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书评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213063499
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埃尔德·沙菲尔
页数:258页

点醒梦中人

其实这本书告诉人们认清自己的现状很重要,往往现在的人们都渴望在有限时间里获得社会既定的目标,比如姑娘们说我要几岁嫁出去,工作的人想我要几岁前赚到多少钱,等等......但是有些真理的东西是不变的,积累很重要,当自己的积累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做起事情来当然得心应手,但如果在有限时间里做一些实际上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反而得不偿失。而人们往往在平常的积累里给自己太过于完美的计划,所以永远也不会实现,人不可能像机器一样工作。打个比方,书里说得带宽是我特别赞同的,自己学习工作过程中感触特别深。为什么新人才工作压力特别大?其实是因为在短时间里企业或者单位社会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按照每个人的能力来安排今天的工作你完成多少,所以当一项事情特别复杂的时候,年轻人往往感到棘手,所以多想,多想纠结,纠结就拖延,然后隔绝一切周围的知识和环境,只想一门心思搞定它,陷入loser心态,我要努力,我要发奋图强,我要......其实有些事情,急也没用。为什么有些单位的领导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让人压抑,就是他们并不懂得心态上的余闲是有助于员工愉快的工作的,当每天起来觉得工作是有成就感愉快的事而不用面对死鱼脸一般的上司时,我想一般人是有把工作做好的欲望的,做好了,有时间去看点其他的,慢慢慢慢积累上来了,做事当然会得心应手也就是处理事务的带宽变宽了。举个例子,让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开始学英语就让他每天背100个英语单词,和让一个考过6级的口语交流无障碍的大学生背同样背100个单词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带宽不一样,所以不要太完美,因为那是一种很死板很没有效率很笨的办法。让自己保持愉快地进行学习是很重要的。每个人能力不一样,所以跟别人一比自己就有压力,然后就管窥了,管窥就纠结,纠结就压抑,所以有些事情水到渠成自然就成了,其实新东方这一类的学校不就是利用了管窥心理吗......当然不是否定它,当你得实际能力还差那么一点点的时候,就如书中所说,管窥带来的专注红利是有效的。还有一个问题在于,我们很多人对教育的本质理解上出问题了,不是教育多=赚钱多,而是教育让人可以得到更多积累的机会,视野会更开阔,当开阔到一定程度时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因为你到脑力的积累可以给你很多方向选择,因为脑子里其实已经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了,比如喜欢看国家地理杂志的孩子可能比喜欢听西方音乐的孩子学习地理更容易一些,这就造成了表象的成绩差异问题,老师会觉得这是某个孩子不努力造成的。而有些孩子成绩差就会为了针对这一个科目进行狂补课,但补课只是做题,并没有把可以提升小朋友感性认识的背景知识介绍给它们,这就是为什么偏远山区的孩子学习起来会更困难一些,这是因为背景知识的感性认识,即带宽不够......并不是我们努力不够而是方法错了。这个社会最要命的地方就在于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人,也是国内普遍的做法,所以为什么我们永远会有一个敌人叫:别人家的小孩。忘了吧,专注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点点轻松愉快地达成就好。

反思我们为何陷入稀缺

这本书的重要之处不在于作者罗列的知识,比如稀缺的原因、影响、解决建议,而是这本书会引发我们对于自身境地的反思,如果你跟我一样,身处稀缺之中,缺钱、缺时间,并且为之烦恼,那么这本书就值得一读,建议再读《一流成功人士早餐前都做什么》《自控力》,前者让人早起,解决时间不足,后者通过训练让人更专注。我们在充裕时候的浪费、短视,造成之后的稀缺,稀缺会导致认知能力、自控力下降(认知能力低=笨,自控力弱=冲动,智商=认知能力+自控力),所以稀缺会导致无能,无能的结果是更严重的稀缺,陷入恶性循环,跌入贫困、繁忙的深渊。作者用实验数据证明了稀缺在潜意识层面会俘获大脑的注意力,不管你是否愿意,稀缺在潜意识上已经引起你的关注,这就是稀缺的作用之一——专注!稀缺导致专注,让我们效率倍增。但是,关注在当下紧急的事情上,提高效率的代价是我们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做那些不那么紧迫、却又关系将来的重要投资。所以,稀缺导致关注的同时也要造成恶果——管窥!管窥让我们陷入紧急的事情中,忽略未来!是什么产生稀缺?浪费和无能均会产生稀缺!像平时乱花钱导致月末囧迫得很、大学的时候整学期玩期末那几天狂赶作业,就是资源充裕时的浪费导致稀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属于不紧迫、重要的事情,平时没有对自身能力投资,能力得不到增长,收入少、效率低,也是稀缺的原因。如何解决稀缺?稀缺意味着缺少资源,缺少资源的后果是风险抵抗力弱,而且陷入稀缺的人,注意力还在紧急事务上,对于风险的预料能力较正常人更弱,这就意味着有更多机会遭受风险带来的损失,但是陷入稀缺的人能承担的损失极小,不能承担的时候,又易产生另一常见行为——借贷!借贷需要给额外的费用,导致更严重多稀缺。所以解决稀缺的方案应该减少风险,包含风险提醒和设置应急预算!应急预算的作用是当风险发生时,能让我们承受损失,避免因承受损失导致更艰难的后果。还要对事情按紧急、重要进行判断,舍弃当下那些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情,投资未来,提升能力。除此之外,保持警觉,警惕这个时刻惦记我们钱包、时刻想吸引我们注意力的社会,减少自身的浪费行为。谢谢阅读,希望对你有用!

对于拖延的人帮助不是很大

我还是去看看"自控力"吧.几年前因为拖延的事情而看了一本拖延书. 得到的信息是完美主义作祟. 现在想想, 当时的拖延并没造成严重后果, 不过是每次老板约谈时候紧张一下子而已; 现在想想, 老板也不会认为你很重要, 可能当时只是吓唬你一下.终于到了现在, 我拖延到在老板们之间都很有名了; 但是自己并不认为自己是拖延了, 会觉得, 我根本不喜欢这件事啊干嘛叫我做. 但是心里面还是着急啊, 因为不喜欢做的事情总是要做的, 你老是惦记着ta也放不下心来做其他事, 于是最后就什么都没做.我恨一事无成这个词.---------------------------------------------------------------------------所以我看这本书, 其实是着重于"拖延"这个点. 后来才发现, 虽然书中举得例子具有一定迷惑性, 但其实这本书在时间管理方面的重点并不是"拖延". 拖延是你有很多时间做却一直不做, 这本书关注的重点是我有很多事情怎么都做不完造成的时间不够用. 这个时候作者倒是给出了一个新颖的解法, 每天预留一定机动时间用于解决突发事情. 由于我还没到这个阶段, 只好先领回一下.关于我所关注的"拖延", 作者倒是给出了几个有趣的例子, 比如印度农民每天借贷100, 利息5, 剩下赚了5, 赚了的钱当天花完; 但是如果每天省下一点不花, 几个月就能存上100, 以后就再也不用借贷啦. 但是这样做的印度农民却很少...如果把我自己想成印度农民, 我就是这个让老板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拖延的人啊...其实我也不是很理解印度农民为什么不存钱...用这个故事来激励自己是不是很容易产生动力?拖延是不好, 不仅赶工, 而且影响心理状态不容易出好工作...作者对于拖延还是给出了解决方法的, 就是设立无数个小目标前进...其实就是记事本法则吧. 对于我这种不知道干什么的人来说, 要是真的记事本的话, 真的是要好好定个计划啊...先奔过去看"自控力"吧. 我要定个计划三月前把书看完!

其实是匮乏

我没看过这本书,为什么要写书评?这是我至今唯一一本没有看过就写书评的书。我看了目录和其他人的书评,关于匮乏,我有话要讲。是心态。如果缺时间,就不会想要15分钟后再吃棉花糖,就不会坚持锻炼,就不会觉得睡眠是最大的投资。如果缺钱,就不会考虑学习,不会考虑投资,就更有可能有一夜暴富的心态,就更有可能贪小便宜而不重视长远利益。如果缺知识,就不会静下心来好好看一本书,而是不停地刷微博、微信、朋友圈,寻找那些高承诺,看时恍然大悟,看完了就忘的小段子。急躁,是匮乏者的共性。又不只是心态。如果缺时间,说明没有时间好好规划生活,永远有紧急的事情要做,永远无法停下来考虑什么是重要的。如果缺钱,如果不是太懒惰,肯定会去赚钱,而如果这么急着赚钱的话,大多也只不过是重复性的工作,不重自我提升,于是就形成越赚钱越穷,越穷越急着赚钱的死循环。[1]如果缺知识,说明之前没有好好积累,于是当你拿到新的内容的时候,就会比别人理解的浅,比别人学得慢,因为你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2],意味着和别人一样努力,也及不上别人。起点,是匮乏者的悲哀。不是心态的部分没法调整,避免“越匮乏,越完美主义”的心态也不是一朝一夕。所以放宽心,你不孤独。[1]叶老师《我在底层生活》的书评揭示了这一点,有时候穷人不是不努力[2]“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参见《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你是不是又忙又穷

是不是突然间发现,这个月的工资又花完了,而离下次发工资还有一段时间?是不是也经常觉得,下周要交的PPT又来不及了,虽然自己一直在准备,但是还是木有做完?更要命的,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对不对?嗯,这是现代人的通病——忙的要死,穷的要命!那么我们是怎么让自己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呢?《稀缺》,让你知道,你为什么是这么的穷,忙~出自塞得希尔.穆莱纳森和埃德尔.沙菲尔的《稀缺》,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这是一个“整合”的时代,我们能在书中看到经济学与心理学关于同一个名词碰撞产生的火花,就像卡尼曼说的,他们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稀缺”不再单单是一个“资源稀缺”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学问题:我们缺少的是一种心态和面对稀缺的能力。在书中,作者介绍了几个概念:稀缺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专注红利: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做凭一己之力很难做到的事情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是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能力管窥:专注于某一事物就会意味着我们忽略其他事物。简言之,稀缺会使我们过分关注眼前的事物,从而降低我们的心智,致使我们缺少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降低我们的执行控制力,继而会导致稀缺加剧,从而落入稀缺的陷阱无力挣脱。这就是为什么穷人会一直穷困潦倒,忙碌的人总是日理万机,而胖子的减肥总是以失败告终。。。当然,作者在书的第三部分也告诉了大家“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简言之就是要管理和规划好“带宽”,至于要怎么做,大家书中找答案吧~

《稀缺》精华笔记

稀缺定义:稀缺是拥有资源(客观)满足不了需求(主观)时情况。资源稀缺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心态。什么会导致稀缺:资源充足时,不注意合理分配或利用资源,拖延习惯,加上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这些因素在一起最终将人拖入稀缺泥潭的恶性循环。稀缺的主要元素:管窥借用和短视余闲缺乏带宽负担杂耍做法稀缺的负面影响:执行控制力下降认知能力下降注意力下降不知道如何合理分配手中资源权衡式思维 -> 更像理性的经济人失误成本上升,造成恶性循环无力规划记忆力差工作效率低冲动智力下降对抗稀缺的无效方法:增加绝对时长或一次性资源,而不是改变内在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本身耗费带宽,执行无力)自我控制(长期自我控制会终将消耗殆尽)控制压力,因为压力不等于稀缺(压力上升,执行控制力会上升)学习培训(本身耗费带宽,应该学习实用经验而非理论)如何应对稀缺:第一步:要识别真正稀缺的资源。节省带宽(学会综合提炼信息)扩大带宽(强制简化,例如犹太人的安息日)管理余闲(要确保其存在,不能太多,不能太少)在资源充足时建立缓冲机制,应对突发事件改变环境(系统的多次提醒,制造诱发冲动),改变内在太难将一些容易疏忽的选择的默认项变为有利于节省带宽或制造余闲的事一次性做对的事(系统化未来的工作),定期重新评估现在愿意为资源充裕的未来许下承诺,这样所期待的事务实现时,所希望做的行动自动完成。未雨绸缪,在带宽充裕时行动(时间规划+带宽规划)先做消耗带宽高的事,而非耗时少的事将一个长期的deadline划分为阶段性deadline这本书里的例子或者通俗易懂,或者就是发生在你我身上的真实情况,让人很有拍大腿说“我就是这样的!”感觉。给出的解释和解决办法也没有什么石破惊天的大道理,但就是这点点滴滴我们熟悉的小行为和小改变,区分了我们生活的方向和结果。美中不足的事,全书内容和观点有很多前后重复的地方;大结构虽然是典型的what-why-how结构,但小结构的逻辑还是有些混乱,所以才有了这篇笔记总结。

贫穷的本质

评《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文/流年选购此书时,看到“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这个副标题,我就决定购买了。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社会,我们都太忙了,穷忙,瞎忙,看似很努力,很忙碌,其实那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很忙碌罢了。我们也都太穷了,不光是物质上的穷,我们还是时间上的穷人,最终成为了金钱与时间上的双重穷人。仔细观察一下周遭,你会发现,大家都很忙碌,很少“闲”人。焦虑,躁动,没有了心灵的自由与安宁,缺少一份淡定与从容。我们都在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总是不够用。肉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是的,没错,大多时候,我们的肉体和灵魂都在路上,可是,我们更应该注意,不要一直在路上,不要奔跑得太快,要适当适时的停下来,驻足观望,欣赏沿途风景,等一等灵魂。书中提出几个比较有现实意义的概念。带宽:这里的带宽概念不是指代计算机信息的带宽,而是指做一件事的注意力,心神,精力等的容量。余闲:多余的,富足的,充盈的。可以指代时间,金钱或者精力的余闲。管窥负担:当我们的视线集中在管子内部的时候,管子外面的东西我们就看不到了。稀缺:稀缺是珍贵的,任何方面的稀缺,都会俘获大脑的注意力。只要我们陷入了稀缺的状态,我们就会失去判断力与执行智力。当权衡取舍的时候,我们会犹豫不决,陷入决策瘫痪,无法平衡。目光短视,看不到事物的未来价值。时间的稀缺,的确是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加快速度,推进事态发展的进程,可从长远来讲,必然会影响质量,因为要讲究速度,所以难免就无法顾及到完成的质量。譬如,你要完成一篇论文,时间期限是月底,那么在月初和月中的时候,由于惰性,拖延,你必然不怎么上心。到了月底的时候,时间所剩不多,你才感觉到紧迫性,于是,你必然会在月末最后的时刻,全力冲刺,论文的质量不是你最关心的,你最在意的是论文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最合理的做法是,首先,规划时间,细化任务目标;其次,按照计划执行;然后,执行的过程中,专注,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而不是同时段多任务模式。这样一来,完成的过程中,你才是从容的,余闲的,最后,完美完成论文的写作。富不过三代,但穷,有可能穷三代,三十代,甚或残酷点说,穷百代。如果不从穷人的思维模式里抽离与跳脱出来,你真的有可能一直穷下去。穷人最大的区隔与差异,不是资源,不是努力,而是心态。穷人的心态是恐惧的,短视的,害怕的,他们规避风险,追求安稳。因为稀缺,穷人的生活过得过于精打细算,从而失去了判断力与改变现状的机会。当过于锱铢必较时,目光自然会变得狭隘与短视,失去了权衡利弊得失的判断力,减少了选项,没有了执行的流体智力。所以,我们会发现,穷人是存钱的,他们不会冒险去让自己的钱流动起来,不会去投资,崇尚的是,省钱就是赚钱,而富人的钱像流水,无时无刻都在流淌着。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心态。

保护好自己带宽。

难得的一本好书。工作了之后,各种事情似乎都超级忙。本书说的“稀缺心态”,让人警醒,直插膝盖。稀缺,确实会带来专注红利,让自己注意力集中,效率提高,但是也会给我们带来带宽负担,让我们进入“管子”中去。进一步造成了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下降。(更加shupid和冲动)头脑中的带宽就相当于一个箱子, 空间是有限的。为了节省有限的空间,我们只有产生权衡思维,给我们自己造成带宽负担,但是如果我们的箱子足够大,有足够的余闲,就可以更加好的应对。书中提到一点,很是有趣,穷人和富人对1块钱的真正价值是感知不一样的。比如说少50块,你买100块和1000块的,对50块的感知价值是不一样的,但是,对穷人来讲,这其实是差不多。稀缺的心态,也很容易,造成我们对手头,对现在的过多关注,而造成了未来的危机,不顾未来的风险,产生短时行为。如果我们有稀缺心态,就很可能会掉进稀缺陷阱,把自己置身于杂耍之中。孤独其实是一种社交稀缺,按理说,这些人是社交的专家,但是为何总是处理不好社交的关系呢?因为他们太过了,关于的关注,就像篮球运动员罚球的时候,本身是本能的反应,去过多的意识去干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1.设置警报,利用小工具不断的提醒自己,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中。2.一定要节省自己的带宽,疏忽=默许,为贷款不足的人提供便利。3.提升自己的带宽,从富足起步,利用更多的余闲。

比稀缺更难逃脱的是稀缺心态

读此书的出发点是想回答自己在探究的一个问题:在穷苦家庭中长大对人有什么负面影响,以及如何避免成为所谓的“穷忙族”(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wWHPacUZzw)。自己的初步结论是,即使成年后通过努力摆脱穷苦,穷人的孩子在相当长时间内依然存在穷人心态和行为模式。如果不通过有意识地解决,穷人心态可能会影响长期发展障碍,比如缺乏远见(参考知乎讨论:贫富人家的孩子思维方式上有差异吗?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785337;出身富贵人家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人向往?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191789)。此书虽然没有涉及我想探究的问题,但也提供了一些关于贫困(金钱稀缺)我没想到的方面的探讨。比如什么是真正的贫困:解决某些基本生活需求时总需要放弃别的基本需求,从未引起内心关于到底选择满足哪个需求的反复纠结。为何难以逃出稀缺陷阱:穷人为何难以脱贫,忙人为何难以得闲,胖子为何难以节食。作者的回答是摆脱稀缺,不仅需要逃出稀缺陷阱并且需要建立足够大的缓冲区。难度就好比一个小铁人拼命挣扎要逃出一块磁铁,如果只能弹跳出一小段距离,还是会被磁铁吸回去的。对于稀缺对所谓“带宽”的影响,说白了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7加减2原则”:人脑工作记忆区能同时容纳和处理的信息是有限的,基本上在5到9项之间。心里总装着基本欲求不满的烦恼,占满了工作内存,就没有办法高效处理其他重要的事。所以,对忙得疲于奔命的人,解决之道是强迫自己每过一段时间停下来思考问题所在。根据我的经验,GTD倡导的原则(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316569/)对于解决工作太忙、时间稀缺等原因造成的心烦意乱,无法集中注意力是很有效的。书中也有一些其他小亮点。比如,对于《怪诞行为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929844/)中提到的金钱价值的相对性悖论,本书提出在穷人身上相对要弱一些。比稀缺更难逃脱的是稀缺心态,对于稀缺心态的研究比稀缺本身更有趣,不知为何作者没有提及。总体上来说,此书干货不多,不值这个价,看看这个小短篇就够了:关于贫困和拖延的天才发现(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3935876/)。最后吐槽一下封底上罗胖的书评,明显跑题。要么没看过这本书,随便写两句应付一下;要么就是理解力太差没抓住重点,他所讲的”稀缺“是《神似祖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046736/)里人基因内带着的远古稀缺。话说,罗辑思维的语音和配文也是经常驴头不对马嘴。

《稀缺》阅读心得

核心概念:1、稀缺: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2、带宽:包括两种能力,分别是认知能力(分析、判断、逻辑推理...)和执行控制力(控制行为、控制情绪)。我的理解,就是精力。3、专注红利:由于稀缺心态,我们会尽力完成事件而带来的积极成果。4、管窥: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管窥与专注红利并存,且相反。5、管窥负担:因没有对管窥心态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心智(带宽)负担与不利影响。6、权衡式思维:由稀缺所引发,所有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的大脑,以至于1、开始对其念念不忘;2、开始产生决策难题。权衡式思维式稀缺引发的固有结果。7、余闲:与稀缺对立。是解决稀缺的解药。8、借用:出现稀缺时,会通过借用来应对突发事件。从长远来看,借用会进一步加剧稀缺。9、忽视未来。稀缺导致权衡,权衡导致借用未来。借用钱,导致未来利息滚雪球;借用事件,因为带宽减少,处理事物的能力降低,为未来的更大的麻烦埋下伏笔。核心理论:1、稀缺会直接减少带宽——不是减少某人与生俱来的带宽容量,而是减少其当下能用得上的容量。2、稀缺心态的自我判定是通过其自身糟糕境遇的表象,探究深层次原因的方法。3、贫穷始于富足。4、做事真正重要的,是把带宽最大化,而不是工作事件最大化。5、多次警醒型行为转变成一次行动,效果要好的多。(对抗某事件,就像人的肌肉一样,越持续对抗,越无力。)6、在金钱、时间等问题上,多次警醒比一次性警醒效果好的多。7、找准关联行动的时机,一想到,就立马取完善,不然又要因为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就不做了。8、设置安息日,安息时间。工作再忙,安息日也不干活。不然你身在玩乐,心在工作。9、我总是忽略带宽的影响。我会想“我只有半小时,来把这件小事做了吧。”;我不会想:”我带宽有限,来把这件轻松就能完成的事情做了吧。“真正的幸福是大脑的自由,心境的平和。超出承受范围的一件昂贵的衣服,一辆高档的汽车,只会让我产生管窥心态。总结:在正确的时机,做正确的事。今日事,今日毕。要有余闲,钱要储蓄,时间要安排合适,过紧过松都不行。

导致贫穷不是稀缺是教育

作者说的稀缺导致的各种行为:专注(管窥之见)、借用、短视、权衡性思维,所有人都有的这是一种本能。作者在说明穷人的权衡思维时,举了个300美元,3000美元的实验。当是300美元时,穷人与富人的反应差不多,当是3000美元时,两者的反应就差很多。为什么作者做一个300美元和300亿美元的实验。比尔盖茨虽然在是否买台imac的时候考虑太长时间,但如果在决定是否做一个几百亿的投资时,肯定也会权衡很长时间的。富人也有作者提的以上缺点,只不过在和穷人比较的时候没有以上缺点。穷人之所以看上去有上面这些缺点,是有穷人周围的环境和自己的知识造成。在伽利略之前大家都认为“物体的下落速度与重量成正比”,因为他们看到了铁块比羽毛的下落速度快。穷人之所以愿意租借推车,而不是攒几个月后自己买推车(租车短期便宜,但是长期是贵的)是因为他们没意识到这样更省钱,如果身边有相关的成功案例,他们也许就会改变他们的行为(这件事也许没这么简单,穷人选择租不一定是错的,就像现在有买房租房的争论一样)。富人虽然在这种简单的经济问题上犯错——出现短视的问题。但是一些更复杂的事情上,他们还不具备相当可靠的知识作为他们的后盾的领域,他们照样会犯错。Yahoo错过收购谷歌,布什经常被骂2。这本书所提观点是值得借鉴的,但把这个缺点全归给穷人,有失偏颇。本书的主要观点。。。。。。。。。。。。。。。。。。。。。。。。。。。。。。。稀缺可以让人更专注,某些时候这是有好处的,作者称之为“专注红利”;但过犹不及当太过专注一件事情时就会造成管窥之见忽略其他重要的事情。稀缺的影响超越了意识控制的范畴,很难被主动控制。稀缺带来带宽负担,带宽负担导致智商降低。稀松就像是病毒使电脑的CPU使用率高,内存不释放一样。人的大脑是串行的,稀缺使人对某件事的重要程度、优先级大大的高于其他事情,但这个事情的概念一出现的时候,其他问题就被搁置。比如我们正在和别人讨价还价,价格已经被压得很低了,钱已经付完了。正待提货时,旁边的人都在跑,而且大部分人都在跑。我想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第一反应就是赶快跑,而不会说等拿完东西在走。稀缺导致权衡式思维,余闲可以让我们冲权衡思维中解脱出来。专业技能,也就是对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够对认知形式形成改变。穷人更贴近于理性的经济学思想。更接近于“经济人”。稀缺导致借用和短视。穷人分不清什么只是紧急的事情,什么是重要的事情。穷人习惯于讲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搁置。短视的原因是认为未来的事情没有现在重要。孤独是社交稀缺。孤独者在理解他人情感方面更擅长,者正是他们得到的专注红利。而当利害关系大时,他们就无法灵活运用这方面的技能。穷人不能持之以恒的吃药,穷人不愿意除草。

跳出框框看待自己的道路,金钱与时间稀缺时,做好长远打算,临界点与富足时,则用余闲应对突发事件

这书评就写写我在看书前写的话与看完书的小结:这本书买了挺久,但没开始看,到了2016才开始看,2015的这时候,估计在汕头与沈阳随便一个地方,就这样2016了。写在书前:这本书讲的会是什么呢?临时开这本书,是因为自己蹦出一句,注册制与战略新兴板的退出,股票就没那么稀缺了,“稀缺”这个词,让我想起来老早前买的这本书。写在书后:在稀缺时,关注自己的道路,思考解决方法,持续地抵制诱惑(若需这样,还不如在产生时就一次抵制,如零食那些垃圾食品),长远打算,不能产生浪费,合理地安排时间,金钱,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使时间与金钱有余闲去应对突发事件。而对于组织,管理者而言,政策,措施的退出,考虑受众带宽较多时才实际落实,或推出同步措施以增加他们的带宽应对新政策,新措施。(带宽,简单来说,就是,当你脑子里装着其他不得不解决的事时,你在干另外一件事的时候,没那么多容量全身心投入到当前处理的事情中)这书,也算是老生常谈,但是看问题的角度,觉得与以往的书有些许不一样,专注于“稀缺”与“余闲”这两个词。最后的总结或者可落实的行动,就是写在书后的那段话。不过当一个人在做不感兴趣的事时,所有的时间都是浪费,而在兴趣上,因为持续不断地关注,在新节点上的发现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因为原本贡献的,就是一生的时间。最后这段,貌似不合书主题了。不过,社会的分工,人的觉醒程度区分,哪会让所有人都能做到感兴趣的事呢。

