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508652681
作者:田涛,吴春波
页数:352页

内容概要

田涛,华为高级顾问。
吴春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

过去的20多年,华为从未一帆风顺,今后的20年,华为也将困难重重。
是什么驱使着10多万知识分子在全世界攻城掠地、开疆拓土?
又是什么支撑着华为强大的思想力量和意志力?
为什么发展如火如荼的华为一直思考着“生存与死亡”的问题?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正是本书期待解开的谜题!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上个月参加了华为在学校的实习生招聘宣讲会,提问被送了这本书。当时刷了一下豆瓣的评论,觉得不是太有趣就没有读。这周参加完华为的面试,结束最后在等通知。无聊又把它拿出来读了读。果然不是很有趣。华为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公司,作者写差了。作者在自序里面提到,写第一本书之后,在华为人内部没有受到好评,所以有点受伤,于是重新写了第二版。然而读了第二版以后,我认为还是显得结构不明晰,章与章之间重叠的部分太多,第二章明明讲的是奋斗者,还在与以顾客为中心纠缠不清。另外作者自己的观点太多,要么是强行总结,例如好好地讲事情,忽的就来“开放是华为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等等,或者是援引一些奇怪的观点,例如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但是解释又很生硬。其实华为的确很吸引人,身上的故事想必也很多。只能说作者没有驾驭好材料。华为的与众不同在于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奋斗。”。“以奋斗者为本”,华为并没有说以员工为本,而是说“奋斗者”。这点大概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吧。公司员工在入职的时候都要签署一份”奋斗者协议“,自愿放弃休假,加班没有加班费(这一点我也在面试的时候以为秘书姐姐那里得到证实,她晚上五点半的时候在布置六点半的会议室,晚上六点半到八点半还有一场会议)。华为20年的炼狱,只有我们自己和家人才能体会。这不是每周工作40小时就能完成的。...怎么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每周工作40小时,轻轻松松地就完成产业转换和产业升级呢?...每周工作40小时,只能产生普通劳动者,不可能产生音乐家、舞蹈家、科学家、工程师、商人。任正非的这段话,看得出来是真有感触。这段话我是十分认同的吧。Great demands everything。
  •     这是一篇典型标题党式长篇抒情散文,基本上从堆积的文字上找不到重点,是任正非的抒情赞歌么?常常出现作者描写和某某人在某某高级西餐厅的自视甚高的见解与优越感,真搞不清楚这种优越感从何而来;在高铁的路途上花了大约八个小时读完,其中有时真读不下去,散漫的、无篇幅的大段大段抒情只能略阅而过,期望它能带来一点思维的冲击,但很遗憾这本书没有带来一点点思维的撞击;作者甚至连IPD、ISC都没写清楚是怎么回事;最后只能说这本书不值得一读,浪费光阴。
  •     我常想,一个优秀的人身上总应该有许多值得普通人学习的地方;习惯、思维或者想法都有思路和方法值得推导并迅速复制,但自从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之后,再也没有人复制唐骏的成功。是哪儿出了问题?优秀的人身上的共性为什么无法迅速复制到普通人的身上?为什么那些优秀的人身上共有的属性都不能集结在一个有一个伟大的普通人身上?理论上,对成功的分析已经如此细致和数据化、模型化,为什么今天依然很难移植伟大人物的优点到普通人身上?这本《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里用任正非的某些哲学思维解释了我的疑惑,且看华为和任正非是如何学习优秀品质又是如何运用在华为的品牌、服务和产品上的。关于华为的书太多太多,滥竽充数者众,用汗牛充栋形容也不为过。许多作者根本就没有进入华为内部做访问调查,就随随便便在网上找几篇文章,几个报道就能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汇集成一本书,销量还不错。这种书对华为了解的人来说,一眼就看穿了。这本书有点不太一样,她从任正非的个人经历和企业管理哲学入手,一步步解开众多不为人知的华为之谜。华为对外的学习能力最初是通过邀请世界著名科学家、管理学者、大学教授作为华为智囊团提供咨询、建议服务而体现现代管理哲学方式的,本书作者用符合一般学者和教授的思维方式在定义华为。