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义书》章节试读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100084215
页数:393页

《奥义书》的笔记-奥义书中英文名言 - 奥义书中英文名言

《唱赞奥义书》(《Chandogya Upanishad》)
而苦行,布施,不害,真实语——皆其供养也。——(《唱赞奥义书》3:17-4)
And his austerity, gifts, uprightness, non-violence, and truthfulness – all these are the largesses of this sacrifice.——(《Chandogya Upanishad》 III-xvii-4)
……being left by the living self this body surely dies, but the living self does not die.——(《Chandogya Upanishad》VI-xi-3)
……唯生命已舍离也,则(此身)死矣!而生命不死也。——(《唱赞奥义书》6:11-3)
《泰迪黎奥义书》(《Taittiriya Upanishad》)
说真实语!奉行正法!毋荒自学!奉尊师以礼物,尔毋断后嗣之绪。毋轻忽善法!毋轻忽健康!毋轻忽自学而教人!——(《泰迪黎奥义书》1:11-1)
Speak the truth. Practise righteousness. Make no mistake about study. Having offered the desirable wealth to the teacher, do not cut off the line of progeny. There should be no inadvertence about truth. There should be no deviation from righteous activity. There should be no error about protection of yourself. Do not neglect propitious activities. Do not be careless about learning and teaching.——(《Taittiriya Upanishad》 I-xi-1)
毋轻忽敬神明敬父母之责!奉母如神!奉父如神!奉师如神!奉客如神!尔唯敬奉我辈之善行而非他行。尔唯勤作无可疵议之事而非他事。——(《泰迪黎奥义书》1:11-2-4)
There should be no error in the duties towards the gods and manes. Let your mother be a goddess unto you. Let your father be a god unto you. Let your teacher be a god unto you. Let your guest be a god unto you. The works that are not blameworthy are to be resorted to, but not the others.——(《Taittiriya Upanishad》I-xi-2-4)
……其处有公正婆罗门,自克制者,自善巧者,非苛刻者,乐正法者,如彼等于斯所行也,尔如是而行之。——(《泰迪黎奥义书》1:11)
……just as the Brahmanas do, who may happen to be there and who are able deliberators, who are adepts in those duties and customs, who are not directed by others, who are not cruel, who are desirous of merit. This is the injunction. This is the instruction.——(《Taittiriya Upanishad》I-xi-2-4)
以敬而布施!以乐而布施!以惭而布施!——(《泰迪黎奥义书》1:11)
The offering should be with modesty. The offering should be with awe. The offering should be with sympathy.——(《Taittiriya Upanishad》I-xi-2-4)
《摩诃那罗衍拿奥义书》(《Maha Narayana Upanishad》)
万物皆安立于真理。——(《摩诃那罗衍拿奥义书》简本63)
自制者以自制而洒落罪恶,梵士以自制而登天界,众生之自制,难可克服者也。——
(《摩诃那罗衍拿奥义书》简本63)
以安定而自靖矣,人乃臻于幸福,牟尼以安定而得天界,众生之安定,难可克服者也。——
(《摩诃那罗衍拿奥义书》简本63)
世间一切众生,依赐予者而生活,以布施而怨敌乃除,以布施而仇雠为友。——(《摩诃那罗衍拿奥义书》简本63)
法者,全宇宙所安立也,世间众生,归附最有法者,人以法而消除罪恶,万事万物,皆安立于法中,故人谓法乃至上者也。——(《摩诃那罗衍拿奥义书》简本63)
《舍得奥义书》
不害,真实语,不盗,不荒淫。身外无长物,无嗔,敬师尊,纯洁,知止足,正直端心行。——(《舍得奥义书》)
谦卑不自炫,忠实无虚伪,信仰上帝真,不损世间物……当知此诸德,殊皆萨埵性。
(《舍得奥义书》)——《Kathaka Upanishad》
《羯陀奥义书》
不以善辩才,不以富思力,不以多学闻,「自我」而可得。——(《羯陀奥义书》2.2.23)
“This Atma cannot be attained (or understood) by an aspirant simply by learning the Vedas or by brilliant brain or by elaborate questioning sessions or debates. It is only when the aspirant mediates exclusively on the Atma (by the Atma), it is attainable by him. Then the Atma illumines its true form to him.”——(《Kathaka Upanishad》2.2.23)
“If the body be the chariot, the mind (or the manas) is the steering cord (of the horse), the intellect is the driver and the traveler is the Jiva or the Purusa. Understand it to be so.”——(《Kathaka Upanishad》2.2.23)
知身如车乘,自我是乘者,知智犹御夫,意思唯缰索。——(《羯陀奥义书》2.3.3)
不害,不盗,贞行,仁慈,平正,容忍,坚定,节食,与清洁,此持戒十。——(商枳略奥义书1)