把头探到管子外面来吧

为什么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为什么节食减肥期间满脑子里都是食物,为什么总在接近完成的时候让事情崩盘?为什么总在明明活在紧紧张张计较时间的中却没有像计划的那样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目标?这不是因为真实的稀缺,是一直伴随着你的稀缺心态。时间,金钱,食物等等,每个人每天都在真实的经历着稀缺,在每个“截止日期”接近的时候,我们都投入大量的精力,我们自以为的认为我们的短期突击快速的解决了我们面临的紧要问题,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忙碌的人总是忙碌,贫穷的人也往往一直贫穷?稀缺确实在某种程度带给我们惊喜,我们称之为”专注红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被稀缺俘获大脑,获得了对于与之相关信息的高关注度。但同时,这也产生了管窥现象,位于管子外的东西就自动被屏蔽,随之产生的管窥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降低带宽容量——带宽是心智的容量,包括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能力。因为稀缺,我们生活在管窥负担之下,忧虑,焦虑,惶恐随之而来,因此我们的决策能力,分析能力都会下降,我们更容易犯错,而对于错误我们要承担的责任会进一步加剧我们的稀缺,这是一个恶心循环,这样的循环就是为什么忙碌的人总是会陷入忙碌的重要原因。贫穷,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这里提到了权衡式思维,因为稀缺,我们的“行李箱”变得很小,每个时间要塞入多少事情,每天要吃哪些食物,钱要花在哪些事情上?因为没有“余闲”,我们在选择一件装进行李箱的时候就要放弃另外一些。这种权衡式思维会不会让我们的选择更为理性和合理,并且让我们更好的完成呢?书中的很多例子确恰恰说明,没有“闲余”时的犯错,后果很严重。我们满满的时间计划表让我们无力喘息,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心里往往惦记着下一件事情是否能按时完成,这样你更加可能犯错误,导致工作完成质量变差。别人生活成为停不下来的杂耍,别再用管窥心态来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别用旁观者的视角震惊的面对每一件急迫但是早就预见到了的事情。怎么做到这些呢?1 让“警报”来得更早一些2 节省带宽,构建带宽3 设置余闲4 管理稀缺5 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视野中6 让”疏忽“等同”默许“7 保持警觉——将警觉性行为变为一次性行为8 节约利用带宽9 在带宽充裕时行动10 以富足起步11 以余闲应对突发事件

不论如何,挣了钱一定要够花,还要够存

本书主要阐述了资源不足,会导致以下结果:(1)注意力集中,更快地解决当下问题 (2)精力集中于当下资源,对其他问题视而不见,产生管窥效果,忽略其他事情,引起后续一系列问题(3)关注于稀缺问题,脑子负荷大,所占带宽多,解决其他问题的带宽减少,产生更多问题。为解决稀缺问题,应该(1)制作简单的问题解决方法,不需要占用太多带宽 (2)尽量留下一定空间的闲余,以应付突如其来的事件。这样才可以处理好当下事情。(3)多考虑其他可能的事情。不要一叶障目。总而言之,这本书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穷人越穷,富人越富,总是事出有因。因为穷,而导致能力不足。能力不足,又导致更穷。鸡生蛋蛋生鸡,无穷无尽。为跳出这一模式,出了给予外部支持予,提供一定的资金摆脱当下困境,还要提供一个稳定持续的现金流,便于安排解决当下问题,同时留有一定的存款,应对其他问题。一句话,所挣得的收入一定要能应付当下开支,还要略有结余。创造一个人为缓冲区,来应对突发事件。本书翻译不太通顺。

《稀缺—我们是如何变得贫穷和忙碌的》笔记

笔记【作者观点】1.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为什么?给穷人一笔钱也不会变更富2.缺乏不单指物质稀缺还指的是时间/知识/精力/技能,还指心态稀缺...3.稀缺心态,例子:比如赶交房租/完成快到截止期的工作任务稀缺的好处是—专注红利,全神贯注,只关注手里的工作,有效完成任务,集中精力高强度工作,注意力高度集中(例子:牙膏开始最开始用的特别快,快用完时牙膏用的比较慢/deadline)4.稀缺产生的后果:第一点,管窥效应,人目光短浅,会导致只关注眼前的,目光短浅.(比如A.消防车80%意外来自于去火场路上;B.手头上任务太多没坚持跑步,长期对身体是不利的)。只关注眼前狭窄的紧急事件这样是不利的。第二点,借用(如借用钱,透支信用卡/高利贷)忙碌的人借用时间,任务一直拖(没有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第三点,没有余闲所造成心智负担。key point:一个人富有程度和能舍弃事物数量程度成正比 。第四点,引发带宽不足。精力不够用。穷人穷的原因也是此。(key point 人大脑只能关注七件事情。)穷人的带宽更窄,关注如考虑怎么去省钱,哪有优惠...脑袋被占满,而且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他们应该:关注长期计划,去学新技能,去投资自己去理财才能逃开怪圈。应该集中精力去关注更应该去关注的事情上。5.避免稀缺怎么做?(1)节约带宽。减少选择麻烦。不因为省几块钱而浪费大把时间,不要在太多琐事事件上花太多时间做决定(比如:扎克伯格:全都是一样的衣服)。应该长期积累,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2)留有余闲。a.提高技能投资自己b.不透支未来时间,当天工作当天做,适当放空休息c.不借高利贷。(2)设置提醒。去做重要不紧急事件。(如健身这件事情,设置时间定时提醒,让他出现在自己视野中)总结:稀缺是种心态,穷人和富人的区别是,对资源利用和对自身能力高低的区别。我们应该形成循环,避免进入资源稀缺的怪圈。

不是书评:我的个人稀缺。

这本书算是2014年看过最有意思的一本书。虽然2014年还有好几天,但是鉴于手上在读的几本书都不算是“有意思”的书,加上预料到这几天不会完成阅读新书。毕竟时间对于我总是那么的稀缺。这书有趣在哪儿?有趣在,作者在谈一个老生长谈但又重来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无论你怎样谈,书评区中肯定会冒出几句”这题目其实还是老生常谈”。有趣在,我本来会以为是一本心灵鸡汤类,既然被它的严谨的理论系统所感动,到最后其实我记得的所谓研究对我来说还是起心灵鸡汤的作用而已。有趣在,我为自己的很多问题找到了开脱的科学理论支撑(可不是借口噢)。这都跟我自己同时可以作为一个关于“稀缺”正反面的引证有关。年少时我曾是一个学神级的人物,各种全港性的奥赛冠军、体育比赛冠军、钢琴八级、IQ145+现在的我成为了一个每天坐办公室做螺丝的痴呆八十后,趁着老板不为意的时候偷偷打下这篇书评是因为我变笨了么?可能,毕竟这几年来天天熬夜肯定有熬坏了脑。是因为我EQ太低了么?可能,看看蝎子网络那群人就知道。但是我毕竟没有过160那个sweet point.我现在会选择以专注红利来解释这一切,thanks to Sendhil小时候多亏父母的照料,生活中只有学习和玩两件事情需要,带宽可以自由的安排没啥负担。成年后脱离父母的照料,只身来到异地,几年换一个城市;如何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安稳下来成为了每天需要思考和赤裸裸面对的问题,生活中的各种杂事成为了“ 停不下来的杂耍”。受到“ 带宽负担导致智力下降”的影响,我得承认现在的脑子不仅仅没以前的好使;更重要的是,我没法像过往一样,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钻研自己的爱好。这导致了另外一种稀缺。放眼社会,从金钱房子的物质稀缺导致时间精力社交等各种关于人性精神方面的稀缺是这个年代的共同话题。不幸的是,穷人更穷的现在正在以另外一种不为察觉的方式在我们的社会中蔓延,渐渐的成为了这一代人的共同要面对的问题。然而,我们却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社会的稀缺当要要以社会的盈余去面对。我相信我们是有这方面的盈余的;只不过基于人性的贪婪和恐惧,社会性的盈余总是会被少部分的人所掠夺。至于我个人的稀缺问题?我还在思考如何解决;毕竟好看的早已开始收圣诞礼物了。

我们缺了什么?又得了什么?

为了寻找为什么会如此忙碌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看了这本书。结果说不得是有多收获,也说不得是失望。书中大部分探讨的还是贫穷的问题,顺便提到了时间、卡路里、社交稀缺所导致的忙碌、节食、孤独等问题。《稀缺》终究是一本关注于行为经济学的书,它的视角不会离经济太远,但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推翻了经济学的最基本假定:资源是稀缺而有限的,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是的,过度的稀缺会导致人的非理性,从而进一步加重稀缺。所以,《稀缺》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稀缺的东西。【化具体为抽象】很多人认为《稀缺》没有传言得那么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讲的东西我们都太熟悉了。你所讲的我都明白,并且也没多少新意,无非是多加了几个专有名词,去解释我们本来都知道的东西。如何就被吹的神乎其神?作为一本科普性的读物,书上的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没什么深奥的地方。同时,有些地方稍显啰嗦,对一个问题翻来覆去的解释,用很多的文字只是阐述了一个问题。然后本书一些所谓的弊端,在我看来,也是本书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将我们身边的、具体的问题概念化、抽象化,从而建立起一个独属于稀缺的逻辑体系。我们总以为化抽象为具体才是解决问题的必要途径,就像在高中时代做数学题,也喜欢带几个数字进去先感受一下。但是具体的东西太过琐碎,无穷的表象会掩盖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共性,从而抓不住所谓的重点。化具体为抽象,需要一种拂去表面繁复、躁动的能力,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如果让我用一副画面去描摹这种能力,我那跳跃的思维会让我想到电影《千与千寻》中的一副画面:千寻在黑不溜秋、浑身散发着恶臭的河神的身体里抓住一根钢丝,从而把随后一系列的垃圾都扯了出来。尽管这种描绘不太妥帖,稀缺的逻辑是知识价值的精华而非一堆垃圾,但是它也给我们一种感觉,褪去表面的污垢,才能抓住一个要点,在书中那就是稀缺。抓住了稀缺之后,就能拉出一连串与之相关的东西,比如:带宽、余闲、权衡等等。做学术、做研究,经常都是将具体抽象化的过程。在过程中,会忽略许多因素,但这不妨碍结论的得出。马克思会牵扯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两个概念,本书的作者也在纷纷繁繁的具体中找到了它的抽象。【不同的视角】当我们忙碌、贫穷、孤独的时候,除了没时间、没金钱、没社交的同时,我们还缺少了什么?带宽!本书的作者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不说不知,一被提醒果然觉得好有道理!用更通俗的话讲,对于穷人、忙人、孤独者而言,不仅缺陷、缺时间、缺社交,还缺脑子!缺少带宽会削弱我们的智力和控制执行力。稀缺会使人变笨、变得更加冲动。于是,我们在稀缺中越陷越深。为什么要重视带宽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不再只盯着时间、金钱、社交能力这些表面东西看,如果我们花更多的精力去看看我们的带宽,我们就能发现不一样的视角。毕竟,只有拥有了足够的带宽,才有可能去管理我们的时间、金钱、社交,不然我们永远也走不出这稀缺的泥潭和沼泽。“带宽是一种核心资源,带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做出的选择。将关注点集中在带宽上,可以用不同方式解决不同问题,从而提高质量和生产力。”书中如是说。对于我这个在书中寻找忙碌之谜的人,带宽的提出确实引起了不一样的思考。“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将有效的带宽最大化而非将工作的小时数最大化。”这恐怕是我在书中最有感触的话了。更重要的是带宽!更要要的是带宽!更重要的是带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我所说,《稀缺》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稀缺的东西。

[高效生活]-入门2

生活中我们会普遍遭遇这样一种事,穷人越来越穷,安排好好的时间规划表由于突如其来的事情变得一塌糊涂,我们拆东墙补西墙,陷入忙碌。本书致力于建立一种心理学或者说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建立概念和模型,对上述行为做出解释。本书第一部分,揭示生活中许多现象,定义了诸多概念,稀缺,带宽,管窥,借用,余闲,说明生活中处处存在稀缺现象,第二部分,尝试从稀缺理论角度对诸多行为进行解释,第三部分,如何避免稀缺,通篇给人情感式启发很深厚,即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所提供的理论也很新颖,通过它可以解释一些事情,但是不足在于此理论有一点因为1+1=2所以1+1=2的意味,同时第三部分并没有突出的,或者说有代表性的方法来系统性的解决这个问题。不过作为开阔视野和理解人类行为,以及高效生活的一些常见小知识,本书都有涉及。在进行日常决策和计划的时候,通常根据重要性和紧急性会将事情分为4类,最难处理的是重要的紧急的事情,例如健身、健康饮食等等,经常在不断的拆东墙补西墙中,这些事情被一拖再拖,最终含恨而终。theory:1.贫穷和忙碌不是因为缺少金钱和时间,不是因为智商和教育,而是一种心态的稀缺2.稀缺俘获大脑,改变思维方式,存在于潜意识中,无法察觉,降低智商、认知能力、判断能力3.带宽:心智的容量,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减少它们4.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本文称之为专注红利,稀缺迫使人们做出选择,抽象的事情变得具体,复杂的任务开始拆分,人们开始寻找最有效的最捷径的办法解决问题5.管窥效应:专注于眼下最紧急的事情,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称隧道视野6.带宽:类比于开很多程序的单核电脑,速度下降严重7.余闲:装箱问题8.孤独者的专注红利:对事对人极为敏感,过分专注9.Plan B的重要性10.红花餐厅的成功:座位稀缺11.企业CRO的设立:外部因素Doubt:很明显,最后的译者说的话,过度的稀缺会导致人的非理性,书中的穷人才是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嘻嘻相关。Thinking:我对DeadLine的认知稍有些不同,如果一件事情拖延到最后的时候,往往不会产生专注红利,对我而言,产生的是,放弃支持,应付了事。文章中谈到了解决稀缺问题的一些策略,角度多是在公共政策上提出的,如自上而下的飞机驾驶舱设计,医院手术室设计,其中核心观点是在关注解决问题本身的同时,一定要兼顾的是带宽,要照顾这些本来就带宽限制很严重的大众。本文提出最核心的词语不是稀缺,而是带宽,它也许只是对一些现象做了一个概括,给出了一个概念,帮组我们理解一些行为,也许是一个重要的因,即理论,通过它可以建立起一些模型,作为因果论。不过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意识到带宽的存在,在意识和决策,甚至是政策制定的时候考虑到它。

为什么爬不出稀缺陷阱的坑?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阅读《稀缺》,读完才知道,年轻人的缺钱的处境确实有太多难解的结。最近,公司里的几个接近30岁的同事,都买了自己的房子,让我这个刚刚进入职场一年多的小菜鸟多了许多莫名的焦虑。首付30-50万,房贷要还20-30年。对于20几岁的年轻人来说,缺钱的焦虑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对于现实的贫穷处境,我们无法去选择,无法去逃避,只能靠慢慢地积累去改变。但是读完《稀缺》一书,我才发现,很多穷人的错误行为,会让自己当前的贫穷处境雪上加霜,这是我们改变行为模式可以改变的。那就是书中所说的——_稀缺陷阱。_#### 印度小贩在稀缺陷阱中不可自拔印度金奈的克延比都蔬菜市场总是一派热闹繁荣的景象。在这里,有很多做小生意的小贩。他们的商业模式很简单:每天清晨,小贩们一般会购买价值1000卢比(20美元)的货物,当天卖完之后,收入1100卢比,总利润是100卢比(2美元多一点)。这种买卖需要两类投入:小贩们的劳动力和每天用来进货的1000卢比。这些小贩中有65%的人,没有1000卢比的成本,所以不得不每天去借这1000卢比作为进货的本钱。这笔贷款一点也不便宜,每天的利息是5%。也就是说,小贩每天的收入有一半(50卢比)是拿来支付利息的。《稀缺》一书的作者,对这个现象做了深入的研究。为了研究这个课题,研究人员帮助一些小贩一次性补充了1000卢比,随后进行跟踪研究。也许,你会认为这些得到帮助的小贩,一定可以摆脱借债的命运。但最后得出的结论,令人大跌眼镜:__在短短几个月之后,这些小贩,又重新回到了最初的状态,依然需要靠借贷来做生意。__实验给出了原因:>__穷人的生活,充满了不稳定因素和突发事件。任何一点小小的意外,都会威胁到生存于稀缺陷阱边缘的人,因为穷人根本没有足够的闲余去应对不稳定因素,只能任其影响自己的生活。(比如:疾病、送礼)__重要的是:__留有闲余__。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每个小贩,如果每天从50卢比的收入中拿出10%(也就是5卢比),用于第二天的进货。只有经过200天的努力,他们就不用去借1000卢比的本钱了。实际上,只需要50天,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_这是复利的作用,每天5%的利率会以很快的速度积累复利。_作者,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__如果你想要什么,不要等急需的时候才去要,而要提前积累。__#### 一切都要提前积累--缓冲机制稀缺陷阱,是穷人自己造成的。这就和拖延癌患者一样,自己时间不够用的,很多时候都是以前的自己给现在的自己挖的一个坑。不管是时间稀缺还是金钱稀缺,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前给自己设置一个可以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从而避免稀缺陷阱越来越大。这里有几个个建议,拿走不谢:1、重要不紧急的事务,交给别人提醒2、改变环境的默认选项3、良好事务一次性决策,不良事务多次决策4、居安思危__> 1、 重要不紧急的事务,交给别人提醒穷人,要么是缺钱,要么是缺时间。大家都知道,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对于个人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比如:__健身、读书学习、应急存款。__ 矛盾的是,穷人,没有那么多的注意力和精力去做这些事,很多时候容易忘记或者没有意志力去完成。所以,作者建议:把需要提醒的事,交给别人去做。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总裁旁边都会有几个提醒自己开会的助理,每个健身成功的职场人士几乎都有一个提醒自己锻炼的健身教练,每个银行存款富足的人都会有银行的存款提醒。如果,你确实有很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自己老是忘记或者需要监督,不妨试试。毕竟,目前之所以穷困,就是因为注意力,都在赚钱和忙事务上,忘记是很自然的事情。> 2、改变环境的默认选项我们的电脑有默认的网页浏览器,我们的手机有默认的开机密码;我们理发有自己默认的理发师,我们吃饭有默认的菜品和甜点。这些默认的选项,让我们免除了每次做出选择的麻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那你有没有想过,通过改变周围环境的默认选项,来帮助自己逃离稀缺陷阱?你可以这样做,__为了健康,冰箱里一定要默认都是健康的食物,这样的话,你的周末,就不会只是点外卖度日,既没有营养,还对皮肤不好;为了可以专心阅读,购买阅读器的时候,一定要默认购买kindle 而不是 iPad,这样的话,你阅读时候就不会因为上网而分散精力,为了节省上下班时间,一定要默认租房离公司步行15分钟,而不是为了省钱选择郊区房,这样的话,你就可以省出大把时间拿来学习,或者护肤,等等。__你可以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默认选项,如果,设置了他们,时间和金钱的稀缺一定会有所改变。> 3、良好事务一次性决策,不良事务多次决策 时刻保持警醒和注意力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可以利用注意力的这一特点,减少陷入稀缺陷阱的可能。对于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尽量把多次决定,转换成一次性决定。比如,在这些生活小事上:__一次性决定设置信用卡自动还款,这样就不用担心忘记还款账单了,避免高额的滞纳金,有一定金钱的时候,买一台洗衣机或者洗碗机,这样未来几年就可以省很多时间,碰到手机充值的折扣活动,可以一次性利用折扣,这样就可以避免每周充话费浪费时间,一次性充值一个公交卡,这样就可以避免每次坐公交到处找零钱,等等。__对于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尽量把一次决定,转换成多次决定,提高决策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比如:__支付宝消费,不要设置免密码支付,增加支付的流程,会降低冲动消费的概率;逛淘宝的时候,把想买的东西放进购物车,第二天再支付,这会大大降低冲动消费,等等。__这个方法,可以到处使用,总之自己利用这个特点,就能很好的安排好自己的选择。记得,有好的想法,评论告诉我呦~~> 4、居安思危,慢慢积累缓冲机制的构建需要在 资源充裕的时候进行构建。比如存钱,比如留下多余的时间。大部分,让人重新堕入贫穷的事件,都是突如其来的。比如:重大疾病、失业、车祸、财物被偷,等等。对于有钱人来说,这些事务不会让人贫穷,但是对于穷人来说,几乎是一旦碰到,就没有了翻身的机会。所以,居安思危很重要。在稍微有一点多余的钱的时候,一定要存到应急账户中,这个账户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拿出来使用。这样可以很多程度上避免重新堕入贫穷的境地。写了这么多,不过是因为,我还是一个没钱的年轻人,依然处在一个被欺少年穷的地位,希望自己的一点点思考,能够给人启发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_谢谢您的阅读和不吝赐教。_相关文章:1.[越是穷的时候,越是不想赚钱](http://www.jianshu.com/p/b87d2998481e)2.[越是穷的时候,越是不能在乎钱](http://www.jianshu.com/p/fab4ec15322e)

多少有点收获!

书中一些观点一直没有必要的重复,这一点感觉有点不太好,但是通读之后多少有点用处。没钱的的人为什么会一直没有钱?忙碌的人为什么一直缺少时间?由于是金钱或者时间的稀缺导致了人们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使人们过度的关注目前由于稀缺带来的不足,从而经常会忽略对未来的规划以及资源(金钱、时间等等)的储备;并且控制执行力的减少,经常会做出不明智的选择。最终导致我们陷入稀缺的无限循环中,无法自拔。我们要想摆脱或者是防止进入这种稀缺状态,首先要意识到我们我们目前或者是以后有可能或出现稀缺这一状态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相应的对未来和目前的思考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作出改变。其次是前瞻性和大局观,加强自己的控制执行力,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要浪费不必要的资源,并且在我们资源充裕的时候要做好必要的储蓄,但是也不必要为了未来的事导致目前的生活方式出现不便(中庸),导致现在的带宽负担增加。最后要做好对带宽的管理,不要让太多事占领我们的心智,导致我们的控制力以及判断力出现明显下滑。比如说一件事已经让我们疲惫不堪时,一定要果断拒绝别人或者自己再去干别的事;在一本书还没有完成时就同时开启另一本书,这样最终只能是得不偿失。要想做到以上的,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以及时时刻刻反省自己习惯。

总之没有新意

不得不说两位作者的分析实验能力在这本书中都得到了体现……但也就仅此而已。为什么我对这本书的评价这么低,就是因为一个字:水。如果是想学习一种科学的分析试验方法,当然你可以学习这两位。但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没有说任何新的东西。总结起来就是,这本书说的全是一些正确的废话,还用很多数据事实来证明这些任何人都多少知道的事实。比如:稀缺造成管窥。稀缺造成权衡思维。其实看起来很术语,本质上是一些接近常识的东西。而且本书反复强调稀缺与穷人的关系,稀缺心态是造成稀缺的原因……好像你拿着10块钱而完全不在意你只有十块钱像富人一样心安理得就不会只有十块钱了一样。本书作者明显是宣扬所谓“穷人思维”“富人思维”。看完本书没有一点收获,除了知道在世界上其他的一些地方的一些人跟我们一样“稀缺”以外。作者除了用心理学术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外没写任何有意义的事。

观点不错,不过不至于出一本书

选择这本书是因为之前的一篇文章,类似于书的精简版,看了文章之后感觉醍醐灌顶,觉得这个想法太令人惊讶了,但是,当书买回来,读完之后,却没再感觉多么惊讶,看来作者也没有什么新观点了。书的前一部分有几道题,那几道题完全不靠谱,不用做,答案也不对。从书中整理出来两点:1,当头脑中存在其他思维时,即“带宽”被部分占用,则会导致思维受阻,简单来说就是变笨。例如,如果强烈担心一件事,无论怎么强制注意力集中另一件事,也是无济于事的。解决方法,尽量保持思维畅通,减少事务在头脑中的停留时间。2,注意自己做的事,提醒自己做长远规划,拥有管窥心态的人只会处理紧急的事情,但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忽略掉,由统计数据可知有长远计划的人只占3%,可知绝大部分人都会忽略未来。解决方法,做事尽量以长远利益为主,警惕因为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的事,避免将自己的日程表排满,留出思维神游的时间。有时候,确实会心情烦躁,放纵与当下的享乐而无视未来的规划,这可能是在这之前我们成受了太多的心理压力,没有足够的带宽来保持高效能,不过,这种“带宽紧张”可以缓解,那就是我个人比较推崇的冥想,以前心情烦躁写不进去作业时,就默默冥想10分钟,睁开眼时,世界就变的更清净,也就有心情完成当下的任务了。

读书笔记

什么是稀缺:这里说的稀缺,不是说客观上的物质稀缺,而是说的一种稀缺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你只能解决最紧急的事情,和这个事情相比,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了。稀缺带来的好处:专注红利“专注红利”,就是短时间内集中精力爆发出高度的注意力,让我们高产出的工作,我们会把剩下的资源用的淋漓尽致。而且这种状态是伪装不出来的,因为我们是没办法欺骗自己的大脑的。稀缺带来的坏处:恶性循环长时间的在这种稀缺状态里面会把一个人拖向贫穷,进入一个匮乏的恶性循环。稀缺产生的后果:第一点:管窥效应管窥,就是管窥之见的那个管窥,就像通过一根管子看东西,只能看到管子里面的东西,管子外面的东西啥都看不见,形容一个人的目光短浅狭窄。一旦我们面对稀缺,我们就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需要关注的事情上面。这样一来,我们往往会忽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那些能把我们从贫困中彻底拉出来的重要的事情。 管窥效应会改变我们做出决策的方式,比如平时你早上可能习惯性的去跑步,但是这些天任务紧急,你可能就觉的跑步也没那么重要了,毕竟少跑一两天也没什么影响。从长期来看,对身体的投资是最重要的 ,这个你肯定知道,但是在稀缺状态下,你就是会做出损害长期价值的决定。稀缺会导致管窥效应,让我们只关注眼前狭窄范围内的紧急事情,管子之外的重要事情都被会被抑制。从而一直陷入一个紧急的状态里。第二点:借用就是让一个人习惯性的透支未来的资源。比如信用卡,你自从透支过一次后,那你手上就基本上不会再有现金了,一直都会处在稀缺的状态。不只是钱,忙碌的人在时间上也经常会借用,比如这周的工作没做完,拖到下周,下周的事情又拖到下下周,这样一直拖,就会长期在稀缺状态里,这样的状态会让一个人彻底忽视其他能把自己解救出来的做法,借用会让一个人更加匮乏。第三点:没有余闲就是没有多余的空间和时间。因为稀缺,所以你要不停地权衡,比较。一分钱掰两半花。这种思维看起来更高效,其实会让一个人的产生大量的心智负担,这些负担会消耗注意力和精力,进一步产生管窥效应,让人只注重眼前的事情,忽视真正重要的事情。余闲可能会让一个人的效率不是那么高,但它带来的正向收益是非常高的,它是一种奢侈的心理享受,一种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琐事不需要权衡,犯了错误也无所谓的奢侈享受,这种享受对一个人的幸福感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梭罗说的: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第四点:引发带宽的不足带宽是我们的计算能力,关注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的统称。我们从处理日常事情到思考问题,都需要带宽。我们平时最多只能关注7件事情,如果超过这个数字,就会引起带宽负担,就一定会忽视一些事情,感觉精力不够用,产生疲惫和无力感。带宽几乎支撑我们各种各样的行为,我们用带宽判断别人的面部表情,控制情感和冲动,我们用带宽读书和进行思考,如果带宽不足,就会进入一种游离的迟钝状态。穷人真正缺的不是时间,不是金钱,而是带宽,他们需要有一定的注意力去关注真正的长期规划,去学习新技能,去定期理财,这样才能最终跳出稀缺的怪圈。避免进入稀缺状态的方法:第一点:节约带宽节约带宽就是减少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决定的琐事。生活中这样的权衡式思维越少越好,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的事情上,集中在可以长期积累的事情上,有效利用带宽是摆脱稀缺的重要方法。第二点:留有余闲再没有钱,也要留一小部分出来做投资,尽量不要透支,不要借用。时间上再紧张,也不要透支未来的时间,当日的工作就当日完成。别把自己的工作排的太满,定期让自己休息,会拓宽一个人的带宽。第三点:设置提醒把重要的事情拉回到视野当中,引起重视。比如你要健身,就设置好时间定时提醒,你要储蓄,就想办法让工资卡里的钱自动划出一部分进行储蓄,让忽视变成默许。这样就能自动的让生活慢慢的向好的方向发展了。总结:这本书给出了一个概念:稀缺。它是一种心态,一但有了这个心态,就会掉入稀缺陷阱里,它会让我们产生管窥效应,只关注紧急的事情忽视重要的事情,它会让我们没余闲,让自己工作生活缺乏弹性,它会让我们容易借用,去透支未来的资源,它还会减少我们的带宽,增加做出错误决定的几率。最终让我们进入一个稀缺怪圈的恶性循环。跳出这个怪圈的方法有3种,节约带宽,减少权衡式思维,留有余闲,让自己更效率更高,设置提醒,让重要的事情及时出现在视野当中。

穷人与忙人的世界为何恶性循环?

