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力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08638195
作者:[美] 安德鲁•佐利 安•玛丽•希利
页数:29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章稳健,但也脆弱: 牙买加的珊瑚礁与全球金融危机 这本书将探讨事物为什么会从挫败中恢复过来。 在合适的情况下,所有事物都能够从挫败中恢复:个人、社区、商业、机构、经济体、生态系统。你住的地方,你效力的公司,甚至你自己也是如此,只不过你还没有意识到——每种事物都以各自的方式展现着恢复力,表现着共同主题和原理的一部分。通过理解并接受这些不同类型的恢复力,我们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坚韧的世界,同时打造更加坚韧的自我。 想要了解事物是怎样自我恢复的,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它们为什么一开始会分崩离析。所以,让我们不妨从一个思维实验开始: 请暂时想象你是个林场工人,现在正在一块空旷的土地上种植一种新树种。和所有农场主一样,为了从土地上获得最大产出,你将不得不和许多有可能发生的困难做斗争:坏天气,干旱,农产品价格变动,还有更严重的森林火灾。 还好,面对这些潜在的风险,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你的林场。例如,为了降低火灾的风险,你可以将树苗的间距留得宽一些,比如10米左右。这样,当树木成熟以后,它们的树冠不会互相接触,火星难以从一棵树蔓延到另一棵。这是一个相当安全的策略,但同时也非常低效:整片树林都被烧毁的可能性降低了,但你也很难从土地上获得最大产出。 那么,请再想象一种情况:为提高农场的产量,你开始在正常间距的树苗阵列中随机植入一些新树苗。自然而然,这些新加入的树苗会离周围的树更近一些,它们长大后,将和其他树冠碰到一起。这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一旦有任何一棵树着火,那么火焰很可能通过连成一片的枝叶蔓延到相邻的树上。 达到某个程度后,如果你继续插入新的树苗,将导致所有树木的树冠连成密集的一整片。(通常60%左右的空间被填满后,就会是这样。)与第一个策略不同,从种植和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说,这么做是一种极为高效的设计,但它的风险也非常大:一个小小的火星就可能使整片树林毁于一旦。 当然,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树木栽培家,这两种方法可能你都不会采用。相反,你会进行小块密集的种植,然后在树林中间铺设一些道路。这些道路不仅能够让你走入树林深处,还可以起到防火带的作用,将各部分互相隔离,确保整片树林不会因局部起火而全部遭殃。 但道路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因为每一条道路都会占据一些种植空间,这都是成本,因此你必须对其位置做出仔细规划,既不能铺设太多,也不能太少。最终,经过多次的尝试和失败,再对本地的天气、土壤和地理等因素加以考虑,你可能会偶然发现一个接近完美的设计方案——既能让树林的密度达到最大,又能聪明而高效地布置道路,深入树林。这样,你精心设计的林场便可以轻易地抵御偶然的火灾,不会被火灾夷为平地,也能够在不同季节为你提供质量稳定的木材。

前言

不可或缺的恢复力2007年1月31日,墨西哥城的大街小巷到处充斥着大清早特有的喧嚣:孩子们在家门口跑进跑出,大人们准备开始一天的营生。街边小贩正叫卖着玉米饼——这是墨西哥人最重要的主食之一。但这一天并不风平浪静。作为玉米饼的主要原料,当日玉米价格创下了每磅35美分的新高,一年前没有人能够想到价格会涨到如此离谱的程度。短短3个月内,玉米价格暴涨了400%。在墨西哥,有将近一半的人口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样的大幅涨价不仅搅得人们心烦意乱,而且足以引爆一场潜在的人道主义危机和政治风暴。太阳越升越高,一个位于城市中央的广场上人声鼎沸,成千上万的市民、农民和工会激进分子聚集到了这里。人们把一束束玉米穗高举过头,仿佛这就是他们的武器。此次所谓的“玉米饼暴动”持续了一整天,抗议者占据了市中心一条大街,高呼口号反对总统卡尔德隆的新政府。抗议一直持续到傍晚,抗议者们一遍又一遍地高呼:“要玉米饼,不要PAN!”“PAN”是一个双关语,既是卡尔德隆领导的国家行动党的缩写,也是西班牙语中“面包”的意思。人们用怒吼表达怀疑,认为涨价的幕后黑手正是政府、大公司和富裕的精英阶层。工会领袖和电视名嘴痛斥大公司操纵物价,同时抨击养牛和养猪的牧场主囤积居奇。虽然政治领导人和牧场主经常是阶级冲突的发泄对象,但至少这一次,他们并不是罪魁祸首。实际上,几乎没有任何抗议者能猜到玉米价格飞涨的真正原因。导火线几年前就已点燃,并一直缓慢燃烧,最终引爆了玉米价格。而这导火索其实事关一场千里之外看似不相关的灾难——卡特里娜飓风。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是这样的:2005年8月,因为破坏性飓风即将到来,民众被迫疏散,自得克萨斯州到路易斯安那州沿岸的2 900个石油钻井平台被迫关闭。墨西哥湾多达95%的石油生产都受到了影响,时间长达数月。飓风过后,美国国内汽油价格飙升,某些地方的油价在一天内就暴涨了40美分,而石油的替代燃料是乙醇。油价高企,作为乙醇的主要原料,玉米此时显得相对便宜,这刺激了对乙醇的投资。美国农场主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受补贴最多的群体之一。受到需求增长的刺激,他们开始减少食用玉米的种植,转而种植用于生产乙醇的非食用玉米。到2007年,连美国国会也插上一手,要求将生物燃料产量增长5倍——其中超过40%的生物燃料将来源于玉米。在乙醇投资泡沫的狂欢当中,几乎没有人考虑过这将给墨西哥农民带来的潜在影响。从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到卡特里娜飓风来袭,中间有10年的时间,墨西哥农民逐渐发现自己正面对着来自北边的邻居——美国农业巨头的国际竞争。美国玉米生产商常常以低于生产成本20%的价格在墨西哥市场销售产品,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倾销。即便有国内补贴的支持,许多墨西哥农民还是无法应付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要么改种其他品种的玉米,要么改种其他作物,彻底不种玉米了,或者改行不再经营农场。而这一切的后果是,墨西哥城的贫民阶级继续增多,整个墨西哥城也很快沦为美国廉价玉米的主要市场之一。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巩固,墨西哥的玉米进口市场不断做大,但也日益被少数几个大型的跨国公司所主宰,包括嘉吉、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等。这些跨国公司的总部大多位于美国,在墨西哥设立了子公司。作为行业垄断者,其市场行为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集中力量、强化市场控制、挤压其他小型供应商,由此进一步加速了整个垄断过程。这样一来,墨西哥很快沦为食品净进口国、美国农产品的第三大出口国。这个为世人所知的玉米发祥地,其一万多年的玉米种植传统逐渐中落,大半个玉米市场居然由一小撮跨国公司包办。与上述背景相反,在卡特里娜飓风之后的一年,随着转入生产乙醇的玉米越来越多,玉米价格不可避免地同油价挂钩——不仅由于乙醇和石油同为燃料,还因为玉米种植本身就需要大量化肥,而化肥本身是石化产品。因此,玉米价格也随油价而上下波动。当全球投机者将油价炒至每桶近140美元时,玉米价格也不甘示弱,由此激起了又一次粮食暴动,这也算是21世纪或将反复上演的典型戏码。当然,我们对这类故事早已习以为常。似乎每一周,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科技、环境等体系都会相互碰撞,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一些不可预知的意外事故。