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书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58-1
ISBN:9787020074310
作者:杨沫
页数:565页

青春之歌 歌之青春

《青春之歌》虽是小说,却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青年为革命奋斗牺牲的缩影。小说以林道静的视角写了知识青年投身革命的历程,也记录了爱国青年在革命胜利道路上的流血牺牲。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也许从一篇文章中我们读不出当时爱国青年游行示威的壮烈豪迈、艰苦卓绝,但是《青春之歌》记录了这段历史,让时隔八十年后的我们仍能感受到当时的知识青年怎样救亡图存,怎样用智慧和鲜血铺就了历史之路。    林道静出身小资产阶级,但她身上也流淌着劳动人民的血,她之所以接受教育,因为“母亲”认为她是一份不赔本的财产。但她从小受的苦使她没屈服于资产阶级纸醉金迷。父亲破产逃跑后,“母亲”威逼利诱想让她嫁一个有钱有势的阔佬,从而能依旧过腐朽享福生活。但当她得知亲生母亲秀妮的不幸遭遇后,她看清黑暗腐朽家庭的本质,毅然离家出走。对前途的迷茫,她困惑:“一切有为青年,不甘心堕落的青年将怎样生活下去?天地若此之大,难道连一个十八岁女孩子的立足之地都没有?”可是对待命运的百般阻挠,她不会落荒而逃。正如她在海边受奚落嘲笑时,她不是惊慌离开,而是挺直身子走过去,用傲慢仇视的目光瞪着那些取笑她的人,然后凛然离开。我们知道,一个青年承受的困难越大,成长的也越快。林道静无疑在承受着黑暗社会带给她的痛苦,当她像不羁的小马四处去碰,相信总有一天会碰出一条路来时,她可能不知道光明就在不远处。    当林道静不满于现状、东闯西闯,需求自己的理想道路时,我们那些被红色革命感染的青年学生在游行、在示威、在冲锋。“你们有的是枪弹,我们有的是热血!”他们不怕军警的镇压,不怕被捕坐牢,他们不只是空喊口号,他们不怕吃苦、不怕杀头,用自己的热血进行宣传、唤起人心,使中国觉醒。似乎一说革命大家就会想起贺龙拿两把菜刀就要去造反情景,也质疑白面书生赤手空拳怎么能闹革命。林道静也不解:“只要武装斗争胜利了,工农劳动人民革起命来,那么这些秀才举人就跟着造反了,对他们费这么大力量做工作,究竟有什么用处呢?”而江华批评了她这种思想,并给予了解答:“工农劳动阶级自然是革命的主体,可是五四运动也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潮,把中国革命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你说是从什么人开始的?”看看那些矢志不渝忠于党的青年吧!卢嘉川双腿被老虎凳轧断,但他在监狱蠕动着奄奄一息的身体为革命同志传递情报,林红虽然被捕每天受酷刑,但她仍面带微笑像大姐姐一样关心着道静和小俞,在监狱开展活动……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青年,他们无愧于被称为时代的先锋   青年的选择,最终时间会给答案。文中写了林道静的两个好朋友——王晓燕和陈尉如。她们在历史洪流中选择不同的道路,也决定了她们的命运。