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的記憶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06日
ISBN:9789866369438
作者:森山大道
页数:288頁页

内容概要

森山大道
1938年生於日本大阪,原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平面設計師,在照相館中偶然見到威廉.克萊因的成名大作《紐約紐約》,受到極大啟發;1961年決定轉赴東京,投靠細江英公門下從助理做起。三年後獨立發展。
1968年首次出版攝影集《日本劇場寫真帖》,顯現藝術家風格的強烈印記;1969年在《Provoke》雜誌嶄露頭角,以模糊、晃動、高反差、粗粒子,成為森山風格的明顯標記,並在日本廣告界形成一股狂熱模仿風潮。
70年代森山歷經自己生命中的整理期。作品風格轉而呈現失意、絕望,抑鬱黑色,就連盛放的櫻花,在森山的鏡頭下也變得晦暗淍零。甚至被評論家推測有自殺傾向。為擺脫陰霾,森山受日本設計大師橫尾忠則之邀,遠赴紐約,游移在異國城市之中。
80年代,森山逐漸擺脫低迷,《光與影》(此一傳奇絕版品已由講談社於2009年4月重新出版)的出版,表現森山昂首直視景物的鮮明意志,使日本評論家驚艷不已。媒體並以斗大標題報導:「森山大道終於回來了!」
90年代起,頻繁於日本海內外舉辦主題個展及大型回顧展,1999年舊金山當代藝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美國各城市巡迴展;2002年倫敦及紐約個展、2003法國卡地亞基金會大型回顧展;2004至2009年陸續在科隆、阿姆斯特丹、奧斯陸等城市受邀個展;在日本,單是近一年內,即已舉辦了近十場展覽。
攝影集及文集陸續出版了數十本,包括《遠野物語》、《新宿》、《大阪》、《寫真對話集》、《凶區》、《另一個國度》、《森山。新宿。荒木》等。近年在日本一年約出版2-3本作品(包括再版)。

作者简介

我選擇直接衝撞方式,揹著相機走入城市,如野犬般,浪跡在人群街道間,
而這樣衝撞的能量越是強烈,反映在作品上也就越明顯……
日本攝影大師 森山大道 首部中文版作品
80年代傳奇攝影作品「野犬三部曲」第一部《犬的記憶》
進入大師世界的首要代表性自傳書籍。
2001年日文復刻再版;2004年英文精裝出版;2009年中文版感動上市
粗樸原始、強烈黑白照片風格,赤裸記錄城市人生風景。
影像中的青春感性和活力,表現人內在強韌的生命力,
感染力道十足,深刻打動了每一位城市人。
自喻為野犬的森山大道,自八○年代陸續寫就了《犬的記憶》、《犬的時光》、《犬的記憶──終章》等野犬三部曲,被譽為是進入大師世界的代表性自傳書籍。其中尤以《犬的記憶》一書為重,1982年首次出版;2001年復刻文庫版出版至今十餘刷;2004年出版英文精裝版。
與其說攝影是記錄,毋寧說攝影是記憶,一連串記憶積累的歷史過程。
同時也是時間的化石,更是光影的神話。
──森山大道
高職未畢業便離開制式教育的森山大道,強調街頭就是他的學校,靠自身學習成為攝影大家的過程令人傳誦。他以強烈黑白照片風格、擷取城市荒落一景,表現都市人孤獨冷漠但又契求與人建立聯繫的心情,感染力道十足,深刻打動了每一位城市人,被譽為是街拍大師。而他作品所呈現的青春感性和活力,表現人內在強韌的生命力,尤其受到當代日本及世界各地年輕人的喜愛及追隨。
「當我來到這個世界,邁出屬於我的人生時,其實我對於我之所以為我,還一點自信都沒有,而是逐漸才喚醒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自覺。才不久前,我的五感和第六感終於開始好好作用了,並且開始和那些促發了潛意識運作、也就是所謂的記憶的各式各樣的事物和事件產生了連繫,也讓我開始回溯這個所謂的我的個人歷史。
一九七一年我開始在青森縣拍攝流浪狗,當時我剛好從下榻的旅館走到大街上,一隻狗從我面前經過,這個機緣讓我拍下了它。從那時起,流浪狗就一直在心裡跟隨著我,這張照片讓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人們一想到我的作品,就會想到這張照片。」
──森山大道
犬的記憶,既是這張感動大多數人的照片,也是自喻為野犬的森山大道的私人回憶。書中二十篇意味深長的文章,森山分享了他的生命經歷:他生活、工作之處,家人、朋友、感情,旅行所到之處,漫走於各個城市及鄉野之中……森山在記憶之中追索,在影像之中徘徊,透過文字挖掘出在影像中交錯的記憶與真實,以及帶給他的生命意義。
這些文字完美地契合了他所拍下充滿詩意的粗顆粒黑白照片。事實上閱讀森山的文字,也能讓人感到森山內在那份強韌的生命力。不加修飾的詞藻,赤裸裸呈現森山對於城市角落的敏銳觀察,那是一份昇華自人群中的能量,正如他所說:「我選擇直接衝撞方式,揹著相機走入城市,如野犬般,浪跡在人群街道間,而這樣衝撞的能量越是強烈,反映在作品上也就越直接明顯。」


 犬的記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森山大道的文字和他的照片都给我相同的感觉。就是像版画一样,每一笔划都是深深地刻下来的。它不见得优美,不见得浑然天成,但朴实、深刻,能打动人。这本书有两部分。“犬的记忆”我把他当诗看。因为看不懂,文字零散、飘忽、暧昧,像深夜里的喃喃自语。和我以前读诗歌的感觉一样,虽然意图模糊,但似乎深入骨髓。家乡(motherland)一直是每个人表现的主题。不论聊天还是艺术表达。因为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在寻找自己熟悉的东西。“我的写真记”我看得飞快。相当于森山大道摄影大事记。叙事,易懂。
  •     可樂提到森山。乾脆把森山的照片找來好好看了看。我沒有很喜歡過他,不過,今天認真看了一些,尤其在讀<蜻蜓> 和<光與影>這兩本時,心理產生了跟上周日讀荒木經維的攝影集<今年>時相當不同的一種感覺。雖然在下只不過是個拿手機在路上亂拍小貓小狗的人罷了。不過,記憶所及曾經比較自覺的去拍過的照片裏,總是有一種安靜的成份。不是沉默,而是環境的聲音仿彿被濾掉了。如果說那是我下意識流露出的心理傾向,那麼我想改變它。怎麼說呢... 森山的晃動與粗粒子,很厲害的做到了並不吵鬧或含有什麼攻擊性,他很孤獨,卻不哀傷,或說不自憐。他的眼光沒感情,偶而有時一種略帶防禦性的冷冷的狠。我沒辦法講清楚為什麼這種冷冷的狠勁其實並不帶攻擊。他的熱切並不過火,也不像荒木那樣總忍不住要帶點嘲諷。他不是靠思考或批判這類人工產物當作動力,可能因為這樣他真的沒什麼垃圾話。他拍的性的瞬間對我來說很美,尤其是除了性,他根本很本能的沒法貼近人。總之我是這樣接收解讀了攝影者的狀態。而且我非常喜歡<犬的記憶>裏所有的照片,常常像被雷打到那樣無法翻頁。他的文字則太濕黏纏繞,但那樣的心理狀態,就是某些人非得盤旋不可的地方,我只不過是逃避,並且很小心不要被觸動罷了。如果世界斷成碎片然後我可以用我拍下來的影像去缝綴塑捏他--如果,如果而已啦--我彷彿在森山的世界裡看到一種個人十分認同的價值觀。換言之,由裏到外的邏輯。除了安靜,我也懷疑,也抵抗。也看著,眼睛勾住了什麼但我不打算進入。我想說出我並不真的想進入這個世界。現在居然用文字在說這樣的話真是錯誤... 森山讓我有了想誠實的拍點什麼的欲望。還有我也喜歡她那種不在乎相機硬體,沒錢就把相機賣掉,借別人相機也行拿起來反正拍了就是的態度。森山大道官網 http://www.moriyamadaido.com/青蜓 http://www.wretch.cc/blog/fangchihong/11725625
  •     高反差粗颗粒!高反差粗颗粒!有的人对“高反差粗颗粒”表示不屑时的心情可能跟瞬间吞进两大杯糖水的感受差不多。 按所谓正常思路,对于摄影风格的态度在每个阶段都会有相似的倾向性,总要有些对象被挑选出来泄个愤什么的。 入门无知者如我便只敢悄悄在调整曲线和锐化时克制猛烈的欲望避免成为数据高人们的刀下鬼,一面抚慰内心曰这也只是一个阶段。 毕竟高反差粗颗粒本质上只是六个搭配在一起的汉字,经年累月之后也没几个人再较真了;而大师们在这方面收获的评价要比我等凡人宽松的多。 所以心理脆弱者如我可以不时翻看一下大师们那些威猛的颗粒集锦,然后给自己的稚气一点台阶下。对待自己照片谨慎的人是否多愁善感,我不好意思找人问这个问题,于是问在这里。而森山大道在其文字里表现出来的状态似乎给了上述猜测新的佐证。投入地沿着凯鲁亚克设下的规矩在日本岛和北海道之间迁徙,凶猛的视觉冲击和平稳到有些细腻的文字构成了这位视己为犬的记录者的双重特质。 也许真的不存在完全的扁形人物,扁的狗亦然。森山大道所摄视觉形象跟他文风的差异让我有更坚定的理由在偷摸修改反差的时候欢愉地想象自己正托着大炮对着逆光的柔美女人轻柔射击然后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蜜糖击碎女权主义的防护罩。 还是罢了,森山大道的摄影是严肃的,我们也应该尽量严肃。以威廉·克莱因的《纽约》为导火索,森山大道渐渐确立了自己的摄影风格和创作方向,然而克莱因的刚硬并未从骨子里将森山打造成典型的美国英雄。森山在大阪等核心城市留下的那些粗犷的影像印记,总是能被他在迁徙过程中细微的情感流动所软化。 那也是一只忧愁的野犬所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狂吠和撒娇都是它的本能。森山不是战火中的记录者,这只四处游荡的犬每个晚上都会将其柔软的腹部贴在昏黄路灯掩埋的市区地面,这是对于安全感的直白诉求。我希望在这两本书里看到关于森山协助拍摄《蔷薇刑》的细节,最终未能实现。 这些图片和文字只是森山自己的财产,不容分给他人。哪怕对方是显赫的细江英公和更为显赫的三岛由纪夫。 总觉得森山不像是一个非常无私的人(也许是对他的了解还不够深),也总觉得这些看起来沉重的粗颗粒总是悄悄地融化在某些说不清楚的暗流里,像那只居无定所的野犬一般,充斥着不确定感。然而,至少在图像本身的力度表现上,森山确实是只好犬,一只猛犬。以文字表明自己不断追寻记忆的意愿,以照片表达追寻过程中基于当下的控制,以及将过去时填入现在甚至将来的果决。 而在他与其他人共同奋斗的一些时间段里,森山也确实将某些战斗性适当地通过图像表现了出来。 在其以地点为标题的文章中,很少见到他在技术层面的探讨,而所谓的技术含量在其照片中似乎也并不明显。 你很难将一只未经专业训练的健壮土狗抱到床上夜夜抚摸让他陪你入睡,土狗甚至不会每天把报纸叼给你。 它和他并不是媒介,也不是好的审美玩物。 他们只是出现在克莱因和弗兰克的镜头里,偶然的邂逅,让你脊背发凉的那种邂逅。也正是这种多愁善感的野蛮,让森山的仿效者趋之若鹜。他让我们坚信没有好技术没有好器材并不能剥夺我们成为一只新犬的权利。 着看起来像是自欺的独角戏,也必然会被专业人员嗤之以鼻。 森山成为被敬仰的犬,没有标准讨论必然性和偶然性孰轻孰重,也没有必要。 森山模式真正的意义可能在于, 哪怕只是一只屁都不懂的犬,其存在也是合理的。 “高反差粗颗粒”跟日本人特有的细腻情感尚能无缝衔接,源于个体表达需求的任何摄影行为又何尝没有进行的价值?“那个仓皇从镜头外闯入镜头再逃离镜头的女人与她周围深暗的环境是多么不协调!”“大师作品怎么会不协调?”如果这是一张无名人士拍摄的,你又会作何回应?森山几次提到对于“Provoke”解散的遗憾,挑衅的精神应当是犬之为犬的重点所在。除此之外,他依然心平气和地以自己的方式在那些私密的街道上寻找过去和未来。斗争或者安静都不是绝对,无论如何,自犬的视界延伸开来,我们所见的是一个到处是火药味,但没有偏见的安宁世界。