它们来势迅猛而多变,往往腾起于意料之外的角落,人们根本无从预测。其中,最为重大的一些变成了独特的文化标志,我不妨简单举几个例子:卡特里娜飓风、海地地震、英国石油公司的漏油事故、福岛核危机、金融危机、大萧条、伦敦大暴动、阿拉伯之春;此外,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事故,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发展,其自身的脆弱性被不断放大,例如:一个因产业迁移而废弃的中西部小镇、一个受全球化影响而破产的企业、一种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而无法延续的生活方式、一次因政治上处理不当而发生的债务危机。你可能会觉得这些事故正变得越来越频繁,这样想的不止你一个:2011年才过了一半,就已经成为了历史记录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年份,保险公司明确指出这与气候变化有关。在这个时代,变化无常就是一种新的常态,并将长期持续下去。不论是近期的全球金融危机,伊拉克战争的地缘政治后果,还是自然灾害的严重后果,所有这些事件的细节虽然千差万别,但其中也存在着某些显著的共性。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这些事件揭示了不同领域的相关性,而之前,我们往往只是孤立地研究和讨论这些问题。以玉米饼暴动为例,该事件揭示了多种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源体系(石油钻井平台)、生态系统(卡特里娜飓风)、农业系统(玉米收成)、全球贸易体系(北美自由贸易区)、社会因素(城市化和贫困)以及墨美两国的政治体制。上文所述旨在鼓励人们在面对这个世界时保持谦逊。现代世界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一件看似无害的小事件很可能会触发一次大灾难。灾难来临之前少有预警,人们就只有在事后才能看出之前那些不为人知、甚至可以称得上荒谬的征兆。这就像抽丝剥茧一样,你只有在剥离的过程中才能够看到各个部分是怎样联结在一起的。同样,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人们往往是在事后才能看清楚根源在哪里。即便深入了解各个相关的系统,我们也常常会在错综复杂的局势面前无从下手。同时,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是如此浮躁,拥有更多的数据并不一定意味着更有用。即便是把互联网上的每一组数据,或者影响气候的复杂化学反应过程纤毫毕现地呈现眼前,我们真的就能理解吗?我们能够详细地预测这些系统的长远发展方向吗?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异常的后果?即使拥有所有必备的知识,我们仍然无法消除自己那个挥之不去的疑惑:我们是不是在布满地雷的舞池里跳舞?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无法控制变幻莫测的浪潮,那么我们可以学习建造更好的船只。我们可以设计、重构各种组织、机构和体系,使其能更好地承受破坏,适用于更广泛的范围,更流畅地进行因势利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开始理解一个正在兴起的概念:恢复力。在全球各地,对于各种看似不相关的学科,例如经济学、生态学、政治学、认知科学、数字网络,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如科学家、政策制定者、科技工作者、商业领袖以及激进分子,都在问同一个根本问题:为什么某些体系一触即溃,而另一些却能在压力下反弹?一个体系想要维持自身的完整性和功能性,最多能够承受多少改变?什么特质让一个体系能够适应变化?在一个问题层出不穷的时代,我们怎样提高自己、社会团体、公司、经济、社会乃至整个地球抵御破坏的能力,就像是在各个系统中开辟一块减震区,以便更好地吸收外力的冲击?这个发展过程类似于著名相机品牌宝丽来的发展:人们不断洞悉事物内幕、积累经验教训,从而揭开一片全新天地——这是一整套普适性的新见解,能够在社会、经济、技术、商业等各个领域建立一种新体系;这种新体系能够预见破坏性的事件,具备自我修复力,即使外界环境剧烈变动,它也能通过自我调整的方式维持自身的核心功能。现在,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墨西哥人应该怎样避免前文所述的困难。有些措施是很容易想到的:提高玉米储备,促进粮食作物多样化,优化实时数据,调控美国玉米进口——这些都会有所帮助。此外,人们还可以建立一个危机应急预案机制,在紧急时刻迅速确保替代供应源;可以重组市场,抑制垄断势力;可以投资社会事业,缓解粮价暴涨对穷人的影响;另外,人们下次还可以早做干预——比如调整美国能源生产结构——这不是件很难的事。这样一来,就算飓风来袭,也不会刺激玉米大量转入乙醇生产中。上述的干预措施,不论是确保任何特定系统中都有充足的储备,使得原材料多样化,搜集更好的实时运行数据,赋予系统各部分更大的自主权,还是设计防火带,从而让一个部分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全局,它们所隐含的策略在本质上都是恢复力的策略。在本书中,你即将看到,恢复力策略可应用于任何范围,大至整个文明、社群和组织,小至每个人的生活,无一例外。由于同一个概念在不同领域会有细微差别,所以要精确地定义恢复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工程领域,它通常被称为回弹性,指的是一个建筑结构,例如桥梁、建筑物等,在遭受变形后恢复原状的程度;在抢险救灾中,它表示一些关键系统在遭遇地震或洪水后恢复运转的速度;在生态学中,它意味着一个生态系统抵御永久性退化的能力;在心理学中,它指的是一个人有效应对精神创伤的能力;而在商业领域,它通常指的是数据备份和资源储备;在面临自然和人为灾难时,它指的是维持业务继续运转的能力。不管恢复力在不同语境中具体如何表述,所有这些定义都依赖于两项基本特质:在面对变化时的恢复力和延续性。在本书中,我们将探讨各种系统以及人类自身的恢复力。借助生态学和社会学的术语,我们将恢复力定义为“系统、企业和个人在剧烈变动的环境中维持其核心功能和完整性的能力。”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不妨参见一个在恢复力研究中广泛使用的象征场景。想象一下你自己正在俯瞰一片广袤的大地,放眼望去,山脉和峡谷绵延不绝。眼前所见颇类似于阿根廷作家贝尔赫斯笔下的幻想空间,其中的每一条峡谷都代表着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现实,各自拥有自身的特质、机会、资源和危险。而每一条山脉则可被视为分离不同世界的关键性门槛或边界——一旦翻越其顶峰,不论好歹,你都会不可挽回地滚入下面的峡谷中。在有些新环境中,你可能会发觉生活更轻松,有些则会觉得生活更有挑战性;偶尔,你或许会感觉这条峡谷里的新处境极为艰难,让人完全无法适应。现实生活也是一样,生活中任何一件严重的突发事件都可能将你“抛越”现在的山谷,让你落入全新的环境中。也许你经历的是一场洪水、一次干旱、一次军事入侵或者一次地震,你的峡谷因此变得过于荒芜,或过于拥挤,总之让人无法居住;当然也有可能你的生意遭遇了某种意外,比如经济冲击、能源危机、技术革新、竞争转变、原材料突然短缺、意料之外的成本开支等。不幸的是,很多峡谷都是单向的:一旦外力迫使你进入一个新处境、新山脉,你基本上不可能回到从前;可以做的,只有老老实实面对新情况。增强恢复力,一是防止外力将你挤出首选的峡谷;二是扩展备选方案,以便在需要时做出改变。这就是研究人员常说的“保持适应能力”,即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同时达到核心目标的能力。在我们现在这个动荡不安、变幻莫测的年代,这是一项必备技能。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方法都能够帮助你扩展适应范围。