《奥义书》的笔记-歌者奥义书 - 歌者奥义书

第一篇(Prapāthaka)
第一章(Kanda)
1. 唵!当尊这个音节为吾吉它(udgītha,优芨多,高歌,祭礼中最高潮的部分),因为‘唵’是人们高歌的开始。更
深的道理如下所述:
2. 万物的精华是土。
土的精华是水。
水的精华是木。
木的精华是人(purusha,布鲁沙,原人)。
人的精华是话语。
话语的精华是梨俱(rig,颂诗)。
颂歌的精华是萨满(sāman,沙摩,唱神)。
萨满的精华是吾吉它。
3. 这是精华中的精华,是最高的,至尊的,是八重精华中的第八重,即吾吉它。
4. ‘何谓梨俱?何谓萨满?何谓吾吉它?’于是议论迭起。
5. 颂诗是话语。萨满是呼吸(prāna)。吾吉它是唵这个音。是的,这里有两两对应:话语与呼吸,梨俱与萨满。
6. 这对应在唵中合而为一。是的,当一种对应出现,它们确实能满足对方所求。
7. 理解这一点,心怀盼望者无疑就尊这个音节为吾吉它。
8. 是的,这个音是赞许;人在赞许事物时说的就是唵(可与基督教的amen比较)。是的,它是满足,也是赞许。知道
这一点,如愿以偿者无疑就尊这个音为吾吉它。
9. 接着就有了三重认知:主事祭司(Adhvaryu)说唵许愿,赞颂祭司(Hotri)诵唵以求,歌咏祭司(Udgātri)高歌
唵以尊崇这伟大、精华的音节。
10. 知其然与不知其然者都在吟唱,但知与不知相去甚远。带着知识、信心(shraddha,信,faith)和奥秘(upa-
nishad)来做的人,当然事半功倍。这就是对这个音的进一步解释。
第二章
1. 是的,当普罗扎帕提(Prajāpatis,生主)的后裔,诸天神和阿苏拉(阿修罗,魔鬼)们相互竞争的时候,神灵
们就各唱各的吾吉它,并着想:‘这样我们就能胜过他们!’
2. 然后他们就以吾吉它为呼吸。魔鬼以邪恶使其磨难,所以在吾吉它中人一并嗅到香气与臭气,因受魔鬼之扰。
3. 然后他们就以吾吉它为话语。魔鬼以邪恶使其磨难,所以在吾吉它中人一并说出真实与谎言,因受魔鬼之扰。
4. 然后他们就以吾吉它为眼睛。魔鬼以邪恶使其磨难,所以在吾吉它中人一并见到美景与恶象,因受魔鬼之扰。
5. 然后他们就以吾吉它为耳朵。魔鬼以邪恶使其磨难,所以在吾吉它中人一并听到该听的和不该听的声音,因受恶
鬼之扰。
6. 然后他们就以吾吉它为心智。魔鬼以邪恶使其磨难,所以在吾吉它中人一并想象出该想与不该想的,因受魔鬼之
扰。
7. 然后,他们就以吾吉它为口中的呼吸。当魔鬼出击时,就被打得粉碎,正如人撞到坚石而粉身碎骨。
8. 正如一把泥土砸向磐石,当人以恶念攻击明白这个道理者,或想伤害他时,也必摔得粉碎。这明道者即是坚石。
9. 在此呼吸中既不闻香气,也不闻臭气,因为魔鬼无法将其骚扰。吃喝时如伴此呼吸,就能保护别的生命之气。若
不能发现这一道理,则必然灭亡,张着口撒手而去。
10. 远古的诗人以高歌推崇这个音。人们就想那真是远古的诗仙,因为它是手足的精华,故而如此。
11. 大吕之主(Brihaspati)以高歌尊崇这个音。人们就信那真是大吕之主,因为话语为大,即是主,故而如此。
12. 阿雅西亚(Ayāsya,意义不详)以高歌尊崇这个音。人们就信那真是阿雅西亚,因为它自口中(āsya,口)而出,
故而如此。
13. 巴卡达而比亚(Baka Dālbhya)知道它,他做了乃米沙人的歌咏祭司。他常向他们吟唱他们心中所盼。
14. 好的祈愿歌手一定会懂得这个道理,并以此音为吾吉它。关于它自身就是如此。

