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种子》书评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539185781
作者:(日)松居直
页数:151页页

用绘本,买下一个爱的种子

《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日﹞松居直松居直被称为“日本图画书之父”, 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推广儿童图画书。1956年他创办日本第一本图画书月刊《儿童之友》,在当时,日本的绘本出版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事物的出现总要引起一些争议,面对重重险阻,松居直凭借着个人对儿童图画书的信念挺了过来,随后出版了很多大受家庭欢迎和喜爱的绘本,其中包括《拔萝卜》(阿•托尔斯泰所著的俄罗斯民间故事,由日本插画家内田莉莎子作画),与此同时,松居直也发掘、栽培和很多优秀的日本绘本作家。晚年的松居直曾几度来到中国,与我国的图画书工作者进行交流。为什么松居直会选中儿童绘本作为他为之奋斗且奋斗了终身的事业呢?这可能就要回头了解松居直的成长经历了。在松居直三五岁的时候,他的妈妈就开始给他讲故事,对于从妈妈口中念出来的语言的节奏,和故事情节在脑海里产生的画面,令他印象极深刻,也因此爱上听故事。松居直的爸爸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爱好者,闲暇时经常带着小松居直去看画展,并且教他一些欣赏画作的技巧。此外,松居直还有一个油画画家的舅舅,他教给松居直很多事情,还经常向他介绍日本传统的文学、音乐。这些家人的影响,都是松居直个人艺术修养提升的沃土。松居直先生认为:“幼儿最大的财产是健康、亲情与语言。”绘本在幼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亲情和语言”的辅助工具。故事书,本来就是要父母念给孩子听的。父母首先在了解了绘本故事的基础上,带着对孩子的关怀和呵护的语调,全神贯注地把文字转化为语言,传达给孩子。在一个故事里,父母如果先被感动了,再把这种感动通过讲述的过程中又传递给孩子,那就意味着大家都在同一个故事里找到共鸣,进一步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这一点,我感同身受!我和妈妈的关系并不怎么亲密,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就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需要妈妈陪伴。但唯一有一个时刻,是只属于妈妈和我、弟弟的——那种想起来就会涌出很温馨、很有安全感、很愉悦的情感——午睡的时候,妈妈拿着图画本为我和弟弟讲故事。那翻来覆去的几个故事,我未能记住所有的情节,可是妈妈的语调和绘本的图画,印象至深,每次念及都能感受到妈妈对我们的爱。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会给JJ讲睡前故事的原因吧。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出版图画书的经验,又加上不断收集读者父母和孩子对于绘本的反馈,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里,为即将开展亲子阅读的家庭,提供了很多宝贵、中肯的意见,确实很值得为人父母一读。依我的角度,自己总结了三点:一、 绘本的画风不需要特意可爱,写实也可以,什么风格的画法都可以。最重要的是绘本的故事是否流畅、有趣。当然,最好选择一些艺术欣赏性较高的画作,有助于提高鉴赏能力,这个要求跟松居直的教育背景绝对有关,“刚过世的美国著名画家沙恩曾说:‘要了解艺术的价值需要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由不断训练累积而成。……群众的眼睛不是没有接受过训练,只是没有接受过良好的训练,看了太多低俗的、粗糙的视觉表现’(《一幅画的传记》)”(P107)。二、 “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享受。”(P65)亲子共读绘本,它的目的不应以传递知识、指导思想为主。而应该让孩子、父母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图画书应该是一座桥梁,让大人通过图画书向婴儿说话,或通过亲子间的交谈,让大人与孩子都感受到对方的爱。”(P120)讲了一个故事,听的小孩子很高兴,讲的大人很高兴,就是唯一的目的。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这样做可以保护孩子对于书本的好感。三、 绘本的力量。讲故事的过程中,孩子和父母之间必定会有交流和讨论,“圖畫書的內容可以不斷激發對話,在對話之間所進行的心靈溝通,正是讓幼兒接觸圖畫書最可貴的地方。”“豐富的想像力並非天賦,而是經由直接或間接的體驗得來的,體驗越多,想像力越豐富,圖畫書正好能提供幼兒更多機會去體驗; 當孩子的想像力不夠時,圖畫書可以彌補孩子的想像力,因此圖畫書中的插畫品質必須是高品質的。”“有一句名言:‘生命最质朴的感受,就是从心底最深处涌出强烈的、跃动的、无法压抑的喜悦’。(P82)“幸福的种子”,这个书名真是好温情,的确,讲图画书,看绘本这个过程,的确很像是父母用语言把那颗“爱”的种子种到孩子的内心,希望它长成一棵“爱家人、爱自己、爱每一个人”的大树。也许会有特别的收获,也许也没有收获。又何妨?既然这个过程中,孩子和父母都借由这个辅助工具而体会了亲情,聆听过过生命的美好故事,又何求?另外,本书中松居直特别针对幼儿(1岁、2岁、3岁)的阶段不同,指导父母该如何开展亲子共读,意见很中肯很有用,建议有小BB的家长阅读。书后面还附录了50本松居直推荐的图画书,其中有一些已经在中国出版,可以在各大网上书店购买。