如果你需要在一个资源贫乏的地方维持生存,可以减少自身物质消耗,也可以利用更多类型的资源,像马盖先那样就地取材;你可以发明新技术,帮助自己摆脱传统的限制;也可以改造原有工具,使其适应新的环境;你还可以学会与当地居民合作,不必事事亲力亲为。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各种系统、行业、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它们都可以有不同的稳定状态;其中一些状态远比另外一些可取。斯德哥尔摩恢复力研究中心学者约翰•洛克斯托姆等人认为,地球生态圈存在一些临界点,在这些临界点之内,整个生态圈就不会毁灭性地突然转变为一个新状态。这包括海洋酸化程度、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程度、人类对土地的转化程度以及可使用清洁水源的存量等。在洛克斯托姆研究小组认定的9个临界点指标中,其中有3个指标已经超越阈值,还有4个指标正在接近临界点。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这些临界点为所有人类活动设定了限制和背景;不管是殖民、迁徙,还是冲突、贸易,所有这些都刺激了新技术和新交换方式的发展。不管是生态系统、经济体,还是社群,要增强自身的恢复力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增强系统的抵御力,从而防止越过此类关键的临界点,避免造成永久性的破坏;第二,维持并扩展系统的适应范围,以便更好地应对越过临界点后出现的情况。本质上看,一个复杂的系统面临多少需要适应的问题,就会存在多少种适应这些局面的方法。然而,当代社会其实存在着种种限制,包括对组织效率的不懈追求、充满压力的生态系统、无所不在的相互联系等。这导致其中一些特定方法更受青睐。只要有恢复力发挥作用的地方,这类模式、主题和策略总会一次又一次地重现,规模或大或小。恢复力的模式从经济体到生态系统,几乎所有弹性系统都有严格的反馈机制,以确定一些突发变化和关键阈值是否已经临近。正如我们在下一章中将会看到,在珊瑚礁这样的生态系统中,某些物种会改变自身行为,以防止整个系统进入退化状态。在人类世界中也是一样,不过我们常常会借助一大批工具和技术,来清楚地了解环境形势。举个例子,汽车仪表盘上的发动机指示灯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如果你曾经注意到它的存在,那么会发现它可以提醒你引擎盖下面可能有些零件出了问题,要赶快去检修;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时刻维护汽车引擎的恢复力。(希望也达到维持司机恢复力的作用。)同样,在更复杂的层面,比如医疗保健、商业运营、国际开发,人类的许多系统正逐步工具化,这个过程规模巨大。我们生活在传感器的海洋中,这些传感器非常强大,它们能反馈给我们各种数据,帮我们管理系统的运作,增强系统的恢复力。当多个系统提供的数据互相关联时,效果则更为强大。例如,美国地质学会正在建立一个名为“推特地震检测器”的工具,试图在地震仪和社交媒体之间建立联系。只要地震仪一检测到地震,这个工具会就在Twitter(推特,一个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网站)上搜索有关那个位置以及损失程度的信息,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从而提供更快、更准确的救灾行动。与此相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卫生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手机使用情况来建立疾病预测模型:他们通过监测人们在什么地方打电话,以此推断他们正在前往何处,进而抽象出一个人口迁移模型,在此基础上再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疾病预测模型。这样,他们不仅仅着眼于当前,还可以参照未来需求来调配医疗资源。这些研究人员还发现,通过研究当地人每次为手机充值的金额,就可以判定他们的经济状况。相比每次充值10美分的人来说,如果一个人每次充值1美元,这就是一个更为富有的迹象;而人群充值习惯的突然下降则可能是一个早期警报信号,有可能预示着一次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所有这些方法都依赖于实时数据的公开,而这些数据又来源于庞大的传感器网络。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和合并,人们就能够创造某种反馈环路来实现自己的特定目的。当这类传感器显示某个关键临界点正在接近或已被突破时,一个真正的弹性系统能够对运行的方式和规模进行动态重组,从而确保系统持续运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许多弹性系统内部都有危机应对机制。这些机制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当危机发生时,它们就会奉命恢复系统的健康,如同血液中的抗体。增强系统恢复力的另一种方法是减轻或切断系统对某些特定资源的依赖,或者寻求多元化资源,来完成一项任务。在受到威胁时,一些弹性系统甚至可能完全脱离于大环境而本地化运作,从而减少对外界的依赖。举个例子,很多跨国企业都已经逐渐意识到,由于日益增长的工农业需求和人类消耗,在水资源方面我们正接近一个关键的临界点。据耐克公司可持续发展专家最近的计算,生产一件有机棉T恤需要花费多达700加仑的水(想象一下你下次去沃尔玛,站在一面挂满3美元T恤的墙面前是什么感觉)。毫无疑问,耐克以及行业内其他公司当前正在竭力开发更节水的生产工艺——例如,在种植棉花和给衣物染色的过程中减少水的消耗。这些公司正尝试在最大限度上减轻服装业对水的依赖。弹性系统的某些结构特点使此类重组有可能成为现实。虽然这些系统外表看上去十分复杂,但它们内部通常具有一种较简单的模块化结构。就像乐高积木一样,构件之间互相衔接,在必要时也可以分离。工作中,这种模块化使系统出现事故时能够重组,防止一个部分故障层层渗透至更大规模,还可确保系统在恰当时机能够扩展或收缩。赫布•西蒙博学强记,对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研究。他曾使用过一个著名的比喻来说明模块化的重要性:有两个制表匠,分别叫霍拉和坦帕斯,他们制造的表均由数百个零件构成,复杂而精美,不分伯仲。但霍拉的生意兴旺发达,而坦帕斯却破产了。原因何在?霍拉使用模块化生产,将每一个零件嵌入其所属的分级装配体系,最后将所有部分组装起来完成整个产品。而坦帕斯却是按部就班地生产。在西蒙的比喻中,两个制表匠都不时被订货电话所打扰。每次打完电话,他们都必须重新开始之前被打断的工作。这样一来,坦帕斯就必须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开始,而霍拉之前的工作却都保存完好。如此一来,看出其中的差别了吗?如果两个制表匠都只有1/100的时间受到干扰,那么霍拉开工10个,就能完成9个;坦帕斯每开工100万个,才只能完成44个。为支持这种有益的模块化结构,许多弹性系统都是外表复杂而核心简单。想一想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管理整个互联网的通信协议:海量的输入输出信息都由此类专业化语言编译,但协议本身仍然十分简单,即使有演变,其过程也是非常缓慢的。再举个例子,输电网络实际上是将来源不同的各种电能——从核电站到风力发电——转化成无数种有用的工作形式。这个巨型设备的中心是一套恒定的系统,设定有电流、电压和电子等各种参数。如果我们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多的电能来源,或提高工作效率以更好地利用其生产的电力,那么整个电力系统的恢复力就得到了提高,但系统的基本核心协议仍然维持不变。(反之也成立,就像前文提到的墨西哥粮食系统,如果减少电能来源的多样化,整个电力系统的恢复力也就会受到削弱。)模块化、简易性和互用性让很多弹性系统的组件,如同成群的椋鸟一般,在合适的时机聚集,在受威胁时分离,形成单独的岛屿。正是这些特性使得许多设想成为可能,例如云计算——一组互相连接的闲置服务器聚集起来,按照需求扩张或收缩,完成一个给定的任务,然后再解散。在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领域也可见到类似的有条不紊的恢复力处理方式,例如细菌和战场。