我最近在看决策相关的书籍,其中《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最为吸引我,因为我经常像作者所说的那样,陷入忙乱而无法自拔的境地。而我更想知道的是:穷人到底是怎样进入这种越忙越穷、越努力越悲惨的恶性循环的?阅罢此书,我终于从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哈佛大学教授,TED演讲者)的行文中找到了答案。一、“稀缺心态”和“心智带宽”这里说的稀缺,不是说客观上的物质稀缺,而是说稀缺心态,当我们存钱不够或者一件事的截止日期就快到来时,我们就会产生这种心态,这种心态导致我们注意力全部盯着眼下的某物或者某事,进而做出决策。稀缺的反面则是“余闲”心态。接着说重点“带宽”,这里的带宽是指心智带宽,我们的认知能力以及执行控制力。稀缺会减少我们的心智带宽,降低前瞻性,并削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因此,带宽降低也意味着智商的下降。二、金钱的稀缺心态好了,那我们现在说说穷人的稀缺心态,当穷人开始一点点把钱花光时,就会产生稀缺心态,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到剩下的存量中,此时他们会对钱尤为敏感。因为缺钱,穷人们脑子里玩命思考一切关于钱的事,进而挤压到“心智带宽”,带宽降低导致他们不能够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整件事进而解决困境,他们可能会做出更错误的决策,最终生活失去控制。以下是金钱稀缺陷阱的恶性循环图:对于金钱的稀缺心态 -> 注意力集中到钱上 -> 大脑里反映出各种与钱有关的事情,并变得冲动失去控制能力 -> 心智带宽减少 -> 做出错误认知,做出更多错误的决定 -> 放大对于金钱的稀缺心态 ->循环举例来说,你现在收入稳定大概每个月要和妻子还5K的房贷,还有三年就要还清,但在上个月收到消息总部要开始裁员,你担心被裁员,你再也不能安静思考了,你会想要不要把车卖掉?如果卖掉的话以后出行游玩就不方便了,说好的每个月要带小孩去郊外。如果重新找工作又是找离家多远的工作?还有没有时间监督小孩的学习?每天开车回来的时间要多少?.....各种烦恼纷沓而来,你不能像以前一样集中注意力去工作,你真的被上司认为是应该被裁员的员工,结果真的被裁掉了,于是你得想法就更多了……所以说,一旦我们在金钱上陷入稀缺,进而滋生稀缺心态,就有可能把我们的生活引向更危险的境地。三、时间的稀缺心态关于忙人,其实在本质上他们的状况和穷人没什么区别。当某件事的截止日期快到时,就会产生稀缺心态,抓紧时间把这件事做完,但该死的是与此同时你有一大堆还没做完的事情,你除了要考英语以外你还要考计算机,数学,物理......而你这个学期都在忙别的事情,没有规划好学习计划,最后到考试时终于手忙脚乱大脑一片空白。你的心智“带宽”被时间稀缺心态大量占用,你的智商下降,你不能正常复习,你准备了小抄害怕被抓到然后没有奖学金,各种拆东补西......以下是时间稀缺陷阱的恶性循环对于时间的稀缺心态 -> 注意力集中到时间上 -> 大脑里反映出各种没有完成的事情,并变得冲动失去控制能力 -> 心智带宽减少 -> 做出错误认知,做出更多错误的决定 -> 放大对于时间的稀缺心态 ->循环四、解决之道1)金钱稀缺心态,关于金钱的稀缺问题对于穷人来说,很难跳出来看问题,因为他们已经陷入这个循环当中。作者给出的方案是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解决,比如当农民刚丰收时,手里有了钱,大脑此时的智商是最高的,他们拥有很大的宽带,此时国家就可以向期推荐能够促使他们收成更高的高价好种子,让他们在明年收货时赚到更多钱。作者没有从个人层面给出很好的解答,我这里的解答是1、在金钱足够时,做好储备以防突发事件。2、保持觉知,既然我们知道会存在这种稀缺心态的恶性循环就应该随时觉察,防止自己调入陷阱当中。3、反转心态,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做的事情上,站在自己整个人生的历史格局中去看这个阶段,轻如鸿毛。2)时间稀缺心态,其实这本质上是拖延问题,因为我们总以为时间足够,但一定程度的时间稀缺心态是有利于我们把事情做好的,但是过紧的时间里去完成一些事效率一定底下。所以这是一个度的问题,我们处理的问题应该是两种:1,时间过长时,需要设置提醒,提前让自己去完成任务。学会削减过多无必要任务,减少欲望。2,时间过紧时,需要重新安排时间,留出一定余闲,否则也会出问题。五、组织运作的稀缺问题在组织中面临两种问题:1)金钱与时间过剩,造成浪费。这类情况一般发生在大企业以及国企中,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重新调整组织架构,重新定制考核指标,不然就是等待必然的死亡。2)时间稀缺,这也是经常面临的问题,我们总以为加班加点是一种创业公司奋斗的象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加班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疲劳反弹,公司本身也会产生一种时间稀缺,这种情况就会造成不可控的风险问题。以下两个例子中,我们能对组织陷入稀缺状态有更直接的体会:故事一,我们以NASA,1.25亿美元教训为例,NASA在1999年发射到火星的火星探测器坠毁,探究其背后原因在于NASA人手不够,而发射时间又是定死的,所以工程师们都在马不停蹄的测试并修改各种问题,最终还是漏掉了其中一个问题,负责推进器的公司以磅为单位,而负责中央处理器的公司以公制的牛顿为单位发送数据。也就是这么一点小小的失误导致整个NASA项目的失败,而这本质上也是因为时间卡的太死造成的,整个计划没有给检查留出正常的时间。故事二,我们再说下圣约翰医疗中心,该中心在某一时期人满为患,每个手术室都被占满,医生护士全都加班加点的工作,所有项目不得不往后推。随后医院请来了顾问,而给出的决策是留出一个手术房,刚开始所有人不可理解,但后来医院在时间管控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原因在于之前把所有手术时间定死的做法只要在有意外事件出现的时候就要全部重新排序,所有医生护士都要跟着更改时间弄得非常累,而当有了这个预备手术室后,所有额外问题都有了一个更妥善的解决方案。所以作者在最后这么说,组织中需要一个人不仅能够把注意力放在项目上,还能够超脱出来,把注意力放到可能会发生的突发事件上并评估突发事件可能会造成的影响,来保证其他人专注的工作并保证当下的目标不受影响,不断调整整个组织的心智带宽。微信公众号:shouxifayanzhe

稀缺的本质是带宽控制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关于稀缺的定义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现象:钱的问题会永远纠缠着穷人,时间问题只会永远烦扰着忙碌之人。你是否遇到这样的事情:1.要做的事情太多,而用来要做事情的时间又太少,许多事情早就过了原定的截止日期一直在延期越来越让人担心。2.看见朋友都在买iPhone手机,你也心血来潮去买了一部,结果导致的这个月信用卡无法还清电费没有钱去缴纳。导致几个月生活上出现问题。以上两个案例说明无论大脑的主人是否愿意,稀缺将会牢牢的俘获他的注意力,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是因为他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中。拥有的比需要的少结果很简单:人们会变得不幸福。提到稀缺我们自然会想到稀缺的心态,稀缺是一种心态当他俘获我们的主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稀缺的本质是带宽控制。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是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稀缺必然导致人民专注于自己最缺少的那部分从而导致管窥视野,在管窥的世界里边人们很少去关心未来那些重要而又不紧急的事情。案例1:贫困国家比起发达国家对保险的重视程度就比较低,比如健康险、农作物险、飞机旅行险、降水险等。案例2:一家快餐店经理所面临的麻烦归咎与低收入员工,抱怨自己打工的时间用来劝导这些员工用在友善的态度与客人打交道上。其实低收入员工并不是因为缺钱而发愁而是因为他们无法向经理要求那样很好地为客人服务。以上两个案例总结:稀缺会导致人们的认知能力下降削弱人民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也会导致人们执行控制力下降。更是说明带宽较少。所谓带宽:是对我们计算能力、关注能力、英明决策能力、坚持计划能力、抵御抵制诱惑能力的衡量。稀缺不仅仅会令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而且还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无措,稀缺会使人变笨变的更加冲动,我们不得不在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里被减少的情况下,依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生活就这样变得举步艰难起来。如何改变稀缺陷阱?穷人会一直贫穷下去而孤独者注定会继续形单影只,繁忙之人永远日理万机,而节食者的计划总是会以失败而告终,稀缺造就了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会令稀缺长存。改变心态是逃离稀缺的陷阱的唯一希望。穷人(不仅指金钱与时间精力)为什么穷?无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也可以导致穷人的无能,稀缺心态是导致他们无能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穷人不仅缺钱更缺带宽,他们的大脑中装满了稀缺就没有多心思去想其他事。任何形式的技能学习,无论是去学习社交技巧,还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都需要带宽,如果穷人缺少带宽那么他们就无法很好地掌握这些实用技能。不是因为他们缺少积极性而是因为他们缺少带宽。不要期许:1.穷人很快就能富有2.刚开始工作的学生拥有很强的事业心3.文化水平低的人有很高明的决策处理能力4.穷人的知识接受能力很快5.被时间左右的人会立即有好的习惯归因于带宽的不足,不是积极性。如何摆脱稀缺?比如金钱与时间。提供培训要简单实用,节省带宽的教育方法才是好方法。一些方法:1.频繁的节点式截止日期,比如项目计划2.不定时的工具提醒3.列出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最容易忽视)4.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5.加强自己的带宽构建6.知道自己的余闲时间,确保存在7.给项目留总结时间,重新梳理带宽8.对组织进行带宽管理,带宽最大化组织需要用余闲,对抗救火陷阱,组织很希望能拥有一位干将,不是是整天想着如何将一分钱掰成两瓣花,而是能超脱于每日的管窥心态也叫稀缺的心态,确保组织拥有足够的余闲。他(比如风险管理人员)所关注问题不是今天需要完成什么工作,还是明天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又会如何影响紧张的工作计划。一定要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存在能够保证专注于当下工作目标的人们不会向未来的项目借用资源。并因此耗尽带宽,将组织拉入未来的带宽陷阱。如何应对?1.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视野,强行干预。穷人之所以存储不了钱,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的管子视野,储蓄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而这类事情基本上总是会被穷人遗留在管子视野之外。无论何时总会有比储蓄更为紧要的事情等着被处理。2.设置默认,让疏忽等同默许。不给穷人借钱机会,给时间稀缺的人分配更少任务,创建构建带宽机会。3.利用带宽就是要去分配我们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4.在带宽充裕是优先行动。别等着自己没钱的时候去做的需要大钱事情;别做没有时间的时候去等待的时间,时间与金钱充足时候未雨绸缪。5.给带宽不足的人或组织提供便利。比如政府只做了一些工具机构来帮助一些带宽不足的人,申请助学贷款、报税免税、企业资助项目、扶贫项目等。总结:解决稀缺的关键在于规划与管理好带宽。备注:带宽,是对我们计算能力、关注能力、英明决策能力、坚持计划能力、抵御抵制诱惑能力的衡量。职场上叫综合素质。也叫一个人的软实力。

[上邪夜读笔记]稀缺

------------------------------------------------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我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又要错过今朝
-------------------------------------------------

读书笔记

《稀缺》是对中国古语的注解

全文地址:http://weibo.com/p/1001603873656156874548 通篇下来,作者无非是想告诉我们下图的内容。说句真心话,要不是对“长期忙碌的人的智商会下降”感兴趣,和前天看完《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想放松一下,我是不大会看这本书的。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我觉得从中国古书里摘抄几句话下来就能够概括了。作者的书,就当做是古人所说的话的註解吧。1.基本定义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带宽:是对我们计算能力、关注能力、英明决策能力、坚持计划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的衡量、执行控制力:其作用存在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稀缺陷阱:某人的行为有助于稀缺形成的一种情况。2.稀缺降低人的执行控制力——无欲则刚作者在P61--72里,通过不少的实验,以说明由于稀缺导致带宽变窄,因此会降低人的“执行控制力”,简单点说,就是降低人的工作绩效。作为机智的中国古人,在《菜根谭》里就说过人是不适合忙的话—— “身不适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中国有句话为:“无欲则刚”。无欲,怎么就能够刚了呢?先看下图:个人认为,很多人累成狗,是因为他有太多无关紧要的事情要处理或者是因为拖延而要处理太多“重要且紧急”的事。这里就讨论前面的情况。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这样才显得自己走在人生的正道上,不虚度时光或者是压根不知道自己要做点什么,好歹也得搞点事情来让自己看起来充实嘛。当你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时,紫色圈圈就不断扩大,这样蓝色的余闲就越来越窄。余闲窄,带宽就变窄,人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就下降。本来做多点事情是想着提高自己的能力,殊不知却走进了能力下降的死循环!无欲则刚,并不是说完全没有欲望。而是控制住欲望,明白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事”。力都用在有限的几件事情上,当然就“刚”啦!这也就是《中庸》里所说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3.从闲中做事——走出稀缺陷阱作者用了不少篇幅来说明,由於人们不能处理好稀缺问题,带宽不足,陷入“稀缺陷阱”,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作者给出了扩大“带宽”来处理“稀缺陷阱”的建议。但是呢,在拥有余闲的时候,人又会过于乐观,做出不少浪费时间或金钱的行为(例如看看电视,买一些无关紧要的物品),导致低效的产出。我们再看看机智的古人是怎么扩大余闲,降低稀缺的,均摘自《菜根谭》。“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不然,未有不因境而迁,随事而靡者。”“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理论可以指导实际的书

稀缺来自拥有与需要之间的对比。稀缺心态会俘获大脑占用大脑的带宽。书中的带宽类似电脑中的内存,是人情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稀缺心态有两个侧面的影响:1专注力提升2忽视长期目标与任务-即短视。稀缺的心态会在长期和短期两个维度影响大脑,大脑要为在意识中的信息留出空间,这个空间是有限的,被稀缺俘获的大脑会表现出认知下降的特质,大脑被稀缺俘获好像思维不停的被外部干扰打断,结果类似智商上的差异,这也是通常认为穷人更笨的一个感受的来源。(可以类比电脑中的内存不足,可是运行太多的程序)稀缺会有权衡心态,稀缺心态下的人考虑机会成本最符合经济学中理性人的特点。但充裕条件下的人不会有这种权衡的心态。金钱和时间上的稀缺让人在处理事情上有耍杂技般的处理方式--把眼前的球抛出去,而不去管以后的事情。由此会产生借用的结果,从而造成忽视未来无力规划走入稀缺陷阱。作者提出了对抗稀缺陷阱的方法是留出闲余(金钱上和时间上同样适用),即使是在已经稀缺的情况下也要预留出闲余。闲余能够让我们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无可避免。摆脱稀缺既要留出富足也要选择节省带宽的方式,带宽的重要程度被低估。过多的方法假定人是完全理性的没有考虑头脑中带宽的影响。节省带宽的方式包括,预警,长期的事情转化为一次性的事情,在带宽充裕的时候做决定。让忽视等同为默许。最终要的还是在稀缺的情况下留出闲余,这和通常的感受十分不同。PS.按照这样说,太饱满的计划不会是好计划。

拥有余闲是种非常重要的能力—Leo鉴书172

小时候玩过“会容道”游戏规则是让曹操从一边移动至另一边。玩具早已遗失,但玩法和当时的情景总在脑中显现。这游戏的秘密在于——棋盘里必须有空,否则没有子能移动,更谈不上完成任务。多年之后,我才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人生之中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要有“空”,给自己留有一部分余地。本书核心讲的也是这个意思。穷人缺钱,富人缺时间(其实穷人也缺这个,只是他们的时间不值钱)都是稀缺的表现。稀缺有两面性,但整体更有害,远离稀缺的方法就是留白。稀缺本身有两面性方案提交时间快到时,往往工作效率会比较高;没结果就不解散的会,在时间节点之前也会很有。多年之前,我认识个编辑,问她写作有什么秘密,姐们回答:“在交稿的前一晚动笔!”(我本人从来没试过这种方法)以上种种都是稀缺带来的些许好处,但是与其带来的伤害相比,基本上可以忽略了。稀缺的伤害书里主要讲稀缺会形成“管窥心态”,我们看不到管子之外的东西,精力过分集中于管子里面的部分。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挺好的吗?书里的试验证明,这样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判断力,智商也会下降,结果更不用谈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因为工作紧张而耽误了陪孩子的例子,有些人以为工作要先完成,孩子反正明天也会在。其实,错过孩子的成长才是真正的大问题——工作反倒是做不做都成。给自己留白国家里有个技能法就叫留白,一张画纸上不能全填满了。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一样,无论有多少工作,都要给自己有些余地,有些空闲。书里讲了医院的例子,把本不够用的手术窒腾出一个应对突发手术,地方马上就够用了。想起2012年,手里带三个项目,还有空健身、看书,多半也是给自己留着空的原因。本书正文倒数第三段很适合做本文结尾:萧条是由我们在繁荣阶段的行为所导致;最后一刻的拼凑是由我们之前几周的不作为千万的。提前动手,别人为地给自己造成稀缺。

通篇翻来覆去无新意地解释一个理论,用词不易懂

不知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整本书出现了无数的所谓“带宽”,是指人在贫穷的情况下脑袋的“带宽”会被占用,从而无多余的“带宽”去思考其他事情,更别提创造财富了。在我看来这不就是脑容量的意思吗?人一天都在想着怎么吃上饭解决生计,保证基本的温饱的问题,脑袋自然没空间去想更高层次的事了。稀缺读后感书评整本书就这二字通篇反复举例、验证,炒冷饭,没有为看书人提出任何有益的解决办法,只说增加“带宽”、“余闲”,作者大哥你倒是告诉我们怎么增加啊。如果是富了之后才能增加,你倒是告诉我们怎么发家致富啊,可是没有,贫穷与“带宽”之间还是在这本书里恶性循环。一般我看书看到某个理论或是一句警言、妙句会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但这本通篇啰嗦的书却无法引起我任何共鸣,只有一个想法,既然花钱买了就看完吧。“带宽”就是脑容量,这是我唯一的理解。不知带宽与宽带有何区别

贫穷与忙碌的另一种可能

为什么钱总是不够用?为什么时间总是很赶?为什么穷人很难翻身?为什么即使很努力工作学习却依然没什么进步?这些类似的问题,总是如影随形困扰着很多人。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成功人士,都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而现在社会上总是充斥着一种观点,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偏见。他们认为穷人之所以穷,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努力不学习。而即使少数人试图理性看待这个问题,加入资源分配,环境影响等因素来考量,但也多会陷入一个实例困境:现在的社会救济与福利并不是非常匮乏,但依然有很多人每天只能挣扎在温饱线边缘?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观点——“稀缺”,正是因为稀缺心态而导致了我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书中试图通过行为经济学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来证实:稀缺心态才是导致贫穷与忙碌的主要原因,而资源稀缺只是次要因素。稀缺,简单来说就是你想要的和你有的事物之间的不平衡状态,这是人类固有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稀缺心态对个人行为的几个主要影响。专注:对某些资源的稀缺,比如时间会带来专注效果,这会使得人们把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眼前的事物上,从这一方面来说,这是稀缺带来的专注红利。例子:人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总是因为截稿日期而文思泉涌。管窥:但有失必有得。人越发专注的时候,他的视野和思想就会像从相机取景框里看东西,而会忽视一些其他可能重要的东西。例子:导致消防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不是火灾,而是前往现场时的交通事故。这种管窥带来的认知问题,被称为管窥负担。带宽负担: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喻成一台电脑,虽然这个比喻很不恰当。我们对外界信息的接受则与我们办的网络带宽息息相关。只有10M带宽的宽带,是无法和100M的光纤比拟速度,这就影响了你下载和上传文件的速率,而之于人脑,带宽不足就会降低你的智商。带宽负担分为两个影响方面:一是认知负担——我们接受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二是执行控制力负担——我们通过思考处理过的信息,从而产生何种行动的能力,以及保证这种行动得到有效执行的控制能力。作者通过研究对比印度农民在收获季节前后的行为变化来验证:稀缺状态下(收获前一般都没钱,收货后则相对富裕)对人的智商水平的影响。得出了结论:稀缺会占据或缩小人的带宽,从而使得他们更加容易冲动,或者更笨。带宽缺乏导致的脑力下降会降低我们分配资源的能力,我们只能思考眼前的,单一的,不费力的事情,这必然不会导致好的结果。所以人们有时会显得非理性,或者笨拙,可能的原因并不只是一时冲动,或者缺少教育,而是因为稀缺所致的带宽问题。这并不是意味着每个人的智力有很大区别,而是可供使用的智力在稀缺状态下暂时变少了。就像你想放空一池水,是四面都接水管,还是只有一个小龙头效率高?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为什么贫穷和忙碌会导致带宽变窄。作者先提出了装箱,余闲和权衡式思维作为人进行思维活动方式的比喻。装箱即指人脑处理信息的容量,容量越大,可以容下的东西就越多,而不必要选择扔下哪件;余闲与装箱对应,指的是空余的容量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你只需要考虑带上什么,而非扔下什么。而这两种状态的相互影响,则产生了权衡式思维:你的带宽大小决定了你的选择会倾向于哪种方向。从而提出了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带宽匮乏的人只能保留很少的东西,同时这一点东西还没有什么抗风险能力,一旦犯错,后果更甚。而贫穷和忙碌的人,更加容易短视,他们只顾解决面前棘手的问题,或者他们觉得更重要的问题,甚至不惜去借用,比如用借贷方式来还贷,从而产生利滚利的高额债务问题。只顾眼前会使人忽视未来与丧失规划的能力和信心。而要解决带宽问题,则需要利用余闲。余闲可以腾出一部分的脑力带宽,使得人们可以有能力去做正确的选择,同时增加人们抗击风险的能力,所以余闲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这就必须改变心态,认识到带宽的重要性,了解余闲是如何化解稀缺心态的。才能避免生活中的稀缺陷阱,陷入恶性循环。作者又提出了关于资助小贩资金做生意,但最后他们多又陷入负债状态这个例子。印证了穷人缺钱与缺带宽之间相互影响才导致了贫穷的持续。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前面两个部分,我们认识了稀缺心态会导致的影响,还了解了带宽降低产生的问题,现在就轮到了如何解决稀缺所产生问题。让穷人摆脱贫穷:穷人因为带宽的问题,通常难以意识,或者容易忽略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所以想要采取提前预警的机制来应对。而单纯的传授职业技能,或者给予资金补助都会因为带宽的问题,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如果要想要摆脱贫穷,首先就得学会如何节约带宽。比如最简单的理财知识就可以节约出人们的一部分带宽。解决组织中的时间稀缺:很多公司都会把工作日程排得很满,或者在事务堆积如山的时候集体加班,这些都是时间稀缺所导致的问题。作者通过红花料理,亨利福特的时间管理等例子,提出了公司应当妥善利用余闲,反过来利用稀缺心态,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这个章节实用性最强,因为之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生活中的稀缺问题,总结起来也无非是关于如何合理利用带宽。即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带宽最充沛的时间完成,同时在其间保持专注状态,把其他能自动化处理的事情都交给软件。而同时每天都要准备一部分的余闲来应对突发事件,避免因为一时的带宽匮乏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全书总结:影响我们目标实现和生活品质的原因,往往都出自非理性上,也就是我们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作提出的“稀缺心态”,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非理性行为的产生。通过书中大量的案例与观点,我们可以了解到缺乏某些东西会对人产生各种不利的心理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错误决策。以缺乏为始,更缺乏为终的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可以针对人的这一心理弱点,采取针对的手段,避免稀缺问题的扩大,甚至可以反过来利用稀缺。想要解决稀缺问题,必须从人的认知根源上找问题,而不能只强调资源差异或者主观能动等。

