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下之化》书评

出版日期:2014-9
ISBN:9787309107454
作者:张佳
页数:368页

读《新天下之化》小感

这应该是2014年看完的最后一本学术专著。对于我这样不习明史,且对明代知识仍建立在高中课本、大学通识课(“中国古代史”。你问我这课讲了啥?不好意思,我隐约记得明朝只用了一节课)的人来说,读来也觉得甚是有趣。下文主要讲的就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任何一个朝代建立,都必然面临着政权认同问题。据我以前浅薄的知识,大概并不觉得明取代元后会有特别大的问题,这主要是从民族的角度来想当然的。但本书却给人以不同的视角——明初政权认同存在很大的困境。一部分当然是由于元代以来,士大夫——所谓“逸民”遁世者游离于政治之外的传统,但另一部分则是“遗民”,在“君臣之义”取代了“华夷之分”占据主流的背景下,加之朱元璋又出身于被正统士大夫视作乱贼妖寇的红巾(我想到了罗志田关于清廷启用义和团后,士大夫的反应的讨论),这一类汉人“遗民”数量远超蒙古色目人,甚至有一些人选择北投元廷而受到士大夫群体的表彰。总而言之,明初的政权认同问题非常的严峻,而礼俗改革就是发生在这一背景下。所以,这一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要重建“华夷之分”。书中涉及到一些历史书写问题——“主动靠近正统士大夫的政治立场,以他们的观念为标准,重新塑造和阐释朱明集团在元末起家的历史——与有‘妖寇’恶名的红巾军武装划清界限”。明初修元史时,隐讳朱元璋的出身,将其从红巾军中撇除,甚至有“南北郡县多陷没(于红巾妖寇),故大明从而取之”的写法。这说明有意淡化朱氏集团的反叛性质,而将其定位为“戡乱者”,通过这样来赢取部分士大夫之心。这让我有点联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功臣最大化”、“为前朝驱除”的问题。同时,书中还讨论了清代官修书籍对明初史事的隐没和篡改(见附录),相当有意思。另外,明强调元亡乃因“天运”使然,好像又有点回复利用了“天命说”?在讨论改姓问题时,书中还注意到了“如果将洪武三年蒙古色目人改易汉姓禁令,与两年后发布的强制要求蒙古色目人与汉人通婚的命令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前后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前者强调区别华夷,着眼在分化;而后者则主动对少数族群进行同化”。这是一种明廷文化政策由“华夷分化”向“同化”的转变。我感觉这一观察很有意思,在短短几年内发生的政策性变化,让我联想到前段时间读孙英刚老师的书中,关于武则天的宣传、维护手段从佛回到本土思想的转变。(好吧,扯远了)此外,“民众的称谓禁忌”也颇有意思。书中除了对避讳进行研究外,还对元代社会中流行的“民擅官称”进行禁止——诸如“潘太医”、“李侍郎”、“张郎中”这类是不能作为名字的。(放在当下,诸如“令计划”“令政策”这类名字是不是也应该会被禁止呢?)诸如此类事件,都体现出国家的“礼”如何渗入到“俗”之中。按照作者导师葛兆光先生的说法,本书的主题应该就是在讨论“明初礼俗改革与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常识化和风俗化”,其核心词汇当为葛兆光先生提出但作者不愿用的“去蒙古化”吧。附带一提,本书充分展现明廷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吸引和拉拢士大夫群体,不知是否对现在的政治有所提示呢?第六章讨论如何将新的礼仪规范强制的进入基层,颇为有趣。里面还提到朱元璋规定,家中藏有《大诰》,可以减罪一等。感觉现在可以采取“家中有XX Meng论著,可以减罪一等”方法嘛,哈哈。Ps.有一个特别无聊的事。就我印象中,大陆对于“中研院”这三个字讳莫如深,出现时一般都会带着引号,不过这本书竟然没有耶。


 新天下之化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