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们》章节试读

出版社: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4年2月第一版
ISBN:SH11214-15
作者:尼克松
页数:482页,插页17页

《领袖们》的笔记-第一章 - 第一章

除非你尝到过深谷的滋味,否则你就不肯呢个真正领略险峰的情趣。如果你只是袖手旁观,你也不会理解一个领导人的乐趣。
当我们谈及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时,只是偶然谈到那些曾经将管理国家的本领提高到较高道德水平的领袖。
杰出的领导才能是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需要超群的力量,也需要非凡的想象力。
在很大程度上,领袖办事必然是靠符号,形象。人们可以被道理说服,但要用感情来感化。他必须能说服他们,又能感动他们。一个领袖即使失去了权力,也还能对其追随者发号施令。
伟大的领袖既需要想象力,有需要强大的能力。
我所了解的真正强有力的领导人都是十分聪明,训练有素,工作刻苦的人,他们特别自信,为理想所驱使,推动别人前进。

《领袖们》的笔记-尼克松忆周恩来 - 尼克松忆周恩来

在1972年历史性会见之前许多年,周对一位记者说过,我们两国之间没有正式关系,那是美国的过错。他说任何一个美国人在中国都会受到欢迎,不过这应当是互惠的。他又说:“中国有句古话:‘来而不往非礼也。’”他强调说,“这是孔夫子说的,他并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把孔夫子作为一个权威来引证,对一个中国共产党领袖来说,似乎有些不相称。但是对于周来说,这件事是完全符合他的特点的。孔夫子认为统治社会的“君子”和“士大夫”有才智、尊严、风雅、仁慈、决心和毅力。周的教养使他具备这些品质。
这些品德使周处理个人的政治关系卓有成效,并帮助他同对手们共处了整整半个世纪。按照一度曾任中共政治局委员的张国焘的说法,周属于这样一类人,为人和顺,善于结交朋友,从不走极端,总是能使自己适应现状。
周的儒家品德也使他得到了中国人民持久的爱戴。他是唯一获得“我们敬爱的领袖”称呼的政治人物。他的深得人心在中国政治中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这在他逝世时表现得最为明显。有一次电视短片里出现了这样的镜头:毛的妻子、极左分子江青在周的遗体前无礼,不肯脱帽,广东一群在街道居委会看电视的人便喊出“揍她!”
邓小平,这位周所选拔的副手,在悼词中那样高度颂扬这位已逝世的总理,致使这篇演说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极左派在标语中呼吁毛予以谴责,说“这个评价应该推倒”。毛那时在政治上虽然是同情左派的,但是据称他回答说:“对周恩来进行任何攻击都肯定会遭到人民的反对。在周的追悼会上所做的悼词里的评价不能改变。人民不支持把这个评价推翻掉。”
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一种决定论的历史观。它的信徒们相信历史必定走向世界共产主义,相信加速历史的这种进程是他们的职责。他们这样看待自己,所以就避开道德的一切考虑。
而周在政策和政治两方面更喜欢运用他的老练,而不是残忍手段。周作为总理实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革。有些改革是有益的,有许多改革是有害的。不过他的改革不一样,没有像他的对手们那样往往过快、过多地实行变革,从而引起社会动荡。周抵制了要求一步登天的过激派的反对,坚持推行一种逐步实现经济现代化的纲领。
周在中国政局中变幻莫测的联盟的问题上,不声不响地运用权力,但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他从不给同事们以谋求更大权力的印象。每当受到毛庇护的强硬路线派结成联盟时,周尽管对他们的新政策感到厌恶,但还是会同他的对手一起工作。他会暂时保持低姿态,等到联盟陷于僵局,他的支持就成了关键。在这时候,他就转向一个采取较温和路线的反对派。
不过,如果别人把党内斗争逐步升级到使用暴力,周也会跟着做。在美国和中国宣布恢复友好关系后不久,一桩很不正常的事件发生了。红军领袖林彪鼓动反对最高领导已经变得很明显了。周和他的盟友就起来镇压他们。林发现自己显然已经失败时,就乘了一架飞机企图逃离本国。周在我们会谈期间告诉我,林的飞机是向苏联方向飞的,不过在航行途中失踪了。他补充说,从此他们再没能发现这架飞机。他于是就微笑起来。
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的“文化革命”,或许是在周掌权的年代中对他进行的最严峻的考验。
毛担心共产党1949年胜利后国家的革命精神和活力已经被腐蚀了,年轻人变得软弱了。他认定只有在动荡中才能使中国保持其革命价值。他号召中国的青年同这种制度进行斗争,宣称“在我们开始干革命的时候,我们只不过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而那时的统治者们……则是老年,又有经验。他们有较多的学问,但是我们有较多的真理”。
青年人作出激烈的反应。他们中许多人由于缺少教育和经济方面的机会,而感到极度失望。他们焚烧数以千计的学校和工厂。哲学家林语堂把“革命总是毁掉孩子们”这句老生常谈的成语倒过来评论说,“在中国是孩子们在毁掉革命”。
毛的红卫兵模糊的使命是破坏了政治秩序和官僚秩序,周作为总理却处于这种秩序的顶端。在“文化革命”高潮时,有将近50万红卫兵包围了人民大会堂,把周事实上围困了起来。他以惯有的镇定,一连三天两夜忙于在一连串的马拉松式会议上,对付那些围困他的人。火气被平息下来。不久这群人就开始散开了。
1971年基辛格从他秘密的中国之行回来后告诉我,周在谈到“文化革命”时,几乎掩饰不住他内心的沉痛。这并不使人感到惊异。周是第一代共产党领袖,他在革命中为达到平均主义的理想而斗争。他还是一位推行经济逐步现代化计划的领袖。因此,他一方面同情“文化革命”的目的;另一方面他也知道,中国如要在以后几十年满足人民和国防的最基本的需要,就不得不使它的经济现代化。
正如埃德加·斯诺有一次描述周的时候谈的那样,他是“一个建设者,而不是一个诗人”;当他看到红卫兵狂暴破坏他精心奠定的现代化基础时,一定会极其痛苦。

