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第三卷 思考與選擇》书评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9881756237
作者:沈志華
页数:831页

错误的选择

此书胜在严谨、详实。体例结构无甚突破,议论少而呈现的材料多,从整风到反右梳理的很清楚,很见功力,着实是好书。书中前面关于苏共二十大的相关章节,最后一章关于苏联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尤其是核援助以及莫斯科共产党工人党的部分,若看过沈的论文集或者《中苏关系史纲》等书,都会有似曾相识之感,一些研究的比较清楚的问题,干脆原文照录。全书的中心部分是整风反右,知识分子的角色贯穿全书。讲座的沈志华与著书立说的沈志华判若两人,对这样一本内力深厚的书,评论它实在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不如录些印象深刻的地方:1 57年夏的选择令人失望,纵观全书,“转折”说并不确切,正如沈言,“稍有停顿和观望”,便走上了老路。2 “多快好省”的“好”和“省”,沈书认为是周等人用来限制另外二字的,不过形势逼人,此四字也早就一起成了狂热运动的代名词。3 只有2%的右派实在57“夏季攻势”被打为右派的,绝大多数人乃是一波一波运动的卷入者。4 58年四月后新划右派25万人是何时,以及怎么划成右派的,现在还不知道。不久前重温了高华的那本著作,高著有很多值得说可以说的,而我以为高著最大的特点与长处就是议论,现在的许多历史学著作喜欢铺陈材料,让结果自明,让读者自己判断。这不失为特殊时期的方法,当然不排除治学者本身就是此种风格。然而,读者依然需要历史学家的评论论述,而此种论述又出自对此问题极有研究之人,则论述应是最为精妙,对读者最为有启发。举《呼唤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王实味言论中的意义》一例,无论多少次重读,都为之击节叹赏,而高著的一些议论,恰恰跳出了整风之范围,站在更高的角度为之议论,读者自然有新看法。而沈著恰恰缺少这一点,沈著当然有议论,然寥寥数笔。比如谈到反右是一场以“文字狱”为特征的阶级斗争,也谈到了反右时的“逼供信”、发动工农群众,亲朋好友的“背叛”等等,那是不是也可以更多的谈谈这样一场运动与几次其他运动的不同,对知识分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此种伤害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记,进而直入80年代时期冰心签名之作为,像这样的论述如果谈的更多一点,则此书是可以更上一层楼的。

沈志华堪称罕见的大学教授

如果你是听了他的讲座来看这本著作的话,那你一定会不无遗憾地发现,这本花费不菲、重量不轻的大部头完全没有沈老师讲课时的那种汪洋恣肆和大开大合。沈志华老师留在一般学生中的印象莫过于像说书人一般的叙史能力以及经常惹人发笑的历史幽默,但这些,似乎都与这本著作绝缘。如果你期待这本书是他在港大讲座的延续,那你一定要做好严谨求证的心理准备。准确的来讲,这本著作可以用一板一眼到艰涩来形容。但对于真正的历史爱好者和追究史实的人来说,这本绝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不二选择。事实上作为一本严谨治学的学术著作,这种一板一眼正体现出沈志华老师过硬的治学态度和学术水准。人们时常会用各种各样的评判标准来评价大学教授或讲师,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这些老师要么讲课犀利,但学术能力欠缺(在中国很多情况下是资历),要么是学术功力深厚,讲课水平一般,在我看来,今天的中国大学,能将讲学和学术都达到一定水准和高度的,史学界莫过于沈老。

Good book

This one is the best of the whole series. Well documented, great command of primary sources.

又一段“仅仅只是机会而已”

史料之翔实已经无需赘言了,沈老出品必属精品。1.所谓“思考與選擇”,指1956年9月的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表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思考與選擇”,是在国内镇反肃反基本清除反革命势力、新政权民主协商氛围较好、国际上朝鲜战争与美国战平赢得较高地位与和平环境、党内长期整风基本肃清了反对派的背景下,毛主动作出的。一旦局势稍有恶化,让毛感到社会主义制度乃至自己的地位被威胁,又马上回到自己所熟悉的阶级斗争(社会改造方面)和群众动员(国家建设方面)路线上来。“转折”说并不确切,正如沈言,“稍有停顿和观望”,便走上了老路。因此八大才是一个偏离路径依赖的节点,是“试错”的一步。(让我想起杨奎松“但仅仅只是机会而已”的表述……)历史的必然性在这里看得很清。毛是个革命家,不是建设家。一将功成不成都是万骨枯。2.从“二五”计划、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的制定开始,毛与以周、陈为代表的技术派官僚产生分裂。虽然达成妥协,但毛由此产生的不信任影响深刻,此后毛开始偏向依靠群众运动发展经济。整风运动一定程度上就是毛为了借助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打击党内技术派官僚而发起的。然而整风运动很快超乎毛预期,为了掩饰失误,防止扩大,毛将整风转为反右。3.苏联乃至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在这段时间发生的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莫斯科会议等关键事件对毛影响深刻,一方面令毛主导国际共产革命的自信越发膨胀,将自己放在一个战斗者的角色上,因此也从另一方面令毛过重估计国内敌我矛盾,长时间陷于所谓的阶级斗争。4.到10月八届三中全会时即已有约15万右派。除农村的整风、整社和社会会主义教育运动外,全国的反右整风运动到1958年7月底大体结束,这一波一波的运动中,总共划出了约55万所谓右派分子。只有2%的右派是在57“夏季攻势”被打为右派的,绝大多数人乃是一波一波运动的卷入者——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群众运动从来都是能够吞噬发起者的猛兽,反右发动后很多事毛已无法控制。58年四月后新划右派25万人是何时,以及怎么划成右派的,现在还不知道。 (P661-662)5.虽然有人以《呼唤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例,强调高华论证之精彩,但我还是更喜欢沈志华这种沉稳铺垫、辨析史料的方式,议论不多,但很多堪称点睛。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第三卷 思考與選擇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