不过这种模块化分布结构只适用于部分场合。看似矛盾的是,恰当的聚集也能增强恢复力——把资源极为紧密地放在一起。但此处提到的聚集也有其独特之处,比如密集性和多样性——范围涉及各种人才、资源、工具、模型和理念。正是这种多样性的聚集,才确保了像硅谷这样的创新中心,以及像原始森林这样的群落能够适应变化。严密的反馈环路、动态重组、内置反应机制、可脱离性、多样性、模块化、简单性、聚集性——这些原则构成了系统恢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评估一些大型系统的可靠性(或脆弱性)时,例如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城市、经济和关键基础设施等,综合上述原则就可形成一个有力的衡量标准。采纳这些原则时,我们可以自问:怎样在自身行为与后果之间建立更有效的反馈环路?怎样让自己摆脱基本资源稀缺的限制?或者怎样建造模块化更强的基础设施?理解这些原则还有助于人们思考恢复力与其他一些重要概念的区别以及联系。例如,恢复力并不等同于坚固性,虽然这两个词经常被互换使用,坚固性通常是指对系统构件进行加固而获得的特质。举例来讲,埃及金字塔是非常坚固的建筑物,可以存留数千年,但将它们推倒后却不能自行复原。与此类似的还有冗余性。这也是一个使用了很久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使系统在受到外界侵害时仍然得以运转,但冗余性和恢复力两者并不完全等同。从表面上看,将系统的关键部件和子系统备份无疑是明智的举动。试想,某人开车在一条荒僻的道路上抛锚,而此时他又没有备用轮胎,这会很惨。任何遭遇过这种窘境的人都能够证明备份的重要性。一个恢复力高的系统往往也是高度冗余的,但是你要知道,备份是非常昂贵的。所以当形势偏好时,一个系统或许会面临巨大压力,为了提高效率,不得不撤销系统备份。情况有可能更糟糕:当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后,之前的这些备份可能会变得毫无用武之地。最后,恢复力也不能完全等于系统恢复至其初始状态的能力。一般人可能对此非常难以理解。不错,在遭遇侵害或环境的剧烈变动后,一些弹性系统的确能够恢复到基准状态,但如果有选择,这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在最纯粹的表达中,真正的弹性系统可能根本没有基准状态——它能够不断地自我调整,哪怕环境不断变化,也能适应自如,为了实现其既定目的一刻不停歇。这些都不是在说弹性系统肯定万无一失。对于恢复力的许多形式而言,实际上有规律的、适度的故障反而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够帮助系统释放出一些资源,之后才得以自我重组。举个例子,适度规模的森林火灾能够重新分配营养物质,为新树种的生长创造机会,它并不会毁坏整个系统。(颇为矛盾的是,当一片繁茂的森林达到其全盛状态时,抗火树种的生存空间可能会被其他树种侵占;正是火灾确保了抗火树种的生存空间。)而如果人类对该周期过程进行人为干涉,防止了零星火灾的发生,那么这片森林就会聚集大量的易燃物,以至于偶然一股小火就能引发一次毁灭性的灾难。关于这一点,可以问问加州人。更概括地说,弹性系统的失败是有限的——其施行方略旨在避开危险情况,探知外力入侵,将损害控制在局部、控制到最小化,使资源需求多样化,在必要时降低运行载荷,在遭侵害之后立即自我重组以修复损伤。这种系统绝对不是完美无瑕的。实际上恰恰相反,一个貌似完美的系统往往最为脆弱。而相比之下,一个偶尔发生一点儿小故障的动态化系统却反而是最稳健的。恢复力就像人生,麻烦、有缺点,也谈不上高效率,但却能够生存下去。人的恢复力在本书后面几章中,我们将把关注点从客观世界的各种系统转向人类,去考察一下单个人或者一群人。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主题会再次出现,也会有一些新主题。首先,我们将深入探索人类个体的恢复力。有个好消息是:新的科学研究认为,与过去的观点不同,人类个体的心理恢复力广泛存在,可以不断改善,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这是因为恢复力不仅仅植根于我们的信仰、价值、性格、经历和基因中,关键还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习惯之中,而这种习惯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当我们把目光放到群体的恢复力上时,新的主题也出现了。信任和合作在群体的恢复力上起关键性作用,这种信任和合作指人们在必要时互相协作的能力。我们将讨论两个具体事例,均涉及人们在危机当中的合作,一个发生在海地,另一个在华尔街。前者颇为成功,而后者则极其失败。此外,我们还将探讨一下,在建立和管理合作体系方面应该采取什么具体行动。正如我们一次又一次所见,建立多样化的“暖温带”对恢复力起到了巨大作用,“暖温带”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相关概念。不论是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还是一个社会群体的认知多样性,系统组成部分多样性的增加可确保系统内具有广泛的反馈因子,从而能够及时反馈潜在的破坏。个中窍门在于保持多样化与协作机制的平衡,使系统在危急时刻能够确保多种多样的活动因子之间相互协作。在旅行中,我们发现凡是具有强大社会恢复力的地方,总会出现强有力的社群。我们所说的不是这个地方的富裕程度,恢复力并不只是由一个社群的资源所决定的(尽管这当然会有所帮助),也不是全由其官方机构掌握的力量来决定的(这当然也会有所帮助)。与此相反,我们发现,坚韧的社群在面对破坏、修复破坏时,往往更多地依赖于非正式网络和深度合作的信任。官方为增强社会恢复力,经常自上而下推行一些政策,这些努力往往趋于失败,而那些对人们日常生活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方式却往往最后总能大获成功。每当我们发现某个坚韧的社群或组织时,也几乎总是会在其核心附近发现一类极为特殊的领导者。无论年龄性别如何,这些沟通型的领导者往往是发挥关键作用的幕后英雄。他们作为各种人之间的纽带,将各式各样的网络、观点、知识体系和计划编织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过程中,这些领导者促进了当地施政的灵活性——他们能够将各式各样的官方机构与非正式团体拉拢合作,共同应对危机。信仰、价值观、思维习惯、信任与合作、认知多样性、强有力的社群、沟通型领导者以及灵活的施政,这些基本元素为社会恢复力提供了生长发展的沃土。综合起来,就成为一种增强恢复力的新方法,可以支持各种社群、组织以及处于其中的人们。我们可以通过恢复力这个概念来透视一些重大问题,从一种新角度来考察它们:企业规划(企业应该实行什么样的预防措施以应对突发情况?),社会发展(怎样增强处于危险中的社群的恢复力?),城市规划(灾难到来的时候,怎样确保城市的基本设施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国家能源安全(怎样合理调配能源和基础设施配置,以应付能源系统中不可避免的冲击?)。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会影响的一点是:我们自身(在生活中总有无法避免的挫折,在这些艰难困苦面前,我们有没有办法保证自身的恢复力?)。在此背景下,恢复力迫使我们认真对待失败的可能性(甚至是必然性),接受人类的知识和眼界存在局限性的现实。它假定我们并不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遇到问题往往会大吃一惊,犯个错误也很正常。虽然这里我将恢复力作为一个理想的目标来提倡,但作为一种系统属性,就其本身而言它是中性的,并不必然是一种美德:恐怖组织和犯罪组织往往也有着高度的恢复力,原因跟我们前文所提的一样。我们将在本书中读到,在对恢复力进行探究时,我们从“坏人”身上学到的东西绝不比从“好人”身上能学到的少。