《奥义书》的笔记-卡塔奥义书 - 卡塔奥义书

纳基凯达说:“人死之后是一种什么情况,人们对此多有疑问,有人说:人死之后依然存在。有人说:“人死之后便什么都没有了。我想知道人死之后的奥秘,请你告诉我吧,这是我的第三个心愿。”
死神说:“这个问题呀,即使是古代的圣人都搞不明白,这是一个太难解释也太难理解的问题,纳基凯达呀,请你另做选择吧,不要太为难我,不要让我回答这个问题吧。”
纳基凯达说:“确如你所说,即使是古代的圣人都搞不明白这个问题,也如你所说,这是一个太难理解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你,还有谁能回答呢?显然,我选择任何别的心愿都比不上这个心愿更合适。”
死神说:“请选择让你的子子孙孙都长命百岁吧,请选择牲畜满栏、黄金满屋吧,请选择拥有大片的土地,请选择随你心意想活多久便活多久的恩典吧。或者,如果你能想到的除此之外的任何心愿,我都将满足你。纳基凯达啊,你也可以选择做大国的国王,我会满足你的愿望。常人难以获得的任何愿望,你都可以自由选择,比如,乘坐马车的美女、高等艺妓,我将让你享受到常人难以得到的荣华和富贵,但请不要问我关于死亡的问题吧。”
纳基凯达说:“死神啊,世事无常,人生虚妄,我不要荣华,也不要富贵,不要美女,也不要财宝。拥有财宝并不幸福,人死后如何拥有财富?让我们随意活着,但实际上,我们哪能随意?还不是要得到你的允许?因此,我还是选择我刚才说出的心愿。目睹了永生、自由、欢乐、美丽的天国,一个常人如何会追求凡界的长命百岁?由生到死,其中隐藏着什么秘密?死神啊,请你告知我吧,探究死亡奥秘中的奥秘,这是我的心愿,除此之外,纳基凯达别无所求。”
第二章
死神说:“人皆追求善良与快乐;但善良是一回事,快乐是另一回事,两者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追求善良的人会执著于自己的目标,而追求快乐的人会失去自己的目标。善良与快乐总是围绕在人们的身边,但聪明的人能够对它们加以判别,他们会选择善良而不是快乐;而愚蠢的人则贪婪地选择快乐。纳基凯达啊,所有的快乐围绕在你的身边,但你能够拒绝享乐;多少人一直渴望的财富,而你能视若粪土。
“智慧的人与愚顽的人大不相同,其追求也大不相同,纳基凯达啊,所有的荣华富贵都不能使你迷失方向,我相信你是一个追求真正智慧的人。愚顽的人处于愚昧之中,他们狂妄自大地把自己看成聪明、有学问的人,实际上他们是盲目无知,就像一个瞎子引领着一群瞎子四处乱走。
“愚顽的人根本不知道生死之间的奥秘,他们被虚幻的财富蒙蔽了双眼。他们认为:‘这就是世界,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存在。’他们因此都逃脱不出我的掌心。
“他们不知道生死的奥秘,即使对此有所耳闻,他们也不理解。几乎没人讲解这种奥秘,能讲解其中奥秘的人是多么幸运啊;几乎没人能感知这种奥秘,能感知这种奥秘的人是多么幸运啊。
“由一个天分不高的人讲解此生死问题,尽管你反复思索,也难以理解;如果没有人为你讲解,单凭自己,你也无法触及生死奥秘问题;它极其精深微妙,不是人的理性所能解释清楚的问题。
“人们也不能通过讨论、争辩的方式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但由他人传授时,它却是容易被人理解的。纳基凯达,亲爱的孩子,你是一个意志坚定、真心求道的人,你得到了这样的机会,有你这样的求知者,是我的心愿。”