读后记

通读一遍,觉得写的在理。整本书的主旨在说父母给孩子买绘本读绘本的过程中,不应该有功利心。不要要求量和时间,也不要追着孩子问询读后感。读书最美好的应该是合上书本那一刻,回味内容,体会读书带来的美好感觉。作者也不建议购买迪士尼系列。迪士尼的电影有光影的效果,尚觉好看。变成图画书,没了这一魔法,非常死板。也不建议读名著简略版。

播下幸福的种子

最近开始给宝宝看绘本,也看了好几本关注儿童阅读的书,朗读的手册,骑鲸之旅,会读故事的爸爸是好爸爸,为爱朗读。现在又看完了松居直 的幸福的种子。他的有些观点在骑鲸之旅和会读故事的爸爸是好爸爸两本书中都被提及。但看完后,还是被感动了。日本的儿童阅读,绘本开始的比中国早好多。至少也是二十年的差距吧。看了一个爸爸那么认真的对待绘本阅读的事情,你会觉得当他的孩子就是天下幸福感最强的孩子。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馨语言的快乐时光。图画书对幼儿是没有任何'用途"的,不是用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感受快乐,我承认我都没有想到。想让自己的孩子读绘本,是想让孩子从小培养读书的习惯,我认为这是终生的良好习惯。在共读的过程中,我的确是有功利心的,希望可以教宝宝认识事物。却从来没有想过孩子快乐还是不快乐,喜欢还是不喜欢。一旦她不想看了,我就很有挫败感,不知道如何才能拾起她的兴趣。看一本书,必须从头到尾,我注重的是完成一本书的快感,并强迫孩子也一同进行。所以,孩子才不是很喜欢共读吧。认识到这个问题,以后需要多多注意,多选择她所感兴趣,有趣 的,而不是自己认为好的,然后强加给她的。松居直还说,“孩子们长大以后,我才真正了解到,当时我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语言讲了这么多故事的意义在哪里。我也发现,通过念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时候,把一个做父亲的想对孩子们说的话说完了。图画书是媒介,是能够帮助大人与自己的孩子相通的。当然,不管是图画书,还是文字书。为爱朗读中的图书馆的爸爸也是如此,面对单亲的女儿,他坚持了一千日的读书,费心挑选适合女儿每个阶段的书,面对女儿的青春叛逆期,对人生的感悟,朋友的相处,学习 的能力,他都在每晚的读书中读给女儿听了。我们现在很多父母都很无奈,发觉自己无法跟自己的孩子沟通,孩子也认为跟父母存在代沟,无法沟通。其实是作为父母的,缺乏了跟孩子相同 的精神境界,孩子看不到你和他精神方面的共鸣,自然对你无法可说。我们如果从小养成读书给孩子听的习惯,你们有了共同的精神境界,沟通起来就不会是问题。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例子,幼儿园老师读了一个和尚到达京城的故事,有的孩子一直认真听着,有的孩子听了一半,眼神就漂移了,有的孩子干脆就不听,自顾自的玩儿去了。这也是很多家长认为的,我的孩子就不喜欢听故事啊,不是我不读给他听。应该说,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作者提到原因,孩子不听,是因为他不懂,没有足够的想象力想象和尚是什么东西,京城有是怎么样的,因为无法理解,所以不关注。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注重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日本教育家本村久一在《早期教育和天才》书中说到,“对孩子来说,想象力比百万家私更为重要。凡是幼儿时充分发展了想象力的人,当他遭受到不幸时也会感到幸福;当他陷入贫困时,也会感到快活。所以说,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是不善于想象的人。这种人在社会斗争中必然遭到惨败。我们的现实就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剥夺,压制孩子的想象力,因为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未来的孩子必然比我们有思想,因为我们开始注重这个问题了,我们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注重儿童阅读了。正如作者说到,丰富的想象力并非天赋,而是经由直接或间接的经验得来。体验愈多,想象力愈丰富。图画书正好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我们都想要幸福的人生,都想要我们的孩子以后能够幸福。幸福不是你留给他多少财富,多少金银珠宝,多少栋房子。生命最质朴的感受,是从心底最深处涌出强烈的,跃动的,无法压抑的喜悦,是内心的充实感,是面对困难依然强大的想象力。这才应该是我们教给孩子并且希望他能学会的。