精彩短评 (总计78条)

  •       坏街道只配拥有坏时间、坏的黑暗、锈迹扶栏乐町,与坏的光、坏的海浪、坏的相逢、坏的日历、坏的房屋上空、坏的涂鸦、坏的笔迹,以及芜杂的季节旧梦。这些凌乱有序的坏,分布于森山大道拆散的每一个静止时刻,驳杂直接,粗粝委婉,尖锐轻柔,如街犬游走,又像希腊神话无意遮掩的肆意欲望。身处一日二十四小时的夜晚,心意喷薄即出。赞。2013.8.28
  •     @诚品书店
  •     最好的一本
  •     意识流的电影作品,关于三岛《蔷薇刑》的助手记忆,那件大衣。
  •     图好,不喜欢扭捏的文字!文字不如荒木!台湾版的就是贵了点!
  •     阅读是给我强烈冲击和共鸣的摄影笔记,或者说是摄影历程的回忆,好书!
  •     看着这本书,理解了另一种宽容。不会像之前文字编辑时那样,对文字的本土化有那么高的要求。除了翻译问题,其实要宽容地接受另一种语言习惯。
  •     圣经
  •     別寫散文阿。。。攝影就攝影好了呀!
  •     摄影门外汉,不敢造次妄言。也许看这本书就图个新鲜,最后几页才看出意思。前面的诸多回忆、感慨、瞎想看的毫无共鸣。三颗星是打给自己的感受吧。
  •     森山的照片拍的是一种心情,一种独特的视觉~
  •       之前看过大师的很多作品
      非常迷恋强烈的黑白对比
      噪点
      街头
      模糊的人脸
      背影
      身体局部
      好的摄影作品
      是可以引起人的共鸣的
      无论你在何时看到
      某一个瞬间
      你的心会被猛地一砸
      或者突然感觉心跳快了几拍
      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受
      我就有过几次这样
      每次都令自己无比的愉悦
      看到了好的摄影作品
      所以一度认为
      好的摄影作品
      不需要太多的文字解释
      每个人看到的都会加以自己的感受来诠释
      会变成很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吧
      
      这是我第一次看他的书
      其实早就知道
      但是一直没有购买
      因为个人迷恋纸质书
      电子书缺乏阅读的手感和气氛
      原谅我的闭塞
      
      没想到大师的文笔这么好
      而且
      能感受到他读过非常多的书
      他自己非常喜欢的书
      一个人博览群书
      自己写东西才有内容
      会提炼出别人好的的东西
      转化为自己的
      重新带着自己的观点来诠释
      
      文章最后的小自传
      让我们了解了大师是如何走上摄影这条路
      在我们现在看到的日本摄影大师们
      都是在那个时期前后没差多久
      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师们
      有的离世有的在世
      感谢他们留给了我们这么多优秀的作品
      去学习和感受
      现在他们还在街头坚持拍照
      这对我们这种喜欢摄影的而言
      是最好的榜样和鼓励
      用生命来爱摄影
      人生会如此的丰满
      
      
      内容有深度有思想的书籍
      作者都是对生活有体验的
      无论好的坏的
      读着这么好的散文们
      配着这么牛逼的摄影作品
      是心灵的一次愉悦体验
      书本剩下的五分之一是在公车和地铁还有茶餐厅完成的
      怎么说呢 当你真的捧一本美好的读物
      就不会在意阅读的空间和地点了
      那种因为文章内容而不经意散发的笑容
      希望会温暖别的人
  •     无意间与出生地之行交错阅读碰撞确是擦出更多的意味或记忆
  •     森山的文采不同反响
  •     赞同 所以看低纯摄影
  •     即使只是看他的话也很有趣 目前只有扫描本 有点想买的w
  •       “野狗没有属于自己领域,它们永远为了寻找食物在路上彷徨。”作者从少年时期开始在各个城市流离,亲眼目睹战争后日本城市的风化。
      作者的记忆之旅,是以原有的整体影像的风化为前体开始的。影像好像就浮现在眼前,但又无法触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那个阳光照耀的地方当做一种假说,一直坚持下去。
      旅行的念头里面就包含着某些纳西索斯主义的自恋,自虐主义的孤独感和英雄主义的夸示性。
      
      "照片是光的记忆与化石,而摄影则是记忆的历史。"只要人活着,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能与现实断个一干二净,完全舍弃自我意识,因此寄希望于旅行也无济于事。倒不如说旅行正是为了让承受着生命之重得自己,将濒临极限的负荷抛入未知的时空,然后在形形色色邂逅中,谋求新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吧。
      
      
  •     琐碎
  •     这么高的赞誉,必须得买来一读啊
  •     i am a fucking stray dog.
  •     重温这本书,森山真是一流的散文家,当初单单被他的文字吸引就拿起相机。某种程度上这是柏格森《材料与记忆》的诗化版,所有明灭的光景历历在目
  •     oh no!
  •       记忆究竟是什么?
      
      “一个记忆唤醒另一个记忆,之后再探寻新的记忆,时间循环不止。今后我拥有的记忆,究竟是什么样的记忆呢?”
      
      森山大道用这本《犬的记忆》回忆了很久,断断续续,用他的记忆拼凑出曾经的某一些事情,最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他的记忆,也融入了我的记忆,成为了另一个不知道如何定义和诉说的记忆。所以我问:“记忆究竟是什么?”
      
      作为日本近现代著名的摄影大师,森山大道的存在,是不可能忽视的存在。高反差、粗粒子、模糊、晃動、失焦等鲜明的风格早在70年代就奠定了他在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摄影家地位。
      
      《犬的记忆》是大师1982年在日本出版的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书籍,九十年代在日本再版后,于2009年由台湾商周出版首次译为中文出版。在我手上的这本,已是初版的第七次印刷。可见大师其号召力。
      
      封底上正是森山大道那张著名照片的《恶犬》,也是我置放在手机屏幕上多时的背景。那只流浪狗在阳光下凶残的眼神和微露出的犬齿,可以说完整地诠释了森山大道这本《犬的记忆》。
      
      事实上,森山大道形容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是一只流浪犬,带着相机到处走来走去,所到之处,多是不太干净的城市、近郊的小巷子,这就像犬一样到处嗅闻电线杆和树木间的味道,找寻地方的撒尿,接着几乎是以犬视线按下快门。
      
      森山大道的照片之所以能够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那种年轻,这里所说的年轻并非阳光照耀,而是年轻的阴暗面,那种深深的忧郁和孤独,对一切的茫然无措,深深地自卑还有与之相反的极为自大的不服。
      
      他因为失恋的打击辞掉了原本收入颇丰的广告设计工作,走向摄影,仅仅是为了逃避,逃避到一个从前从未涉及过的地区,放逐自己,告别过去。这种情节,看起来是不是与自己的某一段人生那么相似,或者说似曾相识呢?
      