纳基凯达说:“我知道所谓的财富都是虚妄无常的东西,永恒的世界不能通过非永恒的东西来实现,死神啊,请赐教于我吧,你的教诲将引领我从非永恒的世界走向永恒。”
死神说:“……聪明的人通过自我的沉思而回归于太古,太古是难以看见的世界,让我们像敬奉神一样敬奉太古吧。太古隐蔽于人的内心深处,人的快乐与忧伤对它产生不了丝毫的影响,它安居于深渊之中。一个人认识了太古的玄机,他在任何事物中都会发现令他快乐的东西,纳基凯达啊,这就好像在他的心灵深处开启了一扇明亮的大门。”
纳基凯达说:“死神啊,你说世间万物,非此非彼,非因非果,也无所谓过去和将来,这怎么理解呢?”
死神说:“所有(《吠陀》圣典里的话,所有苦行圣人的训导,所有教徒意欲寻求的,简单地加以归结,便是‘奥姆’(Om,也拼为Aum)。‘奥姆’的意思便是梵,奥姆的意思便是最高存在,知晓这个音节的人,万事如意
“这是最美好的祝福,这是最崇高的祝福,得到这种祝福的人,便会沐浴于大梵的神恩之中。得到这种祝福的人,不死也不生,他不自何处来,也不到何处去,他像太古一样永恒,即使他的身体不存在了,他也不会死。
“如果杀人者以为他真的将人杀死了,被杀者以为真的被杀了,那么他们都没有搞明白其中的奥秘:杀人者并没有杀人,死去的也并没有死去。
“自我,小得不能再小,大的不能再大,隐于众生之中。一个摆脱了欲望和悲伤的人,沐浴着大梵的神恩,自我的辉煌便会得以显现。
“坐着不动,但他走得很远很远;躺卧不起,但他无处不在。超越了快乐与悲伤,他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大小自如、无处不在的自我,是没有形体的形体,是变幻不定中的不变的存在,明白个中奥秘的人没有悲伤。
“他人的讲授和自我的学习,都无法使人获得这种自我,是自我选择了人体,而非人体选择了自我。但即使是自我选择了人体,人如果不能从坏习性中解脱出来,不能泰然自若地对待一切,不能够心平气和,那么他也无法获得这种自我.……”
第三章
死神接着说:“……人的身体就像一辆车,自我就像是乘客,理性就像是御者,思想就像是缰绳,人的各种感觉就像是拉车的马匹,感觉的对象便是马车行走的路线。当最高的自我与我们的身体、感觉以及心灵融为一体时,那么他便处于快乐之中。
“而当一个人对自我缺乏认识时,他便无法牢牢把握思想的缰绳,各种感觉器官就像失去控制的马匹四处乱撞。而对自我有了充分的认识,他便不会心猿意马,他生命的大车会平安地行走在道路上。
“对自我缺乏认识的人,常常心思不纯,在人生的道路上偏离于正常的路线,总是走不到目的地,因此,他无以解脱,逃脱不出生死轮回。而对自我有了充分认识的人,常常心思单纯,专心致志,他会行走到人生的目的地,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超越于人的感官的,是感官中的世界;超越于感官世界的,是人的思想;超越于人的思想的,是人的智性;超越于人的智性的,是伟大的自我;超越于伟大自我的,是一种非显示的存在;超越于非显示存在的,是原人(即精神或意志);超越于原人的,是空灵(一无所有),那是终极而至高无上的存在。
“自我隐藏于众生之中而不外露,然而,感觉细致入微的人,能够洞察到自我。一个人应当克制自己的语言,控制自己的思想,与充满智性的自我合一,与伟大的自我合一,与安宁不动的自我合一。