此外,恢复力思想也并非只是让我们放低姿态去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与此相反,通过鼓励适应性、灵活性、合作性、连通性以及多样性,恢复力的思维能够带给我们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并且在更深的层次上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提高自己的恢复力对于度过下一次危机、提升自己在灾难面前的生存概率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我们所获得的益处不限于此。在后续讨论中,读者们还会看到一些不断重现的基本原理。第一个是“整体论”。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单单提升某个部分或某个组织层面的恢复力,有时会(意外地)导致其他部分脆弱无力,反而让整个系统毁于一旦。相反,放眼全局则大有裨益: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便可以通过改进系统的某个部分,来强化其他部分的恢复力,系统的整体恢复力也会因此提高。更重要的启示是,为了增强恢复力,我们往往需要在多模式、多领域和多规格下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关注感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更要考虑系统中运转得过快或者过慢的齿轮,还要检查那些突然收缩或扩张的部分。请各位读者回忆一下在玉米饼暴动中发挥影响的各种因素:某些因素来势迅猛,例如卡特里娜飓风;另一些因素发展起来则较为温和,比如玉米和石油之间日益增强的价格联系;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发展起来则更为缓慢,例如墨西哥在经济上对进口玉米的依赖。节奏不同的各个部分相互作用,放大了破坏的效果:如果不对这种相互作用加以考虑,任何对于系统的小修小补都无法获得长久的成功。你还会注意到,恢复力策略的原理常常能在自然界的生物身上得到最纯粹的体现,不论是一个单细胞,一个物种,还是整个生态系统。这不足为奇,因为恢复力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动态系统的共同特点,而生命正是地球上迄今最有活力、最持久的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赞同某种神秘的“Kumbayah”自然主义。生命系统往往错综复杂,其运行方式也不是最有效率的——很多情况下处于一个持续变动的非平衡状态。生命系统本身有各式各样的工具和策略,但它们却很少有发挥作用的机会。携带着这些有用但又很少生效的机制对细胞、生物体和生态系统都会造成实质性的负担:减缓生长,降低最高效率,限制局部所能获得的资源,从而累及系统整体。同样,在现实社会中推行这类策略也不容易,在政治上尤其不可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以损害短期效益为代价,来为一个不一定会发生的危机做准备,提高将来度过危机的概率。当然,这种危机很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未雨绸缪就像是在晴天卖雨伞,即使环境再好,仍然是个艰巨的任务(关于这一点可以询问任何一个政企领导人),更何况是在现在这个痴迷于赚快钱的世界,没有耐心的股东、季度盈利报告、两年一次的选举、紧迫的财政预算等,一切都是那么浮躁。若非如此,我们本可生活在一个泡沫更少的世界中,人们也不会抱怨参加消防演习浪费了他们的时间。生命系统还具有极强的周期性。恢复力研究奠基人之一,生态学家C•S•霍林(C.S.“Buzz” Holling)将其称为“适应性循环”,由四个不连贯的循环阶段组成。首先是一个迅速的“增长阶段”,这个时期的生命系统相当于幼年期的森林,基础资源被聚集起来,相互之间开始互动、组合;接下来是“保护阶段”,这个时期的生命系统像成熟一些的森林,能够更加高效地锁定和利用资源,但与此同时整个系统也会变得愈加脆弱;在此之后是“释放阶段”,系统在此阶段中通常发生一次故障或崩溃,资源被分散;最后则是“重组阶段”,整个循环又重新开始。尽管不是所有系统都一丝不苟地照此运行,但适应性循环可帮助我们理解生态领域之外许多实体的恢复力。例如在工业领域,适应性循环就无所不在。再想想,同样的故事在商业领域也在不断重演:某创业公司推出一项新产品或服务,市场需求极为旺盛。通过优化创意和大幅削减非营利性因素,该产品销量增长非常迅速,这家公司得以挤压其他较小竞争对手,占据大部分市场,获取丰厚利润。然而没过多久,又一个竞争对手横空出世,凭借新产品在市场站稳了脚跟。原来那家创业公司突然发现,之前造就其成功的最优化配置,反倒成为现在无法适应市场、跟不上最新市场行情的罪魁祸首,公司迅速衰落了。结果呢,公司原来的人力资源重回市场,新一轮创业循环又开始了。增长、保留、释放、重组,听起来很耳熟吧?这个故事在市场上曾一再重演:比如底特律在20世纪70年代面临的石油危机,微软在20世纪90年代面临的互联网兴起,索尼在21世纪初面临的来自iPod(苹果公司出品的一款多媒体播放器)的竞争。在恢复力讨论中,另一个相关主题是网络的重要性。网络指的是一个通用、概括的参考系统,用以描述各种信息、资源和行动是怎样在许多复杂系统中运行的。例如,生物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等领域共用一套描述方法,研究者便得以对各种完全不同的系统遇到的类似问题加以比较,比如制止某种事物的蔓延——比如一种真正的病毒,一次金融恐慌,一个有害的行为,一种环境污染物等。拥有一套共享的参考框架能够让我们得以思考一个领域中的成功策略如何应用到另一个领域。我们将在一些新兴领域看到这一点,比如生态金融领域。当然,我们所面临的迫切挑战,大部分都位于一种特别的边缘地带,即人与技术、生态、金融或社会系统之间互动的边缘地带。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说,这些人类与非人类的系统之间发生了耦合——任何一个系统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另一个系统,由于反馈环路往往很复杂,其影响可能难以追踪。正如卡特里娜飓风之后,玉米价格与石油价格发生耦合。不幸的是,我们即将看到,大多数耦合系统都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脆弱——也就是说,系统将会失去适应变化的能力。到那个时候,一次系统性颠覆越发难以避免,而新的系统往往更加糟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球化是所有耦合系统之源。虽然全球化带来的效益和奇迹毋庸置疑,但它同时也编织了一张纵横全球、大到让人难以理解的复杂网络,天南海北的各种实体之间的潜在依赖关系加强了,适应力也随之降低了。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全球化对某一个变量加以优化——例如资源的获取或消耗——但往往也暂时延迟或隐藏了与此举有关的环境影响。全球化还将不同时间维度的系统联系在一起,例如1/1 000秒内发生的金融交易,数年演化形成的社会规范,以及数千年形成的生态变化过程等。随着这些相互作用的增长,突发事故的来源、速度和后果均被相应放大,与此同时,我们的痛苦也被放大,包括所有个人、社群、机构和环境在事故发生时所感受到的痛苦。消减、适应和转变:恢复力优于可持续发展这种不断增强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引发了社会层面与政治层面的反响,而这种反响是全方位的。其中一些人,属于所谓的“伊卡洛斯”阵营。这些人认为人类需要调整自己的步伐,放慢生活节奏,简化生活方式,更多地利用本地资源。举例来讲,英美两国的“伊卡洛斯”活动人士已经计划建立一种所谓的“转型城镇”,目的是为了应对未来全球石油资源的枯竭和气候的突变。这些人的策略是减轻自己这一社群对更大经济体的依赖,特别是对油气资源为基础的经济体的依赖。他们采用的手段很多,可以在自家后院种菜,也可以生产本地能源等。对于“伊卡洛斯”阵营中的许多人来说,人们没有必要担心迫在眉睫的危机,人们应该直面危机的挑战,因为主动适应危机反而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种更平衡、消耗更少、更有益的生活方式。