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有一天,你要一个人走

出版日期:2014-2-1
ISBN:9787564086009
作者:[日]吉元由美
页数:177页

内容概要

吉元由美
1960年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成城大学英文专业。1984年,她以作词家出道,曾为日本许多著名艺人作词。代表作有《天使之树》。
如今,她主要以写小说、散文为主。她以温暖人心的话语受到众多粉丝追捧。著有:《读一读,就能带来奇迹》《如何表达爱与被爱之情》《想哭的时候,该如何努力》《读一读,就能带来幸运的88个方法》(三笠书房)《这样度过独处时间,让明天的自己更美好》(大和书房)等。

书籍目录

孩子的自信源于父母及时、准确的肯定
01 “被爱着的安全感”是最重要的
父母的“无条件接纳”是孩子自信人生的基石
02 相信孩子即使跌倒也能重新站起来
父母要发自内心地信赖孩子
03 允许孩子撒娇,但不娇纵
表达爱意,肉麻一点也无妨
04 很多叛逆,只是想获得关爱
无可替代的陪伴与关注
05 那些影响孩子一辈子的话
否定性言语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06 自己决定,自己负责
适当放开决定权,培养孩子对理性决策的能力
07 孩子是自己的,但不仅仅属于自己
适当保持距离,相信孩子本身的成长意志
Chapter
重视孩子的个性,就能在孩子心中孕育出才能的种子
08 抛弃“我希望孩子这样……”的想法
任何违背孩子本性的期待对孩子都是伤害
09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敏感的地方
了解孩子对事情为什么会有意外的反应
10 不一样的想法,不仅仅是有趣
擦亮眼睛,就会发现孩子的爱好与才能
11 直接的体验远比书本上的知识重要
别因为知识性的东西忽略了感性教育
12 大自然是一切灵感之源
让孩子在敏感期体验真切的世界
13 “喜欢什么”和“想干什么”
支持孩子的理想,但保持一定距离
Chapter
被父母理解的孩子才更善良、更坚强
14 母亲的嘴就是用来和孩子说很多话的
像和大人一样和孩子沟通
15 培养会自己思考的孩子
要引导孩子有自己的意见
16 孩子会比父母想象得更像大人
既不要过分干涉,也不要放任自流
17 “在学校怎么样?”
随时准备听孩子说点什么
18 巧用“幽默”消除不开心
让幽默成为孩子渡过难关的精神拐杖
19 伤害他人,必将收获伤害
在言谈中发现欺负人的苗头时决不放过
20 让被欺负的孩子获得支持,不丧失自信
别让父母的不安情绪影响孩子的情绪
21 打架可以给孩子一个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机会
回顾自己做过的事情,有勇气审视自己
22 不要因为自己过度的期待让孩子拼命地努力
过于追求完美的母亲是可怕的
Chapter
家长的一句话,会使孩子心中充满干劲儿
23 别让孩子仅仅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做一件事情
认可孩子的努力过程,不要只表扬结果
24 高明的训斥方法,是让孩子自己思考
不是要让孩子去感受家长的愤怒,而是要让孩子明白事情的道理
25 老被父母拿来跟别的孩子比较的小孩是不幸的
比较的言语使用不当,就会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刃
26 如何让孩子想努力做事
只有孩子自己真正感觉到“糟糕了”,才会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27 利用《岁时记》学习那些眼睛看不见的
培养出孩子纤细的感知力,是值得夸耀的事情
28 当孩子遇见手机、电脑、iPad……
不要让孩子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中
29 重新认识读书的重要性
与其冲孩子喊“去读书”,不如创造一个阅读的环境
30 通过梦境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
了解孩子的梦的含义,获得孩子自己也没意识到的信息
Chapter
对孩子表现出思念,孩子就会学到:人生是很重要的
31 让孩子适应严峻的未来
生存能力的三大支柱:智力、体力、精神
32 孩子更相信从父母身上看到的东西
孩子的成长痕迹中,反映着家长的价值观、生活方式
33 孩子能敏锐地看穿家长的用心
小心点,孩子的确在仔细地观察父母
34 鼓励孩子说出真相
诚实地将事情说出来是一件好事,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5 孩子说谎时,父母应该这样做
想想孩子为什么说谎,也是很有必要的
36 自己善良的行为也是为了自己
孩子善待他人的时候,家长对此表示认可是很必要的
37 作为人是不希望被忘记的
那些该让孩子清晰知道的事
38 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生存哲学
让孩子看到自己诚心诚意、全力以赴地生活
39 用心向孩子传递“语言力量”
使用“天使的语言”抵御孩子的混搭语言
40 总有些主题,人生绕不开去
幸运就是每天的笑容、语言、感恩的心的叠加
后 记 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简介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心灵!
毕竟,总有一天,孩子要一个人走,要一个人面对世界。当孩子可以怀着一颗强大的心灵独立于世,面对各种问题可以从容应对的时候,所有的父母都会感到欣慰和满足。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要用爱、耐心和信心给孩子的心灵以滋养,让它足够强大。所以,心灵的教育应该成为教养的核心与本质。
作者结合自己的育儿经历,与你分享让孩子内心强大的40个教养智慧。虽然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但活用这些智慧,你也能培养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
孩子和父母成功地分离就是所有教育、教养的终极目标。