陈蔚如是道静高中时的好朋友,在道静被母亲逼着嫁人时给予了她鼓励和帮助。可是一年后她选择向腐朽势力低头,嫁给阔佬当姨太太,变得世俗起来。可最终腐化的阶级吞噬了她的生命,面对黑暗的人生道路,她自杀了。还有白莉苹,是傍过革命的门又退缩了,去当了电影明星进而做了阔太太。不仅自己堕落,还想拉道静下水,表面的浮华掩饰不住她虚弱的内心,纸醉金迷的生活后面肯定是苦难。当我读到这时总忍不住联想如今,时代在变,可有些腐朽思想没变。现在社会光怪陆离,很多人只追求物质享受,做着满足自己的虚荣的梦。特别是现在的女性,忘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像白莉平一样出卖自己的灵魂。“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微笑”就是这种思想的表现。可陈蔚如的结局给这些女子敲响了警钟,当她们孤独终老在零落孤寂的角落哭泣时,那些为实现人生价值不断奋斗的人,她们在人们的尊敬里颐养天年。    王晓燕生长在平和、温暖的知识分子家庭,所以性格温和、沉静。刚开始,她只是像父亲一样相信胡适的“读书救国论”。对于道静参加革命也只是表示支持和同情。后来她听道静讲自己母亲秀妮的苦难,开始认识到世界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于是她开始阅读革命书籍,认识到革命的重要性。只是后来她受戴愉的欺骗,才会走向和道静对立的道路。最后,当她认识到戴愉才是真正的叛徒时,她真诚的悔过,揭露了托派分子的丑恶行径,重新走上革命的道路。    从这个方面说,《青春之歌》既是那些不屈不饶、矢志不渝为革命胜利奋斗青年的赞歌,也是贪图享受、出卖灵魂腐化堕落青年的哀歌。关于爱情,这本书也有提及,而且见解很值得思考。刚坠入情网的道静把和她谈诗的余永泽视为“有才学的青年,多情的骑士”。可是余永泽只是一个为名利职位钻在故纸堆里写出论文来讨好胡适的势利之人,他反对道静参加革命。这让道静认识政治上分歧,思想不一致的爱情是盛开不久就会凋零的的花,于是她选择了离开。只有志同道合,相互理解才是爱情的基础。卢嘉川既是道静的爱人,也是她革命道路上的老师。她迷茫时,解答她的困惑“大家的出路在哪?出路就在反抗,出路救灾斗争,出路就在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当她有个人英雄主义情结时,卢嘉川这样点醒她“你的动机是拯救人民于水火呢?还是满足你的幻想——英雄式的幻想,为逃避现在的生活……革命工作是多种多样的,有火热的白刃战,也有不为人注意平凡的斗争……不一定非要上战场才是革命”。道静也为被害的他写了一首诗:“……她用美丽的青春/用深藏在心底不变的热爱永远等着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江华是卢嘉川的化身,或者他们本就是同一人,他悉心指导她在定县的革命,当她想放弃时给予她鼓励,真正的志同道合使他和道静走到一起。    《青春之歌》虽然离我们的时代渐行渐远,但是青年奋斗的精神是不变的,我们总能从其中读出什么。我不是一个寻宝者,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到某部书,就像找到知己,我只是读那些时代沥淘的经典,从中得到启示,青年同学们,如果你有着不变的热情和实现自己价值的人生追求,那么请读《青春之歌》吧。  