思维的“带宽”

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定义了稀缺并描述了陷入贫穷和忙碌的原因,书的最后几章还给出我们解决的方法。穷人总是陷入贫穷,忙碌的人总是没有时间,都是因为金钱或者时间的稀缺,而稀缺会导致人们进入“管窥”心态,带宽占用增多,认知和执行能力下降,这样会使穷人越来越穷,忙碌的人越来越忙,形成恶性循环。稀缺会带来带宽负担,而带宽负担会导致认知和执行能力下降。作者举了几个例子,其中有些例子我也有亲身体验。在我们做需要动脑子的工作时,需要带宽资源,当肚子饿了时也会占用部分带宽,有时候思考的时候正好肚子饿了,就很难进行专心的思考,即使硬着头皮思考,也会比不饿的时候持续的思考时间短。当我们缺钱或者缺时间的时候,会占用我们的带宽资源,总的带宽资源不变,因而可使用的带宽就会减少,进而影响我们的认知和执行能力。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作者用一个医院住院病床举例的。一个床位紧张的医院,平时急诊数也很多,急诊总是占用计划中的床位,医院总是处于床位不够用的状态。而提出空出一个床位的方案后,留出余闲,可以专门应对急诊的情况,这样大大提高了医院的住院效率。稀缺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后,要调整自己的行为,利用我们的理性思维去应对稀缺。作者提出的方案中有几个印象深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第一,留一些余闲。如果把时间排的太近,一个事情紧接着另一个事情,中间没有空余时间,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将会使整体的计划打乱。比如路上堵车,第一个会议不能按时参加,延长会议时间,而第一个和第二个会议中间又没有余闲时间,导致第二个会议也受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平时做计划或者工作的时候要留有一些空余时间,不需要把事情安排的太紧,人也需要放松下,有松有驰,任何事情都不要要求太“满”,这样才能有个好的状态。第二,少占用带宽资源。平时会有体会,在心里有什么事情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做其他的事情会心不在焉,不能全力以赴,专心致志,这就是因为我们部分带宽资源被没有解决的事情占用了。如果事情可以解决,则要尽早的解决,不让它占用我们的带宽,如果事情不容易解决,暂且放下,以后有了条件再解决。还有一些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可以在一开始设置一个自动提醒之类的,如健身,有时候我们会忘记或者偷懒,如果设置提醒,会增大我们坚持健身的概率。同样的,信用卡还款可能会忘记,也设置提醒,这样就不用每到还款日自己主动去想这件事情,节省我们的带宽。第三,化整为零。我们在接近截止日期的时候,效率会更高,而在有截止日期前的很长时间,会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效率。如果我们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几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一个截止日期,分阶段完成,这样会大大提高效率。

简短总结

稀缺俘获大脑的内在机制:我们会过分关注自身目前最迫切的需求,而造成管窥现象(即忙于应付当前最紧急重要的事情,而忽略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我们的注意力被俘获的主要原因在于内源性思考的不断干扰,过分关注导致大脑被这类紧急事件占满,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关于这类事情的念头也总会不请自来,难以控制。 导致的结果就是大脑可处理其他事物的带宽变窄,行为表现就是:1、认知能力下降(使人变笨)2、执行控制力下降(使人更加冲动)。而这类结果又会使人产生短视(关注当前问题,无法规划仍处于抽象状态的未来)和借用(透支未来的时间、金钱等来解决当下问题),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使人掉进稀缺陷阱。如何走出稀缺陷阱?我们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1、稀缺并不是常态,我们也有富足的时候,因此,我们要从富足的时候开始计划,为未来创造足够的余闲,以应对未来突发事件,使我们不至于被迫产生借用行为。2、当稀缺出现时,我们要利用外界或者技术等各种手段,将处于我们“管子”之外的重要事情拉入我们的视线,避免忽略引起下一轮的疲于奔命。同时,对于忽略问题,可以尝试改变忽略引起的后果,比直面忽略的行为更加有效。对于时常需要警醒的事物,尽量转化为一次性行为解决。(例如每周给爸妈打电话,可以设置一个固定的闹钟解决;信用卡还款,设置自动还款更优)。3、节省带宽:也就是清空大脑,借助外物来解决多数问题,避免自我脑力过度消耗。这里我觉得,GTD时间管理就是一个很好的用于解决时间稀缺、为大脑节省带宽的好办法。

人穷在什么?

人为什么穷?缺资源:钱和人脉;缺能力和思维思考方式。马太效应,有钱人越有钱,穷人越来越穷。个人总结的解决之道:提升赚钱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力提升了顺带着学会理财投资和积累人脉。不要被权威误导?该不该买房,该不该买股票?买房是不是最佳时机?现在入市好不好?初期理财书看得再多也没用,把重点精力放在提升工作和赚钱能力同时学会省钱,开源和节流,其实就是纪录开支记账,我就记账无形中自己就会学会省钱,重点是提高赚钱能力,这是普通人的第一步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钱很少你理个球的财啊?等你存到一定金额的钱之后可以够首付了,北上广深的周边郊区可以考虑付个首付买套房,结合自己的情况,别扯70年产权、房价泡沫你房子都没有(针对普通人)难道你一辈子租房?别听高晓松、李笑来他们想买分分钟的事,当然也别听我的,自己的事情自己思考。我买了两套,都是贷款,首先买房让我被动养成了存钱储蓄的习惯,没买也许这些钱就花了,当然也是误打误撞,以租养贷自己每月再补贴点就够了,慢慢你就在你的城市扎下根了。开始辛苦点,后面你再职业选择时,有财力会让你想对从容,你敢给自己2-3个月的时间去换工作,以金钱换时间和技能,你可以去学一个新技能。教育和学习是改变一个普通人为数不多的机会,这是第二阶段的另一个重要事情,理财和再上学,别说学历无用论别被误导,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这样你就开始启动了正向循环,坚持足够长的年限改变慢慢就会发生。再去修理心态,会越来越好,现实中物质基础都没达到天天谈修炼心灵,一句话不靠谱。我一个朋友,天天谈先帮助我、利他,拉我创业我没同意,当然人不坏而且非常好,但是还欠我点钱也不提了物质基础还没改善,先利自己的人再想着利他我是赞成的。为什么计划得挺好,最终没有执行好呢?想当然了,计划太完美,没考虑突发事件和休息时间。怎么办?先完整纪录做一件事情的时间和过程中的困难,多纪录多总结,慢慢计划能力就提高了。看一本不好的书,可以思考?为什么写的不好以及怎么能写得好。写的不好还畅销,更应该学习了,它是如何做到的?名人推荐,典型的利用权威的好例子。还有一种可能,自己没读懂和读进去。

用宏观的视野来看待问题——《稀缺》读后小结

这本书让人受益匪浅,他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理解一些问题,为什么做事情一拖再拖,穷人为什么越来越穷……同时他也用了形象的 “带宽” 来比喻我们思维的容量,我们日后的一些行为也可以用“带宽”来做为一个考量方式,以提醒自己是否存在一些稀缺的问题。书中向我们讲述:人们会被稀缺的事物所吸引。这里的稀缺包含了很多抽象的东西,比如:时间、待办事务,当然也包含金钱这些实物的东西,我们稀缺什么,就会使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特别关注的事物上,这可以使我们更加投入这件事情,但同时带来的弊端是我们会忽略掉一些其他的事情。“管窥”,书中用这个来比喻我们看待稀缺的事物,“管窥”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只看到的管中(里面一点点空间)的事情,而管子外(边上被遮挡)的事物却看不到,由于忽略了管子边上的事情,而当完成管子里的事情之后,却发现管子外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导致问题一直在恶性循环,这也形象的解释了为什么大忙人时间一直不够用,一直处在赶工作的状态,而更宏观的来看,当精力(带宽)都在工作上的时候,我们就无法专心的做其他事情,比如陪伴家人、与朋友聚会,这样导致的情况就是不陪伴、不参加聚会或者是陪伴、聚会的质量不高,从而引发问题也会导致对自己的自责,自责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工作,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大圈,而根本问题就是严重的管窥和时间(带宽)的稀缺。书中还说到关于穷人的问题,穷人为什么攒不下钱,他们缺钱,管窥的就是金钱,然而为什么他们依然入不敷出,越来越穷,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穷人时刻都需要钱来办事情(交各种费用,购买各种必需品),而当一件事情迫在眉睫需要钱的时候,最关键是想办法筹到钱,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借,这时候就出现了管窥,这时候我们容易忽视借钱所需要支付的高额利息,因为利息不是当下最要紧的问题,我们的重视程度没有超过待办的事情,而当利息问题临近之时,那只好继续借贷,从而陷入了一个借钱还钱的循环中,这也导致钱的漏洞越来越大,越来越贫穷。衍生一下这个思维,冲动购物导致资金短缺,看到一件东西,我们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这件东西上,忽视了因为购买这件东西长久之后会导致的资金短缺,这些也都是管窥的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安排好计划,却不一定可以按照计划执行,最后又是在截止日期之前赶工,因为在截至日期之前因为时间充裕,我们有其他事情可做,待办事项并没有那么紧迫,而当截止日期快来之时,我们又陷入了这个循环之中。这里书中有个建议是可以多设置几个截至日期,多个事情设置多个截止日期错开,单件事情在某个时间之前应该完成到哪一步等等。最为关键的是我们要留有富余来应对稀缺,我们在生活中存在很多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概率发生非常的低,但一旦发生了,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便会导致自己陷入管窥和带宽占用的情况,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富余(例如:时间、金钱)来应对一些突发状况。纵观整个社会情况,我们对稀缺的认识依旧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而不关注稀缺反而使自己一直在稀缺状态之中,我们不能寄希望万事照着自己的安排顺顺利利,凡事都应该给自己做好保险工作,留有富余,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这种商业图书适合速读,总结了一下就这样,关键是去做

也读了不少类似的商业书籍了,总结是:老美是很喜欢把一个开篇就提出来的结论,翻来覆去的论证。各种心理学测试、各种社会调查、各种引经据典……但其实,我边看边心里咆哮着:这结论我懂啊,我完全接受,能不再论证了吗?又不是学术论文,要那么严谨吗?能讲重点了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是这样,一共十章,前两章就讲结论了,我觉得花两章说明这个道理足够了,我已经接受这个结论了,所以我想知道如何应对稀缺心态。但是作者可不这么认为,后面花了五章去论证了前面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对的哦,同学们。最后三章才开始讲我最关心的话题,应该如何对待稀缺。好了,本书开篇两章就提出来的结论是什么呢?一、 稀缺会带来专注和管窥(有利有弊)。专注,高压下的聚焦,会带来利;管窥,只顾眼前无暇顾及其他,会带来弊。二、 稀缺导致带宽变小(精力变少),降低人的智商和控制力,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然后,后面五章都在论证上面的道理。摘录几点重要的:稀缺会让大脑自动地转向缺乏的事物,这种情况下人是被无形控制的,潜意识的。稀缺就像噪音一样,时刻萦绕,烦扰着你。思想噪音给带宽带来负担,思虑过多耗费精力。稀缺的对面是余闲,余闲不仅令你免于权衡,而且还意味着:即使你犯了错误,也不会让你遭受实实在在的牺牲。反之,稀缺不仅意味着人们没有失误的空间,也意味着人们更有可能会出现错误。稀缺提高了做事的难度和复杂度。虽然余闲可能带来浪费行为。稀缺带来的“专注”之“利”:穷人更懂经济学和金钱价值。稀缺带来的“管窥”之“弊”:借用和短视(忽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例如规划),会延续和加剧稀缺。无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可以导致无能。最后,书末三章提出解决办法:其实好多办法都是站在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角度,给政府和组织提的建议,对于个人意义不大。这里摘录一些有用的办法。能够成功抵御棉花糖诱惑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别处——他们没有盯着棉花糖,而是在想其他事情。一旦你意识到,意志力不过是去学习 如何控制注意力和想法时,就能开始提高自身的意志力了。(我的总结:转移注意力是个好办法)我们会对时间进行规划管理,却不会对带宽进行规划管理。时间可以分解,带宽无法分解。分心加剧了焦虑,导致无法专心处理重要任务。★制造余闲:对余闲进行明确的管理,确保余闲的存在。下面是how:心灵平静能让人将许多事情做好,避免犯下代价高昂的错误。(我的总结:知道为啥大家都在推荐静坐了吧)玩乐的时间……凝视窗外的时间……让事情尘埃落定的时间……观察和理解作出反应的时间(我的注解:对我来说很重要!)合理安排娱乐、度假、购物等。★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视野。下面是how: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放到日常routine中,或者制造小卡片提醒,或者请私教监督。并养成好习惯。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孤独、减肥失败的穷人思维的?

现代人总是很忙,但是并没有赚到钱,反而越来越穷,《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通过心理学研究,为我们解释了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的心智带宽基本上一定的,如果事情太多,带宽就会被占满,我们就会陷入管窥状态。陷入管窥状态,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获得专注红利,比如,论文要到截止日期,我们就会醒悟旁骛的专注写作了,之前却很难做到。但是,管窥状态的坏处更大,因为管窥状态会降低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也就是说一旦我们陷入急急忙忙的状态时,我们容易只关注眼前的事情,而忽略长远的打算,认知能力下降,智商下降,进而导致决策能力下降,加上控制能力下降,容易冲动,做出非理性的错误决策。1、你为什么穷,且越穷傻,越傻越穷?穷人被总是被当下的问题和财务状况把带宽占的慢慢的,于是出现以下情况:1)短视于是只能关注眼前,无法抽身顾及长远的打算,总是做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久了就是得过且过,非常短视,形成现时偏见,就是相信当前的利益,优于远期的收益,不相信复利的力量,所以穷人基本上不会牺牲眼前的享受,而做长远的投资。2)权衡由于穷人总是被当下的事务占满,人处在稀缺状态时,就会产生权衡式思维,产生选择困难症,总是纠结,在超市买个牙膏不断对比价格和分量,而浪费大量的心智和时间。3)冲动由于稀缺状态,容易导致控制力下降,所以一旦获得利益时,容易冲动购买,报复性的挥霍,如同饿久了的人,遇到一顿大餐,不是吃饱就满足了,而是要死撑,杜甫就是这么撑死的。4)借用当人面临稀缺状态,为了解决当前的困境,就会借用,比如信用卡透支,最后变成卡奴。2、孤独单身狗为什么越来越孤独?稀缺不仅在金钱上,也常常出现在人际关系上,孤独的人容易陷入稀缺状态。孤独的人会过度关注自己表现,总是担心自己表现不好,形成管窥心态,有如参加重要比赛的运动员,越关注,越容易发挥失常,表现不好,越害怕社交,形成恶性循环。3、节食减肥为什么总是失败?节食减肥也会陷入稀缺状态,因为减肥时总是想着那些不能吃的东西,比如巧克力、肉、烧烤火锅等,反而越容易想吃,有如叫你不要想那只大象,结果脑袋里都是那只大象。而且,一直在权衡吃什么,与意志力斗争要不要吃口肉,会占用大量的带宽,陷入稀缺,控制能力下降,反而放纵自己吃一点,然后就失控了。4、如何治疗拖延症?我们大多数人陷入穷忙,很多时候是拖延症引起的,比如要交个文件,总是拖到截止日期才来赶,陷入稀缺状态,如何治疗拖延症呢?可以选择把任务分拆,比如第一周完成某个部分,第二周完成某个部分,然后每个阶段设置提醒,甚至设置完成的奖励和未完成的惩罚措施。此外,最好一开始就先做,万事开头难,一旦开始了,未完成的事情就会惦记在心理,不容易拖到截止日期。5、如何摆脱稀缺状态?心智带宽占满会陷入稀缺状态,所以摆脱稀缺状态就需要富裕,比如公路上,车流量控制到70%是效率最高的,流出30%富余应对突发状态,人的心智带宽也是如此,所以生活中,我们可以一定要流出空余时间和金钱,以应对突发事件,避免陷入稀缺。如果特别忙的呢?也许就要采取极端手段了,比如忽略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以留出富余带宽。比如扎克伯格,穿衣服,总是那两件,就是不想让穿衣这件事占用带宽,留出更多的时间和心智在重要的事情上,很多牛人不修边幅,就是如此,乔布斯就不爱洗澡。把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变成固定习惯,能降低权衡和决策成本,比如使用固定牌子,吃同样的东西等待,都可以为特别忙碌的人释放心智带宽。人只有摆脱稀缺才能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才能做长远的打算。但是人们,总是被眼前的事情套牢,想做的事情永远没时间,总是有选择困难症,总是控制不足买买买吃吃吃,这些都是稀缺的表现,另一种表述就是穷人思维。你躺枪了吗?

穷人越来越穷,忙碌的人越来越忙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熟悉场面:快要交房租的时候,如果自己身上钱不够,那么那几天做任何事情,脑子里都有房租的影子,导致做事儿效率低下,与人交流容易发生问题;或者说工作太忙,今天还在赶明天的进度,明天赶今天的进度,工作非常努力,却常常犯错误。这两种现象实在太普遍,不仅仅是在我们身边,全世界的所有人都在经历这样的遭遇。贫穷的人到了月底付不起房租,他们就会向短期的贷款机构贷款。在他们心里,只要工资一发下来就可以偿还贷款,即使某些贷款的利率高于银行,但是在急需要钱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只有“谁能立刻给我一笔钱解决我的燃眉之急,利率好说。”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这样向未来借贷的方式,而最终就会走向发下来的工资仅仅足够偿还利率,本金已经完全支付不了,也就是所谓的“越来越穷”,为什么他会这样?电影《火星救援》里也有这样一个例子,当NASA开始不断压缩火星救援卫星项目的时间时,最后这颗卫星发射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经过调试。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种时间稀缺的状态,时间稀缺导致的就是心态稀缺,NASA的领导层专注于要发射卫星,而忘记了调试是不能缺少的步骤。为什么他会这样?美国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领头人、终身教授塞德希尔在2013年出版的《稀缺》一书中用自己的实验和分析阐述了以上事件的心理学动因。他在书中告诉每一个类似这样的人:我们陷入了稀缺的困境。每个人一旦面临稀缺状态,不管是时间还是金钱稀缺,我们都会走入“管窥”状态,进而引发我们的稀缺心态,稀缺心态容易引发短视和向未来借债。最终我们陷入越来越穷,越来越忙的困境。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用个人的理解来给每一个人阐述,在阐述之前,我需要解释几个我可能用到的名词:管窥:在处于稀缺状态下的人,容易对目前急需要处理的重要事情非常专注,而对其他事物持大部分忽略的状态,这叫做“管窥”。管窥会给处于其中的人带来高度的专注力,但是却容易忽视其他事物。心理带宽:也可以简称为带宽,是对我们计算能力、关注能力、英明决策能力、坚持计划能力和抵抗诱惑能力的综合衡量。余闲: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就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好。现在我将会对“我们是怎样变得越来越穷和越来越忙”阐述一些结论。第一个结论:所有的糟糕状态都是由于稀缺,稀缺导致每个人向未来借债,这将导致我们越来越糟。举个例子:你周一去上班,处理的第一件事情是上周的邮件以及上周没有完成的事情。这个时候你专注于去做,完全忽视了今天要做的事儿。等到你处理完上周的事情后,你才想起今天有一个重要的事儿必须完成,你再一次提高专注力去完成。等到这两件大事儿完成后,一天的时间完成了,你身心疲惫地发现今天还有一些小事儿没有完成,但是心里告诉你:留在明天,今天已经很累了。你听从你的内心,把事情放在明天。如此循环,外人看起来的你每天都是忙碌不堪,但实际上的你身心疲惫,感觉事情永远没有一个头儿。也无法对事情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工作状态也越来越糟。第二个结论:贫穷和富裕的本质原因在于是否有余闲。长期处于稀缺状态的穷人被消耗了大量带宽,几乎没有余闲。举个例子:在实验中的两个小组,区别在于一组的经济能力比较强,属于富人组;一组属于经济能力比较弱,属于穷人组。在邀请两个小组进行智商测试之前,会告诉他们一个现象:如果你看上一件价值30美元的漂亮衣服,你打算买回家,你会去买吗?然后开始智商测试,第一次测试结果发现穷人和富人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他们都有非常认真的答题,得分也差不多。在第二次进行这个实验的时候,测试官在测试前仅仅是把30美元的衣服改成了300美元(对于穷人组来说就有了经济压力),测试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穷人的智商得分普遍比富人的智商得分低10-13分,在这个分数段,就已经足够区分出普通、良好和优秀等级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原因在于当穷人面临300美元的稀缺状态的时候,在做智商测试的时候,其中一部分带宽一直在忧虑这个问题,导致部分心理带宽一直处于管窥状态,从而没法全身心进入智商测试中。而在第一组30美元的时候,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对于30美元都可以很轻松搞定,所以在智商测试环节的时候就可以专注于测试,得到的结果也相差无几。在没有面对稀缺金钱的这个状态下,所有人的决策能力都是如此得优秀。另外:从这个实验,以及长期的多项类似实验也证明了一个结论:穷人穷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够和智商不够,而是由于穷人长期出于稀缺状态,导致没法真正轻松愉悦地处理每一件事情。第三个结论:长期处于稀缺状态的人,也就是长期陷入管窥状态的人,容易忽视身边许多必将发生的事。每个人都犯有严重的拖延症,但是由于稀缺带来的管窥状态,对待未来可能发生的必然事件,将会一拖再拖,直到事件发生。比如说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生病,因此在家里备上一些药物或者存储一笔医药费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可是由于穷人处于缺钱状态,在今天挣了150元后,第一步是想着如何吃饱,紧接着是如何让自己过得好一点,以及明天去哪里挣钱。他们也知道自己某一天一定会生病,也需要一笔钱来治病。但是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大部分人不会从150元里拿出20元作为医药的存储,而是心理安慰自己:等到生病那天再说吧。也就是说:处于稀缺状态的人,将会过度关注当下能够得到的利益刺激和回报,而对于所有未来能够得到的回报视而不见。再举一个例子:在每一个城市的普通小镇的商业街道上,都存在着很多街头小贩,他们一天的生意是这样进行的:他们一天需要拿出1000元资本(假设的数目),然后去进货,但是由于资本有限,他得准确估量今天能够贩卖多少,假设一天最终卖完后回收成本为1200元,那么今天就挣了200元。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也是能够让人越来越富有,逃离贫穷的状态。事实上却是这样的,在印度,很多小贩拿不出1000元,只能够向私有的人借款,但是利息可能有50元,在一天的劳作后,即使收回了1200元,还掉本金和利息,也还有150元。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会认为:只要这个小贩每天存下50元,那么20天后就能不用借钱,彻底走出借钱的这个坑。但是实际上,很多人还是得每天借钱,原因在于拥有了这些闲钱后,根本就没法存起来,眼下发生的任何突发事件都得让他们必须支出:如朋友家结婚,自己生病住院,走到某个商场附近想起答应了孩子很久要买的玩具。所以他们一直在借钱还钱这个循环中反复受到折磨,无法走出贫穷。由于每天缺钱,他们只会关注当下能挣多少钱,而对于20天后不用借钱这种事儿,在心理上回报是不能够和当下进行相比的。好了,说了那么多,我想你也能够理解为什么穷人越来越穷,忙碌的人越来越忙的原因了?其实可以用一句简洁的话来理解:人们长期处于稀缺状态,过度占据了我们的心智,无法在很多事情上做出正确的抉择。那么如何逃离这种状态?答案只有一个:增加余闲。自身几乎是很难增加余闲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社会机构和其他人来帮忙。比如公司CEO,长期在这个会议和另外一个会议中奔波,任何一个会议的延迟都会影响到下一个会议的进程,而公司CEO在延迟的进程中心理上早已脱离了这个环境,这个时候就需要助理来强制提醒,必须立刻结束会议。如同减肥的人,每天凭借自己的毅力去减肥是很难的,你需要一个助理健身教练,每天都来提醒你。因为在一天的工作状态以后,自己的心理带宽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你需要休息来恢复。你的整个心理状态就是想立刻回家休息,但是如果你的助理教练给你打电话:告诉你今天不来,你将会处于怎样一个糟糕状态,你一听立刻关注了这件事儿,立刻分配给这事儿的注意力,欣然同意前往。这件事儿也可以用在还钱上,如果你进行了一个分期购物,那么你最好选择工资发下来自动还款,让你毫无觉察这事儿。否则让你自己自由去还款,那么你将会面临时间还长呢,等到了时间再还款的自我强烈心理安慰。结果到了必须还款那天自己却还不了了。所以,我们常在生活这样:提前多一些时间到车站坐车,提前一个小时到机场,尽可能给任何需要时间的事物给予充足的时间……这就是时间的余闲,有了余闲的时间,即使发生任何突发的以外,我们也可以用这些多余的时间轻松处理,而不会去慌张处理接下里的事物。在金钱上,我们也要求有一定余闲,突发性冲动地购买一件衣服,不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很艰难。突发一场病,花费的金钱不会影响你恢复后的生活。在工作上,我们也希望你不要一天到晚加班,有科学研究表明:一个星期工作5天40个小时要比一个星期工作6天50个小时更有效率。其实这件事儿每个人都能有切身理解,在你认真专注力很高地完成一件事情后,身心会非常疲惫,这个时候还去强制性加班,效率低下的同时,也会严重拖延任务进度,进而引发新的一轮稀缺。希望我对于《稀缺》一书的理解能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些帮助。

