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书记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1
ISBN:9787515507446
作者:理洵
页数:248页

章节摘录

刘二刚的画不是那么太喜欢,也不是那么太讨厌,但他的文字总还是觉得有味道,他于艺术一途能说出些渠渠道道,这是以前读他的文字就有的印象,到了2006年10月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画文库,其中就有他的一本《画里画外》时,真是急着想有一本了。上周在书院门的海霞天地闲逛,买了回来。也许我并没有真正读懂他的画,因为它的个性是那么鲜明,那么不同于一般的作品,我只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买完书接到朋友电话,就在一栋二十五层高的楼上露天喝酒,直到午夜过后,酩酊大醉,回家在沙发上过夜,天亮醒来上班,庆幸自己没有在黑夜里跳下楼去。据说现在经济危机,有跳楼想法的人较多,高层宾馆的门迎小姐见有客人来首先要问:先生您是要跳楼还是住宿?昨天去西安书林转了一回,购书较多,买了陈存仁的三本书。他是上海名医,1949年去了香港,一直在海外生活。他1908年生人,1990年去世,病逝于美国洛杉矶寓所。觉得他的文字比较杂,也比较野,但很传统,有关李渔食话、中医问题、慈禧太后是否被奸尸的考证,有些意思,学学他的琐碎的考证技巧,倒也不错。他的书柜台上较多,据说也很叫卖。没文化的人现在不好意思喊叫了,像他一样有文化的几位“老同志”就抓住机会要表现一阵,是自然的事。中国读者总是那么宽容,那么有风度。这一群读者中就有我。左民安与王尽忠合著《细说汉字部首》,九州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也买回来,算是前几年买回的左氏《细说汉字》的“配套产品”。一个人买书买得多了,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原因,读得多了,“配套产品”相对较多,而自己是不知不觉的,却总是埋怨书与人争地盘。青女士答应“五一”再给我购置一个书柜,我提前对她的宽容表示感谢。还有一本吴晓东著《漫读经典》,是北京三联2007年7月出版的“学苑话题”丛书中的一种,以前买过其中陈平原的《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吴著文字学理性较强,很多篇目都曾在《读书》上发表,希望好好学习,能纠正些自己文字琐碎的不足。金耀基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前任校长,社会学系讲座教授,出版有较多的学术著作,散文集子《海德堡语丝》去年6月由北京三联出版,是他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研究访问期间的所思所闻所见,读之可开阔自己的视野,关键是前边还有董桥所作的序。他先前出过一本《剑桥语丝》。作者在《海德堡语丝》自序中说,“尽管书中所写的不限于海德堡,但每个字都是我在海城的尼加河畔和玛兹街两个寄旅的客舍里写的,谓之《海德堡语丝》,不亦宜乎?这样便与《剑桥语丝》成为一对姊妹篇了。而海得堡与剑桥这两个大学小城不原就是一对姊妹城吗?”董桥对金的文字评价是比较高的,他在序中引用了一段袁中道论文章得失的话,“不知率尔无意之作,更是神情所寄。往往可传者,托不必传者以传。以不必传者,易于取姿炙人口而快人目。班马作史,妙得此法。今东坡之可爱者,多其小文小说。其高文大册,人固不深爱也,使尽去之,而独存其高文大册,岂复有坡公哉?”还有一本黄仁宇著《中国大历史》,绍介说是他的代表作,其实他的《万历十五年》更为读者所知。他最大的贡献是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如他简单地说,一般人用的是演绎法,他则用的是归纳法。我想问题可能不是这么简单,如果把周谷城的《中国通史》和它放在一起比较,两者的特点是十分分明的。他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习惯于传统的我们,觉得他的思维与方法是全新的,这里边一定还存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接问题,应该深究。文章要结尾,觉得无话可说,就不说“读日无多慎购书”的废话了。