“伊卡洛斯”的追随者提倡回归小型化,但是另一个“天定命运”阵营的成员则认为人类没有回头路,大家必须精明地处理这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人认为,无论怎样,人类都统治着地球。这里有几十亿过着富裕生活、奢侈浪费的富人,还生活着几十亿穷人,他们在为过上前者的生活而奋斗。此外,这里还有几十亿尚未诞生的婴儿,他们即将加入竞争的行列。由此看来,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不可避免的。“天定命运”阵营的成员承认,这会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他们还提出,现在人类面临的挑战也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些挑战也将刺激新的、前所未有的、高效的创造发明,事实上很多构想已经成为现实;这些创新最终能够引领我们实现与地球家园之间的平衡。在此期间,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承担人类应有的责任,不断通过现有技术手段减轻人类行为对地球的影响,因为在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没有回头路可走,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过去10年中,关于适应全球风险有许多讨论,都是关于这两个截然相反观点之间的交锋。目前的讨论都被纳入一个老生常谈的框架中——可持续发展。按照人们最初的构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在人类和地球之间实现广泛的平衡。最初,人们都觉得这个理念值得赞赏,无可辩驳。但在实践中,如果还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原则,就有一些过时了。从某些角度上说,这不奇怪,因为大多数理念都有一个社会生命期和半衰期。作为一个已经存在了40年的概念,可持续发展运动已经比其他社会运动延续得更久。然而,在这40年的漫长时间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现在已经大到了无聊的地步。(不妨举个我最近经常提到的例子:德尔蒙食品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新产品,就是把未去皮的单根香蕉包上塑胶包装。这家公司称这种新产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为这样一来,香蕉在贩卖机中的保鲜时间更长,给贩卖机送货的次数也就更少一些。用一种石油化工制品来包装未削皮的水果,如果这都符合可持续发展,那还有什么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两个更严重的缺点。第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找到一个静止的平衡点,但是这个概念与许多自然系统的运行方式并不吻合。真正的目标应该是找到一种健康的动态形式,而非琥珀一样的化石。第二,对于我们当前经历的各种突发事件,可持续发展几乎拿不出什么可行的应对方案。而恢复力的思维方式却能够提供一套更广泛、灵活、切中要点的理念、工具和方法。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我们相信恢复力思想很可能将会成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扩展或补充。为进一步说明这个观点,请参考下面一个思维实验:假如我们将所有关心某个全球危机(比如不可逆的气候变化)的人都集中在一起,再假设把这些人都装进一辆汽车内。(这里,我们完全不考虑那些不相信气候变化的人,也不管那些认为气候变化无关紧要的人。)现在(仅仅指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让这辆车朝着悬崖加速行驶——悬崖就是气候变化的临界点,一旦冲出悬崖,就有去无回了。车一开动,有一群人先掌握了话语权,也就是采取“风险消减”的那类人。“快掉头!”他们叫道,“快踩刹车!最起码别踩油门!”在这个时段,这么说是天经地义。然而,他们的意见没有被采纳。现在,这辆汽车已经如此接近悬崖,就算再踩刹车,汽车也很可能会翻下去。现在,另一类人会跳出来,他们想要占据道德高地:这就是采取“风险适应”的那类人。“我们应该马上制作一些安全气囊或者降落伞,”他们说,“不管我们喜不喜欢,事实都无法改变了。”与前者一样,一旦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行动。在这两种观点之间转换,人们通常需要一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甚至会花费一代人的时间。在早期,风险消减拥护者会指责风险适应拥护者,说他们过早缴枪认输;但后来,后者又会指责前者螳臂当车,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概括地说,在当代可持续发展运动中,风险消减阵营的人早就站稳脚跟,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了上风,当然这也是正常的。但是随着一些不可逆的全球危机的逐渐接近,现在人们开始向风险适应转变。在此期间,人们对恢复力概念的关注也日益增长。不仅是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在未来许多重大风险方面我们都能看到同样的趋势——比如全球经济、公共健康、扶贫、企业战略,都是这样。这并不是说我们必须放弃希望,将每种灾难都视为不可避免,不是这样的。其实,恢复力框架不是要完全取代可持续发展思维,而是要为消减风险提出一个不同的增补方案:我们要重新设计各种机构,鼓励动员我们的社区,让人们不断创新和实验。虽然我们要想尽办法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但是同时也应当帮助人们在事故突然到来时不至于手足无措。如此,我们才能够为长期性的转变争取更多时间——按照前文的比喻,这可以视为同时对行进的汽车和逐渐接近的悬崖都进行彻底改造。比如给汽车插上一双翅膀,有了这种脱胎换骨的改造,那么刹车和降落伞就都不需要了。但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脆弱性来自何处。本书的讨论就从这里开始吧。

名人推荐

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中,我们人类是没有办法避免各种冲击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对冲击进行更好的缓冲。本书对如何进行缓冲进行了卓越的探索,提供了许多例证和故事,极具说服力。——克里斯•安德森 《连线》杂志前主编,畅销书《长尾理论》、《免费》、《创客》作者从生态系统到社区,再到商界,本书告诉我们,做一个强者并不是说把某一件事情做好。相反,做一个强者,就是做事情有弹性,有余地,绝不一成不变。作者完成了一本非常重要也非常有益的好书,它帮助读者去理解对未来进行计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哪怕放弃一些短期利益也在所不惜。——丹•艾瑞里  杜克大学教授、《怪诞行为学》作者《恢复力》是一本非常棒的书。在紧密联结、错综复杂并且自发组织的系统当中,恢复力是健康、福祉和机遇的关键因素。作者为我们走向一个更加具有恢复力的世界提供了路线图。——安妮—玛丽•斯劳特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教授本书充满智慧,富有深度,是该领域里程碑式的一部力作。如果你身处于某个系统之中,想要避免系统的崩溃,就一定要阅读这本书。——戴维•伊葛门  神经学家,著有《隐姓埋名》和《网络为什么重要》《恢复力》一书适合任何人阅读,它将改变你对于全球每天所发生的事件的看法。这本书既涉及复杂理论,又涉及心理学,对于理解当下不可或缺,对于规划未来举足轻重。——戴维•奥格斯 南加州大学医学工程教授,著有《疾病的终结》一书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中,我们人类是没有办法避免各种冲击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对冲击进行更好的缓冲。