 孩子,总有一天,你要一个人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奥斯卡获奖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面有句精彩的告白: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 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 )读了这本《孩子,总有一天你要一个人走》以后,心里反复想起这句经典的台词。日本散文家吉元由美在书中写道: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当他被剪断与母体的联结——脐带的时候,一次旷日持久的分离就已经开始了:从安详地躺在妈妈的怀抱,到耐不住寂寞地开始四处张望,到摆脱父母的怀抱尝试爬行,再到学会走路,入托,上学,成人,结婚,离家......在与母体分离之后,更加复杂和艰难的是精神的分离。但是,不管怎么分离,所有的父母都会希望孩子的翅膀逐渐长硬,个头逐渐长大,最后迈着坚定而轻快的步伐奔向他们自己的世界,追求他们的幸福。这本书就是带着这个初心,帮助父母们给孩子的心灵温润的滋养,让他们最终怀着一颗强大的心灵独立于世,从容应对挑战,一个人前行。本书的副标题是“让孩子内心强大的40中教养智慧”,里面很多章节给我很大启发。给孩子被爱的安全感前几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我们单位进行了一堂关于犯罪心理学的讲座,在提及犯罪型人格时强调,这类犯罪分子中绝大多数都遇到家庭关爱缺失的问题。当孩子在家庭中无法找到爱和安全感的时候,那就是他们从小无法得到或实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第二第三层次的需要(有的什么第一层次的生存需求也不能完全保证),更不用提及什么尊重或自我实现的需要了,因此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也较容易产生严重心理问题或发生偏执的心态,并付诸行动。孩子刚刚出生,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感知这个世界,他们会全力以赴的运用自己的感知觉,全身心的感知来自外界的形形色色,而最多感知的,就是来自父母的关爱了,一声声轻柔的话语,一曲曲温馨的儿歌,一次次深情的拥抱,让孩子认识到被父母所接受,被父母所保护,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必须让他有自我肯定感。即便孩子大了,上幼儿园了,上小学了,也不要总是使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用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依然要记得他们需爱和安全感的需要,我们做父母的,是他们情感的避难所,力量的补给站,孩子们也会通过这种情景,在潜意识里梳理自信向前的态度,变得坚强起来。直接体验更过死读书本孩子渐渐长大了,从小时候的拉拉布书到各种五彩缤纷的绘本,从拼音读物到现在爱读的漫画书和少儿历史故事,很喜欢读书,我也很欣慰甚至感到骄傲。但本书作者建议:直接的体验远比书本上的知识重要。古人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代人把这句话进一步演绎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对于孩子来说,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得到的知识,肯定远比自己从书本上读到的“知识”要印象深刻的多,通过学习增加知识,然后接触实物去直接体验,就会不断获得新鲜的信息,让孩子进入角色,运用“眼耳鼻舌身意”去直观的感受事物,要比单独的读书重要的多,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正是如此。培养会自己思考的孩子孩子渐渐长大了,就越来越爱问“为什么”,从幼儿到小学,孩子几乎对所有问题,不管春去冬来,还是风吹花落都充满了好奇心。面对孩子旺盛的好奇心,大人们总是有些不厌其烦的,有的时候会不耐烦的说“说了你也不懂”或者“你长大了自然就懂了”,也有的扔过去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让孩子自己去找。而作者却认为,父母回答孩子的各种问题,关系到孩子的思想和性格问题。从孩子的视角上看去,很多疑问都是非常接近事物本质的,因此,家长们应该引导着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在必要的时候给与点拨。对孩子的提问,起初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在沟通这个问题之前或中间的时候,让她自己去思考,对于孩子感兴趣的“为什么”,这么点拨是回答,可以让孩子因此努力去思考,帮助孩子学习和尝试观察事物,教给他思维的方法,是引导孩子站在各种立场上思考问题的契机。也许一直到小学的一二年级,父母还勉力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掌握孩子的思想和行动,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学的的东西越来越多,父母不知道他们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他们在外面的时间越来越长,也就会渐渐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悄然成长起来,成熟起来了。他们渐渐长大,会试图靠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把事情办好,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要试图用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去支配孩子,而是欣慰的放手,最多在他们忽略的地方给与一点建议,让他们学会单飞。感恩孩子的一路相伴说起国内的感恩教育,往往拘泥于要孩子对父母感恩,感谢父母给与孩子生命,抚养他们成人,而其实,做父母的更应该感恩自己的孩子。胡适先生早在几十年前答汪长禄的信中就曾写道:他(子女)既无意求生,我们生了他,我们对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我们糊里糊涂地替社会上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说得偏激一点,我们生一个儿子,就好比替他种下了祸根,又替社会种下了祸根。他也许养成坏习惯,做一个短命浪子;他也许更堕落下去,做一个军阀派的走狗。所以我们“教他养他”,只是我们自己减轻罪过的法子,只是我们种下祸根之后自己补过弥缝的法子。这可以说是恩典吗?我在孩子刚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就听到老师说,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的确如此,孩子的成长痕迹中,反映着家长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孩子总是单纯透明的如一面镜子,可以把父母内心深处的价值观映照出来。我们培养孩子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和成就自己,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这怎能让我们不对孩子感恩呢?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感恩这一路的幸福时光
  •     一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