前言

推荐序文/朱晓剑在网络上“认识”理洵有七八年了,但直到去年在西安游走时才和他相识。说来,这都是书缘。自《天涯读书周刊》创办以来,理洵一直是最大的支持者,每期几乎都有文章见赐。他写的读《世说新语》系列,别开生面,在网络上风靡一时,更是受到读者的喜爱。再有就是,他写的书事系列,十天半月就会有一篇出现,记的是书人书事,当做一个时代的局部阅读史,抑或一个人的读书史,都无不可。这个时代,读书也有了浮躁气。有的追逐签名本,有的成了“啃老族”,有的则收藏不同的版本,好像都是为了书在以后的升值。这原本也无可厚非,但看多了这样的场景,真让人生气,难道这种伪读书人真的是这读书圈里的中坚?理洵好像跟这群人绝缘,即便是偶尔有所交流,但在文字当中还是很少有所往还。在他的眼里,读书是何等高贵的事,岂能为这样的点滴小事湮埋。他读自己的书,写自己的文字,交值得交的朋友,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景线。很显然,这个时代缺乏的不是读书人,而是缺乏把书的精神读透的人。我所说的读透是能出入书的内外,并有自己的观察。亦有书友看似博览群书,实则收获少少,理洵倒是脚踏实地,在书事当中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一种风格,举凡周围读书圈层中人,也已很稀少了。大家都忙,读书读个三言两语,就发现新大陆的多矣。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有道是,“太阳底下无新事”。访书、看书,都是很风雅的事,有种说法干脆称之为“嗜书瘾君子”,那一种状态,理洵也是有的,他对书的情感,真是丰富。他的这些文字,也不完全是讲猎书的故事,更多的是将人情世故、世间百态都融入了进来。从书里来,回归到书里去。这一种书生活,看似简单,却孕育了无数的学问:1943年元旦丰子恺作《画中有诗》自序,其中有话说,“盖诗言情,人情千古不变,故好诗千古常新。此即所谓不朽之作也。”而《红楼梦》第五回中,写荣宁二府女眷赏梅,并举行家宴,席间宝玉困倦,想睡中觉,被秦可卿领到上房,见房中有一幅《燃藜图》,旁边挂着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虽为宝玉厌恶,赶紧走出,但我想来,于子恺先生的话,亦似乎有补正之意,抄于此,许是能增加些文字的雅意。(六六)理洵在读书之余,记下如许的事来,看着有如流水账,岂知阅读史正是这样建立起来的。由于今天的阅读碎片化,阅读介质的多元,能十天半月地按时记录下这样的访书掌故,真也难得。我相信,多年以后,也会成为书界的佳话。这本《猎书记》,大都读过。现在将它从头再读一次,真是感慨,原来书人书事,还能记得这般有味道,有识见,有才情。娓娓道来,也别有一番情趣,还有什么能形容得了读书人与书相遇一刹那的欣喜呢?自序十年前在城北居住,那时周边还荒凉得很,住了几年,忽然遇到整个区域的大面积改造,周边就更为荒凉了,于是南迁,迁到大雁塔附近,算是在城南安了家。偶尔要去旧宅子看看,零零星星知道,原来这一片区域是汉时长安城东南角的太学,就是现在说的大学城。而且,学生们朔望相会,用于买卖书籍、笙磬乐器等物什以及交流学术思想的槐市,确乎亦在附近。想着唐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槐市诸生夜对书,北窗分明辩鲁鱼”,一时青春学子苦学而又激扬的气象,闪烁在数百行槐树的绿荫里。这十分清明的意境,忽然就来到了眼前,自然会让人心里有些特别的感觉,是要充满无限遐思与向往了。在城北居住的一天正午,旧宅子里待得久了,头也发木,书实在看不下去,忽然动了心思,想去汉长安城遗址溜达一回。遗址不止一处,去过的一回,还是管理所的同学带领的,不过印象却不曾忘记。于是不停地倒车换车,沿着原路就上了一处高台。高台周围是庄稼地,道路两侧是半人高的玉米,中午的太阳直射下来,玉米地上空的气息是一种湿甜湿甜的味道,没有一丝风,我在草丛中的汉长安城遗址石碑下站着看了一会儿,周围安静得让人窒息,心里隐隐地就有些不安了。高台上没有庄稼,却杂草丛生,有半人高,路已经变得很窄。站在高台顶上,看着周围莽莽苍苍的青绿,以及远远的烟云笼罩之下的村落,心里一下子空了,一种苍茫中的孤寂的感觉竟让自己黯然神伤。往下走的时候,脚前跑过一条青色的小蛇,吓得自己灵魂出窍,惊慌失措中,她却毫无声息地神隐于草丛了。我买书与读书的心情与境况大致如此。工作之后,循规蹈矩地坐班,八小时之外,实在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高兴起来。那时单身,下班之后,只有我一个人孤独地回宿舍楼休息。楼下只有一位轻微耳聋的老头子在值班室里看电视,或者去楼外临时搭建的屋棚下用煤球烧火,准备各办公室第二天清晨的生活用水。时不时听见楼外的人用脚或手敲打铁质大门的声音,现在想起来实在像是谍战片抑或武侠电视剧中的景象。在这样清寂而无聊的日子里,只有在长安城里到处乱蹿,寻找大大小小的书店,买回自己称意的书,然后在午夜昏黄的灯光下阅读,许是才能打发这苦闷的岁月了。书中自有憧憬着的生活,亦能满足自己探秘而猎奇的心里,如此而已。人间,反反复复,在岁月的尘埃里,终究是这样的人间。在后来的日子里慢慢知道,原来,汉时长安城南,亦即太学周围三百里的区域,东南至蓝田焦岱,南至秦岭北麓,西南至周至终南,向北则跨过渭河,包容了兴平、咸阳一带的秦汉离宫别馆,都为皇家园林上林苑的范围,它几乎囊括了而今西安城的中心城区以及秦岭北麓区域,当时仅负责诸苑管理事务的官宦奴婢就三万余人。楼台亭阁,飞禽走兽,是怎样浩大繁荣,走马田猎,又是怎样威武展拓,而今,如此滋润豪强的美景,在时空的隆替间,只好幻化为梦境,湮没于市井的嘈杂声中,没落在汉字的隙缝之中。汉字,这些记录以往岁月的文字,是有着怎样的魅力,让人甘之如饴,而不知疲倦地留守其间。我奔跑于长安城各处的书店,何尝不像在汉时的上林苑中奔跑,买到的一本本书籍,何尝不是打猎归来的收获。而沉迷于文字之中,亦有如走马于丰美的园林秘境,让人身心快意马蹄疾。这个集子中的文字,是自己在最近几年记录的与书相关的一些话语。其间最多的是买书、读书景况的描述,零零碎碎地写,竟也有了十余万字的篇幅,可见聚沙成塔之力。徘徊在长安城的书店里,如同看书一样地消遣着自己一去而不回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让我感到快乐,忘却尘世的烦恼,如同进入甜美的梦境,常常不愿醒来。读书亦仅仅是读书,于我并无十分独特的意义,许是正如知堂所言,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总须还应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一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生活才觉得有意思,除此而外,确乎是没有其他的意思了。写序虽不为自家的强项,但在自家的田地里种花种草,花草长得如何,亦是不须计较的事情,尽力做好而已,于是写下了以上的话,权作是书前的絮叨了。理洵于古长安城2013.4.25

