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543896963
作者:梁启超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少年得志,12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出任共和党党魁,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是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是民智的启蒙者。在清末民初这个动荡不安、急剧变革的时代,能将舆论、政治、学问三者集于一身并能登峰造极者,唯梁一人而已。

书籍目录

重读《李鸿章》
李鸿章传(白话文)
序 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所处的历史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第四章 军事家李鸿章(上)
第五章 军事家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下)
第十章 赋闲时期的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的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作者简介

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从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四十年,这样的人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重视和铭记。
《李鸿章传》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最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悲壮一生。
甲午年洋务运动的破产,让人感到“以一人而敌一国”的无望与悲恸,梁启超也由此发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叹。
梁启超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加富尔、伊藤博文等人做了比较,指出李鸿章是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政府“修修补补”的,只不过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为后世立百年计。
李鸿章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李鸿章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唔,读完了。感觉很过瘾,本来以为这本书只是译本,之后才发现原来后边还有原文,真是很体贴。文言文在大多数普通读者包括我在内还是看着有些难以阅读。李鸿章的一生这的可谓是经历了整个清政府的衰亡,从太平天国到八国联军。这个时代在中国所发生的所有大事,李鸿章都参与其中而且发挥着不小的作用。看完后我感觉李鸿章真的是一个经典中国英雄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外来思想事物冲击下所具有代表的人物。如果把他放在几十,几百年前,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代名相,明臣因为他所做所表现出来了的一切都是过去中国知识分子所能够表现出来的。经过几千年儒学忠君思想的宣传,李鸿章这样的中国式经典名臣已经迈步不出像曹操、霍光、王莽那样的魄力步。是他所学的儒家思想将他带上人生之巅峰,也是他所学的儒家思想将他只能困在那个高处不胜寒之处,进退不得。可悲可叹,可怜可悯,他只是生在了错误的时代,或者说是他具有顽固的思想,僵硬的以为中国变法洋务只要其表,而不知什么事情如果不能够由内而外,不就是现在所说的豆腐渣工程吗?梁启超作为同一时代的人,写这本评论李鸿章的书绝对是公允的,他要比我们这些百年后的人看的更清晰更透彻,不过就是多了点感情色彩罢了。看着书的背面,想不到一百年前的大人物,一百年前左右中国的世间到现在基本上很难敲出回响了,真是是非成败转头空,尽入后人笑语声。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赋闲时期的李鸿章”中的勘查黄河汇报实在有些枯燥多余,其它部分很好看,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看完以后更喜欢梁启超了,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梁启超要一直追随康有为,就算反对共和,就算支持君主立宪,也没必要跟在康有为那个榆木脑袋后面啊,看文章是开明之人,难道也卡在了“尊师”的怪圈里?