《稀缺》——解决忙碌和焦虑,你必须读的书

偶然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介绍一篇《稀缺》的书评,读过之后就立即把书买了下来。吸引我的不是别的,正是“稀缺”这个主题。书的引言里说描写了书作者塞德希尔面临的忙碌和焦虑,相信这个也是很多职场人的切身体会,至少我深有感触:我的工作是IT技术支持,工作职责就是解决客户在使用我司产品时遇到的问题,并且让客户满意而归。工作多年以来,我经常觉得整天忙得像个陀螺,却发现事事被动,总是在救火。做事的一个时间点错过,后面发生连锁反应,然后就是耗费精神不断弥补、加班加点工作。除了处理客户问题,我们还有重重的考核指标,确保客户满意度极高,公司运维的利益最大化而成本较低。为了服务海外客户,我们全年无休,还要为了迎合客户的时区而大清早上班。指标不达标,就会影响绩效评定和升职。这样的工作和所有服务型工作一样,如果处理不好,客户的负面情绪会转嫁到自己头上,还会影响到家庭,家人会有意见,会不理解。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读完全书,我不能说有了完美的答案,但是得到许多的启示。一、忙碌和焦虑的来源曾经在内部技术培训材料中看到过一位资深工程师精辟的话:Always identity the problem first, and then fix it. Don't do it reversely. 按中国人的说法,就是要先知道问题的来源,再对症下药。忙碌和焦虑的来源,就是稀缺(scarcity)。按照《稀缺》的定义,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稀缺并不局限于特定的领域,它存在于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拿我的工作来说,面对很多的稀缺:• 时间稀缺——同时来了很多的客户case,没有时间处理;某个case客户很焦急要求限时解决,导致其他的case无法处理• 人力稀缺——case量超过目前团队能够处理的量(可能是病假、事假造成人员短缺,也可能是培训过某产品的人员不足)• 知识稀缺——客户的问题很妖,或者客户的要求很严苛,我们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产品培训教材永远只能涵盖一小部分的已知问题)二、稀缺导致管窥效应稀缺对人的直接影响是,它造成管窥(tuning)效应,也就是一旦我们面对稀缺,我们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最迫切需要关注的事情上。以我的工作内容为例:技术支持(某种程度上的“软件医生”)与医院不同的是,医生一次只看一个病人,但是我的邮箱里会同时出现好几个case的催促邮件。客户通常会认为我只是在做他自己的那个问题,并不知道我同时要处理好几个问题。当客户非常催促时,我就像救火队员一样,在我司内部的语言就是:哪个客户跳了,就先做哪个。我所有的大脑,都扑在case上,容不下其他事情。这时候要是HR发来一封邮件要求当天填完一个表格,或者老板提醒某个培训今天要完成,或者家里来电话说要处理一个事情,平时非常好脾气的我通常都会没好气地说:我在忙,没空!然后心里想的就是下一个case怎么处理。这样的繁忙,每一天都在上演,严重时甚至梦里也在做case。上面这个情况就是《稀缺》里所说的稀缺俘获大脑,同时稀缺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和对世界的认识。管窥效应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应付迫切需求(客户的case),但是长远角度看我们忽略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HR发来的表格可能涉及你的经济利益,很早就应该填了,老板要求的培训也早该做了,家人的需求也应该积极应对。管窥心态的一个典型现象就是我们总喜欢压着deadline做事情。在学校里,经常要传达通知要学生提供一个信息或者报名参与某个活动,从上层做决定开始,层层下达,当这个通知到达学生耳朵时,通常离截止日期只有一两天了。我还听到过下午的活动上午才发通知的。在现代科技武装的公司里(包括我司),同样的事情也在不断重演,往往一线员工听到一个通知时候已经快到deadline了。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每一层传达的人员都在“管窥”着自己手头的事情(和自己的绩效休戚相关的事情),传达通知是一个重要而不紧急的任务,不紧不慢地做,所以每一层都会拖延。三、稀缺导致心智带宽下降如果长期处于稀缺状态和管窥中,人的精神会变得躁动、不耐烦,还有两个引申出来的效应就是:认知力和执行控制力下降,也就是带宽(bandwith)下降。《稀缺》作者用带宽的概念统合了认知力和执行力,也就是说当我们带宽不足时,我们就无法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了解这一点其实有很深远的意义。我马上想到,我们平时在分派case时,不都是会问:你有bandwith吗?其实bandwidth不只意味着时间(虽然我们经常这样认为),还意味着心智的带宽。传统经济学理论或者时间管理理论都假设,认知能力应该是稳定的,人做决定是理性的。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会说,一旦有时间我们就应该抓紧去做那些来不及做的事情,学习那些平时没空学的东西,但是尽管我们知道,我们就是做不到。而且,当我们的时间并没有硬性规定(学校的课程表算是相对硬性规定的),而任务却越来越多,我们会陷入一片茫然。我有很多次体会过这种茫然,有很多case都要处理,但是不知道从何入手,每一个case似乎都很花时间,我需要反复权衡究竟做哪一个才是最划算的。这样犹豫的结果,可能是没有一个case有实质性进展。按照传统的德育教育的观点,我一定是一个自制力不强的人。但是按照《稀缺》的说法,这种反复权衡实际上是认知力下降的表现。除了在我身上,我也在同事身上观察到过这种现象。排除个人技术能力的影响,在人的认知力下降时,“一点小涟漪就能引起脑海中的轩然大波”。除了认知力下降,稀缺还会导致执行控制力下降。这一点,我们的主流文化一直宣传的是“坚决执行”,似乎执行控制力应该也是稳定的,或者应该是能够维持的。事实并非如此。Walter Mischel进行的经典心理学实验,让小孩子坐在甜食前,然后工作人员离开。当工作人员回来时甜食没有动过,小孩子会得到第二块甜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拿到第二块甜食,失败的孩子一直想着甜食,结果自控力下降了。针对成人也有类似(但是内容并不一致)的实验,当神经一直紧绷着,一旦有松懈的机会,人会产生一些“报复性报偿”行为。这种行为每天都在发生:无节制地吃垃圾食品、打游戏,似乎是在弥补之前为了维持自控力牺牲掉的精神。现在新的时间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能量,而不是时间。可能正是因为认识到控制执行力不是稳定的,它会有起伏。但是现在的工作细分(尤其是服务行业)并不会充分考虑人的能量起伏,因为在网络的时代,我们面对的客户来自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我们需要随时响应。在电子体育游戏中,球员会有一个fatigue疲劳度指标,可是在真实生活中,我们无法量化疲劳度。我真心希望能有一个穿戴式电子设备除了监控心跳,还可以监控疲劳度。带宽的概念让我们认识到,工作表现的下降、生活中的焦躁、稀缺的感受,不只是个人技能、态度、意志力的事情,它也是有深刻的心理背景。我听过一些前辈说,如果现在觉得这么苦,只要你撑过去了就上了一个台阶。但是如果我们一直陷在稀缺中,而没有打破稀缺心态的方法,很难预见我们的能力会上一个台阶。四、解决稀缺的方法稀缺的本质是没有余闲,所以打破稀缺最好的办法是增加一定的余闲,一定的可支配的缓冲区,这样才不用为了“我投入这点时间/金钱值不值得”而反复地权衡。增加余闲,意味着放弃一些不太重要的事物,也意味着更合理地利用自己的带宽提高效率:在自己带宽足够的时候做高质量、创造性的工作,带宽不足时做一些简单的事务性、流程性工作。短期内这种调整会觉得不适应,但是长期效益更佳。现代的时间管理方法建议我们不要把日程表排满,要给自己留一点空白时间(诗意一点的说法是“发呆的时间”)做缓冲。投资者建议我们不要把生活费拿去炒股,只应该动你的余钱。教育学家建议我们不要太受工作所累,要留出精力给家人和孩子。《稀缺》研究了多个案例,阐述解决和缓解稀缺的方法,比如:• 重新设计轰炸机驾驶舱减少误操作导致的坠机(包容可能出现的错误)• 用奖励鼓励印度农民接种疫苗(把重要事情拉进人的管窥视野)• 每月发短信提醒穷人储蓄(把重要事情拉进人的管窥视野)• 用更加符合经验(节约认知带宽)的财务课程帮助小微企业主增加收入• 阿氏食谱强制性给出碳水化合物限额(节约认知带宽)• 帮助申请大学助学金的高中生填表(节约认知带宽)• 圣约翰医疗中心空出一张床位(余闲)用于急诊回到我熟悉的工作领域,面对客户无穷尽的case,我们依旧面临时间稀缺、人力稀缺、知识稀缺,怎么办?我有一位同事,整天忙碌,但是工作效率比较低。跟他交谈下来,他白天经常认为自己被打断,很多case都无法在工作时间给客户更新进度,要拖到下班以后。晚上在家照顾刚出生不久的小孩,九、十点开始加班给客户发邮件,做到半夜,第二天早上起得很晚,到公司后精神也不佳,然后又开始新一天的恶性循环。这位同事的家人并不了解他的工作内容,但是最有怨言的就是他睡得太晚。其实换作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伴侣每天加班到半夜。我给他的建议是:• 理解稀缺的来源:记录一下自己什么时候认为被打断、被什么事务打断。• 把重要事情拉入管窥视野:把与客户沟通放在最重要的事项,尽量在客户工作时间(而不是半夜)联系汇报case进展,可以是一个快速的更新而非完整分析,花时间的研究可以在工作日稍晚进行。• 节约认知带宽:没头绪的问题尽快请教有经验的同事。• 合理利用自己的带宽:除非你是夜猫子,否则晚上尽量不要做高强度的研究,改为做一些事务性、流程性的工作。晚上务必早睡,理想状态是11点前睡下。早睡以后,早上可以早起工作。上面这个例子是解决个人的稀缺问题,而对团队而言,必须有人能够在凌驾于团队的视野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应对突发事件。这就需要这个人拥有一定的余闲和带宽。如果每个人都陷入在繁忙的事务工作中,就会不知不觉地把团队带入带宽陷阱。如果有一个人崩溃,他产生的负面作用,会立刻影响到其他人,然后团队会接二连三受到打击。处于一线的工程师往往很难了解到他个人的行为对一个团队甚至更大组织层面造成的影响。毕竟,工程师主要为自己的绩效负责,这是意料之中的管窥心态。但是我觉得,有时候我们把绩效看得太重。过多的绩效项目本身就造成了一线工作人员没有太多余闲和带宽,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考虑是否和绩效挂钩。当工程师的绩效出问题时,我们也缺乏足够的知识去了解为什么工程师会那样表现,因此比较容易陷入对表象行为的批评。团队和部门互之间也有类似的行为,为了保住自己的绩效而给其他团队和部门施加压力。每一次进行这种相互施压或者撇清责任的沟通,都是对组织带宽的浪费。可能我是过于理想主义,一个公司大了内部争斗总会增加,但是我很希望团队之间、部门之间能够找到一种互信、相互协作的普适的方法,需要在一些绩效考核上做出修改,把带宽都节约到真正服务客户上来。很有意思的是,我们这个技术支持中心在美国和欧洲也有,大家做同样的工作,但是对于绩效本身的重视程度,有着明显的不同。欧美的同事对于余闲的保护,要比我们好得多。虽然他们也有相同的绩效指标,但是他们对余闲特别重视。欧美同事(尤其是资深工程师)会写许多的技术博客作为我们工作的参考,技术博客不涉及任何一项具体的绩效,但是对于其他的工程师帮助巨大。我们这里的资深工程师技术上可能一样出色,但是还无法做出同样的贡献。曾经有一位前辈想呼吁大家做内部的技术博客,但是这个行动开始没有多久就销声匿迹,我相信这和带宽负担有直接的关系。五、不断深入探究稀缺的本质从很多地方,我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中国人喜欢马上能用的东西,西方人喜欢探究和推理。从中国人的偏好来看,《稀缺》不是什么特别杰出的作品,因为书中列出的“马上能用”的方法,很多人都知道。其实作者也在引言中表明:“本书并非一锤定音之作,而是用一种全新的观点去审视一个古老的问题——它值得我们用严肃的态度去细细品味。”但是我特别欣赏作者的是,他们能够在老生常谈的东西上,去探究本源,尽管目前的发现还不足以解释所有的稀缺问题或者为所有的场景找到答案。很多职场人都陷入忙碌,觉得时间不够用,但是除了个人的悟性、能力,有没有共性的东西,有没有深层次的原因?对于“为什么我这么忙”,仅仅是了解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依然无助于我们真正的改变,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忙碌的内在原因。探索人心智的内在原因,要求研究者必须抛开一些道德性约束,从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或者评论中挖掘、发现一些规律。在我看来,作者做到了。带宽(bandwidth)不是什么新名词,我们天天在用,但是用带宽的概念来解释我们面对稀缺时候的心智变化,却是独到的。这个理论扩展下去,可以应用在各行各业的稀缺场景。如果任何一个管理部门真的去思考和尝试应用这个研究成果的话,可以造福万千人。

跳出稀缺这个死循环

稀缺有很多种,我们经常面对的稀缺有,金钱的稀缺-贫穷、时间的稀缺-忙碌、社交的稀缺-孤独。。。1、金钱的稀缺。贫穷让我们不得不做更多的权衡和取舍,这个过程占用了我们过多的带宽,从而降低了我们的智力,让我们更有可能作出错误的、短视的决定,比如借用,结果是更加的贫穷。2、时间的稀缺。大忙人整天疲于应付那些即将到期的重要事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从而陷入了“杂耍”的状态,结果是更加的忙碌。3、社交的稀缺。对孤独的恐惧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交的过程,忽视其他的很多事情,结果是适得其反,社交的表现反而变差。。。。。跳出循环的三条途径:1、计划。凡事预则立,提前一步做好规划。2、余闲。准备一个大箱子,并且在箱子里面总是留下一部分多余的空间。3、适度的关注。过度的关注就是占用了全部的带宽,留下一部分带宽会让你变的聪明。

缺钱缺时间的理科女表示还不错

首先说整体印象。。。论证有点过于翔实导致主线进程缓慢,以致我虽然受益颇多却不想推荐给朋友。。。但是对我这种爱看实验设计的人还好啦,看得有点血脉喷张的感觉,因为那些实验是赤裸裸的贫困,经历过的人会知道没钱有多么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因为我自己现在缺钱,缺时间,所以算是对症下药,出了几个方子首先是即使再缺钱,缺时间,也不能放任自己钻进去,天天净想着这些东西,想着它们没有体现自己努力,只会让自己变笨,自控力变差,表现更不好。。。反过来也可以说,表现不好先别着急质疑自己能力不够,而可能是思维落入了某种稀缺,作者说稀缺其实跟突然的爆炸似的,大脑会自动切换过去,不由自己控制,所以说可能自己还意识不到,忧虑稀缺已经在占用思考空间了。如果是这样的话,给自己安排一个时间,去放松,心情好了再好好想想,千万不要忽视它。。。。关于余闲和稀缺的悖论,稀缺会让人全力以赴超长发挥,余闲会让人深谋远虑,远离焦虑。。。。但两方极端了都是死反正。。。。作者推荐的类似二八原则吧(其实照这本书的状态,二八原则也可以出本书了)。余闲是少数而必需的,不能多(多了就是浪费),也不能没有(那才是真作死)作者说如果向未来的自己借贷,会在稀缺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我同意。。。但是做不到啊,拖延简直是吾辈的种族天赋,因为不想干的太多,总有几样要脱一脱。作者说可以把时间节点多分几个,离真正的死期远一点。一定要做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别让它们成为重要又紧急的事。最后一点(其实还有别的点,但以后再刷吧),就是既然知道大脑爱犯错,总是自己开小差,就耍点小技巧避过去。别太信任自己的脑子,准备得尽量周全一点,离诱惑远一点,离死线远一点,给未来的自己多行点方便,人生会幸福很多。

避免稀缺方法就是:留有余闲

贫穷和忙碌,本质上是心态和能力的匮乏。与其说是要管理金钱和时间,不如说是管理带宽。稀缺有好处和坏处:好处是“专注红利”,比如设置deadline会迫使人做决定,抽象的事情变得具体,保险经纪人常用的一招。我们做计划时最好也细分到周和月,多个截止日期会让人变得专注,计划更有效执行,更珍惜每一天的美好时光。坏处是“管窥”, 令我们过于关注稀缺的对象,失去理性判断力,并忽略外在更重要的事物,比如消防员赶着去救火忘记绑安全带。稀缺会占用大脑带宽,降低智力和能力。自控力像肌肉一样,过分使用会造成疲惫,穷人和节食者能力较差,是因为大脑用了一部分去关注稀缺(钱和食物)。同理,若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要让大脑自由。另外,睡眠不足也会危及大脑带宽,缩短工作时间反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当稀缺发生时,我们更应该跳出管子,制定总体计划,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处理好,避免陷入杂耍(更多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涌出)。资源(带宽)充裕时要留余闲,避免突如其来的事件(其实大多数都是可以预见的),令到需要向未来借用(除非不需要利息,否则绝不借用,复利很强大)。时间 → 日程表留空闲金钱 → 储蓄(先存后花)我们要用大脑退一步制定策略,而不是双手不停做机械的工作。真正高效率的人不会是马不停蹄,而是轻松愉悦的。

稀缺与权衡

前阵子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问:为什么自己学得这么轻松,成绩还不错;别人学得那么努力,成绩也不见得很好?有人在下面提醒他说:别人要面对的其他事情可能比你多得多,比如糟心的家庭关系,或者贫困的条件,而你,只需要学习就好了。其实这就是所谓带宽和余闲。许多人与生俱来的环境不佳,面对家庭矛盾、内心痛苦就够他挣扎半天,早已没有时间精力去学习。小时候很喜欢别人夸我聪明。长大之后发现,所谓“聪明”,恐怕只是比别人多出的那一点“余闲”和“带宽”,让我有闲暇去面对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冠小朋友以“聪明”,其实是一个陷阱,让人沾沾自喜。我甚至没有进行过任何智商测试,这种“聪明”只以成绩来判断,依据何在呢?“穷人笨,智商低“这种理论,大部分人都会保持怀疑态度。而成绩好智商就高,似乎是众人都认可的理论,我却一直不相信。因为我清楚的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有人见我在国外生活过,就说我有语言天赋,可他却没见到我在地铁默默练习大舌音的样子,也没见到我一个单词老是记不住而郁闷地去问老师的样子。同时,为了语言,我也无暇顾及其他,我把当时的精力都奉献给语言了,匀给其他事件的带宽也没有了。学语言的时候,我既没有学其他东西,也没有在挣钱,每天除了学,就是玩。由此可见,成绩不好的,只能说明他的心思没有花在学习上(可能没意识学,主动不学;也可能缺乏带宽和余闲,被动学不了),因为大部分人的智商都趋于中间值,笨的可能性不大。你在这件事情上花的时间多了,那件事情就没有时间了,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权衡。书中所讲述的”穷人“似乎都不擅长权衡,他们会把钱花在不合适的事情上,比如宁愿每天喝杯茶,却不去储蓄。他们缺乏财务知识,就算你告诉拾荒者他们可以攒钱买小推车,他们可能也不会去买。”未雨绸缪“从来就不在他们的辞典里面。你耐心地传授他们知识,给他们提供切实有用的指导,最终他们学会了很多东西,并且经济情况有所好转。 这时,你好像发现了什么。当一个人的目标仅限于”生存“,他的目光自然短浅。吃饱这一顿就可以了,我为什么要去想下一顿?我有权利想下一顿吗?我有能力去想吗?我根本不敢想。一直学不好英语的人,会给自己心理暗示:我没天赋,我这辈子学不好英语了,只能靠下一代。我告诉他,你可以的,他却不信。他说,我就是学不好英语啊,你怎么不信呢?一直穷困的人,会不会给自己什么心理暗示呢?当一个人拥有了更多的知识,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换了心态,他的目标就不再是”生存“了,也许是”赚钱“或者”享受”,也可能是改变自己,改变别人。此时他的目光一定不会短浅。我想提醒你的是,穷人自己发家致富的也有很多,为什么这些曾经的“穷人”就这么懂得权衡呢?难道有人会去指导他们?教授他们财务知识吗?他们知道了什么别人不知道的秘籍?他们多出来的带宽是哪儿来的?其实感情也可以套用稀缺的理论。一些女生会抱怨已婚闺蜜”重色轻友“,很容易理解。检验感情好坏的最大体现就是投入的时间。而一个人时间有限,分给闺蜜的时间多些,给老公就少了。如果朋友太多,倾诉一定也多,她必然存在时间上的稀缺,如果要保证双方都满意,只能牺牲别的时间,比如娱乐休息时间或者工作时间。这样是否值得?又是一个权衡。如果她是个不用上班、养尊处优的大小姐,那么她有可能有足够时间陪老公和闺蜜,但如果她不仅要处理家事,还要工作、带孩子,难免会忽略很多东西。拥有再多的时间和金钱,也有个限度,所以,人人都缺时间与钱,权衡无处不在。富商分家产的时候也会想,我是把钱全捐掉呢?还是分给我的孩子呢?

极棒!

给再多的评价都不为过!!!再多的语言都表达不了我对作者的滔滔敬仰!!!!好吧,50个字的评论我还是写不出来。拙劣的文笔。--------------------------------------------------------------------------------------------------------------------------------------