青春之歌 歌之青春

《青春之歌》虽是小说,却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青年为革命奋斗牺牲的缩影。小说以林道静的视角写了知识青年投身革命的历程,也记录了爱国青年在革命胜利道路上的流血牺牲。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也许从一篇文章中我们读不出当时爱国青年游行示威的壮烈豪迈、艰苦卓绝,但是《青春之歌》记录了这段历史,让时隔八十年后的我们仍能感受到当时的知识青年怎样救亡图存,怎样用智慧和鲜血铺就了历史之路。    林道静出身小资产阶级,但她身上也流淌着劳动人民的血,她之所以接受教育,因为“母亲”认为她是一份不赔本的财产。但她从小受的苦使她没屈服于资产阶级纸醉金迷。父亲破产逃跑后,“母亲”威逼利诱想让她嫁一个有钱有势的阔佬,从而能依旧过腐朽享福生活。但当她得知亲生母亲秀妮的不幸遭遇后,她看清黑暗腐朽家庭的本质,毅然离家出走。对前途的迷茫,她困惑:“一切有为青年,不甘心堕落的青年将怎样生活下去?天地若此之大,难道连一个十八岁女孩子的立足之地都没有?”可是对待命运的百般阻挠,她不会落荒而逃。正如她在海边受奚落嘲笑时,她不是惊慌离开,而是挺直身子走过去,用傲慢仇视的目光瞪着那些取笑她的人,然后凛然离开。我们知道,一个青年承受的困难越大,成长的也越快。林道静无疑在承受着黑暗社会带给她的痛苦,当她像不羁的小马四处去碰,相信总有一天会碰出一条路来时,她可能不知道光明就在不远处。    当林道静不满于现状、东闯西闯,需求自己的理想道路时,我们那些被红色革命感染的青年学生在游行、在示威、在冲锋。“你们有的是枪弹,我们有的是热血!”他们不怕军警的镇压,不怕被捕坐牢,他们不只是空喊口号,他们不怕吃苦、不怕杀头,用自己的热血进行宣传、唤起人心,使中国觉醒。似乎一说革命大家就会想起贺龙拿两把菜刀就要去造反情景,也质疑白面书生赤手空拳怎么能闹革命。林道静也不解:“只要武装斗争胜利了,工农劳动人民革起命来,那么这些秀才举人就跟着造反了,对他们费这么大力量做工作,究竟有什么用处呢?”而江华批评了她这种思想,并给予了解答:“工农劳动阶级自然是革命的主体,可是五四运动也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潮,把中国革命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你说是从什么人开始的?”看看那些矢志不渝忠于党的青年吧!卢嘉川双腿被老虎凳轧断,但他在监狱蠕动着奄奄一息的身体为革命同志传递情报,林红虽然被捕每天受酷刑,但她仍面带微笑像大姐姐一样关心着道静和小俞,在监狱开展活动……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青年,他们无愧于被称为时代的先锋!    青年的选择,最终时间会给答案。文中写了林道静的两个好朋友——王晓燕和陈尉如。她们在历史洪流中选择不同的道路,也决定了她们的命运。陈蔚如是道静高中时的好朋友,在道静被母亲逼着嫁人时给予了她鼓励和帮助。可是一年后她选择向腐朽势力低头,嫁给阔佬当姨太太,变得世俗起来。可最终腐化的阶级吞噬了她的生命,面对黑暗的人生道路,她自杀了。还有白莉苹,是傍过革命的门又退缩了,去当了电影明星进而做了阔太太。不仅自己堕落,还想拉道静下水,表面的浮华掩饰不住她虚弱的内心,纸醉金迷的生活后面肯定是苦难。当我读到这时总忍不住联想如今,时代在变,可有些腐朽思想没变。现在社会光怪陆离,很多人只追求物质享受,做着满足自己的虚荣的梦。特别是现在的女性,忘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像白莉平一样出卖自己的灵魂。“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微笑”就是这种思想的表现。可陈蔚如的结局给这些女子敲响了警钟,当她们孤独终老在零落孤寂的角落哭泣时,那些为实现人生价值不断奋斗的人,她们在人们的尊敬里颐养天年。    王晓燕生长在平和、温暖的知识分子家庭,所以性格温和、沉静。刚开始,她只是像父亲一样相信胡适的“读书救国论”。对于道静参加革命也只是表示支持和同情。后来她听道静讲自己母亲秀妮的苦难,开始认识到世界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于是她开始阅读革命书籍,认识到革命的重要性。只是后来她受戴愉的欺骗,才会走向和道静对立的道路。最后,当她认识到戴愉才是真正的叛徒时,她真诚的悔过,揭露了托派分子的丑恶行径,重新走上革命的道路。    从这个方面说,《青春之歌》既是那些不屈不饶、矢志不渝为革命胜利奋斗青年的赞歌,也是贪图享受、出卖灵魂腐化堕落青年的哀歌。    关于爱情,这本书也有提及,而且见解很值得思考。刚坠入情网的道静把和她谈诗的余永泽视为“有才学的青年,多情的骑士”。可是余永泽只是一个为名利职位钻在故纸堆里写出论文来讨好胡适的势利之人,他反对道静参加革命。这让道静认识政治上分歧,思想不一致的爱情是盛开不久就会凋零的的花,于是她选择了离开。只有志同道合,相互理解才是爱情的基础。卢嘉川既是道静的爱人,也是她革命道路上的老师。她迷茫时,解答她的困惑“大家的出路在哪?出路就在反抗,出路救灾斗争,出路就在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当她有个人英雄主义情结时,卢嘉川这样点醒她“你的动机是拯救人民于水火呢?还是满足你的幻想——英雄式的幻想,为逃避现在的生活……革命工作是多种多样的,有火热的白刃战,也有不为人注意平凡的斗争……不一定非要上战场才是革命”。道静也为被害的他写了一首诗:“……她用美丽的青春/用深藏在心底不变的热爱永远等着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江华是卢嘉川的化身,或者他们本就是同一人,他悉心指导她在定县的革命,当她想放弃时给予她鼓励,真正的志同道合使他和道静走到一起。    《青春之歌》虽然离我们的时代渐行渐远,但是青年奋斗的精神是不变的,我们总能从其中读出什么。我不是一个寻宝者,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到某部书,就像找到知己,我只是读那些时代沥淘的经典,从中得到启示,青年同学们,如果你有着不变的热情和实现自己价值的人生追求,那么请读《青春之歌》吧。  