  •     梁启超先生的原著篇幅较短,难称之为“书”,前半部分白话翻译的太“白”了,无半分行文之美。 阅读之前本以为梁会对李大力批评,没想到评论非常中肯,而且梁的见识如此超前,不仅时人不及,今日亦有不及之人也。
  •     中国近代史中,有两个人我认为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个人物。一是末代后代傅仪,二是晚清权臣李鸿章。
  •     挺客观的吧。人吧,要是很有能耐,乱世也不影响成名。但救世之臣毕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有的衰落也不是想救世就能救的。时势啊时势,时势使然,真是不能像教科书那样把什么丧权辱国的罪名和人名挂钩。
  •     就书的内容本身来说还算不错。但个人以为,传记应该是如实客观的描写人的一生,不该出现太多自己的认为感想。所以书名取《梁启超评李鸿章》应该更确切一些。
  •     不喜欢别人的翻译 所以特意找了文言版的 客观的评价记述了他忠心耿耿的一生 哪怕没有尽善尽美 但也是尽心尽力
  •     文言文读不下去,只读了翻译部分。貌似很客观,但有些地方我在读的时候还是会替李鸿章辩护
  •     仔细的读了梁启超先生的这本书。虽然和李鸿章是政治上的宿敌,但梁先生抛却了政治立场的对立,转而从治国,外交,军事,为人等方面来谈李鸿章的才识见解和治国策略,尽显梁先生的专业素养和为人正直。李鸿章的可悲之处是穷尽一生却不懂政治的真正内涵,也无法用近代西方的政治外交之术来解决国内的根本冲突。不懂国民的真正需求,以忠孝两全的儒学姿态誓死捍卫的是大清国的颜面。李鸿章的过人之处虽然已经超越同一时代的所有为官者,也是19世纪中国第一流的政客和外交家,但因为中国无法和世界同步发展而在国际舞台上也始终无法和高瞻远瞩而又有决断果敢的俾斯麦相论。李鸿章的才能终究还是毁于自闭的环境和自大的政府以及他自身的为官理念中。乱世出英雄或许才是对他最好的写照。
  •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总结一下就是:他有一点好,中国式智慧他比谁都强,但是跑到国际上就too simple。德国的俾斯麦水平比他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所以就不能谈笑风生,说明他还需要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但即使是这样不学无术的人,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是伟人了,我感到十分捉急。
  •     想了解李鸿章,必读之书。
  •     作为一本传记,感觉此书的感情色彩略浓,可能是政见对立以及时局的缘故吧。
  •     梁启超对李中堂的评价还算中肯吧。不过,他自己啥也没干成,哪里来的勇气对做了事业的人指指点点。书读多了,喜欢瞎操心!
  •     梁任公的文字太有气势。
  •     前半部分是译文,后半部分是原文。译文很精彩,但原文更显澎湃。太多的人习惯随意去评价一个人的功过是非,然而并不知自己的立场与方式是否恰当适合。读梁启超先生的文章学到,原来评价一个人是可以这样的。
  •     “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
  •     谈近代史,李鸿章是终究避不开的人物。评价较中肯。
  •     梁启超写传,不同于普通的传记,敛古博今,综合评述。虽为政敌,但还是很客观。非常值得一读。
  •     了解了曾国藩,怎能不了解李鸿章,梁启超在当时1901年的时代背景写的传记在现在看来评价中肯,特别是对李鸿章人物的性格品格,以及他的在中日外交,甲午战争前后的“咎十二”分析在理,值得一读。
  •     时势造英雄,英雄未能造时势
  •     字里行间都是真知灼见,越看越喜欢梁大才子,兼具客观冷静独立意识,对李中堂的惺惺相惜也是令人动容,虽然立场不同,但爱国救国的目标一致,想必也是借李鸿章传记一文来唤醒民众,表面上写李鸿章但实际上是为中国做传。李鸿章纵有万般不是,却不会有人做得比他更好,那些骂他的人也远远比不上他。
  •     曾合肥,李合肥,段合肥
  •     前面是翻译,后面是梁启超传。分析了李鸿章的优点与缺点,史实不太多,多是评价。不过里面一些观点不错,比如,做大事者毁誉参半,天降大任于斯人。
  •     梁启超版《李鸿章传》,文章尽管加入了梁本人的主观情绪,但对于大历史观的判断仍是非常细致入微的。
  •     没创意的书,没有自己解读的
  •     2.5★
  •     这本书,我先看了卓如写的原文,不得不佩服他的文学素养,但是读雾满拦江的译文就有点不对味了,也不能全怪他。毕竟白话文就是写不出那种感觉。
  •     李是时势造的英雄,非造时势的英雄
  •     生不逢时,无法“造时势”,但足以成为被时势所塑造的英雄。如果拿上下班“打卡”来比喻的话,就是:李鸿章绝对不会迟到,但绝对会准时下班,交给他什么他就尽力做到最好,不会主动要求分外的事、或者去加班。但这样,已经在那时的中国算大英雄了!
