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辽河

出版社:纯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60-05
ISBN:SH10086-262
作者:纪刚
页数:547页

内容概要

纪刚先生,本名赵岳山,1920年生于辽宁省辽阳的一个农家,幼读私塾,1942年毕业于沈阳“盛京医科大学”(亦称辽宁医学院),1949年赴台岛行医,为台南市儿童专科医院院长。
早在大学期间,纪刚先生就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他的第一篇处女作《出埃及记》,发表在东北伪满时期的《新满洲》月刊上,小说以古犹太人出逃埃及来暗喻东北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三省的暴政。在日本鬼子横行东三省期间,能写出这样的小说,足见纪刚先生超人的勇气和胆识。
纪刚先生一生著作颇丰,继小说《辽河滚滚》以后,又写出了言论集《诸神退位》和随笔集《原来如此》。
长篇小说《辽河滚滚》的创作始于1946年,小说原名《葬故人——鲜血上漂来一群人》。写作期间,他历尽千辛万苦,四易其稿,至1969年终于完成了这部长达四十五万字的鸿篇巨著,前后历时23年,可谓“穷半生而得一著”。小说在台湾《中央日报》文学副刊连载发表后,立即轰动台岛,读者竞相购阅,一时“洛阳纸贵”。

作者简介

滚滚辽河 【台版版 美国华裔作家作品】(四大抗战小说之一)。
四大抗战小说指台湾于1950及60年代的社会及政治环境下,所产生的四部著名战斗文艺小说。当时,战斗文艺虽蔚然成风,但作品良莠不齐,不少沦入八股,却也因当时文学杂志甚少,而竞争激烈。当中王蓝的《蓝与黑》、潘人木的《莲漪表妹》、纪刚的《滚滚辽河》和徐钟佩的《余音》是当时留存下来的佳作,后来被誉为“四大抗战小说”。四部小说除潘人木的《莲漪表妹》之外,均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其共通点是均采用第一人称,且以作者本身的经历为基础创作:王蓝的《蓝与黑》叙述太行山抗日战役亦及大后方的学生生活,纪刚的《滚滚辽河》以东北青年在伪满洲国的地下抗日行动为主题,潘人木的《莲漪表妹》描绘抗战前夕东北流亡学生在北平的日子,徐钟佩的《余音》讲述抗战时期大后方记者的故事;四位作者亦不讳言书中角色有自己的影子:《滚滚辽河》的主角就叫纪刚,《余音》的主角也和徐钟佩同一天生日。 这四部书出版之后均引起回响。当时文人多有交流,王蓝便曾在《滚滚辽河》出版后写信告知纪刚,《滚滚辽河》的内容多么感动他,并在潘人木改写《莲漪表妹》时提出建言。 1980年代,《莲漪表妹》绝版已久,在林海音女士促成之下,潘人木重新改写搁置了三十多年的《莲漪表妹》,让纯文学出版社凑齐这四部书出版,构成一段佳话。1990年代,纯文学出版社关闭后,《蓝与黑》、《莲漪表妹》、《滚滚辽河》分别改由九歌出版社、尔雅出版社、三民书局发行,而《余音》已绝版。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B%9B%E5%A4%A7%E6%8A%97%E6%88%B0%E5%B0%8F%E8%AA%AA


