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喧嚣的孤独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9741010281
作者:赫拉巴尔
页数:120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酝酿二十年,三易其稿。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小说诗意地叙述了一个在废纸回收站工作三十五年的打包工汉嘉,他把珍贵的图书从废纸堆中捡出来,藏在家里,抱在胸口。他狂饮啤酒,“嘬糖果似的嘬着”那些“美丽的词句”。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爱情的忧伤,文化的忧伤。汉嘉最终将自己打进了废纸包,他乘着那些书籍飞升天堂。


 过于喧嚣的孤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小学,老师教给我们“孤独”和“寂寞”的区别,我不是听课的学生,没有记得住。不过,当时觉得“孤独”是昂着头,一个孤独者的形象应该是自得其乐的,斜倚窗口,拍遍栏杆,是谁解个中滋味的无奈和洒脱。一个孤独的人,没有融入他人的权利和义务,他被孤独这两个字判了无期徒刑,注定要独自走完人生的旅途,他自己的心是他的伴侣,其他谁都不是。“寂寞”则是垂着首,是多动症突然被绑紧在蚕茧里,无时无刻不想要出去,出去和其他的蝴蝶相聚,听起来,未免有些摇尾乞怜的姿态。 世界上没有寂寞的人,只有寂寞的时刻。可是这个世界上却有孤独的人,他们独自承受着这漫长旅途的无聊,活着不耐烦,却又不想死。孤独的人会和除却人以外的事物交朋友,书,邮票,金石,烈酒,香烟,毒品,汉嘉的朋友是书,也有酒。孤独的汉嘉在废纸厂工作了三十五年,这三十五年中他的形体是孤独的,心灵却不是。他像嘬糖果一样把烫金封皮中的果实含在嘴中,吞进心里,书中的一切都变成了他的血液,变成了在每次细胞更替的革命中过滤出的珍珠。汉嘉是幸福的,大部分孤独的人也同样是幸福的。他们不融入人群,只是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除却人之外,可做朋友,可消磨时光,可倾诉衷肠的对象很多,李白有酒杯上的明月,阿飞有面前咕咕的一锅粥,而汉嘉则有头顶上永远悬着的自己堆积成的三吨重的摇摇欲坠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有可能瘫软在自己的身体上。可是孤独的人,常常会想到死亡,想到生存,想到使命,似乎他们又因此是不幸的,就因为想的太多了。当汉嘉把无数头红色绿色的苍蝇一起压到废纸中,让它们给纸包镀了一层血腥的外衣,他想到了诞生,想到了死亡。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其实也就是这些绿头红头苍蝇,它们发疯一样地贴到血液上,我们追逐着连血液都不如的事情。汉嘉可能也觉得自己的同类是可悲可笑的,毕竟天地自古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纵使天道不慈悲,爱和同情却仍在天道之上。在茨冈女人来临时,汉嘉的身体不再孤独了。她需要的只是那么少,她自己背来木柴,把火炉点燃,然后像吃圣餐一样,一点一点掰着汉嘉给他的面包吃着,把袖口上的面包渣弹进火炉中,惊起一滩鸥鹭。他们不问彼此的名字,很少轻吻,能用手解决的就永不用唇。茨冈女人和汉嘉是被天神劈为两半的人,在茫然的世界中,只有他们两个相遇,也只有他们之间算作爱情。可终究,茨冈女人还是被天空中的风筝带走了。汉嘉又是孤独的一个人,但他的心中却依然喧嚣,他把每一个纸包的中央,放进一本打开的书,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羊羔皮闪着泪光的圣经,是长着胡须的道德经,是两相对立的叔本华和黑格尔。他看到了向上不断攀着山的耶稣,他带着剑来到这个世界,要给人们真理和救赎,他看到了在山顶上弓着身的老子,他赤身裸体地来到这个世界,要和自然和道融为一体。汉嘉的心中,每时每刻都是喧嚣的,尼采,叔本华,老子,耶稣,轮番上阵,没有一刻的空闲,比布拉格街心的广场要热闹的多。汉嘉不寂寞,很孤独,却又过着喧嚣的生活。每一个孤独的人都懂得这样的感觉。孤独的人其实受不得静,当远离了压力机,当高筒袜喝牛奶的小伙子取代了酗酒的自己,当巨兽一般的新式压力机将要吞噬全世界时,汉嘉知道自己心中的喧嚣即将要熄灭了。如果一个孤独的人,开始慢慢剥离自己那颗喧嚣的心,那他就再没必要与尘埃和日光厮混了,于是汉嘉躺进了书中,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揣在口袋里,按下了压力机的按钮。于是赫拉巴尔从五层楼的窗户口中,攀进了自己的世界。