      接着拜师学艺,从无到有,一年后,羽翼尚未丰满,为了野心为了需求更多告别大阪前往东京,再拜细江英公为师,跟着摸爬滚打三年之后觉得自己可以独立了,便别师成为了自由摄影师。虽然独立却一无所有,没有工作,夜夜苦思,吃老婆软饭,后来每天拿着老婆给的饭团和三百日元车票及咖啡钱去拍横须贺,被人追打,学会盲拍偷拍,终于有了作品,胆大直接拿去杂志社,被有缘人赏识才得以发表,终于渐渐有了工作和机会,到后来又出国发展,历经困顿。
      
      这些年轻的记忆,无不显示出青春残忍的生命力,虽然现在森上大道已年长,但回忆起这些来,仍是伤感的,不得不。因为这些记忆,他才有了作品,正是这些记忆,使他的作品有了别与其他照片的灵魂。
      
      末了,能够对摄影和记忆的关系做一个完美的诠释的,还是森山大道自己的话:
      “与其说摄影是记录,毋宁说摄影是记忆,一连串记忆积累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时间的化石,更是光影的神话。”
  •     壞死的時間・・・生銹的風景・・・森山大道的攝影作品讓人感受到黑色的重力・・・視線落入其中便感受到內部世界的自轉・・・黑色的顆粒感如同滾燙毒辣的瀝青澆註在視網膜上壹般並蔓延全身・・・乾いた心のせいでモノクロに見えた・・・
  •       我有几个朋友,是森山大道的死忠。
      一个用薪水的一大半都用来买森山大道的摄影集,买完繁体字版的就买日文版的,反正是看图的,不认得几个日本字也无所谓。楚尘(楚尘文化公司的BOSS,著名出版人)去日本考察,发了好多微信,其中有很多是森山大道的摄影集,他喜欢得不得了,除了让楚尘给他带一两本,也跃跃欲试,要去日本大采购。
      另外一个是摄影师,已经小有名气,但在森山大道面前,他只敢自嘲是玩摄影的。以前他喜欢拍些主题意境思想都很明确的,接触过森山大道以后,他掸服了,开始脱胎换骨,进而登堂入室,作品有了大师的风范。他把功劳都归为森山大道。
      我平时几乎与摄影绝缘,既不会拍照片,也很少被别人拍。有镜头恐惧症,在镜头面前不自然,有点做作,很恶心。我喜欢森山大道,不是因为他的摄影(当然他的摄影也不需要我来说),而是因为他的文字。我以前看日本小说,总觉得日本小说即使表现生活中恶俗的一面,也很有灵气,像《罗生门 》这样,总觉得像是洗了肠子一样,别开生面,意蕴悠长。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甚至是音乐,我觉得日本相比中国,都要做得好。比如说,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这句话。我们从先锋到现在,好像都在玩嫁接,最后培育出来的鬼知道是什么品种。日本人不这样,他们不管是赞美、反思,抑或是讽刺、挖苦,都没有离开根本,都言之有物,思接千载,有载体,有目的,有方法,有真情,所以很美,很耐读,读完还能心有戚戚焉。
      看森山大道的《犬的记忆》,我真的是吃了一惊,我没想到他的文字这么好,即使翻译文,也能体现出这样的语感绵长,思辨精致,情真意切。真诚的文字,我们已经很少看到,坦荡之余,还能文采斐然的,就更少了。像森山大道这样,真诚、袒露,如话家常,如友人促膝谈心,如名师言传身教,开示于人,真的是凤毛麟角。
      我看《犬的记忆》,是一口气读完的,还抄写了若干段落,自己喜欢得紧。以前老师常说,举一反三,旁敲侧击,融会贯通。森山大道是大师,摄影上他已经无可争议;在文字上,即使他本人没有想过以文传世,但“大师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他的文字,绕梁不绝,余音在耳。看她的文字,比登科做状元,买彩票中奖,吃了红烧肉,抱得美人归,还要爽。
      
  •       
      
      「我就是一条狗,每天独行街头,到处排泄似的拍照。」
       森山大道语
      
      
      森山大道,日本著名艺术摄影师,1938年生,活跃自60年代。作品颠覆传统摄影美学,以黑白、不规则构图、粗微粒、高反差的城市照为主。自嘲 (抑或自诩) 像狗一样到处流连拍照,拍摄风格也是随意拈来的样子,连相机观景台也几乎不用,沉溺于暗房的后期制作。透过原始、歪斜与模糊的相片,呈现都市与社会的破碎。说白一点,也就是看过以后会感叹说「噢,这就是艺术!」的那一类一线之差,所谓争议性的作品。
      
      《犬的记忆》─ 森山大道连载《朝日摄影》的作品集。黑白、黝暗,绝对不是美轮美奂的工整的摄影集。以摄影集而言,文字也压倒性地多。足以酿满作为一部文集的份量。公正点说,文字多得、而且深遽得不能单纯称作摄影集吧。绝对吸引、贴近自传性的文字。
      
      绳网裹住的宅园的黑白照‧关于故乡的文字
      搂睡在街边行李箱的女孩的相片‧关于旅途的记述
      ……
      
      这样的相片与这样的文字缝叠在一起,有点让人徬徨不知先从哪一方开始,是这样耐读程度的书。
      
      森山出生自战时的日本家庭,幼年时候因为各种的原因到处流迁。不善交际的性格,几乎不会说话。高中时候无心向学,不断地被学校赶出校。不过却一直在阅读大量的书,由三岛由纪夫到普鲁斯特也贪婪地啃着。典型天才型艺术家的配搭。后来父亲辛苦为他弄到美工科的高中学位,入学前还叮嘱他说:「你现在只剩下绘画这个才能了」。不过森山还是只顾流连街头,最终落得被劝退学的收场。没办法的父亲替他弄到一家设计公司去当助理。而不巧父亲在那刻辞世,年青的森山寄情工作同时非常热衷的投入恋爱,却在半年后忽然被对方告知要跟别的人结婚了。就在那刻,森山忽然啪一下的决定要当上摄影师,突如其来的念头。
      
      先后当上摄影师岩宫武二及细江英公的助手,后来因为美国摄影师威廉‧克莱因 (William Klein) 作品《纽约》冲击到自己的作品风格。这是人所共知的后话。
      
      时常地,有那么短短一瞬间,我会被一种难以克制的回归战后的渴望所驱使,产生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飞回那个黄昏、那个街角…可以想像,那个时代简直是不堪回首,然而我仍然认为那是值得重新审视、重新追溯的。那也是我唯一想要带着相机实地探寻一番的地点 (时光)。
      《犬的记忆》
      
      书本确实就这样由森山从他本人的记忆出发,就他人生当中每节影响他、塑造他灵魂的场景,展开一段段回顾的旅程,重游故地,以相片及文字呈现于读者眼前。
      
      那么,森山大道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从他挑选的课节:几乎没生活过的出生地、热衷却黝暗的战后时代、失恋的街头…在在说明他充满缺憾性的个人史。于是他利用旅程比对回忆与现实,利用相机寻溯、填满、自愈他的灵魂…这也就是森山粗糙的作品里的质地,之所以不能仿作的原因。
      
      于是,就如上段引文所述,以相机为媒介,让他脑袋回叠到记忆里的场景。文字则记录、甚至辅助他回忆的过程。这过程也就是书本后半,森山想要探究的摄影的哲学意义 ─ 时间的流逝、记忆的虚无脆弱,相片究竟是一瞬的光屑记录抑或永恒的光之化石?
      