只记得激动了

很多年前看的小说,虽然是主流革命文学,但就像林觉民的“与妻书”,里有着打动人心的感动。故事、剧情都忘了,只记得那时候的情愫就像9月份的洪水,眼看着节节升高,眼看着冲破一个又一个堤坝,在心底纵横,谱写着我对青春对未来的理解。

《青春之歌》:浪潮和一地鸡毛

《青春之歌》:浪潮和一地鸡毛匆匆翻完一部红色经典——杨沫先生的《青春之歌》,除去偶尔有些激动外,我想到了两个名词:浪潮和一地鸡毛。浪潮1967年4月,美国加州一位历史教师被学生的一个问题问倒了,“为什么德国人声称,对于屠杀犹太人不知情?为什么无论农民、银行雇员、教师还是医生 都声称,他们并不知道集中营里发生的惨剧?”之后为解决学生们的疑问,他决定以身试法,成立了“第三浪潮”,这个组织从20人发展到200人,而且对亲人朋友产生了怀疑的强制。他们亲自体会到了法西斯的可怕力量。2008年,约根 沃格尔主要了一部名为《浪潮》的电影,而故事的原型即是上述的惊人事件。其实,我们对此并不陌生。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民对日军在中国大地上的暴行也是不知情的,而且还抱着“共建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认为他们的军人是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这种带有“传销”性质的说教和宣教是法西斯惯用的伎俩,或者“传销”是因袭了法西斯发动、蛊惑人民的手段。我追问自己,这种手段有错吗?或者说问题是出在手段上吗?或许不是。手段是没有利害的,关键在于目的。善的目的加上没有利害的手段,则手段促进善的目的的实现;而恶的目的组合没有利害的手段,则会加速恶的目的的滋生。在这样的逻辑下,我才敢对天朝建立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自我说服的行为。有人说,《青春之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很明显,一个女人即是林道静,这个被称作是“从小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革命者转变的艺术典型”的久久不能磨灭的人物。这个女人的成长和变化是故事的核心和主线,近四十万字的长篇中有三十万在写她。她的成长中有两次转变,也就是两次入狱后的变化,问题一是这些转变略显突兀,问题二随之而来突兀之后几乎再无转变。转变就和这三个男人密切相关了,而这转变的过程中渗透了“浪潮”的手段。余永泽,这个好男人,骑士兼诗人。告诉林道静生活的美好和爱情的甜蜜,诗词歌赋里有他们的影子,海滩浪花中有他们的笑语,这在当时是完全“小资产阶级”的生活。而今虽常见了,但还会被玩笑为“小资生活”。不过,当时是贬斥的,现在是赞美的。后来,更大的“浪潮”来了,卢嘉川出现了。卢嘉川是党的好干部,是热血青年,是有梦想有能力的党员。他用《辩证法教程》、《马克思主义原理》,还有其他的苏联红军的宣传标语,这些加速了林道静的血液循环。他告诉林道静说:“只要你对我们的事业不失掉信心,只要你能为着未来幸福的日子坚持斗争下去!”这让林深深爱上了这位革命战士。之后林道静就对第一任丈夫说:“我走了,不再回来了。你要保重!要把心胸放宽!祝你幸福。”只是,林道静或许不知道,没有了她,余永泽或许不能幸福,他是真爱林道静的。而只是因为“政治上的道路不同”。再之后,卢嘉川同志牺牲了。而他的牺牲和余永泽有莫大的关系,这造成了林道静更加憎恨她的“自私的、狭隘的”前夫。其实,如果卢嘉川政治上的成熟的,战略上是重视的,或者不是党的内部出了叛徒戴瑜,可能不会出现惨剧。