《领袖们》的笔记-第233页 - 尼基塔·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的品格是在斯大林绝对掌权的年代里锤炼出来的。斯大林有两种部下,一种是爬得快的,一种是被整死的。他杀死自己的人民比历史上的任何人都多,他应对此负责。安东·安东诺夫·奥夫钦柯在其所著《斯大林时代:暴政的真相》一书中,估计被杀的人数是一百万,其中包括斯大林自己的妻子和列宁的遗孀。在那些岁月里,只有那种具有冷酷无情的才能和有搞阴谋诡计天性的人才能活下来,并且爬到了最高层。赫鲁晓夫为了向上爬,就必须具备才智、顽强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认识到了这一点。赫鲁晓夫取得政权后不久,杜勒斯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说过:“在共产党的弱肉强食的丛林中,任何幸存下来并爬到最高层的人,必定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是一个危险的敌人。”他说得对。一位有洞察力的西方外交官曾说过,赫鲁晓夫是一个有“钢铁之心”而外表看起来优柔寡断的人。
第242页:事实上,只要谎言能解决问题,他在一生中就从来不说真话。
第248页:斯大林主义的教训简直是残酷的。直觉告诫赫鲁晓夫,如果他不是处于最高层或向其靠近,他就会听凭那些位居最高层的人摆布。智慧忠告他,只有在他没有权力粉碎对手或者他需要对手在消灭别人时助他一臂之力时,才与对手妥协。经验教育他懂得列宁的一句格言的意义:“重要的事不是打败敌人,而是把他消灭。”
(20140720)

《领袖们》的笔记-第331页

“江.青则是一位粗鲁的、缺乏幽默感的、一点女性特征也没有的人,是一个分不清性别、狂热的、典型的共产党女人。”

《领袖们》的笔记-第45页

他(艾森豪威尔)曾告诉我,邱吉尔是那些他必须与之打交道的人们中最难对付的人之一。因为无论他做什么事,他总是那样易动感情。他说:“迪克,你知道,在辩论到他的方案时,他竟然哭了。”


 领袖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