      前面说过,森山在少年时期啃读过大量的书。虽然这本没给他提及过,不过感觉森山大道就像《麦田捕手》里的主角霍尔顿一样,一边在都市里吼窜着,一边幻想自己在悬崖边沿守护着孩子们。年青的森山如是,现在的森山也是一样。
      
      
      文 / 朱洛謙
      
  •     森山大人的文字也是一等一的好。
  •     张小熊所购。强烈黑白照风格,有感染力。努力适应竖版书。
  •     @pageone 又一城
  •     多看书,多拍照
  •       “我的哥哥名字叫做一道,虚岁二岁时离开人世。我跟哥哥是双胞胎,当然我没有任何关于哥哥的记忆,若说哥哥是森山家的翻版,那我就是哥哥的再翻版。因为我的名字是大道,是在哥哥的名字的[一]字中,插入一个[人],所以我存活下来了。”
      
      在为众人所知的日本摄影大师里,往往与荒木经惟并肩齐名的,应该就是森山大道了。对于爱好摄影的人们,那些业已成名的大师们往往就像“神一样的人”,你只能看到他们拍的照片,至于他们为什么拍照、为什么能拍出好照片、为什么能拍出名,你一无所知。
      
      因而《犬的记忆》作为森山的成名作之一,在我看来,精彩之处既不是那些粗粝冲击的照片,也不是前篇文笔优美的散文,而是从[我的写真记]篇章开始的关于他如何走上摄影之路的传记。从自由设计师到自由摄影师,森山颇为坦诚的将自己年轻冲动、幼稚、固执、孤僻的心路历程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打破了一些盲目崇拜摄影师拔高摄影意义的人们的臆想。
      
      纵观森山的摄影史,无论是他因为父亲去世女友抛弃而突发其想去拍照的动机,还是他绝境逢生师从名家细江英公的经历,他的成功多多少少有些阴差阳错投机取巧的运气成分。从几率上说,一个并非科班出身又并非迷恋摄影的愤青只是想当然的走上了自由摄影的道路,换做任何其他人,可能早已成为沦落街头另一个的犀利哥。因此,森山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可能正因为他性格上的意气用事、义无反顾,他骨子里的离经叛道、特立独行,森山的成功又是必然的。
      
      由此看来,与其说是森山选择了摄影,不如说是摄影选择了森山。这或许就是森山的宿命。
      
      
      PS:如果说森山和荒木有共同点的话,就是都从吃老婆软饭开始的...
  •       森山大道的文字和他的照片都给我相同的感觉。就是像版画一样,每一笔划都是深深地刻下来的。它不见得优美,不见得浑然天成,但朴实、深刻,能打动人。
      
      这本书有两部分。
      
      “犬的记忆”我把他当诗看。因为看不懂,文字零散、飘忽、暧昧,像深夜里的喃喃自语。和我以前读诗歌的感觉一样,虽然意图模糊,但似乎深入骨髓。
      家乡(motherland)一直是每个人表现的主题。不论聊天还是艺术表达。因为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在寻找自己熟悉的东西。
      
      “我的写真记”我看得飞快。相当于森山大道摄影大事记。叙事,易懂。
  •     深藏功与名
  •     怀旧色彩的文字 和泛黄相片 午后时光一个调调
  •       比尔·提·琼斯(Bill T. Jones)曾这么说过:“这物质世界只存在片刻,是幻影之处。”他当时谈的是稍纵即逝的舞蹈,却意外地指出了舞蹈之外的宇宙性的真相。
      这些年来,我的确感到世界如幻影般渐渐消逝、毁灭。特别是记忆。越来越苦于从记忆里搜寻某个手势、某句话或某个转角的细节而不可得,我甚至不太确信它是否仍安稳地存放于记忆某处,亦或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在。是以每当看见某张照片、或不经意地听到特别的声响,而忽然唤回以为早已消失的记忆时,我总要紧紧抓住那记忆不放,任凭自己的心念从那里出发,前前后后、往往复复,彷彿如此就能牢牢记住它,不让它再消失。
      然而不管我如何紧紧用力抓住,从记忆缺口不断流出去的,永远比我能抓住的还要多很多,很多。
      只有我如此执着、为了早已逝去的过往而苦恼吗?为了回答自己的疑惑,我花了很多时间,看了许多著作、电影,看其他人怎么回忆他们的过往时光,这些阅读并没有太大帮助,挣扎在回忆中的每个人,都是各自孤单的。那些我从各种方式知道的、踽踽独行的追寻,对彼此是广漠黑暗宇宙里的微光,连温度都是冰冷的。直到遇见了森山大道的《犬的记忆》,我才感到些许的温度。《犬的记忆》是森山大道自 1982 年四月开始,在杂志《朝日相机》上刊载了十五个月的文字结集,再加上他自述如何走上摄影工作经历的“我的写真记”结合而成的文集。这两个部份风格迥异,后者轻松、幽默地回顾了他如何阴错阳差地学习摄影,并渐渐真心喜欢摄影、努力追求更好的作品的过程。与后者相反,前半部则色调阴郁、犹移,读来并不轻松。
      《犬之记忆》的名字,源自森山大道首张教人认识他的照片,拍摄的是一只流浪犬。这张流浪犬照片从此成为森山大道风格代表,要是你看过森山大道为宇多田光大碟《Deep River》拍摄的封面照,森山大道如一只流浪犬般补捉宇多田光的轮廓,而那副深遂的轮廓像隐藏着魔性般,如流浪犬,也如森山大道那些粗微粒的都市。
      森山大道以流浪犬比喻自己,《犬之记忆》正是他追溯自己似有还无的回忆旅程,他陌生的童年,陌生的故乡和酒醉般的浪荡岁月。他从追溯自己的回忆慢慢变成从新思考和探求摄影的本质,《犬之记忆》也越读越像森山大道自己的梦呓,教人难以触摸。《朝日相机》的要求大约是每期拍摄几张照片,并由摄影师为照片写些文字同时刊登。森山大道把这系列的主题设定为个人生命史的回溯。他回到每个对他有特殊意义的地点,以他特有的大颗粒画面捕捉斯时斯地的片段影像,仿似旁白的文字,述说此地对他的意义,以及他再度造访时的模样。从出生地开始,他每期都认真地造访一个地方,少年时趴趴走的城市、初出社会时徬徨的街角。年轻时读了《在路上》(On the Road)而开车上路走了好远好远的旅程,他也重新走了一趟。
      渐渐的,他的旅行不再局限于他真正走过、居住、或工作过的地方,拓展到他心里曾经向往过,却从没有真正去过的地方。北上川。森山大道没有任何理由地把北上川的风景,当作他心中理想的故乡风景,借以取代自小四处搬家而等同失去的故乡,直到此时,借工作之便,他终于真正地造访了北上川。北海道。小学时偶然自百科图鉴上看见北海道的影像,他开始希望有一天能搬到北海道、住在北海道,把那当作异国想象的寄托,以后的确也数次前往北海道,但这次,他则是以回顾自己年少时的心情的角度,再次回到北海道并拍下一些照片。这两处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只存在于内心而非现实的生命地标。
      这一系列的文字,通常是充满灰色色调,是沉重的阅读经验。
      之所以越见阴郁,不全然是记忆苦涩,难以回顾,更多的是景物改变了、风化了。我们回到原来的处所,希望能把那些记忆碎片拼凑起来,却发现“回去”只是让完全不同的“现在”更快地摧毁我们仅存的“过去”。森山大道不是普鲁斯特,不是海明威,不是纳博科夫,他不像他们那样记忆惊人,回忆起来巨细靡遗。阅读他的回忆录,我心安地知道,破碎凌乱、急速消逝的记忆并不特别,他的温度,穿过了数万光年的距离,温暖了我。
      森山大道的散文集,文字与里面饱含的忧郁情绪非常迷人。读着读着很容易就能进入他情感思绪里各种深邃复杂的面向。写旅行、写记忆、写过往旅行时的光景,旅行的光景事物,不断勾起他过往的记忆与向往。在他的世界里,时光不是一直线地从以前到现在,过去与现在往往重叠再现,记忆不会消退,现在也意味着过去;没想到摄影师的文字掌握能力也如此惊人,相当引人入胜。
      森山大道在不断回顾并不断失落的时候说过:“尽管面对没有痕迹的风景,无法透过相机摄下记忆,但是再度回到没有痕迹的风景前,或许有可能唤起新的痕迹。”这句话给我了力量,希望被地震与海啸重创的日本,也同样可以从这里面得到力量,并且尽快站起来。
  •     摄影就是这么可怜 离不开文字的提携
  •     看不懂
  •     独特的经历成就独特的大师。为何那么夺得人模仿森山,却只有一个森山,就说明一切问题了
  •     半路出家的摄影师的散文集 不知道是因为不习惯竖排还是翻译晦涩的缘故看得犯困
  •     战后
  •     同样一本书,先买了繁体,后又买了简体。好在两本书里的照片基本不重复,而且繁体的字不好读,所以我看了一遍简体,看了两本书的图片。也还算值得。
  •     森山的散文,如他所述,就像无数的碎片。他并没有尝试去拼凑这些碎片,而是诚实地讲述自己游移与碎片与现实的经历,喃喃自语着,没有一丝炫耀。他的喜悦、他的迷惘、他的痛苦,配上他风格独具的照片,清晰地展现在我面前。一种猛烈地坚韧力量透过书页扑面而来,读森山大道的这一周,我沉迷于这种狂乱的记忆碎片之中。全五星推荐
  •       看这本书之前,只是听说森山是个摄影大师,买这本书主要是想看照片,却意外地发现森山的文字完全不同于一般非专业作者那种严谨而乏味的路子,文字细腻,想象非凡,充满现实日常生活微妙而隽永的细节,既富有诗意,又长于哲学式思考,偏偏又极其质朴,文笔丝毫不逊于日本的严肃作家。
      细想之下,又觉得理所当然,只有这样细腻敏感的诗人般的情感,才能捕捉到难以言喻的独特情景。当他说起旧时时光,记忆的敏感点似乎非同常人,却能让消逝的无形的时光回光返照,宛如镜头中的画面般清晰,甚至充满丰富立体的气味。我忍不住想到普鲁斯特。
      当然,森山绝不仅仅是多愁善感,他的细腻情感并没有走向沉湎和自恋,而是走向宽广和慈悲。这无疑归因于他对所谓风景的深刻思考,镜头所记录的究竟是原汁原味的现实,还是以我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不过,问题的意义在于迫使他思考,森山的答案也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既此既彼。其思考之深,不亚于海德格尔、胡塞尔、维特根斯坦,反而以一种朴素的方式,不自觉地兼容了这些。我很喜欢这种朴素的深刻,仿佛诗意的哲学家,又仿佛富于哲思的诗人。或者,两者都是,那就是摄影师。
  •       相较于同期推出的荒木经惟《东京日和》,总还是偏爱这一本多些。在为全书作通读的时候,就时常要感叹森山先生不仅善于捕捉光影和图像,在文学和写作领域亦堪称是大家。细心的读者不难在文中找到荻原朔太郎、雷马克、杰克· 凯鲁亚克、尼尔森· 阿尔格伦、宫泽贤治、竹久梦二、与谢芜村、松尾芭蕉、巴甫洛夫、保罗· 戴斯蒙德、斯蒂芬· 茨威格、川田晴久、三岛由纪夫、尤金· 阿杰、卡夫卡、阿兰· 雷奈,等等这些名家的身影。
      在这本书里,森山先生写成长、写少年的梦与记忆、写如何走上摄影之路、写旅行的沿途光景、写时间与海边日记……这一帧帧画面镌刻进读者的脑海,亦犹如他的照片一样,也都是黑白色的。读的过程中,彷如是置身在光与影、记忆与时间中来倾听如此绵长深厚的自述,忍不住就要落泪。
      森山先生通过书写与影像,带给我们太多的启示。一位真正的大师,在看待生之经历、人与人之间的内在情感,以及对逝去之物的追惜,必然怀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与省悟,如此才能拍出最真切可感的照片,写出这摇撼人心的文字。
  •     這本書而言 文字的魅力對我而言大于影像 或許我到現在也沒有形成好照片應該是什麼樣的 書中跨頁的照片無法平攤讓我有點惱火 在這之前對森山大道一無所知 在這之後也還是一無所知 下次有機會從他得攝影中認識
  •     喜歡他說:與其說攝影是記錄,毋寧說攝影是記憶,一連串記憶積累的歷史過程,同時也是時間的化石,更是光影的神話。 開頭太平淡的自述,漸漸才體會這個棱角分明的男人是如此剛柔並濟得讓人愛死掉。
  •     挺实在的文字,比起他的摄影就苍白不少,不太有出书的必要;竖版的阅读体验倒是好玩
  •     再读繁体文感觉毫无压力^_^
  •     目前读过的所有摄影师的随笔里,最让我热血沸腾欲罢不能的一本,震荡的共鸣声都快把耳朵轰聋了。大道你可要活得久点,别让我失望啊。
  •       
      最近总是和森山大道“不期而遇”。
      
