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恨石油公司》书评

出版社:约翰•霍夫迈斯特 (John Hoffmeister)、 王文玉 东方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6059077
作者:约翰·霍夫迈斯特
页数:184页

能源行业企业家中的凯恩斯主义

《我们为什么恨石油公司》批判了美国能源独立的思想。他回顾了能源独立思想的历史,并说明美国不可能实现能源独立。实际上,从1973年尼克松总统提出能源独立的思想以来,通过几十年努力的结果是,美国今天更加依赖进口石油了。能源独立的从原理上说违背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这是因为,借助国际贸易实现的大范围国际分工是全球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国过分追求任何一个方面的独立都是错误的。

加不起油,到底该埋怨谁?

才云鹏一年一度的盖洛普民意测验,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在美国最大的24个行业中受欢迎度排名连续7年倒数第一。无论是政府在听证会上的横加指责还是消费者在加油站表现出来的愤愤不平,都正在将石油公司推向过街老鼠般的不堪之境。正如书名所述,我们为什么恨石油公司?国家的承诺是在法治之下向公民提供经济、社会的正义和平等,如果能源安全没有保证,这一承诺将无法兑现。换言之,普通民众必须有买得起的能源。近20年来,每当油价上升或供给中断时,政治领导人为他们的选民着想,都是通过约束石油公司高管来讨好消费者,石油老总们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流言蜚语则满天飞:“石油公司现在不开采,它们是在等待价格上升。”石油和天然气成了政治上不受欢迎的话题,为允许钻井进行辩护变得不得人心。直到低收入者买不起燃料,石油公司也许才会获得更多开采权,允许之地则是距海岸很远的海域或距基础设施很远的陆地,石油公司看不到商业前途。这时,又会冒出大量的批驳,“给了你机会,为何不开采?”然而,非营利组织“买得起能源公民”创始人、资深CEO霍夫迈斯特用他的真知灼见告诉读者,实际情况却是这样:对石油公司来说,未来就是今天,壳牌石油公司就因其100年预测和长远规划而著称。当一辆油罐车正把汽油运进加油站时,老总正在考虑的是25年之后的汽油在哪里。然而,公众舆论总是把他们拉到今天的市场现实,石油老总因此不知所措。作者在此沉痛指出,“有能源短缺,但没有短缺的能源。”这是对错误政策一针见血的批评。错误之源在哪里?在于既得利益集团的不恰当诉求导致的决策扭曲。壳牌公司2004年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决定在距纽约9海里的海湾内钻探天然气,5年过去了,数百万美元的投资和大量的精力却付诸东流,布什和奥巴马都未能将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建设拍板实施,来自东海岸的富人、不明真相的环保团体及死保乌纱的当地官员的激烈反对,使政府决策与民众真实需求背道而驰。尽管,这一地区的高油价已经使民众不堪重负。很显然,社会不能只推进有利于少数人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能源价格过高的政策。这些少数人需要更绿色的空气和海洋,以确保他们的别墅不被灰霾沾染。他们不在乎的是价格,在乎的是近乎奢侈的生活质量。而石油短缺导致更多人开不起车,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开,有钱人的价值才会真正凸显。他们因此甚至阻止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富人的理由却相当冠冕:为了地球的健康。没错,环境可持续性是需要我们关注的另一项挑战。但作者指出,“我一直都是一个有环境责任感的人,深信有必要控制气体废物,确保未来土地、水和空气的质量。”事实上,美国在固体和液体废物的处理上相当精明,作者用精准的论述证明,气体废物的处理并不存在技术难关,关键在于能否制定出真正有利于全民的能源政策,而不是仅仅保护少数人的利益,并进而加剧贫富之间的生活差距。尼克松总统在1973年时提出构想,认为美国可以实现能源独立。然而,从当时石油进口占消费比三分之一到今天的三分之二,美国的石油进口依赖度越来越大。作者的描述令人啼笑皆非。何况,如今的数字时代更需要能源,如果美国依然减少石油的生产,那么,像微软公司的信息中心等众多企业将不得不转移到国外。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至少还能使人类享用80年,美国政府却顺应“民意”打算用新兴能源替代它们。但即使是太阳能,其在土地管理方面也绝不清洁。而在尚未解决饥饿问题的国际社会,大肆开发生物燃料显然不合时宜。过去35年里,总统和国会就这样禁止了在美国大陆架的85%海域上钻井,土地上的开采也被禁止了。我们为什么恨石油公司?因为政治家用它们作替罪羊来掩盖自己的无能。作者用亲身经历和深入研究,给了我们一个震撼的真相。

