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书评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42642318
作者:李静睿
页数:180页

Say Goodbye这个庸俗的人生场景

有人舍不得,弥足珍贵;有人不舍得,那又怎样。我的人生终于有那么一次开始感慨散席的悲戚了,这算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呢?“人生就是靠运气的 特别我们这种服务业 有机会你把握了 挺好 加油吧 孩纸”“哈哈哈 相聚离开 总有时候 ……”一个在我现在的工作中认识的朋友打算离职了,在我溢于话语间的依依不舍中,他对我说了上面的话。说实话,当初我选择这份工作的时候,我就明白这个行业的流动性有多高,一年下来10%的流失率根本不足为奇,这也奠定了我与同事之间相处的基本交际距离。不过大千世界里芸芸众生之间的擦身总是不会全按个人的想法来走,我以为我可以对每一个同事大方、得体地say goodbye,今天却发现不尽然。昨儿老师从本部开会回来,讲公司里就一个小孩儿在,还是办理离职的,我一打听才知道是一个我一直挺喜欢的姐姐。这位姐姐和我似乎交集不多,但人性就是那么奇怪,虽然没有交流但我却能判断或者单方面的期许,我们俩人是可以很默契、无障碍地沟通的两个人。呵呵,我好像一直活在我这样的认知里交朋友,包括上面那位“相聚离开”的朋友。交朋友、依赖某些人、就想和某些人交谈,这真的是一件很没谱儿很让人摸不清思路的事儿,我也不再想去理清这其中的所以和然后来,我只知道,这是一种让人喜欢、值得人珍视的情感,我可能是那个主动者,也可能是那个被动者,这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真的“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不太擅长两个人更亲密、更长久地相处下去的我,反而更适合半分幸福、半分遗憾地微笑着say goodbye!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前方所谓“远大前程”等诸多虚妄刺激着、安慰着的世界,一方面我们其实内心深处知道这就是一个不可安慰的、应该惨淡直面的历程,但这都不重要,有样东西是永恒的,记载着、承载着、承受着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那就是——时间。Goodbye,过去的每分每秒每人每事,Goodbye。

小城故事有感

作者失业,我也是这样的状况,所以还是心有灵犀的。目前,我也是准备研究地域性的文学,我会像作者一样去深刻思索和见证地方性题材的奇葩现象,因为地域性也是属于民族性的地方,都会参与到全球一体化的融合演变里。很好的一本书 ,力荐