      网络上、杂志上、甚至和朋友聊天,时不时的都会念及他。关于他的事,如果在某些场合说不上来几句,就好像自己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似的,逼得我不得不赶紧去买他的书,恶补一下。《犬的记忆》、《犬的记忆:最终章》、《书的学校,夜的学校》早已如雷贯耳,大陆还没引进,只好去淘宝上买台版的。
      
      很庆幸自己在放弃数码相机重返胶片时代的这几年里,没有特别的研究过森山的作品,否则我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他的作品完全俘获,就像那些行走沙漠却不小心掉进流沙里的无知游客,任凭那力量的吞噬而无法自拔。森山的作品太具有攻击性,粗颗粒、对比到极致的黑白色调、如战地摄影般的构图方式,都是胶片机得以“标新立异”的最好利器。尽管,实际上我不太喜欢他的这种摄影风格,但是,这些利器却足以让我站在抵抗数码摄影的立场上,顺手拿来,只是因为它很受用,就像一个受到攻击的人,会把身边任何一个工具拿来当防御的武器,即便那只是一把扫帚。
      
      看了他的成名作《犬的记忆》后,我发现如果单独看森山大道的摄影作品,其实意义不大。只有看到他写的那些文字,你才能领略到森山摄影作品中的意义。森山摄影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文字与摄影的结合,抛却这二者中的任何一点去谈另外一点,只能得其皮毛。实际上,不存在只有照片的森山摄影作品,因为就森山摄影的影像而言,那种“反摄影”的美学风格就像任何一种后现代艺术一样,留给观众的只是一个理念,一个抽象的理念,还好,摄影这门艺术的特性,决定了无论它如何抽象,最终它也必须是具象的。森山的摄影解构了传统的摄影风格,就像把一个花瓶打碎了,所以,在他的照片中,我们只能看到那被打碎后的凌乱影像——花瓶的碎片。
      
      那么,是不是象那些后现代艺术家一样,森山也是只管去破坏与解构,不去重构?或者把重构的任务留给理论家去解决?
      
      显然不是。
      
      森山摄影作品中的文字意义因而就凸显出来了。在影像中被打碎的那只花瓶,在文字中,森山又悄悄的将它一点点的拾起重新粘在一起。如果必须要在森山的影像和文字中做一个选择,我想我更喜欢他的文字。《犬的记忆》中那十多篇文字,怀旧之中,却不矫情,偶有感伤,又不煽情,细腻、通透、温暖,与他的摄影截然相反。让人感觉,拿相机的森山和拿笔的森山,判若两人。尤其喜欢《犬的记忆》中那篇名为《地图》的文章,写他回忆起曾经的女人,故地重游。开篇由一首歌曲引起,现实与回忆交错,画面感极强,那种意境,让人想起了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相机留影,文字留情,或许,这正是森山摄影作品的魅力所在。
      
      摄影究竟是什么?相信每一个看有关摄影的书的人都想从书中得到这样的答案。罗兰.巴特曾经把摄影与死亡相提并论,苏珊.桑塔格也曾做过类似的比喻,我总觉得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始终带有一种暴戾之气,即便不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中,也体现在他们的语言中。与其用死亡来形容摄影,不如用记忆,就像森山的《犬的记忆》。森山一直自比为狗,逡巡于街道市井、此地彼城、荒郊野地、废墟垃圾,搜寻着自己的目标,他的成名作也是那只狗。在《像你我一样呼吸》一书里,作者顾铮甚至把森山的这只狗更提升了一个层次,视为那个年代(1971年)整个日本人的象征,“集屈辱和狂妄于一体”。
      
      狗赖以生存的武器是什么?鼻子,而非眼,嗅觉,而非视觉。森山这只“狗”,其实一直用用他的“嗅觉”来摄影,用他的鼻子找到了那些“记忆之物”以及即将成为记忆的“记忆之物”,正如他在《停摆的时间》一文中提到的那些“枯萎的热带植物、废弃酒馆里腐坏的沙发、剥落的瓷砖、土产店里布满尘埃的货架上的扣环、打火机以及刀子……”
      
      那些只是用自己的“眼睛”来拍照的人,是不会注意到这些东西的。所以,只能跟在森山的后面,亦步亦趋。
      
      是以为戒
      
  •       【腾讯“大家”】
      
      
      (《犬的记忆》,森山大道著,金晶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
      
      某种意义上,摄影师无论拍什么,其实都是在掂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座废弃的工厂、被砍伐的森林,或者无比巨大的鸟巢式现代建筑,其实都是可以看成此时此刻的摄影师在与前人甚至古人的一种对话。对话的模式虽然是交流,但是常常不一定能够畅通,没人说只有畅通的交流才算是对话,有时候拧巴的、拗口的交流同样重要。
      
      当摄影师举起相机,与光和影融为一体时,如果此时你从摄影工作的场景上空俯拍,那么你们就形成了一个对话的机制,三者互融,也互为对象。与森山大道的《犬的记忆》同名的纪录片,是一部跟踪在森山大道身后的摄影机,有旁白,更多的则是配合森山大道出现在不同场景里的脚本,即这本同名书中的自述文字。
      
      看到森山大道标准的国字脸时,再回忆起他的那些黑白呈胶状的照片,这两者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存在于我们的视觉经验里呢?在霓虹灯闪耀的歌舞伎町,森山通过一部小巧的傻瓜胶片机,开始记录他所喜欢的街景人相,过于璀璨和迷茫的灯光和招牌,经过森山的过滤,还原成了黑白纯粹的原始摸样。或许此时你应该能够理解森山为什么喜欢黑白摄影了,那是一种真正接近真实原貌的双色张力,可以让浮华变得沉稳,可以让虚空变得扎实,而对于人类来说,浮华和虚空从来都不是构建其历史的有效材料,只有沉稳和扎实才或许有可能出现在历史的浩浩素材中。
      
      影像却又是骗人的技术。当你翻看这本《犬的记忆》时,无法与几乎等同于常识的东京相对应,比如电视里的东京常常是高楼、忙碌、紧张、工整的一面,而森山的影像里却总是弥漫着阔别已久和跟残破有关的情绪。客观来说,森山的影像与人们心目中故存的东京影像皆为真实,他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而已。台湾导演侯孝贤曾经跑到东京拍了一部向小津安二郎致敬的电影《咖啡时光》,在侯孝贤所甄别和筛选之后,《咖啡时光》画面里的东京也异常孤僻,虽然都是真实存在的街景人群,但却一样令人充满陌生感——这就是不同艺术家眼中的不同世界呈现。此类话题还是可以引申到,我们每个人存在的局部时空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心智和眼光不同,造成了它们彼此的疏忽。如果将这种聚焦于常人所不见的“后巷”作品作以归类的话,那么它们可以统称之“后巷主义艺术”,每一栋伟岸的建筑、每一簇繁华街区、每一排工整漂亮的商房,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丛丛不为人知的“后巷”风光。但其实这里的“不为人知”正是造作和矫情的一种,因为后巷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存在,与它息息相关的人也一直存在,只不过是通常刚刚欣赏到这类艺术的人不会前往那里罢了。
      
