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沿海

出版社: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9575229764
作者:廖鴻基

书籍目录

0、回到沿海
1、沒有刻度的時鐘
2、風停了
3、開春
4、攔截
5、苦蚵仔與煙仔虎
6、記得
7、媽祖生
8、飛烏與飛烏虎
9、牽草囹
10、飛烏虎
11、放棍
12、起棍
13、鉤子上的魚
14、敲頭
15、油壓樂器纖棉話機
16、熱海火燒埔
17、雨笠仔
18、雙雙對對
19、掃囹
20、北風微
21、丁挽
22、鏢旗魚
23、鏢船上
24、出魚
25、冷底
26、看不見的力量
27、貴族神木魚龍
28、紀念

作者简介

回到海人廖鴻基
  最深邃的海洋記憶,最原初的生命感動
  一趟趟搏魚、鏢魚、拉網、拔繩,受創的漁獲將鮮紅的血液灑入水裡,舷邊團團紅霧很快流水散去。漁港、漁船、出海、返回、甲板、海面、水下,漁撈是一場陸與海、空氣和水裡,兩個世界數個空間的劇烈拉拔。每個漁人都是一艘船,徘徊在自己的生命大海,尋找不可能的安定。──廖鴻基
  因為遭逢人生關卡而啟航的廖鴻基,藉由花蓮港、幾艘沿海漁船、幾位老漁人,航向二十多年來使他生命開闊的海洋,記錄漁人搏浪拔魚的故事片段和深埋心底不曾落幕的黑潮漁撈大戲。
  本書描寫黑潮裡隨季節更迭游來的不同魚類,以及海上漁撈生活剪影。原來不是只有飛蛾會撲火,踏浪高手的飛魚也愛飛上船來「吃火」;公魚會跟母魚雙雙對對至死相隨,但母魚在公魚被捕獲時卻會甩頭游走;雨傘旗魚在酷暑熱海不用去避暑,是因為這魚有一把美麗的傘?而從事艱苦鏢魚工作的老漁人,倚靠眼力、體力、耐力擲鏢射魚,其搏鬥精神展現如《老人與海》裡的強勁力量。廖鴻基用將近三十篇溫暖動人的散文篇章,輔以個人攝影作品,帶領我們攀上甲板,穿越海陸邊界,徜徉在擁擠人世外那片廣袤無垠的生命大洋。