书名很好,初衷也好,但是感觉逻辑一般

读了这本书,感觉一般,如果在怀孕时看会好一些,养孩子这几年也读了一些书,这本书算比较浅显的,适合借来看,适合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了解的,but真的不必买来读。本人在天津和平、南开,有感兴趣的可以来借。

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和乐乐共读绘本快三年了。读绘本的初衷确实有一定的功利性。希望通过阅读,孩子能有好习惯,有好的阅读力,甚至有好品行。当然,我现在有时候也还是有这样一份期待。但同时,我也越发地感受着和孩子之间特有的一份亲昵和共有语言。昨天和乐乐一起散步的时候,乐乐捡起地上的一根树枝,说:“我们有事情做了,把它掰成两截”然后把一截树枝递给我。这就是“爸爸和我”里的情节。瞬间一阵温暖,这就是松居直讲到的共同体验。类似的共同体验还很多。不仅如此,和乐乐一起读书让我也成了爱书人,每次选绘本,我也会给自己买一些书看。阅读成了我们共同的爱好。对于阅读,我和乐乐还会继续下去。只要他想听,我就会一直读下去。正如书里说的:这是爱的语言。我也希望孩子将来长大,每当回忆起这段亲子共读的时光,心里充满的是爱和力量。

一些摘抄

绘本课上,几位老师都推荐了“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的书,于是买来读了一下。这本部分内容有一定重复,不过入门了解图画书还是好的。1.如果不是伴随心灵的满足,不论歌曲或词汇都很难留下记忆。2.图画书对于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3.有涵养的人,是曾经聆听丰富语言而且永志不忘的人。4.在婴儿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不是“给他图画书”,而是让他听到丰富的语汇,让他充分地活动身体。5.讲图画书的人能决定图画书的最终价值。6.念图画书给孩子听,可以觉察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这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难了解到的。这时双方的关系,将成为日后亲子沟通及人际关系的基础。7.能同时鉴赏传统与现代的色彩之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愈来愈多的人连其中的一种也不懂得欣赏。8.“我会先将画当作一个整体来欣赏,在确认主题之前,先去感受它的整体冲击力。这种冲击力是由画得基调和扩充性、形状与颜色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来的。”——Kenneth Clark《名画鉴赏》9.好的图画书用趣味盎然的方式,呈现孩子喜欢的事物,让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并且深深地被感动。10.认知类图画书:这一类图画书的功能,主要是要让实物与图画在孩子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验,并且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这些“事物”。11.肉眼看不到的东西,都可以用“心”看到。12.据说,孩子在三岁以前已经能够理解一生中所用语言的四分之三。13.“生命最质朴的感受,就是从心底最深处涌出强烈的、跃动的、无法压抑的喜悦。“——神谷美惠子《生命的意义》14.讲图画书只管一个劲儿地讲就好了,不要问东问西,因为这些问题只是为了满足大人的需求。