 滚滚辽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如果探究每本书被人挑中的过程,将它描绘成图,路线一定复杂的有趣:看着一根线,将两个拧着身子的书和人,不讲道理地连在一起;也看到本来面对面的书和人,非南辕北辙绕了大圈,才能够终于相接。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有趣的曲线之一了。  我与《滚滚辽河》的相遇,大概属于两种路线的后一种:因为查陈升同名歌曲的歌词,无意中搜到这本书,由台湾辗转来到自己手中,读完,才知道了一个我本该知道的家乡的故事。就这样绕了一个时空的圈,我从未听说的故乡往事,乘着海船,沿着辽河,松花江,嫩江,黄海漂到台湾,从那里成文,出版,又沿着他当年漂泊的路线,回到东北一个青年手中,回到起点。  我知道老人们以山海关为界,将东北称作关外,华北称为关里;我知道日本曾经入侵这里,统治十四年;我知道辽沈战役发生在这里,百万人混战。可是这些事情在我的真实生活中,不曾显现出哪怕一点痕迹,作为一个东北人,我对东北过去的了解是难说清楚的。  从农村搬到城市,我眼见到簇新的高楼一片一片建起,却没有关注过以前的房屋是怎样消失。没有人解释过去,在没有过去的情况下,我们反而更能劳动,更能消费,更能适应现代生活。就像本雅明《讲故事的人》中所说:经验已经贬值。于是,在现在,对过去有好奇心就变得更加困难。  幸好,还有《滚滚辽河》。  纪刚先生用他自己的经历做底,以同名主人公的第一人称描述了东北沦陷期间,一批具有国家意识的青年进行地下活动的经历。主人公纪纲,在日占区一直从事地下工作,为了工作,一度隐姓埋名,过着“白昼夜行人”的生活,为了工作,他压抑对两位女性的好感,即使曾经偶然遇见,也强抑制住情感扭头离去。日军占领后期,他们的组织被暴露,骨干们都被投入监狱,经过不断抗争,他们在抗战胜利前夕越狱成功,却在胜利之后被权力冷漠,最终逃离故乡,远走台湾。  这段历史展现在眼前时候,最先触动我的不是家国意识、反抗精神,而是那一段段曾经的细节:纪刚等地下人员划分工作区域,以南满、北满做区分的方法,那是现在已经没人使用的分类;滨江省、龙江省、锦州省等似曾相识的名称,还有通篇使用的满洲国这个国名;日本投降之后,面对苏联军队(东北人称为“老毛子”)在东北的粗鲁行径,人们发出的“父抗日,子抗俄”的感慨;在最终逃离东北的时候,陷于四平市,见到慌乱的人群和各自逃乱的亲友。  这些细节是切实发生在我家乡土地上的,可是我却了解甚少,触动我的与其说是作者的笔法,不如说是自己的无知。  之后,给与我更深震撼的是,那由于特殊年代特殊工作而压抑的爱情。这种类型的感情以前也读到过,比如,《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与江华掩藏心底的情愫。但是《滚滚辽河》的感情给我的感受不相同,它平实简单的记录,没有刻意制造高潮。书中其实有许多地方再踏进一步就可以塑造高潮情节,我阅读过程中多次惋惜——这段如果换一种写法,我就可以多感动一会儿了;稍稍变动两人的轨迹,眼泪就可以出来了!  可是作者并没有。主人公纪纲对师妹宛如、同乡诗彦都有好感,但是最后,日本投降,宛如成为他人妻子,东北易手,诗彦滞留在共区,一面都没见到,这两段情愫最终都发展成了生活的悲剧。但接下来的《滚滚辽河》里,纪纲不久就与另一位女子订婚。这样的情节,可能使人迷惑:难道之前的一切都是假的吗?但是我觉得,之前的一切有多真诚,就如之后的一切多真实。《日瓦戈医生》的结尾,轰轰烈烈过后的日瓦戈,很平常的娶了他房东的女儿,平常的生活着。《滚滚辽河》的情节和《日瓦戈医生》很像,乍看起来,觉得突兀,再想一次就明白,如果不这么写,就会流于庸俗:生活的逻辑毕竟有其自身的轨迹。  《滚滚辽河》列于台湾四大抗战小说之一,同那个时代的战斗文艺一样,有其意识形态的痕迹。书中有口号,有说教,但是几乎每段类似话语之后,都有作者基于现实的反思和感触。我一直觉得,唯一有效的意识形态解毒剂,就是贴着地面步行,一点一滴关注现实。这在纪纲的笔下基本做到了。书中仲直对纪纲说,之前总觉得“四万万人”随时站在自己身后,可触可感,那力量常常令自己感动,可真到了抗战后方,却发现人们对东北并不那么关心,许多奢靡冷漠令他费解,不禁怀疑后方究竟在哪里;纪纲在长春主持工作,偶然遇到诗彦,慌慌张张低头掩过,却就此失眠多日,曾经坚定为国家搁置爱情的合法感一度动摇;抗战结束后,纪纲动笔写了一部《葬故人》,小说结尾,他为主人公设计的墓志铭是:“革命误我我误卿”。这些无不表现着活生生的现实对高亢口号的解毒作用。  最后说一下本文的题目,“生命写史血写诗,革命误我我误卿”。网上有人说这是《滚滚辽河》中的点睛之笔,“革命误我我误卿”出处见上文,但是读遍全书也没有发现“生命写史血写诗”这诗句。纪纲在快结尾处说过:“这是一个用生命写史用血写诗的年代”,大概是“生命写史血写诗”的出处。挪过来做本文的题目,写了一篇粗陋的文章,是希望能引起些对过去的关注,引起些对教科书外另一种叙述的关注,我相信,那过去带给你的惊奇,足以赔偿漠视带来的舒适。-----------------------------------分割线------------------------------------------更多内容请见《景深》第五期订阅方式:发送邮件“订阅”到jsarticle@163.com,您便会立即得到热腾腾的《景深》第五期哦~联系我们:【人人】@景深,【新浪微博】@景深杂志社,【邮箱】jsarticle@163.com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不知什麼時候才能拍出這樣一部電影來...
  •     那个时代.......
  •     读时候总比对《雪白血红》,再读些台版回忆录吧。
  •     这是我过去在日本一位友人家居住的时候,在其书橱中偶然看见的,一看就停不下来,感动得落泪。很希望能够再读,目前正在找对岸的朋友搜寻。
  •     读本书的过程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有些片段没忍住流泪。不想谈什么艺术手法之类,只想向纪刚先生和书里的其他民族英雄(仲直、方仪、罗雷等)致敬!他们当初是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热血青年;后来他们默默无闻地散落于世间。一群值得记取的大写的人!本书的历史价值高于齐邦媛先生几十年后轰动一时的《巨流河》。
  •     该是哪一年,你在河那一边,风中的小白杨......不要再为我哭泣,飞翔吧,自由的小云雀!ps:这套书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版都是完整版的
  •     这个版本是全本。只有看了全本,才能理解作者在前言和小说的结尾所表达的那种激愤、悲凉和哀莫大于心死的绝望与不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