  •     也许是阅历太少,看得不是太明白。写了一个嗜书如命的打包工。他属于社会底层贫困潦倒的人,在肮脏的地下室工作,受尽欺凌。但他饱读诗书,精神世界丰富多彩。他性情敏感而紧张,内心波涛汹涌而表情却麻木僵硬。不禁联想起另一本书《刺猬的优雅》,两者有相通之处,都是描写了虽是生活在底层的人,但精神世界比所谓的绅士淑女更丰富、阅读更广、品味更高。全文文笔很天马行空,比较意识流,几乎都是主角的一些内心想法。中间穿插了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他回忆他年轻时的恋爱经历。书中有很多暗喻与嘲讽,有些我看得明白,但大部分的隐喻都是我没有理解到的。只能模模糊糊地感到作者是另有所指、是在嘲讽一些社会现状或者人生吧,但具体是什么我却不甚了解。应该是表达了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有关于最底层的劳苦人民的。虽然我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去产生共鸣,但也不由得肃然起敬。
  •     直到现在我看书的来源还是图书馆,偶尔看到好的句子我会忍不住想要在上面划线,特别好的总是想办法记下来,但总觉得这样低规格的摘抄好词好句基本上停留在小学的水平而时断时续。好在这是一部中篇,所以我得以阅读完才摘抄了书中划下的句子。重新撰抄的时候那些被特意挑出的句子又带我回到段落和思考上下文的联络与感受。我反复的看到了那个开篇不久就提到的:天道不仁慈。这让我想起看迦陵文集时,叶嘉莹提到了司马迁,她说真正看历史的人,不会相信因果报应,因为他们知道那些好人落了怎样凄惨的下场而那些坏人又如何安享晚年。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一行字背后倒塌了我尚还在建设的世界观,是的,自此之前,我将自己身上遭遇的种种不顺都归结于我做的不善之事,因此不得不坦诚的说,在做好事的时候也是报着积善成德的功利之心而施。这样世界观改变的打击并没有想象中难以接受,相反平静的几乎察觉不出,只是这时候我才开始努力回想我所知的寥寥无几的倾佩人物,他们是如何知天地不仁后仍忧国忧民,奋不顾身。也许那就是信仰吧。译者在后记里说赫拉巴尔在经历了大病即将痊愈时,从医院的五楼坠楼身亡。我不知道即将痊愈和坠,这样的字眼,是他的主观选择,还是报道皆是如此的版本。就像他解释的那样,不知道这是自杀还是他在探身喂窗外的鸽子时不小心坠落下去。哦,这让我回忆起寒假时在家的亲身体验,当我打开窗子,探出身想多吸几大口雨后的新鲜空气时,我下意识的从十六层往下看,有那么一瞬,有纵身一跃的跃跃欲试的冲动。这想法短暂的甚至都没有经过大脑。人真的可以改变的彻头彻尾。就像我曾经说打死我也不抽烟喝酒一样,我说过我这辈子永远不会自杀的,因为我贪生怕死啊!但是在那一次探身之后,谁知道呢。不过,又有几个我读过的也喜爱的作者不是选择自杀结束生命的呢。我想我会有我的余生来想这个问题。这也许是我认识和揣测他们的途径。就像他在书里也好奇老子说的那句,为什么是出生,入死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没想象的好看啊,像黑塞
  •     我仿佛在轧碎犹太法典中的词句:我们有如橄榄,唯有被粉碎时,才释放出我们的精华。
  •     “人只有在被粉碎时,才能释放出精华。”
  •     旧废纸处理厂老员工汉嘉的日常
  •     一星给作者和书的内容。愤怒留给这版书的编排。现在纸质书都这样圈钱了吗?
  •     幽默精辟精简
  •     在新家读完的第一本书,在断网的下午,在与过去的断裂和与未知的接续的中间。
  •     1.汉嘉是一个打包工,他在废纸堆里生活了35年,每个月处理2吨重的书籍,住在地下室里,额头上叮着苍蝇,袖管里爬满了老鼠。他知道天道不仁慈,也守着自我的屈辱,把废纸包裹上绘画大事的复制品,在中间悄悄塞入一本书。他是怀着爱与美的心在做这件事,背顶书籍的天穹,享有西西弗斯一般的快乐。2.一曲黄昏的哀歌,书籍贯联起所有的隐喻。他是文字的受益者,也以文字喂养自己的孤独。3.细节:舅舅在棺材里躺卧着,像是他制作的一个非常漂亮的包;打算退休后回购压力机;无所求的茨冈小姑娘及波尔卡舞步;美丽的曼倩卡两次与粪便沾在一起;不敢读告示栏,总是提前一天到。4.「天道不仁慈,但也许有什么东西比这天道更为可贵,那就是同情和爱,对此我已经忘记了,忘记了。」
  •     学问之深,书之伟大,孤独之高雅
  •     说实话,我没有看懂
  •     为什么那么短!