如果是自然地互相讨论,当然最理想,但一定要做到不落痕迹。15.年纪愈小的孩子看的图画书,愈有必要用图来讲故事。16.大人和小孩看图画书是不同的,孩子从封面就开始读图。当大人只注意到正文从哪里开始时,孩子已经感觉到有事情要发生了。孩子在期待着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的心情中,开始进入书的世界。17.教孩子看图画书时,应该从封面、封二、扉页、正文到封底,仔细阅读每一幅插画。18.真正重要的是“插画能否充分表达故事”。简单地说,就是“形”重于“色”。19.“色”会自动跃入严重,“形”必须自己去注意、认知和解释。换句话说,色会捕捉眼睛,形则被眼睛所捕捉。20.图画书应该简单明了地说明“时、地、人、事、为何、如何”等。其中,时是时间,地是场所,人是指主角及其他登场人物。这三个要素应该在故事的开头就交代清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民间故事。21.如果故事中的画面一幕幕自动浮现在眼前,那就是容易理解的文章。22.图画书文字的好坏,必须用耳朵听听才知道。23.以幼儿的日常用语,直接按幼儿的想法来叙述。24.第一,孩子是非常认真地观察图画书上文字与插画的关系的;第二,孩子观察插画的眼光非常敏锐;第三,图画书的插画应该比文字的描述更丰富、更正确;第四,插画家对故事的了解非常深刻;第五,文图完全一致时,孩子会满怀信赖地进入图画书的世界,并体验图画书的乐趣;最后一点是,孩子的耳朵的确非常灵敏。25.我记得小时候,常常听我母亲和姐姐说,冈本归一、清水良雄、武井武雄和初山滋等人的插画很棒,所以印象里一直认为他们的画就是好画。26.我观赏每一部迪斯尼电影,都摆脱不掉这种不对劲的感觉。看过电影以后,留在脑海里的不是彼得·潘,不是小木偶匹诺曹,也不是爱丽丝,而是迪斯尼。27.今村先生指出,迪斯尼卡通成功地秘密,在于“以光来表现色彩”,将印象派的色彩理论应用在电影中。它的色彩和油画,印刷的色彩不同,本身好像会发光,让人眼睛为之一亮。28.婴儿第一次接触的图画书,最好没有变形、结构不严谨、色彩太虚假的图画。我认为接近实物且插画优美的图画书,才是尊重婴儿认知的读物。29.语言是非常奇妙的东西,孩子头脑中似乎有使用表情、动作、姿态和手势来交换资讯的程式,在适当的时期给予适当地刺激,孩子自然就能学会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母亲,因为她们对孩子所想的事情,能做出适当的判断或反应。例如,孩子发出“喵——喵——”的声音,母亲立刻就知道这是指玩具箱中的小猫,或图画书中的小猫,还是家里真正的小猫。因为他了解,所以她能对孩子说:“嗯,”孩子的想法和母亲所说的完全一致,就像钥匙与钥匙孔般密合。孩子的语言能力就在这种反复地情形中,逐渐增强。30.“这种节奏感并不是存在于我的头脑中,而是在我的身体里或是心里。总之,不是在记忆中的某个地方。我有一种当时播下的种子,现在已经长大的感觉。”31.如果对主角的长相产生反感,孩子就无法融入书中,但是用熊当主角,孩子几乎不会注意它的性别或种类,而且熊比较没有个性,很大众化,使幼儿很容易将它们与自己联想在一起。32.鲁道夫·斯坦纳认为,孩子刚出生时,最重要的是呼吸、睡眠与苏醒;当孩子到了三岁左右时,对他们的意志力的培养便显得逐渐重要;到了七岁左右时,就该注重对他们生命力的培育。这里的生命力,据说受到德国文豪歌德的“蜕变“理论(生命逐渐改变形态而发展)的影响。33.要让孩子们顺利地适应团体生活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使孩子们都掌握”共通的语言“。


 幸福的种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