俯瞰稀缺循环

一句话概括:从稀缺心态解构穷者恒穷、忙者恒忙的循环,提出跳出循环陷阱的策略与建议。经典语录:1、一旦你意识到意志力不过是去学习和如何控制注意力和想法时,就能开始提高自身的意志力了;2、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所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大卫 梭罗3、节俭之人对金钱怀有一种保证富余的责任感。4、有时,我们会产生充裕心理。而充裕心理之所以耐人寻味,就在于其中似乎埋藏着终将使我们落入稀缺陷阱的种子;5、若想成为一位合格的家长,需要许多方面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大脑的自由。而自由的大脑,对于穷人来说,仿佛是无法企及的奢侈品;6、我们会对时间进行规划和管理,却不会对带宽进行规划和管理。我们很少会关注自身起伏不定的认知能力。与饮食、睡眠和锻炼身体等生理能力相比,就更体现我们对认知能力的忽略。与许多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一样,我们以大脑谋生,却对大脑每日的节律知之甚少。如果我们手头的任务是将一堆箱子从一处运往另一处,那么我们就会比较清楚用多大力气以及什么时候休息。但如果手头的任务是传达思想而非实实在在的箱子,那么我们就不知道如何才能将有限的认知能力最大化了。7、因为真正有效的,是将带宽最大化,而不是时间最大化。书评:这本书给出了一个看待稀缺循环的新角度,从这个角度看,稀缺循环具有着共同的一些症结,同时也有着一些共同的解法。这本书的结论,大多来源于经济学与心理学,逻辑推导过程虽然不能说是很严谨,但有让人信服的资格。这本书所阐释的新的视角与方法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毕竟大多数人总是生活在某种稀缺循环之中。不过这本书也有许多问题,比如言语太啰嗦,本可以再简洁一些,一些帮助理解的例子不用太多,我想那些东西删减下来,这本书的体重或许能轻一半。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读后感:稀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局限。想来,这句话大家都懂,但为什么很多人还是生活的稀缺循环中呢?回望过去,有很多事情变了,风景变了、人物变了,但唯一不变的是稀缺的循环—我们总缺少些时间或者金钱,去达成某些还未完成的夙愿。是时候俯瞰过去,走出循环了。思考一:我们太忽略自己的带宽管理,需要学习改变。正如书中所写:“我们会对时间进行规划和管理,却不会对带宽进行规划和管理。我们很少会关注自身起伏不定的认知能力。与饮食、睡眠和锻炼身体等生理能力相比,就更体现我们对认知能力的忽略。与许多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一样,我们以大脑谋生,却对大脑每日的节律知之甚少。如果我们手头的任务是将一堆箱子从一处运往另一处,那么我们就会比较清楚用多大力气以及什么时候休息。但如果手头的任务是传达思想而非实实在在的箱子,那么我们就不知道如何才能将有限的认知能力最大化了。”思考二:带宽管理技巧之一—注意力与最大化带宽表现:“心理学家在研究各类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表现与关注度或称“觉醒”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度呈现为倒转的U型弧线——如果关注度过低,表现就会变弱;而若关注度过高,表现同样会被消弱。”所以生活中时常保持中度觉醒,能最大化表现效果。不过,这里有一个操作问题,即什么样的关注度是最好的?心理学家的规律没有给出答案,唯一确定的就是,过低与过高都不好。思考三:如何衡量一件事物的真实价格?是用工作时间?还是原来的价格?还是用一种基准参照物?价格规律导致价格无法表示价值。经济学上上为了达到社会调配资源最优化,提出“影子价格”,虽然这个概念应用于社会资源调配,但对于个人调配资源也有着借鉴意义。一个不错的思路就是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辅以一定个人参数进行价格运算。显然,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常规的或者大价值的事物,因为如果应用到方方面面,计算成本将高出计算收益。全文脉络:引言 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时间管理与金钱管理看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但它们都是由稀缺心态引起的同一类问题。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概念,不仅适用于时间、金钱,也适用于其他任何人的需求问题。那么稀缺这个概念的提出,除了作为占位符的作用外,它还提出了什么实质性的思维进展吗?有,例如当我们经历任何一种形式的稀缺时,都会对稀缺的事物全神贯注,我们的思想会自动而强有力的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稀缺对人类大脑产生的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无论大脑的主人是否愿意,稀缺都会牢牢地俘获他的注意力——稀缺对注意力的俘获,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所见和所见的速度,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一句话概括稀缺对人的影响,就是稀缺会从潜意识到显意识牢牢抓住人的注意力,让人自动带上一副滤镜,稀缺不仅仅是实质上的约束,也是一种心态)而当稀缺俘获大脑时,我们的注意力会变得更加集中,做事就会更有效率,但究竟应该何时锁定心神,我们却无法完全自主选择这里也就引出了第二个概念:带宽——就是心智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举例来说,贫穷状态会比彻夜不眠对人的认知能力产生的影响更大。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并不是穷人的带宽不及富人,而是因为贫穷的经历会降低任何一个人的带宽。稀缺引发的一系列后果,有一项尤其重要——稀缺会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为什么贫穷之人会一直贫穷,忙碌之人永远日理万机,孤独之人会终日形单影只——关于这些现象,人们提出了很多的原因,包括从文化、个性、制度等方面,而本书则提出一个更加根本的结论——许多这类问题都可以从稀缺心态角度解释。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本书所要表达的观点十分简单——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知识甜点:孤独者非常善于记住与他人互动等社交内容的细节,这个是因为孤独者会去关注自身的稀缺状况,关注为数不多的亲人朋友:他们会对他人表情所流露出来的情绪非常敏感。第一部分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第1章 专注的“得”与管窥的“失”稀缺有什么好处?稀缺,会迫使人做出选择,所有抽象的事物都会变得具体起来,人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如何以最优成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资源上——这就是专注红利。如果想要利用专注红利,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佯装稀缺是很难做到的。就像我们不能通过胳肢自己来取乐,假装有个截止日期的方式永远不会像真正的截止日期那样俘获我们的大脑。“俘获”这个词用的好,在于揭示了“稀缺“已经超越了意识控制的范畴,其发生速度以毫秒计。稀缺有什么坏处?稀缺会导致管窥,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这也叫”隧道视野“。在管窥心态的影响下,我们会被指挥去想哪些事和不去想哪些事,从而导致我们更加不理智的制定决策计划。因此,稀缺会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让我们做出不同选择。这种现象会让我们变得更有成效;但同时也会让我们为此付出代价:这种”专心致志“会令我们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第2章 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这章讲稀缺引起循环陷阱的第一环——造成带宽负担。有许多研究都得出了微量干扰即可产生巨大影响的结果,比如大脑中重复一连串数字这种小事也会对人的总体认知能力产生深远影响,而稀缺也会让我们产生内部干扰。稀缺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来俘获注意力,从而直接减少我们能用的带宽容量。多年来,通过核磁共像技术进行的实验室研究,研究者了解到了大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以及被干扰的表现形式。一个主要的区别存在于”自上而下“处理和”自下而上“处理之间:”自上而下”处理指的是思想会对所关注的事物进行有有意识的选择;而“自下而上”处理则指的是注意力很难会被我们所控制的刺激所俘获。带宽负担有两部份组成,一个是认知能力,另一个是执行控制能力。前者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认知能力中最突出的就是“流体智力”,即在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时,在无须特定学习或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者作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稀缺产生的直接结果不完全是压力问题,它的核心问题是管窥之见的心态。它不仅让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而且还会让我们变笨、变得更加冲动,使我们不得不在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被减弱的情况下,依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生活,因此举步维艰。第二部分 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第3章 装箱、余闲和权衡式思维稀缺的本质是没有余闲。所谓的余闲,不是可以预留的空间,而是因为装箱时空间充裕而产生的“副产品”。没有余闲,不仅意味着人们没有失误的空间,也意味着人们更有可能会出现失误,因为稀缺不仅提高了失误的成本,也为人们创造了更多机会去犯下错误,做出不明智的选择。因此,稀缺的对立面是拥有余闲,它让我们随意装箱、不用动脑筋以及犯了错误无所谓的奢侈享受。第4章 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道理经济学的模型核心假设是“经济人”。但是,生活中人们往往不是性格鲜明、头脑理智的理性人,他 会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比如韦伯定律(人的认知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过经验和专业技能能让我们摆脱这一限制)。而稀缺,则让人逐渐在权衡之中锻炼出专家般的技能,去准确衡量事物的绝对程度。因为专注,所以拥有专业技能;因为专注,所以有了管窥之见;因为管窥,所以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后果。第5章 借用与短视借用:当人们面临稀缺是,就会通过借用相应的时间或金钱来应对突发事件。从长远看,借用会进一步加剧稀缺。为什么借用会进一步加剧稀缺呢?因为当今天的资源,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能在当下为你带来比未来更大的利益使,借用就是行得通的做法。而当我们有了管窥之间时,借用就会超越得失均衡的限度。当面临稀缺状况时,我们的借用,从长期来看通常是不合理的。为什么长期看会是不合理的?因为稀缺,会让人搁置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物,这就使我们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第6章 稀缺陷阱本章讨论稀缺陷阱(1),这种陷阱是如何发挥作用的(2),我们为什么会陷入其中以及为什么我们不会去做那些能将我们从陷阱中拯救出来的事情(3)?1、稀缺陷阱:是某人的行为有助于稀缺形成的一种情况。2、当我们稀缺了,出现了管窥心态,我们就会深陷在各种“紧急事项”之中(这时候连例行事物都变成了“紧急事项”),从而只能局部地、暂时性地解决问题。稍微丰富一下语言来讲,就是生活在稀缺陷阱之中,你所拥有的就会比实际应用有的更少。这种生活总是需要我们紧赶慢赶,在每个球就要落下的刹那开始应对,结果就在匆忙间编织出一张乱七八糟的补丁图。所有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我们处于稀缺状态中所采取得行动的后果。3、逃离稀缺陷阱,首先就需要制订计划,而在稀缺心态的控制之下,我们很难集中精力去做到这一点。制订计划很重要,但并不紧急,而这类事情正是管窥心态导致我们所忽略的事情。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对未来进行计划需要带宽,而稀缺则是带宽的沉重负担;最后,就算制定了计划,我们真正执行起来也会有难度(例如会碰到意志力问题,意志力就像肌肉,频繁使用后会变得疲劳)。那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以应对稀缺陷阱?——我们需要足够充裕的资源,而不是充裕的资源。知识甜点:心理学家在研究各类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表现与关注度或称“觉醒”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度呈现为倒转的U型弧线——如果关注度过低,表现就会变弱;而若关注度过高,表现同样会被消弱。第7章 穷人为什么穷穷人为什么穷?因为起点低,他们所面临的稀缺问题比一般人严重的多。稀缺问题,让他们不仅缺钱,还缺带宽,带宽的下降导致他们处理新信息的能力有所减弱,进而失去了逃离稀缺陷阱所必须的带宽值。总而言之贫穷是件可怕的事,只要我们生存于贫穷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变得无能。第三部分 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第8章 如何让穷人摆脱贫穷第9章 如何解决组织中的时间稀缺第10章 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这部分的三章内容讲脱离稀缺的方法论,第10章是核心方法论,第8与第9章则是应对贫穷与忙碌的方法论。这里就只概括第10章,因为明白了第10章,前面的问题也不大。那怎么做?有以下几个步骤:1、把重要事情拉入“管子”视野中;2、让“疏忽”等同“默许”(当忽略问题存在时,改变行为的结果往往比直接与其对抗更有效,这个思路非常适用于那些重复性高、可预测的事件——联想: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不举手就是默认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感觉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效率);3、保持警觉(只要有可能,就要将警醒型行为变成一次性行为,例如开车上高速公路备提醒自己零钱,不如一次性办理一张Etc速通卡);4、找准关联行动时机(一言以蔽之,当你打算在之后日子好过一点时再去做的那些明智决策很有可能不会兑现,那么我们需要先发制人,做好过度工作——比如在冰箱里塞满健康食品);5、节约利用带宽;6、在带宽充裕时行动;7、为带宽不足的人提供便利;8、从富足起步;9、以余闲应对突发事件。

一天到晚无所事事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人是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其实很多人早就制定好了计划,目标也有了,动力也有了,但为什么就是无法有效的执行呢?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到一个观点,有效率的管理者总是从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开始,因为时间这种资源如果浪费就无法挽回。    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技巧在如今的社会早就已经泛滥了。而实际上,人们在计划自己的时间时不是没有充分计划,而恰恰是计划太多太满,把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分配了相应的任务,这种线性思维显然是无法应对非线性变化的世界的。传统的填充式的时间管理最容易令人产生焦虑感。

从稀缺到富足,从富足到知足

还记得那个书店老板的故事,读书无数,头发快白了,博士毕业论文还是迟迟没有赶出来。很多时候,伟大的作品都在非常紧迫的时候完成。比如书中提到的那份美味佳肴。稀缺,会让我们变得专注。考试前的复习总是最有效的。但是,太专注了,我们的视野就小了,产生了管窥之见。比如,当我们还在为基本的温饱问题奔波时,我们会去买保险吗?那是在为未来买单,现在都顾不上,谈什么将来呢?我们对稀缺的关注总是无意识的。难得出来跟朋友爬个山,想到明天还要交论文,心就莫名地慌了,我们投入爬山的心思就更少了。关于心思更少,作者提出了“带宽”这一概念。在他们看来,带宽包含两方面,一是认知能力(cognitive capacity),这可以用瑞文联合智力测验。二是执行控制力(executive control),这可以用空间位置判断任务范式。比如,当物体出现在左边时,你要按右边的键。一旦甘蔗收割之后,印度农民就有钱了。作者用瑞文联合测验和stroop范式(念出有几个数字,而不是数字本身,比如555的回答应该是3),对收割前后的农民进行测验,在控制体力营养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后,发现收割前的农民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均不如收割后的表现。当你稀缺时,你没有那么多的空闲,将会产生权衡式思维。那些未被满足的需要常常俘获我们的大脑。为什么与富人相比,穷人没有那么多空闲呢?这可以用泥蜂和蜜蜂的比喻来表示。蜜蜂和泥蜂,同样都要筑巢。对蜜蜂来说,筑巢需要1kg蜂蜡=8.07kg蜜蜂=9万次往返于花丛中。巢壁是精准的120°,每层巢壁厚度不到0.1mm,偏差仅在0.002mm之内,公差仅为2%。泥蜂柱状蜂巢,不规则,在巢穴里塞进20多只蜘蛛尸体,产卵封存。一方面,稀缺会使你变成一个经济学家!你能更清晰地记得买的牙膏是多少钱的,你也能更准确地判断出金钱的客观价值,不随环境线索变化。比如,会为了省50美元,为原价100/1000元的商品赶路半小时吗?比如,同样是啤酒,你会因为它出现在高级酒店或路边小贩而改变支付意愿吗?比如,你能准确判断出一张预售票的价格其实是机会成本,也就是被炒红后的黄牛票价吗?但是,不幸的是,稀缺会让你出现管窥心态。一心解决现在遇到的头疼事儿,你提前预支了未来,出现了借用与短视。《family feud》实验表明,当陷入时间稀缺的人们可以提前透支未来的时间时,他们的表现变差了。即使这种借用的后果马上能够感觉到,他们还是会借用。即使提前告诉你下一轮的游戏,他们依然会选择借用。回到现实中,当你要处理一些紧急的事情时,你可能就会在匆忙中随便完成任务,凑合着买件家具。对那些重要但不那么紧急的事情,你也可能就搁置一旁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借用。未来你总是要偿还的。一旦出现管窥心态,你只能局部地,暂时地解决一些问题。比如租一辆车要1000卢比,一天收入1100卢比,要交一半的收入给利息。每天省5卢比,只要50天,其实就能完全摆脱租车的日子。但很少有小贩能做到这样。同样的,当实验人员帮小贩们还清所有债务后,几个月后他们的日子还是回到之前的状态。为什么呢?稀缺的人们面临的生活动荡,有很多突发情况,他们没有余闲,没有缓冲机制来应对这些突发事件。那么,又为什么不在有钱的时候,未雨绸缪呢?在资源充裕的时候,我们容易拖延。但我们又没有足够的资源,包容我们的拖延。金钱的稀缺如此,其实孤独也如此。研究表明,当孤独者被告知他们的自我描述将要被评价时,他们的讲话听起来更无趣。也就是说,当他们过度看重社交,他们发挥失常了。专注与表现的倒U型关系。回归到贫穷,穷人为什么穷?是无能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正是无能导致贫穷的吧。但是,这种因果并不绝对,也可能是贫穷导致无能。工作太过繁忙,太过于疲于奔命,你的带宽会降低,流体智力出现降低,也更容易暴躁。从稀缺到富足,我们要怎么走?既然贫穷在于稀缺心态带来的带宽减少,在看到他们糟糕的工作表现时,我们能不能少点抱怨吗?我们能进入“驾驶舱”寻找原因,做相应的调整吗?这些调整也许只要一个橡皮圈就能搞定。比如,助学项目没有发挥它该有的效果,在提供服务咨询时,工作人员能够在场帮忙填写申请表格。比如,可以将培训课程设置成并行模块,如果错过一期课程,可以在下期补上。还有,将课程设置得更加精简有趣!针对组织的时间稀缺,我们也可以采用创设空闲的方法。就像在圣约翰医疗中心的急诊设立专用手术室那样。面对生活中的稀缺,我们需要将重要的事情拉入到我们关注的“管子”视野中,一张办公桌的家庭照片也许就可以使你多腾出些时间与家人相处。此外,默认和提醒设置也可以使你更积极地行动。别忘了,了解自己的带宽,为任务安排时间,并设置好事情的先后顺序。总不能在看完一圈qq消息,刷完朋友圈再投入工作学习吧。只要规划和管理好时间,什么都能做好的信条我不信。管理好带宽,什么都能做好我也不信。还是简单点吧,想想自己要做什么,过一种断舍离的生活。不被太多的欲望充斥,也许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带宽负担。从稀缺到富足,从富足再回归断舍离,不是稀缺,而是知足。后记:花了两天时间看书与整理,很奢侈,第一次用markdown语法写笔记,感觉很赞。第一次写读书笔记,就当流水账了,还是太肤浅。只是看了中文版,翻译感觉怪怪的。之后再好好看英文版。已经陷入时间稀缺,赶文章赶设计。

长期太累太穷,人会变傻

长期太累太穷,人会变傻作者:【美】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 )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内容简介:前段时间“长期太累太穷,人会变傻”的观点在网上疯传,随后关于“贫穷”、“拖延症”等话题,更是引发了网友间的大讨论。此观点正是出自本书《稀缺》中。《稀缺》是行为经济学新作,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如果将人的头脑容量看做“带宽”,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俏哥推荐语:  这本书是我最近几年看过的书中印象很深的一本。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小编注:《稀缺》作者之一)是公认的经济学研究天才,在经济学甚至金融学的前沿领域发表了很多影响深远的学术文章。没想到他给大众写的书也如此出色,生动有趣,文笔精练。  他主要做行为经济学。他发现人在面临稀缺性的时候去做决策,思考的“带宽”会变窄,也就是考虑问题的视野变得比较有局限性。“带宽”的英文是“bandwidth”,当你的“带宽”变窄的时候,相当于上天给你的思考征了一个税,书里用的是“bandwith tax”,这样理性成分减少,思考局限性凸显。比如当我们赶时间时,通常都很着急地去完成任务,而无暇顾及该怎么更好地把任务完成,我们的“带宽”缩短了。另一个例子是媒体介绍这本书时常常提到的,穷人因为贫困,面临财富和选择上的稀缺性,他们决策时“带宽”很窄,很难做出聪明有全局性的决定,即俗话说的“贫穷导致蠢笨”。  我喜欢这本书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第一,作者的叙述和例子都是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有很强的说服力。学院派的经济学家经常被质问他们所做的纯学术研究有什么价值,看过这本书的人应该会对学术研究的意义有非常真切的认识。这些看似“形而上”的思考让人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而且这些研究结论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很强的启示。比如“扶贫”,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教育增加穷人思考和决策时的“带宽”,比单纯的金钱馈赠要有效得多! 第二个原因,对于中国现在所处的这个急剧转型的时代,书里的很多结论特别有启发意义。因为中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的很成功,欲望也被释放出来了。大家都有稀缺感,有钱人嫌时间不够,穷人觉得钱不够。这时就可以引用书里的结论了,因为稀缺性,大家都很焦躁、郁闷、忙碌,看问题和决策时“带宽”变得很窄。人们习惯性的选择从偏狭的角度看问题,缺乏更宏大,更包容的视野,容易形成一些极端的思潮或情绪。在信息“稀缺”的时代,这些非理性的情绪很容易变成一种主流的社会思潮,这是在中国当下应该引起警惕的一件事情。  换句话说,在这种大变革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多的去考虑该怎样增加“带宽”,以更包容和开放的视野去看待一件事。这需要认识到你在面临真实信息的稀缺时,看问题是带有不理性的情绪的,需要有意识地去克服;或者说我们需要建立一种社会机制,去帮助人们建立增加“带宽”的行为模式。对于中国来说,很好地去解决窄“带宽”的方式是教育,是透明性,是更全面公正的信息来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俏教授。

我是如何转为化为己用的

断断续续的花了3个月的时间才看完了,用本书的理论解释就是由于工作的原因,本人程序猿一名,导致在时间,体力上的稀缺,可喜的是,看完了,算得上有始有终.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因为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了解了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是不是就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我生活中面临的稀缺主要是,知识,金钱,时间还有社交的稀缺。当然这些给我带来了很多的烦恼,这本书让我了解这些不利的因素是如何给我造成困扰的。就拿金钱举例,我知道自己缺钱,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有些行为是因为金钱的稀缺,导致自己的宽带不够用,并且觉得是自己的性格所致,实则是自己被金钱的稀缺所俘获,将目光集中在了不利的因素上 。在心理上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烦恼。马太效应,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弱会使我们处于一种稀缺的状态和不自知,比如金钱的稀缺,同样一件商品,富有和贫穷2个人消费后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意识到,富有可以是我们的生活的更好。富有不比仅仅是金钱的富有,还有知识,时间,精力上的。尽量增大流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1:注意休息,饮食和锻炼 ,用足够的精力去迎接挑战。2:准备备用金,比如叫做扛饿基金。(比较喜欢看奇葩说),学会理财,增加金钱上的宽带。3:利用业余的时间多充实自己,学习新的技能,让自己在所在的岗位上更加的游刃有余,能够在时间限定内去完成任务,且有时间的余闲。4:把每天所做的事情流程化,俗称套路,每个一段时间进行复盘。优化精简自己的做事方法,提高效率。5:在充裕的时候,多多的未雨绸缪,把稀缺资源合理的分配,面对未来更加的从容。7:多读一些好书,在思想上有更多的余闲。6:最重要的,记得取悦自己,享受生活的美好,毕竟这才是目的。

豆瓣逗比

我想知道豆瓣读书有什么用,只有简介,没有内容要你有什么用。 你妹的豆瓣这么垃圾,评论都限制次数。

一份提纲

本书阐述了我们忙碌和缺乏的根源即稀缺心态,稀缺心态(感觉)与稀缺有本质区别。紧迫的时间会迫使我们将积累转化为成果,也就是说时间稀缺能够提高效率,使我们更为专注。这是因为截止日期让我们更集中紧急的事情而减少做其他事情的时间。然而这样却存在“管窥之失”,例如写一些白色的东西,先举个例子:牛奶。于是,你的思维就会收到牛奶的限制,你专注于牛奶,而很难想到其他词汇(其他词汇收到限制)。这叫做目标限制。因此,稀缺实际上创造了你需要专注的事情,由此,你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投入的其他事物。例如缺钱就只想省钱,而忽略了投资和自我投资,缺时间就想着省时间,而忽略了那些事半功倍的方式(健康,效率,方法)。甚至会和情侣,家人产生矛盾,实际上,越省,就越不省。并且,因为要节省时间,我们经常仓促的做决定,同时考虑多项任务的决定,造成危险。所以,稀缺的危险在于,让我们变得更笨,削弱了我们的分析能力,并且造成我们毛躁冲动的习惯。所以,穷人并非能力不如富人,比富人笨,而是他们的大脑被稀缺捕获,因为其更专注,所以不够专注。本书认为,稀缺的本质在于有没有“余闲”。如果没有余闲,就像旅行时只有一个很小的箱子,这样你带什么不带什么,就会进行权衡。事情就会发展成这样,往往你总是挂念着你未带的东西。而余闲就相当于更大的箱子,我们就不会纠结于带与未带的东西,而能够更享受旅游的乐趣。没有余闲,也就不能够很好的规划未来,因此会造成短视,就形成恶性循环。但如果我们一天的工作有很多,我们以为来不及做时,可以进行很好的规划和取舍,进而就能精简任务,实际上也是因为我们对任务更加了解了,对任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就会觉得繁重的工作也不过如此。因此,“余闲”相当重要。但余闲并非是刻意放松和留下空间,而是某种副产品,是我们考虑清整体之后所做的规划之后的剩余物,例如我们的经济条件只能去沙县,那我们就不要去更高档的餐厅,除非有足够的有剩余。所以,余闲应当是我们首先考虑过我们的生活能力和状况,所结余下来的时间。换言之,闲余来自我们的理性。一味的去做有时会浪费更多时间。那么,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呢?恰当规划,制造适量余闲。(计划不要太满);若有可能,应当先思考,首先寻找一次性解决的方案;集中注意时,不忘被忽略的;根据时间的宽紧,安排任务的顺序;将一次性截止日期改成阶段性截止时间。(把我们的任务分段)

启发式的书籍

这是一本启发大于实践性意义的书籍,就好像给你介绍了拖延症对于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以及不便,还有究竟是如何作用的,但是它就是对于你的实际操作上像是隔靴搔痒一样。这里的读书笔记也希望可以简单记录一下自己的对于书籍内容的思考以及怎么进行实际操作的一些延伸。1、关于稀缺首先,在书中,受到最大的想法死,稀缺不是为了让自己怎么进行自我理解,而是更想让我们去理解别人,别人为什么对于生活会那么的急躁,为什么不论是认知还是行动都会冲动。因为,稀缺会带走我们的注意力,我甚至发现,每次当我担心作业的时候,会下意识摸手机来缓解焦虑!(这里建议配合《注意力》这本书一起服用)其次,根据书中的知识,带走的注意力是无法凭借意志力进行转移的(发现很多事情都是无法根据意志力进行转移的,我觉得很神奇,那么,究竟什么事情意志力可以解决,而什么事意志力不能解决呢?)最后,可以理解为,穷人之所以那么穷,不光是因为没有上进心,而是可能因为稀缺带来认知以及行为上的抑制。2、关于带宽(闲余)对于整本书,或许我最好奇的就是如何增加带宽,但时候后来联系到之前读的一本书,突然就想通了,带宽实际上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的手段进行增强,比如说一本读书里面推荐的,通过资料进行富足,增加积累,就不会产生资源的错误浪费使用这种情况(回想自己大学的时间,多少时间因为拖延症的状况错误浪费了),采用纸本,代替我们进行思维的存放,方便我们进行认知以及行动,这就是关于带宽这件事的理解。通过新鲜的刺激以及规律的生活习惯,增强带宽的处理能力;清除债务以及习惯不拖延,来减少带宽上不必要的占用;通过使用高效TODO这类效率软件,帮助我们进行行动;通过笔记类软件,帮助我们进行硬性智力的积累,以及弥补记忆力上的不足。

高材生卖新词,其实你都懂!

作者背景响当当的厉害,诸多光环笼罩。于是我怀着敬仰的心态,小心翼翼品读。私以为,作者核心在讨论3大问题:第一: 如何从带宽角度思考?带宽是一种解读信息的能力。也就是你读多少书,接收多少信息,这些决定了你处理问题的视角和能力。也许存1万元是你眼中最重要的事,换到bill gates眼中,收购了潜力股的公司才是最牛逼的事儿- 就如linkedIn收购案。你只能尽你最大之力,接触最多信息,做出相对应的决定。做重要事情,小前提选择合适时间。第二:如何解读稀缺问题?俗语来讲,就是未雨绸缪。对于人生长远角度来讲, 储蓄,健身这些是让诸位一辈子受益的行为,那无论什么时候做都重要?但是最聪明做法就是在你富足时间,有精力时候开始准备。而不是等到心力憔悴之时,否则为时已晚。第三:余闲的重要性。无论在做任何事情,了解自己能量变化,劳逸结合,余闲让自己换脑,从而实现更高生产力。从早到晚只会失去更多。eg. 共用秘书,一个个紧急的会议。计划赶不上变化,Henry Ford 每周工作40小时 能量管理和带宽培养。面对如何解决贫困?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如何过得更加美好人生? 几十几代哲学家和理论派都给出不同说辞,但是血肉都归一样:学无止境、未雨绸缪和劳逸结合。一起谨记,遵做。

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记得之前看过一本讲财富管理的书,观点也是类似的,富人觉得有很多资源,金钱是可以创造出来而不是稀缺的,是共赢而不是零和游戏。可以付诸实施的有几点收获: 1. 以稀缺来创造关注:在资源富足的阶段人为创造截止日期,在截止日期前专注力会大幅提升2. 如何节省带宽:将重复做的事情设成自动提醒(e.g.信用卡自动还款等),这些都是节省带宽的好办法,设定提醒等等,一件事情做完就赶紧从工作记忆中腾出,断舍离等等3. 克服“管窥”的心态,有限的带宽会导致大家关注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虽然短期还好,但影响到了长期的计划4. 人们往往关注的是自己想关注的事情,e.g. 饥饿的人更加关注食物5. 创造余闲,空闲的时间可以帮助缓冲急事儿并留下思考长期目标的时间,余闲,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为突发事件留下资源和空间不太喜欢的一点是很多部分都是在重复论证同样的观点~

这书不错

这书很好看 为了鼓励有益的分享, 少于50字的评论将在前页论坛里发表。作者: 【美】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埃尔德·沙菲尔副标题: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原作名: 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isbn: 7213063499书名: 稀缺页数: 276译者: 魏薇, 龙志勇定价: 56.90元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装帧: 平装出版年: 2014-11

从穷困中真的可以脱身吗?

