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戲

出版社:寂寞出版
出版日期:2013-6-27
ISBN:9789868900257
作者:羅斯.麥唐諾
页数:280页

内容概要

羅斯.麥唐諾 Ross Macdonald(1915-1983)
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終身大師獎及英國推理作家協會金、銀匕首獎得主。曾任美國推理作家協會主席,在美國冷硬派推理作家中,有著上承雷蒙·錢德勒,並啟發勞倫斯.卜洛克與丹尼斯.勒翰等後輩的大師級地位。
麥唐諾創作初期,並未打響名號,反而在生涯末期,甚至辭世之後,才漸受重視。麥唐諾創造了推理史上獨一無二的偵探「盧·亞徹」,不以拳頭解決問題,總藉由「聆聽、問話」破解案件,深具心理醫師性格,可謂賦予此類小說新個性的重要推手。如今,他早已名列大師殿堂,文壇更說:「達許·漢密特讓美國私家偵探永垂不朽,錢德勒使之更加純粹,而麥唐諾將其帶向頂峰。」而在此顛峰之上,麥唐諾自認生平最優秀的作品是《寒顫》,並形容:「這是我筆下最可怖的故事,連自己讀了也不禁膽寒!」
麥唐諾創作生涯私心最愛的一本書,則是發表於1959年,至今仍不斷推出新版的《入戲》,他自認從本書開始真正寫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而時間證明,他的獨到風格已成了真正的經典,不僅蘊含極高的文學成就,更幾乎把犯罪故事寫成了一門藝術。
麥唐諾本名肯尼斯.米勒(Kenneth Millar),1915年出生於舊金山附近,在溫哥華長大,曾於多倫多、倫敦從事文學研究,並取得密西根大學文學博士學位。麥唐諾的妻子瑪格麗特比他更早展開作家生涯,成名也早,名作《眼中的獵物》曾獲美國推理作家協會小說獎,並被推選為推理大師。麥唐諾受到妻子啟發,1944年回到美國,出版了第一本小說,為了避免與妻子姓名混淆,才改用筆名。麥唐諾於1983年辭世。

作者简介

私家偵探盧·亞徹接受律師委託,尋找某家族離奇消失20年的兒子。此人在法律上早已被認定死亡,多年來家族根本無人聞問,在毫無線索之下,似乎注定是個無解的死局。
儘管如此,亞徹仍運用他獨樹一格的辦案方式,逐一找出案件關係人,有如心理醫師般深掘每個人的潛意識,努力擊破其心理攻防。豈知這一次,亞徹的偵探身分徹底扭轉,他被神秘人物緊盯,慘遭攻擊、挾持,謎團未解,自己先成了案件被害人。
在此同時,一具無頭骸骨出土,一個自稱是失蹤者之子的男孩現身,當證據浮上檯面,亞徹卻墜入一座龐大的人性劇場--堅持干涉查案的律師、聲稱要保護病患隱私的醫生、角色扮演走火入魔的男孩、袖手旁觀好戲的友人……每個人都戴著重重面具,在偵探面前演出另一個自己。在這座劇場中,真相之後另有真相,眼前究竟是一張張徹底的假面具,或只是入戲太深的真實面孔?