名人推荐

西安的理洵君,我不知道他长啥样。但从他的文字和意趣看,是一个地道的读书人,书生本色,不痴,亦不狂,浪漫情怀偶尔。我猜想,戴一副眼睛,褐色或黑色的镶边,清瘦、风神,低调,寡言,热闹的场合大都见不到他的身影。就是去了,一定会在不显眼的角落。他的心专注于内在,只有到了趣味相投的密友圈,你才会看到他那一丝难得的狡黠的浅笑,想听到他忘情的笑,一定是他一个人淘到了一本好书或是写出了一篇妙文后的事,那是他对自己自信的嘉许。——醉雪堂理洵生活在西安,他的影响在文字,他的精神在书藉,他的魅力在接触。他在西安的朋友圈很小,小得跟他的眼镜片后那一对弯弯的眼睛一样,但非常传神、非常迷人。——马河声理洵的读书生活,闲逸恬静得像一幅秋天的风景画。世间之人,都在苦苦追求幸福,对幸福的理解,却因人而异。在理洵的眼中,“与书为徒”就是一种幸福。在书海中遨游,“能取一瓢饮,就很是幸福了”。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幸福是静静咀嚼的牛”,我想,在时光流转中静静地咀嚼着书本和文字的理洵,是个幸福的人。——毛本栋有言“文如其人”。说实在的,我是不大相信此语的,或者说不可以一概而论的。尤其当下,一些文人文、人两张皮,甚至文、人悖谬的现象实在太多了。但以自己直觉和对文字的敏感,我还是很自信从理洵的书话文字里品读出了其品性:内敛、低调、谦恭、善良、宽厚、温和、善解人意。——袁敏杰我读理洵的书,都是抽闲一点的时间,所谓在夹缝中读,这种读法很好玩,而他的文章是得周二兄弟之神韵的,揣摩他的师承,觉得很杂,好像这借点哪儿划拉点,两个字:好玩!这种玩法很清爽、高妙。——靳逊