      森山精通与人打交道,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将镜头对准那些貌似不应该成为被聚焦的人群,摄影对象越大大咧咧,越能体现摄影师本人的造就,当摄影师可以令自己不存在时,只是一部照相机在记录和执行他的意志,此时撼动人类脆弱神经的摄影作品才有可能跳跃而出。森山说:“让我拍一张吧!”有着日本人的谦虚,同时也有长官般的不容置疑,被摄影者还在犹豫和支支吾吾时,森山已经举起了他的相机,“再来一张”,森山走近一点摄影者,似乎还在搪塞说自己不上相,就当观众还在辨析她是害羞谦虚还是在故作一种焦虑状给摄影师抓拍时,森山已经完成了他对这家酒馆后门场景的工作。
      
      跟地面合影,跟涂鸦墙合影,跟街角的酸臭味合影,跟巷子口的拥抱男女合影,跟这个败坏时代的颓废之光合影……森山是东京的阐释者之一,他也是此时此刻这个星球的合法记录者。只有在《犬的记忆》这样的常常脏成一摊的黑白影像中,你才可以闭上眼睛去看世界,不是很需要凝思,就能感受到我们人类自己当下的作为和景象。如果消失是一种艺术的话,那么本雅明害怕的机械复制技术带来的韵味消失,也可以成为一种共鸣的诞生地——难道不是只有通过森山大道的胶片冲洗然后在复制印刷,我们才能感受到那种荒凉和颓废感吗?无论你是否到过东京,无论你此时身在沈阳或者广州。
      
      摄影是凝聚和聚焦,但森山却可以通过随手拍解决创造问题,他不仅将镜头随意地伸向普通人群,也可以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一闪而过或者随时都会消失的街角。破败潮湿的两楼之间的狭长地带,一个身穿短裙的女子经过,那不是路的路立刻形成了自己的美感,不知道森山是怎么抓住这样的瞬间的,女子即将脱险,而潮湿地带似乎也被即刻带走了。
      
      森山大道说:“尽管很恶心,但是很想哭。那会让你心情矛盾。”这是他评价当时日本走红的一位剧场歌手时说的,今时今日我们看《犬的记忆》里的文字和影像时也大多这种感受。森山在这本著作中的文字特别洋溢着回忆气氛,而你知道,摄影师的工作无非也是把那个叫记忆的玩意凝固在胶片上。而郁郁寡欢可能正是森山创作的动力之一。森山的寡欢之态变成文字和影像,就成了他的办法和技术,这是进入森山独特美学的入口之一。
      
      是不是可以说,摄影者必须是旁观者,他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参与者。森山大道的作品里有对日本青年街头抗议的影像记录,他说自己是对政治“冷感”的人,在目睹现场的打砸暴力场面之后他更是得出了“世界就是这么回事儿”的结论。不能说这种“冷感”指挥了森山日后的创作,但却可以看出他的作品里处处流露着身为局外人的这种洞察力和荒谬感。
  •     对比了一下 还是大陆版本比较好
  •       可樂提到森山。乾脆把森山的照片找來好好看了看。我沒有很喜歡過他,不過,今天認真看了一些,尤其在讀<蜻蜓> 和<光與影>這兩本時,心理產生了跟上周日讀荒木經維的攝影集<今年>時相當不同的一種感覺。
      
      雖然在下只不過是個拿手機在路上亂拍小貓小狗的人罷了。不過,記憶所及曾經比較自覺的去拍過的照片裏,總是有一種安靜的成份。不是沉默,而是環境的聲音仿彿被濾掉了。如果說那是我下意識流露出的心理傾向,那麼我想改變它。
      
      怎麼說呢... 森山的晃動與粗粒子,很厲害的做到了並不吵鬧或含有什麼攻擊性,他很孤獨,卻不哀傷,或說不自憐。他的眼光沒感情,偶而有時一種略帶防禦性的冷冷的狠。我沒辦法講清楚為什麼這種冷冷的狠勁其實並不帶攻擊。他的熱切並不過火,也不像荒木那樣總忍不住要帶點嘲諷。他不是靠思考或批判這類人工產物當作動力,可能因為這樣他真的沒什麼垃圾話。他拍的性的瞬間對我來說很美,尤其是除了性,他根本很本能的沒法貼近人。總之我是這樣接收解讀了攝影者的狀態。而且我非常喜歡<犬的記憶>裏所有的照片,常常像被雷打到那樣無法翻頁。他的文字則太濕黏纏繞,但那樣的心理狀態,就是某些人非得盤旋不可的地方,我只不過是逃避,並且很小心不要被觸動罷了。
      
      如果世界斷成碎片然後我可以用我拍下來的影像去缝綴塑捏他--如果,如果而已啦--我彷彿在森山的世界裡看到一種個人十分認同的價值觀。換言之,由裏到外的邏輯。
      
      除了安靜,我也懷疑,也抵抗。也看著,眼睛勾住了什麼但我不打算進入。我想說出我並不真的想進入這個世界。現在居然用文字在說這樣的話真是錯誤... 森山讓我有了想誠實的拍點什麼的欲望。
      
      還有我也喜歡她那種不在乎相機硬體,沒錢就把相機賣掉,借別人相機也行拿起來反正拍了就是的態度。
      
      森山大道官網 http://www.moriyamadaido.com/
      青蜓 http://www.wretch.cc/blog/fangchihong/11725625
  •       在日本摄影界,森山大道的地位就如同西方的布列松。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闯入日本摄影界,他和荒木经惟等人几乎同时崛起,以鲜明的先锋特色获得世界的认同。1971年,他拍下广为人知的作品《野狗》,从此自比野犬,并乐于这种“像一条狗在路上到处排泄似的”拍摄方式。在他的作品或个展中,都有犬的意向,比如被称作“野犬三部曲”的作品集《犬的记忆》《犬的时光》《犬的记忆——终章》,被命名为《彷徨之犬:森山大道》的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大型回顾展等。
      
      对此,森山大道本人解释说,“野狗没有属于自己领域,它们永远为了寻找食物在路上彷徨。这也是我唯一在路边拍摄的理由,因为我对于拍摄也没有一个固定的领域,为了追求被摄物体永远也是彷徨在摄影路上。只有路上,它才是我的学校、我的摄影室、我的全部人生”。森山大道也曾回顾自己的摄影心路历程:“在只为自己拍摄与向时代投出自己的意志的夹缝中间,我感到了一种无所适从的两难处境。尽管在拍摄包括摄影在内的时代时想做到一种超然的拍摄,但结果还是不得不反复地向自己发出本质的质问,每天,斗志昂扬与失魂落魄的此起彼落,无可救药的失眠,这些就是我的不安阴郁的日常生活。”
      
      翻阅森山大道的作品,迎面是冲击力极强的视觉效果,对比强烈的黑白照片,大颗粒,失焦,倾斜。。。那些狭窄杂乱的小巷,隔绝疏离的人,模糊而不平衡的视线,孤独游荡的状态,从来不是摆拍,从来就是森山特有的“扫街”,看似懒散却充满现场感。初看他的作品,也许会有些不适应,但相信每个看到他作品的人会为其中某张照片伫足。并为照片中那些并非传统“美”的那一面震憾。世界的真实并非我们第一眼所看到的那样。世界并不是我们以先验的方式思考和观看。这个世界有光就有阴影,森山大道只是毫不避讳地随意将这些人间“阴影”毫不留情地呈现出来。
      
      某次访谈中,森山大道谈起自己的创作观:通过影像表达而非文字,抵制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也是当年加入先锋摄影团体“挑衅”的原因之一。世界是个谜,世界有无限可能,世界有各种不同的轨迹。森山大道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世界的各种真实以及各种可能。
  •       高反差粗颗粒!
      
      高反差粗颗粒!
      
      有的人对“高反差粗颗粒”表示不屑时的心情可能跟瞬间吞进两大杯糖水的感受差不多。 按所谓正常思路,对于摄影风格的态度在每个阶段都会有相似的倾向性,总要有些对象被挑选出来泄个愤什么的。 入门无知者如我便只敢悄悄在调整曲线和锐化时克制猛烈的欲望避免成为数据高人们的刀下鬼,一面抚慰内心曰这也只是一个阶段。 毕竟高反差粗颗粒本质上只是六个搭配在一起的汉字,经年累月之后也没几个人再较真了;而大师们在这方面收获的评价要比我等凡人宽松的多。 所以心理脆弱者如我可以不时翻看一下大师们那些威猛的颗粒集锦,然后给自己的稚气一点台阶下。
      
      对待自己照片谨慎的人是否多愁善感,我不好意思找人问这个问题,于是问在这里。
      
      而森山大道在其文字里表现出来的状态似乎给了上述猜测新的佐证。
      
      投入地沿着凯鲁亚克设下的规矩在日本岛和北海道之间迁徙,凶猛的视觉冲击和平稳到有些细腻的文字构成了这位视己为犬的记录者的双重特质。 也许真的不存在完全的扁形人物,扁的狗亦然。森山大道所摄视觉形象跟他文风的差异让我有更坚定的理由在偷摸修改反差的时候欢愉地想象自己正托着大炮对着逆光的柔美女人轻柔射击然后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蜜糖击碎女权主义的防护罩。
      
      还是罢了,森山大道的摄影是严肃的,我们也应该尽量严肃。
      
      以威廉·克莱因的《纽约》为导火索,森山大道渐渐确立了自己的摄影风格和创作方向,然而克莱因的刚硬并未从骨子里将森山打造成典型的美国英雄。森山在大阪等核心城市留下的那些粗犷的影像印记,总是能被他在迁徙过程中细微的情感流动所软化。 那也是一只忧愁的野犬所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狂吠和撒娇都是它的本能。
      