 回到沿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生長在內陸,一個多山的地區。開門見山,久了便逐漸習慣山沉靜的性格。山總是兀自矗立在地平線,不語;群山像是彼此攀爬在前一排山的背上,縱使站在高處眺望,也只是看到更柔美流暢的山線,遮擋了地平線,隱匿了晨輝與夕陽。我似乎從未懷疑過山的那邊還是山的信念,直到國中讀到一首詩「在山的那邊」,「在山的那邊,是海!……那雪白的海潮啊,耶耶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從此,心中多了一個澎湃的渴望——到山的那邊看大海,大海應該是洶湧熱情的,海浪卷著能量日日向陸地奔湧。年歲漸增,很多次海近在咫尺,我都已經聞到海風鹹濕的味道,仍錯過了走向大海的機會,直到我第一次在七星潭走進太平洋。那並不是一個晴朗的日子,春季的花蓮天氣變化極快,午後一場驟雨急停,沖刷了七星潭的石子海灘,也洗淨了空氣中的一些庸擾。天清朗泛著灰白,遠處的海天交接因水汽迷蒙看不清顏色與界限。一切都沒有了想像中的浪漫情思,還不是眩木的藍,也沒有金黃的沙灘,海潮卷著灰色的海水沖刷在石子灘上。頭一次見面的心情略有失望,適逢勢力仍然強盛的北風在海面興風作浪,巨大的水霧迷蒙了進一步想探索它的眼睛,浸潤了全身的衣服,如同那天的海水,鹹、澀、黏。後來去過淡水、高雄、墾丁和台東的海,尤其對西子灣壯麗的海景落日和墾丁藍天白雲藍海白浪金沙灘念念不忘。興許是受老師書的影響,再次去七星潭,竟懷念起第一次的天氣與心情。與其他供人遊憩的海不同,七星潭是花蓮的漁業重地,至今漁船仍然在與太平洋搏擊拉拔,漁人仍在飄搖的海上尋找不可能的安定。「他視野悠遠,從遠天盡頭仿佛屬意這座島,老遠老遠地就望著這段沿海洶湧而來。」後山黑潮,台灣東海岸最得天獨厚的資源。黑潮從赤道曬飽了炎陽一路北上,台灣這個島是他漫長征途中最靠近的陸地,隨黑潮而來的豐富魚類是他每年與漁人的約定和慷慨的饋贈。「每個人的家譜追溯到遠古/你知道嗎,都是一條魚/深海遠洋,才是我們最早的故鄉,懷鄉正是懷古/望海的眼睛,因此,都著迷」漁獵擁有比陸上打獵更悠長的歷史,大海無私給予人類這個來自陸地的越界者。我曾獨自坐在海邊傾聽海浪聲。每一陣打上岸的海浪不僅激起形態各異的浪花,其拍打海岸的聲音頻率和音調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急促有的和緩,但生生不息孜孜不倦。一波浪剛剛慢散在石頭岸的縫隙中,另一波又積蓄了更大的力量前來。但往往遇到上一波退去了潮水又消減了剛才在遠處轟轟的浪與力量。無論是沙灘還是石灘,近岸都被海浪衝擊成一個傾斜的坡面,很容易辨出海浪衝擊的最遠距離(當然在一般時候而非漲潮)。我突然覺得這是大海渴望接近完美,想要觸摸擁抱這個島。它一次次來,積蓄了力量沖上岸,又一次次被退下去的水消減,一次次地失敗。高潮低落,仔細聽就像他的低聲絮語,它是多麼渴望與這個島擁抱啊。一個朋友對我說:「我在海裡游泳的時候才發現滄海一粟,人有多麼渺小。」大多數人是懼怕大海的,也許是因為生理限制,讓我們對廣袤深邃的三維空間有著本能的害怕。可是人類又是世上最懂得使用工具的獵人,爲了生存,上天下海,沒有什麽可以阻攔我們。我們製造各種先進的船,可以乘風破浪,但暈船是來自生理原始恐懼的呼喚。或許是恐懼太深,人類才想要征服。正如老師所說:「我們一直背對大海,有海鮮文化卻沒有海洋文化。」人類一開始就誤讀了海洋。它擁有調皮的個性,那翻騰巨浪風暴都只是它渴望親近人類與這個海島的極端表現罷了。大多數時候,它只是默默遣派海潮一次次衝擊海岸,輕輕地呢喃,希望有人可以聽到它的心聲。人類的笑總是帶著溫柔的寒意,征服的表現之一就是瘋狂攫取海洋資源,尤其是漁業資源。圍網、拖網和刺網是人們發明的捕撈網具,從潮間帶-沿海-近海=遠洋,雖然人沒法在大洋中編織一張碩大的網,但是一艘艘漁船散佈在不同的海域,將大海劃分成若干區域,然後占地索取。如今不過十幾年,書中描繪了如滾水般的魚潮再難看見。也許魚的智慧不高,但是數千萬年的進化也讓它學會趨利避害,要麼不再靠近這個海島這片海域,要麼下潛到更深的水底,讓漁人們在海上孤獨等待一無所獲。「聽得懂海豹的狂吠嗎/鯨魚的腹語,海鷗的悲啼」。因害怕而征服,因征服而破壞,人永遠背對海洋的真誠與無私,是學不會尊重與保護的。一個四面環海的島,海生生不息奔流不止,我們才是孤獨的流浪者。靠海生存,轉過身看看這片海,聽聽海的低語,表現出應有的尊重!「上船吧 探險的潛艇/會帶你深入墨蘭的夢境/去探寒武或侏羅的現場/蝦蟹從不吐露的隱情。」書中描繪了開春的鑼鼓鬧場、炎夏熱海卡涼、北風微鏢丁挽直到一年中冷底,四季討海人與黑潮各種魚類搏擊拉拔的精彩生活。每一次出港、尋魚、下棍、起棍、漁獲的過程都是一場海洋與人的大戲。這些表演通常沒有一個觀眾,空有那麼無極限的舞臺。作者記錄下這些生活剪影不僅想與人分享,也想鼓勵更多的人去認識大海。認識是保護的基礎。「你是我的海島,我是你的海島子民。」海島子民怎能對最親密的海洋一無所知?鯨豚、魚、黑潮、漁業,這些都是海島人的基本素仰。我在屏東的海生館看到從幼稚園到國中的孩子,看他們興致勃勃地聽老師講活化石鸚鵡螺的故事。是該感到欣慰的,只要孩子們又一顆接納海洋的心,就要堅信海洋文明後繼有人,而不用像傳統的鏢漁業傳承中斷。反觀成人,更應該接受海洋教育,特別是對漁業文化的保護。科技進步,漁船上「油壓樂器織棉話機」,捕撈方式也發生重大變化。海洋漁業文化作為海洋文化的重要內容,值得保護,後代才可以瞭解祖先與海洋的故事。人是多么微不足道啊,一代又一代人性命終結,海洋濤聲依舊。最後分享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詩「海不枯 石不爛」,文字雖然畫上句點,但所獲卻將終生于耳邊迴蕩,就像那不息的海潮湧來……每個人的家譜追溯到遠古你知道嗎,都是一條魚深海遠洋,才是我們最早的故鄉,懷鄉正是懷古望海的眼睛,因此,都著迷似乎記起了什麼,卻說不清楚水族的歷史,人類的身世在岸上,在藻間,在水底?聽得懂海豹的狂吠嗎鯨魚的腹語,海鷗的悲啼?迷霧與羅盤之間,神話從何處起頭呢,而科學在何處接手?恐懼與好奇該如何區分?星隕、海嘯、地震我們的星球,雷摧,電劈火災與水災交替的地獄要等幾億年才到人間?這歷劫的驚險,要問倖存的盲鰻與鸚鵡螺或向紅龍與巨魷去求證?上船吧,探險的潛艇會帶你深入墨藍的夢境去探寒武或侏儸的現場蝦蟹從不吐露的隱情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海岛不该只有海鲜文化,还要有海洋文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