  •     概括李鸿章的一生,章节组织有条理,分析思路清晰,对于李鸿章乱世重臣,评价中肯而深沉,值得中国人反思。
  •     看《走向共和》期间,读完此书,算是对李鸿章此人有了个模糊的认识,摘录记录梁启超的评价在此: 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然则李鸿章果何等之人物乎?吾欲以两言论断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日本报评论:中日之役,是彼一生命运之转潮也。使彼而卒于中日战事以前,则彼为十九世纪之一伟人,作世界史者必大书特书而无容疑也。
  •     难在了解之同情!任公本作通俗明理,抛下对立、先抑后扬地指出了合肥种种缺陷,却又无法突破的悲哀。此外,本书还有新史学上的意义:1,史论结合、完美无瑕。2,外交史制霸,非蒋廷黻开创。3,世界史视觉,注重比较史学(篇末李鸿章与同期西方大家对比,一直印象深刻)。初中在客村新华书店第一次看到本书,百花版,很是喜欢,却也没买下,今日方毕。一些意外:李鸿章晚年治理黄河,任公亦曾探测过黄河。梁很不欣赏张之洞。
  •     中国近代最有争议的人物。个人一直认为近代对他的评价略有不公。
  •     买的时候没在意,买回来看到前面的译文简直什么鬼…不过后来读得急,军事部分就直接读译文了…明白清楚,还要谢谢译写者。确实像前面所说,个人色彩有点重,不过确实值得一读。
  •     还是要看屁股的,总体不错
  •     畅快淋漓的文言文传记,尽显梁自身的观念
  •     佩服梁启超之才华,之学识,之社会洞察。时民族危亡,李鸿章只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之国人代表,而“念中国之前途,不禁毛发栗起,而未知其所终极也”。(文言文真的好适合朗读,读出声来觉得特激昂)
  •     (17.04.03--04.07)首先说作者,能写敢说,文笔犀利,独具风格,确不愧国学大师!再说李鸿章,一生意气风发,纵横捭阖,毁誉参半,确如作者所说为时势造就的英雄,而非造就时势的英雄!最后一定得说说译者,文学功底深,史学知识丰富,译写尊重原著而不生硬!
  •     幸运之人,可敬之人,可惜之人。
  •     后面的原版读起来更有味道
  •     现在流传的两本李鸿章传,另外一本一位外国人写的还没看过,这本梁启超为李鸿章做的传给我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客观。记录了李鸿章从少年写到老年的经历,并没有把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全部归结到他的身上,这一点我认为是必要的,两国之间的战争,并不是一个人能够左右的了得,只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李如果知道死后有梁为他做了这个传记,应该会很欣慰吧。
  •     对于李鸿章有太多的话想说,反而不知从何说起。只能用他自己的三首诗概括。早期: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中期:受尽天下百般气,养就胸中一段春。晚期: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之军功和洋务,梁启超之文笔和洞见,这本传记,登峰造极
  •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开篇第一句,印象很深刻。梁启超先生的作品,读起来感觉是比较客观的。详细的记录了李鸿章的各种事件经历及决策时刻。
  •     梁启超全书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总结:不学无术,不敢破格,这是他的短处;不避劳苦,不畏谤言,这是他的长处。李鸿章对于中国主要业绩在于缝缝补补,而相对于俾斯麦从军事,内政,外交上可谓完败。总之,李鸿章仅仅是当时中国的佼佼者,但是在国际局势上,李却没有丰功伟绩。
  •     读史使人明智
  •     由同时代的梁启超为李鸿章写的传记,更加真实而客观~在叙述李鸿章的生平时,加入了作者对他的看法,不因世人贬低而贬低,文笔精炼,像作者自傲的,如果李鸿章能看到此书,应该会为有一个人如此了解他而感到欣慰的~
  •     白话文部分读来索然无味,还是梁启超写的文字有感染力
  •     不知道还要等多少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