      森山不是战火中的记录者,这只四处游荡的犬每个晚上都会将其柔软的腹部贴在昏黄路灯掩埋的市区地面,这是对于安全感的直白诉求。
      
      我希望在这两本书里看到关于森山协助拍摄《蔷薇刑》的细节,最终未能实现。 这些图片和文字只是森山自己的财产,不容分给他人。哪怕对方是显赫的细江英公和更为显赫的三岛由纪夫。 总觉得森山不像是一个非常无私的人(也许是对他的了解还不够深),也总觉得这些看起来沉重的粗颗粒总是悄悄地融化在某些说不清楚的暗流里,像那只居无定所的野犬一般,充斥着不确定感。
      
      然而,至少在图像本身的力度表现上,森山确实是只好犬,一只猛犬。以文字表明自己不断追寻记忆的意愿,以照片表达追寻过程中基于当下的控制,以及将过去时填入现在甚至将来的果决。 而在他与其他人共同奋斗的一些时间段里,森山也确实将某些战斗性适当地通过图像表现了出来。 在其以地点为标题的文章中,很少见到他在技术层面的探讨,而所谓的技术含量在其照片中似乎也并不明显。 你很难将一只未经专业训练的健壮土狗抱到床上夜夜抚摸让他陪你入睡,土狗甚至不会每天把报纸叼给你。 它和他并不是媒介,也不是好的审美玩物。 他们只是出现在克莱因和弗兰克的镜头里,偶然的邂逅,让你脊背发凉的那种邂逅。
      
      也正是这种多愁善感的野蛮,让森山的仿效者趋之若鹜。他让我们坚信没有好技术没有好器材并不能剥夺我们成为一只新犬的权利。 着看起来像是自欺的独角戏,也必然会被专业人员嗤之以鼻。 森山成为被敬仰的犬,没有标准讨论必然性和偶然性孰轻孰重,也没有必要。 森山模式真正的意义可能在于, 哪怕只是一只屁都不懂的犬,其存在也是合理的。 “高反差粗颗粒”跟日本人特有的细腻情感尚能无缝衔接,源于个体表达需求的任何摄影行为又何尝没有进行的价值?
      
      “那个仓皇从镜头外闯入镜头再逃离镜头的女人与她周围深暗的环境是多么不协调!”
      
      “大师作品怎么会不协调?”
      
      如果这是一张无名人士拍摄的,你又会作何回应?
      
      
      
      森山几次提到对于“Provoke”解散的遗憾,挑衅的精神应当是犬之为犬的重点所在。除此之外,他依然心平气和地以自己的方式在那些私密的街道上寻找过去和未来。斗争或者安静都不是绝对,无论如何,自犬的视界延伸开来,我们所见的是一个到处是火药味,但没有偏见的安宁世界。
      
  •     看完唯一感受就是:会创作的人真好啊。无论什么形式的创作都是有魅力的,在这个世界留下作品。
  •        森山这本《犬的记忆》,我是跟荒木的《东京日和》一起读的。他们都是在中国较广为人知的日本摄影家。森山与荒木不同的是,荒木一直与爱妻阳子在一起,直至1990年荒木阳子去世。爱人去世后,荒木也有爱猫Chiro做伴。不用猜测也知道,荒木失去爱人后内心一直是孤独的。
      
       而森山,我不太敢说。
      
       文末《光和影》开头就说:“在那之后的十年里,我出了四本影集,办了十五次个展,旅行了无数次,四度搬家,结交了很多友人,生了一场病,有了一个孩子,失去了我的母亲。比起拥有的东西来,似乎丧失的东西总是占据压倒性的多数。”
       以此来看,森山的人生似乎挺丰富,有得有失。本书也是为了寻找记忆中的家乡而撰写的连载合集。不知读者的感想是否和我一样,森山在追寻的过程中,记忆中的家乡已全然不是过去那样,奔波在旅途的过程中,他对事物也有一些重新的感知。他说他曾经十分讨厌大坂,“一个人站在大坂的街头,我总是感到皮肤火辣辣地刺痛。(P93)” “过去我在大坂的所作所为,差不多都是这样的事。每做一回便懊恼不已,内心充满屈辱感,不停地诅咒自身。那便是我在大坂的荒唐岁月。(P99)”
       可能回望他年轻时在所做的事,在今看来,又是对自我的再次审视。
      
      
       再不得不说的是文中多次提到的一本小说《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著),森山从孩提时代就内向腼腆,憧憬旅途的生活已经很久了吧。“在国道上疾驰,一切尽在邂逅的瞬间倒退飞逝而去,无可挽回,恋上这些东西便是一场没有爱过的爱欲。往往令我焦躁难言。(P30)”
       摄影,与旅行分不开,森山一直在旅行,身边的旅伴一再变换。不管摄影与旅行,都是一件令人感到寂寞又清醒的事。
      
       题外:去年买的《迈向另一个国度》,《宫益坂》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陌生的已婚女子持续给他寄来大量照片,平均每月一两次,已经有二十多年。“我并没有特别探问,对方也很寡言,但她说道唯有在摄影时,以及丈夫与小孩入睡后方能进行的深夜暗房工作中,她才能真正获得喘息和慰藉。(P228)”
       摄影对不同的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意味,森山没有多说什么,只在篇末默默地写了一行有力的字:摄影,只能与孤独为伍。
      
      
       说到这,我心里笑着想说的是,森山的文笔还是不错的啊。如果不做摄影家也应该能成为一位散文作家吧。笑。且先不去吐槽翻译水平的问题。每篇散文都清清淡淡的,看着不让人腻味,虽然有时也让人觉得流水线,但字里行间有着对孤独的体味。而且,比起前半部散步来说,我本人更喜欢后小半半自传体式的《我的摄影记》,读的我爱不释手,森山本身是不喜欢上学的,做了设计,后因失恋而拜岩宫武二为师,后又从师细江英公。此间过程我不多叙述,篇中很多著名摄影大师的名字光是看到我已感到兴奋不已。不乏寺山修司、筱山纪信等偶像。森山在二十岁的后半段和中平卓马这位事业上的合伙人兼友人关系密切,但后还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分道扬镳。身边的人来去匆匆,能陪伴他的,还是摄影吧。
      
       森山的作品呈现抑郁、黑色的基调,“倾斜的构图,因为高温显像而显得粗糙的粒子,焦点模糊、视野晃动,使整个画面呈现出暧昧的气氛。”有人爱,就有人驳。不过我所庆幸的是他的粉丝还是占大多数的。在70年代摄影生涯也经历了一段低迷期。这很正常,中庸的作品从来都不大广为人知。极端,才显得可爱。黑白,比彩色是更为有力的表达。有时,简单才更为珍重。
      
       再与荒木比较,《东京日和》整个就显得充满了爱意、思念,暖洋洋的感觉,顺便说一句,书的装帧很美啊。
      
       不管哪位大师,作品都有令人可敬可学的地方,对于爱好摄影的我来说,越看越是鼓励,更加坚定了走向摄影这条不归路的决心,可能有失败,可能会成功,但更大的可能是平平凡凡地过,谁让他妈的摄影只能与孤独为伍呢。
  •     在路上的感觉 让人想出去
  •     对知识浅薄的我来说 这个书看了大半年 每天就打开看一点点 不舍得太快看完 希望这个书陪伴我的时间久一点 今天刚看完 热血沸腾 大道在我眼中就是神一样的人 没有理由将感伤正常化 也没有理由将感伤不当化
  •     我最喜歡的森山的書 裡面的照片似乎可以帶人去到森山的世界
  •     不过说实话,文字部分实在是有代沟,有点读不下去
  •     隐秘,黑白,颗粒,荒漠
  •       森山大道:追寻“原风景”的感伤之旅
      作者:刘田田
      
