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楼上·伤逝·阿金

出版社:天津人民
出版日期:2005-10
ISBN:9787201051291
作者:鲁迅
页数:493页

内容概要

  鲁迅(1881—1936) 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著作二十卷,继往开来,博大精深。《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杰作《阿Q正传》的发表,为新文学历史树立了一座丰碑,对中国作家和世界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热风》、《二心集》等杂文精悍犀利,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领域。他卓越的文学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而且也是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鲁迅是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书籍目录

导言 乡村记忆与都市体验——走进鲁迅世界的一个入口上篇 《在酒楼上》——绍兴老屋的追忆《朝花夕拾》小引(一)百草园世界好的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二十四孝图》风筝社戏无常我的第一个师父女吊(二)鲁镇世界故乡孔乙己药明天风波阿Q正传离婚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中篇 《伤逝》——北京胡同的体验《呐喊》自序(一)以北京为背景的都市小说示众伤逝端午节幸福的家庭(二)沙漠:北京心象鸭的喜剧求乞者为“俄国歌剧团”(三)“北京的魅力”的背后灯下漫笔马上去日记(七月四日)(四)北京街头小景之一(五)街头小景之二(六)别一种“粗暴的灵魂”(七)另一个园子下篇 《阿金》——上海弄堂的观察关于知识阶段(一)夜上海(二)街头小景(三)上海滩上的人物(四)教育畸形儿(五)报刊西洋镜(六)文坛万花筒(七)被抹杀的另一面(八)鲁迅眼里的京派与海派(九)故事新编

作者简介

  《在酒楼上:伤逝 阿金》由国内最权威的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教授精心选编,将鲁迅及其创作置于特定的“空间”和“时间”来考察,从全新视角进入鲁迅,揭示构成鲁迅文学世界的三大主体:“鲁镇(绍兴)世界”、“北京世界”、“上海世界”,选取在各个时期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共九十六篇,全书分成上中下三篇十八节,并有钱理群教授亲自撰写的两万字长序导读,让读者用最短的时间完整领略鲁迅世界。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五四运动中新文学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常读常新,他的世界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入。《在酒楼上:伤逝 阿金》将鲁迅及其创作置于特定的“空间”与“时间”来阅读和考察。他的创作激情正是源于三大空间所获取的乡村记忆与都市体验,而他由此而创造的“鲁镇(绍兴)世界”、“北京世界”和“上海世界”构成了鲁迅文学世界的主体。《在酒楼上:伤逝 阿金》的选编主要依据便是鲁迅先生创作时的空间转换来完成的。同时也映射了这三大空间在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及其转型中的特殊地位。

