舒骏写的一首同名歌曲,在八十年代的台湾也是传唱一时,他把书中主人公的名字都写进了歌里,这几日反复的聆听,一遍又一遍地,体味着那份离开校园之后再回望,淡淡的惆怅.让心有了些间隙,如时间的风穿梭其间,加速了某些东西挥发.

寻找你的蔺燕梅

我是听了黄舒骏的<未央歌>才找这部作品来看的.大学毕业的时候看的,也许这首歌现在能给我感触,更多.当大余吻上宝笙的嘴边我总算了了一桩心愿只是不知道小童的那个秘密是否就是蔺燕梅在未央歌的催眠声中多少人为他魂萦梦牵在寂寞苦闷的十七岁经营一点小小的甜美我的朋友我的同学在不同时候留下同样的眼泪心中想着朋友和书中人物间究竟是谁比较象谁那朵校园中的玫瑰是否可能种在我眼前在平凡无奇的人世间给我一点温柔和喜悦你知道你在寻找你的蔺燕梅你知道你在寻找你的童孝贤你知道你在你知道你在你知道你在寻找一种永远经过这几年的岁月我几乎忘了曾有这样的甜美突然听说小童在台湾的消息我想起从前的一切为何现在同样的诗篇已无法触动我的心弦也许那些永恒的女子永远不会出现在我面前我的弟弟我的妹妹你们又再度流下同样的眼泪喔`么美好的感觉告诉我你心爱的人是谁多么盼望你们又一天真的见到你的蔺燕梅伍宝笙和童孝贤为我唱完未央的心愿你知道你在寻找你的蔺燕梅你知道你在寻找你的童孝贤你知道你在你知道你在你知道你在寻找一种永远


 未央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