前面有些人的评论认为是老生常谈,只有概念和理念,而没有实质上的内容。关于各种恐慌和拖延,早就有过大量的其它的书来阐述,包括最后面提到的关于理论在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时,里面提到的 计划性、效率、减少带宽负担三方面,其实也都是老生常谈。但是这本书最可取而实践的一点,是在最后提到的,对于窄带宽的人,想要帮助他们的话,需要提供的是减少带宽的负荷,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工作中的时候,总会觉得看到别人有些很简单的事情,做来做去就是上不了手,让自已看着干着急,于是想办法给他们讲各种方法,推荐他们看各种书,那些方法书里面都提到了。但是隔了一段时间问,压根就没有看,上班时间太忙,因为赶着写报告太忙而没有时间去听如何提高写报告效率的培训,下班时间太忙着照顾家里面,要休息没有时间学习。对于这些人,好像也无可奈何了,但是按照书里面提到的方法,其实他们需要的就最简单、最直接的,就告诉我这么做就行了,多了我也做不到,我也就挣这些工资就行了。各得其所,才能够和谐吧。从穷困当中,不想脱身,其实也是一种方法。

在正确的时间干重要的事化解宽带压力

人们总是有宽带负担,过多的事情形成宽带堵塞,就会觉得时间、金钱种种资源稀缺,要解决稀缺问题,就要在充足的时候干事。一、节省宽带剔除干扰穷人或是患有拖延症的人并不是不努力或是懒惰,而是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出现问题。过多急需解决的事情占用了过多的宽带,宽带负荷又导致办事效率低下,事情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这里的“宽带”可以指人的精力。当一个人总是出现行为失误时,可以从外部环境中找寻干扰因素,并将其去掉,这样就可以去掉其犯错的机会,从而有效减少失误。在时间缺少又想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时候,可以使用经验法,向有经验的人请教简单易行的方法,这些即学即用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学习中的经历耗费,比那些晦涩难懂的长篇大论要节省宽带。当事情太多时,可以专注于干只有你能干的事情,其他杂事可以交托给他人(工具,代理机构等等)。一次性干正确的事,例如行用卡设置默认选项,定期自动还款。简单地禁止在一段时间内做某事,可以减少权衡,节省宽带。例如,制定休息时间,规定时间内不许干任何工作,已补充耗费的精力和体力。当某件事在某段时间内并不高效时,寻找不高效的原因,并寻找适合的时间段去干。例如,晚上被书被单词效率不高,就换成读有兴趣的书,白天再背。二、留出余闲以应对突发事件不要将时间表安排过满,要留出应对突发事件的时间。人生充满意外,计划赶不上变化,一旦有始料未及的事出现,就会将安排满的时间计划表打乱,一项一项往后推,最终完不成该做的事。三、将重要的事纳入视野人们总是将注意力分配给紧急的当前的事情,重要但不紧急的或是将来的事情总是选择性遗忘,等这些事情临近时,才开始忙碌甚至恐慌。因此要将重要的事拉入视野之中,设置提醒,以防忘记。例如,锻炼身体,可以让一起健身小伙伴们提醒。如果是一项长期的事,将大目标分成阶段性目标,将资源平均分配,使得这一项工作频繁地出现在你的视野中,例如,写论文,在限期内规定一天写多少字。在资源(时间、金钱)充足的时候干重要的事。当你想到一件重要的事情时,就要对他进行充足的准备,准备越多,被你忽视的可能性就越小,因为你不想抛弃沉默成本。

这书不错

这书很好看 为了鼓励有益的分享, 少于50字的评论将在前页论坛里发表。作者: 【美】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埃尔德·沙菲尔副标题: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原作名: 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isbn: 7213063499书名: 稀缺页数: 276译者: 魏薇, 龙志勇定价: 56.90元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装帧: 平装出版年: 2014-11

行驶反而顺畅不少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到一个观点,有效率的管理者总是从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开始,因为时间这种资源如果浪费就无法挽回。    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技巧在如今的社会早就已经泛滥了。而实际上,人们在计划自己的时间时不是没有充分计划,而恰恰是计划太多太满,把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分配了相应的任务,这种线性思维显然是无法应对非线性变化的世界的。传统的填充式的时间管理最容易令人产生焦虑感。    就像《稀缺》中所讲的,在公路中堆满车辆反而会降低行驶速度,而如果只有70%的车,行驶反而顺畅不少。    对于计划也是一样的,有太多人在制定计划时总是将自己的生活假设成极其完美的状态。如果你要计划准备考试,那么你很可能会将很多休闲活动排除在外,这样你的计划复习时间表看起来非常充实。但是当朋友约你出去时,你却难以拒绝,心中告诉自己,就出去玩一次应该没问题吧。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究其根源是”稀缺心态“。稀缺的好处是让人专注,但同时带来的坏处就是让人管窥:让人把目光就聚集在稀缺部分上,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其余部分,类似于管中窥物一般。是的,在生活中,当我们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时,就更加容易只抓住我们看到的哪一部分。就比如金钱和幸福的关系,如果我们认为只有金钱能给我们带来幸福,那我们就会一直执着于金钱,但是往往也会发现钱越多幸福的感觉越少。究其根源,是没有看到幸福的全貌。如果看到幸福的全貌,你的带宽就会变宽,就不会把幸福仅仅局限在金钱方面了。这也就是解决”稀缺心态“的着手点——增加你的带宽,增加你能看到全貌的能力。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三部分,也就是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呵呵,如何解决,和我的幸福课课程不谋而合了,好吧,自恋狂又开始自恋了。(今年的第75本书)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小的时候没有觉得,长大后,越来越发现一个绝望的现实,那就是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贫富差距是在逐渐拉大的。一直以为这种差距是因为富人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所处的平台不一样,视野也不一样,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本不一样,但是还有一个很大的差距,就在于心态!也即穷人觉得自已很穷的心态,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已。因为我没钱,所以我没有闲钱去投资,去充实自已,去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取更长远的回报),去娱乐和朋友同学聚会保持社交联络,不能够经常参加甚至避免社交活动(从而使自已的交际圈更为狭窄,缺乏人力资本);因为我没有时间,所以我压根不能考虑以后的事,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看不见的东西不要来烦我,眼下的事就足够我焦头烂额了,甚至还得透支下一件必须完成的事的时间。拖延,不断的拖延,好不容易这件事ok了,下一件事又会因为上一件事耽搁了太长时间变得更为紧迫,于是人们总是在抱怨时间不够用;因为我很孤独,所以我太想让别人喜欢我了,要怎么做呢,说这句话好不好,欸,他是什么反应,是不是讨厌我了?唉,我肯定又无趣,又没有魅力,我怎么这么没用,在这么重要的事上表现得糟糕。而事实上,别人并没有这么觉得,孤独者也并没有更无趣或没有魅力,问题在于他们太多专注于自身的稀缺。而一旦人们专注于自已的稀缺,“唉,我怎么这么穷”,“啊,我没有时间了,别来烦我”,“怎么办怎么办,来不及了”,“我好孤独,大家都不喜欢我,看,他们又没有理我了”,整天为着生计而焦头烂额,这里要怎么省钱,这个便宜还是那个东西划来,下一笔债务要怎么偿还?保险是不是又要到期了?这个项目快截止了吧?考试就明天了,怎么这么快,书都还没看?糟糕了,我做不完了,早知道我提前一点准备就好了,我真糊涂,昨天还跑去看电影,啊啊啊啊,烦死了,为什么我就不能早点做呢?于是,你的心就被占得满满的,通俗一点讲,大脑信息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就像一根管子,而带宽就是你能够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旦满脑子充斥着眼下的问题,你的带宽就被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就像一条拥堵得水泄不通的马路,只能看见眼下的问题,而管子外的东西全部被你屏蔽在外。成为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只能看见狭小的井口所能望见的天空,而那小小的一隅以外的天空全部抛在脑后,所谓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盲视”。即使意识到这件事现在不处理,可能在更远的未来造成更大的伤害,我们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所以我们节食总是失败,当面对诱惑,我们会屈从于当下的快乐,享受食物的美味,而要付出长期而持续努力的节食和锻炼总是显得那么艰难,一个小小的意外,就足以打乱我们所有的计划,把更长久以后,远到难以看见的成效终于排除在我们的“管子之中”,意识之外,好像忘记了瘦身,健康的饮食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与收益。我们不断的拆东墙补西墙,好不容易以全副精力应付了当下的麻烦,可是下一个麻烦又接踵而至。因为我们在上一个麻烦中时,往往下一个麻烦就在不经意间孕育了,而我们总是聚焦于自已眼下的问题,无视甚至助长了下一个问题。就像给家里买一袋大米添置一项需要的大型的家用电器好像总比给孩子接种疫苗,给癌症买保险,甚至给地震来一个风险保障要来得可靠和必须的多。人们总是低估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于是银行提供的小利率的贷款总是收效寥寥,而民间针对小数额如应付婚嫁送的彩礼所需的费用的高额利息的贷款却日渐猖獗。而这样的结果,无非是付出更大的代价,让我们的资金压力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变得愈发贫穷。我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稀缺在这里或许可以用工作记忆来指称,但显然稀缺的意涵更深。它值得是一种心态。当你形成稀缺心态时,就等于默认自已是贫穷的,自已是忙碌的,自已是孤独的。一旦我们形成这样的认知预设,你就会不断重复着贫穷、忙碌与孤独,恶性循环。你所有的创造力,所有的认知能力,所有的执行力都耗在无意义的纠结中(当然,真正的穷人,忙碌的人的这些考虑都是必要的,只是或许我们可以把视线放得更远一些,如何避免认知局限,稀缺所带来的“管窥之见”,从而避免更加贫穷,忙碌与孤独)。稀缺造成的带宽负担,就像有一台轰炸机一样在我们的脑袋里嗡嗡得响个不停,噪音状态下或人失眠时大脑不受控制地告诉运转,我们无时无刻不出在焦躁与忧虑中,把李大钊的话反过来说就是,“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即使我们出去放松,我们也会在不自觉地在想那件让我们忧心的事,显得心不在焉,甚至会降低人的智商(让人变笨),使我们更加难以控制冲动,降低执行力。而这种心态所产生的效果相当于IQ评分中的13分,14分,直接就能将你的智商从“普通”提升到“出众”(或打成“低能”)。在执行控制力上,对印度甘蔗农的研究显示,处在贫穷状态时的响应速度要比在富裕状态时慢11%,而且还会犯下比后者多出15%的错误(要记住这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多么惊人!仅仅是人的认知态度不一样,稀缺心态所造成的智商和执行力产生多么大的波动。可见,或许我们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蠢,那么没有毅力,仅仅是由于我们的稀缺心态所致!(当然还可能有其他各种复杂的原因)然而这种稀缺心态并不能完全由我们控制。研究显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一旦都身处贫穷,都会产生稀缺心态,从而降低流体智力和执行力。(贫穷最为典型,以下拿贫穷为例)从这一点来说,也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造成了我们不同的心态。对于非洲贫困国家的人们来说可能吃饱饭就已经足够可以了,对于美国的穷人来说也许拥有一个独立的卫厨空间才感觉没有那么稀缺,对于欧洲的穷人或许买上一辆车或许称得上挨得着贫困线上的一丢丢。我们所处的位置往往决定了我们处于什么状态,是稀缺还是富足。富足的人有足够的缓冲地带,他可以优哉游哉,不会因为一项错误的消费行为而陷入困境。同样的买了一件不实用很容易就坏了的皮草,富人可以毫无在乎地丢入储藏柜,从此再不穿,打碎一瓶昂贵的花瓶也不觉得有什么;而穷人呢,往往耗尽他一两个月的工资,直接的后果可能就是下一月的房租拿不出来,沦落到靠泡面度日的地步。所谓的“余闲”,就像一笔缓冲的应急资金,可以在最关键的时候救你一命,不致陷入债务负担。所以,我们常常说,像老子伸出舌头的“以柔克刚”,禅家的不急不慢,打太极拳一样,给自已留下足够的余地,在火车快要出发之前,提前20分钟到就不会急急忙忙。所以人们也才说,你的恐惧是最大的敌人,把所有可以发挥出来的实力都给内耗掉了。慢一点,放松一点,给自已多空出来一点时间,多贮备一点资金,不要做一个被稀缺俘虏的战战兢兢认定自已就如此的“loser”(经济上,时间上,社交上的匮乏者)会不会更好?而不要把自已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否则一下不小心,这个没有完成,就造成下一个也迟了,永远“迟了”的状态,永远在别人做下一个的时候马不停蹄地赶着上一个任务,像多米诺骨牌一个推倒满盘皆输。不要囿于管中的思维,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看我们是如何越忙越没有时间,越穷越没有钱的,越孤独越没有朋友的。而所幸的是,稀缺心态就像一个人的生理节律,作为一个人的心理节律(如智商,执行力的波动)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所以事实上你或许没有别人笨更没有毅力(不必再为自已克制不了诱惑而感到羞耻了),仅仅是因为你陷入了稀缺困境而不可自拔。对于稀缺,就像人开心了会微笑,生气了会发脾气一样自然,但是当我么意识到自已正处于稀缺的边境时,或许我们有办法避免稀缺带来的一系列恶性循环。我们可以采用外在的干预,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视野中,让“疏忽”等于“默许”(而不是陷入羞愧与自责),保持警觉,找准关联行动时机节约利用带宽,在带宽充裕时行动,从富足起步,以余闲应对突发事件。用书中的最后一段做结,“沿着稀缺的线索向上追溯,我们就能看到充裕:萧条,是由我们在繁荣阶段的行为所导致的;最后一刻的拼搏,是由我们之前几周的不作为所造成的”,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再用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做结,“当你随时可以放弃并且不觉得坚持是一种责任的时候,你接受了自已哪怕是废物的事实而生活的一切都成了奖励”。去接受稀缺,因为稀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心态!

利用和避免稀缺心态

对某一事物(例如时间或金钱)的稀缺会导致稀缺心态,而稀缺心态又回导致管窥(短视),管窥又会进一步加剧稀缺,稀缺也会导致借用行为,因为管窥的心态导致不能全面的考虑借用行为对未来的影响。同样,稀缺心态也会增加心智带宽的负担,也会导致我们能在同一时间处理的事情更少了,且易于分心。但是稀缺同时也能是我们保证对某一事物的专注,我们可以利用这点来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并尽可能的利用现有资源。避免稀缺的缺陷唯一办法,就是需要首先摆脱稀缺心态,创造余闲,在资源丰富的时候有远见的为自己存储余闲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稀缺,从而提高自己对稀缺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讲的就是一个“中”

稀缺、管窥、带宽、余闲,这四个主题贯穿正本书,也是作者讨论的重点。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时间不够,越是忙的时候越是觉得时间不够,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的钱不够?特别是想要买点什么不是太必要的东西的时候这种感觉越强烈。市面上讲时间规划、如何赚钱的书很多,但多是停留在方法论上,有些还只是方法,论都没有,不是列出一对例子,附点作者说明,就是讲一通大道理,再用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野狐禅来冲例子,都不是很好。我向来就认为,只要是方法论的书就是要适合自己,不是适合自己说什么都没有用《稀缺》这本书主要分析了你为什么会越忙越穷,因为稀缺,由于缺钱,缺时间,导致了你的管窥,思路变窄,除了专注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顾不上了,这里有个有意思的结论,就是作者认为专注并不一定能提高效率,反而会拉低人们的智力,得到一部分时失去其他东西。那么是不是把带宽弄大就行了?把选择的方面多弄一点,就可以克服管窥了?也不是!多选择不仅会导致低效率,而且会让人觉得不专业,而这些切都是余闲闹的,有了闲钱导致对钱不敏感,导致乱用钱,有大把时间让人对时间失去感觉和放下计划,做长远看没有意义的事情。如何正确对待时间和金钱,让自己的生活有序,作者给出的答案就是“中道”,不偏不倚的计划生活,所以,这本书兜了个圈子不过说了一个大家从小到大的废话。

最后

高水平的心灵鸡汤书,把时间管理、财务管理甚至内心的纠结统一升华为稀缺这一背后的逻辑,辅以各种心理学实验,好有道理。不过具体到我虽然干着看书的事情,内心却一直不能平静,安静不下来,有什么用?或许回归到曾国藩所说的:未来不迎,当时无杂,既过不恋。如何做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如何做,估计就差不多了,自己还要修炼

<稀缺> 摘要 -- 看完就不用买书了

//2015-07-08 10:12<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摘要这本书分析了稀缺的内在来源和所造成的影响,列举了许多例子,下面我把它的核心思想记录一下:[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资源稀缺并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以后简称'稀缺')。稀缺的定义: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感觉心烦意乱,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少,而要去做的事情又太多;感觉手头拮据,有永远还不完的帐单。拥有的比需要的少,结果很简单:人们会变得不幸福。稀缺会俘获大脑。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之中,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稀缺对人类大脑的产生的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无论大脑的主人是否愿意,稀缺都会牢牢地俘获他的注意。稀缺对注意力的俘获,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所见和所见的速度,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稀缺会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 ---稀缺带来的好处:专注红利。稀缺带来的坏处:管窥。专注红利(focus dividend):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做到凭一己之力很难做成的事情。管窥(tunneling):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我们专注、管窥、着手做事、疏忽其他事,都出于同样的原因:那些存在于"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被抑制了。当稀缺将我们的大脑俘获时,我们不会通过对得失利弊的谨慎思考来进行权衡。可见,我们用管窥的方式来应对稀缺,既有利,又有弊。稀缺会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让我们做出不同选择。这种现象会让我们变得更有成效;但同时也会让我们为此付出代价:这种"专心致志"会让我们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 ---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带宽(bandwidth):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只是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就算我们想要试着做点别的事情,稀缺的"管子"还是会将我们的目光吸引进来。稀缺意味着在人生的另一个角度上,我们的注意力更少,投入于此的心思也更少。持续的关注对我们的思想产生了影响,将我们吸入"管子"之内。正如外部噪声会干扰我们进行清晰而有序地思考一样,稀缺也会让我们产生内部干扰。稀缺会直接减少带宽--不是减少某人与生俱来的带宽容量,而是减少其当下能用上的容量。稀缺造成宽带负担,意味着,不仅降低了流体智力,而且会降低自我控制力。稀缺,完全不同于压力和忧虑。什么都不缺的人,只有其中一部分会满腹心事;而所有经历着"稀缺"的人,每一位都会心事重重。稀缺让人变笨和更加冲动。所有人一旦身陷贫穷,其有效带宽都会变窄。--- ---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稀缺迫使我们产生了权衡思维。所有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成了我们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是事情。余闲可以将我们从做权衡的苦差事中解脱出来。余闲能让我们轻松的避免选择负担。稀缺不仅意味着人们没有失误空间,也意味着人们更有可能会出现错误。稀缺不仅提高了失误的成本,也为人们创造了更多机会去犯下错误、做出不明智的选择。--- ---借用与短视在稀缺状态下,我们会产生管窥心态。当稀缺成为带宽负担时,我们会对当下更加关注,从而导致我们产生了借用行为。而当我们借用时,就是给自己的将来挖下了更深的坑。今天的稀缺,将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这样一来,向前看的能力就有可能会因管窥负担而丧失。无论稀缺以什么形式呈现,都会导致借用。管窥心态会限制每一个人的视野。--- ---稀缺陷阱稀缺产生的借用,一直落后一步,就像复利一样,会使最初的稀缺变本加厉。当有了管窥心态时,我们就只能局部地,暂时性地解决问题。生活在稀缺陷阱之中,你所拥有的就会比实际拥有的更少。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拥有余闲,尤其是要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改变心态,才是人们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稀缺心态是环境造就的结果,更有可能通过一些措施来加以改变。稀缺并非个人特质,而是自身创造的环境条件所引发的结果,而这些条件是可以进行管理的。--- ---穷人为什么穷无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也可以导致无能。穷人的稀缺心态,是导致他们无能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穷人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更弱。他们的大脑中装满了稀缺,就没那么多心思去想其他事情了。穷人不仅缺钱,更缺带宽。反过来,带宽负担会致使他们的智力下降。各种类型的稀缺都有相同的元素:管窥、借用、余闲缺乏、宽带负担。给孩子良好的教养水平需要家长足够的带宽、复杂的决策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 ---如何让穷人摆脱贫穷这章节是给慈善机构的建议,为低带宽的人量身定做的一些方案。包容,警醒,帮节省带宽,等。扶贫是个长期项目。--- ---如何解决组织中的时间稀缺时间表排得最满的计划,不是好计划。如果没有构建起余闲,我们就会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当然,余闲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是浪费,太少又不能应对突发事件。只有存在余闲,人们才不会全神贯注在迫切的截止日期上,也会去关注那些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任务。对组织而言,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对余闲进行明确的管理,确保余闲的存在。真正有效率的劳动者,不会整天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闲庭信步般轻松愉悦地处理事务。 ---亨利.戴维.梭罗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将有效的带宽最大化,而非将工作的小时数最大化。--- ---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通过外力将人们所处的环境进行小小的改变,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视野,就能缓解稀缺带来的不良后果。当宽带有限时,让"疏忽"等同于"默许"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如默认选择,自动储蓄)。稀缺会产生带宽负担,因此节约利用带宽是对稀缺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对稀缺,要在富足和带宽充裕时开始行动。更重要的是,要留有应对突发事件的余闲。冲动而非提醒,也很容易将人带入"管子"视野之中。只要有可能,就要将警醒型行为转变成一次性行动。利用带宽,就是要去分配我们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充满稀缺的世界中,漫长的截止日期就是酿造麻烦的问题所在。--- ---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带宽负担人人都有。就像我们自身的个人带宽会不断波动一样,社会带宽也存在着同样的波动规律。 2008年经济萧条同样造成了影响深远的认知萧条?人们的带宽出现大幅下降?决策质量出现下滑?带宽和稀缺心理,解决稀缺问题的关键。解决稀缺问题要从富足着手,沿着稀缺的线索向上追溯,我们就能看到充裕。萧条,是由我们在繁荣阶段的行为所导致的。我们在"富足"时往往想不到为将来留有余闲。所以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好了,都摘抄完毕了。本书写了很多具体的实验和例子在里面当论据,好让人们更深的理解它的论点。这部书给我们的提醒是:要有全局观,要有自控力,要给自己留一些余闲时间。 或者 '知足常乐'。//14:55

稀缺是一个陷阱

稀缺是一个陷阱,因为自己的习惯而导致了稀缺,只看到管子里面的部分,当意外发生时,整个计划就会被打乱。而对抗稀缺就是要化主动为被动,用最不费力的方式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重新拉回视野中,就像请私教提醒自己健身,闹钟药盒等。而且要把deadline按照小任务循序渐进地进行,而不是在长时间的富余之后迎来一个手忙脚乱的终结,越来越知道如何适应人性去对抗弱点也是进化的重要一环。

注意你的稀缺心态

陷入贫穷和忙碌,是由于金钱和时间的稀缺。稀缺带来专注,但专注于“紧急”容易忽略“重要”,导致对资源的错误使用:以未来利益作为代价,过高估计即刻利益------借用未来的时间或金钱,掉入稀缺陷阱。你是否常常忙的像陀螺?是否常常拆东墙补西墙?去书中找解决方法吧!