 入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從1949年的《動向飛靶》(The Moving Target)開始,冷硬派(Hard-Boiled)推理小說家羅斯.麥唐諾共創作出18部以私家偵探盧.亞徹為主角的小說,使這位私探縱橫了近30年,成功地在推理小說界與讀者心中留下一席重要位置。在這些作品中,《寒顫》(The Chill,1964)曾被史迪格.拉森(Stieg Larsson,1954-2004)指名為麥唐諾的最高成就,但麥唐諾個人最愛的卻是《入戲》。出版於1959年的《入戲》主要圍繞著一樁失蹤案發展:鐵路與石油大亨亨利.蓋爾頓的兒子安東尼於14年前離家出走後便杳無音信,行將就木的蓋爾頓夫人為了彌補心中的憾恨,遂請託律師戈登.賽博代為尋找安東尼的下落,而賽博又將此任務交付給舊識盧.亞徹。於是乎,在他的抽絲剝繭下,案情幾經翻轉之後,暗藏於背後的陰謀與真相才逐漸明朗。失蹤,似乎是麥唐諾在作品中經常運用的元素,例如:《動向飛靶》失蹤的石油大亨、《寒顫》(The Chill,1964)失蹤的新婚妻子、《藍槌子》(The Blue Hammer,1976)失蹤的名畫,而《入戲》失蹤的則是鐵路與石油大亨的獨子。這些失蹤案在小說中或許只是引子,為的是牽引出往後的故事和背後驚人的真相,但在麥唐諾的真實人生裡,卻是難以抹滅的椎心之痛。麥唐諾唯一的女兒在遭起訴肇事殺人後便無故失蹤,為了找回愛女他尋遍全國,然而女兒最後卻於31歲時死於腦溢血。不僅如此,麥唐諾更在3歲時喪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在各個親戚家流浪度過,「我細數16歲前住過的房間,一共有50個。」他如是說。因此,在麥唐諾的人生經歷中,「家庭」從來都不是一個完整的概念,這點自然也映現於他的小說中。推理評論家黃羅曾指出:「盧.亞徹承辦的案子時常涉及家庭悲劇,他的當事人多半有個失蹤的老爸,而這位父親的缺席造成家庭分崩離析,人心因而失衡,結果促成了犯罪事件。」在《入戲》裡,安東尼的失蹤固然不是因為父親的失蹤,但從故事的脈絡來看,家庭功能的失調──尤其是父母親的教養缺失──無疑是造成他離家出走的主要因素。對於安東尼的失蹤,蓋爾頓夫人始終不認為錯在自己,她先是指責安東尼「是個傻傻的小伙子,犯了悲慘的錯誤」,又怪罪於安東尼的妻子,認定是「她毀了他,像惡靈似的占據了他」;此外,蓋爾頓夫人還展現出對安東尼的占有慾,她說:「他是我的,卻被偷走了。」種種跡象無不指向蓋爾頓夫人在教養上的失職,而這也讓她的家庭在某種程度上產生缺陷,進而促成安東尼刻意的反叛(賽博以為:「他和家人彼此都對對方不滿意吧。」),甚至是離家。或許是連鎖效應,也或許真的是麥唐諾筆下人物的共同宿命,安東尼的失蹤竟又間接引發書中的另一起案件,即約翰‧布朗的真假身分之謎。約翰‧布朗自稱是安東尼的兒子,但他卻未曾見過父親的身影,「我從來就不認識我父親,父親只是個簡單的詞,說的是個陌生人。」他說道,是以他和蓋爾頓夫人一樣,都亟欲找尋出安東尼的下落。約翰的經歷不免令人聯想到麥唐諾,在兩人的人生中,父親始終是個缺席的角色;這份不完滿,又使得他們在往後的人生中產生缺憾。盧‧亞徹曾質疑約翰是為了鉅額遺產才出面承認自己是安東尼的兒子,但約翰反駁道:「一個人所繼承的東西不只有錢而已。比什麼都重要的是,我要確認自己的身分。」顯然,父親的缺席讓約翰的自我認定產生猶疑/游移,這一方面固然是父系繼嗣觀念的影響(我不禁好奇,倘若失蹤的是母親,那麼約翰仍舊會對自己的身分感到困惑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家庭的破碎使他猶如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找不到方向,更無法擁有穩定的歸屬感。因此就像安東尼,約翰同樣選擇離開家。德國心理學家艾利克森(Erik Erikson,1902-1994)在他所提出的人生8個發展階段中,認為青春期所面臨的危機或衝突即為自我認定(Identity)的問題,如若此時其發展不順利,就會形成所謂的「自我認定混淆」(Identity confusion)的現象,甚至影響以後各階段的人格發展。由此來看,便不難理解何以約翰會用較為偏差的方式來去確認自己的身分,一切正如〈編輯前言〉中所言:「彷彿犯罪竟成了一種命定的必然。」約翰其實沒有其他的選擇。藉由約翰一角的塑造,麥唐諾好似是為自己的過去尋求一個開脫,因為他深信:「人的行為皆源自其過往遭遇所形成的內在心魔。」