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平陽東嶽觀道教音樂研究

出版日期:2000-1
ISBN:9789571718798
作者:曹本冶,徐宏圖
页数:682页

作者简介

平阳东岳观 道教宫观。在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寿桃山麓。始建于宋治平三年 (1066),初名宗志观,绍兴年间(1131—1163)改称广福宫。现存建筑有圣门、府门、东岳殿、大罗宝殿、斗姥阁、功德堂、斋堂、客房及厢房等,多为清代道光与光绪年间平阳知县沈茂嘉等人集资重建。主殿东岳殿,面阔五间,内供东岳大帝木雕坐像,额悬“爵与天齐”四字巨匾,殿前樟树二株,郁郁葱葱,浓荫蔽日;大罗宝殿为重檐庑殿式建筑,飞檐斗拱,蔚为壮观,内奉玉皇大帝像,配祀雷声普化天尊与太乙救苦天尊及三清塑像,殿前筑有醮坛,坛下左右各有一长方形水池,相传葛洪丹井,相传古代葛洪炼丹取水之处。殿后树木苍翠,花草飘香;斗姥阁重建于清代光绪十七年(1892),因供斗姥元君,故名。登阁眺望,平阳城镇风光尽收眼底。
2010年国家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传统音乐项目名列其中。东岳观道教音乐流传广泛,不但全国闻名,而且流传台湾及日本东南亚各国。“十方韵”又称“十方板”“全真正韵”,是东岳观道教乐声乐部分的主体,也是全真道教乐典型的传统曲目。经最 近发现,“十方韵”于清末光绪初年从黄岩大有宫传至平阳,目前在全国道观中保持得最完整,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东岳观中元普度道场仪式包括早课、发奏、开五方、礼忏、进表、诸真朝、五师供、焰口等。其中以《焰口》科仪为重点,把道场推向高潮,《焰口》科仪音乐丰富,除十方韵外,还吸收大量民间音乐及地方戏曲音乐,表演上亦颇有特色,如踏罡、捏诀、书讳等,既有神秘性又具有可观性。
东岳观道教音乐旋律独特,唱腔多样,以熟练的重复变奏手法在有限的音乐词库中取出适用的词汇以满足不同斋主对科仪的不同要求,艺术价值不可低估。
东岳观道教音乐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反映了本地的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是道教内涵向外延伸的演艺形式。在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炼度亡魂等过程中,道教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众通过外向行为的有声表现来表达其内向敬道悟道的宗教情感,以此来满足祈求、祝愿和悼念等心理需要。
“十方韵”是全国唯一通用的道教全真派传统仪式音乐,失传已久,道教界四处寻觅未见着落,连祖庭北京白云观也只好唱“北京韵”。直至1979年,因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才在温州最古老的道观平阳东岳观发现,同年5月由该观住持马诚起举办培训班,现任中国道协副会长、河北省道协会长、原苍南燕窝洞道士黄信阳即是本培训班学员之一。1983年,黄信阳应邀率其他学员吴信威、黄信梁等赴白云观教唱“十方韵”,随即被推任白云观监院兼音乐团团长。次年,马诚起、李诚松、董宗规等也相继赴白云观执教。从此,白云观的仪式道乐即改用“十方韵”,并多次赴港、台及新加坡等传唱。
经查证,平阳东岳观“十方韵”于清末传自本省著名宫观黄岩委羽山大有宫,由该宫全真道龙门派第19代宗师林圆丹、薛圆顺传入平阳,至今已传承七代,传承谱系十分清晰。
平阳东岳观现存“十方韵”曲目计67首,除去韵曲旋律相同者,实为33首。分别用于早课、晚课、五师供、诸真朝、焰口等仪式。其中早课有【澄清韵】等14首;晚课有【举天尊】等13首;五师供有【步虚韵】等10首;诸真朝有【三宝词】等10首;焰口有【叹骷髅】等20首。
在传承中为满足斋主的需求也吸收当地音乐,如佛教的【和尚板】、和剧的【洛梆子】、瓯剧的【二汉】等乐曲。
目 前,东岳观“十方韵”道乐,已由曹本冶、徐宏图整理出版《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一书,并由黄信阳副会长主编制成牒片在全国发行,流传海内外,全国凡属全真道的宫观已大部分采用“十方韵”,可见其意义与影响之深远。


 溫州平陽東嶽觀道教音樂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