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時間學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1日
ISBN:9789862130896
作者:柯萊恩

内容概要

Stefan Klein(柯萊恩)
生於1965年;在慕尼黑與葛倫諾堡(Grenoble)就讀物理系與哲學系;在生物物理學系取得博士學位;1996至1999年擔任〈明鏡〉週刊編輯。2000年起為自由作家;他的暢銷書《不斷幸福論》(大塊文化)被翻譯成二十四種語言。柯萊恩目前定居柏林。

作者简介

中研院院士 曾志朗 、北一女中物理教師 李美英、北一女中生物教師 潘彥宏
聯合推薦
為何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不愉快的時刻卻漫長難耐?
為何年紀越大,時間似乎過得越快?
為何我們對童年發生的事,比最近幾年的事記得更清楚?
「一瞬間」有多長?「現在」有多久?
腦神經科學的發展,讓我們得以探究大腦如何感受時間——這場精采的時間之旅穿越記憶、動作、情緒與自我意識、感官感覺,以及安排計畫能力的相關腦區,幾乎涵括大腦所有重要功能。
由於人類並沒有「時間感官」,只能藉助外界資訊或過往記憶作為判斷時間的標準,以致「時間感」相當不穩定。多虧這項「缺憾」,使我們擁有豐富的塑造時間的自由。我們感受到的「一小時」不是每次都一樣——等公車的一小時特別久,和好友相聚的一小時特別短——更奇妙的是,當一段時間進入記憶,可能延伸得比原來還長,或縮短到幾乎消失。
了解時間感形成的原因後,我們可以改變大腦解釋時間的習慣,更用心地對待時間。
‧ 我們以為「沒時間所以有壓力」,作者打破迷思:「有壓力所以沒時間。」看待時間與壓力的態度,影響我們感受到的壓力。
‧ 大腦有「不斷尋找新刺激」的天性,影響工作效率。專注是一場持續的奮戰;適當的自我控制和訓練,便能強化大腦執行功能,有效利用時間。
‧ 若想延長美好時光,便要使感官和記憶全面開放,用心感受;愈豐富的資訊,會使大腦推斷出比實際還要長的時間
‧ 大腦裡負責控制注意力以及控制喜好感受的系統相關聯。最快樂的時光,是我們專注當下的時光。
‧ 要讓生命的記憶更豐富,就要保持學習和用腦的習慣,使歲月更有價值。
所有深刻的感受,都和時間有關。由於時光有限且無可逆轉,我們為了「逝去」或「錯過」而憂傷,體會「好奇」和「等待」搔得心頭發癢的滋味。時間為我們帶來「渴望」的不安,和「但願人長久」的溫柔期盼。


 生命的時間學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从 Alles Zufall (偶然造就一切)开始,喜欢上Stefan Klein。在《南方都市报》鬼谷子的专栏上,看到这段话:“概而言之,文学之门类,抒情最易,叙事则难,而思辨则几非文人所能道哉。盖思辨者,需有哲学之储备、逻辑之训练、文字学之功底、史学之大局观,乃至物理、生物之学诸门类,训练齐备,脉络清晰,不为物役,不为已感,方可偶一为之。此即所谓通才、通识也。”用这段话来形容Stefan Klein,实在不为过。他在《生命的时间学》里,先用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了人如何体验时间,感受时间。把科学家们的实验,化成一个个有趣实例穿插其中,令人信服。既而,又说了现代人怎样利用时间,怎样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忙碌得没有时间。这主要因为三个时间大盗:不够专注、压力、缺乏深层动机。最后,他解释了何谓时间,引用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切都是相对的。引用译本上的题记:“如果我们给时间更多的生命,生命也会给我们更多时间。”无论是觉得老没有时间,或者是觉得重重复复的日子没有意义,这都是我们的个人感觉。如果能改变对时间和生命的看法,改变我们的感知和行为,我们可拥有更多充裕充实的时间。如Stefan Klein所讲:与其在时间的大海中载浮载沉,不如学会游泳。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学会专注于当下,进入Flow的状态
  •     恩 不错
  •     当每一天和每一天没有什么不一样,那么所有日子加起来也只有一天;完全单调的生活让最长的一年变得极短,而且一下子消逝无踪。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