内容概要

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文学院毕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1995年开始发表作品,以随笔见长,曾在《西安晚报》《天涯读书周刊》等报刊开设专栏。自认偶有文章娱小我就很满足,倘能娱人,则是造化了。出版有书话随笔集《与书为徒》。

编辑推荐

《文化阅读039:猎书记》编辑推荐:1.读书,增加了知识,淘书,丰富了乐趣。对一个读书人而言,搜书的乐趣自难以对人言。2.从一个资深书痴的角度,带读者贪图买书、淘书、读书的乐趣。

作者简介

西洋的爱书人以打猎或钓鱼比喻买书的境界,称之“猎书”或“渔书”,有猎艳的意境;而国人则称淘书、买书和读书的行为为“猎书”。
觅书和读书,无异于我们精神上的狩猎;淘书和读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都会成为作者诉之笔端的有趣文字,成为一段有欢笑,有哀伤,有轻松抑或沉重的思索,亦有自在抑或拘谨的心灵放飞的猎书手记。


 猎书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多些变奏□半通斋主理洵君曾做过我的学生,出的书都送了我。这样笃学、博雅的学生,现在已经很少有了。洵书之长,在于笔致从容,格调闲雅,文气不浮露,时有好见识;洵书之短,在于写法过于循守一个路子,少些必要的变奏。读得多了,难免有些点儿单调之感。前人谓杜诗既有“常格”(沉郁顿挫),亦有“变格”(轻快、俏丽、浏美等等),此其所以为老杜也。换句话说,在为文者笔下,也有一个如何措理自己的“主旋律”与“多样化”的问题。
  •     理洵的妙手□雨过天青闲读书书事。初读到《与书为徒》,不仅是一种私密而素馨的阅读快乐,夸张说有些叫我为这时代感动,它的气息好似伫立在那儿的西安老城墙,一块砖、一方苔,都是足够清简而意味悠长的风致。今读《猎书记》,感触亦深,前者重书这本重事,总之都是佳品。你尚深陷文中他已戛然而止,逍遥而过。这是理洵的妙手。
  •     十年前在城北居住,那时周边还荒凉得很,住了几年,忽然遇到整个区域的大面积改造,周边就更为荒凉了,于是南迁,迁到大雁塔附近,算是在城南安了家。偶尔要去旧宅子看看,零零星星知道,原来这一片区域是汉时长安城东南角的太学,就是现在说的大学城。而且,学生们朔望相会,用于买卖书籍、笙磬乐器等物什以及交流学术思想的槐市,确乎亦在附近。想着唐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槐市诸生夜对书,北窗分明辩鲁鱼”,一时青春学子苦学而又激扬的气象,闪烁在数百行槐树的绿荫里。这十分清明的意境,忽然就来到了眼前,自然会让人心里有些特别的感觉,是要充满无限遐思与向往了。在城北居住的一天正午,旧宅子里待得久了,头也发木,书实在看不下去,忽然动了心思,想去汉长安城遗址溜达一回。遗址不止一处,去过的一回,还是管理所的同学带领的,不过印象却不曾忘记。于是不停地倒车换车,沿着原路就上了一处高台。高台周围是庄稼地,道路两侧是半人高的玉米,中午的太阳直射下来,玉米地上空的气息是一种湿甜湿甜的味道,没有一丝风,我在草丛中的汉长安城遗址石碑下站着看了一会儿,周围安静得让人窒息,心里隐隐地就有些不安了。高台上没有庄稼,却杂草丛生,有半人高,路已经变得很窄。站在高台顶上,看着周围莽莽苍苍的青绿,以及远远的烟云笼罩之下的村落,心里一下子空了,一种苍茫中的孤寂的感觉竟让自己黯然神伤。往下走的时候,脚前跑过一条青色的小蛇,吓得自己灵魂出窍,惊慌失措中,她却毫无声息地神隐于草丛了。我买书与读书的心情与境况大致如此。工作之后,循规蹈矩地坐班,八小时之外,实在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高兴起来。