“苏醒吧,起来吧,我已满足了你的心愿,你对此要好好思量。正像锋利的刀刃最难走过,通向自我的道路需要你艰难跋涉。无声无触,无影无形,无味无臭,无始无终,无变无不变,一个人能够对此有所感知,他就能摆脱死亡的困惑。
纳基凯达的故事是由死神讲述的一个非常古老的传说,听说或重述这个古老传说的智者,都会沐浴在大梵的神恩之中。
第四章
自我原封存于人的身体,他以九窍的形式穿透人的身体,因此,人们现在是向外寻求世界,而不是向内寻求自我。然而,在寻求永生的奥秘时,也有一些聪明的人,闭上自己的双眼,收视返听,从自身内部发现了自我的奥秘
愚顽的人寻求外在(色的世界)的享受,更快地走向了死神设下的圈套;而聪明的人明白真正永恒的东西是什么,他们不会将虚妄无常的东西当做永恒
色、声、味、触、性,这是我们经验并感知的世界,但除了这些外在的东西,我们对其内在的意义又有多少的感悟?内隐含于外,此寓于彼。
能够同时领悟睡眠与醒觉两种世界、两重天地的人,深知外在的一切都是伟大而无所不在的自我的外化形式,因此,他不再悲伤。正像人吃蜂蜜时产生的美好感觉一样,内在的自我经验并感知外在的世界,存在于过去和将来的,不是我们的肉体,而是内在的自我、内在的精神,明白个中奥秘的人,无所畏惧。此寓于彼。
在水、火、风、土诞生之前,原始的生命之父便已存在,至今他依然居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坎之中;原始的生命之母,神圣中的神圣、崇高中的崇高,诞生于生命之父的气息之中,至今她依然居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坎之中。此寓于彼。
钻木取火(“火”喻指“精液”,“火神”也被称为“家宅之神”),火隐蔽于木中,就像胎儿孕育于子宫之中,我们每天都要敬奉火神,如此,子子孙孙,香火不断。此寓于彼。
那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那里也是太阳落下的地方,那里是所有的天神居住的地方。一切均诞生并于原始之中,没有什么能超越原始,一切也都归宿于原始之中。此寓于彼。
现实世界中所有看到的东西,同样存在于看不见的大梵世界,同样地,大梵世界里的一切,也都映照于现实世界之中。认为此与彼之间存在差异的人,将从死亡走向死亡。只有通过人的心识,才能理解大梵。彼与此根本没有差别。认为此与彼之间存在差异的人,将从死亡走向死亡。
如拇指般大小的神我(阿特曼),居住在我们的身体里,他过去是、将来也是我们的主宰,对此有所认知,我们便无所畏惧。此寓于彼。
如拇指般大小的神我,像是无烟的火,他是我们过去和未来的主宰,他是我们今天的主宰,也是我们明天的主宰。此寓于彼。
正像落到山岗的雨水在山坡上四处流淌一样,人在缤纷的世界中也是四处奔走;正像清洁的水落入清洁的水之后变成清洁一样,人的自我融入神我(大梵)之后便会变成大梵。

《奥义书》的笔记-第86页 - 大森林奥义书


那些崇尚无知的人,
陷入蔽目的黑暗;
那些热衷知识的人,
陷入更深的黑暗。
任何人若是发现和觉悟到
这个进入身体深渊的自我,
他便是创造一切的创世者,
世界属于他,世界就是他。


 奥义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