配菜人生与泡菜坛子

本想慢悠悠地用一天一个故事的节奏读期盼已久的《小城故事》,我坚持认为这样写满细节的书适合在每一个黄昏时分打开我昏黄的床头灯细细咀嚼,可心急的我却在早起的早晨、睡醒的午后和睡前的床头灯下走进那个小城。依然是絮絮叨叨,但我在无边际的絮叨里却找到许多温暖,即使每一个故事都透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愫,或是淡得可以视而不见的悲伤。在失业又失恋的寒冷冬天,她坐在古旧平房里孤独地发呆,但在阳光的鼓励下她很快站了起来,穿上高跟鞋去菜市场买菜。她说:“高跟鞋是另外一种鼓励,我新买了尖利的黑色细跟长靴和温柔的宝蓝色粗跟裸靴,踩在石板路上得小心滑倒,但徒然增加的八厘米好像带来了不同的空气,整整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沉睡的身体开始苏醒,我开始重新留意自己皮肤是否光滑、腰上是否有赘肉,小腿有没有被拉成美丽的曲线,高跟鞋正在呼唤我对人生的残余斗志。”一拿到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直接翻到了《高跟鞋上》这一章,大概是因着自己对高跟鞋的迷恋和执迷不悟吧,“鞋跟叮当作响地敲在路面上,是一切生活里百听不厌的伴奏”,我相信每一个高跟鞋上都有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姑娘,不管是穿着达芙妮细高跟的都市丽人,还是穿着白色仿皮高跟的小城姑娘。我的大学从一双宝蓝色的鱼嘴高跟鞋开始,以两双宝蓝色的平底单鞋结束,怎么听都有点灰溜溜的味道,于是我决定重启我的高跟鞋人生,来重新唤醒我对人生的雄心壮志。阿花的微博里时不时会贴出新做菜肴的配图,或是心血来潮用玫瑰腐乳汁烧的花生猪蹄,或是精心用小牛腱子做的自制卤牛肉,或是细心用半个小时给鸡爪子剪完脚趾甲后做的泡脚凤爪。她在《小城故事》中毫不掩饰甚至大大展现了她对食物的钟爱和天然的熟稔,那样信手拈来自然而然,连摔炮在编织袋里爆炸的焦味都能联想到春节前的家里的烤香肠,即使生活再不堪的人也会津津有味地吃着豆瓣酱,扯点野菜进去卤汁里,去竹林里挖胖胖的冬笋,我一直坚信热爱食物和烹饪的人儿总是热爱生活的。在毕业酒上她穿着时髦、刚刚穿的耳洞上叮叮当当地响着廉价彩色耳环,这样急不可耐又意气风发地幻想着她“自以为笃定的远大前程”,以至于留给她的家家(即外婆)“越来越沉默的冬天”;她离开小城奔往那后来被称为“虚妄的远大前程”后几乎把小城的人忘了,假期回去,她用近乎怜悯的口吻说道:“这里不过是我们的夏日假期,却是他既有的全部人生”;许多人她没有再去看过,“仿佛如此就可以视而不见”。 虽然她讲述的是小城里十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可我在每一个故事里都清晰地瞥见了她自己的影子,我想,她试图讲出的那些不可安慰的故事,也许是在为安慰自己寻找一个出口吧。突然想起她的旧文《配菜人生》,于是在终于忙完琐碎后已经疲惫不堪的晚上十二点我仍坚持打开电脑重温她的配菜人生,她写道:“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写别人的故事,有些人只能写自己的故事,更多的人跟我一样,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切碎改装,混迹进别人的故事里...我的碎片被油炸清蒸爆炒或者涮成火锅之后,也并没有那样面目全非,我当然一眼就能从把它认出来,然后说:哼,你也就有这点不入席只能做配菜的人生。”读完后顺便温习了一遍她的《泡菜坛子与一个盘子》,她说,人生要这么完整干什么,它又不是一个盘子,它只是眼前这个傻乎乎的泡菜坛子,我只享受那些我扔进去的东西,即使它们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传奇。从这些“普通虚妄”的话里得到安慰和力量,于是我照例在睡前将双腿靠在墙上,坚持认为可以拉伸出美丽紧致的线条,然后仔细地在腿上擦上身体乳,早晨的一杯咖啡、读几页书或是新买的裙子配小高跟就可以成为我早起的动力,即使刚刚才伤心地跟一个很重要的人离别。不知不觉我也学会了用很多的形容词和细节描写来讲述生活,这样就可以把生活描绘成别人看不清的模糊模样,正如我学会了用大笑来掩饰尴尬和不知所措,虽然有时候自己还是感受到了四处漏风的沮丧。我奔跑着忙碌着说着大笑着,认为这样就可以忘掉那些随时都会浮现出来的关于告别的句子和某些可能再也见不到的人的脸庞,我坚持认为把它们切碎塞进每一个在阳光下闲聊欢笑的空隙里就可以把本来就不太多的悲伤稀释再稀释,直到面目全非,直到可以视而不见,仿佛可以永远视没心没肺地活在某个角落,不去细想生活本应该有的幸福模样和现实的不尽人意,然后人生可以优雅地永远向前。因为尽管我们都不过是他人生命中的配角,但配菜对于一个泡菜坛子而言却是永恒的主角。新浪微博:@青浅玛2013.10.29

地域性也是民族性,或是全球化的故事

还没有阅读过这本书的内容,因为作者还失业,我也是这样的状况,所以还是心有灵犀的。目前,我也是准备研究地域性的文学,我会像作者一样去深刻思索和见证地方性题材的奇葩现象,因为地域性也是属于民族性的地方,都会参与到全球一体化的融合演变里