作者近距离的接近华为EMT以及任正非本人,从而让外界很是猜疑的任正非的许多观点、行为在这本书里给出了精彩的论述,并进而运用华为的管理哲学、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流程管理等管理学的现实进一步分析华为的成功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这,能解释我对华为的很多疑惑。这本书开始有个比较新的观点,是说任正非调动了绝大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第一次看到把华为的人群用“知识分子”这个词来形容和定义,至少在企业管理书籍方面很少见到。由于“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有特殊作用,这个词时而作为无形的奖励出现在大众面前,时而又作为批判的对象站在受刑台上,放在管理学上定义华为的工程师文化,我觉得某种程度是极大的褒扬。有思想的人向来难以管理,也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辛亥革命的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有好几十波分支和意见,如何管理知识分子的团体?如何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任正非做到了。任正非个人的魅力毋庸置疑,从他的《我的父亲母亲》文章中我看到了他两个其他人很难学会的人生道理。他总结出了“饥饿”和“最大的自私是无私”成为然后华为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石。关于无私,最经典和最有价值的论述来自的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而任正非的“最大的自私是无私”思考则缔造了华为的“员工持股计划”,这一精神和财富的制度让越来越多的华为人紧密的联系了在一起,不论是被思科起诉,还是最困难要被出售给摩托罗拉的时候,华为人都有这个精神的纽带维系大家的团结一致。关于“饥饿”,我想不到比乔布斯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更精彩的论述了,但华为的“饥饿”的感受催生了另一种管理哲学:保持饥饿的状态,困扰企业最大的问题永远是活下去。“饥饿”的思维被华为转化为“活下去”的企业管理实践,而能够“活下去”的企业,是永恒的、不朽的。企业作为企业家的思想、哲学试验场,从来都是淋漓尽致的在反应一个人的思维。任正非在孤独的1998-2008里,度过了自己最孤独的十年,这十年于一个人来说是沉甸甸的压抑和孤独,对一个企业亦是如此。08年之前,你很难从中国的媒体上看到有关华为的任何形式的广告,那个时候华为手机的功能机的质量已经不输于NOKIA了,你能从运营商渠道得到手机,却看不到华为的广告,这种低调在后来任正非的解释里是:沉淀和总结企业的发展思路。在2008年之后,华为变得开放了,不断的在广告上,媒体互动上,行业、企业和国家经济论坛上出现华为人的身影,他们在内部完成了自己的“改革开放”,不同于国家的大战略,华为的开放是沉寂和思考的结果,是世界通信发展格局里华为自我突破的必然选择。在过去华为的报道,只有一张华为任正非的个人大头贴照片,找不出第二张任正非的照片。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发展活动和高端企业家交流论坛上会出现任正非的身影。在《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中,任正非的解释是:华为需要走出去,去接受大家的监督,这是自我学习和展示的机会,也是接受新思想和讨论的准备。作为多年学习的成功的结果,华为在手机行业有了崭新的发展。过去功能机的时代大家从来没有听说过华为的手机,在智能机时代的华为和荣耀品牌上得到华为品质的传承。书中写到华为2010年以前所付出去的专利费占华为之处费用的80%都支付给了高通公司,从高通身上学到的技术以及对专利的尊重,体现在今天的华为芯片公司和高通芯片公司的市场布局里,也不得不佩服华为这种花大力气交学费的认真和细致。这本书大部分是讲述华为管理哲学的,更具体的说是讲述任正非企业管理哲学思想。书中详细阐述华为的发展历程,对每一个外界所误解的事件点都做了深刻的阐述。华为对“血汗工厂、过劳死”等等曾经负面的新闻并没有做过度的公关,而更多的是催生出对人的尊重的制度,对员工利益的侧重,对长期艰苦奋斗的本质问题的深入研究。在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一点上,没有一个企业从EMT团队到一线员工上完完全全的做到,华为是一个能克私欲的企业,也一定是能创造更大奇迹的公司,我很看好华为。