依照此說法,他在青少年時期之所以吸毒、偷竊,或許可歸咎於破碎家庭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如同約翰或安東尼一樣。只不過,這樣的論調不免有過分簡化因果之嫌,畢竟在小說中出現的其他偏差或犯罪行為裡,有些並無此脈絡可尋。約翰意圖透過尋父(也許還包括其背後所代表的血緣和家族)來確定自己的身分,這使我好奇,難道沒有父親便代表他──即這個名為約翰.布朗的個體──不存在嗎?換句話說,一個人的身分(或者說存在)到底該如何認定?是外表嗎?熟識安東尼的人都認為約翰和父親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是出生證明嗎?約翰提出的證據確實無懈可擊;還是他人的認可?蓋爾頓夫人在見到約翰之後,非常高興,也很喜歡這個孫子。那麼,經過重重關卡的認證後,是否表示約翰.布朗是個扎扎實實的存在呢?又,約翰.布朗真的就是約翰.布朗嗎?所以,我以為小說的中文書名取得十分有意思。到底是我是我,抑或是我扮演我,然後「入戲」太深,以致我真的成為了我呢?麥唐諾筆下的盧.亞徹多以反覆的問話與傾聽來推演案情,因此他不只是偵探,也像個心理醫生,有評論家更乾脆稱之為「帶私家偵探牌照的心理醫生」。由於這獨樹一格的辦案方式,讓小說少了許多拳腳相向的驚險動作場面,雖然如此,卻多了私家偵探身上不常見的溫暖特質。他擅長以循循善誘的手段,引導對方逐步說出他所需要的資訊,並藉此拼湊出案情的真相。所以,即使麥唐諾極少著墨於盧.亞徹的個人形象和私生活,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卻不禁想像,盧.亞徹若非有股特殊的魔力,能使人對他敞開心房,那麼他就得是一個值得讓人完全信賴的人,否則怎能對他侃侃而談呢?
  •     “如果我当时能有先见之明,就不会那么做了。人就是没办法预见未来,比如说,人会改变。你以为没有你处理不了的事,以为你能撑到永远。但你的力量会给压力磨光。才过几天,或几个星期,一切就变了样。奋斗变得毫无意义,没什么值得争取的了。”他用嘴唇弄出一个泡泡破掉的声音。“一切都是泡影,而我们走到这步田地。”----------------------------------------------------------------------------------Ross Macdonald的卢.亚彻系列到今天也读了四部了《地下人》、《蓝祝槌子》、《寒颤》、《入戏》。后两部是麦唐诺的代表作。由于此前的文宣上的卖点是《入戏》中角色戴着的重重面具,让人难辨真假,加之前一本出版的《寒颤》真的是绝对难以想到那样的结局,因此在读这本时自然加倍醒觉,处处小心,自然对每个关系人的言辞产生各种怀疑,以至于真的读完全作,并没有恰如其分的惊艳,基本上能想到的曲折离奇也都想到了。其实《入戏》属于真正奠定麦唐诺作品风格的起点,可以说比起后来的那些作品中将各条线索以近乎神话的巧合度粘合起来的书写方式,《入戏》还是比较接近于正常的一部。由于自身经历,在麦唐诺的大部分作品里,都是以童年阴影造成的报复、破碎家庭造成的各样悲剧为主题的,有的时候你会感到一种近似横沟正史作品的氛围,因为你永远搞不清楚谁是谁的父亲,谁是谁的母亲。在《入戏》里,这样的头疼症比较轻微,绝对不可能像《寒颤》那样举世无匹。但是,在这部作品里由于线索没有像那些后期作品中那样繁复及凌乱,倒是很可以随着作品来学习如何进行顺序化的线索编织。基本上在每一章里都可以比较明确知道下一章卢.亚彻应该去找谁谈话寻线索。到了作品后半部分由于出现的线索多了起来,侦探的行动也就比较不由读者自己可以把控了,但这个时候,大概读者也都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构想,也比较可以想见作者会在结尾有怎样的呈现。权当写作技巧中的一堂如何训练自己理清思路的课程吧。卢.亚彻在这部作品里被黑帮分子打得面目全非,麦唐纳这时候的描写在另外几部作品里倒是没有出现过,让读者终于看到了早期他延续达许.汉密特和雷蒙.钱德勒中侦探形象的描绘是怎么一回事——一个侦探是如何用意志使自己变成硬汉的。在一些地方,(虽然不多),但是也约略可以看到一些下启卜洛克的端倪,主要出现在一些心理描写及分析上,就是我开头引用的这段话,其实是作为作案动机的心理状态呈现。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