本书对如何进行缓冲进行了卓越的探索,提供了许多例证和故事,极具说服力。    ——克里斯·安德森  《连线》杂志前主编,畅销书《长尾理论》、《免费》、《创客》作者    从生态系统到社区,再到商界,本书告诉我们,做一个强者并不是说把某一件事情做好。相反,做一个强者,就是做事情有弹性,有余地,绝不一成不变。作者完成了一本非常重要也非常有益的好书,它帮助读者去理解对未来进行计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哪怕放弃一些短期利益也在所不惜。    ——丹·艾瑞里  杜克大学教授、《怪诞行为学》作者    《恢复力》是一本非常棒的书。在紧密联结、错综复杂并且自发组织的系统当中,恢复力是健康、福祉和机遇的关键因素。作者为我们走向一个更加具有恢复力的世界提供了路线图。    ——安妮—玛丽·斯劳特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教授    本书充满智慧,富有深度,是该领域里程碑式的一部力作。如果你身处于某个系统之中,想要避免系统的崩溃,就一定要阅读这本书。    ——戴维·伊葛门  神经学家,著有《隐姓埋名》和《网络为什么重要》    《恢复力》一书适合任何人阅读,它将改变你对于全球每天所发生的事件的看法。这本书既涉及复杂理论,又涉及心理学,对于理解当下不可或缺,对于规划未来举足轻重。    ——戴维·奥格斯  南加州大学医学工程教授,著有《疾病的终结》一书

内容概要

安德鲁•佐利是全球创新网络PopTech的负责人,也曾经是全美地理学会的成员。他的创见和作品散见于各大媒体,包括全美公共广播电视台,《纽约时报》,全美公共广播,《名利场》,《快公司》等。安德鲁现居纽约布鲁克林区。
安•玛丽•希利是一位剧作家,电影编剧和记者。她在美国和海外都有作品问世,她的戏剧作品、散文和小说由史密斯和克劳斯公司、塞缪尔弗伦奇公司出版,也在《凯尼恩评论》上发表。她现居哈德逊河谷地区。

书籍目录

导言
不可或缺的恢复力
恢复力的模式// XVII
人的恢复力// XXII
消减、适应和转变:恢复力优于可持续发展// XXVIII
第一章 稳健,但也脆弱:牙买加的珊瑚礁与全球金融危机
渔场和金融的关系// 010
银行家也要学习的生态学// 017
金融集束炸弹// 022
系统崩溃前的警示信号// 027
一窥金融系统全貌// 030
蝙蝠鱼与WIR货币// 034
第二章 规模与去中心化:基地组织、结核杆菌与北美电网
行动代号“灾难”// 045
从结核杆菌上吸取的教训// 052
集群攻击的经验// 055
会呼吸的电网// 059
铺设一个去中心化的电网// 061
从宏观到微观:规模与集群攻击// 067
第三章 聚集的力量
老鼠和城市// 082
丛林中的城市// 088
第四章 正念、冥想与个人的恢复力
林菲尔德的四个孤儿// 109
克服挫折的那群人// 114
情感与人的恢复力// 124
第五章 社会系统的恢复力
自由大街33号// 138
针锋相对// 149
壮大自己的队伍// 161
“4636行动”// 168
部落、网络和自己的队伍// 182
第六章 危机之中的恢复力
灾难是如何发生的:可能导致危机的企业文化// 196
红军大学// 200
第七章 系统崩溃,如何恢复
水井中的毒// 216
对“以暴制暴”说“不”// 224
第一步:控制暴力蔓延// 233
第二步:改变人们的思考方式// 238
第三步:改变社会规范// 241
第八章 沟通型领导:管理者的恢复力
帕劳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248
艾德冲和他的休渔期// 253
力量增强了// 258
构建人际网络// 264
第九章 恢复力:如何为我所用
找到系统的脆弱之处、阈值和反馈环路// 272
拥抱“灵活的组织结构”// 276
数据的紧迫性// 278
预演未来// 283
他山之石// 285
致谢// 291

编辑推荐

《恢复力》编辑推荐:恐怖袭击、金融危机、自然灾难、气候变化、公司崩溃、个人突遭变故……我们越发生活在一个灾难和意外不可避免的时代。依靠备份,计算机系统能够瞬间恢复,当国家、企业、组织和个人遭受创伤时,如何恢复?为什么有些系统一触即溃,而另外一些却能从挫败中反弹?对于如何掌控这些系统,我们是否真的束手无策?为什么有的系统、个人和社区会在动荡面前分崩离析,但最后却能够东山再起?在时常发生的崩溃面前,我们能否为我们自身、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经济以及整个世界提供更好的缓冲?

作者简介

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中,我们人类是没有办法避免各种冲击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对冲击进行更好的缓冲。本书对如何进行缓冲进行了卓越的探索,提供了许多例证和故事,极具说服力。
——克里斯•安德森 《连线》杂志前主编,畅销书《长尾理论》、《免费》、《创客》作者
从生态系统到社区,再到商界,本书告诉我们,做一个强者并不是说把某一件事情做好。相反,做一个强者,就是做事情有弹性,有余地,绝不一成不变。作者完成了一本非常重要也非常有益的好书,它帮助读者去理解对未来进行计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哪怕放弃一些短期利益也在所不惜。
——丹•艾瑞里 杜克大学教授、《怪诞行为学》作者
《恢复力》是一本非常棒的书。在紧密联结、错综复杂并且自发组织的系统当中,恢复力是健康、福祉和机遇的关键因素。作者为我们走向一个更加具有恢复力的世界提供了路线图。
——安妮—玛丽•斯劳特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教授
本书充满智慧,富有深度,是该领域里程碑式的一部力作。如果你身处于某个系统之中,想要避免系统的崩溃,就一定要阅读这本书。
——戴维•伊葛门 神经学家,著有《隐姓埋名》和《网络为什么重要》
《恢复力》一书适合任何人阅读,它将改变你对于全球每天所发生的事件的看法。这本书既涉及复杂理论,又涉及心理学,对于理解当下不可或缺,对于规划未来举足轻重。
——戴维•奥格斯 南加州大学医学工程教授,著有《疾病的终结》一书
在这本书中,作者综合了世界顶尖的科学研究、前沿的社会创新和生态创新,以一种全新的思路阐述了如何重建一个更具恢复力的新世界。向读者介绍了在系统受到影响时如何恢复状态,如何在崩溃状况下进行结构重组;如何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如何提高企业凝聚力以及恢复力强大的组织要具备什么样的领导力。
作者提到,我们对于崩溃本身能做的非常有限,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会如何去应对崩溃。作者通过全世界各地创新者的故事、他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及富有深度的原创性研究,展示了恢复力是如何影响我们当今世界的。同时,他还着眼于变幻莫测的未来,探讨了恢复力将如何帮助我们迅速恢复活力与最佳状态。
作者站在了恢复力研究的最前沿,向读者展示了个人、社群、企业、组织、经济体甚至整个世界如何适应变幻莫测的各种环境。不论你是一位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创新者,还是公司领导人、公众领袖,抑或是普通民众,这本书既能发人深省,又能开阔思维。