书中开始作者问了一句:华为的成功能不能复制?看完整本书,我觉得华为的成功可以复制。华为的企业管理哲学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那些所谓的创业者能不能从任正非的管理哲学里学习到“以用户为中心”的精华并付诸实践呢?能不能“以奋斗者为本”的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能不能“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坚持完成最初的梦想?华为的成功里有非常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每一个创业者都能像曾经的华为那样“拿来就用”的“拿来主义”,每个企业都应该有华为那种长期坚持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每一个企业也都应该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同时辩证的取舍对企业有用的价值;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是孤独的、惆怅的为了活下去而艰苦奋斗着的,每一个企业都可以选择做华为那样沉寂但不失优雅的黑马。学华为就是学任正非,就是学15万人向任正非学习的样子。十五万人的规模是个危险的规模,朗讯最风光的时候是15.3万人的时候直线衰败的,摩托罗拉鼎盛时期是15.2万人之后直线衰败的,今天华为也到了15万人的规模,4万外籍员工,11万华人,下一个倒下去的会不会是华为?如何继续开创华为的新天地?华为的未来依然在华为的管理哲学里体现着,抓住用户的真正需求,不断的自我学习和提高,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围绕用户需求展开一切企业管理活动,坚决长期聘请世界范围内一线管理专家给EMT和整体华为人上课,把信念转变为企业的执行能力,把意愿转变为企业管理的现实能力,用卓越的表现去满足客户的需求,进而实现华为的可持续发展。华为的成功可以复制,你学会了复制的方法吗?这本书里从企业管理哲学方面深入讨论了华为成功的哲学原因,也对管理有所思索的人提供许多学习的方向,但愿这本书能解释你心中疑惑和现实的烦恼。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伟大的公司最伟大之处是拥有一群伟大的人,赋予它生动的灵魂!
  •     老板安排的书,例行看完,作者是华为内部人士,不免对自己所处的企业有些洋洋得意。期望后续能看到把华为、中兴等企业各自各个时段的状况和选择放在一起,对大时代背景有所了解的去看的视角。
  •     语言洗练不是检验书籍的唯一标准。
  •     说真的 作者 以后改写散文吧 这发散的跟踩了电门似的
  •     全篇都在讲述大道理,实操性不够强,怎么以客户为中心?没有具体阐述。
  •     任总牛掰,刷新了精进的定义
  •     其实还没读完,剩下一小部分。 经过和那么多的人沟通后,作者开始接触到华为深层次一些东西了(我没看过第一部), 然而作者脑子里的东西太多,还没消化。所以虽然大纲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逻辑还是有点混乱,举例子乱七八糟,东拉西扯,完全会把人给绕晕了。然后稍微一停留,才发现所举例子完全可以用更简单的描述抓住重点让人一下子就明白。 据说无法用简洁清晰的话来阐述就是因为没吃透的话,那么作者没吃透。不然,就是作者文字的功底码字的逻辑性有待加强。 又或者是作者故意用难懂的逻辑和描述以显示其高深的功力? 只想给2.5颗星。
  •     因为华为写了这本逻辑性不强,但又假装理论很强的书,我的2016年有几天是开会,有几天是写读后感,有几天是读读后感读过。
  •     有点啰嗦
  •     隔靴搔痒,点不到痛处。
  •     这是一篇典型标题党式长篇抒情散文,基本上从堆积的文字上找不到重点,是任正非的抒情赞歌么?常常出现作者描写和某某人在某某高级西餐厅的自视甚高的见解与优越感,真搞不清楚这种优越感从何而来;在高铁的路途上花了大约八个小时读完,其中有时真读不下去,散漫的、无篇幅的大段大段抒情只能略阅而过,期望它能带来一点思维的冲击,但很遗憾这本书没有带来一点点思维的撞击;作者甚至连IPD、ISC都没写清楚是怎么回事;最后只能说这本书不值得一读,浪费光阴。
  •     用“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健康奋斗”为企业管理哲学战胜时间、空间的华为,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华为的每一个成长都是学习的结果,血的教训和巨额的“学费”增长了华为的眼界,也缔造了一个不朽的企业。华为的成功可以复制,先得学会学习!