  •     
  •     我是不大理解作者的生平,前面是照片,后面的连爷爷的出生都要写上,这么凑字数也真是够了,但作为一个短片小说来说他是合格的。一个废纸处理工,在工作中获得书籍,积攒知识,有将知识赠予他人,在艰苦的工作中找到快乐,也能分享这份快乐,将生平故事融进人物经历,让人感慨时代的变迁,对于知识大家更无所谓,新时代到来,用大机器毁新书,连小孩子都只是学着撕书为乐,没有人会意识到书籍的重要。其实,那为啥要做废品打包工在这毁书,去做图书管理员不是更好,人生都是有他的困境和际遇的,死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未尝不是一种享受,但作者是比喻自己在无知的人们中,只有他是吸收知识的人吗
  •     如果去荒岛,我会带一本赫拉巴尔。
  •     书的盛宴,人的孤独。
  •     
  •     没看到喧嚣,只见孤独,以前离开的时候,把这本书送人了,真是暂时的拥有啊。
  •     2016第二十八本最美的书名《过于喧嚣的孤独》读完,捷克大师赫拉巴尔的茨冈姑娘写得热情奔放,唯一孤独里小小的love story也写得如此孤寂;海量的书籍在压力机里被碾碎,而汉嘉就像西西弗斯一样在三十年的喧嚣孤独里嘬糖果似的嘬着康德老子的词句又摧毁着这一切。
  •     孤獨
  •     看了再看
  •     联系赫拉巴尔的身世读完它。对于大学毕业后曾取得法学博士学位的他而言,这份苦差事是他的love story,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是他的“天堂”。
  •     境界不到 评价不了
  •     百无一用是书生,知识分子的孤独不经意间就会喧嚣起来
  •     知道这本书,是看道长的《我读》,由一个关于爱书人、旧式书店的式微和死亡的故事引出的。初见,便难以忘怀。故事发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一个浪漫的地方。有情爱的罗曼蒂克,也有文学的迷醉缠绵。在我内心,从前这里儿有卡夫卡,有昆德拉。现在,又住进了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过于灿烂的绝望。
  •     2012年第一次听说这本书的时候,看名字觉得好装,还以为是那种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矫情文字,从网上下了一个TXT打算随便翻翻,结果看了才发现语言和情节都很朴实平淡直接,当时尚处于追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年纪,一个午觉没睡就翻完了。可是读完后又总觉得主角的形象在脑中挥之不去,于是紧接着读了第二遍,从此主人公汉嘉成了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这两年,拉拉杂杂算是读了几本哲学艺术方面的书,对《过》中引用那些作家和艺术作品多少懂了一些,此时三读才发现什么叫「一字一句,皆可把玩,只言片语,自有深意」。
  •     康德、老子、他的最爱,他的人生和他的小说……他的结局和主人翁的结局……坦然,自由
  •     读到后面忽然觉得我应该重读一遍。。
  •     挺喜欢这个名字的,但是内容有点不懂,需要静下心来看。
  •     喧嚣与孤独。
  •     爱不释手
  •     孤独但又灿烂
  •     阅历不够 看懂的只是片段
  •     嗜书+好酒+可爱的脑洞+写作注重把握内心感受且不分段=赫拉巴尔的意识流。耶稣VS老子是个有意思的topic。
  •     在工具理性中湮灭的手工业美学的挽歌。不少句子读来令人动容。
  •     写得太好了
  •     期待二刷。
  •     3月10日,10万字
  •     喧嚣是暂时的 孤独是永恒的 越喧嚣越孤独
  •     长。
  •     花了半个小时翻完了 真的后悔买了这本书 书的内容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我也不想吐槽更多了 一半是插画 下次千万不能被书名吸引 再也不想买书了 恩我看不懂我也不想瞎逼逼(2016.9自己买的书)
  •     “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虽然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 ps.别买这版,前1/4是照片,后1/4是作者年表,出版社你咋不上天啊。
  •     实在是读不下去了~
  •     物质贫乏和精神富有从不矛盾
  •     太短,作者挺逗。“我为它活,他延长了我的寿命”
  •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     打瞌睡中缓慢推进阅读进程,情节是枯燥困乏的,意境是深沉的
  •     灵敏地感受最炙热的生活。只有生活值得你倾其所有。跟看完《海上钢琴师》的感受几乎完全一样
  •     又一颗底层的珍珠。汉嘉无法自己演戏给自己看,而在自己制造的刑具上认识最后的真理这个哀伤不低头的结局,赫拉巴尔式独享自乐的平静与缄默。
  •     狄俄尼索斯的观点
  •     窗外下着大雨,阅毕,在最后一页记上读完的日期,合上书。慢慢地抚摸着书的封面,然后把它放进书架上,回坐到书桌前,一时间惶惶然。当听到电脑里播放出王菲的《匆匆那年》时,我双眼嚼着泪,看见汉嘉的一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