图书封面


 在酒楼上·伤逝·阿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伤逝,整个小说都透露出一股悲凉的意味,即使偶现希望之光芒,也亦如子君眼神中的期盼,一闪即逝,之后更是被繁冗的,复杂的,令人绝望的生活窘境所扼杀,正如鲁迅先生在书中所说: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爱情和婚姻也许是永远的话题。子君是勇敢的,对比之下涓生是懦弱的, 而子君给了涓生勇气,她毅然的离开了家庭,使涓生有希望:他们可以组建小的家庭。然而处境却艰难,低廉的薪水,旁人的白眼,再又是那四只油鸡和阿随,生活渐渐举步维艰。因为是家庭,所承担的责任变更重,考虑的问题也许,或者是必然,就是应该如何生活下去。子君变得迟钝了,被琐碎的无望的生活,整日便是炒菜做饭,喂鸡养狗,涓生也觉得子君,那个曾经勇敢的子君,不再给他勇气了。可悲,涓生是一直依靠着子君给他的希望生活。即使后来他醒悟。“然而我又自责,忏悔了”子君涓生也终于无法维持下去,油鸡被宰了吃,阿随扔到了郊外。值得一提的是涓生后来又在他们的小屋看到了阿随,它又回来了。也许这正如子君的事,涓生是永远无法忘却的了。涓生不敢面对,选择逃避,终日跑去图书馆,感受着暖炉,家里始终是冰冷的,尤其是子君的态度,亦使他无法忍受。他最终向子君表明:他不爱她了!对于软弱的子君来说,这是太沉重的打击。她为他抛弃了一切。。。她曾经决绝的跟家庭决裂,然而也只能被父亲接走,之后,便死了!涓生是无法原谅自己的,“ 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爱情是理想的,婚姻是现实的,我们始终无法完美的平衡两者,才有好多的爱情悲剧,小说是现实的缩影吧。也许是造化弄人,我们只能深深的为他们惋惜,感动,然后思考。。。
  •     “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在酒楼上》鲁迅。这一句尤其震撼到我。因为我也时常在心中冒出这三个字,“不知道”……当生活有些超出自己的预想,不知道下一步将走向何处,不知道往后将发生的每一件事是否能够在自己的掌握之内。我们只能死死地扳着命运的方向盘,咬紧了双唇没有了言语,紧张的盯着前路。走一步看一步。这时候你要问我以后?我着实是不知道。这种感觉,随着年岁的增长,大概到二十五六岁的时候是最明显的吧,因为你终于在现实的摸爬滚打中明白了一点“生活”是怎么一回事。而你目前所有的能耐又还不足以能够支撑所有。
  •     阿金近几时我最讨厌阿金。论战的将近结束的时候当然要提到“偷汉”之类,那老女人的话我没有听清楚,阿金的答复是:“你这老×没有人要!我可有人要呀!”她无情,也没有魄力。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观点整理自网络:阿金是“半殖民地中国洋场中的西崽像”。“叫人只觉得他是那么无耻、可鄙,丝毫不值得可怜”。作者毫不掩饰他对阿金的憎恨,全文弥漫着高昂的民族情绪。作者“仅用二千余字,便把古往今来一切等级的女流氓的本性——放荡、无耻、狡诈、狠毒、卑怯——全都写进去了”。“她的依仗洋主子,自恃有靠山的放肆,她的毫不自爱的放荡,不但使人可厌,同样也是使自己消磨于几乎无事的悲剧”。”“是势利小人,是谣言世家,是无耻娼妓,这就是阿金形象系统的独特印记”。她认为阿Q和阿金都属于“病态人格”。其特征主要有:一,无信念,无理想;二,混同于动物的变态性爱心理;三,好斗好胜;四,精神胜利法;五,惧强凌弱。作者还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探讨了这种病态人格的成因,认为“其病态人格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民劣根性的凝聚” 阿金是 “生活在底层的劳动者”。首先,同样是女佣,阿金不同于祥林嫂。祥林嫂被封建礼教的枷锁紧紧套住,为了“不贞节”的罪名而去捐门槛,她没有自己的主张,虽有激烈的反抗,但却最终生活在别人给她设定的轨道中。阿金已经是新时代的女性了,她没有所谓的女德思想,敢于公开宣称:“弗轧姘头,到上海做啥呢”,这对于祥林嫂而言,简直不可想象。阿金不会追问人灵魂有无那样形而上的问题,她生活在下层,但没有丝毫的愁苦,整天“大声会议,嘻嘻哈哈”,她通过“自食其力的余闲”轧轧姘头,“谁也没有话说的”,男人来寻求“庇护”也要视她的情况而定。在她身上,那些传统宗法制中神圣的、终极性的价值体系已悄无踪影。从这方面看,阿金的泼辣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其次,同样是“解放女性”,阿金又不同于子君。在鲁迅笔下的女性中,子君无疑是一位解放了的新女性,一位典型的“五四的女儿”,她敢于冲决礼教的围栏,和涓生一起为了爱情和整个社会对抗。但是,子君最后却为她所追寻的爱情所吞噬。这里隐含着启蒙的悖论,子君虽然在爱情道德上跨出了一大步,却仍然依附于启蒙者(男性)所造的象牙塔内,与世隔绝,除了爱情什么都可以不要。