谈论生活总是显得不合时宜

即使是最耀眼的光束,也有归于黑暗的一天。小城里认识的每一个人,一开始看起来都有光明的前途,然后那么突兀地,老了,死了,失去了光泽。本以为生活波澜不惊,却总有突如其来的意外,让那些希望和光明,一下子黯淡下来。李静睿说“我试图讲出那些不可安慰的故事,但这不过是一个太容易被虚妄安慰的小城……”小城虽是自贡,也不完全是自贡,不可安慰的故事发生在所有容易被虚妄安慰的小城。繁华热闹之下的故事,让人没法为之欢呼,也没法真的为之愤怒,为之哀叹。唯有悲伤的故事值得书写,它们提醒我们,幸福的虚幻不稳,以及变化的不可预料。李静睿缓缓叙述,用轻描淡写的笔调去写小镇的人的悲喜,即使是最壮烈、悲惨的故事也被克制的表达掩去了浓烈的情绪,只有读到故事的结局之后再去回想,才有愕然之感。这种笔调下的故事难免让人觉得单调,尤其是几乎十一个故事都按照这样的套路来写,不知道作者自己是不是也有点疲劳。也许是读了太多的大波大浪、喧喧闹闹的作品,我反而觉得这种安静的平淡尤其可贵。当你真的开始观察周围的世界,真正开始思考人生,你是没有办法对生活写下言辞激烈的檄文的。剩下的,只有无力的叹息。无法延缓外婆的老去,无法阻止那些突如其来的死亡,无法改变令人唏嘘的人生轨迹。而小城还是完好地在那里,似乎朝着美好的幸福方向前进,似乎每个人都安于现状。别人的不幸或大幸终将只是麻将桌上的谈资。平凡人的一生,即使曲折坎坷,也无法谱写出可歌可泣的英雄旋律,唯有这平淡而克制的叙述传达出淡淡的哀愁。仔细琢磨作者的文字,不难发现作者对小城的感情是复杂的,她从小城走出来,就不能够再以小城人的眼光去审视小城了。她描写它的脏、乱,对人物的缺点毫不掩饰,也不修饰自己的厌恶、鄙夷之情。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刻薄姿态,而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悄悄渗入的作者的真实感情,在讲述的过程中加入了自我审视的维度。平凡的生活并不总是美好的,读者阅读中的不适恰恰增加了一份真实感,如果书中的人物在你眼前,恐怕你也不会全然对他们充满爱和悲悯。小城的故事正在被遗忘,不被安慰的人生只有被抹去,大家才能得到安宁。近来颇有一种衰老感,和年轻一代的隔阂似乎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对农村、对小城的事情不能理解,大城市的生活和故事正在弱化小地方的声音。这些故事已经越来越难以被轻易谈起,越来越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当切身感受没有了,这类作品也只能成为猎奇读物,给人陌生的快感。故乡与平凡小人物的故事,我们能想到很多。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耶茨的《十一种孤独》,安德森的《俄亥俄,温斯堡》,帕韦塞的《月亮与篝火》,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当我们把这份列表无限拉长再加以审视,不得不遗憾地承认,欢愉甚少,不可安慰和不可捉摸的状况才是永恒的存在。这些无奈的、带有淡淡哀伤的平凡的生活,化为一声轻叹,消散在众生喧哗里。生活将被遗忘,无论怎样谈论这类故事都会不合时宜。而未来,属于郭敬明们和《小时代》们,我们所批判的,也是我们所期盼的。程小樾2015.12.12

这个幺妹写的故事

想说点什么。翻了两三篇故事之后,变觉得失望。之前偶尔看李静睿写的书评、生活记事什么的,觉得饶有趣味。这本书读来就是觉得太平淡。这是一本散文集还是短篇小说集?不过这个也不重要。平淡。是我不太喜欢这本书的主要原因。书不在我身边,于是乎我一句点睛的话都想不起来。写法也都太单一。开头往往是一段景物交织描写,结尾的时候也是。不得不说,有太强模仿张爱玲的影子。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第一炉香》也是这样的笔法——但不知道怎的,我就是觉得张爱玲的比喻啊,通感啊要切贴流畅得多。故事的最后,总是作者跟主人公们擦肩而过,这一点想说明什么的?这种设置本身没有错,可是重复便显得有些无聊了。作者说张爱玲也是把自己的故事散文写了,再写小说,中文写完了再写英文。(这句话是在随笔集中出现的)。尽管如此,我却怎么读两页也就觉得烦了?但我还是希望她写下去。虽然笔法稍显的幼稚,选材太过于单一,人生的阅历似乎也不够丰富,遣词造句中太过的自恋。但这个跟我共饮沱江水长大的姑娘,让我有了太多记忆。在她书中,描绘的永远潮湿的冬天,那看不见太阳却热的让人喘不上气来的夏天,凉皮,冰粉,都是我的家乡,特别是儿时的记忆。但我喜欢的是她的态度。我理解她碎碎的私语,我明白她斩断现实的勇气,我欣赏她拥抱自由的向往。如同一场饕餮之后的小眠,醒来之后,嘴角微微上扬,回味那些故事。


 小城故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