 恢复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大凡是用西医的思维,发现什么地方坏了就去试图修复它,一般情况下,这是非常低成本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是有时候,当坏的程度超越这个目标系统的零界值的时候,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它会破坏与之相关的其他系统,这就是我们害怕和担心的黑天鹅事件。不同的独立系统之间如何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又是如何相互影响和共生的,这是西医很少考虑的方面,但一般来说中医或者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对这种又很擅长。《恢复力》这本书,我觉得就是一次系统的用整体思维来看待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实恢复力的说法显得有点陌生,但是我们应该很熟悉。我一直在思考,系统性思维和中庸之道的关系。中庸之道的并不是有所保留和留有余地,而是如何防止系统越过临界阈值而崩溃。书中的案例讨论涉及能源体系、生态系统、农业系统、城市系统、金融体系等,不仅用博弈论和非线性思考来阐述,还研究了信任合作以及人性的弹性,没一个小的案例和故事都非常精彩、引人入胜。读完之后,整体再来回顾,屡屡还会有新的感悟和认识。所以,恢复力,是否可以看做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能力或者系统性思维的理性。我更多的是在金融投资和交易上感到了一种新的思维和了解问题的手段和思路。任何一个系统,包括交易系统在内,任何的设计,都会遇到它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举了以极其有趣的林业的案例。为了防火的林场设计,反而在虫灾的时候成为助纣为虐的帮凶。在交易习系统的设计上,多半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某个环境非常舒适的交易系统,在假设环境或者条件阈值改变的时候,往往成为地狱的恶魔。所以“恢复力”的观点看来,就是要具备一个反常的系统,或者说逆周期的系统,以便于在黑天鹅来的时候,能够低于风险。而瑞士的物物交换系统WIR就是金融危机中帮助瑞士快速恢复的重要体系,这是独立与现行系统之外的,又能够帮助这个系统的成员快速复苏。增加回复的方案,上面这种是 一种备选方案。当然准备不止一种备选是好的。更重要的是在主要系统运行良好的时候,防止外力将你推到零界点之下。任何的系统中都有严格的反馈机制,都会及对数的方式让风险集聚从而推向零界点。这个时候,要求系统的构建是简单可以模块化的,因为模块化,所以可以在风险极大的时候,切断某些特定资源的依赖,从而可以切断反馈的回路,使得系统更加健壮。也可以防止在某个模块出问题的时候,影响整体。模块化是稳定系统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模块是也是系统内部多样性的一种组织形式。以至于在环境改变后,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形成动态重组的发生。我感觉在交易系统中,不同的开仓、离场的技巧,就好像一个系统组织中不同性格的人,有的人是先锋型的,有些人是防守型的,有些是资源的提供者,有些是规则的稳定因素。所以系统化的交易投资,可以整体的就爱年各地风险依赖,从而或者长期稳定的收益。而任何的发展循环都是遵循了书中提出的“增长、保留、释放、重组”这样的过程。自然界如此,我们设计的系统同样如此。比如中国的城镇化,都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从来没有从超大规模城市能够承载的规模和维持城镇化的 油气资源的角度来思考。任何的单一目标和线性思维,都会导致系统的崩溃。回到交易系统中,持续盈利的加仓也会导致这样的问题,这就是仓位交易的自我崩溃。所以,我们要长期获得预期的风险汇报,如何通过系统思维,用恢复力的角度来重新思考和设计是一个不错的方向。特别在金融系统中,如果一群人没有出现共振,那么说明系统还是相当安全的。一单出现共振,整个系统马上就会崩溃。信贷泡沫最危急的时候,金融市场中各个领域的投资回报率相关度达到了90%,这就是共振,说明投资主题之间已经高度同质化了。而目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一单城镇化推升了这一过程,无法预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所以我在想中国有没有类似WIR系统,如果有的话是什么?也许是宗族关系。反过来说,在交易中如果趋势系统崩溃的时候,震荡系统就起作用了,我们如何来进行系统的更替和反应就是最重要的。对我的启示,就是,如果一个系统过于复杂、集中、同质化,那么就会放大系统的脆弱性。如果一个简单的系统,同时具有多样性,那么就能具有相当好的“恢复力”表现。我们的系统应该更小更简单,能够除了问题之后承担必要的损失,我们我们的资金管理也应该在更多元的市场中进行。所以难怪趋势策略的使用,需要多样性的市场。那么从这样的角度理解,投资的目标不是获得一夜暴富的生活状态,而是为自己赢得稳定的持续增长的流动性。书中案例能够给我的启发可能不止这些方面,的确是一本相当精彩的书籍。这也是投资人和交易员应该好好阅读体会的书籍之一。中庸之道这些中国人几千年生存智慧现在看来,也没有那么可以忽略到微不足道。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很新颖,值得再读一遍。
  •     对多样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人文社会也应该有多样性,及又知道了一个旅游的去处。
  •     有些启发,但是觉得论证还是有点薄弱
  •     评价应该分为多种标准,并且可以追评才好,我今天收到书,这本书完全像是一本二手的旧书,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书本身是白色的特别容易发黄,而是确定是一本好旧的书,但是内容还没来得及看,所以我突然想到亚马逊的评价选项应该更为完备一下,有些人是因为书的包装,有些人是因为快递,有些人是因为亚马逊的服务,有些人是因为书的内容,区分一下,有助于大家选书。
  •     经济学的系统恢复探讨,经济系统的好书
  •     非常棒的书,给人以启迪,有说服力,而且具有可行性。
  •     有用的书,值得一看。
  •     棒极了,今年读到的最佳是本书之一
  •     看看
  •     认真学习中,装帧不错
  •     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你该如何应对?但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精准答案。书里大多都是讲述一个个案例,需要读者从这些案例里去找答案。案例讲的很精彩,因为作者是编剧。
  •     翻翻看还可以,期望不能高
  •     不同领域事例的归集,作者确实功力深厚,正确地做事,看问题时全面而长远的角度要想做到何其难啊,保持一个开放的状态,从现在做起吧。
  •     水退了才知道谁没穿裤子……难免会赶上退潮,裤子也不一定靠得住……市面上”进取“方面的书多如牛毛:战略、执行、商战、商业模式,……但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应对衰退、打击。
  •     没什么详细的 就是系统的多样化
  •     逻辑有点乱,生物学理论为基础,杏仁核和基因理论。系统理论就是利益的最大化。容忍不同的观点,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性。
  •     越复杂,越脆弱
  •     只有mindfulness那章能看下去。
  •     有的观点很有启发!看来之后还是有收获的。
  •     这书值得一读,可惜我只看了一半
  •     合适的时间,大多数系统可以一定程度自我恢复,去中心化为了保护整体,系统越复杂,越容易被攻击,也就越脆弱。
  •     观点不错,案例不错,编排体系有点混乱
  •     中间段讲情绪恢复力的还不错。
  •     买了快1年了,就没有发现有时间去看,看了几页,感觉这书,对人生抗打击能力等方面有借鉴作用
  •     2014年第六本,充满了社会学、心理学和金融学的许多知识点,观点也很有逻辑,很有point,知识面很广。
  •     可能太脆弱.
  •     难得今年看到的好书哦~~
  •     ①恢复力是破坏性创新理论在社会系统的实践;②可持续发展是个伪命题,只关注止损,正确的做事而非做正确的事;③面对突如其来的的挫折,要学会自我恢复与自我控制;
  •     适合边思考边阅读,体现了一种观点,拓宽视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