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42638946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页数:218页

内容概要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国文学家、诗人、评论家。出生于南德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复学后又在高中读书一年便退学,结束他在学校的正规教育。日后以《彷徨少年时》《乡愁》《悉达多求道记》《玻璃珠游戏》等作品饮誉文坛。
1946 年获歌德奖,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的世界声誉达于高峰。1962 年病逝,享年85 岁。黑塞的作品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
者喜爱。
一生追求和平与真理的黑塞,在纳粹独裁暴政时代,也是德国知识分子道德良心的象征。

作者简介

《乡愁》是黑塞一举成名、跃登文坛的作品。黑塞独特而富有音乐性的文体,描绘心灵思维暗影的观察力,伴随他日后一系列的作品,逐步赢得世界性的声誉。
书中所刻画的佩特在恋爱、感情路上的浮沉、挣扎,友人溺死的打击,人生际遇中遭逢的孤独与寂寞,亲情的呼唤与牵系,青年时期对大自然的向往,使这部作品成为一本动人的教育小说。
黑塞的作品,如诗如画的节奏,宛如小提琴和钢琴的奏鸣曲,时而悠扬,时而低沉,带着浓郁诗质的乡愁和对生命执着的热爱,也表现在历经战斗、锤炼之后的领悟,故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


 乡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这是我阅读黑塞的第四部作品;两个月里读的第三本黑塞的书,却仍在掩卷的那一刻“激动万分”,因为它又一次给我心灵带来了激荡。每每阅读黑塞的文字都贪婪地吸吮着书中带来的精神甘泉,精神上充沛饱满。这本《乡愁》的阅读体验同样也是夹杂着愉悦与深度的思考,主人公佩特的成长经历似乎也带我忆起自己的那些幽幽岁月,感叹一些相似之处的同时却缺少佩特的那番情怀与自省。由于佩特在乡村的成长经历以及贯穿他一生爱在山间,森林中徒步的习惯,黑塞对大自然的描写在此书中尤为突出。细腻,生动的描写仿若让我也身临其境体会着那山间的云,林中的溪水和山谷中村子的宁静和美丽。看似行云流水,不加过多修饰也无过多华丽的辞藻,恰恰显示出黑塞的写作功力绝非一般。那充满神性的笔触,浓郁的大自然风情,以及人物恰到好处又极为生动的描写都给我的阅读带来无可比拟的畅快与读后的回甘。最让我感动的是佩特与残疾人波比的的友谊,波比离世的那段描写我是含泪读完。非常喜爱这一段友谊,也对波比的坚强,善良和乐观精神所深深触动。“尤其,我更想把爱的秘密灌注于你们的心胸中,告诉各位,要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亲兄弟,以爱填满心灵,如此,则将不再畏惧苦恼和死亡,当它们前来造访时,不妨视之如自己最亲切的姐妹,殷勤诚恳地来接待它们。”
  •         似乎每个作家都会在早年有一本这样的书,像少年维特,像乡愁。作者探讨人生,探讨自己。  这本书有几个关键词,自然、爱情、怜悯,还有回归。     “两种根深蒂固的毛病,与我心中纯真的爱情大相抵触,一是酒癖,一是孤僻”。  我始终认为书里的佩特·卡蒙晋德是个自卑且永远无法自拔的人。从他因为肯拉德伯伯失败的帆船被村里人嘲笑开始,到他最后回到酒馆。他的怜悯之心伴随着自卑,从怜悯自己到怜悯别人,不过归根到底还是对自卑的自己的怜悯。  佩特遇到了三个女人,对他影响甚大,不过也都没有在一起,但我常想,换做维特,一定是另一本故事了。维特把爱当做工作甚至生命,而佩特的工作与生命就是认识自己。  理查可以说是给予了佩特生活启蒙的人。他心地那么善良,心胸那么开阔。佩特遇到他时,仅有小说开头的岩石与太阳给他勇气,当他幼稚地反驳理查知不知道尼采不重要时,理查就是一个透明的天使,把佩特也照亮了。但理查那么匆忙地就去世了,但他留给佩特的影响确实深远的,就像他照顾波比一样。  佩特实在是一个狠不下心的人,他内心里充满了怜悯。他提议木匠一家扔下残疾人波比出去吃饭,但中途又感到愧疚,最后他收养波比,陪他走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波比每天欢笑着与佩特谈话,而佩特却无法发现他的身体已经走向衰亡。等他最终发现夜深时波比无法压抑的呻吟,他的忏悔又来了。  佩特见过母亲沉静的离去,也感受到理查溺死的无奈,还有小女孩父母的悲痛,以及波比的挣扎。    “我虽然未能攫住世间的所谓幸福,这次身不由己地回到这山湖夹缝中的老巢,如今想来却只有喜悦。这里,才是真正属于我的土地;在这里我身上的美德或罪恶——尤其罪恶方面,都被认为是祖先传来的极其自然的东西。”  我想,黑塞在这里说的一定不是人性恶的事情,佩特的回乡是将自卑和怜悯统统释放的选择,是罪恶回归人性时的纯洁。    关于版本,这个应该是最新的,由于译者的原因,人名与旧版有所不同,有利有弊。我没有看过其他版本,不过觉得这个版本的翻译应该还是不错的。
  •     之前并不知道黑塞这个人,虽说有看《德语文学大花园》,但并没有留下印象。在图书馆,几次看到他的很多书,包装很好,抽出来随意翻了几页又放回去了。后来看到《乡愁》,我想是题目吸引了我,我喜欢这种题材的文,所以就决定读起来了。。。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因为,他让我有和自己心灵对话的感觉(深入的那种)。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畢竟少年時