当爱情破灭时,子君在“父亲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中去世;而阿金是生活在底层的小市民,她没有“启蒙运动”所造就的新的神圣价值体系——爱情神话——的蛊惑和羁绊,沉溺在世俗的日常琐事中,自食其力。她交际广泛,“她有许多的女朋友,天一晚,就陆续到她窗下来”,这里我们并不认为没有明确的爱情观就比有爱情观要高明,而是认为前者更会融入世俗生活。那么阿金这个人物对这种启蒙困境是一个解构,爱的权利对她来说不构成问题(这肯定归功于子君这样一代先驱的拓荒工作)。当然阿金也仍然是待启蒙、待革命的对象,在30年代的中国,这种启蒙可能是一种阶级的启蒙。阿金虽然有着开放的爱情观,但却无法对自己的社会地位、阶级地位产生觉悟。她可能从没有考虑过姨太太和姨娘同为女人为什么后者要给前者做仆人。她的快乐和“轧姘头”,从这个角度上看,说是愚昧也不过分。所以,在阿金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人的启蒙”和“阶级的启蒙”的复杂变奏。第三,同样是受压迫的下等人,阿金也不同于阿Q。阿金从来没有精神包袱,自然也不用去寻找“精神胜利法”来解脱。她连别人看见她和男人夜会也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仍旧快乐地生活。其二,她没有阿Q的懦弱和欺软怕硬。她服务的主人虽然是外国人,但文中没有看到她利用这一点欺负过任何人,反倒是被洋主子“炒了”,所以所谓“依仗洋主子,自恃有靠山的放肆”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而阿Q则一心攀赵太爷为本家,即使挨打也在所不惜。阿Q总是欺负比他更弱的,比如,他“渺视”“又癞又胡”的王胡;他欺负“视若草芥”的小尼姑,还有“又瘦又乏”的小D。而阿金也和同阶级的人有一场“战斗”,但这是面对非常强大、斗争经验丰富的“老女人”,阿金能以牙还牙,以弱胜强。其三,阿Q也曾经是进城的农民,虽然只是给人跑腿,但还是被人认为“是一个不敢再偷的偷儿”,阿金在城里却并没有变成妓女,她多轧几个姘头肯定不能视为“无耻娼妓”。总之,阿金的生存能力肯定要比阿Q强。首先,阿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解放了的,没有了传统道德束缚的新女性;其次,她是一个自食其力的,说不上心地善良但也绝对说不上恶毒、无耻的进城乡下人;再次,她是一个性格泼辣,率真、乐观,善于维护自身利益的“下等人”。她也有缺点,比如,说话嗓门太大,不顾及邻居感受;说话粗俗,喜欢骂人,不怎么“淑女”,没有文化修养等等。阿金这样的女仆,在大上海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对于这样一个“下等人”,即使打扰了鲁迅的安静,鲁迅也不会对之感到特别厌恶和憎恨。相反,鲁迅对这种人一直抱有同情和包容之心。 “在邻近闹嚷一下当然不会成这么深仇重怨,我的讨厌她是因为不消几日,她就摇动了我三十年来的信念和主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们提倡妇女解放,是基于女子是弱者,长期受压抑的基本背景,所以他们表现出对女子最大程度的宽容和同情。这是典型的“五四立场”,这种立场对女子权利的辩护是整体主义的,而到30年代,鲁迅开始反思这种“五四立场”,在1933年8月21日发表的《娘们儿也不行》中他谈到女人的见风使舵和战斗的不彻底性,所以假定娘们儿来统治,天下也不会太平,进而认为“现在世界的糟,不在于统治者是男子,而在这男子在女人地统治。以妾妇之道治天下,天下那得不糟!”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
  •     张爱玲说,最恨有天才的女人早结婚。婚姻不光是爱情的坟墓,还会是身上携带的天才的坟墓,当一个有思想有精神追求的女人投入到生活的柴米油盐之后,她对男人的吸引力自然而然就没有了,这就是伤逝里子君的悲剧。少年时代的我们充满对生活的热忱,可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当初怀抱的希翼只不过求而不得之物,经历持续的失落之后,余下的就只有麻木和敷衍,剩下的日子过一天便是一天。
  •     看着伤心,现实啊……
  •     我把上学时候学的都忘了,因为考试,我讨厌鲁迅,离开学校后好几年再读鲁迅那滋味怎一个怀恋了得!
  •     小时候读不出课本上鲁迅的好,长大之后才发现他的文字的确最穿越时空的资格!
  •     “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也只能算一个客子,无论那边的干雪怎样纷飞,这边的柔雪又怎样依恋,于我都没有多少关系了”
  •     敷敷衍衍,模模糊糊地活着,为着无聊的事情忙乎着。有时候可能是做着同样的事,有没有灵魂在,骗得了谁呢?
  •     一阵阵冰冷 冰凉……
  •       “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
      ——《在酒楼上》鲁迅。
      