  •     可以算是关于华为管理的入门读物,可读性还不错,有些观点不是作者自己的,但是挺有参考价值,但是感觉对华为的挖掘明显不够深入,停留在表面。
  •     一本华为的案例研究的书。华为的确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企业,任正非也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正如乔布斯之于苹果,可以说没有任正非就没有华为的今天。任正非为华为注入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灵魂,说易行难,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华为能否不忘初心,再上一个更好的台阶,拭目以待。看好华为。
  •     管理理论来源:军队,中国共产党,西方(主要是美国) 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坚持长期艰苦奋斗 书中好多地方好像都不能自恰,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理解的问题,不过价值观这点非常明确。 华为是家值得尊敬的公司,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媒体将它妖魔化。
  •     关键词: 开放,妥协,灰度,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     讲述华为的经营和管理哲学,里面很多道理同样适合做人
  •     可以全面了解华为文化和历史,开放、包容、灰度、妥协。
  •     其实 嗯 企业文化的内容就那么多,但是愣是写了一整本书
  •     太主旋律太抒情了~~~
  •     虽说把华为和任正非捧上了神坛,但不失为一本好书。华为的许多治理之道又岂止适用于一家企业?治国、治家、治己,道理大同小异。所以,别只把它当做企管类书籍看。
  •     参加华为的实习生招聘宣讲会送的书。自序里面提到,作者写第一本书之后,在华为人内部没有受到好评,所以有点受伤,于是重新写了第二版。然而读了第二版的这本书以后,我认为还是显得结构不明晰,章与章之间重叠的部分太多,第二章明明讲的是奋斗者,还在与以顾客为中心纠缠不清。另外作者自己的观点太多,要么是强行总结,例如好好地讲事情,忽的就来“开放是华为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等等,或者是援引一些奇怪的观点,例如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但是解释又很生硬。其实华为的确很吸引人,身上的故事想必也很多。只能说作者没有驾驭好材料。
  •     1、如果以现代的、开放的、主流的商业市场而言,华为是中国企业史上唯一一个超越世界上所有竞争对手的企业。2、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从中读到中国智慧与现代科技、管理相互映照下的熠熠生辉。3、如果此书有歌功颂德之嫌,那么丰碑总需要人来树立,神迹也不缺世代的膜拜者。
  •     最近对华为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是因为亲历互联网创业后感觉实践起来和以前认知的有不同之处,作为一个非互联网化的公司,华为仿佛很多做法受到了大家的非议,但是它依然成功,有关华为价值观的批判,我觉得华为更像我们的生态系统和进化本质,优胜劣汰。另外是老总介绍的此书,任正非也是老总敬佩的人物,听已经成功的企业家评价他人总比市面上很多浅薄聒噪之人要可信,对于我来说我也经常思考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自己所在的公司,会不会是自己所带的公司。我们有的是危机感和饥饿感,而不是悲观。
  •     也算是被“植入式”参观了一回。实地的感觉是,确实在一些细节方面,华为已经有了一种自觉的意识:服务员都是空姐空少挖来的,美食广场的chef几乎都是米其林星级团队,圣诞节的会议纸上印着节日图案并且三张不重样,产品线又快又便宜还特别为战略客户着想。湖里游着两只烈焰红唇的黑天鹅,任正非的办公室掩映在树丛之中。
  •     可怕的华为。写得一般
  •     华为是好公司,书写的太水了。废话太多
  •     华为发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