  •     菖蒲花发五云高
  •     这位译者用四字成语真的很刻意,刻意标新立异。
  •     那一夜瑞士的山风。
  •     读黑塞的作品就是在读过去。
  •     黑塞早期作品,本名《彼特·卡门青》。前四章是“愣头青→文青”的养成记,主人公在大自然、文学艺术中汲取营养,这部分的剧情单薄无聊、节奏缓慢。从第五章开始才略有所好转,主人公在孤独中开始思考友情、爱情、生死。人在青春期的尾声会像萌发对人生意义和未来方向的思考,但又因自身的阅历有局限,感悟真理的过程曲折而艰难,所以内心常有一种莫名的忧愁、方向摇摆不定、思想和精神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进、升华。结尾处主人公的“返乡”既指现实世界的回归故土,也指回到内心世界的“人之初”。有人说书里的文字美,可能他看的是德语原著吧?按照本书的气质,文字应该有轻松而略带伤感的美,表达应该亲切而浪漫,结果被翻译得晦涩而做作,读起来很不舒服(尤其是前四章)。【12万】【首图】
  •     诗人,骑士,思想家!
  •     描写可以当作范文了
  •     稚气
  •     心的深处的的活泼
  •     在佩特·卡蒙晋德身上,我看到自己。
  •     向来没有故乡情结 依然感动
  •     优美
  •     小说前三章写少年,写慕情,写青春;某些情绪我也有过,且现在偶尔还有这样的念头。最感动的是佩特对波比的圣法兰西斯式关爱,他们的友谊是纯粹的;编动物故事,逛动物园,多快活啊!
  •     赤子之心 大抵如此吧
  •     很喜欢这种故事跟思想
  •     艺术气质。不敢说我与其中人物相似,但的确有共鸣之处。似乎与以往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同。甚至可以说像我写过的日记般,浅淡的叙述故事,重点对其中涉及的,有感触的情节、意象抒发感慨。但后面的部分未免不够深沉,或者说我无法体会他的沧桑。全书的景色描写像云般缠绕其间。对自然的热爱,崇拜满溢。“然而我们几乎没有了解 它们的力量。”
  •     去年在大理青空發現這本書,今晚讀完,好生歡喜。
  •     登上山顶才觉人渺小,黑塞的散文真是风景画一样恬静。
  •     五星!
  •     《乡愁》,对我而言,就像在一条寂寥的河道中孤舟前行时飞来的一只洁白的圣鸽,指引孤独的我前行。让我认识到善良的我并不孤独,在其他的土地上,在其他的时代里,也有和我一样追寻着生命之美的人——正如伟大的赫尔曼.黑塞。
  •     黑塞笔下的佩特仿佛就是作者本身,赋予主人公的性格总让我想到其本人。在自然中,对自然的喜爱,从家乡出发去繁华喧嚣的都市,最后还是回到家乡的佩特,兜兜转转经历的人与事,都让佩特的记忆变得丰厚,性格也坚强许多,也许正是因为是作者的早期作品,写的大多是青少年时期的感情与对待社会的交际的态
  •     从乡村到花花世界,从流浪到落叶归根,一生漂泊,这是敏感而丰富的心灵寻找爱散播爱的旅途。
  •     过于消沉
  •     叨叨逼逼然而还真写到心坎上
  •     艺术家所努力的目标,应是在于如何把潜藏于我们内心中不可言喻的神性要求,表达出来。
  •     多想,当一个诗人……
  •     黑塞心靈自傳式的處女作,不太小說,更像散文詩一般,沉思而雋永。拋開技術處理上的稚嫩,這本書更像一部閱讀黑塞的索引,指明了後面基本的創作思路。舒服。
  •     童年、慕情、青春、友谊、追寻、返乡、沧桑、死别。
  •     彼得卡门青,这本读起来好有代入感。
  •     当我再度看到云向无边无际的天边漫无目的的漂泊时,才开始真正理解云的美丽和悲愁
  •     圣纳尔帕斯特克山
  •     人,尊重自己内心,才有生活
  •     这本书的视角很有意思,第一人称同时又稍微抽离,把人生、生活写得像是有态度和见地的角色似的
  •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到water lily这首诗,如果你还记得群山映影中的睡莲,就远走他乡。虽然好像二者关联不大。
  •     台北志文1971年新潮文库版,购于香港。Bravo。
  •     诗一样的小说
  •     “成年之后的单身生活 仿佛看到了自己”
  •     读黑塞有一种真正在读书的感觉
  •     关于黑塞的第二本 也是终于相信了他是一个诗人/大概很多人不会理解为什么诗人对自然有那么深刻的执念 可能因为自然无法言语吧 它才可以成为他们 永久地成为他们 深度感慨万物有灵且美/仅有的一生中能交汇的情感其实不多 离开了和还未离开的你们都该值得珍惜
  •     热烈的爱,深沉的爱;平凡的美,深刻的美。
  •     《彼得卡门青》的另一个译名,得其神韵。黑塞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就表现了于更超拔的层面与外界和解的眼界和气度,而对自我创作情绪的控制还在稍后的《在轮下》和《德米安》之上。
  •     经典的成长小说范式,黑塞的成名之作中有日后自由宣泄开来的独特风格的雏影。人的成长其实就是经历各种各样的人吧,体味亲情、友情、爱情;这般之后就算回到了原点,就算看似什么都没有改变,但你已经不可能再是当初的那个你了。
  •     对黑塞的美好印象依然停留在《温泉疗养客》中。读了《荒原狼》和《乡愁》,对黑塞小说的叙述风格还需进一步适应,暂不评价,继续读《漂泊的灵魂》
  •     干净,清澈,小说到最后有“人生不过大梦一场”的恍惚。
  •     全文都是作者对于生活最真挚的感悟
  •     彷徨
  •     真实写照
  •     毕竟成名作..
  •     风景如诗,从书中听到音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