      这一句尤其震撼到我。
      因为我也时常在心中冒出这三个字,“不知道”……
      当生活有些超出自己的预想,不知道下一步将走向何处,不知道往后将发生的每一件事是否能够在自己的掌握之内。我们只能死死地扳着命运的方向盘,咬紧了双唇没有了言语,紧张的盯着前路。
      走一步看一步。
      这时候你要问我以后?
      我着实是不知道。
      这种感觉,随着年岁的增长,大概到二十五六岁的时候是最明显的吧,因为你终于在现实的摸爬滚打中明白了一点“生活”是怎么一回事。而你目前所有的能耐又还不足以能够支撑所有。
  •     鲁迅看得透彻。
  •     如今读来也是意味深长
  •     从初中起就会在语文课上学鲁迅的文章,一学期一篇,而且每篇都会重点分析,什么环境铺垫各种伏笔,说实话我从来没真正看懂过。伤逝是我第一篇看懂了的鲁迅文,或者只是说颇有感悟
  •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 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     我更喜欢《孤独者》
  •     《阿金》 既爱也恨,哀其不幸,恨其不真。 没脸起来神仙也怕,“你这老女人没人要,我却有人要。” ————无羞,无耻,无情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殊不料现在阿金却以一个貌不出众,才不惊人的娘姨,不用一个月,就在我眼前搅乱了四分之一里,假使她是一个女王,或者是皇后,皇太后,那么,其影响也就可以推见了:足够闹出大大的乱子来。
  •     当时的社会就是如此的残酷,这是令人感到心酸!
  •     没法喜欢鲁迅
  •     在酒楼上
  •       伤逝,整个小说都透露出一股悲凉的意味,即使偶现希望之光芒,也亦如子君眼神中的期盼,一闪即逝,之后更是被繁冗的,复杂的,令人绝望的生活窘境所扼杀,正如鲁迅先生在书中所说: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爱情和婚姻也许是永远的话题。子君是勇敢的,对比之下涓生是懦弱的, 而子君给了涓生勇气,她毅然的离开了家庭,使涓生有希望:他们可以组建小的家庭。然而处境却艰难,低廉的薪水,旁人的白眼,再又是那四只油鸡和阿随,生活渐渐举步维艰。因为是家庭,所承担的责任变更重,考虑的问题也许,或者是必然,就是应该如何生活下去。子君变得迟钝了,被琐碎的无望的生活,整日便是炒菜做饭,喂鸡养狗,涓生也觉得子君,那个曾经勇敢的子君,不再给他勇气了。可悲,涓生是一直依靠着子君给他的希望生活。即使后来他醒悟。“然而我又自责,忏悔了”子君涓生也终于无法维持下去,油鸡被宰了吃,阿随扔到了郊外。值得一提的是涓生后来又在他们的小屋看到了阿随,它又回来了。也许这正如子君的事,涓生是永远无法忘却的了。涓生不敢面对,选择逃避,终日跑去图书馆,感受着暖炉,家里始终是冰冷的,尤其是子君的态度,亦使他无法忍受。他最终向子君表明:他不爱她了!对于软弱的子君来说,这是太沉重的打击。她为他抛弃了一切。。。她曾经决绝的跟家庭决裂,然而也只能被父亲接走,之后,便死了!
      涓生是无法原谅自己的,“ 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爱情是理想的,婚姻是现实的,我们始终无法完美的平衡两者,才有好多的爱情悲剧,小说是现实的缩影吧。也许是造化弄人,我们只能深深的为他们惋惜,感动,然后思考。。。
  •     通过钱理群先生的选本,可以窥见他眼中的鲁迅。
  •     interesting
  •     将温存示给她,虚伪的草稿便写在自己的心上。
  •     在酒楼上和孤独者,大一上期最喜欢的两篇指定阅读。
  •     在酒楼上没有读出那股听说普世的忧伤啊!
  •     最近一直在看鲁迅 无法不爱鲁迅
  •     算是第一次真正看鲁迅。在中国,任何时候看鲁迅总会心有戚戚。另:王小波的写作风格是受了鲁迅 故事新编那部分的影响吧?!
  •     只看过在酒楼上
  •     寒风和岁月扑在脸上,天色已是黄昏,整个人生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没法喜欢鲁迅,不然总觉得自己卑劣,觉得人生情事不过一场幻灭。
  •     在酒楼上,通篇写满了俩字,无奈。人是社会人,随心所欲少,被迫求生多。别人的眼光,自己的面子,社会的风向,亲友的期盼。多少次,我们在犹豫要不要做自己,然而,犹豫过后,还是做了他人眼中的自己
  •     《在酒楼上》里边的那两个小故事很打动我!
  •     越来越欣赏鲁迅先生了。
  •     “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
  •     读不懂的深刻,伤逝美得让人窒息,每每读起必垂泪
  •     “我建议,少女们能去读读《伤逝》,看看鲁迅怎么写爱情;若你少年时代的情怀已逝,就读读《在酒楼上》,看看鲁迅怎么写幻灭。”看了笛安的推荐来读这本书。
  •     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得回来了,不过饶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
  •     谁又不是像苍蝇一样,飞了一圈又落在原点上。确实以前的语文课本上的鲁迅读不懂。等长大了才能好好读鲁迅。
  •     伤逝 孤独者 影的告别 在酒楼上
  •     你吓一吓苍蝇,它就飞走了,可是只是转一个小圈,它就又回到原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