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静之戏剧集

出版日期:2014-3-1
ISBN:978750637191X
作者:邹静之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邹静之,1952年出生 ,祖籍江西南昌,北京长大。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出版诗歌、散文、小说等著作十余种;创作电视剧五百余集;电影十余部;话剧五部;歌剧三部;京剧一部。其作品曾获国际国内各项大奖。
现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书籍目录

目录
操场(话剧)/ 1
我爱桃花(话剧)/ 45
附:《我爱桃花》笔记 / 91
花事如期(话剧)/ 97
莲花(话剧)/ 139
赵氏孤儿(歌剧)/ 193
西施(歌剧)/ 227
夜宴(歌剧)/ 257
附:歌剧《夜宴》缘起 / 280
歌剧《夜宴》的不完全演出记录 / 284
附录:
邹静之影视戏剧创作履历 / 286

作者简介

本书是金牌剧作家邹静之的戏剧剧本集,包含4部话剧剧本和3部歌剧剧本。《我爱桃花》是一部探讨婚外恋问题的后现代剧。《莲花》讲述了一件昂贵的古玩是如何一步步毁灭了一对贫贱夫妻曾经充满温情的生活。《操场》是一部关于当代知识分子思辨的戏剧。《花事如期》讲述了发生在失恋女白领和文艺快递员之间的离奇故事。歌剧《夜宴》、《西施》与《赵氏孤儿》均为历史题材的剧本。
砚边字(自序)
有“砚边字”一说——大意是,平时为了写字给人家看,会拘束而不能随心。某天在砚边的废纸上试笔,无意间写了一些字,过后却越看越好。
很小时被母亲抱进剧场看戏,台上人唱念做打,一片的热闹,看着那样的倾诉、委曲,那样的煞有介事,心中生出喜悦——懵懂中觉得人世中还有另一个人世。
上小学四年级时大哥从矿业学院回家,带了一部自装的半导体收音机,晚上我睡在被子里听了整部的话剧录音剪辑——《孔雀胆》(郭沫若著),听至夜里十一点时内心激荡,涕泪长流。现在想其实并不十分清楚这戏的故事情节,只是被剧中人的吟诵所打动了。
至此以为话剧最迷人处,是那些发出声音的文字。
认真读过的剧本中,印象最深的有徐渭的《玉禅师》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后者读过多遍,喜欢那两个人在台上一本正经而又不着边际的对话,喜欢读剧本时感受到了的弯曲的状态。
剧本是为演出而写的,写时头脑里不演,或读时看不到戏在演,那样的剧本实为字冢。
戏的结构,有一种是自然生长的,如一棵树向着天空枝枝杈杈地长了起来,比如《我爱桃花》;还有是压迫成形的,像盆景的那种被胁迫着的表达,又像螺蛳壳里的层层叠叠,比如《花事如期》;《莲花》是反述,按我们获得故事的顺序写的——我们获得故事总是先有了结局,之后才有结局前的以往。
写一部戏在情节的选择上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绝不是真实不真实决定的,是你期望到达的那个意义的至高点所决定的。有了这个点,取舍的标准就有了,有些人是在情节中找意义,有些人是在意义中找情节,有些人两种方式在一部戏中互用,都有好作品,但好,一定不仅是故事好,是因为有那个至高点。
诗人说:“诗原本是在那儿的,诗人只是诗的发现者。”发现就是创作。1995年至2002年的财经大学操场,是我天天去散步的地方,七年下来发现了一些隐密的东西,后来才有了《操场》。
四十岁时我写过一首诗:
精神或一些人的争论
把一只鸟抛进羽毛
它的肉身飞得可真高
一张纸上的鸟,有着相同的姿态
只是那背景不够蓝
它让我在静寂中想到真实的高飞
那几乎是一种快捷的消失
这话要再说一遍也可以是这样
——你如果没有在人群中消失就没有飞高
这诗可以看到四十岁的我对轻薄的人是这么看的,六十岁的我不这么想了,网络写作的时代飞高或飞不高的都快速消失着。
但有一些东西消失得慢些,比如需要人工和手工的艺术——舞台剧该算一种。
从本世纪初,我就开始了对电脑写作的警觉,中文写作,笔的历史有几千年了,换成键盘,语言的节奏一定与用毛笔时不同。文风变了,要想在网络这海水般的文字量中冲出来,总要做惊人语才行,总要撰些黑话或春典这类的词来锁定一个群体,并获得新鲜感才行。用笔写作的一代,正在被用键盘的一代人替代,这大趋势你愿意不愿意都改变不了,唯一的悲剧,是你恰恰活在这个历史变革的结点上,既不能向前了,也无法退后。你的文字如果将来能被留下一点点,像长了绿毛的干面团缩在文字的角落里,偶尔有人会把你当作酵母拿来用用,那已是三生有幸了。
人类对艺术的是非判断是在不断的打破中行进着的,网络传播的日新月异使得这样的打破更猛烈,更巨大,好在人类对艺术的欣赏是有几千年形成的那个不变的核心还在。那说句鼓励自己的话,就抱着旧有的老派的自豪挣扎下去吧,在华丽的现代大厦旁开一间小小的古玩店,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总会有一些人来光顾的。
把十多年来写成的大部分剧本汇合成集,能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深感荣幸。
付梓时,正是家父百年寿诞,恳请父亲为这本集子题写了书名。人生有此幸事,感恩惜福。
邹静之
2014年元月