稀缺的模式

读这本书的初衷,是在知乎上看到这本书的一个观点认为,贫穷会造成人们的认知能力和智力下降,因此穷人的穷困是一种恶性循环。当时对这本书就挺感兴趣。后来看了另外一本书《贫穷的本质》,就希望买这本书来印证一下。就纯粹的学术方面来说,这本书是让我挺失望的,没有那么多非常专业的东西,推理也不是很严谨。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一个优点:非常好读。几乎不需要停顿和思考,很好读,是非常好的畅销书和普及作品,所以总体感官还不错。下面我谈谈对于这本书具体内容的看法:一、稀缺的定义: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于作者要论述的主题“稀缺”一直很迷惑,或者说对于作者谈的稀缺定义的严谨性很迟疑。在我看来,这本书里面的“稀缺”这个词最起码有三个意思:1.指物质资源的稀缺(经济学定义)2.人们感觉到,或知觉到的稀缺(感官资源)3.这本书谈的研究客体“稀缺”。但是具体上来讲,作者研究的稀缺是什么?他一直没有给出一个很严谨的定义,所以我只能自己组织这个定义。但是这是很困难的,首先作者说“稀缺”会带来权衡思维,从而带来认知负担。所以这就迫使我问出三个问题:1)面对同样的物质匮乏,比如贫穷,有的人觉得是稀缺,有的人觉得不是稀缺,那么这种情况下,那些没有感觉到稀缺的人究竟算不算你定义的“稀缺”里的人?2)还有,你认为稀缺会导致人们的行为发生变异。可是问题是,从客观的角度讲,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稀缺呀,有钱人不缺钱,缺时间,穷人缺钱,我缺这个,你缺哪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缺乏一些东西,很少有说我什么也不缺的人存在。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是不是你所谓的稀缺法则对于所有的人都适用了?3)不幸福的人都会说自己缺乏一些东西,而这些缺少一些东西、不幸福的人的行为模式很像作者论述的。那么我的问题是,究竟是稀缺导致了不幸福,所以导致了行为模式;还是说稀缺本身就直接导致了行为模式?是不是稀缺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实质性导致作者在书中谈到那些极端行为的只是不幸导致的?直到读到第六章,一本书过了一半的时候,我才模糊的感觉到作者对于稀缺的定义。作者对于稀缺的定义是一个模式,即“稀缺的模式”,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物质资源的匮乏,二是人们感觉到的稀缺,当这两者同时存在,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模式时,也就成了作者研究的课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资源的缺乏,还是人们感觉自己缺乏某些东西,都可能导致作者探讨稀缺带来的影响。那么上面的三个问题,第一个就可以直接回答,两者都算。另一个问题,稀缺是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答案是,是的,每个人都面临“稀缺”,但是稀缺导致的影响大小,借用、认知负担、带宽占据这些负面的因素,是依据两个部分来确立的一、缺乏的东西客观上可置换程度:作者在文中也说了,贫穷这种稀缺比其他稀缺导致的结果更严重,因为它无法置换和摆脱,而其他的稀缺反而可以用某些手段解决掉,比如钱(让我登时感觉钱好重要)。二、感觉到稀缺的程度:每个人对相同的稀缺的认识程度不同,有的人认为天大的事儿,在另外一些人看来也就那么回事儿。最后第三个问题尤为尖锐,究竟是稀缺导致了不幸影响了行为,还是稀缺本身直接影响,这个我们很难具体回答,我们只能说稀缺、不幸和那些作者谈到的稀缺影响呈相关,但要论证因果关系就很困难了。二、带宽的定义:事实上这是作者这本书的核心,稀缺让人们产生了权衡思维,因而产生了认知负担。更具体的讲是认知负担带来了流体智力、执行控制力两方面的下降。而作者的表述启发了我的想法,是否意识本身就是所谓的“带宽”?最近对于人的意识本身越来越觉得,它可能是一款智能化操作系统,而身体的大多数运作就像计算机的硬件一样。所谓潜意识不过是我们称之为更基础的计算机算法。意识本身的神秘性和神圣性被渐渐剥离。就像在对分裂脑的研究中所涉及的那样,意识本身可能存在盲点,这个盲点也许可以称之为潜意识,但大抵上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意识这款操作系统本身的能力,1)是决定着我们身体这个硬件的注意力2)能够自主优化。所以这么看来,第一点很像是执行控制力,或者说本来就是。第二点能够解释生物为何要诞生意识这种东西的存在。而这本书里面谈到的“带宽”,实际上是衡量我们意识这款操作系统的能力的指标,就像我张口就来电脑的运存大小一样。不得不说这个脑洞开的很大,但的确能够解释很多东西。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愿意放弃自由,甘愿听他人指挥?(《逃避自由》的主要观点) 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是,这会损害我们的带宽。为什么我们会产生管窥心理,也是一样的,它让意识将注意力停留在某一个地方,自然无法捕捉到周围的事物。如果说电脑的限制是硬件的话,那么人体带宽的硬件解释是什么?这是我认为的一个流程图:稀缺 → 注意力转移(带宽占用) → 体内皮质醇升高 → 智力降低三、余闲: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对“余闲”的强调。 它告诉我们,空闲也许会导致资源浪费,但它同时也使得我们拥有了犯错的空间。这种余闲不仅仅使得我们能够让大脑专注于某些事情,从而让大脑本身高效起来。外界资源的高效,不等于自身大脑的高效。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心事重重中不能控制好自己,不能做个好家长,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因为我们总是心里挂念着心中的计划和安排,导致了管窥心理,占据了我们意识的带宽,从而导致自我控制能力的下降。 给我的启示停留在几个地方:1.不要总是计划太多事情,不给自己留下空间。而应该按照重要性,每天完成两三件事情就可以,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余闲的时候想起来就去做,想不起来就算了。 2.不要同时给自己布置几本书的目标,一本一本的来,太多目标反而形成了一种“稀缺”和干扰,导致了低效。3.对自身的控制力是一种资源,要慎重运用,懂得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否则大脑很难高效运作,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也让我对《自控力》那本书有了一种期待,我想看看能否从那本书中印证一下心理的想法。

稀缺

·人的精力和带宽(认知能力,自控能力)是有限的,必须对它们进行良好的管理。· 将自身的任务分配,外包,或集中一次性完成。· 留出一定空闲,太长的空闲会导致浪费,缺乏空闲会导致管窥效应。· 使用提醒让重要的事回归管窥。· 在富裕的时候做决定。没有说怎么摆脱稀缺心态,而是说在稀缺心态下应该如何做但他解决不了你的价值观问题,你要追求什么?你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不推荐

看到有人评论这本书说的全是一些正确的废话——不能同意更多。完全就是在展示作者对案例研究和所谓“提炼”的能力,如果说有用,那就是作者的研究方式是不错的,同时把那些正确的东西又展示了一遍。整本书读下来不是很舒服,可能和翻译也有较大关系,“余闲”、“管窥”、“识解”……这些别扭的翻译规模性的在书中出现,故作高大上的同时,毫不顾及中国读者阅读体验。

未雨绸缪

耐着性子看到最后三章才发现,作者其实就想告诉我们要未雨绸缪、要储蓄、要节制。常春藤出身的两位作者只是在书中展现了他们牛逼的理论分析能力,用心理学和行为学的专业背景让我们知道了平常的一些日常行为和心理逻辑是怎么样产生的,产生的后果又会怎样。但他们给出的解决之道则是那么不痛不痒毫无新意,整个阅读过程的确被他们挠到痒处了,但也仅此而已,挠了几下就不挠了,然后跟你说要心静自然凉。      我劝买了此书但还没看的朋友,直接读最后三章就好了,整本书的落脚点就是告诉你“未雨绸缪”、“节约”、“储蓄”。如果你实在好奇外来的和尚为什么也这么推崇未雨绸缪、节约和储蓄,而且你又有时间和带宽,那就翻翻前面几章吧,起码锻炼下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都是心理在作怪

从经济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们的生活,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而《稀缺》做的,正是这样一件发现我们生活秘密的实验。之前看《贫穷的本质》,只是感性的认为,穷人的约束很多,做决定的时候,很多事情是手动模式,从而影响了穷人做出的选择。但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贫穷——所有的约束,转化为两个字:稀缺。稀缺影响了人的注意力,限制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带宽,从而对最重的行为,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这种结论,比起《贫穷的本质》,更容易让我信服,也更是底层的原因。作者很有意思的对稀缺下了定义: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稀缺被两种因素影响着:感觉和实际资源拥有量。拥有同样多的资源,有些人可能觉得足够,而另外一些人可能觉得不足。所以佛教或断舍离之类的观点——去掉多余的欲望,扔掉过多的东西,也许真的有助于提升人的幸福感。稀缺会限制带宽,让人的注意力被限制在狭窄的范围。但这种情况,也许好坏兼有。好处是会更专注,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坏处则是变得更加狭窄,更难照顾到周围本应注意到的事情。也许被稀缺笼罩的人,会更缺少人情味儿吧。换句话说,“管窥”会使人更注意当下,解决当下的问题;但同时,忽略未来潜在的问题——解决紧急的事情的效率会提高,但解决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的能力,会大打折扣。稀缺让人更关注当下,从而选择了一种从总体来看,无效率的解决方案。解决稀缺造成的贫穷问题,似乎是一个很难的事情——让人们选择一种“反人类”,“反本能”的行为方式——时时刻刻保持谨慎而理性的思考,不仅只看眼前的影响,也要看长期的影响,对未来的影响。更多的,这是一种思维的方式——贫穷,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结果而已。

像我这样的穷忙族还有救吗?

月光穷忙族真的没救了?这篇文章告诉你才不是呢!去年我从冰城的一所大学研究生毕业,到今年,恍然一年过去了,自己也在帝都工作一年了。要说这期间的体会吗,就是原来的计划都没实现,例如理财和游览北京的古迹。公司工作也不忙,正常的一周两天休息日,就是想不通自己也没怎么闲着啊?为何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呢?直到自己看到这本书《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完之后自己才恍然大悟:我太专注于手头的事情,以至于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抬头看看前进的方向。结果自己一直埋头,都不知道自己走到哪里了。想改变这种状态,就要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既然我知道了自己的症结所在,就要彻底找出元凶,来摆脱这种状态。穷忙的元凶——稀缺说到稀缺,有人会说“这种状态不稀奇啊!”是啊,不仅人类世界存在各种稀缺,例如资源有限了;自然界稀缺更是常态,小时候看《动物世界》,有一次出现了食腐动物吃尸体的画面,此时赵忠祥老师的声音响起:自然界不容忍浪费存在。然而作者所指的“稀缺“不仅仅是客观条件的稀缺,更是一种心态的稀缺状态。人只要一进入到稀缺状态后,那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稀缺导致我们只能想着稀缺之物,从而影响我们大脑吸收和处理其他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下降也意味着我们处理信息能力的下降,致使我们缺乏对事物的洞察和前瞻性。结果就是一步错,步步错。稀缺怎样摧毁我们的判断力和自制力的?这里稀缺是通过以下几步,一步步发挥作用的。第一步:稀缺,让你专注于当下。我们听过“击鼓传花”这个游戏,古代的读书人也这么玩,不过他们比较风雅,在击鼓传花中作诗,诗是一篇接着一篇的出来。如果不是这种环境,很难如此高效。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资源上。”上面的例子就很好说明了这个。第二步:管窥,专注的结果。书中有这样的例子:当消防员接到报警,开车奔向救火现场时,不小心出车祸离世,死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没有系安全带。而他们所受的培训上是反复强调系安全带的必要性,不过为何他们没有这样呢?原因就是他们因为时间紧迫,忘记了这件事,而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不过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专注于某件事的后果——管窥——专注于某一事物,忽视了其他事物。这类作者用“管窥”这个词,意在表示“人们的视野会因稀缺问题变得狭窄,形成管窥之见,即只能通过‘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体,而无视管外的一切。”第三步:稀缺还会降低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而作者用“带宽“这个词来表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为何避免大家对”带宽““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三者的定义和关系有更好地认识,这里我就试着画一个结构图:首先介绍一下”带宽“,这个词源于计算机术语打个比方,假如你的电脑只运行一个程序,那肯定可以轻松地操作;而如果同时运行好几个程序,电脑肯定会变卡。人脑也是类似,稀缺状况下,它会不断处理潜意识里的事务,而不是针对当前的情况。正是因为稀缺的这些作用,所以作者下了一个结论:稀缺状态下的个人,都会心事重重,这样他们的带宽下降,例如分心、容易忘事、缺乏自控能力。说的这么热闹,那稀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开门见山: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这里还拿书中的例子:设想一下你出门旅游,肯定要带旅行箱。如果是个大箱子,就会游刃有余;若是小箱子,那你可能要权衡一下,看看哪个东西不用带?当你在权衡时,就会被你权衡的事物吸引,也就陷入了前文所说的专注状态中,对此事物念念不忘,而你的大脑就很难看到其他事物或信息了。而余闲可以改善这种状况。为了证实这一说法,有研究者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设想你有一个很紧急的论文要完成,而此时你看到了有位你仰慕已久的人要来办讲座,此时的你会怎么选?研究结果表明40% 的人禁不住“诱惑”,去听了讲座;实验人员又在“听讲座”这个选项中增添了一个有诱惑的选项,例如看电影。而选择的结果出乎意料,竟然高达80%的人坚持去图书馆。针对这个实验结果,可以有不同解读,例如我就会联想到营销的一个案例——给顾客太多选择,反而会让他们无所适从。而放在这里,大多数人为了麻烦,还是选择去图书馆。在这里,多种选择就是余闲,而“余闲能让我们轻松地避免选择负担。“作者如是说道。正如作者一再强调的:稀缺不是一直以客观状态存在,它也是一种主观存在。而只要稀缺存在,我们就会权衡,此时就会陷入一种困境,加剧大脑的负担,减少带宽。回到本书中,既然本书的副标题是“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那就让我们分开讲一下稀缺在”穷人“和”富人“中怎样起作用的吧。稀缺如何“戏耍“穷人?社会学上贫穷分为两类:绝对贫穷和相对贫穷。一般第三世界的贫穷是绝对贫穷,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贫穷是相对贫穷。既然讨论稀缺,那就极端一点,直接讨论绝对贫穷状态。这里还是借用社会科学的一个名字——生存理性。此时人的状态就是要活下去,至于明天什么打算,我才不管呢。针对这一状态,作者就举了印度小贩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这些小贩挣的是辛苦钱,早出晚归。他们的毛利是10%,然而利润中的一半要用来支付贷款利息,即便有剩下的,也要有一些人事费用,例如婚丧嫁娶,人情往来之类的。正是因为有这些“干扰“,他们才不能为未来打算,不能存钱进行资本积累。那发达国家的穷人就好过了吗?答案当然不是,他们同样陷入了困境。例如一个普通工薪族,要还房贷和车贷。结果有一天他被告知公司要裁员。这样他陷入了担忧,担心自己会不会被裁,如果被裁,房贷和车贷还不上了怎么办?要不要提前做好打算,找工作……种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就会占据他的大脑,这样的他,还会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手头的工作吗?稀缺也不会“放过“富人在时间管理上,有个著名的“时间管理四象限“,就是依据事情重要程度和急迫程度,将之分成四个象限,看看下图,大家就可以明白了。而一般富人的时间是宝贵的,因此他们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扰,尤其是紧急的事情。而最后的结果是他们忽视了不紧迫但重要的事情。这样下来一次两次还不要紧,但长此以往,不好的结果就会出现。例如注意饮食、锻炼身体、重视家庭,这些都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然而我们都可以想象到忽略这些事情的后果。怎样摆脱稀缺状态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稀缺状态,以及我们为何陷入其中?接下来这部分就来讲述作者是怎样摆脱稀缺状态的。1) 穷人怎样摆脱稀缺状态?如果仅靠穷人自身,是很难摆脱稀缺状态的,这里作者主要介绍社会及组织怎样帮助穷人?第一是包容穷人的不当行为。穷人一直会穷,很大原因并不是其主观不努力,而是他们陷入了稀缺陷阱中。因此他们的种种行为会让人们不解,此时社会要做的就是容忍他们的行为。例如针对穷人的技能培训,要容忍穷人的迟到和其他事情。这样就等于给穷人提供了一些余闲,确保穷人不会因为一些小错误而真的放弃培训。第二是打好提前亮。社会福利救济是有一定年限的(美国的是5年,即人一生最多只能接收社会救济5年),然而很多受接济的人并没有这一概念,“只有在临近时才有紧迫感”。而当人们知道了稀缺对人的影响后,就可以这样做:总的救济时间不变,只不过把“以年为单位”改为“以月为单位”,这样让穷人提前做好准备。第三是政府可以构建带宽。当穷人手中有余钱时,此时他们相对来说不易掉进稀缺陷阱中,此时政府可以开发一种金融产品,劝导穷人将手中余钱进行储蓄,然后再平摊到每个月,从而提高他们生活的确定性,降低他们的生存理性。2) 怎样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稀缺?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忙碌和疲于奔命,归根到底是我们被眼前事物羁绊,忘记看看前方的路。比如一般开会,刚开始时基本是商量不出什么结果的,一般到会议的中后期,大家才抓紧时间,试图商讨出什么结论。而书中作者讲了一个解决这种困境的很好方法,就是设置“稀缺防御。”“稀缺防御”类似于高速公路上的减速带,用来时不时提醒我们真正的目标。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视野中。例如储蓄是一件很重要的时期,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忘记了这件事,作者设想,:如果此时有一枚卡片,上面写着人们的储蓄目标,诸如为了家人等,人们就会想起,可能会去储蓄。利用默认允许功能。这个例子也有很多,例如还信用卡的时候,为了避免忘记,你可以设置自动还款。有的银行同样也有自动储蓄的功能,每个月的发薪日,就会把工资的一部分自动储存起来,这样也是利用”默认允许“功能。在带宽充裕时行动。当带宽下降时,人们就会陷入管窥中,流体智力和自我控制力严重下降。作者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为了写这本书,他们设置一个写作时间,严格遵守,即使开会也不能阻占用这一时间,这就为写作这件事提供了带宽和余闲。针对组织中的稀缺问题,作者也试图解决,大致思路同上文一样,增加余闲和带宽之类的。看到这里,我自己的问题——缺少储蓄,以及都不知道周末都在干嘛——这些问题应该得到解决了。首先是缺少储蓄。那就利用银行的自动储蓄功能呗,节省带宽,这可能是我目前想到的最容易的办法啊。其次是周末不知把时间花在哪儿?这里可以借用另外一本书的方法,列清单:无论什么事都列清单,在行动之前先看看是否符合清单。这里清单就是“减速带“的功能吧。感谢这本书,感谢作者,现在的我,都迫不及待想行动了呢。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2014年9月@湛卢文化在推广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以书的名字《稀缺:我们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写下过一篇文章,那个时候并不是因为我读了这本书,而是我听别人分享过这本书,直到今天读完,我依然感觉受益匪浅。为了更好地完成这篇书评,我愿意以一本叫《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书中的故事为开头。美国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在1998年,为了体验底层美国人民的生活,选择了六个地方,在不同的城市去打工。为了确保她能真实体验当地底层人民生活,每到一处她隐瞒自己身份,断绝和过去朋友来往,全靠1000美元的积蓄开始。在一个陌生城市最开始找工作的几天会更难,因为还没找到稳定的住处,不得不去旅馆过渡几天,这几天的住宿会很快把1000美元积累耗光,等找到工作,拿到第一笔薪水,钱得赶紧支付房租。芭芭拉在不同的城市,换了六种工作,有零售,有清洁,有老人服务,但是结局都一样:她发现自己陷入一个困局。因为没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为了应付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说服自己承担更多小时工作或者兼职;-->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做各种劳苦的工作,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绪爆发离开,然后换一个地方,进入下一个循环。仅仅依靠努力,穷人是很难改变命运的。如今,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埃尔德·沙菲尔合著的这本书从稀缺的角度更加清晰地剖析了这个问题产生的深刻原因。穷人之所以会长期贫困,不一定是由于智力或努力程度的问题,而可能是稀缺造成的恶性循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过一句话“富不过三代”,但是我们却不知道与这个相对应的是我们穷至少要穷上十代。为什么穷人总是会陷入贫穷的状态而不能走向富裕?就好像忙碌的人总是在吵吵嚷嚷称自己没有时间一样。因为我们都被稀缺俘获了我们的大脑。而所谓的稀缺就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一旦我们陷入稀缺的陷阱,我们就会产生这样一种状态:我们的学生总是在交作业截止日期的前两天(许多情况是一个晚上)才动笔写论文,在学期之初,我们可不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来上课的;我们在最后时刻东拼西凑,陷入了严重的拖延状态;我们总是想着抵制美食的诱惑,最后想着能够减肥,可是最后总是以失败而告终;我们总以为交更多的朋友就能摆脱孤独的状态,结果是越来越孤独,孤独者好像更善于记住与他人互动等社交内容的细节。我们听的最多关于稀缺这个词可能来自于我们的经济学常识。稀缺和理性经济人是我们所知道传统经济学的两大基本假设:资源是稀缺而有限的;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可是经济学研究的稀缺是不触及心态的,经济学家很难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帮助穷人来摆脱贫穷。相反以本书来看,对稀缺的感觉,与稀缺的实质存在是不同的。稀缺不仅仅是实质上的约束,也是一种心态。当稀缺俘获了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对稀缺的感觉会萦绕在我们的大脑中挥之不去,从而影响到我们所关注的事物,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方式,并最终影响到我们的决策和行为。这就是我们陷入贫穷和忙碌的真正原因,从而也解读了芭芭拉·艾伦瑞克为什么很难改变她贫穷的状态。从时间管理的角度来看,天底下只有四种事:重要且紧急的、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不重要但紧急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人们不大会在前两者上犯错误,但经常会在后两者上犯错误:被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占去有限注意力“带宽”(“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而忽视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怪不得托尼・施瓦茨在《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中写到:要管理我们的精力,而不是时间。当然,仅仅提出对某一想象的解释而没有建议的书算不得什么好书,这本书之所以是《金融时报》2013年必读十佳商业图书原因之一就是它不仅仅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以及是怎样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而且也给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增加我们的“带宽”。只要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稀缺问题迎刃而解,那么贫穷和忙碌以及其它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亨利·大卫·梭罗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所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管理好我们的“带宽”,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也可以轻松应对很多我们原本认为很难的问题。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稀缺给恶性循环定了义

忙碌的人越来越忙,贫穷的本质是能力不足,导致越来越穷。这本书的观点,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是:稀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本就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但稀缺在同样是恶性循环的这一问题上明确了答案,忙的人管窥、带宽降低,导致事情结果越来越差,差的结果导致接下来一系列的影响,永远处于落后中。贫穷的人没有钱财上的规划,今朝有酒今朝醉,来年没钱换种子。。。也是一恶性循环,于是穷人始终穷。稀缺,给这一现象上升到了理论高度,这一切的本质原因就是稀缺啊。书中虽然给了很多案例证明作者的观点,但个人觉得有所偏向性,但仔细想,也能理解,不然作者保持中立、客观去看那些试验,那这本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就总结不出稀缺这个理论了。我发现但凡这样讲述某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生活常识,都比较啰嗦,比如《思考:快与慢》(表示还没看完。。。),两本书讲述方式基本一样,一堆试验,然后我们得出巴拉巴拉的观点。对于末尾,改变稀缺并没有给出好的建议,但之前有提到过,要想不被稀缺困扰,唯一的方式就是:改变心态。唉,此书就当是普及知识吧,毕竟每天用手机各种APP看新闻、咨询,有选择性的看,会导致人越来越肤浅,因为你看的永远是你感兴趣的,只是知其然,长期下去,你的带宽就要不够用了,因为你管窥,慢慢就会陷入稀缺循环中。看书能够让你知其所以然,让你下次再遇到类似的理论或知识时,不再陌生,能够很好的拓展知识面及关注面。可惜的就是,本书是研究结果,不是工具书,没有给出摆脱稀缺的工具方法论,不然就完美了。

“稀缺”概要

1.稀缺的来源:资源充足时没有未雨绸缪。2.稀缺结果:短期看:产生专注红利(deadline效应),提高工作效率。长期看:降低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产生管窥心态(即短视,只看到眼前之事,将其余之事忽略),陷入稀缺导致进一步稀缺的死循环。3.克服方法:资源富足时,做到有所余闲(工资一定,悠着点花;时间一定,尽快完成任务)4.借鉴认知带宽:带宽一定,减少繁杂之事对认知资源的占用利用稀缺资源,找到致富门径

穷人为什么穷,又蠢,还胖?

通常的解释是,因为蠢,所以赚钱能力差;因为懒,所以不能吃苦耐劳。两者相加导致穷,副产品是胖,因为意志力薄弱放纵食欲。任何问题都不会只有一种正确的解释。《稀缺》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有没有可能是贫穷(稀缺)本身削弱了智力和意志力,进而加剧了贫穷(稀缺)?这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也许是一个没有起点的圆圈。但是作者提出的新视角,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贫穷,乃至与稀缺相关问题的理解。即使撇开观点的对错,光看第一流的头脑怎么思考,就是莫大享受。专注红利代价大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当截止日临近(时间稀缺),我们常常会注意力高度集中,效率大增,甚至蹦出很多奇思妙想,抢在最后关头漂亮地完成任务。换到金钱领域。想象一下,如果你要去买爆米花,家门口是10块钱一包,而走十分钟的大超市只要5块,你愿不愿意走?那么如果换成一部iPhone,家门口是4999,走十分钟的大超市只要4994,你愿不愿意走?如果两个答案不一致,说明你是有钱人。因为对穷人来说,5块钱的价值是绝对的,不随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因为穷(金钱稀缺),穷人更专注,他们因此比职业经济学家更懂经济学。而这就是稀缺带来的专注红利。这背后的心理学基础是「抑制机制」,也就是对一个事物的专注,会抑制竞争意识。举例说明:你跟你女朋友吵架时,脑子里都是她的缺点:小气懒惰胸又小……这时候你再怎么努力也想不起她一个优点,因为专注抑制了你。这就是稀缺带来的问题。专注的代价是视野狭窄(管窥)。管窥使你看不到管子之外的东西(你怎么能看不到你女朋友聪明漂亮品味佳呢)。这也解释了忙碌的人为什么总吃垃圾食品,因为他的管子视野里只有眼前的工作,而垃圾食品是手边最方便的选择,长此以往的代价是身体变差,把省出来的时间加倍还回去。同样,穷人为什么会陷入不断借钱的恶性循环,因为他的管子视野里只有这个月要付的房租,借钱的代价完全无法顾及,以至于本来就少的收入,还要挤出一大块都用来偿还利息,让自己越来越穷。事情还没完。持续的管窥还会导致沉重的带宽负担。带宽负担让你变蠢带宽,这本书里泛指认知能力(智力)和执行控制能力。由于稀缺造成专注,而专注变为内源性思考(好像在大脑中重复一串数字,虽然事小,也会对大脑造成超持续的负担),对带宽造成负担。也就是说,稀缺减少了你当下可用的带宽。这就像跑步,如果你过分用力呼吸,那么用来前进的动力就会变少,因为总体力就这么多。稀缺影响认知能力的程度让人惊讶。实验室里只是单纯引发财务问题的顾虑,就会让穷人的智商降低13-14分,严重程度超过整夜失眠。在现实世界里,对印度甘蔗农收获季节前后(穷和富的不同状态)的对比研究,也给出了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也就是说,稀缺会把聪明人变成普通人,把普通人变成准弱智。控制能力也同样会被稀缺削弱。需要记住7位数的带宽压力,就会让受试者比记住2位数的同伴表现出更多的失控:吃更多高热量食物,说更多粗话。现实世界里,收获前的印度甘蔗农,控制力也明显低于收获后。节食减肥很难(卡路里稀缺),因为节食者的管子视野里只有食物,哪怕一个词(蛋糕),也能让他分心;与此同时,他能吃的又实在太少,不断对抗食物的诱惑,导致意志力枯竭。稀缺加剧稀缺管窥不仅导致带宽负担,还会造成局外人眼中的杂耍。带有管窥心态的人,就像杂耍演员,不断地接球抛球,从一项紧急任务跳到另一项紧急任务,而所有任务都只是局部暂时性地解决。为了应付今天到期的账单而借钱,给未来造成更大的账单;今天的小病不看,给未来造成更贵的治疗费用;今天没时间整理办公桌,给未来造成东西找不到的更高成本……在同时抛起的许多球中,带有管窥心态的人只能将目光集中在即将落下的那个球上。有时,这个问题可以解决,更多时候,只能在最后关头将球接住,然后再把它抛向空中。以至于可预期的事件,都会被当成突发事件处理。因为在杂耍时,你从管子视野里看到的只有即将落下的球,而忽视了抛在空中、尚未落下的其它几个球。当那几个球「突然」落下时,这些球变成新的「震惊」。不断用紧急心态处理最紧急问题,长此以往,这种临时修补的做法把生活织成一张乱七八糟的补丁图。以至于你的任何新决策,都要依据这张越来越大的补丁图进行。旧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却更加复杂。杂耍,让陷入稀缺陷阱的人,拥有的比实际拥有的更少,让本已严峻的稀缺更加稀缺。


 稀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