而无法识别内奸的人,竟然一股脑地认为出卖自己敬爱的人是自己曾爱过的和最爱自己的人。这样恐怕不太好吧,不论是从理智上还是感情上。而问题出在哪呢?浪潮。是浪潮让林道静无法理智地思索问题,而是一口认定,凡不是我党人士,凡政治信仰不同的人都是异类,不论亲人情人。卢嘉川同志牺牲后,江华出现了。其实,江华早就出现,他就是和卢嘉川一起南下请愿的首领李孟瑜。这里说点题外话,小说里一个主角有“N个名字”还是有他的妙处的,读来有种神秘感,对号入座后还有一种畅快感,当然多个名字该是当时情势需要。江华让林道静有了第二次转变,那就是接近工农兵,深入到户,和群众建立深厚的友谊。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后的胜利,于是有了卧底的生活。又加上林红的鼓舞,林道静彻底觉悟了。觉悟之后她入党了,入党之后来到北大,后来成了学生运动的领袖,成为“一二九”运动的指挥。浪潮让人学会“喜新厌旧”,他们深信“不破不立”。一地鸡毛琐碎的人生是多数人无法逃脱的命运,这与时代无关,与民族、地域无关。余永泽为了能让林道静过上他认为的幸福生活,不断奋斗,托关系找人,靠自己的学识结识胡适,钻古书堆、交古人友,还算有点成就。他必须努力,因为“这样的社会,毕业就失业”。那样的社会,呵呵,这样的社会,有什么变化吗?就大学生就业问题而言。同居后,他们过完了蜜月般的日子后,一些小摩擦不能避免地出现了。余永泽希望林道静做个好太太,做饭、相夫教子、贤妻良母,不再有什么“风花雪月”,不再有“浪漫诗意”,而是赤裸裸的日子。如果我穿越过去,弱弱地问余永泽一句话:“你还写诗吗?”他或许不顾斯文,骂道:“狗屁!那是年轻时不懂事!诗是什么,诗是搔首弄姿混扯蛋!如果现在还写诗,不得饿死!”房子、车子、妻子、孩子、票子……林道静被捕入狱,因为她张贴卢嘉川留下的选出标语,后被定为共产党“反政府”的恶行。后胡梦安念旧情,出面相救,把林关到一处小院里。百般劝诫,林同志大义凛然,毫不畏惧。而胡梦安忍无可忍,对林道静的一番话而今读来,百感交集:“世界能凭一点点盲目的热情救得了吗?中国这腐烂透顶的社会,能凭向你这样一些热情的孩子救得了吗?”河北定县的9个教员,更是对当时社会的一个描摹,当然,或许对我们也有借鉴意义和镜子的效用。“有忧国思想对腐败的政府不满意,可是只是说说而已,另外也有两三个糊糊涂涂什么也不想,瞎混日子——吃饭、睡觉、打牌。至于两个女教员呢,一个只想挣钱养活有病失业的丈夫;一个只想找个有钱的丈夫能够养活她。最后,我想说,读完《青春之歌》之前,我一直觉得生活是不断变化的,时代是不断向前的,人生是不断丰富的。

激情燃烧的年代

当代文学史当代小说课每天都讲这本书,我把厚厚的一本背回寝室的时候很开心,断断续续听了那么多简介和评论,终于要翻开它的封面了。说这是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在17年文学里边算是有点人情味的小说了。我从来没有看过关于革命的作品,那种斗争的残酷是我所不能承受的。一本小说我看了一整夜,在所有人睡去之后,趴在宿舍的小床上点着小台灯,黑暗中的那点灯火映着书中点点革命之火,燃烧了我的心灵。那是我无法理解的为革命为祖国献身的激情,是我不能做到的崇高和伟大,在革命之路中不断成长,始终保持那个纯净的心。半夜我就差点随之呼喊革命口号了。不论这一切是否真实,我只知它深切地打动着我。遗憾的是卢嘉川那么快就死了,在我还期待他多出场几次的时候,遗憾的是余永泽还一直活着,并且越来越失去最开始的那种迷惑着我们的风采。什么会变什么不会变?我也只想拥有那么一颗坚定的心,带领我用激情用理智更有力得活着,存在着。


 青春之歌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