 邹静之戏剧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原来并不清楚有这么一位剧作家,买这本书单纯的因为喜欢读戏剧作品。等书到手,看了看作者简介,才知道,诸如《康熙微服私访》《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等很多都是作者的编剧。很牛的作者。但是读到这,笔者并没有多么欢心~担心买到的是铁齿铜牙纪晓岚水平的剧集。。。随着一部部戏剧读下去,渐渐地,被作者代入了。我觉得这是创作戏剧作品非常难的一点——给读者以舞台真实感。这一点作者做到了。而且看得出来,作者对舞台表演非常了解,文中时常有一些诸如“此处节奏快了可以慢点”,“实在不行找几个人营造一下感觉即可”的话。可见作者对自己创作的戏剧的舞台效果的重视。第一部《操场》和第三部《花事如期》有一种荒诞戏剧的感觉。一个特定的场景,大量集中的两个人的对话,荒诞的情节发展。以花事如期为例,作者以快递员和白领间的矛盾冲突入手,文中充满了对大城市生活的乱象的哲学探讨。比如对“性”的态度,“性太方便了,方便得丢了那么多好东西都不知道。”,以及对“剩女”问题的理解,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篇幅所限,不一一赘述。但是在作者设定的环境下,绝不会觉得这些道理突兀 生硬。而且情节虽荒诞奇巧,却分析得出道理。这两篇主要是以内容取胜。而第二部《我爱桃花》和第四部《莲花》更多的是从解构上打动人。情节都很简单,都是丈夫出轨的问题。但是作者一个借用多维的空间 一个借用倒叙方法,把故事讲的让人很爱听,很耐听。尤其是倒叙的那篇《桃花》,先讲结局,再讲原因。看了结局之后,就像站在上帝的视角上品析。替主人公着急,担心 但是读完了回过头 从最后一章读回来,就发现,如果我要是不知道结局,我肯定也这么做。附带提一句,本文后面有三分之一是歌剧剧本 我个人不太能欣赏。但是赵氏孤儿那个写的还是不错的。别的看不出来好,也不能妄说不好吧。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每读完一个剧本都想给邹静之先生下跪去 怎么能写得这么好 觉得自己还没到境界所以歌剧的本子就先没看 前面四部话剧每个都是一口气读完 也不是没有遗憾 比如我爱桃花人艺演出版的后半部分就觉得要比原剧本的清晰一些 花事如期结尾张桂花的那句台词也有些狗尾续貂了 莲花十分喜欢 故事是旧的 但讲述方式是新的 有昆汀的感觉 希望都能看到演出版
  •     好厉害
  •     “我要的是巾帻,你给我的却是一把刀!”——《我爱桃花》。
  •     一天看完,不愧是国内一线,字字句句都见深厚功力。
  •     有舞台风和代入感。书看完之后,很想看一场排出来的戏。
  •     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韵味深长的台词风格,优雅如诗,缱绻似梦,这是邹氏戏剧活跃荧屏十余年而历久弥新的文学魅力。戏无论古今最美不过一个情字,戏因人而生,因情而动人,因动情的演绎而赋予戏剧本身鲜活的生命。