那时单身,下班之后,只有我一个人孤独地回宿舍楼休息。楼下只有一位轻微耳聋的老头子在值班室里看电视,或者去楼外临时搭建的屋棚下用煤球烧火,准备各办公室第二天清晨的生活用水。时不时听见楼外的人用脚或手敲打铁质大门的声音,现在想起来实在像是谍战片抑或武侠电视剧中的景象。在这样清寂而无聊的日子里,只有在长安城里到处乱蹿,寻找大大小小的书店,买回自己称意的书,然后在午夜昏黄的灯光下阅读,许是才能打发这苦闷的岁月了。书中自有憧憬着的生活,亦能满足自己探秘而猎奇的心里,如此而已。人间,反反复复,在岁月的尘埃里,终究是这样的人间。在后来的日子里慢慢知道,原来,汉时长安城南,亦即太学周围三百里的区域,东南至蓝田焦岱,南至秦岭北麓,西南至周至终南,向北则跨过渭河,包容了兴平、咸阳一带的秦汉离宫别馆,都为皇家园林上林苑的范围,它几乎囊括了而今西安城的中心城区以及秦岭北麓区域,当时仅负责诸苑管理事务的官宦奴婢就三万余人。楼台亭阁,飞禽走兽,是怎样浩大繁荣,走马田猎,又是怎样威武展拓,而今,如此滋润豪强的美景,在时空的隆替间,只好幻化为梦境,湮没于市井的嘈杂声中,没落在汉字的隙缝之中。汉字,这些记录以往岁月的文字,是有着怎样的魅力,让人甘之如饴,而不知疲倦地留守其间。我奔跑于长安城各处的书店,何尝不像在汉时的上林苑中奔跑,买到的一本本书籍,何尝不是打猎归来的收获。而沉迷于文字之中,亦有如走马于丰美的园林秘境,让人身心快意马蹄疾。这个集子中的文字,是自己在最近几年记录的与书相关的一些话语。其间最多的是买书、读书景况的描述,零零碎碎地写,竟也有了十余万字的篇幅,可见聚沙成塔之力。徘徊在长安城的书店里,如同看书一样地消遣着自己一去而不回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让我感到快乐,忘却尘世的烦恼,如同进入甜美的梦境,常常不愿醒来。读书亦仅仅是读书,于我并无十分独特的意义,许是正如知堂所言,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总须还应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一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生活才觉得有意思,除此而外,确乎是没有其他的意思了。写序虽不为自家的强项,但在自家的田地里种花种草,花草长得如何,亦是不须计较的事情,尽力做好而已,于是写下了以上的话,权作是书前的絮叨了。理洵于古长安城2013.4.25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2015.6 翻过。里面提到的书都是好专业的书籍。光看书名就头大了。
  •     当初看到这个书名就被吸引了,封面也很素净(虽然实物拿到手,对封面的配图不满意),内容如书名,文字很平淡,但是看着心容易静下来。。。现在买书都靠排行榜,推荐,偶尔遇到这样一本冷门的书又恰巧喜欢,内心窃喜。。。
  •     金城这套读了几本,一直以为是众家集子,原来也有单独作品,出版社报计划的时候是怎么设计的,有点奇怪。与书有关的生活总是可以看一看的,不过确实也有点失于流水帐,趣味不足,涉猎不宽,更像是读书人自己的笔记,分享的意义不大。无主题不足以长见闻,无动情不足以起拍案,只好说尚可。三十来篇可能正好,多了就有些厌。零碎时间翻翻还不错,有聊天的感觉。
  •     书海鲸波鳞浪,或只能猎而已。
  •     散淡而自然。从中又找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
  •     理洵的文字,可谓形成了风格。猎书中的趣味,跃然纸上。可与早年间的《笑我贩书》同观。
  •     27
  •     10.4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