恨无力

恨无力评《我们为什么恨石油公司》在国内,一提起两桶油(国内两大石油公司),很大一部分人都有怨言,甚至咬牙切齿:从股市中的被套、天价灯、茅台酒、配售门;2013年的华北大部分城市的雾霾,传闻和汽油里含硫偏高有关;2月末汽油又开始涨了2毛多,让汽车用户们每脚油又多了几分钱。《我们为什么恨石油公司》这本书的书名首先吸引了我,美国人也恨石油公司的嘛,原来对于石油公司的恨是个国际性普遍问题,我也想通过作者的分析了解大家的心理,看完整本书,却有种“恨无力”的感觉:虽然作者以他自己的从业经历和深入研究,告诉我们了他关于石油公司被恨的种种原因:价格高让民众难以接受,石油开采破坏环境,石油公司做事不透明,应对公众监督不主动,等等。当更多的篇幅,作者是在介绍他对于石油这种能源的见解,是在为“买得起能源,对得起环境”这个主题在讨论,而对于“我们为什么恨石油公司”这个很有挑逗性的话题说的较少。前一段时间,国内出版了一本《央企真相》,介绍了部分央企组建一起的艰辛历程,以及取得的种种非凡功绩,也间接透露了他们被民众“冤枉”的各种委屈。央企的背后是国资委,国资委则是具有政府背景的管理部门,因此从央企的各种经营活动和经济行为,也能反映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些导向性策略。比如说石油价格,媒体上说的也是发改委调整汽油柴油价格,并没有说是两桶油。在这本《我们为什么恨石油公司》书中,作者也指出了:在美国,受到政治因素和党派偏见等影响,能源政策制定的不合理,也是石油公司不招人待见的深层次原因。作者作为曾经的壳牌石油公司总经理,纵然也是石油公司垄断的拥护者,但他的一些关于能源政策以及保护环境、社会公平的观点还是相对来说比较中肯的。诚然,我们处于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能源的消耗,我们甚至不敢想象没有石油的日子,我们究竟会怎么样?环境恶化让我们对于未来忧心忡忡,我们吸入了我们排放的东西,这种相对公平的“污染”成为了穷人富人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面对社会的不公我们还需要找到直接的发泄对象,虽然最后的根源可能还在政策或者政治之上,石油公司成为我们的讨伐对象之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恨只能表达我们的一种抱怨,但更是我们希望能得到问题解决的一种诉求。看完《我们为什么恨石油公司》,我却有点恨不起来,因为在作者的看法上,石油公司并不是罪恶的。译者似乎对于石油了解较少,不能把自己的一些观点写出来,更好地引导读者阅读,碳氢化合物在书中全部以“氢碳化合物”,也是一个需要修改的小瑕疵。2013-2-28

内涵贴与高级黑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为什么恨石油公司》不是特意写给中国读者的。该书的作者约翰·霍夫迈斯特曾经在壳牌是由公司工作,现为美国城市联盟董事会主席,非营利组织“买得起能源公民”的创始人。而在本书中,作者着重论述了这样一个论点,在当今美国两党制的影响下,能源的合理使用完全是镜花水月。在作者看来,美国的能源独立不过是政客的谎言,而石油的开采、生产、储存、分配和销售等都已经被管制几十年,因此,与其跟着美国的政客一起去谴责石油公司,我们所能做的,或许就是面对现实。不过,在字里行间,总能看出点屁股决定脑袋的端倪,作者一方面说“让右翼负责能源,地球将被毁灭;让左翼负责能源,我们的社会将被毁灭”,然而在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时,作者认为“今天,美国更需要一个像美联储那样的机构,独立监管未来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但是,一个独大的机构,是否就能万事顺意呢?当然,我个人最感兴趣的,反而是本书中提到不多的中国。“我妻子曾经在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游览过北京。他回忆说北京‘就像呆在冷库中吸尘器的袋子里’。十年后,2006年,我到了中国,我的肺被几个城市的空气伤害,回到美国后,一个星期无法工作。”在那一刹那间,我突然有种对作者顶礼膜拜的感觉,什么叫高级黑,什么叫内涵贴呀。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美国大使馆要设置PM2.5的监测仪了,敢情中国人和美国人是不同物种呀。当然,还有意思的是下面这样一个小道消息,纯属出口转内销。作者说,中国的气体废物与2008年创纪录的油价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因为,中国要办奥运年会了,为了改善空气质量,“(1)让工厂放长假,从而减少排放大量微粒废物的煤的利用;(2)在燃煤发电减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姻缘之类的重要设施,购买必要的柴油发电”,最后作者总结到,“把原油价格推高到了创纪录水平的不是石油投机商,而是中国队柴油和航空燃料的需求”。如果真要是如此,那么张艺谋那满坑满谷的人海战术也真算得上环保了。好了,不吐槽了。毕竟这是一本正儿八经讨论环境问题与能源消耗的书籍。作者或许身在其中,更能够看出不少门道。比如在他看来,清洁能源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过比起作者所痛恨的由于政客为了赢得选举而将矛头指向石油公司,并非解决问题,我想,中国人更有权利去抱怨我们知道的太少,又什么也决定不了。


 我们为什么恨石油公司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