      森山大道被誉为街拍大师,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拥有大批的追随者。他们手持相机,也像森山大道一样,像一条狗一样在街头四处徘徊,但不是为了占领领地,而是想要找到似曾相识的印记。
      为了捕捉这种倏忽远去的感觉,森山大道始终处于紧张和奔跑中,造成他的摄影晃动、模糊、失焦、曝光,反而构成了影像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感,感觉往往在失真与似与不似之间得到了夸大和强化。这种“行拍”技术在森山大道那里登峰造极,也是效仿森山大道的摄手们所推崇与乐此不疲的。
      不过,森山大道作为顶尖的摄影人,他的艺术感觉与他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他的文字之优美,相比很多日本作家,也毫不逊色。文字和照片,记忆和现实,珠联璧合,这样的森山大道,才最最迷人。
      森山大道曾经谈到,他所想要展现的是一种“原风景”。“只要在我的记忆范围内,我都可以清楚地回想起它们的样子,告诉自己那些事物确确实实存在过、发生过……”“原风景。我并不想轻巧地使用这样的词,但存在于我心中的幻景,有一种与此类似的感觉。”“幻风景=原风景。至今我所拍摄的照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都是在这个等式成立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森山大道的这番话恰是《犬的记忆》最佳的背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在此书中的文字和情绪,走进这组照片所体现的时空交叉的晕眩之中。《犬的记忆》收录的是森山大道1982年4月至1983年6月在《朝日摄影》杂志上连载的文字和图片,是一连串记忆的苏醒。因为在森山大道看来,记忆对摄影而言,是与拍摄同等重要的。
      得益于情感的纤细柔腻,森山大道对文字的字斟句酌,不亚于他对摄影标的的苦苦追寻。因此,他将自己的记忆比做阿里阿德涅之线,依靠这些线索,他的摄影成了一场心灵之旅,经常怀着略微带苦涩,即使走“四国遍路”,最后他可能依然无法释然。
      这种旅行注定是感伤的。而森山大道本人对“感伤”的诠释是独特的和不凡的,就像一个天才通常所能做的,充满着智性。“感伤,让我来解释的话,便如字面所显示:感性的伤痕,也就是心灵的创伤。心没有一丝伤疤的人这世上不会有吧……没有一点点感伤的浸润,这个世界将会变成荒野。……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过去、自己的伤痕,而且各自咀嚼着其中满满的枯涩。个中滋味无以言说,唯有自己明白。”
      能触动森山大道这位“猎人”的,显然就是那种感性的伤痕,那种被记忆之光投射的景物,他本人也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着迷于速拍所呈现的个人属性:个人的思考、个人的生理状况、个人的性癖、个人的记忆、个人的美学、个人的情绪……一张照片,成了摄影师过去和当下的结合点,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气息混合,是无穷无尽的世界记忆与当下的碰撞。所以每一刻,每一件事物,都可能突然间光彩夺目,形成一次“耀斑”。优秀的摄影师,必然不会错过这样的邂逅。
      森山大道对摄影的这种理解和追求,极大地丰富了摄影的内涵,开创了一个摄影新时代。于是,在摄影家本人,当被自己的照片俘虏的那一瞬间,也会感到“摄影到底是什么”的困惑。
  •     PS:如果说森山和荒木有共同点的话,就是都从吃老婆软饭开始的...
    这句好评啊!
  •       
      文字部分:
      人总是要有些寄托的,失去父亲之后又失恋,森山老师为了逃避这些痛苦,拿起了相机。失去父亲让他成为了一名自由设计者,当时做设计工作估计也很累,女友突然结婚给他的打击又不小,森山突发奇想,决定改行做摄影,找到了当时非常有名摄影作家岩宮武二。按老师的原话说,他是被岩宫先生的鞋尖一脚踢进了摄影界。倒不是对摄影情有独钟,只是需要什么东西来排解内心的苦痛。
      非常普通,普通得让人无法将这个故事与森山老师目前的天才名声联系起来,反而像满大街一抓一大把的年轻人的奋斗史。他说:“我犹如一个旅人,走访在梦中到过的陌生城市,彷徨街头,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时间和空间,一点点测定自己的心之所向。”
      但实话说,一开始我并没有仔细看文字,只看照片去了。
      后才发现,看看文字,你就可以很自然地把这些摄影作品对号入座,重组当时的记忆和影像。因为,这一本《犬的记忆》很大程度上可以当做森山老师的散文传记来看。
      或许在一位专业而有才华魅力的摄影师眼里,惊鸿一瞥是常有的事儿,但要把无数的惊鸿一瞥留驻在胶卷中,总是会有遗漏,而且遗漏得越来越多。渐渐的,拿起的相机就再也放不下了……
      
      影像部分:
      这些摄影作品,不美,但总会让人停一停。
      那都是记忆。
      看哪幅作品,身边场景就变换成了哪幅作品里的影像,连自己也成了其中一部分。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光多于影的时候,比如第2页,比如第92页,比如第140页……因为阳光充足的地方,从来都让人看起来内心欢乐。阳光满溢的场所,总是会冲淡时代的灰暗、秘密、悲伤、无奈和伤害。
      光浓,影也浓,鲜烈的观感,灰色地带少了,心中别说有多畅快。
      虽是黑白,却无限厚重,仿佛自己早已认识画面中的所有事物很多年。我曾摸过那路边的栏杆,那场雪曾经落在我身上,那张墙角的招贴画我曾余光扫过,那路灯的微光,那行人的背影,那仿佛正在鸣笛的汽车,都是我曾无数次见过、听过。
      它们有时看起来灰暗、潮湿,其实,都是因了记忆的重量。
      记忆层层包裹着画里的每个元素,让它们看起来那么厚,那么老,那么不愿被揭开又等着被揭开。
      
  •     跟犬的记忆终章有些重复,合起来看才能了解事情完整的经过
  •       慌木说森山是灰色的摄影师,森山用朋友送的理光GR21拍片,原因是机器小,拍摄时的空间大,喜欢喝酒,抽烟,有一段时间吸毒,后来在拍摄,他说自己不会成为设备的奴隶,森山桑对日本摄影的贡献用他自己的话来总结是:摄影没有原创性可言,拜托别把原创和摄影和艺术挂在嘴上,只要有相机在手,就能复制影像,这并非专家的全力。
  •     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实际上没有什么感受。 看照片比看文字有意思。 看文字比上课有意思。
  •     这本书确确实实是在路上看的,火车、汽车、飞机,就差自行车了;但也确实没有真的在路上。
  •     下次看看《远野物语》。。。。
  •     最近觉得读艺术家自传是最爽的事情
  •     太容易走神了。会抑郁。
  •        黑与白是最经典的搭配,永远都不过时,可是如果所有的镜头都用这两种颜色来呈现,那将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森山大道在《犬的记忆》中给我们呈现的正是这样一幅场景:晦涩、忧郁、黯淡、感伤。在这所有的感情中,也许感伤是其基调。正如作者所言,“感伤”这个词,无论在哪个时代也不会赋予平民百姓以权力。然而,感性的伤痕,也就是心灵的创伤。心没有一丝伤疤的人这世上不会有的,但是人类总是本能地试图隐藏自己的伤疤。当自己内部的某个弱小的伤痕暴露给别人,或是被他人当面挑破这个伤痕的核实后,我们会产生一种同类间的憎恶。感伤确实是一种负面的精神。这个世界并没有天真到仅靠感伤就可以生存。然而如果说,没有一点点感伤的浸润,这个世界将会变成荒芜。于是,森山大道的镜头里就多了诸多感伤,在读他的摄影图片时,这种感觉也隐隐浮现,在感受他的感伤的同时,自己的感伤也涌上心田,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舔舐伤痕,因为感伤是有资本的人玩的游戏,穷人甚至连感伤的资格都没有,有的只是木然!
       读书至今,似乎只是活在书的世界中,对于现实中的一切都无法应付。于是便产生了遁世的想法。可是,只要人活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与现实断个一干二净,完全舍弃自我饮食,因此寄希望于遁世也是无济于事。倒不如继续寄身于书中,谋求新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森山大道的文字非常的质朴,在平静的叙述中倒尽了人世的苍凉。看他与众不同的视角,读他的文字,慢慢咀嚼着自己人生中的种种。终是明了,人生对大多数人而言原本就是苍凉的,受尽人世的苍凉,只不过是人生一世必须得到的经历!从有人类开始,不平等就是存在的,在森山大道的镜头里我们跟随着他逐一体会这种感觉。
      这是怎样,怎样的人生!活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每天嘈杂不休,即便是在午夜,车流仍未断过,似乎彰示着这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丰满的,只是,森山大道的镜头里的景色我们又该如何诠释!那川流不息的车流中,是否有着你的寂寥和无穷的悲怆?
       幸福是相似的,苍凉是一样的!让我的苍凉与森山大道镜头里文字里的苍凉一样,从内心呈现出来,最终解脱自己!
      
  •       第一次知道森山大道这个名字,是在被人游说买了Ricoh GRDIII的时候。
      接下来的两年时光里,只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才拿出来拍照,心情好的时候便将其束之高阁,断断续续的居然也拍到了一万张。
      满意的照片里多半是黑白,不知是否在潜意识里试图模仿他。
      
      虽然在我心中森山一直是神级的人物,可也只是看看照片,从未用心去了解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迈向另一个国度》里,他是游荡街头、完全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结婚的孤僻爷爷。
      《昼之校 夜之校》里,他是一直试图用自身经历的坎坷鼓励年轻人的爷爷。
      《犬的记忆》里,才是我心目中的森山大道,用看似乏味的黑白表达最浓烈的情感。
      
      “我害怕再也无法理解这些记忆的前因后果,所以每天都全力以赴地战斗……时光只是过去的时光,不久便会再来。”
      这段《广岛之恋》的台词,从某个侧面反应了森山创作的动力。
      
      在充斥着某些情绪的情景中本能地拍下照片,再将照片从原文语义中抽离出来,重新排列组合赋予新的含义,再从自己的记忆碎片中抽取出与新的含义有关的部分,集结成文。这个过程不断反复,不断在陈旧的记忆中发掘出新的意义。可是说起来,又无所谓新旧,无所谓过去未来。
      我猜测,这便是森山写下每一篇文章时所经历过的。
      
      
      果断拜托朋友帮忙收集其他台版的书。
      (个人最喜欢的一篇半测评半感触的理光测评文,翻墙后戳这里->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2&t=1350368)
  •     我张开手,罩向东京
  •     野犬,寫實,真實呈現眼前景色的風格
  •     一场溯源的旅程
  •     森山大道不愧是用摄影来理解生活的人。讲读了他的文字,才意识到,他的作品之所以意蕴悠远,氛围感浓烈,归功于每次按动快门前的情绪。通过永恒的影像留住当时的心境,这也许就是摄影师的幸福。大师一样有着普通人的困惑与纠结,区别在于他将其转化为了影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