  •     《莲花》最好,语言非常老舍,逆着讲故事,反Freytag所谓的戏剧金字塔结构,倒衬出起头硝烟之下的悲凉;《我爱桃花》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比起皮蓝德娄的格局,要差得不少;《操场》和《花事如期》极差,前者像格非的《春尽江南》一样造作,后者是油滑、耍贫嘴。三部歌剧,不太能欣赏,每每弄成朱生豪译莎剧那样拿腔拿调,不喜欢。顾一樵也写过《西施》,可对照看,须结合洪长泰和颜海平探讨中国新编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
  •     中国最好的编剧之一。一把漂亮的小刀子。
  •     有些书越读越是让人觉得自己知之甚少。《花事如期》后劲大。《莲花》把心凉透了。台词真真儿是处处见功力。
  •     “我从心里希望城市中的剧场夜夜有新戏,夜夜有观众。”
  •     《莲花》不错
  •     看了这书再看看当年自己写的剧本,文字水平简直差到马里亚纳海沟。另外邹先生的戏先于国人很久地玩了很多结构,不知道启示了多少人。然而实话实说,最爱的,还是操场。这真的是个能戳到我、我们心里的,并且富有太多种可能的本子。要更努力才能不辜负这么好的戏啊~
  •     无与伦比。
  •     最喜欢《我爱桃花》和《莲花》,精致得像一线薄冰般尖锐的小刀子。
  •     习惯了老舍曹禺郭沫若…这种直白上来就捅一刀的有点心惊肉跳【这里我在读操场】 这周的课外功夫,《我爱桃花》和《夜宴》果然最好,《夜宴》新诗本有个说破了的地方梗着我,但拟声词和断句好!最心惊肉跳的是《操场》也算满是意义逼仄的后果,最心凉没气儿的是《莲花》,读完最郁闷是《西施》,为啥极权的残忍非借口女人善妒。《花事如期》太是戏了,我只记得葛妞。
  •     “我是要过日子不是过故事啊。”打脸- -
  •     毛笔 钢笔 键盘写字,语言的节奏一定不一样。 不能连一个失败的本子的能力都没有。
  •     我爱桃花 15年元旦 北京人艺
  •     选对了
  •     其实吧,戏剧邹静之真的是个门外汉。除了写得尚可的《我爱桃花》之外,其实也不咋的,其他的戏只可以算习作。
  •     《我爱桃花》《莲花》《花事如期》部部好看,台词也很妙。一边看就会觉得一出戏在脑子里排开了……
  •     唯一一部看进去没出戏的就是《莲花》。倒叙结构新颖,叙事流畅。最重要是刻画到位,对话撑得起,也符合人物身份。《我爱桃花》结构不错,然鹅我连看三遍居然没看明白,里面的英子到底是谁?《操场》《花事如期》差的没谱。最想说的一句话是,邹先生咱不拿腔拿调说人话成吗?
  •     有点失望,《我爱桃花》是结构讨巧,《赵氏孤儿》这么好的故事,写的又太简单了,整篇看下来还不敌《白罗衫》的一句“风里雨前一盏灯,怜他已是暮年人”,让人来的同悲同痛。但毫无疑问邹静之是有才的,那几句情话写的多好呀。
  •     如梦如诗、诗情画意、梦醒梦碎
  •     买了这本书之后不久的一天晚上,做了个梦,在某个后现代展馆遇到邹老师(因为没见过真人,随便找了个韩国花样爷爷的样子),特别狗腿地跑过去请他给我签名。顺便夸了夸封皮上的题字写得好,然后邹老师特自豪又淡然地说,哦那是我阿布吉给我写的!
  •     自由、飞扬!
  •     桃花情节好,但是传奇的影子;莲花人物好,但是民国的影子。归总这文笔是积累赶不上野心,太拿腔调,太拿自己当回事了。
  •     “所有的暗示像流水一样洗不白一块夜色”
  •     还是喜欢九栋更多。
  •     有时会情不自禁地骂中文系的人迷恋文本的力量,但当真正能戳中人心的文字摆在面前之时,竟也束手就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